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伴读 | 听见 第4课】《公园里的声音》学习尊重不同的想法和选择

带你共读的 童行学院 2019-11-30

童行读书看世界 亲子伴读课程

哲思领域 我如何看世界

第2个探索主题 听见 第 4 课

这是童行计划的第40本绘本推荐,推荐龄组阅读,

但知识本身并不分龄,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展开。


本文共计3759字

阅读需要6分钟

提供超过30分钟的高质量陪伴时光


孩子将了解↓

人为什么能听见声音?

明明经历的是同样的事情,

为什么听到的是不同的声音?

跟随童行学院,一年阅读50本好书,思考100个好问题,带孩子一起童行读书看世界。


🔎已更新亲子伴读课程查找方式:

点击菜单栏【育儿干货】——【书单伴读】


绘本推荐


《公园里的声音》是一本展现不同视角的书。

 

高傲专横的猩猩妈妈、害羞孤单的小男孩、失业悲伤的猩猩爸爸、温暖快乐的小女孩,两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家庭带着小狗在公园散步。同样的经历和场景,四个不同的角色有四种不同的声音。每个人的立场不同,他们听到、看到、感受到的也不相同,书中的色彩、背景也随之变换。简单语言传递出多层次、多角度的丰富内涵。

 

同样的经历,不同的声音;同样的世界,不同的色彩。如何从不同声音里去了解事情真正的面貌?这本书给了孩子们启迪,引导他们去尝试多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公园里的声音》封面图


📍推荐理由


视角独特:同一段经历,从四个角色的视角分别去阐述,直观反映不同身份、立场的不同态度。


内涵丰富:绘本中图画、文字、视角互相映照,四个不同的角色眼中的景象、色彩各不相同,文字也使用不同字体来呈现,反映各自的性格和感受。


趾高气扬的妈妈视野里是绚丽的秋天,孤单小男孩视角里,连路灯、树木都是妈妈的帽子形状,压力如影随形;落魄爸爸的眼里是灰暗沉重萧索的冬天,但是和女儿在一起开心聊天后又变成轻快的画面、满天繁星的景象;乐观活泼的小女孩的叙述画面里,是富有活力的春意盎然。

 

情感启迪:贫富阶层、孤独、乐观、友情……绘本中反映出的种种内容,给孩子们以情感启迪,引发思考。


本期我们将带领小朋友们一起跟着故事探索一个有趣的问题,大家可以↓


第一次读,可以专注于绘本本身,尝试体验主人公们的不同感受,观察他们之间的不同。

读完之后,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聊一聊,他们和小伙伴想法、选择不一样的时候,都是如何解决的?


欢迎爸爸妈妈把孩子的想法记录下来,通过留言区分享给我们。


科学锦囊

科学好问题

人为什么能听见声音?


在听见主题的前几个绘本中我们多次提到,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品在振动(点击蓝字温习:《好安静的声音》)。


声音传播出来的原因是这种振动传给了空气,空气也跟着振动。如果在没有空气的地方说话,比如月球上,别人是根本听不见的。



如果在月球上遇到外星人,你不能直接和它用语言交流,因为你们的说话声音彼此都听不见。大概只能依靠动作、眼神和脑电波了(难怪外星人都有触角)。


回到地球上,假设声音的振动成功地从一个物体发出来,又通过空气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在我们的耳朵里,有一个捕捉振动的装置,叫鼓膜,它就像一面长在耳朵里的小鼓,能够随着进入耳道振动的空气一起振动,再把这个信息传递给里面的听小骨和神经,最后由脑子里把它翻译成我们知道的声音。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从图片可以知道,鼓膜在我们耳道最里面。因此你在掏耳朵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能太深,也不可以太用力,不然会戳伤鼓膜。鼓膜很脆弱,我们要注意保护耳朵。


尤其,当你听到特别巨大的声音,比如很近距离有人放鞭炮或者是很大声的雷鸣,一定记得用双手把耳朵捂起来,这样就能把强大的声波挡在外面,鼓膜就不会被声音震破。用耳机听音乐不能开太大声,长此以往也会会损伤鼓膜。


最后留给你一个思考题:当外界声音太大的时候,有些人会选择带耳塞,你能说说,为什么带上耳塞,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吗?

       

小朋友使用耳塞,一定要在大人的帮助下进行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拓展问题


1、声音长什么样?


我们一直在重复,声音是一种振动。物品的振动还算容易理解,可声音在空气中振动实在是无法想象。


好在聪明的人们想出一种“看见”空气中的声音的方法。透过这种相机,就能够清晰地看到当人在鼓掌的时候,手周围的空气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个视频的名字叫做《what does sound look like 声音长什么样子》,没有字幕,需要爸爸妈妈帮孩子解释一下。


前30秒展示了拍手时候的声波是什么样子。中间的一分半是原理,两分钟之后还有书落到地上、毛巾抖动、爆炸、打枪时候声波的样子。


2、在不同环境下发出来的声音,是一样的吗?


你知道吗?让声音经过不同的气体,你就会听到完全不同的音色。



在这个视频里,两个男演员吸入了氦气球里的氦气,声音就会变得像小朋友一样又尖又细,都能给小黄人配音了。其他嘉宾吸入了氦气,声音也变得和以前不同。


这是因为氦气和空气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气体,氦气很轻(所以氦气球可以飞上天),声音在那里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里慢,听起来就不一样了。


注意:吸入过多氦气可能有危险,小朋友在家切勿模仿!!


3、为什么我的录音听起来不像是我自己的声音?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用手机录下一段话,回听的时候会觉得和自己的声音一点也不一样;但如果你问其他人,他们通常会回答:“没区别啊!这就是你的声音。”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理和第二个问题一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声音穿过了不同的东西。


我们听到的自己说话的声音,其实是从嘴巴发出来,从身体(骨骼)里,直接传给了耳朵。而我们在录音机里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


刚才说到,声音经过不同的物质会改变音色,我们已经听习惯了自己说活时候的声音,也就是习惯了从嘴巴直接到达耳朵的声音,偶然听到自己的从空气里传过来,这个音色就会觉得好陌生。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哲思锦囊

哲思好问题

明明经历的是同样的事情,

为什么听到的是不同的声音?


📍可以问


  1. 书里小男孩的妈妈觉得小女孩怎么样?看到他们一起玩,她是什么感觉?

  2. 小女孩的爸爸觉得小女孩怎么样?

  3. 小男孩觉得小女孩怎么样?他们一起玩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小女孩是什么心情?

  4. 你觉得小女孩怎么样?你喜欢他们一起玩吗?

  5. 你遇到过和爸爸妈妈想法不同的事情吗?为什么会不同?


📍可以讲


1、书里大家去公园,明明经历的是同样的事情,为什么说法和想法不一样?


在公园里,两个小朋友玩得特别开心,但是小男孩的妈妈是个看不起穷人的富人,觉得小女孩是个野孩子,很不喜欢他们在一起玩。对于孤独的小男孩来说,勇敢、友善的小女孩给他带来了欢乐,他觉得小女孩是一个很好的人,并没有在意小女孩是不是富有。人需要的东西不同,他们想法就不一样。

 


就像同样看到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太好了,还有半杯水。”悲观的人会说:“哎,只剩半杯水了。”你看看书里这张图,左边忧郁、孤独的小男孩的世界是灰灰的,树光秃秃的;右边开朗、活泼小女孩的世界却是是阳光明媚、树木茂盛。人和人的性格不一样,对事情的看法也就会不同。


失业、沮丧的爸爸带着小女孩去散步的路上,路灯是黯淡的,高楼、围墙和底面都是灰沉沉的,就像他的心情一样。回来的路上,小女孩逗他笑,他们聊得很开心,同样位置的路灯、高楼、墙面都变得明亮温暖。



你看,人的心情也会影响对事情的看法和想法,就算是同一个人,不同心情的时候对同一件事的想法也是不同的。


2、如果别人的想法、说法跟自己不一样,他错了吗? 


有一个故事叫《国王的新衣》,讲的是一位国王很喜欢穿新衣服,有一天两个骗子来到了他的王国,他们说自己能织出世界上最美的布,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愚蠢的人看不见这些布。


其实他们什么也没做,只是假装在织布。国王派了好多大臣去看布织得怎么样了,这些大臣没有看到任何东西,但是为了不让别人觉得自己蠢,都说“这些布实在是太好看了!太神奇了!”连国王自己也说这些布很漂亮。


最后,骗子假装做成衣服,给国王穿上,其实国王什么也没穿。全城的人都说:“我们国王的新衣服好漂亮啊!”


最后有个小孩说:“可是国王什么也没穿啊!”当大家不一样时,要看究竟谁的说法是事实,谁就是对的。



如果只是每个人的爱好、选择不同,比如,你喜欢吃橘子,别人喜欢吃榴莲,这样的不同就没有对错的区别,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不同观点,我们需要尊重这些不同的想法和选择。

 

但是,如果几个喜欢吃橘子的小朋友对爱吃榴莲的小朋友说“喜欢吃榴莲的人好可笑,就是怪物,我们不跟你一起玩了!”这种会伤害到别人的说法和行为,也是错的。


📍可以引导


你想多看会儿动画片,喜欢吃很多糖果、冰淇淋、巧克力,有时候不想上幼儿园,好奇想抠抠墙上插座的小孔……可是很多时候爸爸妈妈都不同意!和爸爸妈妈不一样的时候真是太多了,到底谁对呢?

 

冰淇淋甜甜的,吃了以后会让我们很愉快,还能让人凉快下来,所以想吃冰淇淋也是很正常的啊。


但是爸爸妈妈认为,冰淇淋吃多了肚子冷冷的,容易生病;而且我们的身体需要吃饭菜水果来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只吃冰淇淋和甜食会影响胃口,没有办法满足身体的需要,容易变得虚弱。嗯,这样看上去,大家都很有道理呢!


我们想一想,是不是能和爸爸妈妈商量,找到让大家都觉得合适的方式呢?比如,在吃完有营养的饭菜后,或者在很热的夏天,来点儿冰淇淋和甜点!

 

墙上的插座有电,是很危险的,爸爸妈妈不让碰;有时候我们想要追着玩,可是在马路上爸爸妈妈会不允许我们这样。这是因为他们更了解那些必须遵守的规则,知道怎么更好地保护自己、保障安全。这些时候,需要多听他们的意见。

 

但是,爸爸妈妈也是普通人,他们并不总是对的,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就像书里的妈妈看不起穷人,不允许小男孩和小女孩玩。如果确信自己没有错,可以勇敢地向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以做


第五种声音


  1. 假装你是小男孩的狗维多利亚,你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

  2. 假装你是小女孩的狗艾伯特,你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

  3. 假装你是小男孩妈妈的帽子,你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


童行tips


1、无论孩子做出怎样的回答,不要强迫孩子非要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当孩子对某一问题失去兴趣,也不要强迫孩子再回到问题上来。这些问题本身也不是一次能“解决”的,而是在多次的阅读中慢慢“消化”的。当然,如果你有其它的视角,也可以尝试着与孩子探讨。


2、孩子可能不会跟着我们的设想提问和回答,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在同孩子问答的过程中,我们要表现出的是对他的提问和猜想的重视,对他勇于表达的赞许,对他探索的支持。


3、在跟孩子的问答过程中,我们也会被问到很多“我不知道”的问题,这也很正常,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在这种时候,勇于对孩子承认“我不知道”,再同他一起查阅资料、询问专家,也是开放的求知态度。




这是童行亲子伴读课程的第49篇智慧分享。

让我们一起把大大的世界送给小小的人儿~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拓展阅读


理念

郝景芳:打开眼界一定要周游世界?我更相信这100本书的力量

郝景芳:在通识阅读中,寻找人生意义

郝景芳:为什么通识教育是帮助孩子直面未来的教育?

郝景芳: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学校,两大困难我们帮你面对


伴读

【第一辑伴读集锦丨我是谁】从自己出发,去了解世界

【第二辑伴读集锦丨我在哪里】用16本绘本,种下探索宇宙的小小种子

【伴读丨看见主题】你看见彩虹的声音了吗?你看见爱了吗?

【伴读 | 看见 第1课】《自己的颜色》做真实的自己

【伴读 | 看见 第2课】《神奇的色彩女王》学习更好的情绪表达

【伴读 | 看见 第3课】《动物眼中的世界》

【伴读 | 看见 第4课】《味儿》学习更好的认识自己,肯定自己

【伴读 | 听见主题 】你听的,和你听见的,相距有多遥远?

【伴读 | 听见 第1课】《森林大交响乐》珍爱大自然,也是珍爱自己

【伴读 | 听见 第2课】《大家来听音乐会》开启音乐启蒙之门

【伴读 | 听见 第3课】《好安静的声音》学习“倾听”他人,表达自己


🌎已更新亲子伴读课程查找方式:

1、点击菜单栏【育儿干货】——【书单伴读】

2、搜索我们的小程序【童行看世界】—即可看到【亲子伴读】板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