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卌年丨阎连科:1977高考,全县无一人考上大学

阎连科 新三届 2022-03-21

作家简历
本文作者
阎连科,1958年出生于河南洛阳乡下,自小放牛种地,高一辍学。1978年应征入伍,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毕业于军艺文学系。毕业于河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冼为坚中国文化教授。著名作家,被誉为“荒诞现实主义大师”。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原题

我的高考




作者:阎连科


因为革命是那个年代的本根。革命掩埋、掩盖了那个年代里人的一切。

——阎连科




中国的社会,又有了高考制度。

无论什么人,都可以报名去考那事关你命运前程的大学。

从新乡回来,离高考还有四天。因为高中没有毕业,就只能找出初中课本,抓紧复习了整整四天,便和一些同村青年一道,到几里外的一个学校,参加了一次对我来说是莫名的高考。就像抓紧吃了几口饭食,又匆忙地奔上了人生与命运的老道一样。

记不得那年都考了一些什么内容,但却记得,高考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心飞到了毛主席纪念堂》。这个题目,充满着悲伤和轰轰烈烈的革命气息。

清楚地记得,在那篇作文里,我写了我站在我自己亲手修的大寨梯田上,眼望着北京天安门,心里想着毛主席生前的伟大和光荣——在那篇作文里,我狠命地抒发了我对伟大领袖的某种空洞浩大的感念和情感。

因着自己那时正写着长篇小说,而那篇作文,也就自然写得很长,似乎情真意切,壮怀激烈。作文要求是每篇千字左右,每页四百格的稿纸,每人发了三页,而我,却整整写了五页。

因为作文稿纸不够,举手向老师索要稿纸时,监考老师大为震惊,过去看我满纸工整,一笔一画,在别人两页都还没有写完时,我的第三页已经写满。

于是,监考老师就在考场上举着我的作文,大声说,像这个同学,能写这么长的作文,字又认真,句子顺畅,那是一定能考上大学的。希望别的同学,写作文都要向我学习。

我不知道,当时的监考老师是来自哪里,但他的一番话儿,让所有的考生在那一瞬之间,都把目光集中到了我的身上,像一个时代,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一样。

然而那年,我没有考上大学。

我们全县,无一人考上大学。只有偶或几个,考上了当地师专。而我所在的考场,上百考生,连考上中专的也难求一个。

这集体的落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集体去报考志愿那天,上百个考生,无一人知道,中国都有什么大学,省里都有什么大学,洛阳都有什么学校。

问负责填报志愿的老师,志愿应该写到哪个学校,老师说,你们随便填嘛。

问:“随便也得写个学校名啊。”

老师说:“北京大学和河南大学都行。”

问:“北京大学在北京,河南大学在哪儿?”

老师说:“可能在郑州。”(实际在开封。)

大家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北京是首都,是政治和革命的中心,是全中国人民向往的一方圣地。于是,有人率先把他的志愿,填了“北京大学”四个字。随后,所有的同学,都把志愿写成了北京大学。

我也一样。

当然,结局是无一录取,命运决然地公正。

接下来,和我同考场的许多同学,都在次年进行了复读复考。而我,没有复读,没有复考,也没有到新乡水泥厂里接续着去做那炸山运石的临时工人。我想在家写我的小说。

刚巧我大伯家的老大孩子,我的一个名为发成的哥哥,他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匠人,在一个水库上成立了一个小型建筑队,我就白天跟着他到水库上搬砖提灰,学做瓦工,晚上在家里夜夜赶写我的长篇小说。就是到了大年三十的除夕之夜,我也待在屋里,一直写到第二天鞭炮齐鸣,春光乍泄。

一九七八年的下半年里,我终于完成了这部小说。到了年底,便怀揣着一种逃离土地的梦想,当兵去了。在我人生的旅途中,迈出了最为坚实的进城寻求人生的一步。

可在军营,所有的人问我为什么当兵时,我都会说是为了革命,为了保家卫国。问我为什么写作时,我都不说是为了我的命运,而是说为了革命而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去争做一个革命的、有文化的合格军人。因为革命是那个年代的本根。革命掩埋、掩盖了那个年代里人的一切。

可是后来,有位领导听说我爱写小说,有心看看我的作品欲要提携我时,我急急地写信并打长途电话,让我哥哥把我用几年时间写的三十万字的长篇寄给我时,我哥却在来日回我的长途电话里,伤心地告诉我说,弟呀,你当兵走了之后,母亲每天烧饭和冬天烤火,都把你写的小说当作烧火的引子,几页几页地点着烧了。

我问:“全都烧了?”

哥说:“差不多全都烧了。”


  (本文摘自阎连科著《我与父辈》,河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出版。)


延伸阅读

阎连科:一个乡下少年的坎坷求学路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读者福利



近日起,历史传奇小说《黑煞》开始在财新mini每日连载。《黑煞》是苗棣《天顺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赤龙》里,明英宗通过徐有贞、石亨等大臣策划的“夺门之变”,终于复辟成功;而在第二部一开头,大明京城发生了诡异的命案,徐家人和石家人纷纷被卷入风波……作者苗棣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78级学生,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电影所所长、教授,也是知名的明史研究者。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直达《黑煞》连载。



连载这本小说的财新mini,是财新近期推出的泛文化内容产品,内容包罗人文、读书、艺术、理财、健康、教育等,每年98元即可享有高质量的文化生活阅读。我们为新三届公号粉丝朋友们争取到一批免费的财新mini会员30天,共100个先到先得,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领取。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高考记忆

刁承泰:那年领导不准我参加高考,全县剃了光头

余华:小镇青年的命运转折,

并非高考一条路

张富康:高考落榜后,我成了香饽饽
敬源凌:美院落榜后,我发奋恶补数理化

陈家强:一个高考落榜生的大学梦

"第一代复读生"李斧:

我放弃入读重点大学重点专业

陆文宪:梦折高血压

李金声:零分作文,42年前那次躺枪落榜

葛剑雄:命运在那一年改变

刘滢:我有个外号叫“范二”

周小六:那一刻,拼你的全部青少年时光

刁承泰:那年县领导不准我参加高考骆小元:爸爸给邓小平写信尹俊骅:十二年终圆大学梦熊代坤:乡下孩子磕磕碰碰的大学之路刘怀恩:四次高考终于跨进大学校园吕贡呈:高考圆了我的工程师梦刘源:当年邓小平批准我参加高考陈加锁:我的1978,惊动邓小平派出调查组寿柏年:77高考,我人生最重要转折点梁沪生:我穿着破裤子参加中戏面试卢文发:我的准考证上姓名写错了两个字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