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丨张志鸿:大学逃课记

张志鸿 新三届 2019-06-17

 原题 

大学逃课记



作者:张志鸿



大学四年,我是个中规中矩的学生,不调皮不捣蛋也不随地吐痰,但是不等于我没有逃过课。


        而且,还逃过三次。



母校校园一角


一次背着书包的春游


一个春天的早晨,我和好友小Z吃过早饭,背着书包,准备去上课。


那个早上,校园里一定开了很多花,树上一定发了很多新芽,我们一定闻到了某种强烈的诱惑的气息。


我说:春天来了。


小Z心领神会:是啊,春天来了!


我问:这么好的天气……?


小Z一脸坏笑:还说什么呀,走吧!


就这样,我俩连书包都没放,就从桂子山经由鲁巷,走到心仪已久的磨山。那时候磨山还很偏僻,没通公交,很少游人,有几个很大的禁区不能进去。但对于两个来自乡下的学生来说,有烟波浩渺的大湖,有青青的草地、暖暖的阳光,已然足够。


在湖边,见识了一幕“有组织偷鱼”。一个满哥往湖中投掷了几颗炸弹,立即乘摩托溜走。几声巨响后,许多被震晕的鱼浮上水面,早有两个只穿了裤衩的同伴游到水中,用网兜捞鱼,把鱼交给另外两个骑摩托的满哥,摩托车呼啸而去,前后只有几分钟。等到工作人员赶来,水上只浮着几条半晕的鱼。看客一阵轰笑,作鸟兽散。据说,这些小青年偷捕的,就是著名的“武昌鱼”。


那天最深的印象,是躺在东湖边的草地上,遥望西边的城市。鳞次栉比的城市,已经细成一根线。苍穹之下,只有万顷碧波随风荡漾,没完没了,感觉自己渺小,又依稀漂浮在天空。


一场看了8个小时的电影


忽然听说历史系将组织观看苏联二战史诗片《解放》,我马上找到教体育的小L老师,求他帮忙搞票。


此前,我听本班的F兄说过这电影。F兄是军区大院子弟,他说这电影就是一部史诗,一部极品。


小L老师也够意思,真帮我搞来一张票。我想我当时的心情,比时下中了六合彩还要开心。


看电影的地点是学校东南方向的荣军礼堂。电影真长,整整8个多小时!只能对自己的授课老师不起了。中午回学校吃午饭,下午接着看,直到天黑才看完。



电影也真好看。从红军转入反攻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说起,到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为止,残酷逼真的战争画面让人瞠目结舌,驰骋沙场的军人故事让人热血沸腾。少年都有尚武的天性,看了这样的电影不心驰神往才不正常。 


现在回头去看,《解放》也有N多不足,但在当年,确实是一次难得的享受。后来的国产电影《大决战》有明显模仿《解放》的痕迹,可是恕我直言,艺术表现力还是差了一截。


最早推荐《解放》的F兄如今已是军队最高艺术殿堂的领导之一。每天忙于公务的他,是否还有超越《解放》的雄心?


当年帮我搞票的小L老师,如今您在哪里?毕业后几次托人联系,也没能联系上,其实我就想对您说声“谢谢”。


一次大开眼界的参观


小Z信息灵通,听说77级中文系将在我们上课时间参观武钢“一米七工程”,就去找77级的师兄,师兄答应让我俩混进去。


去武钢的车是解放牌大卡,带帆布车篷的那种。望着两个偷偷爬上车厢的小师弟,师兄师姐们友好地笑笑。


进了十里钢城,先参观两座炼钢高炉。巨大的高炉前,工人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挥汗如雨。厂区内,到处都有很厚的灰尘,宣传画上高炉前面万朵金花的诗意荡然无存。一位仁兄忍不住嘀咕:当炼钢工人太苦了,我宁可回老家种地去。

     

武钢一米七轧机车间


到了一米七轧机车间,画风大变:长长的生产线上,一个个巨大的钢坯,被自动传送到大型轧机下,切割成一张张薄薄的钢板。走过长长的参观甬道,看不到几个工人,却又整齐干净、井然有序。仿佛闯进了未来世界,很难用言词表达我们内心的震撼。


1970年代的湖北,有大型工程“一二三”的说法:“二”是指建于十堰群山中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三”是指三峡工程,虽然当时修建的只是三峡外围的葛洲坝电厂,“一”就是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该工程是新中国引进的最大成套设备之一,据说投资几十亿(至少相当于现在几百亿吧),由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批准,1974年9月破土动工,1980年12月投入生产。


具体说来,该设备是由从西德引进的连铸车间、冷轧薄板厂和从日本引进的1700mm热轧薄板厂、硅钢片厂组成,具有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轧制过程由25台电子计算机控制,并大量采用液压传动,代表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钢铁工业的最高水平。


今人很难理解当年国人对现代化的憧憬。刚刚走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百废待兴,从电视上看到美国的摩天大楼、欧洲的高速公路、日本的新干线列车、香港的立交桥,没有人不想国家早日富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


看了一米七工程,最强烈的感觉就是:现代化正在扑面而来,如势不可挡的列车,又如绿遍大地的春风。


那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2016年12月11日


(作者张志鸿,华中师院78级,网名青山自牧,现居湖南长沙)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青春校园

夏玉和:宁乡求学之虚度光阴

王小慧:我的1977 · 同济岁月

麦天枢:同学六记

郑忆石:我的大学校园生活

王敏:我和《高老头》《第二次握手》

张曼菱:被春雨洗浴的北大

珊伊:歌党

珊伊:我在北大留学生楼的文化冲击

田军:青春忆,最忆是燕园

何山:“老照片”的回忆

刘宏彬:燕园当年,俺们风华正茂

在锦医77级邂逅最优秀的一群人

青春芳华,四十年不老的神话

陈小鹰:1980年代初期之复旦大学影像

他们的大学故事,也是77级的青春记忆

刘大椿:一张老照片带出的珍贵记忆

舒修:追忆复旦新闻系墙报“前哨”

追忆逝水年华:

北大经济系77级点滴回忆

北大中文系77级:

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

一张北大旧照片,牵出40年前高考记忆

北大1981:一个口号激励一代人

1975年"南邮"学生打架轶事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2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一抹就白的洁牙神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