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特别时刻”丨政邦报告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刘晓忠:政邦智库研究员、政能亮特约评论员
刘 英:政邦智库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政能亮特约评论员
缪因知:政邦智库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政能亮特约评论员
问题二:时下,为何强调信用体系建设?有何现实意义?
政邦智库研究员刘英:当下我国已经步入小康社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奋斗过程中,完善市场经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成为重中之重。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活跃的细胞,经济肌体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每一个组织细胞的健康发展,需要市场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这是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方面,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需要一定速度,更加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这就需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的基础信用体系的保证。另一方面,疫情冲击下,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需要防控外部风险,也需要防控内部累积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确保经济高质量增长和经济健康发展。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均有重要意义。
政邦智库研究员刘晓忠:我国市场经济脱胎于计划经济,信用基础比较薄弱,而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必须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市场诚信意识,降低经济社会交易成本,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因为诚实守信是市场交易的基础,没有诚信意识,就会出现强买强卖、坑蒙拐骗,妨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无法保障交易的公平和公正性,市场交易就只能进行现货交易,无法出现真正的信用交易。上个世纪频繁出现的三角债问题,就是由于在当时国内交易中诚信意识不足,信用体系不完善而开展赊账交易,导致了经济体系流动性沉没化。
加入WTO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对外依存度较高,主要就是东南沿海地区,积极加入外向型经济,融入国际产业生态链,融入了国际信用体系,迅速促进了经济的内外循环,外需对整个经济的作用不仅是赚取贸易顺差或者出口退税,更重要的是融入国际发达的信用体系,我国的外向型经济部门的存量资产得到了极大的盘活和良性互动,变成了活水源头,进而带动内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未能完全有效融入外向经济的内陆省份,则由于国内信用体系不完善,长期受困于三角债而影响经济绩效。
随着我国开始实施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战略,这就对信用体系提出了更加急迫的要求,因为国内信用体系的完善程度决定着内循环潜力的挖掘程度,以及经济社会活动的受阻程度。因此,完善信用体系,具有现实的需求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政邦智库研究员缪因知:毋庸置疑,在我国面临经济和社会转型,社会信用甚至道德规范存在缺失的背景下,由政府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并以公权力强制推进,颇有价值和必要性。较之传统政府的指令式监管,通过基于个体行为评价而产生的信用记录而实施的监管,更具灵活性、精细性和公平性。
回看第一部分,请点击《中央财经委会议系列解读:中国信用体系的“前世今生”丨政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