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窗丨张维功:那年认识毛四维

新三届 2020-08-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川府旧闻 Author 张维功



作者档案


张维功,天津人,北大荒兵团知青,黑龙江大学中文77级毕业,天津《今晚报》高级记者,2009年退休。


原题

那年认识毛四维




作者:张维功



认识毛四维,是在1974年春节,黑龙江兵团在19团办创作班儿,被电报从天津呼去。见到梁晓声,结识兵团著名学马列小组俩哥们儿,一块儿打桥牌。印象最深的,是毛四维和陈可雄。每天的作品讨论,发言被他俩包了,还一唱一和的,像是演双簧,别人插不上嘴。都是耍笔杆儿的愤青,难免有人撇嘴。可这二位总是滔滔不绝并无他顾。


我跟他俩还算谈得来,陈可雄感冒了,我和小毛踩着雪窠子跑老远的卫生队陪着看病拿药。


此前,在《兵团战士报》见过他署名晓向发的《笔架山下》,叫小说,散文调调儿,颇有文采。


19团的班儿折腾了一个多月散伙,我途径哈尔滨的时候到省出版社办事,意外见到毛四维和牛耕二位在那里,大喜过望。原来在19团就有出版社的编辑莅临指导,小毛是被人家挖来了,当做重点作者培养的。


岂不知,我回到连队没有几天,突兀的接到了黑龙江日报文艺部的邀请函,参加他们为期三个月的学习班。到了那里才知道,我的三个短篇的稿子不知怎么到了他们手里,看来,所谓的兵团创作队伍,是被省里盯上了。


就去拜访小毛和牛耕,还有兵团的郭小林(郭小川的公子)也在,交流所谓创作经验,那时候上边的精神要求正面歌颂文革,我们大谈各自的文革经历,挖掘题材,期望能有个创作突破。在兵团,领导只要求我们写知青、讴歌兵团生活,到了省里,人家视野果然是高。小毛给我拿了一大摞的《朝霞》丛刊,他也来省报找我,聊起来就一根接一根的相互递烟。后来,郭小林出事,因为钻窗户拿了资料室的书看,被出版社退回单位,我和小毛去送站,给郭兄说些开心的话。


在哈时候,碰到过兵团抓创作的老崔,生气的责怪我为什么不给兵团打招呼, 我分辨说打过电话,也是我们团政委批准来的,才懂得兵团很介意省里的做法。1976年夏,我曾再次被省报邀约去绥化,专题创作歌颂文革的作品,幸亏那个东西没有刊发出来。那种自废武功的极左训练,不知道坑害过多少我这样的文墨青年。


话说当年的兵团创作班,几乎每年一次,我一共参加过三次,难得的是,结识的兵团笔友张百如、陆康勤、陆幸生、李龙云、毛四维,我们又同在1978的春天成为黑大中文系的同学。


黑大中文系77级毕业照,第一排左一为毛四维


小毛执着恒久的心智,是顶让人佩服的。看见我拿着一张英文报纸,他笑说“你这个高级呀”,过些时候,他的英语已然超出我十多公里了,也强过大多的同学,据说他结识了英语系的学生和老师。他后来英语专业的翻译能力,应该是那时打下了基础。


每每把我拉到他的宿舍,没有什么客气话,就是下围棋,一盘接一盘的下,我的围棋,在当时的黑大校园也算是高手之列,他是知道的,他的水平好说是刚刚入门。不让子,也不让先,我只好舍命陪君子。给我一支烟,算是付学费了。此种学习精神颇是顽皮可爱的。


刚进黑大时候,我曾拉着他去我弟弟那边玩儿,弟弟是哈师大艺术系的75级,他们的琴房离着黑大很近,跨过比邻的哈理工校区就是,弟弟跟我下围棋,引起他的兴趣。弟弟用他的煤油炉子烧挂面款待我们,小毛大赞。


有一年我生病住院,一些同学来看望,都是穷学生,没有礼品可言的;小毛是自己来的,拿着两个罐头,让我感动不已。


唯一的一次不愉快,因为我。我一篇小作文叫《家乡的山》遭到老师表扬,让我念给同学们听,之后还要组织讨论。小毛发言,直抒胸臆,说我的朗读代入了情景,感人,但是一二三四、优点缺点,洋洋洒洒,我分明又看见19团那个伶牙俐齿的小毛,以我对他的了解,本是毫不介意的。不料坐在我身边的李龙云激动了,有话直说,优点优点,一二三四,反驳了小毛的观点,弄得我好不尴尬。


下课后,小毛跟我解释,弄得我特别不好意思,赶忙给小毛陪个笑脸。小毛还希望我向龙云解释不要误解他的意思。老实讲,他们两位,都是我比较谈得来的同学笔友,此间没有其它因素,无非书生意气罢了。


后来,李龙云的成名话剧《有这样一个小院》移植到黑大,中文系组织学生演出队,我和小毛都参加了剧组,小毛的朗诵很棒,他浑厚的男中音条件就好。后来,可能因为角色身材不合,他遗憾的退出了。


毕业的第二年,一天下午我单位同事曾经转给我一个口信儿,说是上午团中央的毛姓同学来天津了,下午就回去。后来我打听到他当时的住址,出差赴京找到他家,没有见到人,只好留了一个条子。



再就是好多年以后,突然有一天在央视的屏幕上,看见外交官毛四维出镜介绍巴基斯坦某外交事件的即时状况。其实早已经从同学处知道了毛四维是1989年之后去了印度留学,又进到外交部,等等。


再后来,有了微信,有了聚会,有了我们此生难忘的毛四维的印度之旅。微信里,能即时看到他在媒体演讲的神采,向他请教南亚外交政策的疑惑,为他理性平和的外交理念点赞。


微信朋友圈里,还有毛四维的头像,他还活在我们心里。


2012年夏,黑大中文77的同学们相聚在哈尔滨松花江畔



延伸阅读

毛四维的印度之旅




毛四维走了,黑大中文七七级的同学们震惊、哀悼、痛惜、怀念、依依送别。



毛四维的印度之旅,是他67年生命历程的华彩乐章,始自于1993年他42岁公派到尼赫鲁大学留学,继而18年,在外交领域耕耘于印度、巴基斯坦、澳门,终于攀上事业巅峰书写了人生的辉煌。



2015年初冬,毛四维的印度之旅,是为他思念已久的荒友学友们特别规划的、走近印度世界文化遗产的饕餮盛宴。


此行之艰难,一路东奔西突舟车劳顿;此行之曼妙,一路风光旖旎五彩斑斓。岂不是四维兄人生轨迹之投影?



刚到下塌处,他就掏出一堆电插座分给大伙,说不用谢;一路导游讲解,分享他的知识才情,说不用谢;分明好多景点他都来过,大伙感动,也不用谢;归来,精心做了幻灯片发到大伙邮箱,改词儿了,说希望阁下喜欢。



老战友、老同学、老哥们儿了,不谢也罢。可是,毛四爷(大家的昵称),咱们说好的继续游、北京聚会、海口做邻居,都不算数了?


你就这么匆匆的,匆匆的,独自远行!


毛四维,老同学,好兄弟,大伙儿想你,真的。


2018年4月5日清明节


2015年冬,毛四维的印度之旅留影



逝者毛四维



毛四维(1951年4月至2018年3月16日),安徽省人,大学学历,中国资深外交官。1993年到印度尼赫鲁大学学习,之后开始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以外交官身份常驻直至2010年。曾任驻加尔各答总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

   2018年3月16日,毛四维在北京医院病逝,享年66岁。

——引自百度百科



毛四维同志在外交部及驻外使领馆工作期间,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外交路线,努力开展外交活动,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他工作勤奋,尽职尽责,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恳待人,作风正派。退休后,毛四维同志仍然十分关心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衷心拥护党中央的领导,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引自毛四维生平





本文收录毛四维纪念文集《四维远行》


张维功专页

张维功:东山埋葬着“知青连”

满身虱子的荒友老宁,绰号"百万雄师"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告别同窗

张胜友:一朵爬山的云

高华去世7周年祭:历史守夜人

陶海粟:奇人邓英淘

计秋枫临终留言:"大笑三声,送我上路"

刘晓阳: “知青”李三友个案

周其仁:纪念杨小凯

永远的张首晟: 家人同事朋友的回忆

邱兴隆:他先后与96名死刑犯同监共囚

邓伟:打动过我的每一张面孔都值得永远珍藏

送别彥东: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纪敦睦:一位本应该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统帅部点赞的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

郭少达:与肖晓琳道别

帮着"摸石头"的人——回忆张少杰

送别新三届学友曹征海

肖玉环:告别白南生

顾晓阳:怀念老同学吴方

田文:一个为爱而生的女人

浅浅一鸥:想起龚巧明——清明记事

送别周建明教授:一个大写的真人

吴万平:你是一位有些悲剧色彩的英雄

刘学洙:上善如水——记新闻人张善炬

李国庆:怀念优秀的中青报人唐为忠

谢一宁,你带着笑容走进天堂

祁林一路走好,天堂没有伤害,没有牢狱之灾

胡舒立:黎海波的胸中丘壑

骆一禾:在目送海子中离去

熊国胜:追忆同窗挚友骆一禾

查曙明披露胞兄鲜为人知的故事

高远东:在忌日纪念海子

雪汉青:为了漂泊的灵魂

袁钢:他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汤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