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0年代丨一张珍贵照片,一段尘封的记忆

王明远 新三届 2022-09-19


学者简历
本文作者
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研究员,改革开放史研究学者。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经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工作。

原题

一张珍贵的照片





作者:王明远



胡启立与西藏干部群众共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刘建国摄
在西藏工作的朋友给我寄来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内容是1985年9月1日晚,胡启立同志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与西藏的干部群众一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自治区成立20周年的场面。照片拍摄者是新华社著名记者刘建国,他曾经记录下十四大、十五大、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中美元首会晤等经典历史画面。
画面中的启立同志,双手拉着尼泊尔外宾和藏族同胞一起跳着西藏民族舞,舞姿虽然不太娴熟,但是笑的很真诚、开心(诚如他的性格),旁边的西藏群众干部也都笑的很开心、很自然、无拘无束,阿沛同志也在其中。这张照片生动反映了那个年代,在小平同志、耀邦同志等领导下,民族路线全面拨乱反正,藏汉干部群众亲密无间的美好时刻。最近笔者数次跟启立同志秘书张宏遵同志及盛平先生请教讨论第二次西藏工作会议前后的有关事情,深知这段历史的重要性,而这幅照片是那个时期最好见证之一。
1980年3月14日—15日,中央书记处主持召开了第一次西藏工作会议,并形成了《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这是党中央实现领导层更换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书记处会议,可见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重视,也可以看出解决西藏问题的紧迫性。第一次西藏工作会议,既有民族工作拨乱反正的国内背景,也有苏联侵略阿富汗,严重威胁中国西部安定的国际背景。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立即邀请DL窜访莫斯科,大向DL摇橄榄枝,促使中央也开始尝试与达兰萨拉的流亡集团接触,并且认真总结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经验教训,在这个背景下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了。

《西藏日报》以整版套红的形式,介绍第一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
会后,为了更好解决促进西藏问题,耀邦同志决定去西藏看看。当年5月23日,耀邦和万里率领中央代表团来到拉萨,耀邦因此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踏上西藏土地的中央政府主要领导人。耀邦同志一到西藏就因高原反应,高烧住院,因此没有能按照计划到外地视察,倾听藏汉群众真正呼声。但是还是在病房里,坚持不断约见藏汉干部,了解他们的想法。耀邦同志派万里同志到了山南、日喀则等地,去慰问干部群众。
5月29日,耀邦同志身体有所好转后,就召开了5000多人参加的西藏干部大会,他在会上提出了“放开”“免征”“走人”的三大政策。“放开”即政治上落实民族自治政策,鼓励西藏因地制宜探索合适的发展路径;经济上则是允许西藏比内地采取更灵活的经济政策。“免征”即减轻西藏群众的负担,免除农牧业税,取消一切形式的统购任务,取消农用车过路费、过桥费,实行免费接受义务教育,这些措施多数比内地提早了20多年。“走人”即把长期在藏工作,身体不好的干部调回内地。
耀邦同志讲完后,广大藏汉干部为其真诚所动,不少人留下热泪。据在场者回忆,当时西藏条件有限,没有容纳这么多人的场所,因此在自治区政府礼堂、军区礼堂和拉萨市委礼堂设立了三个分会场,安排一些干部坐在这里听实时直播,耀邦同志讲话结束后,分会场扩音器上,都挂满了虔诚的干部们献上来的哈达,以表示对他的敬意。
胡耀邦视察西藏时,与阿沛、帕巴拉等人在交谈
这里要重点说说“走人”这个政策,现在很多人在故意歪曲这个政策。这个政策在当时看是非常有必要的仁政,第一,大大减轻西藏群众负担,40年代陕甘宁边区有220万人,供养5万财政人口,西藏当时有180万人,却要供养30万财政人口(包括干部、边防军人及国企职工),1980年聂拉木县城只有314户人家,而县机关的公务员却有四五百人。当时西藏的财政绝大部分靠中央补贴,在运输不便的情况下,每年还要调拨1亿多斤粮食进来。
第二,其实是解放了多数汉族干部,因为汉族干部多数是“文革”前进藏的,到那个时候已经中老年了,身体已经很难适应高原环境,并且长期与家人分割两地,所以他们迫切都希望能回内地。1980年后几次中央派代表团访民情,汉族干部所反映的问题最集中的就是想内调,解决夫妻异地、赡养老人等问题。所以,中央的干部内调,其实是照顾这些建藏功臣的人性做法。
并且中央在内调的同时,又实行更合理的援藏干部路线,让援藏干部专业化、年轻化,1980年代中央新组织17000名干部进藏,这些人88%以上拥有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在当时来说都是素质很高的。经过这轮新老干部更替后,党在西藏的领导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党在西藏的群众基础不是弱化了,而是更牢固了。
中共十二大以后,胡启立同志成为主持中央常务工作的书记,也开始涉足民族宗教工作。新时期宗教工作纲领性文件《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就是他主持制订的,这个文件提出了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思想。胡启立同志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1950年代担任北大团委书记、全国学联主席,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粉碎“四人帮”,后担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团中央书记、天津市委书记等职务。他为人谦和、正直、讲真理、不阿谀奉承,时刻装着群众,在清华和天津工作期间,解决了很多积压已久的问题,深受群众的好评。
胡启立与乔石、余秋里等
1984年,中央又召开了第二次西藏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一开始由启立等主持。根据阴法唐、张向明等人的回忆,针对如何稳定和发展西藏,有不小的争议,最后耀邦同志参会,发表了七次讲话,最终统一了认识,解放了西藏领导同志的思想,西藏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会议期间为了更好帮助西藏一些领导同志克服“左”的惯性束缚,中央还安排他们到广东参观学习。第二次西藏工作会议提出了十项治藏新措施,标志着西藏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会后,为了解决西藏拨乱反正以来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形成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党中央派胡启立同志和田纪云同志来到西藏调查。启立和田纪云这次入藏共12天,在恶劣自然环境下,进行如此长时间的调研,恐怕是很少见。当时西藏道路情况不好,柏油路很少,多数还是砂石路,他们不畏高原反应,驱车2000多公里,从藏北的当雄一直走到藏南的聂拉木,真正深入厂矿、田间了解干部群众真实想法,启立同志在整个调研过程中随时拿着笔记本把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都记录下来,他们经常在外风餐露宿,一点中央领导的排场都没有。

据随行的《西藏日报》社记者回忆,胡启立、田纪云到了珠峰下的定日县后,听到县里干部反映粮食收购价太低,影响当地百姓增收,他们连午饭都不吃了,立即与随行自治区领导商讨如何提高粮食收购价,并且现场草拟有关文件要点。启立和田纪云在西藏调研,可谓真正做到了毛泽东提倡的“不当钦察大臣,甘当小学生”。
胡启立、田纪云在西藏调研的照片,下图为考察途中随便在野外吃个午餐,来源:《西藏日报》1985年9月4日
启立和田纪云返京后马上给中央提交了调查研究报告,在调查报告中提到:过去政府管得太多、太死,越管路子越窄,越管东西越少;对西藏经济应该尽量放宽,在经营方式上,应该以个体经营为主,在流通方面,应该以市场经济为主。耀邦同志非常赞赏这个报告,写下了长达200多字的批语,再次肯定西藏经济要以市场经济为主,之后这个报告以1984年中央22号文件形式下发。注意这个事情发生的时间,此时尚没有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国家对经济的提法仍然是以计划为主,报告明确提出以市场为主,这是深圳特区之外的地方首例。
不久之后,中央调整了西藏主要领导同志。67岁的阴法唐同志不再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职务,改派较为年轻的国家民委第一副主任伍精华同志接任。伍精华同志是彝族人,是党培养的第一批民族干部,他党性强、工作能力突出、思想解放,也是西藏历史上唯一的一位非汉族党委书记。
伍精华同志到任后,认真落实两次西藏工作会议的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央的宗教和民族政策,西藏的发展局面进一步打开。到1987年西藏率先实现人均收入翻番,比全国增长幅度高三分之一左右,全国排名从第28名上升到全国第20名,是历史以来西藏人均收入排名最高峰(2018年为第26名);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395公斤,破天荒地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390公斤)。在中央灵活的经济政策鼓励下,80年代中期其实是西藏与内地差距最小的时期。
同时,第二次西藏工作会议做出了东部九省市对口援藏,以及兴办43项重大援助工程的决定,中央指示这些工程的多数都要在1985年自治区二十周年庆典之前完工 。这43项工程总投资4.8亿元,包括西藏宾馆、拉萨饭店、西藏体育场、自治区医院、拉萨客运站、西藏群众艺术馆和羊八井地热站等至今仍然是西藏著名地标设施的建筑。 所以,1985年西藏自治区迎来成立20周年的时候,也是它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刻。西藏人民真正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祖国的温暖,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好处,整个社会一片祥和安定。
对于西藏自治区20周年庆典,中央非常重视,派出了胡启立为团长,L#P#同志和班禅大师为副团长的中央代表团。这个代表团阵容豪华,不仅有中央有关部委领导同志,兄弟省市自治区也派出了副书记前来祝贺,表达对西藏这个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一员的衷心祝福。代表团中的多位成员,日后都成为中央领导人。
启立同志在这次在西藏一共四天,他依旧是马不停蹄,先后参加了一系列自治区庆典活动,主持召开了西藏自治区常委会议,还与班禅大师一道专程到拉萨周边农村,看望当地农民。这时正值西藏秋收季节,启立特意嘱托不要提前通知农民,以免耽误他们的农事,他与班禅乘着大客车边走边看,遇到农民就在麦地里一起席地而坐,亲切地聊天。9月1日,中央代表团离开西藏之前,又在大昭寺向僧侣布施,礼品共包括5000枚纪念章、10000米绸缎、5000个电子表和5000份茶,代表团受到全体僧侣的热烈欢迎。
时光荏苒,今天距离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已经有36年。今年西藏已和平解放70周年,祝福西藏更加和平昌盛;胡启立同志也已是92岁高龄,祝愿他健康长寿。
胡启立晚年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和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热心慈善事业和国际交流,这是他会见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时的照片


王明远专列

胡耀邦何以成为中国政坛"异数"
王明远:《历史决议》40周年纪念:
坚守彻底否定文革的底线
1980年代经济改革有功之臣
“播火者”高尚全:筚路蓝缕以启改革
王明远:慎用“黄种人”:
政治不正确的种族歧视标签
王明远:五四青年曾祖父,
革命与被革命的一生

本号获作者许可分享
原载微信公号阜成门六号院

给老编续杯咖啡
请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天路之歌

田文:一个为爱而生的女人
杨劲桦:在西藏祭奠田文
青春田文,墓碑隔不断的思念
龚巧明翻车坠河死亡亲历记

浅浅一鸥:想起龚巧明——清明记事

蒋蓉:海鸥和波涛——忆龚巧明
冯川:我认识的龚巧明

龚巧明:诗和远方,在雪域高原

蒋蓉:龚巧明及我们的毕业分配

林珊:72岁再进西藏,
阔别34年第二次握手
毕业分配,我和先生踏上进藏之路
林 珊:漂亮尼龙衫惹出一场风波
林 珊:参加医疗队到隆子
四位北大清华大学生在藏区插队
林 珊:藏区蝙蝠又大又多
粪便是名贵中药"夜明砂"
在西藏乡下当"赤脚医生"
藏民馈赠猫头鹰豹子肉

顾晓阳:先锋小说家马原
裴庄欣:西藏不是重拾也不是回归

葛有彦:走过万千山水,我心依然少年

葛有彦:青藏高原上飘逝的年轻生命

唐延秋:毕业分配到汶川,

我成了拿"高薪"的赤脚医生

何砚平:走马观花说西藏

浙君子:长焦镜头下的亘古高原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