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记 | 刘福泉:一座花园老宅,从私到公变了好几回

刘福泉 新三届 2023-10-23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刘福泉,生于1950年,66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下乡插队,1978年返城进工厂,1988年医院后勤管理,1992年苏州市外办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工作,2010年退休。

原题
苏州万氏花园


作者:刘福泉


苏州小巷多旧宅花园,中街路支巷王洗马巷七号万宅即其中之一。

童年时代走过王洗马巷七号,看到四扇厚重的、复以竹条、布满一颗颗铁钉的大门,总觉得有点神秘的感觉。有一次路过,缓步走进门厅,往里张望了一下,依稀看到高树掩映,草木摇曳,假山重叠,庭院深深,好一处院落,当时只知道原房主姓万,此处曾做过疗养院。不曾想到,多年后我家竟会搬到这里,而且一住四十多年。

1965年,我家从五爱巷搬到了附近的王洗马巷七号,是通过房管所三角对调的。那套房子全部在二楼,使用面积四十九平方米,一个房间带一个厢房,一个客厅,烧饭在外面走廊,租金每月6.33元。该楼砖木结构,楼上楼下,面宽五间,四周高墙。楼前石板天井,后面另有两个小天井,三面木窗,广漆广油,历久弥新。楼下住户砖墙相隔,楼上住户用木屑板双层隔挡。楼上楼下共住十三户,大家都在走廊烧饭、吃饭,相处融洽,倒也闹猛。该楼原为手工业局(后改二轻局)家属使用,使用多年,调进调出,原住户所剩无几。

西面另有一座楼,二楼房顶是泥幔,略为考究。原为金阊区政府家属使用,也住十几户人家,此时原住户也不多了。楼前石板天井稍宽一些,南面墙中有一门楼,通达前面一座大厅,大厅当时空着,后为珠宝厂(后改名农机配件厂、链条厂)一车间使用。东西两座楼中间是一条备弄,直通大门。

东楼南面,备弄东面是花园,有一扇小门可进去,接花篮厅走廊。花园中心位置是一座六角亭,周围太湖石假山,北面依次为一座花篮厅、一座二层西式小洋房,稍后还有几间平房。亭子南有几株高树,再往南是一方形池塘,四面条石驳岸。东面一条走廊,旁有一厅和小园,自成一体。

东南角是书斋庭院,虽不大,但建筑、花木、山石配置相宜。书斋四周设置槛窗等,可四面赏景。湖石假山在书斋前,紧靠东墙堆叠。书斋南北均接以廊,可由书斋经爬山廊至山上的方亭,又能缘曲径登山穿洞而下,虽稍觉破旧,但原貌保存完整。最南面是两间平房 ,面对池塘,走廊出口通进门天井,天井南北分别为门厅和轿厅。

奇怪的是,明明是一个古典庭园,中间如何会有一座小洋房,显得不伦不类,看其风貌存在也有几十年了。花园周围一圈住有住户十几家,原为文化系统家属使用,小洋房楼上住有京剧演员小盖叫天张剑鸣,楼下曾住有苏州市沪剧团副团长沈智昌等人。

六十年代整个七号住户的用水都靠花园中的一口水井,但因为那口水井较浅,有时水来不及滲出,只能等待,影响了居民的正常使用。根据住户的要求,房管所决定在东楼的石板天井西端挖一口水井,当时我们都很高兴,工人挖井时各家出资下了面条给他们吃。挖到七、八米深时,工人不肯挖了,生怕泉水涌出,来不及砌砖,就到此为止,井呈圆形,井砖砌成三层,越到上面越大,井口约有二米,用水泥做了两个方形井口。自此吃水、用水问题解决了。每到傍晚,井旁都是提水、洗衣的人,一片欢声笑语。

二十多年后,井水逐渐浑浊、发臭,估计是四周下水道损坏影响了水质,房管所多次维修未果,也没有办法解决,我们只得去200米外的凤凰弄口的一个自来水龙头买水,一分钱四铅桶,每天至少要挑四、五趟。直到90年代每家接通了自来水,才彻底解决了问题。

我从十几岁到四十多岁一直住在王洗马巷七号,往事历历在目,此地承载了厚重的记忆和美好的怀念,因为相当一段时间家就在这里,这里就是家。大院内住有四、五十家人家,这里有不少玩伴,大家一起看书、攀谈,玩耍,晚上有时还要一起“伴茫茫”。

当年在这里养过金鱼;每年四月十四“轧神仙”(当时就在巷口的中街路),买了花草放置家中,最喜欢的是“芝兰花”,一盆在家,清香扑鼻,满室生春。

文革时,噩梦开始,大门口门厅也有人戴着纸糊的高帽子,站在长凳上被批斗,见此常戚戚,恐被波及;武斗期间,二轻局的踢派“二轻抗暴”有三个人背着枪,杀气腾腾的到楼中间时为支派的小陆阿姨家,坐在走廊的桌子边,因看到她有三个小孩,其中一个尚在吃奶,所以才没有带走她,逃过一劫,但此情此景,久不能忘。

十八岁时离开这里去太仓插队,下乡插队期间念兹在兹,无日或忘的也是这里,因为我的家就在这里;每当短暂回家再去乡下时,邻家小弟弟、小妹妹们的一声“大哥哥再会”,使我百感交集、珠泪盈眶,伤感莫名。

1978年回城安排工作后,还是住在这里。1980年初,我在这里结婚,同年年底女儿也是在这里出生,女儿的童年在这里度过,一直到女儿十二岁,单位分配住房,我们才搬离这里,我父母则还是住在这里。几十年的相随相伴,魂萦梦绕,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知根知底的左邻右舍,对这里怀有深厚的感情,难舍难分。

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的“苏州旧住宅”一书中,收录有王洗马巷七号万氏庭院住宅全图及照片。苏州发布的第一批苏州园林名录也收录其中,始称“万氏花园”。但是住户散居的现状并不利于保护、利用,岁月沧桑,先后花园内的六角亭因危旧而拆除;假山石被运去北塔公园建造后花园;方形池塘则因溺亡一小孩而被填没;西楼前大厅拆毁后,由机械局在原址建造了两幢住宅楼;备弄上面的屋顶大都坍塌,那时,整个园景破败不堪,迹近荒芜,几不忍睹。

2005年前后有了转机,有一原籍苏州的老者,两个女儿都在上海发展,斥资从房管所购得花园部分的产权,并妥善安置十几户住户,然后重新布局、整修花园。首先拆除了洋房,再挖地成池;北面几间平房拆除后建一座临池花篮厅和露台;又复建了六角亭,不过往西移了几米;东部的走廊延长到花篮厅。起始新挖池塘中部堆了一座水假山,同池塘比例极不相称,我们非专业人士看看也觉得这个设计欠妥,后来还是拆掉了,新建了二座石板小桥,简单配置一些太湖石,这样才觉得水池假山相对协调、疏朗有致。原本填没的方形池塘得以重见天日,书斋庭院等也整修一新,自此花园部分修复工程基本完工。

花园及书斋、东部小庭院










2007年开始,买主继续斥资,东楼、西楼居民先后搬离,以货币买房的方式得到妥善安置,原来的租户成为自主拥有房产。这一举措是四赢局面,苏州园林遗产得到修复保存;买主得到心仪的古典园林;原住居民、房管部门皆大欢喜,是用民间资本修复古典园林的尝试。

我母亲用补偿款买了一套六十平方两室一厅的二手房,我家自1965年搬入,至2007年搬离,实住四十二年整。随后,东楼、西楼相继整修,2010年大致完工。

自此,除西路一座大厅位置已建造五层楼房,无法复原外,万氏花园基本恢复原貌。因其私家宅院,并不对外开放,平时大门紧闭,只留有人员看守,故不易得见其全貌。

门厅和东楼



万氏花园从当年的私人宅园,经过二次华丽的转身,先变为国有资产,几十年后又成了私人宅园,并整修一新,恢复旧貌,真所谓世事无常,造化弄人。
2020.6
刘福泉读本

小巷深处的记忆

苏州古城吴趋坊

的童年时光

骑上凤凰18如在梦中

我在苏州园林里

"自学"终获大学文凭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延伸阅读

城记


邵学新:汉口楚善里

孟国庆:说说上海人1970~80年代
上海弄堂生活掠影成曾樾:北京胡同的旧貌新颜陈原:北京,北方的一座孤岛从铁狮子胡同到张自忠路,五百年卧虎藏龙侯振华:一座让人思绪万千的院落林晨:也说大同的古城新造易中天:北京人和上海人为何互相瞧不起?易中天:成都人的花样活法乐观是四川人的根性爱上重庆,只需7个瞬间杨劲桦: 梦里颐和园李晓斌:带你去西单的那堵墙再走走余浩:北京的老百货商店
余浩:北京最后的副食店河北省会:从保定迁到地球最大的庄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     当兵岁月   青工光阴  高考之路校园回望  浪漫故事  菁英人物       职业生涯  学术   追念师长子女教育  健身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