邓正来:我们需要市场经济而非市场社会!
编者按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自2011年开始组办“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国内外知名学者的演讲文稿正在陆续结集出版。已出版演讲文稿的精华版正陆续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推出,欢迎读者跟随我们一起重温学术大家的思想精华。
1
市场限度
今天,我之所以跟大家一起探讨市场、社会与政治,是出于以下三个背景。
第一个背景是哈佛大学的顶级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出版了《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这本书后,于2012年7月又出版了另一本书——《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这本书是桑德尔教授在哈佛大学开设的两门课程的结晶,融注了他10多年的心血,其中一门是以博士研究生为主体的课程——“伦理学、经济学与法律”;另一门是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合作开设的本科生研讨课程——“全球化及其批评者”。这本书内容的产生过程是:桑德尔教授请来了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加里·贝克尔以及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经济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以及经济史顶级权威弗雷德·布洛克等人到课堂上与他的学生辩论,由此产生的是西方政治哲学、法哲学、社会哲学很前沿的内容。
第二个背景是中国学术界近二十年来的情况。中国自开启市场经济改革后,很少有人去讨论市场本身的问题,也不关注市场道德底线的问题,中国学术界基本在这个问题上“失语”了。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正是里根总统、撒切尔夫人——这些哈耶克新自由主义信徒,执政到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的一个时代,这是一个市场必胜论的时代。
2008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西方社会对市场的讨论,也产生了占领华尔街和类似于茶党的较为典型的社会运动。但这两个运动都有一个根本的局限,即它们依旧没有指向市场规范,仍然认为市场不存在问题。以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例,它的第一个指向是华尔街的金融大亨,认为他们在没有节制的贪欲下,变着花样地制造各种金融产品,最终导致经济泡沫的产生。因此,需要一整套的制度来制约他们的贪欲;第二个指向是政府,认为政府不应该在市场出现危机的时候采取紧急援助的措施,应该让他们自食其果。总的来说,这些运动的出发点不在于抨击市场本身,而是指责银行家的贪婪和政府对危机的不恰当干预。
在中国,市场经济三十年的发展,也产生了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的问题。这是市场本身的品性和内在规范使然,但这个问题在1980年之前还不是特别明显。而在市场必胜论时代,有钱和没钱的差别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个人发展,甚至整个家族的发展。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只看到了国家对市场干预所带来的后果,却没有看到市场本身的问题。所以,今天讨论市场的道德局限问题非常重要。
第三个背景是我个人的研究背景。我在研究中国当代问题的时候,始终感觉中国学术界有一个很大的缺陷:这么多年,每个人都在给经济发展开药方,但在开药方的时候,不关心病人得了什么病以及病因是什么。为此,我们需要分析病症,才能对症下药。所以,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回答:我们面对的是不是一个真问题?
2
市场腐蚀
面对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市场,我们该如何看待?桑德尔在他的书里提到反对市场无限发展的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市场的无限发展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社会不公,或者说市场必胜时代的日常性社会不公。
自由主义者认为,西方19世纪中叶的市场不是人为构建的,而是自身演化而来的,并且调节得很好。其背后的哲学是自然性的、自生自发的,不应该受到人为的干预,并且,由于每个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通过人有限的理性去人为地构建某一个东西来干预市场,肯定会毁掉市场本身。但卡尔•波兰尼提出了“双重运动”对自由主义者进行反驳,他通过对经济史材料的分析,借助于人类学的方法,发现19世纪中叶的市场并不是自生自发而来的,而是政府通过法规、政策等各种制度人为构建起来的,这是一重运动。然而,这种人为构建的市场会导致社会不公,而社会不是人为构建的,它会产生一种自发的运动去抵制和干预市场,从而导致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以及各种社会运动的产生,这是另一重运动。
桑德尔反对市场无限发展的第二个理由,也是最能体现其真正洞见的地方,即市场滋生腐败或腐蚀。市场根本不像主流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价值无涉,相反,它不仅涉及价值,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只要它能够买更多的东西,它将与道德等价值越卷越紧。市场行为并不纯粹是买卖某一种物品,还涉及到对物品本身表达某一种态度,并且这个态度是会传播的。例如,服兵役源于神圣的人民观念,它与神圣的国家联系在一起——没有国家就没有人民,因此人民在享有一系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服兵役等一系列义务。当国家太平时,人民应该正常地服兵役;而当发生战乱时,人民应该勇敢战斗,保卫国家,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然而,当服兵役都可以买卖时,人民观念便无神圣可言,只是一种交易罢了,这背后不仅意味着经济学家所说的利益最大化的交易,还是对人民观念、政治规范的侵蚀。
市场背后的规范腐蚀着非市场规范,乃至公共领域的规范。美国有一个经典的案例:每年夏天,纽约市公共剧院都会在中央公园免费上演莎士比亚的戏剧。晚场演出的戏票在下午1点钟开始派发,但是人们却会在好几个小时之前就开始排队。但由于票源有限,可能一张票需要排很长时间才能拿到;同时,很多纽约人都想看这场演出,却没时间排队。这种情况催生了一个小型产业——排队公司为那些愿意花钱买方便的人提供代为排队取票的服务。排队公司在很多网站上宣传他们的这种服务。他们雇用流浪汉或失业者排队领票。作为排队和漫长等候的酬劳,他们可以向无暇排队的顾客索要每张免费戏票高达125美元的报酬。
如此一来,票就不是免费的了,这引发了公众的抗议。排队公司和买得起票的人认为,这是市场化,它能把最有限的资源放到能够让它被最高效利用的人手里,即最能懂得这个价值的人,而所谓最懂得价值的人就是最舍得花钱的人,即出1000元的人比出100元的人更懂得珍视它的价值。但剧院的演员、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市民认为,这样的善演是纽约市的一个公共节日,无论是穷人还是流浪汉都可以参加,而买卖戏票这种市场运作的行为,将公共的善演变成了有钱人才能够去看的商演,区分出了有钱人和没钱的人,公共活动就不再是公共活动了。这个案例体现的正是市场规范对公共领域规范的侵蚀。
中国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体育赛事的观众席出现了豪华包间,有钱就可以进包间观看比赛;而以前不管春夏秋冬、晴天还是雨雪天,穷人和富人都同坐在一个板凳上,为同一个运动员去喝彩、悲哀、愤怒、谩骂。但市场的运作导致现代社会的人越来越分离。
我们承认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但是不是要把社会变成一个市场社会(market society),用市场机制来宰制个人和公共生活领域呢?这是桑德尔教授提出的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是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中国和西方都无法回避,而当我们要探讨如何反市场腐蚀的时候,就需要把市场道德局限性的问题重新拉回公共领域来讨论。桑德尔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我们大家可以来讨论,哪些东西是不能买的,哪些东西是不能卖的?
3
中国问题
桑德尔教授的书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在中国,市场规范对非市场规范的腐蚀是与西方类似的,其中包括市场对公共部门的腐蚀。同时,市场对个人的日常生活规范和伦理道德侵蚀也非常严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的市场里都成了明码标价的物品。例如,大学本科生毕业后每月工资3000元,公务员每月工资4000元,价码明定,你就是物品之一。
卡尔·波兰尼很浪漫地认为,社会在面对市场的侵蚀时,会自生自发出一种自我保护运动来抵制它。中国尚未能形成这样一种自生自发的保护运动来抵制市场。学术界的各派相互之间通常不会在一起认真地讨论,而是“立场先行”,因此,支离破碎的知识分子话语下的中国性消失了。
在这个意义上,卡尔·波兰尼和桑德尔的观点是不可能用来解决中国问题的。因此,尽管他们讲的有道理,但我们也不能拿来就用,而要发现中国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作者
简介
邓正来:复旦大学教授
邓正来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科学和知识社会学,侧重法律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研究。本世纪初以来,他致力于中国法律哲学的批判与重建工作。其主要论著有《国家与社会》《研究与反思》《自由与秩序》《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等20余部;主要译著有《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法理学》等近20部。他同时也是《复旦人文社会学科论丛》《中国社会科学辑刊》《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等学术期刊的主编。
作者寄语
全文阅读
《农政与发展当代思潮》
(第二卷)
主 编:叶敬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16年10月
往期回顾
1. 亨利·伯恩斯坦:今天还有纯粹的小农吗?
2. 扬·范德普勒格:我们需要小农!——小农农业与农民阶级的未来
3. 珍妮弗·佛朗哥:资本的谎言——拷问全球土地攫取的宏大叙事
4. 圭多·瑞文卡普:生物技术:制造问题抑或解决问题?
5. 克里斯托瓦尔·凯:发展战略中的农业与工业 ——孰先孰后?
6. 迈克尔·伍兹:全球化进程中的乡村和农民
7. 文图拉:农业多功能性与农民赋权
8. 保罗·彼得森:应对现代农业危机的农业生态学
9. 詹姆斯·弗格森:授人以鱼抑或授人以渔?
10. 邓正来:法律都市化对乡村的忽视
11. 塔妮娅·李:乡村剩余人口——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12. 詹姆斯·C. 斯科特:赞米亚与“逃避”作物
发展或指现代化社会转型,或指工具性干预行动,或指特定的话语建构;发展研究则从多学科视角对这些方面进行学术性分析。本公众号旨在推送发展研究领域的经典和前沿学术成果。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发展研究”公众号!
本期编辑:许惠娇、蒋燕(本期讲座文稿翻译整理:冯小、蒋燕、许惠娇、高瑞琴、张明皓)。除作者照片外,正文中所用照片均来源于网络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