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届 | 韩兆琪:大学文工团的载歌载舞
作者简历
原题
我所知道的
原北京机械学院文工团
作者: 韩兆琪
1963年我考入北京机械学院自动控制系。
报到时我注意到还有几个社团组织在“招生”,什么民乐队、管乐队、舞蹈队、话剧团等,顿时我眼睛一亮,感觉这个学校的文艺活动很活跃嘛!这就是我对北机院文工团的第一印象。
当时首都北京逢“五一”“十一”节日之夜,天安门广场狂欢已成一景,各高校组织学生围成圈子跳集体舞、表演舞热闹非凡。记忆尤为深刻的是由我校民乐队伴奏(王芳卿、邵雄、李宏威、于文华等),舞蹈队表演(路安、庄海春、王忠、陈庆玲、谢满秋、王家珍、马景媛、周心微等)的《弓舞》非常吸引人。
1960年代校话剧团上演了话剧《年青的一代》,高本绪、官士德、王树锦、尹桂贞、胡业勋、李贵荣、李未生、张树昆(舞台监督)等同学的出色表演博得观众的一致赞赏,该演出在北京市小有名气,受到专业话剧团的认可。
1964年初我进入校管乐队,一改我中学吹次中音号而摆弄起单簧管来。那时的管乐队名不符实,乐器只有十几件木管、铜管及小提琴、手风琴、打击乐等。
1965年院学生会副主席王希谷"蹲点"管乐队,并因工作需要与大家一起在此学习单簧管演奏,同时我也被推上了管乐队指挥岗位,并伴随着管乐队的发展成长,直到1968年底毕业离校。在管乐队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亦承蒙有关领导支持,1967-1968年的管乐队进入了历史上的辉煌期,涌现了钟士林、吴国栋、陈戌竑、王文久、裘昭立、王世永、吴子屏、费建新等许多优秀乐手或骨干。
1960年代管乐队除零星购置乐器外,1965年时任分管副院长杨超伦批款1千多元用于管乐队的建设。1967年群众组织当家人王礼真在我们一再请求下又拨款1千多元给管乐队购置乐器。这两次的经费投入使管乐队的家底初具规模,队员发展到近40人,乐器配置虽不尽如人意(缺失倍低音乐器等),但也能应付礼仪奏乐所需及参加校内外演出、伴奏等活动。
演奏配器乐曲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乐谱来源大致三条渠道:(1)简单的自配器,(2)听专业演奏曲录音分部记谱,(3)通过关系向解放军军乐团索要购买专业配器乐谱。
1966年新年,全院各班级纷纷组织聚会欢庆活动,校管乐队组成精干小分队,到班级巡回演奏“载歌载舞”等乐曲发挥出水平,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
多年来北京机械学院文工团各队经常在大礼堂举办自编自演精彩文艺节目,其中管乐队表演的管乐合奏“在太行山上”等以及单簧管二重奏、小号二重奏等多形式的演奏也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文工团的骨干,我参加组织了不少文艺演出,是进出礼堂次数最多的人之一。
文革中为组建首都三司军乐团,学校派吉普车,我与陈戌竑、王文久一起奔走于北京各高校之间,组建军乐团,聘请中央乐团乐手指导,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排练,日后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开大会仪仗奏乐等活动。在文化宫排练时,中央乐团的老师指着几位正在练习的我校乐手,对我说“这是哪个学校的,水平不错嘛!”
1967年初,不少同学大串联后陆续返回学校,管乐队的陈戌竑、王文久向我建议组建文艺宣传队,于是我着手先后组织成立了两个文艺宣传队。
一个是因活动地点在21号楼207室而命名为“207文艺宣传队”,队员有李宝华、尹广顺、赵忠明、胡业勋、李宏威、王季珍、陈戌竑、王文久、楚文斌、潘光复、郑立、金长君、郑伯灿、彭颖惠、王世永、张连贵、刘晓秦、成惠琳、朱松岩、孙立芹、唐厚智(随队“记者”)等20余人。
另一个是因纪念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命名的“523文艺宣传队”,队员有路安、庄海春、陈庆玲、邢雪生、贾逸梅、王家珍、苏小兰、李普惠、孙国荣、康宝顺……自此,这两个“乌兰牧骑”式的文艺小分队在“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形势下活跃在校园内。
时隔不久,受北京市领导机关的委派,小分队开赴平谷、密云巡回演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记得公社书记亲自上阵安排,用上等木料搭建演出台,因受传统“演戏”影响,“戏台”大概只有20多平方米,致使歌舞类节目无法施展。虽然如此,却并不妨碍演员、观众的极大热情,宣传队所到之处,几乎场场爆满,人山人海,真可谓大受欢迎。
巡回演出结束后,各校文艺宣传队在平谷县委礼堂集中汇报演出。记得我们这一批有北京建工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北京化纤工学院、北京机械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在各校领队会议上一致推选我校为汇演总负责,推举我为总导演(编排节目单、组织有关人员适时上场等)。返校后,我回家打开收音机,恰恰听到了广播电台正在播放这台平谷汇演节目中的我校演出歌舞录音“金色的太阳升起在东方光芒万丈”。
1967年夏首都大专院校红代会第一演出办公室成立。总策划及领导清华大学刘 X邀请我校组织北机院文艺精英,参加演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大型歌舞。参加者经筹建组考核有(乐队)韩兆琪、陈戌竑、王文久、王世永(?)、吴国栋(?)、魏光正、X X X、(舞队)路安、庄海春、陈庆玲、贾逸梅、成惠琳、朱松岩……
演出人员在北京体育学院集中食宿、排练。有清华、人大等三十余所知名高校参加,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北京体育学院等,不乏专业同学或老师。其管理体制“军事化”,组建舞蹈连、合唱连、乐队连。
我被任命为乐队连副连长,连长是清华大学乐队指挥,率三十余众进入乐队连。乐队连组成约六七十人的管弦乐队,由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老师和中央音乐学院指挥专业63级同学黄 X X 担任指挥。这台大歌舞在北京展览馆剧场连续售票演出很多场,曾引起轰动,记得演出间隙有观众问我,你们是哪个专业团体的?
文革前夕,校文工团组织排演《长征组歌》,在大礼堂为全校师生献上了“盛宴”。
1967年底又在大礼堂上演了《毛主席诗词组歌》,艺术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1968年初,在清华大学演出大型歌舞剧“井冈山的道路”影响下,我校也随后吸收北京中学生部分文艺小将排演“井冈山的道路”,并借来幻灯具,在我校大礼堂成功演出当时最时髦的带有幻灯幕景的该剧目,并到有关高校及单位巡回演出,受到广泛赞誉!
多年来北京机械学院文工团在校内外演出,为参加、组织、活跃校内外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北京高校中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既锻炼了队伍,又为北京机械学院赢得了声誉!
关联阅读
老五届之窗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