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丨"怕死"的美国兵, 为何有扑手榴弹的传统?
肉身扑手榴弹?
这还是怕死的美国少爷兵吗?
作者:快哉风
先从一部2012年的美国电影《勇者行动》说起吧。看过此片的同学,一定会对那个海豹突击队员扑在手榴弹上救战友的一幕记忆深刻。
电影中的原型,是2008年在伊拉克战场上阵亡的美军海豹突击队3队成员迈克·蒙苏尔(Michael A. Monsoor)。当时他和队友一道执行任务,用身体压在了一颗突然扔来的手榴弹上,爆炸后身亡,3个战友却保住了生命。
25岁的海豹队员蒙苏尔
因为这个壮举,他被追授美国军人最高级别勋章:国会荣誉勋章。
国会荣誉勋章只授予最勇敢的士兵,他们需要做到“不顾危险帮助他人和超越自己职责完成任务的英勇行为”,由代表三军最高统帅的美国总统亲自颁发——不消说,这个沉甸甸的勋章很多都是家属代领的。
美军陆海空国会荣誉勋章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军人在伊拉克战争中一共获得了四枚国会荣誉勋章,其中三个都是扑手榴弹牺牲的。
伊拉克战争中另两个扑手榴弹牺牲的美军士兵,Jason Dunham和Ross A. McGinni
在西方战争术语上,对于肉身扑手榴弹,有个名词:Falling on a grenade。它的含义是指:在战争期间,用身体盖住即将爆炸的手榴弹,吸收爆炸的碎片而挽救他人的生命。这个九死一生的行动,被西方人认为是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无私的个人牺牲。
扑手榴弹的兵人
说起来,美国兵确实有扑手榴弹的传统。
二战中的贝里琉岛战役,美国海军陆战中士赫伯特·托马斯扑在一枚日军手雷上,牺牲自己保护了附近的队友;硫磺岛战役,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杰克·卢卡斯,用M1头盔压住了两枚日军手雷牺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有美国士兵扑手榴弹的英勇行动。
《美国队长》扑手榴弹剧照
他们不是不死的美国队长,但他们都做到了义无反顾。
毫无例外的,他们都获得了国会荣誉勋章,从这个意义说,美军的荣誉勋章堪称“扑手榴弹勋章”。
最传奇的一次,是2010年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士凯尔·卡彭特(Kyle Carpenter),他在阿富汗的一次作战期间,为救护两个战友用身体扑住手榴弹,他的防弹衣和头盔成了碎片,但幸运的是活了下来:失去了大部分的颌骨和一只眼睛,手臂有30多处骨折。
凯尔·卡彭特生活照
奥巴马总统为凯尔·卡彭特颁发荣誉勋章
那么,我们记忆中的“怕死”美国兵哪里去了?
的确,相比战斗民族的俄罗斯,死不投降的日本兵,坚韧不拔的阿富汗人,美国士兵给人的印象是对生命很爱惜,不敢死战。
其中原因,主要是美国人推崇个人主义,生命对他们来说很“精贵”,无论是决策层还是舆论对于战时的伤亡“斤斤计较”。但真正必需死战的时候,美国士兵强悍起来连自己都怕。
美国兵并非软柿子
好莱坞战争大片里,如《黑鹰坠落》《危机十三小时》,屡屡灌输一个概念:士兵是为战友而战。这倒不是句口号,美军中确实有不少“战友如一人”的惯例,比如降落伞由队友互相系,战斗中不丢下一具战友的尸体,等等。在生与死的一刹那间,扑手榴弹掩护战友这样无私的英勇行为完全可以理解。
当然,扑手榴弹并非美国人一家专长,在战争中这是世界行为:英国士兵、以色列士兵、俄国士兵等等都有过,解放军里扑手榴弹救护战友的英勇行为更是举不胜举。
生死一瞬间,你会如何选择
不过,笔者最佩服的,是那些在敌人的手榴弹爆炸前捡起来扔回去的老兵,最牛掰的,还能抡起工兵锹,将手雷击出一记本垒打!
延伸阅读
读《这才是美军》有感:
保持清醒,这将使我们更强大
作者:江雨读书
美著名学者来缪尔.亨廷顿认为,在一个先进的国家里,军队是最先进的那一部分,而在一个落后的国家里,军队则是最保守的那一部分。
幸好,我们的解放军一直比较先进。不过,在现代,很多人已经有了落后之忧思。
今天,推荐一本轻松、好读又不缺乏热血和忧患意识的书,许述的《这才是美军》。99篇千字文,没有太多的术语,很简单,很直接,很有趣。这篇文章,撷取作者的部分观点,同时也谈谈个人感想。
首先说明,我们讲美军先进,不是要说明它有多么不可战胜,也不是自我贬损,而是要看到差距、急起直追。还是老人家的那句话,战略上藐视敌人,但战术上要重视。而且,我军的传统,历来是不惧强敌、战而胜之。
看着跑在最前面的那个,保持清醒,奋发有为,我们才会更加强大。
第一,改革不容易
美军也改革。海湾战争后,上任不久的空军参谋长麦克皮克做了一道“减7加4”的算术题,取消战略、战术、空运、后勤、系统、通信、保密7个司令部,新建作战、机动、装备、情报4个司令部。
这可不是精简机构那么简单,而是“破坏性建设”,实质上是对作战思想的彻底改造。
第二,作战思想变与不变
美军作战思想似乎一直在变,让人眼花缭乱。很多人看到科索沃战争,就说“空军时代来了”,看到伊拉克战争大规模地面部队,又说“陆军复活,接触战争没有过时”。
实际上,要看本质。本质就是陆军越来越成为空军的配角,地面部队没有独立攻克一座伊拉克城市,战争过后2个重量级陆军将领退役。美军的战略主线就是发展空中力量。
注意,空中力量,可不见得就是空军哦!
第三,打法必须翻新
美军的打法一直在变,从不重复上一次。
我军曾经有过惨痛教训。朝鲜战争时,我军夜战一般带七天干粮,对美军发动奇袭,美军吃了大亏。李奇微发现了这一规律,第五次战役时抓住这一点,主动后撤七天,第八天发动进攻,“180师全军覆没”就发生在这一背景下。
所以说,研究战争、研究军事、研究打仗是一项智力、体力密集型的活儿,一提训练就标图,每年都是一套图,这样光靠一个脚本,一年那么几天可不行,必须下苦功夫。
第四,战争技术论
一提战争,中国人恐怕最先想到的是“艺术”,但美国人更认为是“技术”。
前国防部长佩里被问到“美国军事革命的重要突破和理论成果是什么?”,404字的回答,四次提到“技术”。
有人会说,美军技术也没什么了不起,我们不是赶上来了吗?确实,我们的先进技术很多,可是与单兵结合的怎么样呢?战士能应用多少呢?
不是每一场战斗都需要大国重器的。我曾经在一个公众号里看到有人探讨过我军的战术手套,飞行员都还在用劳保手套呢。
小规模、非常规的战斗,我们靠什么赢?
第五,敢于否定先贤
作者写了篇点评孙子兵法缺失的文章,到处碰壁,发表不了,凭你也敢评价先贤?美国批评克劳塞维茨的文章比比皆是,有的甚至言辞“不恭”,比如提出“五环目标模型法”的约翰.沃登。
看到这里,我就忍不住感慨,很多时候,我们把军事不是当一门学科,而是一项管理任务,眼睛里始终盯着领导,不敢越雷池半步。
思想不能纵横驰骋,怎么可能在战场上纵横捭阖?
第六,紧盯败仗不放松
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认真总结,递给五角大楼三卷本的《海湾战争——美军国防部致国会的最后报告》,里面的优缺点是三七开,优点三、缺点七。
美军一向有这样的“自虐”倾向,及时一场演习赢得很漂亮,也得挖出自己不少问题。
研究败仗,我军不是没有,比如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洪光的《血色财富:我军失利战例评析》,聚焦解放军打过的31次败仗,因为敏感,出版费了一番周折。而作者写志愿军败仗的文章根本没有机会发表。
看到这里我想,出版不了也没关系,我们内部研究就是了。但是,这样的案例剖析,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第七,让指挥人才更多些
有人说,只要不是笨蛋,一辈子专注一个领域,总会有些成就。先不说现行制度能不能让军人安下心来,但说在部队的这几年,各方面的监督、考评,主要还是看管理不是看指挥。尤其是比较高级的干部,有些给人的感觉是职场精英,而不是战场精英。
第八,干掉“五多”并不难
上世纪70年代,我军跟越军在南海干了一仗,险胜。从装备上看,我军6艘舰艇,对方3艘,好像占了优势。但是人家一艘的排水量有8395吨,我们6艘加起来一共2000多吨,火力更是不及人家的三分之一。唯一的优点就是航速快,打不过可以跑。
不过,我军打仗,尤其面对正面之敌,从来没有跑的传统,这个优势便没有了。所以说,胜是险胜。而且,胜利掩盖了一个不小的问题,就是指挥多头。
时任海军副司令员孔照年回忆说,当时电报多得译都译不过来,到最后胜利了,还有30多份没有看。
美军的联合指挥之路同样走得磕磕绊绊,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不是一改万年灵。
不过,我还是喜欢南海之战这个例子,“五多”不是多吗,不管它就是了?
有没有敢担当的,把一点营养都没有、大话套话连篇的文件甩到一边不理它?
第九,把打仗当训练,像打仗那样去训练
阿富汗政府军一名军官说:“我觉得中国军队战斗力还不如我们国民军哩。”
中国军人听了估计要被气炸,还可能上去单挑。人家有理由,“中国军队30多年没打仗了,没有战争经验的军队怎么证明自己有战斗力呢?”
这名军官到过巴基斯坦和美国,是有一定见识的。这算是提醒。
第十,不断进化
拉姆斯菲尔德说过一个战斗故事,美军迸攻巴格达时,一伙伊拉克武装分子躲在一座桥下,企阁逃过一劫,他们这样做是有迫理的,海湾战争期间就有人躲在交通要道之下,躲开了美军高技术武器的轰炸。
不过这次他们失算了,被美军一支特种部队发现,然后被消灭。出手的不是这支特种部队,而是美国空军。
他们利用快速成像系统,将影像传给空中的F/A-18大黄蜂战机,后者发射二枚 AGM-65“小牛”激光精确制导炸弹把桥下的敌人全部报销,桥却安然无恙。
科技日新月异,战法日新月异,打仗能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有的领导干部观摩演习时,总想看看现场。
现场有啥看头?非得整个坦克飞奔的“热血”镜头吗?看到一辆坦克转向或者飞奔,知道啥意思吗?
如果脑袋里还是这种直观化的指挥图景(做PPT就是这样),那我们离真正的战场还有段距离。
第十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东方不败能一人斗令狐冲、任我行、向问天,靠得就是快。
美军从发现目标到实施精确打击,完成“发现—定位—瞄准—攻击—评估结果”链条的时间,越来越短:海湾战争,100 分钟;科索沃战争,40分钟;阿面汗战争20 分钟;伊拉克战争,10分钟。
不知道会不会还有一些国家的军队为隔着一座山头联不上而烦恼,会不会还有开着吉普车大吼着下命令的情况。
我只是想说,那位大吼着下令的指挥官,早就被导弹炸成渣渣了。
第十二,最清楚航母弱点的国家
当大伙还在为我国第一艘航母入列兴奋不已时,美军把自己的一艘航母送进了海底,而且是鱼雷、导弹、自杀式小艇全上,能怎么虐就怎么虐,就是为了看清航母的弱点。
做多少次针对性研究,都不如真实地打沉一艘航母啊。
篇幅所限,就说这么多。
最重要的体会是:我们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我们还不是第一。
努力奋斗吧!
原载微信公号“华山穹剑”,版权事务请与编辑联络
芳华岁月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