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齐家、萧兴国:陆羽对“六羡歌”命题应该说“NO”

范齐家、萧兴国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茶圣陆羽对“六羡歌”的命题应该说“NO!”

范齐家、萧兴国

 

1、茶圣陆羽有含六个“”字的歌咏,最早以无题被收入唐·李肇的《唐国史补》。


茶圣陆羽的“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的歌咏,最先被唐·李肇收进《唐国史补》:“竟陵僧于水滨得婴儿育为弟子……羽少事竟陵禅师智积。异日,羽在它处,闻师去世,哭之甚哀,乃作诗以寄怀。”其诗无题。李肇,“元和中为翰林学士……有《翰林志》、《唐国史补》。”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在位十五年(806820年)。


考李肇“元和中为翰林学士”,当在806820年之间;陆羽(733-804)是在804年去世的,李肇少年时代与陆羽生前,应同处过一段历史时空。陆羽去世的804年,是唐德中李适的贞元二十年,两年后即是唐宪宗李纯的元和元年(806)。李肇说他撰的《唐国史补》在于“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採风俗,则谈笑”,记开元至长庆间事,共三百零八节。开元元年即公元713年,长庆历四年止,即824年。包容了陆羽的一生。


李肇对陆羽的歌咏既熟悉、又倍感亲切,是很自然的。但将其歌咏收进《唐国史补》,并没有加上“六羡歌”的标题。历经宋、元、明直到清初康熙朝。



2、将陆羽的歌咏冠之以“六羡歌”,经刊物、著作、宣传品广为传播,则是当代上世纪80年代的事。


19848月创刊的《陆羽研究集刊》发表了朱自振、欧阳勋、熊源祺的《陆羽诗踪》,始将陆羽的歌咏以“六羡歌”为题见刊。其后有注:“全唐诗题作《歌》。《天门县志》题作《六羡歌》(取诗中有六个“羡”字之意)。今诗题及文字皆从《天门县志》”(见P63)。


2003年出版的《新编陆羽与茶经》(P139),再以“六羡歌”发表(题下有引“太和中,复州有一老僧,云是陆弟子,常诵此歌”)。玄机便出现在这里:《全唐诗》题作《》,“题下注云:太和中,复州有一老僧,云是陆弟子,常诵此歌”;《新编陆羽与茶经》则将“”改为“六羡歌”,将《全唐诗》陆羽《》的“题引”移在自己冠名的《六羡歌》题下,让人们误认为“六羡歌”早就出现在《全唐诗》中了。其实不然!


3、还是在上世纪19938月,早于《新编陆羽与茶经10年的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王德镜主编的《竟陵历代诗选》,选录这则歌咏,以“西江”为题,并没有冠之以“六羡歌”。


4、将陆羽的这首出现了六个“”字的歌,以“六羡歌”为题,是不恰当的。歌中出现的前四个“”字,每个“羡”字前都有否定副词“不”,加以限定,“不”和“羡”结构成新的语言单位“不羡”,以“不羡”对“黄金罍”、“白玉杯”、“朝入省”、“暮登台”,表达否定和鄙夷,表现陆羽的高风亮节;以“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表达对养育自己的故土、故人的无限热爱和深切怀念。最小的语言单位否定副词“不”和动词“羡”构成的新的语言单位“不羡”,已是无缝焊接,是不可任意“强拆”的。以“六羡歌”将“不”和“羡”强拆,文不对题自相矛盾,造成混乱。《竟陵历代诗选》以“西江”命题,茶圣陆羽是不会反对的;而以“六羡歌”命题,茶圣应当说“不!”。


位于天门竟陵镇之陆羽品水煮茶旧址“三眼井”


如果一定要给茶圣陆羽这首“无题歌”冠之以名的话,前人已作过努力了!如以“万羡歌”命题的问世。


5、胡承诺,竟陵人。“字君信,号石庄。明崇祯举人。入清,隐居诵读,书无所不窥。生平无讲学名,而析理极精,论事尤极平实,有《绎志》、《读书说》、《菊佳轩诗集》”。这是清代著名诗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的王士祯在其《居易录》中,对胡承诺的重要记述。


胡承诺的《竟陵十咏》,其中“西江水”:


“水从城下过,泉出山中好。

通得柘巾称,兼总三澨道。

我读《万羡歌》,千秋寄怀抱”。


原来,博学而不仕的胡承诺老人(康熙辛酉卒,年七十五),对陆羽的一生,由衷敬仰,将陆羽的无题歌,因“千羡万羡西江水”已命名为《万羡歌》了。即使是清代最早的康熙年间的《景陵县志》,也晚于胡承诺,更何况说《天门县志》,而不是《景陵县志》,说“天门”那是康熙下一个朝代雍正年间的事了。


六羡”如何能比“万羡”?《六羡歌》,应更名为《万羡歌》,最重要的是“千羡万羡”是出自于茶圣陆羽自己文字、语言。比起今人编撰的“六羡”来,其庄重、敬畏的份量不知重了多少!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

萧兴国:百年源流说花鼓

范齐家  萧兴国:天门是个戏码头(外二篇)

竟陵古镇新春雅玩:押诗韵

范齐家 萧兴国:八龙贺岁闹新春

范齐家、萧兴国:荆楚年俗二题

范齐家 萧兴国:鲁谷记的“响铃肉包”


公众号近期文章链接:

张明:茂青和他的母亲

舟帆:印象喀什

郭良原等:唱和集

渔人:一别渔薪三十年

小熬浆糊:在世界的尽头

丁存宽:长篇乡史连载《永漋纪事》(之七)

解智伟:骨子里的秋风

天问:岳口名人金焕模略考

曾庆伟:美食的标准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互动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