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科列传丨农业科学家洪春利

JSWDG 京都闻道阁 2021-02-11

点击☝蓝字“京都闻道阁”免费关注  喜欢本文请豪转或点击☟文底赞赏以支持鼓励


本阁主要作者文集(以新近发文文末索引为导航):曹旭李红旗易书生魏国强陈道曹昱蔡小俊丁福平衣珩舒立黄梓峰拂剑朝天曹开煊宇文成许亚军

魏国强 

洪春利(1932~1998),广东省潮阳县(今潮阳市)灶浦东仓(今属陇田镇)人。

水稻为潮汕第一大宗种植作物,清乾隆年间,已有农家水稻良种银鱼早,相沿传播近200年。1940年,揭阳农民黄庭国选育晚稻良种庭国种(即圹埔矮)。1941年,广西华侨甘利南从马来西亚带回稻种,当地人根据特性称之为“矮仔占”。

洪春利1949年参加工作,任乡干部,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任金沟小乡农会主席。其人性情爽直,乐于助人,常深入田间帮助农民兄弟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深得村民的爱戴。

1956年夏,时任东仓农业社主任的洪春利,到村里巡看“南特16”品种稻田,偶然在田间一处水沟旁,意外发现两科高约70厘米、叶色青绿的自然变异植株,这些水稻个子看起来比其它水稻较矮,稻形、稻穗也长得不错,基于对农事的熟悉了解和好奇心,他选择部分形状较美的稻穗摘下带回家。意图科学培育良种的洪春利,考虑到自己文化程度较低,便找农业技术员洪群英一起研究培育攻关。由此,洪春利开始在自家田地里育秧、种植,精心培育。

早稻抽穗时,遇强风暴雨袭击,全村稻禾大部分倒伏,唯有洪春利培育的这些植株挺拔不倒,结实丰满,显示出禾矮、抗倒伏、产量高的特性,收获时得16穗、1000多粒种子。后由洪群英负责翻秋,收种子4.1公斤。1957年,早造栽插0.65亩,收干谷240.2公斤。同年秋,晚造翻秋倒播,仍获高产。经鉴定,该品种是南特16号变异株,故名“矮脚南特”,该品种株高70—80厘米,生势壮旺,根群发达,分蘖力强,耐肥抗倒,成穗率高、出穗整齐,穗长约17厘米,每穗60粒左右,出米率约为68%。

种子虽然育出,但当时的农户都不敢冒然使用,怕影响到收成。洪春利便挨家挨户的去推广,他的诚意和耐心终于打动了一些农户,加上当年的关埠镇农民“全国劳动模范”刘赛烈也着力在全镇推广种植,试种面积从几分田到几亩地,慢慢推广到几十上百亩。一般亩产350—400斤,高产超千市斤。在水肥充足地区栽培,一般比当地品种增产20—30%。

1958年早造,东仓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种植“矮脚南特”品种515.5亩,平均亩产428.2公斤,比“南特16”品种平均亩产335公斤增产27.8%,并出现6亩平均亩产500公斤,2.75亩平均亩产572.3公斤,首创潮汕平原早稻小面积亩产超千斤的记录。

1960年早造,汕头专区种植“矮脚南特”46.3万亩,经受了春旱及涝、潮、风等恶劣气象条件影响,仍比其他品种平均亩产增产49.7%。这次增产轰动了全国。因矮脚南特全生育期与南特16相仿,在粤北一带为115天,在长江中下游为120天,能够适应双季稻区作早稻栽培,其在双季早籼南片属早熟品种,北片属迟熟品种。福建、江西、湖南等省都纷纷引进种植“矮脚南特”,一般亩产300至350公斤,比当地品种增产20%至30%。矮脚南特的推广为改变耕作制度、扩大双季稻面积和改进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开创了双季早籼生产的新水平。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矮脚南特被广泛地引种到江苏、浙江、上海、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西等省(市、区)。60年代中期推广面积5000万亩。其中1965年浙江663.1万亩,广东89万亩,江苏112万亩。1966年湖南341万亩。矮脚南特不仅是当时的主栽品种,而且也是开展矮化育种初期的杰出矮源。从矮脚南特选育成的青小金早,曾一度是广东省早熟种当家种,1971年全省种植121万亩。用矮脚南特作亲本,育成的铁骨1号、新铁大等,同时还利用普通野生稻与矮脚南特衍生系育成珍汕97A、珍汕978(杂交水稻不育系和保持系)1983年全国有80%是利用珍汕97A作为配制杂交稻种子的母本。“矮脚南特”推广时间延续了20多年,几乎“红”遍全国,甚至走出国门,连美国等国家都种上“矮脚南特”。

作为中国第一个水稻矮秆品种,“矮脚南特”水稻良种的诞生,开创了矮化育种的先例,引发了国内外绿色革命,结束了水稻种植高秆品种易倒伏减产的历史,形成以矮秆类型品种为主的栽培格局,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被认定为“在我国农业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而写入了农业教科书,广泛推广学习。

伴随着这一过程,1958年5月,洪春利被选为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进京参加建国十周年大典,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历任苏洋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大队长之后,28岁的洪春利就担任起了东仓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职务,后又担任大队农科站站长、公社农场党支部书记兼农场兽医站负责人、公社农科站、区(镇)农科站负责人等职。1965年被补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矮脚南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洪春利被选为广东省党代会代表。1998年1月24日,洪春利在汕头逝世,享年66岁。与他一起培育良种的洪群英,也是1931年生人,初中文化程度,曾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

叹:想起当年伟人说的话:“农业大学办在城里不是见鬼吗?农业大学要统统搬到乡下去。”如此,洪春利由农民成为农业科学家,是有其内在逻辑的,虽然,他多数时间主要从事的还是农村基层行政事务,文化程度也低于初中,没有学术论文和职称,却能发现、培育、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矮脚南特”良种。用现在一些人的眼光看,是不是感到不可思议?但客观历史不容改变,尤其是,哪怕与学历和职称非常之高的专家教授相比较,论实际的成果和社会贡献,洪春利头上这顶“农业科学家”的帽子,实在是一点也不大。当然了,也有难入其“法眼”的,毕竟,放到相关语境之内,新学未有之前,断不可能有科学家,因为学历、职称之类皆难满足当今一些人的手中框架,皆须排除在外。著史何尝不是如此,寻找洪春利的资料何其辛苦,即便改良革新良种,解决了那么多人吃饭的问题,也抵不上文人墨客片刻间的踏足留痕,引来一大堆史料考证反复回味。窃以为,先有粮食味,再有文化味,或者至少各一半,才显得健康。 

主要参考文献:

《汕头市志》

《潮阳县志》

《汕头特区晚报》:“矮脚南特”培育者洪春利(2012.07.01,黄素龙)

环球潮人

本阁民科列传

天文学家周兴明

相关文章链接:

对民间科学家还是多一些宽容和支持

尴尬的民间科学家,谁来理会

民科列传:天文学家周兴明

谁折断了中国科技腾飞的翅膀

对这些“民科”发明,我们该报以掌声而不是嘲讽

围殴“民科”是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冲突的历史延续

推荐阅读魏国强其它文章:

实地探寻王恭厂大爆炸真相

你在飞机上拍到有人云端漫步,看我拍到了啥

拉拉链子试一试,锁龙井内真锁了蛟龙?

轮到美国说中国与外星人有合作了,这唱的是哪出啊?

鬼王和尚何时拘了香妃魂?概因焰口施食成了传说中的人

鸿浩:这些中小学老课本你还记得吗?

一道神秘雾团瞬斩磨山大树七百株

扑朔迷离的林彪故居

苏轼怀古怀错了地方,却成就了一处地理

人生低谷,苏轼有酒,还有一群不畏牵连获罪的朋友

云南火流星、3根趾骨的秘鲁“外星人”、英国“天外客”等

央视主持人爆料其子有前世记忆、高雄凶宅等4则 

苏东坡夜宿镇江金山寺看到了什么稀罕物

北京西山八大处佛牙舍利塔来历非凡

探索地理索引系列

潘家园的那些传奇事儿

探索地理索引系列 

对这些“民科”发明,我们该报以掌声而不是嘲讽

希望这组数据不要让你开始怀疑人生 

宋代的天空已经“飞车”满天飞了吗? 

☆ 作者简介:魏国强,超自然现象业余研究者,“学生写作投稿信息总汇(190372520),”Q群群主。

本阁投稿邮箱:2259548970@qq.com,或直接通过小编的微信JSWDG6388传稿;文稿发布后,稿酬按读者赞赏数额照付。本公众号有同名新浪博客、微博、简书、今日头条和采编读QQ交流群687804626,有兴趣可以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