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丨美丽军团:迷恋希特勒的女人们
原题
忠诚与美丽军团
迷恋希特勒的女人们
作者:史鸿轩
原载《世界新闻报》
希特勒和情妇爱娃在一起
早期失败恋情造就了
希特勒的报复心理
1906年希特勒17岁时, 与一名叫斯蒂芬妮的德国姑娘谈上了恋爱。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分手,这对希特勒打击很大,因为希特勒认为这场恋爱是他生活中“最美丽、最纯洁、最富于想象力的一场春梦”。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正是这场失败的恋爱使希特勒对所有女性不再抱有浪漫想法。
1913年,希特勒又与一名贫困的德国女工汉娜·霍克斯相恋。希特勒见她天天在公园喂小鸟,就寻找机会与她交流,两人一见钟情。当时希特勒穷困潦倒,靠卖画为生,生活没有保障。后来,汉娜被一位工厂老板看中,离希特勒远去。
一战期间,希特勒在巴伐利亚军队服役。1916年,他在法国境内受伤,被送回德国治疗。这期间与靠卖淫为生的汉娜不期而遇,双方又开始恋爱。不久,汉娜由于顶不住世俗压力,在一个公园自杀身亡。伤病中的希特勒痛哭不已,对社会产生了强烈的报复心理。
1928年,希特勒在政治上春风得意时,爱上了自己的外甥女劳巴尔。劳巴尔是希特勒同父异母姐姐安吉拉的女儿。那时的劳巴尔20岁,长着一头金发,年长两倍的希特勒想方设法讨好她,并获取了她的芳心。
然而希特勒怪异的性格令劳巴尔无法忍受。好景不长,她就和希特勒的以色列司机相恋。希特勒一怒之下解雇了司机。劳巴尔此后也没过上好日子,她在希特勒的住所呆了两年。这期间,希特勒不断向劳巴尔施暴,并强迫她学狗叫。1931年9月,23岁的劳巴尔用希特勒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从那以后,希特勒整日垂头丧气,来回在房间里踱步,有时彻夜难眠。他把劳巴尔的肖像挂在了墙上,每逢她的生日和忌日,就在相框周围放上鲜花。希特勒泪眼朦胧地说,劳巴尔是他一生中“惟一爱过的女人”。
1944年2月,美国中央情报局撰写了一份有关希特勒心理特征的分析报告。报告说:尽避希特勒曾与许多女性交往过,但“他对女人似乎并无真正的兴趣”,而且存在变态的报复心理。从行为分析学看,希特勒的恋爱经历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德国妇女迷恋“元首”,
爱娃与希特勒进行“爱情长跑”
20世纪30年代第三帝国强盛时期,希特勒突然情场得意。受纳粹思想蛊惑的德国女性,逐渐迷失了自我,疯狂地崇拜希特勒。
几乎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德国和奥地利女性给元首写信,表达爱慕之情。有些情书甚至缺乏婉转:“亲爱的元首,我愿意为您牺牲一切,包括我的身子。”“亲爱的元首,我在为您守寡,自打我丈夫战死之后,我就成了您的女人。”“心上人儿,现在请让我来告诉您:我为您配了一把我卧室的钥匙寄给您,每天晚上我会裸睡等着您。”
一名叫安娜的精神病患者,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一直用情书对“元首”进行轰炸。柏林警方认为这种做法对“元首”构成骚扰,于是将她投入死亡集中营。这些信目前存放在德国档案馆里。据说,当时的希特勒由于公务缠身,大部分都还没来得及看。
在这些女性中,他的女秘书爱娃·勃劳恩是最坚定的一位。1929年,年仅17岁的爱娃在慕尼黑,稀里糊涂地把一封信塞进了希特勒的军大衣口袋,从而开始了两人长达10多年的恋情。
希特勒与爱娃的悲剧广为流传,但人们不十分了解的是,他从未在这位20岁起就梦想成为德国第一夫人的女人身上浪费过多的时间。
希特勒经常红杏出墙,在与爱娃恋爱时,他又爱上了1936年奥林匹克纪录片的女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见延伸阅读)。在极度痛苦中,爱娃用父亲的左轮手枪击中了自己的脖子,但侥幸没有伤到动脉。
爱娃在日记中写道,1935年5月,她试图第二次自杀,但她为自己准备的35粒安眠药片被她的妹妹发现。希特勒和爱娃于1945年在地堡内自杀身亡,两人在死前两天才结为夫妇。
这种自杀结局同样发生在被希特勒称为“英国女神”的尤妮蒂·米特福德身上。作为一名狂热的纳粹分子和英国女贵族,米特福德于1935年2月9日和希特勒相识,因为狂热崇拜希特勒,她离开了富有的家庭迁往慕尼黑。
1939年9月3日,希特勒派兵攻进波兰的两天后,英国驻德大使向德国外交部长冯·里宾特洛甫递交了宣战书。尤妮蒂无法忍受两国交恶,开枪自杀。
荒唐的“忠诚与美丽军团”
向帝国献身
借助妇女们对自己的崇拜,希特勒在德国发动了一次重大“战役”,要求妇女为帝国献出贞操,放弃保守的婚姻忠贞信条,多与优秀男子交合生育,生下孩子来保卫祖国。于是德国出现了一批由女青年组成的颇具规模的“忠诚与美丽军团”。
希特勒还特意喊出口号:“产房是德国妇女的战场,饭勺是她们的武器。”为此,纳粹为“播种和收获”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措施。在“元首”的感召下,效忠纳粹的德国妇女们开始了“大生产”运动。
历史学家赫蒙·艾尔索菲指出:“当年参加‘忠诚与美丽军团’的年轻女性大都是希特勒的崇拜者和倾慕者,她们朝思暮想的德国‘样品’男子其实只有一位,那就是她们的‘元首’。为了‘元首’她们将随时听候他的召唤并为他付出一切。”
德意志少女联合会成员
延伸阅读
她被希特勒誉为
最完美的德国女人,
却被世人唾骂“纳粹婊子”70余年
她是一个美丽的、坚强的、才华横溢的女人。她不仅有着咄咄逼人的美丽,更有着上天赋予的惊人才华,希特勒曾深情地叫她:“我的完美德国女人”。
美国TIMES周刊评选20世纪一百位最重要的艺术家中只有一位女性,她是舞蹈家、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摄影家、作家——莱妮·里芬斯塔尔。
她是一个美丽的、坚强的、才华横溢的女人。她不仅有着咄咄逼人的美丽,更有着上天赋予的惊人才华,希特勒曾深情地叫她:“我的完美德国女人”。同时,她也是最受争议的电影人,被人称为“纳粹婊子”、“堕落的电影女神”。因一部电影导致人们对她毁誉参半70年。
因为她曾为纳粹工作,她说“我只是个艺术家,不太关心政治,只想留住过往的美好。” 因此她拒不道歉,人们也不原谅她。我们常以为真、善、美是统一的,事实并非如此,有些善良是虚弱的、有些真相是残酷的、有些美丽是有毒的。从有毒的荆棘中同样可以生长出美丽的玫瑰,里芬斯塔尔只选择“美”,哪怕它伤天害理、洪水滔天。
演员
当年6月的一天,莱妮在诺伦多夫广场地铁站等车,准备去看一位医生。这个地铁站成了她生活的转折点,广告牌上的一副海报吸引了她的注意,那是阿诺德.范克博士导演的《命运之山》,画面上陡峭的石壁和高山攀援者令她着迷,结果是她打消了看医生的念头,到广场对面的莫扎特电影院观看此片。这部电影使她打定主意要到山上体验一下电影中美丽而神秘的高山景致,为此,她到阿尔卑斯山区住了一段时间。
《圣山》
回来后,在朋友的帮助下认识了导演范克,他为她写了剧本《圣山》,由她担任女主角。这部电影的拍摄遭遇了各种意外,当范克被突然召回柏林述职,里芬斯塔尔试着接手他的工作,这是她第一次介入导演的工作,她拍摄的片段得到了电影公司的肯定,影片顺利完成。而后,莱妮因连续几部Arnold Fanck的电影而成为德国最红的默片电影女明星,受到许多德国影迷追捧。
但她不满足于做一个明星,于1932年,自导自演了第一部剧情片《蓝光》(Das blaue Licht),从此,她放弃表演,开始作为导演而工作。
她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导演,她自己撰写剧本并且于1931年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1932年她自己导演、主演、编剧、制片的电影《蓝光》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银奖。希特勒因为看了这部影片成为了她的崇拜者。
帝国时期
据称,1932年,希特勒在看过里芬斯塔尔的电影后,非常欣赏她电影中那种阳刚的、强烈的、瓦格纳一般骄傲的美学。1933年,德国纳粹党掌权,希特勒在一场与里芬斯塔尔的私人会面后,邀请她为纳粹党拍摄纪录片。在Arnold Fanck的蛊惑下,里芬斯塔尔答应了希特勒的要求,并于1933年拍摄了纪录片《意志的胜利》(Der Sieg des Glaubens )。
其实,里芬斯塔尔在拍摄《意志的胜利》之前,她就已经为1933年的纳粹党代表大会拍摄过一部名为《信念的胜利》的纪录影片。但是,这部电影由于受到了戈倍尔的处处干扰而只拍成了一部新闻简报式的东西。戈倍尔惧怕里芬斯塔尔的受宠会影响他对德国电影的控制。但当里芬斯塔尔后来向希特勒告状时,希特勒马上做出了有利于她的决定。希特勒向她保证:“你可以绝对随心所欲地拍摄。”因此,他这次得以率领170多人(其中77人是摄影师)的大队人马来到纽伦堡安宫扎寨,全方位深入拍摄这次纳粹党代会。
《意志的胜利》
在拍摄《意志的胜利》时,里芬斯塔尔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与电影美学观来处理这个极容易拍得乏味的政治会议。比如,由于国防军出场时正好遇到阴天,因此无法拍摄出影调明快的画面,所以她就删除这部分影片。当德国国防军的将军问她“国防军的画面完全没有了吗”时,她的回答是“当然”。
对于纳粹高级干部的镜头分配,她也无视纳粹党内的排名顺序逐个拍摄,而是根据自己的镜头美感来拍摄,因此引起许多人的不满。而对那些纳粹干部的夫人们,她也只把她认为漂亮的夫人拍摄进画面,而许多上了年纪的丑陋的纳粹干部夫人就失去了出镜的机会了。
当纳粹第二号人物鲁道夫·赫斯向她提出这一点时,她有恃无恐地讽刺说:“要是那些大人物们跟长得再美一些的人结婚就好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里芬斯塔尔非常自觉地从审美角度来为纳粹打造形象。为此,她不惜冒犯纳粹的高官。
但是,这并不是如她所说的从纯艺术角度出发的拍摄,而是她自觉地以纳粹的意识形态为尺度所做的形象把关。其实,经过美的外衣的包装,意识形态将以一种更具杀伤力的方式渗透人心。它使人在毫无防备的状态中就接受了它的宣传意图。当然,希特勒对她的无条件支持也是她有恃无恐的重要原因。
拍摄《意志的胜利》中的里芬斯塔尔
在《意志的胜利》的拍摄中,个性强悍的里芬斯塔尔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电影制作作风。凡是与她的美学要求冲突的事物,不管作为影片的内容来说有多重要,都会被她加以毫不留情地排除。电影中的所有画面都要确保在最美的光线下、最美的角度下以正确的曝光与拍摄角度加以拍摄。而为了获得这种画面,她不惜动用几十台摄影机从各种角度一起拍摄,然后从以这种方式拍摄到的大量胶片中选择她所需要的画面。她从十七万英尺的胶片中剪辑出这部电影。
影片在集体场景的取景、平移镜头(travelling)的运用甚至是海下摄影等方面,都做出了成功的创新尝试,但影片歌颂男性阳刚气质,通过男性身体寻找的一种美学以及崇尚军队般的体育精神,与法西斯主义在审美上高度统一。
监禁
二战结束后,里芬斯塔尔因为涉嫌与纳粹牵连,被投入了监狱,她先是被美军逮捕,后又成为法军的阶下囚。随后,在西德的非纳粹化运动中,里芬斯塔尔在第三帝国时代的作用一直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她在监狱中度过了4年时光,为了限制她的人身自由,她还曾一度被关进精神病院。
1952年,西柏林法庭做出终审判决:“里芬斯塔尔没有从事过应受惩处的支持纳粹统治的政治活动,没有致力于建立与自己艺术事业无关的联系,她与希特勒之间不存在暧昧关系。” 里芬施塔尔承认,《意志的胜利》确实被用来"推销"希特勒所谓的"民族社会主义"理想。但她表示,这并不是她本人的意图。
重新获得自由的里芬斯塔尔试图恢复自己作为电影人的地位,但是无形的猜忌和谴责还是经常落到她的身上,战后,为纳粹工作过的卡拉扬、海德格尔等名人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但是里芬斯塔尔仍然长时间地被排除在社会公众生活之外,孤独地生活在慕尼黑郊外的寓所中。她长期受到欧美电影界的抵制。她常感叹:“女人,是不被允许犯错误的。”
“重获生命”
1956年,里芬斯塔尔开始了她的非洲之旅,在那里,她不仅“重新获得了生命”,而且还开始拍摄一部叫做“黑奴船”的半虚构的纪录片,以表达她对现代奴隶买卖的义愤。可是因为资金、战争、车祸、天气等原因,这部片子被拖延了下来。
从1962年开始,里芬斯塔尔数次前往苏丹努巴山区的原始部落,去进行研究和拍摄工作。尽管她不是第一个拍摄他们的人,但她是第一个被皮肤黝黑的努巴人接受的外人,她被允许去拍摄努巴人神圣的仪式。
从1965年开始,受努巴人金属般优雅的体态和富于美感的生活方式的吸引,62岁的里芬斯塔尔开始拍摄关于努巴人的彩色纪录片,以记录这一正处于崩溃瓦解之中的原始文明。
与此同时,里芬斯塔尔出版和展出了一些关于东非和努巴原始部族的照片集,如《努巴人》《考的努巴人》等,这些光彩夺目的照片使她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对象。里芬斯塔尔说,她只拍好看的人和好看的东西,这不是因为她个人不喜欢有病的人,而是因为拍好看的人能给观者带来愉悦。
71岁深入海底
1973年,71岁的里芬斯塔尔谎称自己只有51岁,参加了海底潜水训练,她要实现自己的一个宿愿:拍摄水底世界。不久,她果真成了一个出色的水底摄影师,并出版了两本插图著作,《珊瑚花园》和《水下的奇观》。
从此以后,里芬斯塔尔反复前往最优美的潜水区,去拍摄她的水下纪录片,直到94岁的时候,里芬斯塔尔还戴着潜水镜,到可可岛COCOS Islands附近的水域去拍摄鲨鱼。
2000年里芬斯塔尔拍摄出一部画面十分精美的介绍海洋动植物的影片《水下印象》,记录了她于1974—2000年在印度洋海底潜水时拍摄的海底景象。在这26年中,里芬斯塔尔进行了2000多次潜水。
97岁再入非洲
97岁那年,里芬斯塔尔竟决定再次前往苏丹,去看望和帮助被战争隔绝的努巴人。里芬斯塔尔已经23年没能见到她的努巴朋友们了,为了这次旅行,她与苏丹政府进行了反复磋商,甚至和叛军首领取得了联系。
2000年2月,里芬斯塔尔率领一个小型摄影队飞抵苏丹首都喀土木,在那里,经过漫长的等待和艰难的谈判,当局终于同意他们前往努巴山区。
成千上万的努巴人翘首期盼她的到来,在那里,她发现很多要好的朋友都成了内战的牺牲品,正当里芬斯塔尔准备继续对那些还活着的努巴朋友进行纪录时,新的战争爆发了,她只好立即和摄影队乘直升机离开努巴山区。另一场灾难降临在他们头上,直升机坠毁了,所幸没有人员死亡。
一架救援飞机把里芬斯塔尔运往一家德国医院,在那里,人们发现将近百岁的里芬斯塔尔肋骨多处断裂并伤及肺部。尽管发生了这场可怕的事件,这位精力旺盛的老人还是没有放弃她再次前往苏丹的计划。
写作
1992年,里芬斯塔尔动笔撰写她的回忆录《过滤时光》,并在2002年8月22日她的100岁生日招待会上推出,一年后去世。
里芬斯塔尔是个用生命追求美的事物的人,她一生追求纯粹的美,最后自己也成了艺术。她说:“不要因为我为希特勒工作了7个月,而否定我的一生。”
北京文艺网综合2016-12-14 图片来源于网络
搞笑三八节
域外系列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少达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