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五届 | 韦兰忠:那年头,大学毕业先去农场插田

韦兰忠 新三届 2021-04-24

  作者简历

作者在西洞庭湖部队农场


韦兰忠,出生于1944年,壮族。1964年考入中南民族学院中文系读书,1968年12月到广东斗门县解放军126师白藤生产基地劳动,1969年12月转移到湖南西洞庭湖147师生产基地继续劳动。1970年3月分配回广西忻城县当中学教师,1993年8月调到柳州地区民族师范学校当教师直到2004年9月退休。获中学高级教师、中师高级讲师职称。


原题
除夕播秧记



作者:韦兰忠



1968年7月,我们大学毕业在学校等待分配工作。12月,安排到解放军42军126师的生产基地——广东斗门县白藤岛军垦农场,进行劳动锻炼。我和几个同班同学编入师部直属学生二连,营房在拦海大堤东头岛的山腰,离师部一里多路。全连140多人,编4个排13个班,连长、排长、班长由解放军干部担任,实行军事化管理。连长谢广如原是师直防化连连长,黄祖示曾是他带出来的兵。他雷厉风行,带领我们管理着几百亩水田。

1969年2月16日这一天,是1968年农历最后一天——大年除夕。这天,连队开始播撒稻种。天刚亮,我们学生连就和“一对红”——126师直属防化连全员出动,下田劳动——在已经耙平放完了水的大田泥浆里进行播种。

126师直学生二连二排六班在海堤边(前排左一作者)

播种劳动不算是重体力劳动,但是要求做得精细。连长把人员分成几个作业组,每组前面由两人在大田两头拉着长长的绳子量出1.5米宽的幅距,后面有人沿绳线踩出幅沟,再后面两人各拿木版一头荡平幅畦上的泥浆,再接着是抛撒浸泡发芽的谷种,后面的人跟着插好张棚的竹弓,再后的人接着是盖上塑料农膜,最后的人跟着挖沟泥压住膜脚……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地进行。一排排农膜秧棚整齐地排列着,从远处看去,大田一片雪白,煞是耀眼,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中午,炊事班把饭菜送到田头,大家拔脚上到灌沟堤上吃饭。这一天特别冷,双脚泡在冷水里久了,麻木得没有一点血色,惨白惨白的,走上田塍,光脚板一步也走不了。吃了饭,又抓紧时间下田继续干活……直干到夜暮降临,看不清楚了,连长才下令收工。这一天,我们播撒了16亩秧田,全部盖上了塑料农膜。干这样的农活,对在城市长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很辛苦的,是一种考验。

126师直学生二连二排合影(后排左四作者)

这个除夕夜,连队没有加菜,跟平时一样,咸鱼、南瓜汤,过了一个“革命化”的大年三十晚。晚饭后,大家打着手电筒到白藤岛上的山沟里洗冷水,回来便钻进被窝里休息。

第二天,1969年农历大年初一,连队终于宣布放假一天。大伙纷纷走出营房,到师部军人服务部(没有民用商店)买点日用品,很多人在营房里休息、睡觉。晚上全连到解放军通讯连驻地联欢,回来后又安排打稻草绳,12点多才得睡觉。春节期间,白天主要是整理秧田和播种劳动,晚上几乎全是到师部操场去接受上级部门和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的慰问……管水班(8班)的学员晚上还得轮流下田看护秧苗…….

1969年春节,一个革命化的春节,难忘啊!

1970年作者在西洞庭湖部队农场(前右作者)

编者后记:联想集团前董事长柳传志先生,与本文作者有一样的军垦劳动经历。1968年,柳传志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毕业,来到广东珠海斗门白藤军垦农场,一年多后迁往湖南的一个农场,1970年4月才分回北京。幸运的是,柳传志在白藤农场与大学同班同学龚国兴谈上了恋爱,1969年,两人在白藤农场举行了简单而质朴的婚礼。

相关阅读

忘不了台风中牺牲的36位知青战友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老五届的故事

张宝林:6377部队学生营的集体追忆白庆泰:军垦农场"再教育"大学生众生相周永威:军垦农场再教育纪实刘金霞:北大荒军垦农场生子记陆伟国:我的初恋
敖艾莉:1967年“五·一九”惊魂刘金霞:致我亲爱的老五届同胞章华荣:为共和国的这一代大学生立传李雪君:毕业分配小插曲,《北京日报》给我弄了一篇虚假报道朱顺泉:阔别37载,终于调回上海老家白庆泰:真胡闹,把大学生分配去收破烂!卢达甫:大学生毕业分配决定终身命运苏兆瑞:难忘当年大学录取通知书 苏兆瑞:文革中大学男生女生的那些事儿苏兆瑞:"老五届"大学生的毕业分配苏兆瑞:我的海陆联运北上求学之路苏兆瑞:文革中的"复课闹革命"苏兆瑞:难忘1967年冬夜大出血潘松庆:武汉文革拾忆邵学新:武汉"八 一"渡江惨案郑克中:北大“文革”二三事陆伟国:四位同班同学的文革遭遇陆伟国 :我见证的人大血腥武斗李豫生: 我与 "中国人民大学七同学的一封信"许景禹:我要回母校向校长和老师当面道歉蔡绍佩:我参与研发的新药25年终于上市了蔡绍佩:品味初到新大陆的甜酸苦辣李世华:我的大学,饿的滋味刘金霞:关质琦,我永远怀念的同桌高晋占:为了一副护膝我深山夜行五十里高晋占:没爹没娘偏逢大饥荒岁月高晋占:高考前赶上百年一遇的山洪暴发高晋占:寒假时回家过年的辛酸记忆周永威:我见证了武汉七二〇事件
周永威:悬崖边边上的师生之恋
周永威: 我的"武斗",一场毛骨悚然的游戏周永威:运动伊始我呛了一口水周永威:我进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周永威:1973年往事周国平忆郭世英:他是影响我一生的人王学泰:文革监狱里认识的干部子弟陈楚三:关于红卫兵的一桩历史公案北影大院 :荒唐而残酷的文革日子里王友琴:未曾命名的湖和未曾面对的历史陶铸之女陶斯亮:百折不回的无悔人生红卫兵"五大领袖"老五王大宾去世任正非:华为的成功与我不自私有一点关系温家宝的燃情岁月朱学勤:寻找思想史上的失踪者——六八年人你在哪里?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