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职场丨金弢:10多年前采购的两箱羹叉,成功退货了

金弢 新三届 2022-12-28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摄于北京双榆树


金弢 ,字有根,1974年杭州外语学校高中毕业,插队落户浙江桐庐县分水公社儒桥村,77级考进北外德语系本科,81级北外德语系研究生,1985年1月进文化部,1985年3月借调中国作家协会,后任职于作协外联部,曾多次随作家代表团出访欧洲诸国,1980年代末期获奖学金赴慕尼黑大学读博,现居慕尼黑,著译不辍。

          

原题

三百羹叉风波起




作者:金弢

 
德国税制要求,中餐厅每隔三五年必须新建一次货物库存的清单。在彻查仓库时,不经意发现了320个不锈钢羹叉。仓库的这个死角,就因为平时验货时少跨了半步,一直没彻底翻腾到位。整整两箱羹叉,还是原装原封的。至于是哪一年进的货,已全然想不起来了。
 
自己接手饭店已十年多,只能估摸是开张后不久所添置,起码有十个年头了,账目当时就做了;账单么,一过十年用不着怕查税而必须保存,早就销毁了。依稀记得像是欧元启动那几年进的货,单只净价像是2.29欧。至于是哪家公司的,记忆一片空白。企业几百种货源,哪能样样谙熟于心。
 
做生意本来就订货繁杂,加之积年累月,公司的广告又是层出不穷,一浪推过一浪。而且每次广告又是阅之弃之,不会存留。现在,这批羹叉成了多余的家什,只好做报废处理了,可是处理东西是一件很头痛的事。忙乎数月无果。
 
新年伊始,年度新广告又铺天盖地袭来,信箱每每满满的,尤其是餐饮这一行,餐具用品更新快。公司为了推销产品做生意,发广告更是不厌其烦,隔三差五地反复投递。既有零星的、也有专题的、更有全年度的。既然这两箱处理品在同胞、同行间推销不出去,就自然想到了公司是否有回收的可能,哪怕降价处理也无妨。
 
德国向来有非常良好的售后服务传统,这种优质的商业规程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值西德经济的持续鼎盛阶段,原因之一是经济奇迹带来了绝大多数企业的空前效益,于商品售后服务上投资在所不惜;二是德企多具长期规划意识,拉住老客户,做回头客生意。在德国不兴一锤子买卖,所以买货退货成了理所应当。
 
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国家甚至还专门为退货立法。
 
尽管二十年来德国经济开始走低,好时光不再,但这一传统并没因此而丧失。既然知道这种行规,我试图通过这一途径解决问题,也合乎情理。于是乎寻找销售公司,查阅广告图案,成了每天的当务之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结果是,虽然时隔十年之久,一次在浩如烟海的广告中,不但发现原家公司还在,而且产品一摸一样,依旧在出售,价格非但没跌,反而还略有涨幅,让人喜出望外。我抱着侥幸心理试着退货,自己的底线不高,能退回70%的价码,算是走了大运;实在不行,就给个半价也认了。
 
我开始交涉飞达公司(化名)。中餐老板处理生意事宜不善于信件往来,因时间、精力上不济,喜欢打电话,图个方便。打电话虽省事省时间,但却口说无凭。
 
中国人做老板,日常工作事事亲力为之,全身心投入,一周七天,日日长达15小时。除开门营业,还要订货、买货、做月账、处理各类信件,解决税务、银行事宜;还要跟房东、官方打交道,等等、等等,真是日理万机,每周上百个小时的工作量不在话下。加之,一年到头不放假,圣诞新年不关门,终年无休,舍不得嘛!欲求获得生意极大值,真是苦干加死干,不知有多少老板干得英年早逝!
 
这种苦头恐怕只有做了海外老板才能体会。而且全世界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是这样。据说上一辈或者上一辈的上一辈,中餐老板干的还更苦:传说慕尼黑以前有家中华楼,香港老板娘,一干就是30年,从来没有回过一趟香港老家。
 
这种人间奇迹恐怕也只有中国人才能创造。想想人都做到这个份儿上了,下了班都半夜三更的了,还要再进办公室码字写信,这无疑超越人的承受能力,再加之语言上的困难就不说了。
 
德语之难,对于一个不是科班或没有外语基础的老板,如能口语表达得清楚,已是大功告成,姑且不追究语法。但要落成文字,德语语法就不那么好对付了。我家拙荆就忒讨厌德语语法,来德30年,一直竭力呼吁德国得来一次彻底的语言革命,完全废除德语语法的阴阳中、单复数、四个格、变时态,向祖国语言看齐——这当然是国语学者的一家之见。
 
这一光打电话、不用书信的问题,对所有中餐厅来说都很棘手。做生意,商务纠纷在劫难逃,一旦出现争执上了法庭,手无凭证。轻则被动,重则吃大亏,蒙受经济上的损失。其实太多的老板只知道一味拼死挣钱,但没想过怎么同时去杜绝漏洞,否则做了等于白做。
 
在谈及生意经、提倡“开源节流”时,当中“谨养其和”的辩证道理不能不说。荀子曾戒曰:开其源,节其流,而时斟酌;在论及经营、理财时,荀子在《天論》篇中又推崇:君者应“思物而物之,...理物而勿失之也”。我自然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当然我因利用自己的德语勉强还能凑合,避免了许多经济上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出招想办法。一开始我便采用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既然样样事情都用信件往来不现实,但又怕手中没证据将来吃大亏,那就设法每桩生意都立档作电话记录。
 
虽然当时可能多了几分钟的麻烦,但日后却省去了一大块心病。每次电话的年月日、几点几分、对方电话号码、姓名、事由、电话内容、谈话结果,尤其重要的是对方的承诺。这种记录虽然没有对方的签字,但只要是事实,合乎情理,就有说服力,同样具有法律效力。没想到,这种办法让我这回避免了上千欧元的财产损失。
 
算个生意账,按增值差价(Aufschlag)算,这就意味着否则老板将白白多做五千上下的生意,又何苦来也!
 
我退货的第一次电话,结果没想到让人非常满意,远远出乎意料。按惯例,我随即将电话内容记录下来。当然每逢退货,对方开始总是先例行公事地让人提供买货的账单,用以证明是他家公司的货品。在我耐心地解释下,说年头已久了,账单已无处查找,但东西保证是他们的,跟本年度广告里的图案一模一样,连产品的名称都没变;两箱羹叉不仅原封未动,而箱子上还能清晰看到公司的标识,加之我们是他们十几年的老客户。如果公司能通融,我们希望能退货。
 
这里,对方的处理决定有很大的伸缩空间。若碰上一个固执、死板、照章办事、没有账单拒不退货的,那只好自认不走运了,无奈只好作罢。就是查电脑储存,账单一般也就保存八年。如果遇上企业易主,存底更是销毁殆尽。
 
我尽量地说服对方,还举例称,我们的店堂、厨房里的某些、某些用具都是他们的,公司标记均在;并且声称对他们的产品质量我们一如既往地非常满意。我思忖,这个时候夸上几句会有良好的效果,因为对方会觉得,客户的满意则意味着将来还会继续买他们的东西,会很有助于退货的成功。其实,我们确实打算继续买他们的产品。公司果真即刻同意退货,并说好按现行价格,连法定的增值税额也退回。按惯例,只要走账单,这是必须的。
 
怕事后有误,我请求对方给我发一个邮件,以作为书面凭证,对方如是做了。我马上发了复函,声明退货的产品名称及数量,分别说明多少调羹、多少钢叉,写明净价、税额、总价,擅先拟好一份账单。这回可算是一次皆大欢喜。
 
双方约定,由对方委托快递公司DHL,一周之内登门取货,待退货到位,验收无误,对方以邮件形式出具退货正式发票,经收款人核实,继而汇款;款项一到位,收款人书面确认,此事就算了结。这实在是一次顺理成章的好事。
 
我把什么都准备得好好的,就等人把东西取走。担心取货时正撞上下午停业休息或赶巧出门在外,还专门强调了我们的营业时间。通电话的那一周过去了,没有人来;我又从头等了整整一个礼拜,还是没见到快递公司的影子,只好再去电话。接电话的换了一位女士。这种大公司每次去电话,人都会不一样。
 
她查了电脑,说确是有记录,至于为什么没来,她无法解释,说去问问,让我第二天再去电话。我询问了对方的姓名,作了详细的笔录;第二天接电话的又换了人。他说也许生意太忙,无暇兼顾,连委托单都还没做,让我再耐点性子,事情有了结果会主动联系我。
 
好几天后我又一次去电话,对方也觉得奇怪。这反常啊,不是他们公司历来的风格,答应会把查询结果主动电话通知我。
 
我心里犯嘀咕,是不是变卦了,对方反悔不同意退货了?没想到昨天通电话的那人言之有信,真得回了电话,说已经给DHL发了委托单,还强调了取货前会来电话预约......真是不错!这才是德国人的做事方法!我想。
 
两个大纸箱被取走了,我收好签了字的收据。三天过后,我去电话证实退货是否已收到。消息是:没这么快。到货、入库、上电脑登记,没有一个礼拜下不来。
 
时隔一个礼拜后,我再次去电话,向对方解释,说我只想知道一下退货是否已经收到,没有别的。对方一查电脑,说已有记录,我问是哪天到的,那人把各种信息都说了。对方当时不知道我是在取证。在德生活了多年,事事都学着德国人的样,凡是都做最坏的打算,每走一步都为上法庭做好准备。
 
我电话里这么询问对方,是言者无心,问者有意。对方的确认正是我需要的证据,证明他们已收到退货。我还打听了,直到退款,整个流程大致所需的时间。心想,货到了就跑不掉了,我可以高枕无忧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人学好的总比学坏的快。德国人的耐心,我们用不了多久都学会了,就耐心等吧。我一声不吭地等了半个月,然后去电话小心翼翼地试探是否有了结果,我请求接电话的帮我查一下电脑,看看有没有汇款或账单的记录。没有!他说,最后的记录只是收到了羹叉各三百二十个。
 
这正是我要的新信息。上次只说收到羹叉两箱,这回看来已经开箱验了货。我心想,只要退款成功,多等一时,无怨无悔。
 
又过了十天,我不得不再次去电话。接电话的声音是位女性,听上去熟悉,但报来的名字是陌生的。后来通过转弯抹角地打听,才知道是老板娘。这位女士的说话口气不是很友好,态度生硬,一开口就向我要我公司的账号,退货的账单。我解释,今天已不是第一次来电话了,我这里已经有九次的电话记录,三次的电邮往返,请她查一下记录,冗长的故事我就不必从头再讲述一遍了。
 
她说她查了,没看到任何记录!声称可能退货还没到,让我继续耐心等待,收货到电脑记录怎么也要一周十天的时间。我的天,我说都快三个月了!请您再查查!对方就是一口咬定什么记录也没有。
 
我深为疑惑,以往每次去电话,对方均能一下子查出我公司的代号及所有的电话记录,为什么单单就你这次不行?!如若当时就知道她是老板娘的话,其这么做的用意则一下子就是昭然若揭。可惜我无法知道。
 
我说:“您别搞错了!我这里可是都有记录的!某月某日某某某说了什么,我这里都写得清清楚楚。” 她还是坚持没有记录。我让她打开我们的邮箱,邮件不会消失吧!
 
我说:“您公司发来的邮件我这里都有记录,没必要让我给您发回去吧?!”我直言,那么多人都看到了记录,而且说得那么详细、具体,怎么就你看不见?你是公司的什么人?你这是干什么?是想赖账不成?我有点急了,这也太出人意料了!我已经失控地提高嗓门嚷了起来,故意把“您”的称谓改成了“你”,以表示我的气愤。
 
那时,德国经济开始走低,许多企业为了生存、自保,关口开始收紧,事事变得不那么通融,有的甚至为了利益开始耍手腕,我们就有一个价值仅18欧元的粉质灭火器诈骗成抑油灭火器被收走三百欧元,最后上了法庭。
 
又之,外国人德语不好常常被利用,碰到这类事情,公司能拖则拖,能赖则赖,多次事例我已有耳闻。中国老板最后往往因时间、精力不支,总是以“算了,算了”了解。
 
事实上是老板娘对员工办理退货知情得太晚,到最后要付款时心疼钱了。如果客户不据理必争,选择放弃,她可正中下怀。我在德创业22年,谙悉海外餐饮业华人老板基于外语、精力的不济,在经济上屡屡吃亏。他们只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自认倒霉,靠拼命苦干来补偿。
 
但我想到的是事情的原则问题,说是为了钱,但更是为了理!我一旦姑息了一次,将来只会遗害别的同胞。再加上当时也没网购,买货退货是家常便饭,也没时间限制,就是逾期,只要事先双方达成一致,退货就是顺理成章。但绝对不能拿了东西不给钱!
 
我说:你们也太让人失望了!我们买了你们那么多年的货,营业额几万,不就是因为相信你们吗?这回我是先征求了你们的意见,是经你们同意,我才退的货!如果不愿意,你们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明说了?!我让货拿走,不也是对你们的信任吗?!你今天突然一反常态地矢口否认,是什么意思?!我可是每次都有电话记录的!我快速把记录通读了一遍。我喊到:我跟你们不会就这么完!
 
她看我大光其火,沉默许久。或许我这一切都是在她的预料之外,她以为中国人唯唯诺诺好欺负。
 
她说,她不想说了,再去问问,明天给我回话。我说,明天几点。她说,您说吧!我说,明天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我等您的电话。我缓了语气。
 
第二天我从中午11点半开始守着电话,一直等到下午2点半,三个钟头没有来电话。等到下午三点半我主动出击。电话一拨通,我自报完家门就满口怨言。心想你们德国人不是不隐晦嘛!老把我们中国人的含蓄当理亏;再说德国人一般不会当人大发雷霆,要是这么做了,一定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人在切身利益受到侵犯时,不得不奋起自我保护。我要让对方明白,他们欺人太甚、太过份、太离谱了,我已忍无可忍!
 
我威胁道:“如果你们敢赖账,我这里可是人证、物证齐全,DHL的收据安然无恙!你们敢这么做,就等我的律师信吧!另外我温馨提示您,在德国我们可有几家华文报刊,我是勤快的写手,这些刊物发行整个欧洲,你们胆敢如此诈取豪夺(unterschlagen),我敢保证一定会将你们的劣迹爆料媒体。你们不是号称全欧的大佬吗?我想看看,读了我的披露,全欧洲还有哪家中餐厅还会再买你们的东西?!”
 
今天接电话的又是另一个人,这位女声话音柔和,三四十岁,给人印象很不错。听我嚷嚷完了,她满口连声道歉。我心想,有门了,退款有戏了,因为德国人不认识到自己的错是不会道歉的!一旦道歉便意味着在承认错误。果真!美声作了一通长长的解释,说因为没有账单,所以造成了这么多麻烦,本来没有账单是不给退的。
 
我说我一开始就申明找不到账单了,如果你们不愿意退货,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明说?我们可以另谋出路。美声连连说是的是的,但昨天那位女士已下班了,自己需要再核实一下情况,明天给我电话再具体谈。
 
我们约好了通话的时间。我突然想起,我去的电话都是有号码显示的,而每次接电话总会换一个人,看来此事在他们的公司里已是人尽皆知的了。
 
我当时以为,美声还在忽悠我,明天我会又是空等半天,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过我心里已有了底线,如果再次事不如愿,那剩下就是打官司、写文章炮轰了。
 
到了第二天,事情的结果出人意表。美声信守诺言,一分钟不差地打来电话,非但同意如数退款,还主动提出额外多给一百欧作为时间损失和精神赔偿费,还又再三道歉。这种好事如同天上掉下馅儿饼,恐怕只有德国才会有。事实上他们也认识到了自己不该出尔反尔。
 
这家公司这么“德性”,让人不可思议!我事后想,是什么敦促了这个老板娘忍痛出手这上千欧元?是良心发现?是法律意识的觉醒?还是想拉住我们这家老客,为了做更多的生意?抑或是我那句自诩的“写手”,对她的威胁触动了神经?我满腹疑问,百思不解。
 
但我一时豁然开朗,明白了中国文字“德性”的涵义。从《廣雅疏正》考得注释:“德性,讽语也,不肖他人之仪表、行作、举止也。” 读者、看家可评评,说退货一事,开始不一直都是好好的吗?既然一开始同意退货,善始善终,好说好散,又做君子又省钱,非要等人雷霆大发,才赔礼道歉又补钱,不正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不叫“德性”叫什么?难怪国语里我们的祖先说人的“德性”,用上了同一个德字,是巧合乎?抑或是古老的智慧,自有个中道理?!(一笑)  
 
事后回顾
   
临了,我不免“三省吾身”,觉得事情结果尽如人意,我也避免了一次额外的法律纠纷,省去了许多精力和时间,是由于我勤快的电话记录起了作用。此外还有自己的坚持,若是当时一服软,付款一定泡汤了。
 
但是现在想来,整个过程却存在着一个隐患,只是对方没有识破,没有利用罢了:因为DHL来取退货,虽然给了取货的收据,但此收据只能证明快递公司替对方收了包裹,但包裹里是什么、数量多大,都没有详细记录。如果售货公司想作弊,完全可以声称只收到了半数的退货,那我将没有丝毫的反驳证据。
 
一开始,对这两箱羹叉的运送,公司提出两种方案:除了DHL来取外,公司也可以给我先寄两张免费邮单,由我自己把包裹送去邮局托运。这样做,虽然我会麻烦一些,但邮寄时通过称分量可以保证数量的完整。此外,通过填写邮包单,这足以作为法庭上的证据。
 
然而我因为怕麻烦,苟且贪图安逸,嫌弃箱子太沉,没这样做,这是我的失误。事情往往可不是,一失足留得千古恨?!兴许真是寄了邮包,则免去了后来一连串的口舌战。是前车之鉴乎?海外华人老板创业不易,或许能从中得到启发,吸取教训一二。这正是我写就此文的本意。
 
我忽然又想到,这事如果摊上了德语不好的中国老板,不知又有多难?! 
 
2021年8月18日易稿慕尼黑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德国观察

《香水》缘和我的留学德国之旅
在慕尼黑碰上吃霸王餐的同胞
毕冰宾:哥们儿姐们儿奔西德
叶秋怡:我在德国读博,

窗外就是原子蛋,难忘的E16研究所

叶秋怡:德国科学家获诺奖的傲娇

蒋国辉:德国的集市和地摊经济

蒋国辉:德国乡下观麦收

蒋国辉:我在德国的求职之路

蒋国辉:在德国青年旅店的文化震荡

顾土:二战,不等于反法西斯
雷颐:警惕法西斯
雷颐:现在群体性狂热和之前一模一样
美丽军团:迷恋希特勒的女人们
吴思:德国人如何对待历史
 童润棣:旅居德国的美好回忆
童润棣:走进纳粹德国达豪集中营
奥斯维辛,上帝也会把泪水流干的地方
蒋国辉:历史真相,不是任人评说的故事
蒋国辉:生活在德国的犹太幸存者
李培禹:写在奥斯威辛集中营
钱满素:希特勒这个疯子
为何能够统治德国?
艾未未临别给“差评”,
捅了一个德国马蜂窝
方方:德国老太玛尔塔的武汉缘
德国一家四口在中国惨遭灭门之后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