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歌鉴赏专题过关检测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指导与训练(训练 )

作文写作,名家论述杂篇汇编

古文拾遗、文言文古诗常识、常识汇编(持续更新)考前作文


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广东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河北(邯郸)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小说主要考点

叶朗《〈红楼梦〉的意蕴》

高考作文十大“作死”做法

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小小“救命文档”里的大写中国

高一必修上文言文《赤壁赋》《师说》《劝学》《登泰山记》翻译及习题练合集

【作文备考】学霸是怎么积累作文素材的?

高考语文提升课堂: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

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

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

这些含“下”的古代文化常识,你学会了吗?

2022年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时训练

模拟作文:知恩图报,且知方也

写作提升课堂:散文中的议论

高考诗歌复习要点

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古代诗歌复习要点2

补写和排序

句子补写

通感等四种手法例析

材料作文:“衣食与修养”写作指导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填空练习

高中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最常考实词与翻译练习



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之

诗歌鉴赏专题过关检测

一、【重庆一中2021年高三下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梅花魂。

【注】本诗于神宗元丰六年,苏轼被贬黄州第四年所作。九重:代指朝廷。化用唐代诗人韩偓的“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意谓第二次开放好比魂的返回。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与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的环境特点相似。

B. 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首联点明环境的偏远,烘托凄凉的氛围,为下文叙事、抒情作铺垫。

C. “五亩渐成终老计”是说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九重新扫旧巢痕”则是点明他作“终老计”的原因。

D. 诗中作者多处将前人诗句和典故转化为自己诗篇中鲜活 文字,不留移栽痕迹,显示了高超的创作技巧。

2.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 C【“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错误,苏轼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终老计”是“渐成”的,而非早有的打算。】

2. 颔联说自己要在黄州终老,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己熟,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都温暖了,表达出诗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尾联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反映了诗人出世入世的矛盾纠结。

二、【重庆巴蜀中学2021年高三下模拟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邻山县道上作[注]

陆 游

微雨晴时出驿门,乱莺啼处过江村。

挽花醉袖沾余馥,迎日征鞍借小温。

客路一身真吊影,故园万里欲招魂。

鬓毛无色心犹壮,藉草悲歌对酒尊。

[注]邻山县是陆游入川的第一县,在他到邻山县之后,写下了这首诗。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创作此诗时,刚好雨过天晴,一个“乱”字暗示了诗人“出驿门”时的心境。

B. “微雨晴时”即时间,“乱莺啼处”为空间,首联既有时空转换,又有视听结合。

C. 诗人一路前行,迎着朝阳骑着马,身后悬挂的影子好似被故园牵引着的魂魄。

D. 旅途之中,诗人借酒浇愁,任由衣袖挽花,残花沾袖,举酒悲歌,思绪万千。

2.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C

2. 孤独寂寞,思念家乡。漂泊在外,离家万里;独自一人,形影相吊。年华不再,壮志难酬。鬓发已白,年华易逝;壮心犹在,却无处施展。

三、【重庆八中2021年模拟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幽州夜饮【注】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开元初,张说因与姚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坐累徙岳州,后又任幽州都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选取"凉风""寒林"等意象,描绘出诗人在幽州任上与人夜饮的凄凉荒寒之景。

B.颔联进入"夜饮",以"能忘"这一问句表达了作者无法排解的郁勃之气和迟暮之感。

C.颈联中慷慨的"剑舞"与高亢的"笳音"形成类比,表达出诗人跌宕起伏的内心情绪。

D.本诗语言刚健质朴,虽有写景之语,但也无华丽之辞,这与本诗的边塞情调极为相称。

2.清王尧衢在《唐诗合解笺注》中评价本诗尾联"以感恩作反结",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结合诗歌作简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C【慷慨的“剑舞”与高亢的“笳音”(笳音实际上是悲凉的)不是类比,是对比。】

2.我赞同这种说法。“以感恩作反结”是指尾联以对皇帝的感恩作结,但实际上表达的是与此相反的意义。尾联表面理解为如果我不作边城将领,怎知皇恩浩荡,表达出自己身为边将的光荣及对皇帝恩遇的感恩戴德。结合全诗边塞之地、迟暮之年、风雨之夜的苦境可知,尾联应为委婉地表达出了诗人被贬边境的不满,对朝廷的愤懑和自身的痛苦。(每点各2分,共6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我不赞同这种说法。首联虽有边塞苦寒,颔联也有迟暮之悲,但在胡笳高亢悲凉之中,颈联以慷慨剑舞抒发雄浑之气,正是迟暮之年也不忘建功立业之心;全诗前两联写边塞荒寒与人生迟暮,正是激发诗人积极作为,及时建功立业的原因,也是尾联体会边城责任,感激皇恩浩荡的情感基础。一二联与三四联欲扬先抑(感情上形成鲜明对比),以刚健雄浑之语作结,体现了边塞诗的显著特点(每点各2分,共6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四、【广东珠海2021届高三5月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三边:泛指边疆。危旌:高挂的旗帜。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燕台一去”实际上是“一去燕台”的倒装,“汉将营”用了以汉代唐的写法。

B.中间两联以蓟门为立脚点,写的是蓟门远望之景。入目的万里寒光、三边曙色、沙场烽火、海畔云山,景色异常壮阔雄浑。

C.尾联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效仿班超从军的愿望。这一愿望在 “客心惊”的铺垫下自然脱出,有水到渠成之妙。

D.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为国立功的壮志。

2.《唐诗分类绳尺》言此诗“善状物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C【用班超的典故意在说自己少年时没有选择投军,并不是班超般的人物。愿望是建功立业,并不一定是从军。】

2. 视听结合。既写了看到的积雪、旌旗、烽火、云山等,又写了听到的笳鼓声。动静结合。旌旗飘飘、烽火连天是动景,积雪寒光、海畔云山是静景。俯仰结合。诗人登台远望,既俯视下方的军营、积雪,又仰望天上的明月,远处的云山。(每点2分)

五、【邯郸市2021学年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李璋下第

王安石

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注]试群材。

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

意气未宜轻感慨,文章尤忌数悲哀。

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

【注】高拱:两手相抱,高抬于胸前。安坐时的姿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宫门大开、皇帝亲选人才的场景,表明朝廷能够给人才提供机遇。

B.诗人认可李璋的学问,劝他不必为落第忧心,这是因为朝廷也很渴求人才。

C.诗人认为人命天定,李璋科举落第是上天的安排,应该心甘情愿认命服输。

D.诗人劝诫李璋不要轻易去感慨命运不公,更不要用文章倾诉自己的不如意。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C【诗中“命属天公不可猜”的意思是,考中与否是上天决定的,人只管自己努力就行了。它的意思不是让李璋认命服输。】

2.表层意思:男儿只担心自己功名不成,要懂得没有人天生就是将相。

深层意思:诗人认为只要努力,就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取得功名,跻身将相。

这两句诗是对落第李璋的劝慰、鼓励,表现出诗人对他的关爱之情。

(表层意思、深层意思,作者感情,各2分)

六、【湖北襄阳五中2021届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宋】吴潜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注释】李珙:字开伯,吴郡人,历官御带国子司业(武臣的荣誉性官),是作者的友人。吴潜:南宋诗人,曾任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主张积极抗金,清除奸佞,却受谗被贬。红玉阶:红色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代指宮殿朝堂。垂虹:指江苏吴江县垂虹桥上为纪念晋代吴江人张翰而修的鲈乡亭,也叫垂虹亭。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与苏东坡《赤壁赋》的手法相同。

B. “过垂虹”“鲈堪煮”,表达了对江南丰饶物产和秀丽风景的赞叹。

C. “世事悠悠”“年光冉冉”显示出作者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深切留恋。

D. 全词语句短促,节奏鲜明,与作者内心情绪上的激切与愤懑相应。

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以划线句的观点对“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一句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 D【A.“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与苏东坡《赤壁赋》的手法相同”错误,词的开头即问友人李珙何以辞官,可是下文却没有回答,而是写李珙辞官后的逍遥生活。B.“表达了对江南丰饶物产和秀丽风景的赞叹”错误,这两个用典,意思是友人经过此地正是鲈肥堪脍时节,可尽地主之谊;友人亦是辞官归去,正与张翰同怀,可谓异代知音,不妨小住。并且有用张翰“人生适志”安慰友人之意。“鲈堪煮”,“堪”字耐人寻味,除了传达出主人殷勤款留之意外,还替友人表达了心里的不得已而辞官的无奈之情。C.“显示出作者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深切留恋”错误,这两句表达的意思是:还有收拾旧山河这样的大事业等待成就,朝廷本该多多任用贤才,但李珙这样有志又有才的人却被迫辞官漂泊江湖,这真让人又痛惜又悲愤。】

2. “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三句借景抒情,景中含情。遥望湖海上满滩沙鸥白鹭,远处船儿微露半帆笼罩着烟雨。整体景象悠然、空阔,充满自然之趣,从而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翩然”之状:出朝后漫游湖海,与鸥鹭为友,出没于烟波雨浪,显得多么自在、轻快。表现了了作者和友人对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半帆烟雨”,烟雨迷茫,意境迷离,暗扣作者前路迷茫。照应了后句“报国无门空自怨”“欲归何处”, 暗示出心中对报国无门的怨愤、对未来的渺茫。

七、【湖南岳阳市2021届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唐•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自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注】唐代五原县属盐州,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居边塞十余年。

1.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旧是”一词暗示五原这片草丰景美的土地,曾被吐蕃占据,后又失而复得,透露出诗人庆幸失地得以收复的欣慰之情,也表达了对昔日国难的感慨和忧思。

B.诗中写到了夜宿五原的见闻,既有皎皎明月,又有声声笳鸣,还回顾了一路走来由冬到春的变化,喻指边关收复后与收复前的今昔不同。

C.这首七言律诗,语言凝练自然,韵律和谐明快,和激昂高扬的盛唐边塞诗一样,整首诗的感情基调都充满了欢乐与昂扬之情。

D.诗人寄情于景,景中融悟,一系列景象的描绘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渐次展开,脉络清晰,构成了一幅有意味的边塞风景画。

2.沈德潜曾在《唐诗别裁集》中评论夲诗颔联“言备边无人,句特含蓄”,请简要分析下颔联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C【李益这首诗忧伤重于欢欣,失望多于希望,与那些激壮昂扬的盛唐边塞诗大相径庭,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矛盾的,既含有失地复收后的喜悦的赞叹,又有对边防安危和国家形势的担忧,还有对个人命运前途的感伤。】

2.月夜笳声营造出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月下思乡的情感;诗人于“几处”“何人”中又透露出对边备空虚,边防尚未巩固的担忧。(每点3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八、【苏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子与病起,移书二美、吴下群贤,爰修禊事踊跃胜游,遥为属寄

【明】李攀龙

伏枕经春忆旧游,永和三日命扁舟。一时艺苑人亡恙,千载兰亭事可求。

吴下山川何蕴藉,王家兄弟本风流。独怜搦管传觞处,有客中原自白头。

注:子与:徐中行,字子与,明代诗人。 二美:指诗人王世贞(字元美)、王世懋(字敬美)兄弟。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起句交代活动缘起,说徐子与久病初愈因想念朋友,于是模仿兰亭集会,写信邀请朋友在吴地聚会修禊。

B.“永和三日”“兰亭事”呼应了题中的“修禊”,使读者通过对兰亭盛事的联想,感受这次聚会的热闹气氛。

C.“一时艺苑人亡恙”中“亡恙”一词,既关联徐子与身体恢复健康之事,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们的美好祝愿。

D.“吴下”两句融入王羲之兰亭集会一事,以借该地胜景、王氏兄弟风流衬出吴下山川佳美、群贤毕至的盛况。

2. 诗歌的尾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D

2.以“怜”字,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无法参与活动的心理状态;将吴地朋友聚会时“搦管传觞”的盛况与自己的冷清作对比,通过“自白头”的夸张描写,表达诗人身在中原无法参与盛事的羡慕和遗憾之情。

江苏省扬州市 2021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九、【江苏扬州2021届高三考前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

白居易

闻停岁仗轸皇情,应为淮西寇未平。

不愤气从歌里发,无明心向酒中生。

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从来妄动多如此,自笑何曾得事成?

【注】元和十二年春江州作。岁仪是新年大礼,皇帝主持朝会,接受四方朝贺。轸忧虑。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听说朝廷因淮西叛军没有平定而停止朝会大典,对此感到无限忧愤。

B.诗人心中的不平之气和无名怒火油然而生,借助痛饮狂歌方得以抒发和缓解。

C.诗人忽然想到要迅速飞檄声讨,请缨作战,表达了为王前驱、平定叛乱的决心。

D.全诗一气直下,流转自如,不同于白居易诗歌的平和朴实,是其诗歌中难得的变奏。

2.与《论语•侍坐章》子路的"率尔而对"相比,本诗题中的"率尔"蕴含了哪些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 B【没有缓解之意。】

2.子路的“率尔而对”表现了他急于表达自己志向的迫切心情(2分)。白居易的“率尔”有匆忙之意,但体现出诗人在听闻叛乱、朝廷受辱后迅速迸发的爱国热情,表现他身在江湖仍心忧天下的情怀。(2分);“率尔”亦有轻率之意,诗人因自己往日多言妄动造成江州被贬,表现他自嘲背后隐含的忠而被谤、志不能伸的愤懑(2分)。

十、【重庆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下三诊】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蚕妇

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注]底事:为什么。着苎麻:指穿粗麻布织成的衣服。

蚕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注]繁华事:指赏花之类的事。黄金屋里人:指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诗前两句用“饥色加”三字描写了蚕妇养蚕的辛苦,形象直观。

B.来诗前两句用“晓夕采桑”四字叙述了蚕妇工作时间长、劳碌无暇。

C.杜诗后两句揭示了蚕妇受到的残酷剥削,批判了统治阶级的不劳而获。

D.来诗后两句意在奚落富家小姐太太们只知赏花而耽误了养蚕织布。

2.比较赏析两首《蚕妇》诗的后两句表情达意手法的差异。(6分)

【参考答案】

1.D【“奚落富家小姐太太们只知赏花而耽误了养蚕织布”错误。应为批判富人不劳而获,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事实,揭示社会之不公。】

2.叙述口吻上:杜诗模拟蚕妇的口吻来诉说养蚕之苦与回报之微,充满了怨愤不平之气;来诗则以作者的口吻假设没有蚕妇的劳作,富人将无衣可穿,语调冷峻而尖锐。句式运用上:杜诗用反问句,揭示了蚕妇劳而无获的悲惨境遇,将质问的矛头指向了不劳而获的统治者;来诗用感叹句,揭露了富人生活以穷人劳作的痛苦为代价的事实,表达了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愤慨之情。手法上:杜诗以蚕妇自身付出与收获的反差作比,形象地展现了蚕妇遭遇之不公;来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指出蚕妇不劳动则“黄金屋里人”就会被冻死,深刻地揭露了权贵者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事实。(每点3分,答到两点6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