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现场丨刘宇:流浪猫狗,没家的孩子像棵草

刘宇 新三届 2020-08-25


  作者简历

刘宇(陈黎明摄)


刘宇,1979年入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3年毕业分配至新华社。先后任新华社总社、伦敦分社、华盛顿分社摄影记者,摄影部采访室、国际室主任。现任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


原题

武汉手记



作者:刘 宇

转载微信公号刘宇别有所图



没家的孩子像棵草

3月5日


 我家喜欢狗,先后养过四只。不记得是谁说的了,不养狗的人很难想像与狗一起生活是什么样,养过狗的人无法想像没有狗的日子该怎么过。


 半个月前中国摄协小分队来到武汉,一行人在旅馆前刚下车,我发现树下孤零零地趴着一只狗,就随手拍下来,没有多想。



 当我第一次走上街头,就明显感觉到,行人稀少而流浪的猫狗则随处可见。我想,这或许与武汉封城有关。一般流浪猫狗都有固定觅食的地方,也会有爱心人士为它们投食。而现在人都憋在家里,特别是餐饮业全部关闭,流浪猫狗的食物来源被切断了,迫使它们不得不扩大觅食的范围。猫狗多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人车减少,让它们无所顾忌可能的伤害。我几次看到,流浪狗慢悠悠地横穿马路,司机在后面按喇叭。



 在青年路附近有一大片拆迁空地,只剩半座楼立在中央。这里成了垃圾场,一只猫咪警惕地望着我这个不速之客。一旁干活的清洁工告诉我,这里流浪猫狗挺多的,不过垃圾场马上也要清理了。



 有家的宠物们当然幸运很多。但是,它们也一定能感受到生活的改变。比如,猫咪吃鱼有点难了,狗狗也在家憋坏了。那天走到一个建于五十年代的老旧小区祥云山庄,看到一位姓陈的先生正和他家的小狗花花在阳台上放风,他说花花已经两个月没遛过了。



 今天下午,我们去著名的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听说正在全面“消杀”(这个以前没听说过的词在武汉使用的频率好高),街口守备森严,我们的采访证也不好使。没办法,我只好和队友陈黎明在附近街拍了。沿街一家歇业的餐馆外面的铁栅栏放下来,玻璃门则没有关,里面空无一人。


我看到一只猫咪在旁边垃圾箱边寻寻觅觅,没什么收获后,就坐在餐馆栅栏前晒太阳。当有人经过,它就躲到栅栏门里;人走远了,再回到原地,一动不动地守在那里。我无法确定这只猫经历过什么,也许这里本来就是它的家,它在等候着主人的归来?



 黎明想起有个同学住在附近,就约好一见。正在小区门口等待时,一只湿漉漉的泰迪犬“嗖”地从隔离板下蹿过去,消失在拐角。我和门外值守的志愿者开玩笑:“你们应该给它测测体温再放行”。志愿者笃定地说:“它找女朋友去了”。这时,一个身穿防护服的男子急匆匆冲过小门,志愿者伸手拦他,他边跑边说:“去找我家狗,洗着澡就跑了!“只听拐角那边传来一阵吱哇乱叫,接下来的画风是这样的:



  再接下来女配角也出现了,看起来不太般配的样子。志愿者告诉我,它是只流浪狗,整天在附近转悠,泰迪经常来找它玩。女配角颜值不高,出身低微,难得高贵的泰迪熊患难见真情,不离不弃。尽管看起来狗“爸”对泰迪有点粗暴,但毕竟还有人给洗澡啊。有爸的孩子像块宝,没爸的孩子像棵草,狗和狗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你对它好,它也对你好;你对它不好,它还对你好。哪怕全世界都抛弃了你,它也不会,这就是狗。那些忠诚的动物,曾经抚慰了那么多人的心,在这特殊的时期,大家都不容易,力所能及地善待它们吧。 

        

写这篇小文是有点犹豫的,我担心喷子说,都什么时候了,人都顾不上,你还有闲心关注那些猫猫狗狗。好吧,算我没说。

      



天使要走了,谁来爱我们?

3月29日




湘雅二院医疗队护士长徐灿发给我一个小视频,说是拍的队员们养的一家流浪狗。我说,哪天得空去看看吧。徐灿就把护士章灵博的微信推给我了。


灵博告诉我,一天她和队友在驻地附近散步,看到街上不少流浪狗乱窜。她们跟着一只看似处于哺乳期的母狗脚步,来到立交桥下一个院子外,隔着铁栅栏,惊奇地发现那里还有五条小狗崽。


 “看到那些小狗好可爱,我们几个伙伴心疼又心酸,就想武汉居民都处在居家隔离的状态,这些狗狗每天靠什么来充饥呢?然后我们几个就说,要不我们回去拿几根火腿过来喂喂它们吧。”

她们回到酒店取了吃的带给狗狗。第二天再去的时候,她们看到还有一只大白狗,就以为是这一窝小狗仔的爸爸。后来才发现,它其实也是母狗。两条母狗和五只小狗崽就一直生活在这里。


回去以后,他们建了一个群。因为每个人班次不同,生怕哪天不能及时去喂,狗狗会饿肚子。如果灵博要值班,会把从自己的早餐里面省出的食物提前准备好,在群里问谁能去喂。后来,她在房间门口放了一个纸箱子。大家每天早上不约而同地把剩下来的食物用一个小盒装好,再放在纸箱子里。



 “我们第二天去喂食的时候,大狗从树林冲出来对着我狂叫。时间长了,它的警惕性就放下了,每次去喂食,都会等在那里迎接我们。我们之间已经建立了那种信任感。”



我和河南摄影师薄高鹏第一次见到这些狗的时候,灵博在值班。带我们去的是湘雅二院的护士赵文和熊兴。



狗妈妈很会找地方,在一家单位院子一角,草木茂密。因为隔着铁栏杆,可以免受伤害。听到赵文和熊兴呼叫,狗狗纷纷从树丛里跑过来。

赵文提供


赵文告诉我们,队员们分别给各自喜欢的狗狗起了名字。徐灿给两只大狗起名:加加、游游,放一起就是“加油”。灵博看着那只小黑狗很英勇的样子,就起名“战疫”。其他的狗狗分别叫:小丸子、圆圆、盼盼、花花。


徐灿提供


喂完狗狗,赵文说,前面的猫咪更可怜。我们跟着来到附近超市,一家底商的卷帘门里,传出猫咪凄厉的叫声。卷帘门下面只有一指宽的门缝,赵文用小棍死命把门缝撬宽一点,熊兴把肉一点点塞进门缝。


赵文说,曾经试图联系店家,但是没有回音。据说,里面的猫咪不止一只,但是我只见到扒拉食物的一只黑爪。我转了一圈,找来粗一点的木棍垫在门下,门缝扩大了几厘米,可以把盛水餐盒送进一半,很快也被喝干了。我把黑卡塞到门缝里,终于拍到了黑猫:竟然瞎了一只眼睛!



超市的工作人员说,猫可能是从顶棚掉下去的,他们也会从门缝下喂食,要不早死了。


几天后,我再次和徐灿、章灵博、周杰楠去看狗狗,远远看到,在路口的另一端,“游游”已经等在围墙外,看到队员们,就冲过来,摇头摆尾地撒欢。徐灿告诉我,医疗队就快要离开武汉了,他们也在发愁这些狗狗的未来。



徐灿愿意把他们照顾流浪狗的事告诉我,是因为她看过我写的关于武汉流浪猫狗的小文《没家的孩子像棵草》。她在文后留言:“善良的人会用善心慧眼关注身边所有的人和事,您对小动物尚能如此,更别说对人类大爱了”。我觉得,她们才真正配得上这样的评语。

就在这篇图文要发出的时候,徐灿告诉我:“后天回家,今天我们把睡衣全拿去给小狗搭窝了,保安不让进,灵博偷偷从后门门缝进去的。”



我们一生会遇到许多值得珍惜的人,但对于那些新冠肺炎患者来说,这些可敬的天使就是患者生的全部希望。那些流浪的动物也会用至死不渝的忠诚来回报那些对它们好的人,第一个珍惜它们的天使要走了,谁会是下一个呢?

希望愿意收养它们的武汉朋友给我私信,我告诉你们详细的位置。


刘宇专题

刘宇:一千万武汉人的悲情,

十四万万同胞会记得

武汉围城实录
刘宇:你看你看,天使的脸…… 
最美逆行者
护士+记者高歌《只要平凡》走红
刘宇:每一张照片都是时间的化石
保存日子的最好方法是把日子拍成照片

刘宇:新华社摄影记者的器材流水账


本号获许可转自微信公号刘宇别有所图

图片除标注外均为刘宇 摄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武汉疫区实录

贺建:大年初一,我拍了两百多张实景照片

贺建:武汉疫区理发记

李晓平:一个武汉人的隔离日记

王家平:我家这个“逆行者”,原来是个“骗子”

除夕夜,军队和地方医疗队驰援武汉

李良汉:走出火神山,回家之路近在咫尺

李良汉:生死火神山,

我是治愈出院的重症患者

向品国:武汉围城中的医院亲历记

姚天臣:一个退休老者的围城记事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小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续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三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四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五记

一个武汉老人的美国惊魂与万里牵挂

邵学新:在瘟疫肆虐的日子里

阳光全落在空寂的街上,感觉好浪费

灾难中没有岁月静好,

只有生者的向死而生

新生命的降临,是上天赐予的最好希望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