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鸿渐风》留言精选(10.01-28)

《鸿渐风》群友 鸿渐风 2023-04-30

读者留言精选(10.01-28)

 

《鸿渐风》群友

 

 

网友张代彬:

 

我是天门竟陵人,曾住河街,鸿渐关,孝子里,知青下放,1964-1967在天门城关中学读书,68年下放黄谭,70年招工,离开天门50余载,步入老年,思乡情结与日俱增,有幸拜读了“鸿渐风”的好多文章,倍感亲切,对家乡的发展感到很高兴,愿家乡越来越繁荣昌盛!


 

对飞鱼《乡邻百态》的留言

 

网友楠:

飞鱼的故乡去过二次,一次是夜里,凌晨一二点的冬夜,像极了阿凡达里的幻景,乡间的树在车灯的照耀下自带光环,很美很梦幻。一次是下午,二人在村口匆匆说了几句,就分手。飞鱼的乡邻们都个性十足,坚定的延续着几千年来农民的本分,他们自成一体的生存观,价值观,荣辱观在这个翻天覆地的浪潮时代备受考验。故乡,是她走出来的路,但绝对不再适合她也不欢迎她走回去的路了。寄身都市心系乡土是件最不讨好的事情。飞鱼辛苦!。

 

对于《鸿渐文献:河街的回忆(五)》的留言

 

网友李如义:

第一次听说“三爬守门”,震撼!

 

对于《文革后期的红卫小学(南关庙学堂)》的留言

 

网友孔高:

我也读竟陵幼儿园,自带板凳。南关庙小学的大门就是庙,后期在进大门后的两侧修了房子,戴老师就住那儿。。

 

网友福:

珍贵的史料。我也有中午溜出去游泳遭老师抠后背予以验证的经历:在天门中学读初中时期(1954至1956年),中午溜出去游泳是家常便饭,为防老师验出端倪,在接受捡验之前,我们连蹦带跳出一身臭汗,背上就抠不出白色印迹了!

 

 

对于《何传芳老师印象记—回忆我的音乐启蒙师》的留言

 

网友张明:

清晨醒来,一气呵成读完通篇带有悠扬二胡琴声的《回忆音乐启蒙师》佳作。此文既是对音乐启蒙老师何传芳先师的感恩与悼念,又是作者从小饮义河水,师承何传芳,四载习韵律研指法,操弓运气向天吟的师生情怀。故乡的柔水,恩师的教诲,将周家少年推向浩淼的大洋彼岸,但无论个人事业繁荣兴衰,无论人生旅途如何坎坷,作者一颗赤子之心永远朝向生养自己的那方土地,还有一生铭记心中的音乐启蒙恩师一何传芳。这正是:

声声琴声忆往昔,漫漫长夜话启蒙。

身处异域重操弓,良宵恰似鸿渐风。

 

网友风和日丽:

拜读了周总的大作,感人至深,岁月让曾经泛黄的记忆片段勾勒出我们成长历程的剪影,我学月琴是何老师手把手交的,我对何老师记忆深刻,我小时候总这样想,何老师怎么什么乐器都会啊!我们每人基本只学一种乐器,这么难还要天天练,何老师真是天才,一首曲目自己还另加很多伴奏谱演奏出来乐曲更加丰满,更加富有感染力。现在想起来啊,我们很幸运的遇到了何老师,他老确实是一个音乐的全科老师,太有才!现在的学生不可能遇到这样好的老师了。谢谢周总分享!

 

《小小:我近距离见到了周总理—大串联记(下)》的留言

 

网友君子陶陶:

小小网友串联文章全集连读更精彩,越读越感动。途中付出的代价更甚[西游记]的千难万险。作者是有怎样的大脑复原50多年前的点点滴滴,从心底佩服。十五,六岁小小年纪用意志,用信念四十四天走完一千二百多公里,用现在的思维是不可想像的。社会上有一种流言蛮语,说经过文革的人老了变更坏了,真想骂他胡说八道。请看看从天门用脚步丈量到北京里程的小同学们。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奋进,诚信。中年为国家热血贡献,现到暮年用心整理珍贵史料(不管幸与难过去的就是历史)以示后人。我们这代平民曾与高层[艰辛探索]一回,因无处逃遁。为特殊年代串联路上的小勇士致敬!

 

网友汉江虾鳝:

67年的红兵能明白道理,辨别真伪是不可能的。幸好没有碰到孙悟空,不然的话回来把爹爹婆婆大大妈妈拉出来斗争一回,那才真是见了鬼了


对于《回不去的学生时代(下):天中/四中/城中(1960-1964)》的留言

 

网友燕山:

第一次知道,天門方言「穿的靈醒」的漢字寫法。感謝語言大師老竟陵先生。

  

对于《一个天门人眼中的上海人》的留言

 

网友楠:

曾经看过一本书《上海的A面B面》,加上早期的王安忆的一些文学作品,上海在我的印象里是花团锦簇的世界,自然世界里的人也很是不一般。石库门,弄堂,百乐门舞厅,水门汀的地,洋泾浜的语言,苏北佬,小赤佬,下只角,早餐的泡饭,阳春面,黄埔江,洋房子,青红帮,张爱玲,京剧大家,遗老遗少,愚园,十里洋场……这一切都是想象中的上海的标记。上海人当然也浸淫其中,很是不同。最早开埠受西风薰陶的一群人,讲究吃,穿,拎得清。男人最绅士,女人最精明懂御夫。那是苏州人,宁波人,杭州人,南通人,广东人,安微人,北京人一起塑造的新新人类。他们是真洋气也真接地气,在自个儿那一亩三分地上活得很有派。

 

 

对于《天门人在海外:漫说北海道之行》的留言

 

网友楠:

第一次见北海道的景色,是在电影《非诚勿扰》里面。第一次听北海道的名字,是一名苏州球员和我聊起时说的,起因是她从日本回来时送的一小盒手信,北海道的白色巧克力。在年轻爱侣的心里面,北海道应是圣地一样的所在。工作的关系,日本和日本人并不陌生。日本的大和民族是不容小觑的,他们的饮食文化,禅宗神道文化,寺院甚至文学都指向“清”“雅”“美”的。他们对后代的教育,他们的自我克制隐忍和认真执着,无一不向我们传达着我们丢失了却移植于他们的本属我们的唐文化,宋文化。他们的手作,他们的工匠,他们的美食美器,他们的徘句………,而说到底却是人性的至真至纯。日本并不总是旧,它也有新,它的漫画,唯美浪漫奇妙,它的工业产品,兼备美观实用且耐用,它的每样发明和产出都是符合东方人的审美和人性需求的。日本的美和好要仔细体味才能完全知晓。

 

 

对于《我成为了共和国首批七百留美学者之一》的留言

 

网友张加林(晶达):

穿越时空带领大家领略您那海拔千米处的大餐,读英文版的毛主席著作成为那代知识分子保留好自己英文底子的唯一方法,也许所谓新时代人的印象配不上这份先见之明,但那就是您独到之处,留下自己的印记,给后背一点念想,心会好过一点。

 

网友游锴:

老师您好! 很想转载贵号周长浩先生《我成了共和国七百留美学者之一》一文,希望能给我开通权限。我的公众号“荟教育”,ID:gh_74817a5f9620,一定会注明作者及出处的,谢谢您!

 

对于《火门山道:阿Z外传(乡语小说)》的留言

 

网友海滨小城:

阿Z外传

无由阿醉来开涮, 却让文革百罪担。

校长鸿鹄推浩劫, 雀长云南镇替滇。

醉哥爬妇盆装奶, 命悬开放一线牵。

春风绿遍江南岸, 阎王殿前直喊冤。


《天门人在海外:薛阿姨与她的传说》的留言

 

网友君子陶陶:

因荷藕然每篇游记仔细拜读,专业水平的功底。见到本尊,”相由心生”体会真正的含意一一阳光,帅气,面善,有谁相信已是花甲。你视薛阿姨为母亲,在异国萍水相逢,足见内心的良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你眼中,无论人物,埸景都是美好的,正是你事业成功的基石。心态好一切都好!

 

《老天中校园的“丹台古井”》的留言


网友君子陶陶:

雪梨子先生为人厚道,平易近人,渊博高尚与我平民为伍。敢于直言,有错必纠,是中华知识界精英,心中的偶粉!你的恩师天中罗老师,我想去拜访。

 

《回忆恩师毛汉生:城关/竟陵中学(1863-1986)》的留言

 

网友天门山转:

老班长,你好! 你用你的巧手,用你的神笔,用你一颗真诚感恩的心,真实地书写出我们与恩师风雨同舟的三年,通过点滴小事,描绘出了我们在恩师毛汉生老师的哺育之下,一幅青葱岁月的共同画面!留下了恩师的在三尺讲台上的风采,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他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他的业绩将记录在世,英名永存,名留千古,为后人效仿!谢谢你老班长!

鞠取汉江长流水, 难书当年一片情;

如今桃李满天下, 未报恩师哺育恩!

 

胡先林

《鸿渐文献:江南之西,中秋之寥》的留言

 

网友燕山:

族譜記載,乾驛鄢氏是從江西吉安遷移而來的,算是對本文的一個佐證吧。






本群责任编辑:南门包子】

 

前期其他博文推荐:

天门人在海外:我的首次海外投诉

竟陵中学好时光

鸿渐文献:江南以西 仲秋之寥

老天中校园的“丹台古井”

鸿渐文献:天门人朱天


欢迎大家在公号“发消息”处留言。您的留言,可能出现在每周的留言精选中。另,应大家的建议,组建了《鸿渐风互动群》,旨在增进本号作者与读者的沟通,畅叙乡情,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小编将加您入群。赐稿者请将大作投递至:449027919@qq.com 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