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大陆丨陈苑苑:澳洲落地生根的中国洋娃娃

陈苑苑 新三届 2022-05-22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陈苑苑(凯苑),南京人,出生于上海崇明,1978年入读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毕业后回母校进修自动控制工程,长于速度控制和实时控制程序设计。1988年移民澳大利亚Adelaide,1996年就读于南澳大学,毕业后做进出口贸易和民居房产投资。2013年读教育学研究生,现为澳大利亚在册数学教师。自小酷爱文学,常作随笔,在海内外媒体均有发表,出版散文集《蓦然回首》。


原题
中国洋娃娃




作者:陈苑苑



从墨尔本机场落地,一路就到了Adelaide爷爷奶奶的家。两岁零两个月的儿子对24小时里发生的事情,即从北京到墨尔本,从墨尔本到Adelaide,当然是糊里糊涂。他根本不知道,他到了真正的人间天堂,这个国家,这个新家。
 
爷爷奶奶对于我们母子的到来,竟像是欢迎出门归来的本家人。已经拥有七个孙辈的老人,现在又添加了一位外国的孙儿,唯一一张亚洲面孔的孙子。老人对这个小孙子真是欢喜。想象一下就可以理解。我们中国人看金发碧眼的洋娃娃,是不是稀奇得很,喜欢得很,恨不能抱回家去做自己的孩子?反过来也同样。白人看我们也是“外国人”,也是“洋”的。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小孩子,在他们眼中,活生生就是小精灵,也是好看得不得了,好玩得不得了的。
 
感情是热腾腾的,可说话彼此都听不懂。小草的名字,实在叫老人为难。他们的发音中只有s,没有x。奶奶足够灵活,临时给了个名字——Charley。这招还真灵。奶奶一叫,小草还真的就知道是叫自己,把眼光投过去。在老人眼中,这大约也是聪明吧。两位老人确实喜欢小草。倒是小草,还蛮陌生,奶奶抱他,他就用眼睛找妈妈。当然也是自然的。
 

左起爷爷,我,奶奶和小草,摄于1988年

 
从到奶奶家的的第一天起,小草就受到德国式discipline 训导。奶奶讲究,能干,审美品味极好,家里干净得一尘不染。不同于中国人会将珍奇物品收藏起来,他们会将非常精致漂亮的物件当作展品,端放在各式各样的厨架上。不曾见过这样琳琅满目的物什,对小草而言,简直就是博物馆、万宝楼。于是他手脚不停地跑到这里动这个,跑到那里拿那个。他从小长大,东拿西丟惯了的,从来没有受到过限制。可在奶奶这里不成。奶奶的眼睛时时跟随着他的足迹。他一碰什么,奶奶的声音立刻就传过来了——“不能碰!”其实他也没能听懂英语,但手缩回来。一分钟后,又去拿别的什么东西,又是一声“不能碰!”又令他缩手回来。
 
以后的日子里,奶奶家是我们最常去地方。很快草草听得懂英文了。很快草草眼中的爷爷奶奶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了。但一到奶奶家,还是东拿西拿,东搬西挪的。在我能说一些日常英语之后,我就对奶奶说:“把东西放起来吧。这样他拿不到。”奶奶说:“不。孩子就得懂得,即使东西在那里,也不能碰。”当时很是吃惊,也不很理解,现在却由衷庆幸。孩子有爱和规矩互补的环境,是人生美好的开端。
 
小草喜欢爷爷,因为爷爷幽默,常常在你以为他一本正经地谈话时,冒出个玩笑来。爷爷是这个大家族的“长工”。什么事要爷爷做,只消吩咐一声,准给你完成得百分之百满意。爷爷好一点酒,干完什么活下来,就想喝一点。有时候背着奶奶,偷偷地喝。要是被奶奶发现,他会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一般,一声不吭。但只要奶奶不在,他就会喝上一口,神秘兮兮地冲着别人笑,包括这个小孙子,或做个鬼脸,或示意不要告诉奶奶。
 

四岁的小草和爷爷,在奶奶家门前

 
爷爷的木工活做得非常专业,应该属于自学成才。他在到达澳大利亚第一年,就买了一部锯床。这部锯床价格在当时要比买一栋房子还要昂贵。愿意花这样的代价,就是因为他喜欢。所以,爷爷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在的工具房——他的“车间”里做这做那。车间里所有工具整整齐齐安置在墙上,螺钉螺帽全都放在硬塑料瓶中,再按大小尺寸一排一排地放在架子上。小草的动手能力很强,估计和这个环境有关。
 
爷爷爱下国际象棋,下得也不错,总能把孙儿们杀得晕头转向。小草跟着学了几招。爷爷临终前两天,还同他的一个孙子下棋。爷爷喜欢钓鱼。小草也跟着去钓鱼。开始时欢天喜地,兴致勃勃,爷爷也认认真真帮他备鱼竿,带小凳。但儿子三分钟热度,没有耐心等,当然成果不卓著。于是挂住个脸,要回家。爷爷只好顺着他。
 
小草喜欢奶奶。奶奶是有深爱的女人。她在85岁高龄,仍就能够收到年轻时的雇主的圣诞卡。这两年的圣诞节里,给他送圣诞礼物的,还增加了帮她遛狗,帮她购物,帮她付账单的邻居们。奶奶是全家的领袖,保护全家的利益,照顾全家的每一个人。奶奶是全家的中心,儿辈、孙辈、重孙辈,都爱到奶奶身边来。奶奶自到了澳洲以后,从未回过她的家乡德国。她说她情愿把旅游的钱放在家里的party上。而每一次的party,全部是奶奶组织,一切都是她亲自做,而她做的食物确实好吃。

鲁道夫和六岁的小草
 
小草最喜欢的就是奶奶做的菜。奶奶的确实是做菜的好手。奶奶年轻时经历过战争,那时食物奇缺。能吃上好的食物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奶奶又在餐馆工作过,又天生就有德意志民族的勤勉,做七八个人的饭菜,是寻常事。而且做起来总是有条不紊,利利索索,准点开饭。和奶奶比,我差了几个数量级,心里真地很敬服。但奶奶说:这算什么,在餐馆你要为几十人服务呢。
 
奶奶的饭菜好吃,但吃饭有吃饭的规矩。奶奶给大家的食量总是足够大。如果你觉得多,你必须提前说;到了盘子里,你就得吃完。小草喜欢奶奶的饭菜,结果总是眼睛比肚子大,不少时候,小肚皮撑得圆圆的,甚至在桌边动弹不得。常规的早餐是,bacon and eggs,面包,和牛奶。刚来时草草怏怏地吃不下去。奶奶坐在一边,等他吃完。不吃完,不允许离桌。那时候索马里正在闹饥荒,奶奶说,世上有很多孩子吃不上饭,所以你不能浪费食物。日后儿子有不随便丢弃食物的习惯。
 
儿子成年后,也能做出一手好菜,显然受了奶奶的影响。但理由却多了一条,为女朋友做。他认为“女孩子都希望人家照顾她,所以我做饭。”很有市场的逻辑——市场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我听上去,蛮是这个社会里“服务”的文化。民主并不讲内容。选民要限制移民,就有限制移民;选民要保护环境,就保护环境。此乃后话。

左起:爷爷,我,奶奶和小草,摄于2007年


草草和奶奶亲,还因为奶奶解救过他。儿子小时候上一间日本的tuition school补习学校。这个学校的教学方式很中国:讲求基础训练,要求也有些苛刻。学生每天要做一小时作业,英文数学个半小时,没有节日,没有假期,也没有圣诞。圣诞节我们在奶奶家,功课要带上。儿子不想做,而我却坚持。奶奶帮小草说话,说圣诞节可以例外。儿子欣喜不已,终于被解救。

奶奶也比较理解草草。我买的衣服,儿子不肯穿,概念上说,可能是不够时尚。于是奶奶给他买,他说“奶奶比你懂fashion”,开开心心地穿了。我宝贝儿子,一不小心嘴里就滑出个“宝宝”“咪咪”之类的。儿子已经是teenager十几岁的少年,以至于怒目相向:“我不是咪咪!”我向奶奶抱怨,奶奶说,他要你待他如男人,而不是娃娃。日后证明,奶奶太对了。
 
2018年10月,儿子和我到达澳大利亚整整30年。在这片土地上,在这个家里,儿子已经从小草长大成才,一个象象样样的小伙子:读书读书不成问题,工作工作不成问题,价值系统不成问题,行为习惯不成问题,待人接物也不成问题,一张面孔、一副身架更不成问题。我看得出,奶奶很为这个孙子骄傲。每次我单独去看奶奶,奶奶第一句总问,“小草怎么样?”奶奶知道,在鲁道夫手上带大的小草,的确没有辜负Hrotek家族的养育和期许。当我说我从不担心小草时,奶奶肯定地说“他脑子好”。
 

左起前排:小草,Lisa, 鲁道夫,Darren;后排:苑,奶奶,Ben。摄于2010年

 

说真的,我能看出来,奶奶喜欢小草超过喜欢我。但我一点不觉得有什么不舒服。儿子两岁到这个家,而我却已达而立之年。虽然我们在这个家里的时间一样长,但这棵小草是在Hrotek家的后花园里长成的,吸收的完完全全是这个家的文化。

小草工作之前,几乎同鲁道夫比我还近。但我很高兴。怕什么呢,他是我的儿子,得到我的爱不稀罕,得到没有血缘的父亲的爱,才是幸运。儿子也完完全全地得到爷爷奶奶的爱。这只能是上帝的安排吧。 


知道儿子的人,无不感叹这孩子成长得好。自27岁起,就能工作一年,旅游一年。他根本不用担心工作。今年他在南美旅游了九个月,期间已经学得相当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语,并能进行一般日常对话,至少旅游没有问题。这会儿,他正在墨西哥。刚刚发回一张照片(见下图),拍摄技巧真的不错。

小草在墨西哥的摄影作品

 
很有人说我对儿子教育得好,但我自己很明白,儿子不是我教出来的,是Hrotek家族爱出来的。而这个家族,爷爷奶奶是源头。
  

写于2018年9月12日

2018年10月2日修改

Adelaide 


陈苑苑专列

儿子小草和他的洋爸爸
陈苑苑:我的儿子, 我的太阳
陈苑苑:此情不关风与月,
一场跨国婚姻的欢合悲离
洋继女丽萨,我的前世因缘
陈苑苑:澳洲婆婆与中国儿媳 
陈苑苑:芭蕾,我的如花美眷
生命在双双起舞中复苏闪光
年过五十盘点自己还想做点什么
爸爸隔离审查,我们度过艰难时日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自新大陆

邹坚峰:女儿学校里的奇葩事

于小红:美国中学校长
给我上的一堂维权课
龚湘伟:留学的孩子你好吗?
珊伊:女儿“富养”在我家
吕丁倩:女儿从耶鲁走到剑桥
珊伊:美国私立中学让中国父母蒙圈
陈美龄:我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
美国大学教授开除研究生:
我就不该录取你
我在加拿大生养第二胎
大陆移民夫妇为何生养七个孩子?
杨劲桦:两个女孩的友情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