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喻训天:拍案惊奇:天门粮票京山章

喻训天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天门境内的京山“飞地”


拍案惊奇:天门粮票京山章

——兼说“飞地”
 喻训天

 

一张“老三篇万岁票” 

1968年,天门出了一套天门县农村供应粮票,左上角有3本书,下方有“老三篇万岁”几个字。老三篇万岁的像章、书籍和瓷器均有,而以“老三篇”为图的粮票十分罕见。

 《老三篇》是毛泽东的三篇短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50年前上学的时候,天天背诵的就是“老三篇”,还有《毛主席语录》上当时“副统帅”的《再版前言》。

那个年代的人对这段历史记忆深刻,几十年后仍然能大段地背诵。这个独树一帜的粮票归属于语录票一类,但是它又有一个特定的名字:“老三篇万岁票”。
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想说与之关联的另一件事——我收藏的天门“老三篇万岁票”,背面竟然盖着京山永隆的章!
这是一个违反常识的事情。
在计划经济时代,粮食的购买有极为严格的区域限制。除全国流通粮票外,其它省内流通和县内流通粮票均有各自的使用范围规定——省票和县票出了省和县不能使用。
天门京山山连山,一条县河分两边。两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天门粮票盖京山永隆的章,就是其中令人拍案惊奇的有趣故事。

根据天门县志记载,天门县域行政区划从1955年确定后,再无变更。

19506月,天门县汉江以南的毛咀区划入沔阳县。同时,沔阳县汉江以北的仙北等地划入天门县。19557月,潜江县汉江以北的张港,京山县的多宝、拖市划入天门县。至今,天门的版图已经稳定了65年。虽然后来的总后沉湖基地和农垦系统的蒋湖农场划归天门地方管理,也只是区域内归属的变更,与界域没有关系。


左:天门粮票,左上可见“老三篇万岁”图案与文字;右:粮票背面的京山“永漋”章


京山飞地
经一番探究,发现在天门境内有一小块京山飞地。它就是京山市永隆镇的青年村二组,它距离拖市镇1公里,距离永隆镇7公里,并且隔着河。
永隆镇地处京山市腹地,位于江汉平原北缘,大洪山脉南端。是京山的西南门户,南临天门,西接钟祥和沙洋,是四地交界的口子镇。
 拖市原名叫拖船埠,本属京山。天门河从京山永隆入境,在此弯曲狭窄,加之夏场河水由此流入天门河,水流湍急,摆渡困难,渡船摆渡只能用铁索往返拉渡,故称拖船埠。
 一般人都以为京山和天门杨丰往永隆都是以天门河为界,到群力村之后河两岸都属于天门市管辖,可在距天门的拖市镇镇中心1公里处,有一块属于京山的土地,它就是永隆镇青年村二组。
1955年,以天门河为界,将多宝和拖市从京山县划出,归天门县管辖,既然京山将这么大的地方都让出了,为什么还要在河对岸留这么一小块地方呢?目前还没有查到相关信息。不过从开始这里并无人居住来看,这个荒地对京山人来说应该是比较重要的。我推测,可能是一块重要的祖坟地,宁可大片土地丢失也要保住这个地方。这种猜测虽有合理性,但需要实物和史料证明。
“飞地”是一个近代汉语词汇。1978年版的《新华字典》中并无“飞地”一说。但每一个飞地背后都隐藏有一桩历史公案,毎一个飞地的存在,都是历史遗留问题的延续,可以追溯出一段历史故事。
“飞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同时还有“内飞地”和“外飞地”的区别。简言之就是在自己的地盘上有属于别人的土地。

天、京之间的永漋河渡口(京山《新市本土》微信公号提供)


著名飞地

从世界历史看,“西柏林”无疑是最著名的“飞地”。二战希特勒战败后,德国无条件投降。根据波茨坦协议,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德国一分为二变成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柏林也被分区占领,即东柏林和西柏林。冷战时期柏林成为两大阵营的桥头堡。西柏林虽属联邦德国,但深处民主德国境内,成为名附其实的“飞地”。

       1948年6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决定,对他们所控制的德国区域进行经济改革,顺便让这块地方成为一个新国家。这下苏联生气了,因此苏联也宣布对他所占领的德国区域进行经济改革,顺便也讨论下自己控制的这块地方独立建国的问题。
矛盾升级,苏联决定封锁柏林,切断柏林的水陆交通,仅仅保留3条空中通道,意图通过要挟西方,迫使西方作出让步。
如果美国做出妥协,那西方势力就得退出柏林,但美国可不想让苏联如愿以偿。然而,他们所控制的西柏林区域有250万人,每天至少需要4500吨物资,才能维持基本生活。
最终美方决定,使用飞机,将西柏林所需要的一切空运进去!
这就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空中运输行动。
经过协调和安排,通常是3分钟一架,在一昼夜24小时内,要不间断地飞行。刚开始美国定下的目标是每天空运750吨,但后来随着各方面的努力,这个指标不断被突破,到1949年1月,这个指标更是达到8000吨,已经达到封锁之前水路和陆路的运输总和,彻底解决了西柏林人的生活问题。最高历史记录是日空运量12940吨。
柏林危机苏联下了一步臭棋。封锁西柏林不仅没有让西方各国做出让步,反倒让美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得到消除,成为了好朋友,而且在这个基础成立了北约。在封锁11个月之后苏联宣布解除封锁,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轰然倒塌,两德统一,西柏林“飞地”遂不复存在。


曾经的柏林墙


黑龙江有一个城市“飞”进了内蒙古境内,它叫加格达奇。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加格达奇,并不在黑龙江省域内,也不在大兴安岭地区境内,而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是在鄂伦春自治旗境内建设起来的一块“飞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四周全部被鄂伦春自治旗的行政区覆盖包围。
1960年设立加格达奇林业局,同时设立加格达奇镇。为了开发大兴安岭特区的林业资源,1964年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林业会战。可是人口少,劳动力不足,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黑龙江的森林工业集团派出相关人员来到大兴安岭内蒙段展开作业,工作人员来了,随从的家属也越来越多,慢慢的就形成了稍具规模的市镇,但基本都是黑龙江人。19664月,内蒙以大局为重,把加格达奇划给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特区。再后来内蒙古提出要收回这块地,黑龙江省不干了。他们在加格达奇建设了飞机场,同意每年付内蒙700万元也不原放弃这块“飞地”。


内蒙古境内的黑龙江“飞地”加格达奇


在武昌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不知道武昌区也有一块地盘“飞”到了江夏区境内,并且已经存在了70年。看来,即便是身边发生的事,你不留心观察,就会“灯下黑”,毫不知情。
武昌区有一个街道名叫石洞街道。它没有位于武昌区境内,而是“飞”到了距离武昌区30多公里的江夏区境内。换句话说,石洞街道虽然位于江夏区境内,却属于武昌区管辖。
石洞街道这块“飞地”的形成,与著名的汉阳兵工厂有密切的关系。
    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出于“富国强兵”的目标,奏报朝廷获批后,在湖北武汉创建了一家兵工厂,最初名叫湖北枪炮厂,后改名为汉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于1892年开工,于1894年建成。张之洞耗费巨资,从德国为汉阳兵工厂购买了成套枪炮制造设备,使得汉阳兵工厂能够生产较为先进的枪炮产品。
    1949年5月16日,随着武汉的解放,汉阳兵工厂被四野的后勤部军械部接收,成为该部的一个修械厂。在上世纪50年代,修械厂屡次改名,后定名为“3303工厂”。

1950年,国家出于战略考虑,将3303工厂从武昌城区迁至今天石洞街道所在的位置。那时候,那一片还属于农村地带,由老武昌县管辖。

当时城乡差别很大,3303工厂的搬迁涉及众多干部、职工及其随迁家属的切身利益,于是国家出台规定:3303工厂的干部、职工和随迁家属,都保留武昌城区户口。

    为了方便管理,1953年7月1日,武昌区在石洞设立了办事处,这就是现在的石洞街道办事处。与此同时,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分局、武汉市邮政局,也分别在石洞设立了派出所和邮政局。


江夏区境内武昌区“飞地”的3303工厂


“飞民”窘境
     回头再说京山飞地。
  天门的这块京山“飞地”原来只有田地,没有居民,因为一河之隔,为方便村民耕种,村民们集资购置了一条小船来往于两岸,但每年到了梅雨季节天门河发大水的时候,渡船就不得不停渡,发大水的时候也正是收割小麦的季节,有时小麦割好放在田里准备第二天搬运,因突发大水,过不了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河水将收割好的小麦冲走。为了种田方便,此后这小块土地上陆续进住了十几户人家。但这十几户人家却一直没有归属感,因为从这里到京山市永隆镇七公里左右,到天门市拖市镇中心不到一公里,种的棉花卖到拖市棉花站不到一公里,如果去永隆还要过河,折腾七公里。

我手中这张52年前的粮票,上面的永隆印章给我们再现了当年的真实历史。京山和天门协商,将本该发的京山粮票换成了天门粮票。方便飞地农民在拖市购粮和购买粮食制品。同时,这些票又可以在京山永隆使用。这种打破常规的行为,证明了当时两县关系的融洽,又打破了县流通粮票仅限县内使用的限制,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十分丰富。

然而,毕竟隶属关系不同,这个存在于天门境内的“飞地”村民,生活中有太多的不方便。他们户口是京山的,小孩上幼儿园想到永隆去,永隆的幼儿园嫌路远又不好走不肯去接,只能将子女送往就近的拖市上学。
这里的居民电话都装的是天门0728的区号,打个电话给永隆的亲戚还得是长途,京山的基站没有建到这边来,也没有将主线路架过河,为了解决通信问题,只能无奈地选择0728。手机信号也是天门的,在永隆买个号码回到家接打电话就变成了漫游。用的自来水也是拖市的。
由于地方太小和人数太少,京山飞地几乎不被外界所关注。上述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飞地”是历史遗留问题的活标本,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也是研究相邻两地人文地理走向的好素材,但需要两地相关方面给予飞地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喻训天:县域金融史奇迹——天门的百年银行

喻训天:“膏药爹爹”逸事补遗

喻训天:竟陵陈家大院的“膏药爹爹”(下)

喻训天:竟陵陈家大院的“膏药爹爹”(上)

喻训天:漫忆天门粮票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小熬浆糊:下汉口

张明:上 海 之 行 忆 流 年

郭良原:开始——我的前六十年(连载十三)

尔也:天门古城墙

郑福平:再说天门牌坊

大鱼海棠:打工记

陈巧林:我的直河,我的童年(连载之五)

郭良原:开始  ——我的前六十年(连载十二)


      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