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造肉BeyondMeat正式IPO,百事投资部门计划进入中国市场,植物基替代蛋白零食值得关注 |FoodPlus Weekly

袁一鸣Sean FoodPlusHub 2020-09-20

这是FoodPlus推出的第91篇Weekly·周报


声明:本文为FoodPlus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Weekly·周报』Weekly从侧重资讯的分析改版到了侧重资讯的丰富程度,我们会收集并盘点过去一周食品消费品行业最值得关注的资讯,当然有一小部分资讯时效也可能会超过一周,我们每周会更新一篇,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会缺席更新。



大事件&风向标

BeyondMeat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人造肉第一股”终于诞生

信息来源:SEC,Beyond Meat S-1 filing,Beyond Meat官网,Food Dive,CNBC


       

美国人造肉明星公司Beyond Meat准备IPO是在去年10月被媒体报道的,在此前的Weekly中,我们也对Beyond Meat这家人造肉行业第一家冲击二级市场的公司进行过专门分析。


2019年4月22日,SEC(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相当于美国证监会)发布了Beyond Meat的S-1 filing(IPO Registration,相当于招股说明书),也标志这这家“人造肉第一股”很快将登陆二级市场——根据CNBC的报道,公司股票预计即将在5月初正式在纳斯达克交易所进行交易,股票代码为BYND。


根据官文披露,Beyond Meat希望以19~21美元/股的价格出售8,750万股股票,预计募集金额可达1.83亿美金。其中,去除承销商的可选股份,Beyond Meat在本次IPO中的融资目标是1.75亿美元的资金。按照5740万股流通股计算(除开承销商的可选股份),公司市值最高将到12.1亿美元


5月2日,Beyond Meat正式在纳斯达克市场公开交易。首个交易日便一鸣惊人,股价暴涨163%,创造了21世纪以来美国市值2亿美元以上公司IPO首日最佳表现。截至2019年5月3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Beyond Meat股价已经飙升到66.79美元,市值突破38亿美元


来源:老虎证券


过去3年,Beyond Meat的营收实现了持续的增长。在2016年开始面向市场销售产品后,年营收从1,618万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8,793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3%。


产品形态角度,Beyond Meat的产品分为 “fresh” 和 “frozen” 两种形态,前者主要指ready-to-cook类别的,包括核心产品The Beyond Burger、Beyond Beef、Beyond Sausage等;后者则更加贴近ready-to-heat类别(需要冷链),包含Beyond Beef Crumbles(牛肉碎)等。

       

来源:Beyond Meat S-1 filing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8年Beyond Meat实现了正向毛利,这在人造肉领域中是一个比较不容易的事情——基于技术改进、规模拓展、流程优化,Beyond Meat明显降低了产品变动成本,2018年计算的产品销售毛利率约为19.98%。另外,Beyond Meat在销售中更加侧重相对毛利率更高的”fresh“线(包括Beyond Burger),也拉高了整体毛利的提升。


在2016年和2017年,Beyond Meat的销售毛利均为负。按照Beyond Meat官方的计算方式,销售毛利是以净销售额减去产品成本,后者包含原材料、直接人工、供应链相关费用、各环节运输费用、包装成本,以及计入了设备的折旧和摊销。


从当前的毛利水平和销售情况来看,未来Beyond Meat的毛利提升空间还是存在的。包括基于规模效应的成本下降(原材料供应角度、包材、一些摊销)、基于管理优化的成本缩减(人力、运输等),以及在供应链角度一边完善和优化自己的生产线,同时通过合作的方式拓展生产网络(尤其是海外的部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招股书中,Beyond Meat提到目前公司的核心业务重点在于业务增长,为此在供应链层面公司计划在美国密苏里的2家工厂进行产能提升,保证产能能跟上市场需求的增长(Beyond Meat此前曾表示眼前最大的困扰在于产能不足,有外媒报道多家Whole Foods 都曾出现Beyond Meat库存严重不足的情况)。


对此Beyond Meat也明确提到,这会直接导致变动生产成本的上涨,而在价格方面,除了重点推广以Beyond Burger为代表的相对高毛利的产品,Beyond Meat也没有提到提价。因此从短期来看,Beyond Meat的毛利提升预期不明显


低毛利、高速的市场拓展逻辑,都导致了亏损。创业公司似乎也习以为常。


目前,Beyond Meat还处于连年亏损的状态。基于市场拓展、团队等产生的较高的运营费用(2018年运营费用高达4,556万美元,占营收比例达51.8%),2018年公司的净亏损为2,988万美元。当然,因为产品成本降低,这一亏损额已经相较于2017年有小幅的缩减。


Beyond Meat对此的解释仍然是公司的发展重点还在市场拓展上,毫无意外。

       来源:Beyond Meat S-1 filing


从业务表现角度判断,即将IPO的Beyond Meat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依靠创新的业务方向、告诉增长的历史业绩表现给市场讲故事,但连年亏埙、盈利上短期预期也不明确。



大公司新闻

亿滋国际旗下创新中心SnackFutures宣布与以色列食物科技孵化器The Kitchen达成战略合作

信息来源:FoodDive,SnackFutures官网,The Kitchen官网


       

在去年年底成立创新中心SnackFutures后,亿滋国际以此进行的创新业务探索动作是比较积极的。除了以少数股权投资的方式布局了功能性食品品牌Uplift Food美国健康零食品牌Hu两家创业公司,也和一些食品消费品方向的孵化器、加速器等生态建设者有比较积极的合作,包括我们此前关注过的芝加哥食品孵化器The Hatchery Chicago


根据亿滋国际官网发布的通告,此前和孵化器的合作应该是涉及到股权层面的。虽然公告和相关媒体都没有直接表明,但可以从相关措辞中推断亿滋国际通过SnackFutures投资了The Hatchery Chicago。而在业务层面,亿滋国际和SnackFutures团队将会为The Hatchery Chicago的运作提供支持,这主要包括一些相关的导师和指导。


从亿滋国际和SnackFutures的角度,和一些在创新市场、尤其是一些区域性的创新市场的孵化器、加速器战略合作甚至股权合作,有机会弥补自己作为一家巨头在创业尤其是早期创业生态中触角和覆盖面方面的短板,接触到更多优质创业公司,加速融入创新创业生态中。


近期,亿滋国际又通过官网发布了一个声明,宣布与以色列的食物科技孵化器The Kitchen达成战略合作。这也是亿滋国际通过SnackFutures第一次在北美地区以外的市场和品牌及食品行业的参与者达成官方合作。


来源:亿滋国际官网


The Kitchen是由以色列食品巨头Strauss-Group成立的孵化器,后者业务范围涵盖零食、乳品、饮料、咖啡、方便食品等多个方面。The Kitchen宣称自己是以色列唯一一家食品行业的孵化器,也是全球最早的一批专注在食物科技方向上的孵化器,主要围绕食品行业整个产业链的创新进行孵化加速布局。


根据官网披露,目前The Kitchen孵化加速的公司共有12家,其中食品消费品品牌公司包括此前我们关注过的植物基酸奶品牌Yofix,主打低糖的健康果汁品牌Better Juice。


The Kitchen孵化公司(部分),来源:The Kitchen官网


从业务层面来看,这次合作主要会由亿滋国际的R&D部门和SnackFutures团队与The Kitchen协作。亿滋国际会为the Kitchen的孵化公司提供技术、商业层面的经验和资源,同时也会开放自己的Global Technical Centers (全球技术中心);作为回报,亿滋国际可以通过The Kitchen更直接接触到以色列市场的食品创新和食品科技生态。



百事旗下投资部门PepsiCo Ventures Group计划进入中国市场

信息来源:好奇心日报,FoodBev,FBIF



在2019年FBIF大会上,百事公司旗下风险投资部门PepsiCo Ventures Group的董事总经理Daniel Grubbs对百事的战略投资理念进行了分享。一方面表达了对于功能性饮料这个方向的看好,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中国市场潜在的投资机会的期待。


在分享中,Daniel Grubbs表示,PepsiCo Ventures Group有计划在中国设立办公室,专注于投资"变化迅速”的中国市场。这也意味着百事公司的风险投资业务有机会直接进入中国市场。


从业务角度来看,PepsiCo Ventures Group前期会通过中国本土的办公室与中国的投资公司建立联系,目前已经确定的合作对象包括创投机构Plug&Play、食品科技投资和孵化器Bits x Bites。在这个基础上,百事公司可能会通过PepsiCo Ventures Grou投资那些“数百万美元”规模的食品饮料品牌。


从百事公司整体来看,除了PepsiCo Ventures Group这种集团内部的战略投资机构,公司通过投资、孵化等手段进行创新业务增长的探索还包括食品孵化加速器Nutrition Greenhouse,目前面向欧洲、北美两个地区的创业公司开展集中孵化加速计划;以及在去年成立的创新部门The Hive,用于负责新品的孵化以及创新品牌的管理,纳入The Hive等高成长品牌包括百事近年来收购的Kevita、Bare Foods等。


目前关于PepsiCo Ventures Group进入中国的计划百事方面暂未更多披露信息,PepsiCo Ventures Group中国办公室的组建时间也尚未确定。我们会对此保持密切关注。



肉类食品巨头泰森在BeyondMeat IPO之前出售其持有的BeyondMeat股份

信息来源:Food Dive


Beyond Meat IPO对于人造肉和整个肉类产业都是非常重大的事件。而在上市前,这家人造肉领域的明星公司吸引了来自比尔盖茨、麦当劳前CEO Don Thompson、食品巨头通用磨坊以及一批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据techcrunch的不完全统计,Beyond Meat至今为止在一级市场募集的资金已经达到1.22亿美金。


其中也包括肉类食品巨头泰森——面对消费趋势的变化、来自人造肉的潜在威胁,泰森的定位正在变成一家”蛋白质“公司。巨头已经不在人造的肉还是天然的肉上纠结,开始用科技的方式关注人类本身对基本营养的诉求,因此人造肉只是其拓展产品边界的一种方式。

       

Beyond Meat当前部分投资人,来源:CrunchBase


因此我们看到,近年来泰森不仅接连通过投资的方式布局人造肉(在植物基人造肉、实验室细胞培养人造肉方向都有直接投资),也甚至宣布要自己下场做。今年2月有外媒报道,泰森CEO宣布将在今年推出自己的替代蛋白产品,定位是“美味、面向大众市场的替代蛋白”。


这也是的泰森和Beyond Meat的关系变得有点复杂和值得玩味——既是战略投资者和被投公司的关系,又存在直接竞争的可能。


在Beyond Meat即将完成本轮IPO之前,泰森卖掉了在Beyond Meat公司持有的6.52%的股份,具体的财务条款和买方没有披露。


根据彭博的数据,泰森在2016年花费1,500万美金换取了Beyond Meat当时5%的股权,此后又通过Tyson Ventures在2017年加注8,00万美金,随着此后的几次跟投,目前泰森在Beyond Meat累计投资在3,400万美金左右。而这次IPO,按照Beyond Meat 12.1亿美金的估值,泰森在Beyond Meat上市后持有股权的价值约为7,889万美元,实际财务回报率为56.9%。


在IPO之前卖掉股份,很有可能是在IPO估值的基础上折价出售。此行为也有可能是Beyond Meat公司方的要求——泰森宣布自己进军人造肉和替代蛋白领域,让两家公司关系破裂。当然,从泰森的角度考虑,这次退出在财务层面也未必是一个不好的选择——毕竟Beyond Meat连年亏损,短期内没有明显盈利预期,在二级市场表现如何还有很多问号。


不过,随着Beyond Meat上市后几日惊人的市场反馈来看,泰森在IPO前出售掉股份,至少从财务角度来看是相当惋惜的。



投融资事件

替代蛋白公司Clara Foods完成B轮融资,知名的原料服务商Ingredion领投

信息来源:FoodBev,Clara Foods官网,Ingredion官网

       

Clara Foods是美国旧金山的一家食物科技公司,其业务主要专注在替代蛋白领域的研究和生产。公司成立于2015年,在过去四年中一直专注在植物基蛋白质替代技术的研发上。而在近日,公司宣布完成了B轮融资,融资金额暂未透露。此前在2016年,公司也完成了1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本轮投资是由全球知名的原料服务商Ingredion领投的。Ingredion的产品包括甜味剂、各种营养原料、淀粉类原料、以及生物材料,以及基于这些原料的解决方案。服务客户主要是食品饮料、化工和生物医疗等行业的品牌和生产商。


同时,Clara Foods也宣布将和Ingredion达成战略合作,主要将会基于植物基替代蛋白的技术和业务发展进行探索和推动。


目前,Clara Foods的业务范围包括烘培类产品、食物饮料原料、营养类产品,以及不含动物成分的鸡蛋。前面三个业务和Ingredion有较高的重合和协同。


来源:Clara Foods官网


本轮参投方包括知名烘焙和零食公司Grupo Bimbo合作的VC B37,Hemisphere Ventures,,及知名VC SOSV。


据Clara Foods创始团队透露,本轮融资主要将用于公司的产品开发、落地和拓展,包括一款“不含鸡”(‘chicken-less’)的鸡蛋蛋白,同时也将继续增强公司的研发能力。



新加坡人造肉公司Shiok Meats获得融资,主打产品为实验室细胞培养的“人造虾”,Y Combinator参投

信息来源:Food Dive,Shiok Meats官网,the Spoon


       

Shiok Meats是新加坡一家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主要通过实验室细胞培养的方式研发人造肉。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为”人造虾肉“。


近日,公司宣布获得了460万美金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美国食品大公司Monde Nissin Corp的CEO Henry Soesanto,Y Combinator,以及肉类食品巨头泰森加注、专注在替代蛋白方向的投资机构Big Idea Ventures。


Shiok Meats宣称自己是亚洲第一家基于细胞农业进行实验室细胞培养甲壳类产品的公司。作为人造肉的核心”流派“之一,实验室细胞培养的方式也确实在牛肉、鸡肉、以鱼肉为代表的海鲜等品类上有一定的发展,美国、以色列等代表市场也有不少拿到融资的科技公司。


当然这些发展目前主要还停留在实验室技术开发层面,在面向C端市场提供产品角度进展有限。目前来看,Shiok Meats的产品化落地进展也比较有限。据创始团队透露,这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R&D的进一步增强,包括拓展研发和技术团团队。而产品量产预计将在未来2-3年实现,届时公司的”人造虾“将有机会冲击400亿美金的虾肉市场。


在今年3月新加坡的Food and Sustainability Summit上,Shiok Meats把自己研发的实验室细胞培养”虾肉碎“用在烧麦蒸点上,以此做了一次市场测试。



英国宠物食品品牌Butchers Pet Care获2700万英镑融资

信息来源:insidermedia,宠业家,Butchers Pet Care官网

       

近日,英国宠物食品品牌Butchers Pet Care宣布获得2700万英镑融资,投资方为NatWest,RBS Invoice Finance和Lombard。


Butchers Pet Care成立于1987年,是英国一家老牌的宠物食品品牌,目前旗下涵盖狗粮和猫粮两条产品线。产品层面Butchers Pet Care注重强调天然健康特点,同时注重无麸质、优质原料等角度的呈现。在产品形态上,Butchers Pet Care以湿粮为主,在差异化角度通过有机、以及一些功能性场景进行塑造。


Butchers Pet Care的一些狗粮产品,来源:Butchers Pet Care官网


Butchers Pet Care表示,在这轮融资的支持和业务持续发展下,预计将在未来12个月内营收达到1亿英镑。



美国美容食品品牌Hum Nutrition完成1500万美元B轮融资

信息来源:华丽志,HUM Nutrition官网,themarketresearchnews,nosh


       

近日,美国洛杉矶的美容食品品牌HUM Nutrition宣布完成了1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本轮投资由风险投资公司Sonoma Brands领投。


此前,品牌在2017年11月13日获得了来自CircleUp Growth Partners,Imaginary Ventures和 Strand Equity Partners的500万美元A轮融资,这机会早期投资方在B轮融资中全部追投。


HUM Nutrition创立于2012年,产品的定位比较清晰——美容营养品。对这一定位可以理解为:①、产品的功能性场景均聚焦在美容相关的诉求上,包括皮肤管理、抗衰老、头发&指甲管理、体重管理等;②、产品形态为比较典型的营养品形态,目前以胶囊为核心,也有粉剂、泡腾片等。

       

HUM Nutrition的主要产品及产品线划分,来源:HUM Nutrition官网


相较于市面上主流的美容功能相关的营养补剂或者功能性食品品牌,Hum Nutrition通过以下方式构建了自己的产品特质:①、拓展和丰富美容场景下的诉求,并进行多种诉求组合的场景开发(例如将皮肤管理和头发管理功能组合叠加,推出了爆款产品“红毯之星”);②、注重通过科学性塑造信任感(披露科学原理、产品具体成分、专业营养师团队背书等);③、个性化体验,把消费体验往解决方案角度进行塑造和思考(推出了类似于Care/of、binto等个性化订阅方案)。


渠道层面,Hum Nutrition的产品可以直接通过官网订购(包括直接购买标准化产品,或者按月订购个性化的组合方案),也进入了亚马逊、丝芙兰(Sephora)、Nordstrom、Neiman Marcus、Urban Outfitters等零售商渠道。


在2017年底宣布获得A轮融资的报道中,Hum Nutrition的创始人Walter Faulstroh透露,在过去的12个季度里,HUM Nutrition已经实现盈利,季度增长率已经达到30%。渠道角度,当时品牌有70%的营收来源于线上渠道,剩余30%来源于零售分销。而在本次B轮融资的报道中,Hum Nutrition透露品牌规模相较于A轮融资时已经扩大了一倍。


在本轮融资的基础上,Hum Nutrition将进一步进行产品创新和提升,以及在市场扩张和数字营销上持续探索。



近期值得关注的食品初创公司

Beyond Meat前团队成员创业做了一款不含猪肉的“猪肉零食”

信息来源:FoodBusinessNews,PigOut官网


Dave Anderson是人造肉上市公司Beyond Meat的前团队成员,曾担任主厨(chef)的角色,并主要参与和推动了Beyond Meat明星产品Beyond Burger的开发。


此后,Dave Anderson“单飞”创业,成了了Outstanding Foods, Inc.,并在最近推出了第一款拳头产品——PigOut Pigless Bacon Chips。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款不含猪肉的“培根”脆片零食,而产品的主要原料是蘑菇——在开发思路上和Beyond Meat植物基蛋白质替代的逻辑一脉相承。


产品角度,PigOut这款“素食培根零食”强调为肉类零食爱好者提供一个更加健康且生态环境友好的选择——虽然是用蘑菇支撑,但通过工艺实现了和普通培根零食高相似度的口感和体验。同时产品还具有无人工添加、非转基因等健康标签,相较于传统的培根脆皮,在胆固醇、饱和脂肪、钠等成分上的含量也更低。


来源:PigOut官网


或许是基于Beyond Meat产品开发的经验,PigOut非常注重把产品做得更加健康的同时也做的很好吃。其中Dave Anderson专业的大厨经验也做了一定的背书。目前产品共有4种口味:原味、切达芝士、堪萨斯城烧烤味、墨西哥辣椒。


目前,PigOut可以直接通过官网购买,12包(每包3.5oz)定价59.9美金。此外,近期品牌也开始布局线下渠道,包括美国Sprouts Farmers Market等零售渠道。团队透露,目前品牌的主要流量还是来自线上。


据FoodBusinessNews报道,目前Outstanding Foods, Inc.已经获得了数位名人的投资,包括电视明星Rob Dyrdek、演员Emily Deschanel,乡村音乐人Dierks Bentley等。


在植物基趋势大行其道的当下,品牌和消费者对植物基产品的思考也有更高的标准——除了健康、生态友好等基本特点,如何把植物基的食品做的好吃、体验更高、性价比更高,成为这个方向的创新能否经得起市场检验的重要标准。


另一个角度,传统的肉类市场十分广阔,针对其中细分品类(例如肉类零食)通过植物基的产品开发思路进行创新,可能成为一种结构化的升级机会。这也是植物基食品的创业公司可以思考的。



一些有趣&值得关注的新产品


百事在2000年推出了饮料品牌Propel Water,主打无糖运动饮料,也是对佳得乐的一种战略补充。近期该品牌进行了一次品牌升级,同时推出了新产品线Vitamin Boost,定位无人工甜味剂的维生素功能水,这也是百事这家巨头在低糖化、清洁标签、功能性饮料的趋势下进行的一次直接探索。


Vitamin Boost目前含有3种口味:桃子芒果、草莓覆盆子、苹果梨,主打自然是维生素和电解质补充。每瓶20oz饮料包含2g有机蔗糖和甜菊糖,目前正在美国零售渠道铺货,建议零售价为$1.39 – $1.89。(信息来源:BevNET,Propel Water官网)



近日,中国农产品知名品牌褚橙在云南举行了产品发布会,推出了自己首款非水果产品——实建褚橙NFC鲜榨果汁。这款NFC果汁只有橙汁一个SKU,品牌称原材料采用云南哀牢山高原鲜果,鲜选鲜榨,具有零添加特点。产品规格为245ml,保质期35天、需要冷藏储存。


目前实建褚橙NFC果汁已经在云南和成都部分地区进行铺市,终端售价为18.8元/瓶,后续将进入北上广深和华东华南市场,渠道以精品超市、连锁便利店渠道为主,同时也会发展线上销售和团购业务。(信息来源:褚橙官网,界面新闻,包装范)



更多FoodPlus文章精选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如果喜欢FoodPlus的文章

请点击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