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薛京律师继续推出“财富管理领域新动态与专业资讯分享”专题文章,本期涉及的关键词为《2022年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规则》、境外子女继承、股权遗嘱信托、慈善捐赠与慈善信托、2023年税策展望、信托财产具体如下:(一)《2022年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发布
近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2022年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发现,2022年家庭财富和收入继续增加,但增速整体呈现放缓趋势;2022年前三季度家庭财富和收入增速放缓,四季度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叠加年终因素的影响,家庭财富与收入增速有所上升;2022年家庭消费保持增加但增速总体放缓,四季度有所好转,整体趋势向好。相比2021年,2022年四季度的生存型和发展型消费增速有所上升,享乐型消费总量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2022年家庭对财富和收入的预期继续增加,家庭在2022年四季度对未来一年经济的发展依旧有温和的预期。
近日,上海闵行法院制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离婚案件财产申报表》《告知书》《保证书》,并于立案当日送达双方当事人。这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在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后的上海首份《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继而青浦、金山、宝山、崇明、浦东、杨浦等多个法院接连发出《申报令》,敦促当事人依法如实向法院申报全部夫妻共同财产,高效促成财产分割方案的一致意见。
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相关制度规则》(以下简称《备案新规》),该规定自2023年3月31日起实施。整体而言,《备案新规》对于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等不同类型作出了统一监管规定,间接上市方面不再区分“小红筹”和“大红筹”。此外,在执行层面,也进一步提升了申请文件编报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申请文件的编报质量,也大大便利了发行人及中介机构的申请文件准备及提交工作;在审核过程中,中国证监会也通过建立备案沟通机制、加大与有关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力度等方式,简化备案程序,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综上,《备案新规》的发布实施将更好支持企业依法合规到境外上市,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规范健康发展。根据《证券非交易过户业务实施细则(适用于继承、赠与、依法进行的财产分割、法人资格丧失等情形)》规定,境外投资者可以申请开设专用于处置继承证券的账户,用来处理因继承而获得的国内上市公司的股票。也就是说,未成年的外国国籍子女是可以继承国内上市公司股票的,而且未成人所继承的股份可以直接登记在未成年人名下,也可以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下登记在法定监护人的名下。此外,关于外籍自然人继承公司股份是否必然改变公司企业性质,且是否需要获得国家外商投资管理部门批准,我国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实践中需要根据个案的不同情况,向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咨询和确认。有的法院认为“外籍自然人因继承取得境内公司股东资格,但并未改变该公司注册资金来源地,该公司的性质仍为内资公司,故无需国家外商投资管理部门批准。”但也有法院认为:“当事人通过继受成为公司股东,因当事人系台湾居民,当事人作为内资公司的股东,必然会导致公司股权及性质的变更,根据有关规定,则应当报相关行政部门进行审批”。
随着私主体财产形式的多样化,无形财产比例越发提高,股权继承也成为遗产继承的重要问题。2001年,我国《信托法》规定自然人可以通过遗嘱形式设立信托。2020年,《民法典继承编》也在第1133条增设“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的规定。民法和信托法的双重确认,为遗嘱信托制度的适用提供了空间,也为私主体的股权继承提供了更多工具。股权遗嘱信托横跨遗嘱、公司、信托三个法律部门,需要诸法的协调配合,而当下立法的准备和制度上的设计依然有其不足,对于遗嘱信托仅是原则性的宏观规定,缺少细节处的规则支撑。本文作者力图分析股权遗嘱信托在落地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在充分依据现有规定的基础上,对我国遗嘱信托制度的构建路径进行探寻并提出建议。慈善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予财产的活动。慈善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置,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二者的相同之处包括最终目的和活动性质相同、财产都具有不可返还性且内容大致相同、财产授予者主体基本一致以及具体运作方式大致相同且作为组织行为,都需要付出运营管理费用。二者的不同之处包括所体现的法律关系和法律依据、最小一笔的数量、认定的形式、二者的财产接受者和设立之初的财产状况、财产授予者在管理运营上的权利、财产的独立性和受益人都不同。总之,慈善捐赠、设立慈善信托是当前家族慈善行为的主要模式。辨析慈善捐赠与慈善信托的异同,可以帮助高净值人士选择更合适的方式来践行慈善。2023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以“稳”为主,逐步推动经济复苏。宏观经济发展重点部署在财政、货币、产业、吸引外资、科技和就业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始终坚持高水平开放的基本国策。综合而言,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有力支持措施的实施,中国的巨大市场对外资依旧保持较强的吸引力。具体情况如下:第一,扩大内需和稳定就业是2023中国经济政策的两个“优先”事项。中国的财税政策将从减税降费转为更偏向于直接拉动内需增长。部分疫情期间的税费优惠政策,可能在2023年予以延期或优化。第二,关于确保跨国企业集团的全球业务收入至少按照商定的最低税率(15%)缴税的“双支柱”方案,中国内地已发布咨询文件并向公众征求意见。第三,随着中国的“金税工程”四期的分步上线,中国税收征管电子化的能力也不断加强,税务稽查目标的确定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中,利用大数据的收集和综合分析来确定风险点从而确定税务稽查的行业和企业应该是越来越成为主流。企业除了关注税务机关是否定期公布特定稽查重点行业外,更应关注自己管理申报系统以及相关文档的风险管理。第四,中国将加大现代服务业开放力度,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预计将先行迎来扩大开放。另外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电信、互联网、文化等领域也将有序开放。预计与以往一样,在自贸区先行先试继而向全国范围推广。第五,为鼓励外商再投资,中国在发改外资[2022]1586号文件(“1586号文”)中提出将进一步优化优惠办理流程,便利境外投资者享受政策。并将进一步深化改革,简化管理程序,并优化营商环境,也鼓励地方政府在法定权限内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商投资和再投资等。信托财产的投资管理决策可以有多种模式,包括由委托人亲自决策、委托人聘请私人银行作为投资顾问决策、受托人全权决策等,还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托财产设定不同的投资管理决策模式。根据《信托法》的规定,委托人有权了解家族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并有权要求受托人作出说明。此外,设立家族信托并不意味着委托人就失去了对信托财产投资管理的权利。同时,为了家族信托更好地管理和运行,原则上凡是影响信托公司管理信托的信息变化,均需要及时告知信托公司。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信托公司对在家族信托的设立和管理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负有保存和保密义务,包括委托人、受益人的个人信息以及信托公司处理信托事务的完整记录等。发展与多元化催生着财富管理专业领域更新迭代,持续学习则是我们作为专业人士应有的职业素养。以上为本周的行业动态与资讯分享。一点新知,分享各位,期待下期的一期一会。
由薛京律师编写的《私人财富保护、传承与工具》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是作者从企业财富、财富传承、婚姻财富、财富工具及政策解读五个角度,深入分析私人财富面临的风险问题,以打破大众的法律盲区,为大众提供操作指引。
本书借助翔实的司法案例,对资本市场热点问题、与大众密切相关的财富保护及传承问题进入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并给出规划方案与风险防范措施。同时,作者解读了对大众影响较大的财富领域的相关政策,包括全球征税、居住权、意定监护、遗嘱信托、遗产管理人及房地产税等。
薛京律师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在公司法律业务、股权非诉与诉讼业务方面有丰富的执业经验,曾为多家大型企业提供并购、重组、融资等专项或常年法律服务,代理多起公司纠纷案件。
财富管理领域资深律师,擅长家族信托、家族企业治理与股权传承等创新法律业务,为诸多高净值人士提供私人财富顾问服务,协助家族设计传承方案,代理多起涉及私人财富股权纠纷。
业务联系电话:1366 109 7559 (微信号同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