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丨李建生:宣传队纪侓严格,禁止男生女生谈恋爱

李建生 新三届 2022-06-26


  作者简历

下乡前的作者

李建生,1983年毕业於厦门大学历史系,1988年赴澳大利亚,现定居悉尼。


原题

我与兵团农场宣传队



作者:李建生


那个激情狂热的岁月,文艺宣传队似朵朵奇葩,遍地开花。在我们兵团农场那个精神荒原,宣传队也好像小花一朵,曾昙花一现。
 
翻看泛黄的旧照片,追寻留下的印迹,想起那些过去的事。

 
(一)
“阿庆嫂”来了
 
1970年代,我们农场不仅物质生活艰苦,精神文化生活也是极端贫乏和枯燥。除了“斗私批修”和“阶级斗争”外,人们只有脑子一片空白的精神空虚,还有“备战备荒”半军事化生活的压力和紧张。
 
兵团战士都是些十七八岁的知识青年,正是青春骚动的少男少女。天性活泼、生动的年轻人被放逐在寂寞的精神荒原上。
 
那个年代,革命的激情还在燃烧,大大小小的文艺宣传队在全国各地还红红火火;虽然,文艺界一片鸦雀无声,但“八亿人民,八个戏”的革命样板戏还是一花独放。一切都是泛政治化的宣传形式和文化娱乐方式,那阵风也刮到了我们农场连队。
 
提起白沙连队。張指导员,河南人,平常爱好豫剧、京剧,高兴时操一把自制的胡琴拉上一段曲子,哼几句样板戏。上有所好,自然下有跟风的“粉丝”。还有一个小妞,那时也迷上样板戏,能唱上好几段折子戏,被昵称为“阿庆嫂”。
 
有天下午,張指导员兴致勃勃地带了一队人马,说是宣传小分队到营部汇报演出。整个场部都沸腾起来。人们传说的“阿庆嫂”来了。大家围成半圆圈,个个睁大眼睛一睹这小妞的模样:红扑扑的脸蛋、水灵灵的眼睛,那条儿还挺顺溜……
 
第一折戏,她扮《红灯记》的铁梅,咬着嘴唇,辫子一摔,唱一段“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整场轰动,拍手称赞。退场后,又拿出一条碎花蓝围裙,扮成“阿庆嫂”唱上《沙家浜》一折拿手戏,“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她把“阿庆嫂”演得活灵活现,那大方、泼辣,栩栩如生。一片喝彩声,“阿庆嫂……阿庆嫂!”差点把人们弄得神魂颠倒。
 
在那乏味无聊的生活中,这似乎给如饥似渴的人们带来了一场精神会餐。
 
演出让大家过把瘾。那时,会和不会的都学着哼上几句样板戏,“胡司令”“小刁”的绰号也满天飞。有些调皮的臭小子总爱学些花样,挺起胸、翘着屁股,一走一扭腰,对着小女生装模作样地喊着:“阿庆嫂,阿庆呢?”弄得大家哄然大笑。
 
后来,平阳连队也不甘示弱,也拼凑了几个人组织了一场文艺表演。其中一个诙谐的小品,由我起草,七抄八凑地改编成一个别出心裁的节目《我也要参加兵团》。两女一男,分别扮成奶奶、孙子和孙女,其中孙女“小疙瘩”表演得特别生动、活泼,一时走红农场,成了大家喜欢的角色。
 
因此,白沙的“阿庆嫂”和平阳的“小疙瘩”都成了当时农场的知名人物。如今人们也许都忘记了她们的名字,但一提起这俩个昵称,也许都会津津乐道地給你说一段那过去的故事。
 
那时,农场三个不同地点分开的连队,都有一些业余、零星的文艺宣传,自娱自乐,偶尔也到其它连队客串一下。这些都是小打小闹,还是宣传队伍的“游击队”。
  
(二)
要打个漂亮战
 
忽然有一天,不知是师部吹来的风,还是营教导员动了哪根神经,营部要组建一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把各连队小打小闹的“游击队”整编成“正规军”。春节还要到师部汇报演出。
 
教导员军人作风,说干就干,立即命令八仙连队的唐排长挂帅。招兵买马开始,把各连队能歌善舞、吹打弹拉的文艺分子,还有我作为编写、创作的一员都召集一起。大家卷起铺盖到场部集中排练。
 
很快,教导员给我们做动员报告:搞宣传队是一项政治任务,在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同时,要反映兵团战士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还要提升直属营形象,为农场争光……
 
他操着浓重的胶东口音,又激动地讲了他前几天上师部开会的事:……人家各团首长都是带着警卫员,坐上吉普车,直冲冲开进师部……可我呢?坐着改装的三轮摩托,农场唯一一辆买菜的采购车开进去,却被师部警卫拦住,人家当我买菜的,不是开会的,不让进……

教导员说着,一激动还骂起娘来,带着胶东人的乡骂。
 
“大家好好练,宣传队要打个漂亮战!到时我带你们坐上大卡车,直冲冲地上师部。”这么一说,几个小伙伴还欢呼雀跃起来,还有几个也一愣一愣地对着教导员刮目相看。
 
过几天,就有师部宣传科、直工科的首长下农场视察,也到宣传队来讲了一大堆这样和那样的话。宣传队要去师部演出还真是板上钉钉了。
 
离春节仅剩一个多月,时间紧、任务重。
 
可照他们看来,搞宣传队无非就是:舞一跳、歌一唱,再来一个三句半。怎知道,要整出一台节目要创作编写、导演排练,唱歌跳舞还要乐队……就说那手舞足蹈的简单比划,台上一分钟,台下也要几天功;何况农场的文艺骨干大多也刚被调走了,急忙要拼凑一台戏时间和人手够吗?说实在,宣传队在咱农场三个连队自娱自乐演几场没问题,这要上师部大舞台显摆几下,可真有点傻眼了。
 
唐排长做事雷厉风行,刚刚向教导员认真回答:坚决完成任务!一回来就和大家商量起来。日子一掐算,情况一了解,此时他也和我们一样心里忐忑不安了。短短时间内,就靠我们这几个人七八条枪,要为农场打个漂亮战?
  
几个唱歌、跳舞的小伙伴,依然整天高兴得蹦蹦跳跳。导演排练一些流行的节目他们可以照瓢画葫芦,也是熟悉的,练得熟练还能应付。乐队有了二胡、三弦、笛子、锣鼓等,声响弱些,再加强点,也能凑合。要演出自编自导的节目,就是诗朗诵、对口词等等都要白纸黑字的创作和反复的导演排练。这是最费时间和最难的事,可就摊在我身上。怎么办?
 
原以为来到宣传队,我可躲过冬天整农田水利的辛苦,忙里偷闲,怎想到要肩负使命和重任。平常一般的抄抄写写自己还能应付,要搞什么创作可是不堪负重了。再说了,我看到乐谱就是个半文盲,甭说跳个舞,唱首歌还五音不全。真愁死我了。
 
我想打退堂鼓,卷铺盖回去。私下和几个人说,当我向排长告辞时,请不要起哄。结果适得其反,他们说,这不是逃兵吗?教导员说了这是政治任务,你可要想好了!这么一说,我还是吓着了,越想越严重,就是让你回去了,在农场还怎么混下去?
 
只好心里暗暗叫苦,忍了下来。想着:就这几个人七八条枪,你就当一回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吧。

  
(三)
狗肉吃出了灵感
 
为了抓紧时间,宣传队集中一起,就在排练场地挨着打统铺住宿。队员们兴致很高。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每天都要忙到夜晚一两点。
 
商量后,阿华、英子和小民他们领着舞蹈队,有些当时流行的歌颂节目先排起来。他们派人到县城买毛主席相框等道具时,也买了一台大扬琴。大春是个多面手,很快就练起扬琴,和阿川他们的乐队配合起来。反映农场生活的题材作为重头戏,也是宣传队节目的亮点,要边创作、边编导,组合排练。
 
此时的我心里还是七上八下,但也只好硬着头皮,迎难而上了。
 
那时,山区的冬天可真冷。他们唱唱跳跳得热火朝天。我坐冷板凳写东西,冻得整天捧个搪瓷罐,两手捂着热水,还不停地喝上两口暖和一下身子。他们时常调侃我,“多喝点水,提高些水平呀!”有时冻得受不了,只好窝在被子里,自己也感到好笑,这样能酝酿出感情还是能像老母鸡那样“孵”出什么作品来?
 
夜晚,我大都被吵得睡不好。那晚实在忍不住,我对睡在隔壁吵我的“夜猫子”提出“抗议”:“每晚都闹得这么迟,和那妞好上了?”我无心他却有意。他像触了电似的一时惊慌起来:“喂,不敢乱说唉,我俩烧吃的……我对她好,可连手都没碰过……”哈哈哈……大伙听了哄然大笑。这小子不打自招,还真吓着了。
 
那是谈情色变、禁欲的年代。当时宣传队是有一条严格的纪侓,就是不准谈恋爱。男女之间,这可是严厉的清规戒律。但是,这些稚嫩的少男少女往往青春萌动相互吸引,朦胧倾慕动之以情,那是纯真、可爱和美好的。谁能禁得住呢?这些美好的东西往往都隐藏在心里深处,就是忽然擦出火花,也在“暗箱操作”之中。又谁能说清楚呢?
 
青春的魅力犹如春光乍泄也是挡不住的。枯燥乏味的农场里,宣传队的出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蹦蹦跳跳的宣传队员,大都自我感觉良好,走起路来昂首挺胸。脱产的大家都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虽然都是灰蓝绿单调的色彩,但总有几个小女生爱翻出衬衫的花领子,臭美一下。食堂买饭大家排成一行,那春风得意的样子,还真有点文艺青年的范儿。这些也招来一些羡慕或嫉妒的眼光。就说那场部的炊事班长,打菜时总是笑眯眯地为小女生多打些汤汁,被人妒忌得起个绰号“汁汁”。买饭时总有几个调皮的家伙大声喊着“汁汁……汁汁”引得大伙哈哈大笑。
 
多打些汤汁有时是为了宵夜,有些人烧点稀饭填肚子。唱唱跳跳也是体力活,饥肠辘辘时跳不动的。
 
有一晚,不知他们从哪里捉了一只狗,半夜宰杀烹食。我早已睡了。忽然,有人推身叫醒我,一大块狗肉塞到我的嘴巴,油腻腻的,醒来一看好大一块香喷喷的家伙。我和他们一样狼吞虎咽地啃了起来。
 
那晚,大伙啃了一顿,还闹了一夜,第二天迟迟都未起床。起早趁着清静,我写了一大段朗诵词,他们还在呼呼大睡。
 
随后,我开始填词改编歌曲,拼凑一个反映农场生活的“大杂烩”;构想排演一个诗朗诵加舞蹈,配合大合唱的综合节目。初稿完成就和大家一起讨论编导与改进。
 
写作有了进展,就像他们说的那样,“也许这是狗肉吃出了灵感。”
 
大家的辛苦努力,排演也取得很大的进步。我的心情慢慢安定下来。激情在燃烧着,自己逐渐融入了那个狂热之中。
 
我开始时常出现在排练场上,指手划脚起来;不懂装懂,假装一个文艺青年,忘记了自己有几斤几两,似乎也慢慢进入了那个编导的角色。

 
(四)
演出
 
很快,在场部我们进行了一次彩排预演。营部领导要检验一下宣传队排演得怎样,是馿是马总得牵出来溜溜。文化生活贫乏的农场也需要有点活跃气氛,使劳累、紧张的战士们获得一些放松和慰籍。
 
那天下午,三个连队会师营部,就像过大年赶庙会那么热闹,场地上排排坐,旁边还站满了人。也许又多了个宣传队的新鲜话题,对宣传队的人和事又可以评头品足一下或议论一番。大家好似有说不完的话,像一群麻雀叽叽喳喳,直到演出开始才安静下来。
 
虽说还是个彩排,在农场也算是个正规演出。由于仓促和紧张,大体还算顺利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节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出点纰漏没什么,要是出了错就麻烦大了。一说还捏把汗,我们要上师部大舞台的,一忙乱会更紧张。商量后,我们决定,把还在准备中的《我们的解放军好》作为替换节目,就算是拍马屁,这要上师部演出也恰到好处。
 
春节临近,紧张的排练一次又一次。我们去了附近的乡村慰问演出,说是军民联欢,也是给自己练练胆,再磨炼一次。正像领导我们的唐排长常说的那样,“临阵磨刀不快也亮”。
 
选好日子,宣传队开进了南雅公社太平大队。农民热烈欢迎,全村扶老携幼,附近的乡民也纷至沓来。山里人难得看大戏,个个抱着火笼,挤成热热闹闹的一大片。厚道、热情的农民杀了猪,备上好酒好菜招待我们。
 
演出获得不断的掌声和喝彩。
 
但是,演出快结束时,舞红旗的一昆几个大跳跃,大概用力过猛,跌了一跤,差点把自己和他人摔下台来。几个人尖叫起来,我顿时吓了一跳,心里想着:糟了!这伙计平时还艺高胆大,今晚是怎么啦?酒还没喝,就醉成这样……赶紧过去看个究竟,还好只是摔痛了屁股,无伤大碍,才放下心来。
 
匆匆谢幕结束。大家还是照吃照喝一顿,才打道回府。
 
终于到了去师部演出的时候。带队的还是唐排长,教导员没来。此去是汇报演出又是和师部警、通连春节联欢。“丑媳妇总怕见公婆”,还好在警、通连的锣鼓和鞭炮的助威下,我们三师直属农场文艺宣传队正式在师部大礼堂粉墨登场。
 
那天,师部大礼堂装扮一新,彩旗飘飘。首长、警、通连战士和干部家属等座无虚席。
 
舞台的麦克风增强了音乐声响,灯光设备增添了形象效果。原来淡妆习惯了的队员,都浓妆艳抹起来,眉画得粗些,脸颊两边涂得更加鲜艳,个个脸上好似都挂上了两盏红灯笼。
 
清一色的草绿军装,虽色彩单调、雄雌莫辩,倒也整齐划一;简单的动作、夸张的比划,虽有点生硬,但显示出庄严的战斗风格;声势的张扬、粗狂的吼喊,也充满着时代的激情和豪迈。
 
不管表演的水准如何,一切都是那个年代的审美观和政治需要;台上声嘶力竭,台下如痴如狂,不然怎么能演得如此轰轰烈烈?
 
第一个节目,表演唱《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作为开场。“……我们有多少贴心的话要对您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倾心的表演和深情的歌颂,台下引爆了热烈的掌声,还在紧张十分的队员一下子稳住了阵脚,为继续演出鼓了气、加了油。
 
最后一个压轴戏是自编自导的《前进吧,兵团战士们》。男女生声诗朗诵高吭、激情,两对男女翩翩起舞,展示年轻战士的风采;中间穿插着一组简单、形象的动作,表现农场战天斗地的劳动生活,其中一人舞动红旗,拿出浑身本事翻了几个跟斗,劈成一字腿;最后,大家摆个造型亮相,合唱:“前进吧,兵团战士们……前进吧,……”
 
队员们热血沸腾,跳舞的人人跳得气喘嘘嘘;唱歌的个个使出吃奶的劲唱得青筋直暴,脸红脖子粗。此时的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亢奋,指挥和控制着乐队与伴唱的节奏,不让他们一激动就似脱了缰绳的马越跑越快。我总算当一回真正的睁大眼睛的瞎指挥,忘乎所以,时而轻飘、时而躁动,摇晃着,狂舞了一场。
 
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场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演出,虽然总有不尽人意的小差错与疏忽,但一切都被台下的掌声和喝彩淹没了。
 
我们成功了!我们胜利了!演出结束,大家激动得欢呼雀跃,相互拍手、拥抱,激情未尽,久久不肯离开舞台。那颗红心还在激烈地跳动,好似飞向了北京;那張笑脸乐开了花,好似正迎着红太阳……仿佛大家还陶醉在满满、无比的幸福中。
 
第二天,我们集体合影,为了记住农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这个历史时刻。正好遇上大雪纷飞的好景象,我们几个又外出拍了好几张雪景作为留念。
 
当我们离开建瓯县城时,雪花那个飘飘,漫天飞舞在闽北山区。带着激情岁月的狂热,也曾经在那个舞台上蹦跶了几下的宣传队又回到了寂寞的农场。
 
那正是1972年的春节。
 
 2021-07-25 悉尼


李建生专列

挨打,是知青“再教育”第一课
我们这群“锄头兵”,
从插队知青到兵团战士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宣传队的故事

张小雪:当文艺兵的日子

何蜀:两张演出剧照背后的故事

马笑冬:从炊事员到宣传队员

哈晓斯:粉墨登场排演《沙家浜》

尹呈忠:井冈务农三年,

凭一技之长进了县文工团

王铮:有这碗酒垫底,

什么样的酒我都能对付

陈彩虹:涟水河畔的青春之歌

艾佩莹:考上两个中专,选择了文工团

张琦:忆山村的文艺队,

我像被人划过的一根火柴

王从学:一个文艺男青年的传奇岁月

韩兆琪:大学文工团的载歌载舞

清华校花往事:锦涛学长是她的舞伴

复旦大学文工团:歌声飞越40年

许静静:我教未来的文化部长

跳了第一支交谊舞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