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代又一代的小和尚:春夏秋冬又一春

四野子弟 星空与内心 2020-09-13
浏览人类历史,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规律在孔子的时代就已经显现了。他老人家有一句名言:「礼失而求诸野」,即:礼制在文明中心区丧失了,在边疆地区反而可以访求得到。
西方也是如此,西方文明的原产地在希腊和中东,故西方文明又称为两希文明,即希伯来和希腊文明。后来文明的中心迁移到边疆之地——希腊的殖民地罗马,罗马成为西方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兴之地,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此时的英国孤悬海外,为化外之邦,法国和德国也是蛮夷之地,在罗马人看来,那里的土著,就如华夏人眼里茹毛饮血如野兽的夷狄一般。后来的历史演进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昔日的边疆——英法德诸国发扬光大西方文明,横扫全世界,成为西方文明,乃至现代文明新的中心。然而,就如魔咒一般,文明的中心又远涉重洋,迁移到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也是边疆之地。
中华文明呢?几千年来,中心区域变化不算大,从黄河移至长江也主要是由于战乱导致的人口迁移。不少外来文明成果,尤其是佛教,反而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血脉。
直至,蒙元的冲击,给中华大地种下了野蛮专制和无底线媚俗的基因。明代皇权的粗暴,以及士大夫的趋炎附势,和宋代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嬗变。满清的冲击尤甚,此后,中华文明的形体虽在,却大多已经失魂落魄了。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由于历史记忆遗失或者断层太过,以至于不少国人看了日本和韩国的影视剧,误将其中的精神、礼仪、服饰、器物等中华文明元素当作了异域风情,可说是直把杭州作汴州了。虽属数典忘祖,也是事出有因,怪不得国人,历史的遗憾啊。
在某种意义上,中华文明的“礼”在传统中心区失去了太多,却在文明边疆的小中华地区(韩、越、日)相当程度地保存着。
不得不提的是,满清的皇室,在政治上非常有天赋,在将近300年的时间里,有效治理了广袤的领土(特别是西藏、蒙古、新疆等地区),堪称中华历史的最强者(就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元帝都远不如)。倘若没有横空出现现代文明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那么,满清的统治绝不会仅仅停留在二十世纪初。这也说明,政治的成功,并不必然代表其他领域的成功。
前日,欣赏了韩国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其中深沉的中华文化味道,国内鲜有,不禁有所感叹。
《春夏秋冬又一春》,充满了山水水墨画的意蕴,一景一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多有中华文化的亲切感。
例如,老和尚闲暇之时,蘸清水在一条小木条上从上至下地反复写字,汉字须臾消逝,老和尚不为所感,笔耕依然不辍。无意义或者有意义,对于老和尚而言,是不存在的。为了感化主人公,老和尚蹲地抱猫,以猫尾巴蘸墨在木地板上潇洒自如地、一字一字地书写《心经》,一挥而就。《心经》的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翻译过来,即通过觉慧抵达彼岸的心法,据传是由唐玄奘翻译而来的260字组成,言简意赅,凝聚了佛学的精髓,是修行者顿悟的最佳读本。
影片中,老和尚的恬淡平和,其佛法书法武法的精妙,生活的平淡无奇,与循环往复的季节带来的循环往复的自然景象融和在一起,整个画面,宛若与世无争的心灵家园,世外桃源,遗世而独立。
影片揭示了一个现象,即小孩天真,却并非无邪,而是有邪。例如主人公小时候恶作剧,将石头绑缚在小鱼、青蛙、蛇的身上,下一代的小和尚更是直接将石头塞进动物的嘴巴里,看着动物艰难困苦的挣扎,小和尚觉得很好玩很好笑,咯咯咯,开心不已。因为心智无明,所以两代小和尚均完全感受不到动物的痛苦和无奈。老和尚旁观,心中忧虑,将石头绑缚在小和尚的腰上,让他感同身受,去寻找、去解脱那些饱受折磨的动物,并说,如果救不活它们,心灵的巨石将会背负终生。
再美好的事物也会终将失去,生命的轮回,人性的轮回,犹如四季的轮回,循环往复,不增不减。主人公,从可爱天真的小和尚,长大为青春欲念勃发的少年,渐变为怨怼暴怒的青年人,历经磨难之后,成长为潜心自觉的修行者。他收留的婴儿,长为儿童后,似乎又成为了主人公的儿时翻版,可爱天真有邪,那么,新一代的小和尚,他的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经历,将会是主人公的翻版吗?或者说,主人公,是否就是老和尚的翻版?老和尚,在教导徒弟时已然殚精竭虑,却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主人公自堕歧途。老和尚爱并忧虑着,却也保有信心。有时,当想着徒弟的所作所为之时,老和尚脸上总是呈现出一副若有所思、先知先觉的样子,也许,他,多年前,也是这么过来的,往事再浮心头啊!
电影的隐喻无处不在,显示了导演深厚的文化底蕴、细腻的表现技巧。小庙不仅位处深山叠嶂之中,而且还隔绝于湖泊之内,往来皆靠渡船。“渡”,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人在世间此岸,唯有依靠修行觉悟,才能到达真理的彼岸。这个修行过程,就是“渡”。
影片,对话不多,暗示很多,例如荷叶、荷花、鲤鱼、水、猫、公鸡、小鱼、青蛙、蛇、有形的门、无形的墙、佛教绘画等等,都自带文化内涵,暗示故事的氛围、情节的演进,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
整部影片,犹如心灵的交响乐,每个暗示,就像一片片音符,当音符触碰于心灵,便激荡出袅袅的回响。
人类无论积累了多少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于新生的个体而言依然是不充分的。尽管老一辈言传身教,谆谆教诲,新一代还是无法摆脱欲望的释放和亲身的磨难,而这,就像是规律之中所必不可少的环节。时间在流逝,季节在循环,故事在延续,也在循环,就像中国历史的治乱循环周期律一样。
那么,人类会跳出循环吗?
最后,主人公,看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师父所说的“心灵巨石背负终生”言犹在耳,于是,他,腰拖石盘,攀山越岭,不走寻常路,血痕遍体,千辛万苦,折腾自己,磨难自己,直至将从小须臾不离的佛像安放在群山的最高峰上,让它一览众山小,俯瞰众生小。佛像视野之下,湖和庙,就像小小的一滩水和水中的一粒小小的石子。
佛,会开悟、会佑护新一代吗?
电影,留下了悬念,留下了心灵的回音……

山长水远,感念先人……

五星常留心,清泉善养灵;

鸡笼息安魂,永乐伴随行。


【推荐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