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上海高三二模普陀区作文《多想想与想太多》范文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2020年上海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2020年上海高考真题(附答案)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选登



高考精品讲义集

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古文中的孔子与作文写作运用

上海2021年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卷

上海2021长宁区高三二模试卷

2021届高三二模作文题汇总(16区全)

上海市2021浦东新区语文二模 ( 含答案)


2020—2016上海高考语文真题选择题汇编

2020—2016上海高考语文真题论述类文本汇编

2020—2016上海高考语文真题文学类文本汇编

2020—2016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2020—2016上海高考语文真题人物传记类古文阅读汇编

2020—2016上海高考语文真题游记、书序类文言文汇编

2020—2016上海高考语文真题作文题目汇编

2021届上海初三二模古文汇编


2021上海高三二模默写题汇编(16区全)

2021上海高三二模古诗阅读汇编(16区全)

2021上海高三二模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汇编(16区全)

2021上海高三二模文言文书序、游记类阅读汇编(16区全)

上海市2021届高三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崇明区崇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1高三二模作文黄浦范文《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2021高三二模作文浦东新区范文《论年轻人的价值追求》

2021上海高三二模静安区作文范文《偏见与科学》

2021上海高三二模宝山区作文《学“会”“爱”》范文

2021上海高三二模作文奉贤区范文《没见过与不存在》

2021上海高三二模作文金山区《看别人生活与生活给别人看》范文

2021上海高三二模黄浦区作文范文《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

2021上海高三二模嘉定区作文范文《英雄主义》

2021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论证过程分析(学生版)

2021上海高三二模作文杨浦区《“量”的追求》范文

2021上海高三二模虹口区作文范文《真实与否》

2021上海高三二模松江区作文范文《利他与利己》

2021上海高三二模崇明区作文范文《没答案与全是答案》

2021上海高三二模作文徐汇区范文《理解与共识》



【普陀(3 篇)】

有时,我们被告诫“凡事多想想”;有时,我们又被告知“不要想太多”。对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做自我思想的舵手(65 分)

有时我们被告诫,“凡事多想想”。而有时,我们又被告知“不要想太多”。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模式的交替随机出现,让人们如羔羊般迷茫。我到底该如何是好?是多想抑或是少想。

在做这个看似艰难的抉择前。我们不妨想想,我们为何总是被动地接受他人推荐的思考方式?尽管他人的建议有其合理性,但我们绝不能在一次次的恍惚中放弃选择自我思考方式的权利。然后,能够把握并且合理使用“想”的权利的前提是明晰不同事物与“想”之间的关联。

首先我们需明确,有价值的“想”是基于理性,基于学识与判断力的“想”,而不是被感情偏见奴役的臆想。可悲的是,我们常常多臆想,少理性思考。面对肉眼可见亲身可感的气候变化,许多人高喊“凡事多想想,一定没那么简单”臆想各种阴谋论,阻挠法案与行动; 面对博人眼球的新闻如同孩子被体罚咳了一校服血的泣泪控诉时,网络暴民们以偏见为矛击穿观望的理性者的盾,大呼不要多想,事实就是这样;由此可见,基于理性的“想”从来不会出现“太多”的困扰,面对观点的输出,事实的陈述,我们都需要想想,抛开情绪与偏见, 想想事实背后的原因,想想解决的方法,想想观点背后情绪与偏见的角色,想想观点后藏着的事实。

然而,凡事是否都需要理性思考的浸润才能蜕变的清朗与完美呢?其实不然。“理性的想”在与人的自我实现的命题碰撞时便会露出短板。理性思考到极端便是工具理性的绝对化, 我们想“效益”,却在严谨的“多想”中蹉跎了人生。已是中年的史怀泽功成名就,却因看到非洲儿童惨烈的生存现状毅然决然放弃神学院院长的头衔苦修八年医学,奉献毕生于非洲大陆。若他是一只迷茫的羔羊,被告诫的“凡事多想想”给吓住从而抑制自我奉献的欲望, 那么我们将失去一个伟大的志愿者。若我们仅是要过一个不那么伟大,平凡的人生,过度的“想”不仅损耗生命的热情,还会压缩生命的质感。985 相亲群的风靡,家长对精英学校的趋之若鹜都何尝不是过度“想”的产物,他们以快乐的人生为思维聚焦点,想到了人脉,收入,交际圈等太多与生活热情、人生幸福无直接联系的事务。以“凡事多想想”为立足点将自己的生活与人生作为投资,在交易中磨损了顺其自然的恬淡,只剩数字与名利的一地鸡毛。

由此,我们明白理性的想也有其局限。明晰了理想的想与“外界输出”和“自我实现” 两个命题间微妙的关系,我们方能在“不被告诫”的情形下自信地选择思考的方式,做自我思想的舵手,收获理性与热情共同的拥抱。

 

 

别让思虑成为绊脚石(60 分)

有时,我们被告诫“凡事多想想”;有时,我们又被告知“不要想太多”。

“凡事多想想”,因为冲动可能酿成灾祸。古有周幽王一意孤行,烽火戏诸侯以至亡国, 今有家长因课堂实验而大面积烧毁公共绿化。做事前多考虑后果,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肩上的责任。三思而后行,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不要想太多”,因为很多时候过度思虑不过是庸人自扰。与其杞人忧天,不如脚踏实地,踏实做好每一件事。

然后,“凡事多想想”成为了当下大多数人的座右铭,付出之前先考虑,究竟能获得多少回报?施以援手之前先盘算,究竟能得到怎样的报答?对利益和效率的过度追求让一些人斤斤计较,凡事都再三思索以求走最短的捷径,减少投入的时间和汗水。长此以往,这些人便成了北大教授口中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随着这类人愈来愈多,人人都想走前人走过的坦途,而鲜有人去开拓新的道路,社会的停滞在所难免。

由此我们开始思考,“不要想太多”是否还有另一种含义:不考虑成本和效益,只在自己坚持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不要想太多”的是南京高考状元钟若蓉,家境赤贫的她毅然选择旁人眼中“找不到工作”的考古学专业,不为金钱,只为热爱不断奋斗;“不要想太多”的是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在腾格里沙漠中狂奔三公里拍下的涉及高官利益链的环境污染照片,面对强权的施压仍无所畏惧。在他们身上,没有对成功和效益的思虑,有的只是对无关个人利害的真知追求, 有的只是传统文人、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当“凡事多想想”的利己主义者面对文化的衰落摇头叹息,在天下苦难前闭目养神,这些“不要想太多”的人却愿意无视利益和强权站出来; 没有过多的思虑当绊脚石,他们才能勇往直前。

“不要想太多”无疑是值得提倡的——但也不能矫枉过正,无视利益和效率并不意味着对所做之事全然不加以了解。加缪曾说,西西弗斯之所以是悲剧的英雄,是因为它有意识。

清醒的头脑让他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无用功,但“不要想太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持加冕了他的胜利。

不要想太多,不要让庸俗的、对成本利益的思虑充斥我们的头脑,因为迈向高处的挣扎足够填充一个人的心灵。 

 

尽可能完善地思考(60 分)

有时,我们被告诫“凡事要多想”;我们又被告知“不要想太多。这看似南辕北辙的教义,不禁令人踌躇困扰,难以选择。

如帕斯卡尔所云,因为思考,人才变得伟大,而得以挣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以思想囊括整个宇宙。又有孔孟之道所言应深思熟虑而厉行。凡事多想不仅能令自我更为清晰地认知当下处境,更对所行所为之事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影响。经过缜密思考所做出的选择往往更为明智。而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更能使我们变得成熟稳健。故而被告诫“凡事应多想”便合情合理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又会被告知“不要想太多”呢?这难道不会中和深思熟虑带来的种种裨益,而使得先前的努力化为乌有吗?其实二者皆与人的处境相关,仅是切入角度有所差异。故放眼当下,人们均被教导应多思多想,“凡事多想”逐渐被遵为真理而不容辩驳, 乃至趋于极端,失其本味。思考、揣度成了主流,同样重要的行动却日渐淡化。过去我们因贸然行动导致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如今我们却因过分担忧已然尽善尽美的思考而怯于意外的发生。与此同时,凡事过多思虑无形之中加大了心中的负担,白白耗费了时间精力,我们往往陷于思考的涡流之中而跳脱于现实之外,成了毫无价值的空想家。这时,“不要想太多” 的声音使如一声惊雷震醒了痛苦沉溺于幻梦中的人。所以说,凡事“不要想太多”并非意味着不要思考,而是要抛却繁杂冗余的毫无价值的臆想与揣度,阵阵做到将思考运用与刀刃上的有用功。两者实不矛盾,相反还互利共生。

那么,有人使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做到完美调和二者呢?我想说,无论如何努力, 我们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把握思考的角度。我们能做的仅仅是较于故我而言,对事物的复杂的思维框架,也非零零散散的片段,更非空无一物的白纸,而是一块富有弹性,能因势象形所的海绵。在思维于行动的双重推进下不断完善自我,正如荀子所提倡的“为思结合”。

故而,不必因多虑而疲累,更莫因多虑的疲惫而忘却乃至排斥思考,我只想说,为思结合,把握度量,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届时,就会自然地惊喜的发现,一个更加完善的自己已然神采奕奕地向你走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