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钩沉丨沈宁:胡风本是张先生

沈乔生 新三届 2021-04-25

作者简历



沈宁,南京出生,上海长大,北京读书,陕北插队。西北大学77级毕业,1983年赴美留学,获衣阿华大学硕士、教育学院博士班深造。历任大学助教、中学老师、小学校长等。业余写作,著述甚丰,出版书籍17部。陶希圣外孙,沈钧儒堂侄。

 

原题

胡风本是张先生




作者:沈宁

原载微信公号虚构与未来


1955年9月18日逮捕胡风逮捕证
    
记不得是几岁头上,读小学几年级,有一天在学校听了老师的讲话,回家学舌,随口骂了胡风一句什么,那时候胡风已经被彻底打倒,随便谁都可以乱骂,骂得越狠越能得到党的赏识。我原也以为骂骂反党分子胡风,表示对党忠诚,会得到父母表扬,当时中国人人绞尽脑汁,向党表示忠诚。不料母亲听到之后,脸色一沉,严厉地教训我:记住,别人怎么说我不管,就是不许你说张先生一句不好听的话,他是个好人。
    
我吓了一跳,第一不懂说胡风不好有什么错,学校老师是那么教的,党的报纸上是那么写的,无线电广播里是那么说的。第二不知道胡风怎么又变成张先生了,学校老师从来没说过胡风姓张。第三不明白为什么母亲那么尊敬胡风,还称胡风为先生。那年头大家互称同志,叫先生就表示是资产阶级分子,我们家里也已经不多用先生称呼人了,而母亲坚持把反革命分子胡风称为先生,足见对他十分尊敬。可是看见母亲那脸色,我没敢回嘴,不过从此记住了她那句话,不管学校里说什么,我不可以把胡风先生当作坏人。
    
后来我们长大了,特别是母亲病重期间,自知时日不多,怕我们忘记家族历史,便时常讲些故事给我们听。其中也有胡风先生两段往事,于是我才明白,为什么在全中国大批特批胡风的日子里,母亲坚持不许我们说张先生一个字。胡风先生本姓张,抗战之后才用胡风做笔名。
    
听母亲说,早在北伐战争期间,她才六岁,就见过张先生了。那时外祖父在中央军政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任中校教官,张先生则在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主编一本周刊,叫做《武汉评论》。为此张先生几次到武汉中央军校,找外祖父约稿,两人经常来往,交了朋友。

青年时的胡风和梅志

    
外祖父也曾回忆,那时期张先生是用古因的笔名发表文章。我后来查过很多中国出版或发表的文字,有关胡风先生生平的介绍,录有他用过的笔名包括谷非、高荒、张果等,但没有任何关于笔名古因的记载。也许时间太早,没人注意到他,所以没有纪录。或许那时张先生在国民党内供职,不被中共党史重视,甚至有意删除。

我猜想,上世纪五十年代疯狂打倒胡风的时候,一定曾有人挖出过张先生为国民党工作的旧事,作为他一贯反党的证据。但是胡风冤案获得纠正之后,张先生又成了一贯正确的党员,所以那段为国民党工作的历史,又不再提起了。

在中国,历史确实就是个随意任人装扮的丑丫头。中国目前关于胡风的所有官方记录,几乎都从他日本归国后参加左联领导工作开始,那已是一九三二年的事情了。而外祖父同张先生密切交往,恰是在那之前的若干年。
  
北伐战争时期,张先生二十五岁,比外祖父小三年。外祖父从一开始,就很欣赏张先生的为人,热情而正直,也很欣赏他的文才,于是结交为友。一九二七年春夏之际,国共分裂,外祖父脱离由中共控制的武汉中央军校,藏匿到晚秋,然后取道九江至南昌,应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宣传部长刘侃元先生邀请,主办南昌的党务学校。外祖父那时住在百花州党务学校里,除此职外,还应邀协助《民国日报》社长李实先生,改革该报的编辑和印刷。
    
张先生随后也从武汉到了江西,找外祖父帮忙,找工作糊口。外祖父便安排张先生住在《民国日报》社,并请他主持编辑《民国日报》的文艺副刊,那副刊名叫《野火》,每月薪水六十元。于是两人朋友之外,又成同事,那段时间因公因私,两人免不了每天见面,无话不谈。过了阴历年关,为照顾外婆身体,外祖父给江西省党部留下一信,带了全家,离开南昌。
    
外祖父回到上海,住在大沽路。没过久,张先生也到了上海,又来找外祖父。张先生那时在上海没有固定工作,也没有固定住址,到处飘泊,有时还往南京和南通等地。所以他就托外祖父代做他的上海据点,替他收取来信。那段时间,外祖父在南京国民政府任职,每星期四天住南京,三天回上海,所以每日从天井里取信,是母亲的功课。据母亲讲,张先生每隔一两天,便来家一趟,取他的信,有时还会给她带一根棒棒糖,那年母亲不到七岁。
    
据外祖父回忆,从信封娟秀字迹辨认,当时给张先生写信最多的,是武汉一位女士。张先生也最喜欢读她的来信,每取到她的信,告辞出门,就迫不及待,在弄堂里拆开,边走边读。后来一次,外祖父终于忍耐不住,在张先生取信之前,偷偷拆了一封武汉女士来信。信是钢笔写的,紫色墨水,信头是“亲爱的哥”,“哥”字前面留着一空,没有写张先生的名字。外祖父突然童心萌动,跑上街买了瓶同色墨水,回家在信头空白处补了个“麻”字。张先生脸上有些麻点,加此一字,读做怎样,可想而知。
    
张先生来了,取信告辞,仍旧在弄堂里就拆开。外祖父自窗里张望,见他把那信一展,颈弯和两耳后面立刻红起来,然后不再读,收了信,低头急走。从此后,武汉女士来信就断了,张先生也不再多来取信。外祖父为此心里懊悔,又不敢向张先生承认。听母亲讲,外婆因此事埋怨了外祖父很多年。
    
隔一年,张先生东渡日本留学,两人便只有书信联系,无法见面了。一九三二年张先生回到上海,在左联任宣传部长。而外祖父则到了北平,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做教授。地分南北,还是没有机会见面。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外祖父应邀参加庐山牯苓茶话会,而后随国防参政会自南京迁武汉,创办艺文研究会。同时张先生也从上海撤退到武汉,主编一个杂志,叫作《七月》,并开始用胡风的笔名发表文章。
    
这时,两个人才又得以见面。国难当头,当时几乎所有文人学者,都投身抗日救国活动。外祖父弃学从政,在牯岭会议受蒋介石和汪精卫器重,很快进入国民党高层。张先生则多年担任左联领导工作,与共产党关系密切,有段时间甚至房租也由中共地下党代为支付。

1936年10月22日,鲁迅葬礼在上海举行。宋庆龄、巴金、叶圣陶、张天翼、茅盾、胡风、萧军、萧乾等16人轮流抬棺

    
外祖父和张先生已经从知己的文友,变成两个敌对政治营垒的战士,可他们仍保持亲密的个人情谊,依然能够私下谈心,惺惺相惜。有一次外祖父忍不住,转弯抹角地问出,张先生一九三二年年底结婚,太太是江苏人,小张先生十二岁。外祖父暗自计算,可以确定这位张太太不是武汉写信的那位女士。但外祖父始终没有勇气,对张先生讲当年上海大沽路自己干的那桩恶作剧。
    
时值共产党在延安向全国宣布:今后中共服从国民政府和蒋委员长指挥,共同抗日。张先生很高兴,对外祖父讲:共产党的工作是阶级斗争,可中国革命的要求是民族斗争。这多年来,我的苦闷是两种斗争之间有矛盾。不只是我,一般文艺工作者的心里,都有同样的感觉。现在好了,两种斗争合流了。
    
外祖父答:恐怕中共不会甘心做民族抗战的工作吧。今天他们参加抗战,使你的苦闷暂时解除。终有一天,他们又在抗战阵营里搞阴谋,那你和你们的苦闷不是更深了吗?
    
据外祖父讲,张先生当时听了这话,低头默然,良久不语。此次对话,外祖父记录在他的回忆文章里,并且感叹:张先生是热忱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可就因为他满怀这么一份民族的爱和祖国的爱,他免不了要受到整肃。张先生后来几十年的遭遇,早就被外祖父猜到,实在很可悲。

1949年前胡风和夫人梅志与孩子一起

    
一九四九年外祖父跟着国民政府到了台湾,张先生留在北京,自此两人天各一方。不过几年,张先生遭到整肃,被外祖父不幸而言中。母亲说,外祖父在台湾听说此事,心里一定会很难过。也因此,母亲不准我跟着当时社会风气,批评胡风先生。可是我家因外祖父的海外政治关系,泥菩萨过江,终日提心吊胆,绝对不敢同反党分子胡风先生联络。后来多年,北京情况,众所周知。文革末年,母亲终于支持不住,辞世而去,就再听不到那些真实而感人的往事了。
    
现在读到许多纪念胡风先生的文章,才知道老人家其实一直健在到“文革”以后,真替他庆幸,但也暗自不免觉得遗憾。如果我有机会见他一面,亲口告诉他老人家:他最孤独的时候,在北京城里,至少我家五口人,还有远在台湾的外祖父,是仍然非常尊敬他的,那该多好啊。
    
愿张先生在天之灵,得到永远的平静。

刚出狱的胡风和梅志

沈宁专列

 沈宁:我家通敌二十年,

还是奉了周恩来密令

生不逢时的钢琴家周守正


本号获原刊公号许可分享,插图选自网络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胡风事件专题

彭小莲:我走进了胡风分子圈

彭小莲:我的父亲彭柏山

彭小莲:父亲出事以后
胡风夫人梅志:风雨人生的信念坚守
王彬彬:假作真时真亦假,胡适与胡风
梅志:胡风出狱记
与世隔绝24年后重温自由
梅志:高墙内外的胡风与我
彭小莲:爸爸妈妈的岁月就这样结束了

彭小莲:他高尚如炬,点燃一片光亮

彭小莲:书斋外的学者,
贾植芳先生是我们人生的坐标
胡风同人路翎:半辈子的血痕与旧迹
牛汉:重逢胡风
回忆审讯“胡风分子”罗洛
原专案组成员陈景仲:
我所了解的华岗冤案始末
胡风与周扬:“刑天”遭遇“棍子”
是是非非说周扬:他像摇荡的秋千
夏衍谈周扬:有些事他得告诉毛主席
周艾若谈父亲周扬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