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省师大附中闵行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第33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决赛)范文 《对“独立思考”的再思考》
2019—2020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语文试卷
第33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决赛)范文 《对“独立思考”的再思考》
2019—2020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语文试卷
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吴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嘉定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省师大附中闵行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情景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故观于海者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子喻山水》
(2)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秦观___________·郴州旅舍》)
(3)苏轼《江城子》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写对亡妻的思念,周邦彦《苏幕遮》以类似手法写对故园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按要求选择。
小王家的百货店要开张营业,朋友小张准备送一副对联表示祝贺,下列祝贺语恰当的一项是:
A.开业大发财,一本致万利。
B.广聚天下客,通吃八方财。
C.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D.公平有德财源广,和气致祥生意兴。
3.将下列编号的句子填入文中划线处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
中国古代真是缺少科学家和科技发明吗?我们不缺少科技发明,但是中国古代的文人,只会记录权贵的变化和文人墨客,他们不会花笔墨关注科学家、发明家和工匠罢了。
①中国人编制了农历这样一个历法
②我们不知道谁发明编制了这个历法
③这个历法是当时世界一流的
④没有史书记载他们
A.②③①④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D.③①④②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悼念乔治·桑
雨果
①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②我祝福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③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
④——不。
⑤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然可见。这正是崇高的另一种存在。
⑥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思想——遮掩起来。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她是自由的女神!
⑦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⑧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⑨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⑩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⑪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⑫每当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⑬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人,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
⑭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⑮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给我们留下妇女展露女性天才的权利。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业,得益于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英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一切真理、一切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⑯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伟人的离去给我们预示的光辉前景的到来致敬吧!
(有删节)
4.分析第④段的作用。
5.第⑤段划线的词语“某种形式”是指 ,“另一种形式”是指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乔治·桑的逝世,作者之所以如此悲痛,是因为他们私交甚厚。
B.乔治·桑是一位伟大的女权主义者,她的斗争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C.把乔治·桑与多位名人相比,意在突出乔治·桑的思想、才华、成就。
D.第⑫段“振翅搏击的响声”指伟人逝世引起的狂热崇拜和恶意辱骂。
7.结合全文,说说乔治·桑的“不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8.作为一篇讲演词,本文的语言极富感染力,试列举二例加以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逃 离
①门口有一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舒展出几根粗粗的枝条,短短长长,一年四季,树干上都随意地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象站立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拙朴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②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③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乐如山高如水长。
④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⑤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⑥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⑦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⑧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⑨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⑩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间,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作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人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像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了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⑪生活的网无处不在。
⑫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艳。
⑬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⑭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象那颗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
⑮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9.分析第③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10.第⑤段两处划线句均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试加以赏析。
11.分析文中“树”的形象。
12.文章以“逃离”为题有何作用,试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呈寇公二首
蒨桃
(甲)其一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乙)其二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
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13.从体裁看,两首诗都是近体诗中的 。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第三句中“不知”二字,表现了作者对织女的深切同情。
B.乙诗第二句中的“轧轧”一词,表现了织女的辛勤劳作之苦。
C.两诗都是通过织女与歌女的对比,揭露歌女生活的奢侈淫靡。
D.两首诗语言表达都较为平实,自然流畅,毫无艰深板滞之感。
15.简析乙诗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刻画了怎样的织女形象的。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敻传
①韦敻,字敬远,京兆杜陵人也。弱冠,被召拜雍州中从事,非其好也,遂谢疾去职。前后十见征辟,皆不应命。(魏)太祖经纶王业,侧席求贤,闻敻养高不仕,虚心敬悦,遣使辟之,虽情谕甚至,而竟不能屈。弥以重之,亦弗之夺也。所居之宅,枕带林泉,敻对玩琴书,萧然自乐。
②明帝即位时,晋公宇文护执政,广营第宅。尝召敻至宅,访以政事。敻仰视其堂,徐而叹曰:“甜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护不悦。有识者以为知言。
③弟孝宽为延州总管,敻至州与孝宽相见。将还,孝宽以所乘马及辔勒与敻。敻以其华饰,心弗欲之。笑谓孝宽曰:“昔人不弃坠履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于是乃乘旧马以归。
④敻子瓘,行随州刺史,因疾物故,孝宽子总复于并州战殁。一日之中,凶问俱至。家人相对悲恸,而敻神色自若。谓之曰:“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
⑤建德中,敻以年老,预戒其子等曰:“吾死之日,可敛旧衣,勿更新造。使棺足周尸,牛车载柩,坟高四尺,圹深一丈。其余烦杂,悉无用也。吾不能顿绝汝辈之情,可朔望一奠而已。吾常恐临终恍惚,故以此言预戒汝辈。”宣政元年二月,卒于家,时年七十七。
选自《周书•卷三十一》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访以政事 (2)吾虽不逮前烈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因疾物故
A.事情的缘故B.死亡C.寻找古人D.东西陈旧
18.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吾不能顿绝汝辈之情
A.叩头B.停留C.舍弃D.立刻
19.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
B.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
C.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
D.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
20.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遣使辟之,虽情谕甚至,而竟不能屈。弥以重之,亦弗之夺也。
21.第②段中的“叹”和第③段中的“笑”能否对换,为什么?
22.韦敻要俭办丧事有多重原因,请联系全文加以简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设鱼樵对
贝琼
①客之京师,遇业渔者偕老樵休于道,意若有得者。因诘之曰:“渔樵末事也,方今明天子侧席求士如不及,盍舍尔渔与樵以图富贵( )?”
②对曰:“公卿大夫以至齐民,贵贱虽不伦,其道一也。彼渔于民,吾渔于河;彼樵于国,吾樵于山,吾何异彼哉!且彼大宫室,盛舆马,妇女不蚕而锦绣,子弟不田而粱肉,非民之钓饵、国之斧斤乎?民日削,国日坏,彼犹未已也。小覆家,大赤族,呜呼!今吾薪给于爨,未始赭山而樵也;鱼给于食,未始绝河而渔也,视彼不已廉乎?一饱之余,息于树,忘吾柯矣;濯于流,忘吾筌矣,无覆家、赤族之忧,所获多矣。吾何易彼哉!”客惭而谢曰:“仆之昧于道也,请从若游。”
③曰:“又有大者焉。渤澥之东,其深无极,曰有珠焉,在大鲸之腹。吾渔而有之,可以光六合。邓林之西,其广万里,曰有材焉。临虎豹之穴,吾伐而取之,可以栋九庙。此吾渔樵之所获也大矣,岂苟富贵而蹈祸者同辙哉!”
④客谢之曰:“大哉,夫子之志乎!愿终身执御焉。”遂录其对。
23.在第①段( )内填入适当的一项是( )
A.也B.耳C.乎D.者
24.渔樵者说“吾何易彼哉”,联系第②段,简要分析渔樵者不愿与公卿大夫交换位置的原因。
25.对第②段“吾何异彼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卿大夫与平民没有任何区别
B.我与公卿大夫都懂得治理之道
C.我与公卿大夫的治理之道相通
D.我与公卿大夫其实无贵贱之分
26.对第③段渔樵者“光六合”“栋九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渔樵者对富贵有更高远执着的追求
B.说明渔樵者有澄清寰宇造福万民的理想
C.说明渔樵者有一统天下广济苍生的愿望
D.说明渔樵者有隐居遗世遨游江海的志向
27.客的问与答表现了客怎样的的心理变化?
六、材料作文
28.人们总是在向往幸福,也不懈地用一切手段去追求幸福,然而幸福却常常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段话给你怎样的启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杜鹃声里斜阳暮 踏莎行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2.DD项,“公平有德财源广,和气致祥生意兴”,该对联从店家的为商的态度“公平有德”“和气致祥”和前景“财源广”“生意兴”两个角度进行祝贺,合适。A项,“开业大发财,一本致万利”,前一句还可以,“一本致万利”不恰当,这对于商家自然是好事,但作为“百货店”,过于夸张,且对顾客来说,难以接受,不恰当;B项,“广聚天下客,通吃八方财”,不太符合“百货店”。C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更像劝勉之语,不太适合用来作为祝贺词。故选D。
3.B
4.内容上:突出了作者沉痛的心情和对逝者无限的敬意。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乔治·桑的去世转入写乔治·桑的不朽功绩。
5.肉体;精神或思想
6.C
7.乔治·桑才华横溢,创作了无数杰作;心地善良,是为公众谋福利的杰出人物;既有强韧的力量,也不失其温柔的禀性,是女性的典范;她是一种思想,是令人自豪的思想先驱,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8.参考角度:①祁使句、感叹句:如“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伟人的离去给我们预示的光辉前景的到来致敬吧”。②排比句:如“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③反问句:如“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等。这些句子,果断有力,充满情感,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乔治桑的深切怀念和无比崇敬之情。
9.划线句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们”告别学校程式化的生活,走向大千世界时的无比快乐。
10.第⑤段划线句均使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对生活的憧憬(理想的美好)和现实生活的艰辛加以对比;把追求理想时的激动和回到现实中的痛苦加以对比。对通过对比,突出了我们思想的不成熟及理想愿望的缥缈虚幻。
11.作者运用象征(答比拟也可给分)的手法,刻画了树一年四季静立夕阳又千姿百态的形象。树的美深深吸引了我,树的行为与“我”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我”的深思反省,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12.“逃离”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逃离学校,逃离工作和生活的种种烦忧,逃往风景名胜,最后逃无可逃幡然醒悟,这些内容都是用“逃离”串联起来的;“逃离”暗示了文章的主题,逃离生活的羁绊是幼稚和怯懦的表现,只有沉醉其中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由“逃离”到回归,文章大起大落,波澜起伏,产生了强大的艺术魅力
13.绝句
14.C项,“揭露歌女生活的奢侈淫靡”错误,第一首诗歌女索取赏赐的不知满足,而且寇凖的毫不足惜而滥施赏赐,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寇凖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作风。两诗通过织女与歌女的对比,表达了蒨桃对处于生活底层的织女们的深切同情。
15.通过(1)环境描写,如“风劲”写天之寒,“幽窗”写夜色之深;(2)细节描写,如“手屡呵”;(3)对比,织女整天织布却衣着单薄;一日辛劳不及歌女一曲清歌。刻画了孤独、劳苦、贫寒的织女形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贫富不均,表现了对织女(劳动者)的同情和对上层社会(统治者)的憎恶。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手法的能力。
《呈寇公二首》是宋朝宰相寇凖的侍妾蒨桃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揭示了歌女易获赏赐而织女辛劳无赏的现象,表现了作者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指责和对织女的同情。第二首如为织女代言,道出了织女在寒冬里辛苦劳动反而比不上歌女唱一曲歌所得的赏赐这样一个辛酸事实。这两首诗语言平直朴实,描写生动形象,都运用对比手法,取得鲜明的艺术效果。其二翻译:冷风大而织女的衣服单薄,她的手冻得一次次放在口上取暖,幽暗的窗下只听到梭子来回的轧轧声。在寒冬腊月的天气里,一日的时间特别短,简直短得不满一尺,还能织得出多少绫罗呢?哪里及得上美女唱一曲来得轻松、所得又多啊?蒨桃犹如是在为织女代言了,因此这四句很像是织女的独白。这个独白道出了如此一个辛酸事实:环境描写,北风猛烈地吹着,一年四季为人织绫的织女自己“可怜身上衣正单”。细节描写,如“手屡呵”。对比手法,她在那幽暗的窗下,一刻不停地投梭织绫,只听得织机轧轧地叫着。天冷极了,那梭子握在手里也是冷冰冰的。虽然“鸡鸣入机织”,可是冬天日短,往往整天也织不满一尺。人是这样的辛苦,根本比不上那位妖冶的歌女,唱一曲歌就能得大量赏赐。这段代言,语意沉痛,辞气哀怨,表达了蒨桃对处于生活底层的织女们的深切同情。
16.(1)询问 (2)比得上
17.B
18.D
19.C
20.(魏太祖)派使者前往征召他,尽管情感表达感人至深,但最终不能使韦敻屈服。(太祖)更加因此敬重他,也不强迫改变他的志向。
21.不能。晋公宇文护是当朝执政者,他的奢靡行为会危及国家,韦敻对此深感失望和担忧,故用“叹”字;孝宽是作者的弟弟,赠马和辔勒是出于亲情,韦敻是对弟弟善意地提醒,所以用“笑”字。
22.(1)不慕荣华富贵 (2)反对奢靡浪费 (3)看淡生死 (4)崇尚自然
【解析】
【分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1)“访以政事”是状语后置句加省略句,即“以政事访之”,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向他询问政事”;访是“询问”的意思。(2)“吾虽不逮前烈”的意思是“我虽然不及前贤遗风”,“逮”的意思是“及,比得上”。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因疾物故”的意思是“患病而死”;“物故”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有三个,即“亡故、去世”“世事”和“变故”,根据文意此处应该是动词,在文中作谓语,是“亡故、去世”的意思。
故选B。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吾不能顿绝汝辈之情”的意思是“我不能一下子断绝你们的思念之情”;“顿”在古汉语中有“叩头、停留、舍弃、立刻”等义项,根据文意,该词在此句中应该是副词,作状语,故应该是“立即、马上、一下子”的意思。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原句翻译为,(他对家人说):“死生由命,去留都是人间常事,有什么值得悲伤的?”若无其事地拿过琴弹起来,同往常一样。
根据文意,“死生命也”是一个判断句,“死生”和“命也”之间可断可不断,但“命也”绝不能与下一句连在一起,排除答案A;“常事”作“去来”的谓语,二者不可断开,且“亦何足悲”中的“亦何……?”是一个表反问的固定句式,不可断开,排除答案B、D。
故选C。
20.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辟,征召;谕,宣讲,表达;甚至,古今异义词,此处是“至极、达到极点”的意思;弥,更加;弗之夺,宾语前置句,即“弗夺之”,不能改变他的志向。
2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文章第二段的大意是:明帝登基后,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掌朝政,大建宅第。曾征召韦夐到自己宅第,向他询问政事。韦夐仰视大堂,缓缓叹息道:“沉湎在美酒和音乐之中,住着高峻华丽的宅第,即使二者只占其一,恐怕也未必不会灭亡。”在韦夐的这一声叹息中,可见他对君王奢靡可能会导致国灭的深重忧虑,他是深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的。
文章第二段的大意是:韦夐到州城与韦孝宽相见,回来时,韦孝宽把自己骑的马以及鞍具、马勒送给韦夐。韦夐看到鞍具诸物装饰华贵,不想接受,就笑着说:“前人不丢弃遗落的簪子和坠落的鞋子,是由于怀旧之情。我虽然不及前贤遗风,但舍弃旧物而换用新物,也不是我的心意。” 他的这一声“笑”,是对弟弟的委婉而善意的提醒,因为是自己的弟弟,故不能太过严肃,用“叹”就显得太过沉重了。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从文中不难找到韦敻要俭办丧事的原因,由他反对晋公宇文大建宅第、婉拒弟弟的豪华礼物可知他是“不慕荣华富贵、反对奢靡浪费”的;由他看待儿子敻瓘、侄儿之死的态度,“敻神色自若。谓之曰:‘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可知他是看淡生死的;同时,他的性情是崇尚自然、性情淡泊的,由“所居之宅,枕带林泉,敻对玩琴书,萧然自乐”可知。
参考译文:
韦夐是韦孝宽之兄,字敬远,京兆杜陵人。二十岁时,被征召为雍州中从事,因为不合心意,就称病离职。先后有十次被征召为官,均不出仕。当时太祖筹划大业,求贤若渴,听说韦夐保持高尚志节,不愿当官,心中非常敬佩,(魏太祖)派使者前往征召他,尽管情感表达感人至深,但最终不能使韦夐屈服(屈身、屈就)。(太祖)因此更加敬重他,也不强迫改变他的志向。韦夐的住宅,环绕着树林清泉,他对林泉而鼓琴读书,怡然自得。
明帝登基后,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掌朝政,大建宅第。曾征召韦夐到自己宅第,向他询问政事。韦夐仰视大堂,缓缓叹息道:“沉湎在美酒和音乐之中,住着高峻华丽的宅第,即使二者只占其一,恐怕也未必不会灭亡。”宇文护很不高兴。有识之士认为此话很有远见。
韦孝宽担任延州总管,韦夐到州城与韦孝宽相见。回来的时候,韦孝宽把自己骑的马以及鞍具、马勒送给韦夐。韦夐看到鞍具诸物装饰华贵,不想接受,就笑着说:“前人不丢弃遗落的簪子和坠落的鞋子,是由于怀旧之情。我虽然不及前贤遗风,但舍弃旧物而换用新物,也不是我的心意。”于是仍然骑着旧马返回。
韦夐之子韦瓘代理随州刺史,患病而死,韦孝宽之子韦总又在并州阵亡。一天之内,噩耗俱至。家里人相对悲恸,而韦夐神色如常。他对家人们说:“死生由命,去留都是人间常事,有什么值得悲伤的?”若无其事地拿过琴弹起来,同往常一样。
建德年间,韦夐由于年老,预先告诫儿子们说:“我死的那一天,可穿上旧衣安葬,不要另制新衣。让棺材能够放下尸首,用牛车载运灵柩,坟高四尺,墓穴深一丈。早晚祭奠更加麻烦,我不能一下子断绝你们的思念之情,可以每月的初一、十五祭奠一次。我常常担心临终时精神恍惚,所以预先把这话告诫你们。”宣政元年二月,在家中去世,当时七十七岁。
23.C
24.公卿大夫贪求富贵,有害国家、百姓,也常常给自己及家族招来杀身之祸,他们的追求弊大于利;而渔樵者自给自足,悠闲自在,没有破家灭族的忧患,所得利大于弊。因此,渔樵者不愿交换。
25.C
26.B
27.①开始时表现出对渔樵生活的轻视和对自己入京师图富贵的自信。②中间表现了客的惭愧和歉意,愿意与他们交游以听取教导。③最后表现了对渔樵者的赞赏和钦佩,愿意追随他,为他效力。
【解析】
【分析】
2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正确使用语气词的能力。
根据文意,“盍舍尔渔与樵以图富贵”中的“盍”是“何不”的意思,常用于句首,表示反问或疑问,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们为何不放弃打鱼和砍柴的事去谋求荣华富贵呢?”由此推定该句末应该使用表示疑问语气的“乎”,而“也、耳、者”常用于陈述句末。
故选C。
2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根据文章第二段的叙述,渔樵者认为“公卿大夫”使“民日削,国日坏”,最终的结局将是“小覆家,大赤族”,他们的追求是弊大于利的;而渔樵者们却可以“一饱之余,息于树,忘吾柯矣;濯于流,忘吾筌矣,无覆家、赤族之忧,所获多矣”,他们的是追求利大于弊的,生活是闲适自安的,所以不愿意交换。
2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文意可知,“公卿大夫以至齐民,贵贱虽不伦”“彼渔于民,吾渔于河;彼樵于国,吾樵于山”,其意表明“公卿、大夫、齐民,虽然身份贵贱不同类”,但是“他们从百姓身上获利,我们从河里获利;他们从国家获利,我们从山林中获利”。意即,公卿大夫与平民、渔樵者是有贵贱之分的,是有区别的,而且这些句子也并不在于表明公卿大夫与渔樵者懂得治理之道,而是说他们的治理之道相通,均在于“渔”利。
故选C。
2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及评价文中重要观点的能力。
在文章的第三段中,渔樵者用打比方的方式言志,说自己获取的珠子可以“光六合”,即“珠子的光亮可以照亮天下”,获取的木材可以“栋九庙”,即“可以用来做宗庙(代指国家)的梁柱”,此二者并不在于表示渔樵者有高远执着的追求以及一统天下广济苍生的愿望,而且此二者展示了他们积极入世的态度,故也不是展示他们隐居遗世遨游江海的志向,而是在于充分说明他们所追求的“道”在于澄清寰宇、造福万民,可以光照天下、撑起国家大厦。
故选B。
2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理清行文思路的能力。
客人的心理变化大致分三个阶段:由开始的“渔樵末事也”“盍舍尔渔与樵以图富贵乎?”可知客人对渔樵生活的轻视和对自己入京师图富贵的自信;然后,由“仆之昧于道也,请从若游”可知客人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变为一种惭愧和歉意并愿意与渔樵者交游以听取教导;最后“大哉,夫子之志乎!愿终身执御焉”可知客人对渔樵者的赞赏和钦佩,愿意追随他,为他效力。
参考译文:
客人去往京城,遇到一个渔夫同一个樵夫在路旁休息,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得的神情,于是就问他们:“打鱼和砍柴的事都是一些小事,如今圣明的天子的身边广求天下名士却总是得不到,你们为何不放弃打鱼和砍柴的事去谋求荣华富贵呢?”
他们回答说:“公卿、大夫、齐民,虽然身份贵贱不同类,但其道一样。他们从百姓身上获利,我们从河里获利;他们从国家获利,我们从山林中获利。我们和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况且他们住在宽大华丽的宫室里,妇女穿着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子弟不种田却吃着精美可口的膳食,这不是引老百姓上钩的诱饵、砍伐国家的斧头吗?长此以往,百姓的利益日益受到削减,国家的利益日益受到侵害,而且他们仍然没有停止。往小了说,这会使一个家庭破灭,往大了说,这会诛灭全族,哎!如今我们砍的柴供给灶,却并没有砍光山上的树木;我们打的鱼为百姓提供食物,并没有放干河里的水而打鱼,和那些住在宫室里的人比起来不也显得很廉洁吗?我们吃饱之后,在树下休息,几乎忘记了我们砍的柴;在河水里洗洗脚,几乎忘记了鱼篓子,全然没有破家、灭族的忧虑,这样看来,我们所获取的是很多的呀。我们又为何要和他们交换呢?”客人感觉很惭愧,连忙谢罪说:“我被那些所谓的道理迷惑了,请让我和您一起交游吧!”
又说:“还有更大的呢。渤海的东面,深不见底,听说有一种珠子,藏在大鲸鱼的肚子里。我曾经获取过这样的珠子,珠子的光亮可以照彻天下。邓林的西边,宽广万里,长有高大的材木。我亲自深入虎豹的巢穴,砍伐了这样的木材,可以用来做宗庙的梁柱。这正是我们打鱼砍柴的大收获呀,又怎会安于和享受荣华富贵而最终会陷入灾祸的人同道呢?”
客人连忙谢罪说:“你们的志向,真是远大呀!我愿意终身为你们驾车。”于是记下了这段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