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京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北京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名著阅读《论语》、《红楼梦》汇编
北京市北京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字音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
A.伺候sì 攒射zǎn 札记zhā 坊间fānɡ
B.当天dànɡ 磨坊fánɡ 颠倒dào 粮囤tún
C.逮捕dǎi 可汗hán 呼号hào 巷道xiànɡ
D.瓜葛ɡě 供给gònɡ 揣度dù 沐猴而冠ɡuān
2.下列选项中,每个词语中都出现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娇揉造作 坐无虚席 局式 委曲求全
B.污陷 天干物躁 效犹 全军复灭
C.缴枪不杀 计日成功 越俎代疱 长年累月
D.通牒 混然一体 冒然从事 琳朗满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二、选择类
4.下列文学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贺,字长吉,中唐诗人,有“诗鬼”之称。李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B.《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具有自传体色彩。
C.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记念刘和珍君》选自他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D.《党费》的作者是王愿坚,“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小说以清新的笔触刻画了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形象,充满诗情画意。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君子喻于义 知晓,明白
B.虑而后能得 处事合宜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求取
D.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买
6.下列各项中两个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裂地而封之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B.若火之始然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C.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C.自是者不彰D.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8.下面对句子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涌出
B.就有道而正焉 到有道的人那里就会正直了
C.其未兆易谋 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
D.或不免于洴澼絖 有的人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工作
三、名著阅读
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②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③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④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9.下列对语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①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
B.②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把修复的礼制作为仁的核心。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勤勉,请让我实践您这话吧。”
C.③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因而损害仁德,只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
D.④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先要搞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一个国家,就要敬奉那些大官中的贤人,结交那些士人中的仁人。”
10.请从上面四则中任选一则,结合实际,谈谈该则体现的孔子关于“仁”的认识,以及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请阅读下列段落,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选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11.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表现的一项是( )
A.不要割断历史,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
B.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
C.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
D.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
12.有关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科学的结论”指立足事实,占有材料,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B.用生动的比喻和浅显的语言,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重要内容。
C.灵活使用一些成语和俗语,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D.连用三个“在这种态度下”,分别从三个方面深刻揭露了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重大危害。
材料二: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备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
(选自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1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群众可以获得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变成了理性认识,所以这个过程是先由主观再到客观的。
C.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需要实践证明。
D.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能否成功,既在于思想上,又在于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是否能战胜反动派。
14.下列选项中,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先进的思想是赢得与反对派斗争唯一的最强有力武器。
B.获得真理需要经过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
C.在获得真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的是大脑,而不是感性器官。
D.实践的考验是唯一一个检验真理的办法。
五、文言文阅读
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①,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②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③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东汉·庆劭《风俗通义·穷通》)
注:①昼:齐国邑名。②嬖人:受宠爱的人。③乐正子:即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迂:迂腐
B.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诬:陷害
C.闲先王之道 道:治国的办法
D.距杨、墨,放淫辞 距:抵制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B.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C.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D.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尹士认为,孟子不远千里来见齐王,如果不是不明智,就是为谋求个人利禄,离开齐国时在昼“三宿而后出”,这也太迟缓了。
B.孟子在昼“三宿而后出”,是因为他相信如果多停留几天,齐王就可能回心转意请他回去,可等到齐王改变态度,他已经不便在昼再停留下去了。
C.孟子游说诸侯的途中,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为《诗》《书》等作序,最后终于被梁惠王聘为上卿。
D.孟子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破除,仁义就会充满天地,就像野兽会出来吃人,并导致人们相互残杀。
18.翻译句子为现代汉语。
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
19.请结合文章第三段分条概括孟子为何著书立言?
六、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0.下面是对两首诗歌内容与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诗五六两句写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极言岳阳楼之高。
B.李诗尾联想象楼高风急,凉风四起,虚写诗人醉后的感受,着笔仍然在写楼高。
C.杜诗首联以“昔”字起句,写早闻洞庭盛名,然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之愿望。既有初登之喜悦,又有世事沧桑的伤感。
D.杜诗颔联的妙处在“坼”“浮”两字,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生动又壮阔。
21.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擅于将事物人格化,下面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月下独酌》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C.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夜宿山寺》
22.岳阳楼是文人骚客吟诗做赋的圣地,前人留下了诸多千古名篇,请结合上面两首诗简要分析两位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七、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荷花淀(节选)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回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是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水生,对他说:
“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23.下列对节选部分对话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怎么了,你?”是个主谓倒装句,表达了水生嫂察觉到水生的不寻常,有点想知道出了什么事情的急切。
B.“你总是很积极的。”表现了水生嫂一方面肯定丈夫的积极,一方面又有对水生的不理解和抱怨,觉得他没有考虑到家庭的困难。
C.“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这句话既是水生在“奉承”水生嫂,希望她能答应自己,也是对水生嫂客观的评价。
D.“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我不拦你”之后用了句号而非逗号,这说明水生嫂眼看自己拦不住丈夫,就用家里的困难拦住丈夫。
24.分析选文第一二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5.根据选文,概括水生嫂这一人物的特点,并简要分析。
八、句子默写
26.默写。
①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
④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⑦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人生如梦,____________。
⑨鹰击长空,____________。
⑩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
⑪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⑫岂曰无衣,_____________,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⑬___________,明月夜,短松冈。
九、微写作
27.微写作。
面对人生中形形色色的难题,人有时会有“不甘心”的举动。请从《老人与海》或《红楼梦》中任选一人,叙述能体现其“不甘心”的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十、命题作文
2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我们都是追梦人》)
请以“追梦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伺候”的“伺”读作cì;“攒射”的“攒”读作cuán;“札记”的“札”读作zhá。
B.“颠倒”的“倒”读作dǎo;“粮囤”的“囤”读作dùn。
C.“逮捕”的“逮”读作dài;“呼号”的“号”可以读作háo也可以读作hào,意思不同,读háo指因极度悲伤或处境艰难需要援助而哭嚎或叫喊,读hào指无线通讯中使用的各种代号,有时专指广播电台名称的字母代号,还指某些组织用以表示激励式宗旨的专用口号;“巷道”的“巷”也有两个读音,可读hànɡ也可读xiànɡ,读hànɡ指市镇街道的通称,读xiànɡ指较窄的街道;建筑物旁的通道。
D.“瓜葛”的“葛”读作ɡé;“供给”的“供”读作ɡōnɡ;“揣度”的“度”读作duó;“沐猴而冠”的“冠”读作ɡuàn。
只有D项全部错误。
故选D。
2.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娇揉造作”的“娇”应写作“矫”;“局式”的“式”应写作“势”;
B.“污陷”的“污”应写作“诬”;“天干物躁”的“躁”应写作“燥”;“效犹”的“犹”应写作“尤”;“全军复灭”的“复”应写作“覆”;
C.“计日成功”的“成”应写作“程”;“越俎代疱”的“疱”应写作“庖”;
D.“混然一体”的“混”应写作“浑”;“冒然从事”的“冒”应写作“贸”;“琳朗满目”的“朗”应写作“琅”。
只有B项全部都有错字。
故选B。
3.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
A项搭配不当,后句应改为“并让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体现”。
B项偷换主语,“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的主语应是《子夜》,而不是前句主语“他”。
D项语序不当,应将“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改为“那么今天投资百万元所带来的效益”。
故选C。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考生可以压缩句子,然后辨别正误。
4.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小说以清新的笔触刻画了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形象,充满诗情画意”错误,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荷花淀》以清新的笔触刻画了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形象,充满诗情画意。
故选D。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鬻:买”错误。“今一朝而鬻技百金”的意思是“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所以“鬻”的意思是“卖”。
故选D。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转折,却。
B.两个“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D.介词,从;介词,在。
故选B。
7.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彰明;
B.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整齐;
C.是,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正确;
D.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平整。
故选C。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正”的意思是“匡正”,所以“就有道而正焉”的意思是“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故选B。
9.B
10.每则论语体现出的孔子关于“仁”的认识:①仁是礼乐的基础。②克制自己不被礼崩乐坏的现实同化,用礼的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达成仁的境界要靠自身的努力。③“志士仁人”要有献身理想的愿望和勇敢。④人以贤友为助即选择品德高尚的人交往,与他们做朋友,受他们的影响熏陶,潜移默化,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解析】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克制自己,把修复的礼制作为仁的核心”翻译有误,“克己复礼为仁”一句应译为: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就达到了“仁”的境界。其中“复”为“合乎”之意,而非“修复的”。
参考译文: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就达到了‘仁’的境界。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唯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孔子说:“有志之士和仁慈之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11.C
12.D
13.B
14.D
【解析】
【分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不符合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深刻揭露了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重大危害”错,连用三个“在这种态度下”,分别从三个方面深刻阐释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内涵。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这个过程是先由主观再到客观的”错,原文“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是说由客观到主观。
故选B。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先进的思想是赢得与反对派斗争唯一的最强有力武器”错,原文是说“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B.“需要经过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错,原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是说要经过多次反复。
C.“在获得真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的是大脑,而不是感性器官”错,原文“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说明这个过程中有感性认识。
故选D。
15.B
16.C
17.A
18.宠臣中有个叫臧仓的阻止他,所以国君最终没有来。
19.(1)现实状况:天下混乱,扬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
(2)危害弊端:杨墨的学说不破除,(孔子的学说不发扬,)民众就会被欺罔,仁义就会被遏止。
(3)作者态度:批驳错误的言论,捍卫先圣的准则。
(4)立言目的:端正人心,破除邪说,继承圣人的事业。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B.“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在原文中的意思是“这是用邪说来欺罔民众,遏止仁义”。 “诬”:欺罔,欺骗。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以致)世上的言论不是属于杨朱一派便是属于墨翟一派。杨朱主张一切为自己,是无视君王;墨家主张兼爱,是无视父亲;目无父亲,目无君王,就是禽兽。
“天下之言”作主语,“不归杨则归墨”作谓语,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D。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是对称结构,其中“是”(这),一般置于句首,判断句的标志,“是”前断开;“也”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断开。排除ABD。
故选C。
17.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B.“可等到齐王改变态度”错,结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分析,齐王并“没有改变态度”,孟子离开了昼邑,齐王也没有派人追他回去。
C.“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错,结合“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分析,可见选项“依然发愤著书”违背文意,为《诗》《书》等作序是其返回后的行为。
D.“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破除……并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错,结合“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塞仁义也。仁义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分析,原因有二:一是不破除杨墨学说,二是不发扬孔子学说。可见选项原因提取不全,表述绝对。
故选A。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嬖人”,宠臣;“沮”,阻止;“不果”,最终没有来。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可概括出现实状况:天下混乱,扬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
由“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可概括出危害弊端:杨墨的学说不破除,(孔子的学说不发扬,)民众就会被欺罔,仁义就会被遏止。
由“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可概括出作者态度:批驳错误的言论,捍卫先圣的准则。
由“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可概括出立言目的:端正人心,破除邪说,继承圣人的事业。
参考译文:
孟子在子思门下接受学业,明通义理后,在诸侯间游说,他所讲的都被认为迂腐高远不切实际,但他始终不委曲求全,屈缩一尺以便伸展八尺。他曾经在齐国做官,做到卿这一职位,后来不被重用。孟子离开齐国,尹士说:“不知道齐王不能成为商汤、周武王那样的君主,这是不明智;知道齐王不可能,然而还是到齐国来,那就是为谋求利禄。不远千里地来见齐王,因为不受齐王赏识所以离开,但却在昼邑住了三夜后才走,这是多么迟缓啊?”孟子说:“那尹士怎么会懂得我(的想法)呢!千里迢迢来见齐王,这是我自己愿意的;不受齐王赏识而离开,难道是我愿意的吗!我是不得已啊。我住了三夜才离开昼邑,在我心里还认为是太快了,(我心想)齐王或许会改变态度,齐王如果改变了态度,那一定会让我回去。(等到)离开了昼邑,齐王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有了要回去的强烈想法。”
鲁平公准备好车马,将要去会见孟子,他所宠幸的近臣臧仓说:“这为的是什么呢,您为何要先屈驾去拜访一个普通人呢?难道认为他有贤德吗?” 乐正子(对孟子)说:“我告诉过国君,他打算来见您的,宠臣中有个叫臧仓的阻止他,所以国君最终没有来。” 孟子说:“要办一件事,可能有人会促使它办成;不办,可能有人会阻挠它。能不能办成事,不是人力能够决定的。我不能被鲁君赏识接见,是天意啊。姓臧的小子怎能使我不被鲁君赏识接见呢?”
孟子又曾经在邹、薛二地断炊,非常困窘,返回后跟弟子万章等人为《诗经》《尚书》作序,阐释孔子的学说,著成(《孟子》)一书,其中内外篇共十一篇,认为:“圣王不出现,诸侯横行霸道,在野人士横加议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以致世上的言论不是属于杨朱一派便是属于墨翟一派。杨朱主张一切为自己,是无视君王;墨家主张兼爱,是无视父亲;目无父亲,目无君王,就是禽兽。杨墨的学说不破除,孔子的学说不发扬,这是用邪说来欺罔民众、遏止仁义。仁义被遏止,就像野兽吃人,人们将会相互残杀。我为此感到忧虑,所以捍卫先圣的准则,抵制杨墨的学说,批驳错误的言论,端正人心,破除邪说,来继承夏禹、周公、孔子这三位圣人的事业。我难道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梁惠王又聘请他,任命他为上卿。
20.B
21.D
22.同:两首诗歌都写出了诗人登上岳阳楼,面对宏伟壮丽的景象,喜悦激动,心潮澎湃,表达了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
异:
(1)李诗心情喜悦,豪情满怀。大雁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为诗人衔来好月,作者流放遇赦,心情轻快,喜不自禁。结尾又写自己观景醉酒,凉风吹醒,其超脱豁达,潇洒自如,豪情逸致溢于言表。
(2)杜诗心情沉重,凄苦悲伤。在壮景之后转笔写无亲朋音信的孤单、孤舟漂泊的凄苦、国家战乱北归无望的悲愁。国家满目疮痍,自己却报国无门,只能空倚栏杆,泪洒涧庭,悲苦至深。
【解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虚写诗人醉后的感受”错误。李白诗歌的尾联的醉酒起风并非虚写,“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意思是:醉后朦胧里一阵阵凉风起,吹得我翩翩起舞袖带旋回。这是实写。
故选B。
21.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
A.“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以一“解”字把它拟人化。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C.“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句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百尺”为虚指而非实指;“可摘星辰”极其夸张的手法凸显了山寺之高耸入云,展现了一幅空灵壮美的“星夜山寺图”。
23.D“……这说明……就用家里的困难拦住丈夫”错误,使用句号,是表示前后是两句话,明确表示支持丈夫上前线。
24.(1)烘托了环境美,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2)借景物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感情。(3)为下文夫妻话别的情节展开作铺垫。(4)表现了劳动的美好和幸福,烘托了水生嫂勤劳淳朴、善良手巧的形象。(5)用美好的白洋淀风光为后文伏击战的胜利埋下伏笔。
25.勤劳:一会儿席子就编成了一大片。
手巧: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善解人意:懂得丈夫的工作,支持丈夫到大部队上去。
顾家:家里的家务活、编席子挣钱、照顾老人孩子都靠水生嫂。
识大体顾大局:虽然考虑到家庭的困难,最终还是支持丈夫去部队。
26. 因之以饥馑 故不积跬步 虎鼓瑟兮鸾回车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鼓瑟吹笙 无边落木萧萧下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一尊还酹江月 鱼翔浅底 只是当时已惘然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与子同袍 料得年年肠断处
北京市人民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