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应用法学单科最高分135分备考心得:规范是对现实的描摹

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
2024-09-06
前言

作者对应用法学有一些感受,跟大家分享,恰逢民法刑法两座大山攻坚期,对大家有帮助,更有士气提升。应用法学的学习跟理论法学习同样重要,尤其是暑假期间绝对不能放松,大家加油冲吧!




一、写在前面

各位潜心逐梦、有意攀登应用法高峰的同学大家好。笔者在2023年考研中有幸取得了应用法学单科135分的成绩,高分之下倍感惶恐,虽然明白自己始终是一名“法学小学生”,但也愿意将自己备考应用法时经历过的问题、省思向各位分享。


人大是国内法学院考研中少见的允许考生选择不同科目作答的学校,这种选择权便体现在应用法学“七选三”中:考生仅需在试卷上给定的7门部门法(民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国际法、环境法及知识产权法)中任选3门作答即可,每一科目50分,任意组合的3门科目一同构成了满分150分的试题。


本文拟从如下两个方面主要展开介绍:应用法学科目选考心得、应用法学方法论(“道、法、术、器、势”)。我理解应用法是规范的集合,是现实世界运行的规则。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联系现实情况,在法条的理解中不断模拟与畅想各类案例,并乐此不疲。希望能为阅读完本文的你,带来一些过来人的经验、迷茫者的共鸣,或是学习间隙的一点简单快乐。


此前知行公众号还刊登过我的另一篇经验帖,详见《红圈所辞职后,二战考研人大经济法状元: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丨状元有话说》,该文以总述的形式介绍了我的备考之路,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搭配阅读。



二、在兴趣与能力之间驻足衡量:七选三选考心得

选择科目是一场博弈的过程,不是和其他竞争对手博弈,而是与自我博弈、与自我对考题和学科的理解博弈。


我是二战考生,一战时选考的科目为民法、刑法及知识产权法。结合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同学一战时同步准备法考的客观背景,这三门科目似乎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民法、刑法是法考学习中的重点科目,且本科在法学院的同学对其最为熟悉;知识产权法体系清晰、简明易懂,其中的法理也富含趣味。然而,我忽略了自身对刑法的兴趣不足、学习时也一直没有真正领略到刑法原理的现实情况,最终在该年刑法答题中感受到能力不足的深切恐慌,最终折戟。


开始准备二战后,我优先将刑法替换为我今年的报考方向经济法;其后由于民法体系庞大、复习进度缓慢(因开始复习较晚,彼时已是九月底),经过再三考虑,我将民法替换为体系较为简明、学习起来较为轻松的国际法。在我选考的3门部门法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学习的趣味,也在备考过程中更加肯定自己的选择。


但换考某些“看似轻松”的科目并不是取得高分的金科玉律。首先,人大备考绝不存在通过改变选考科目轻松上岸的可能(请不要低估命题、阅卷老师和竞争对手),不论哪一科都需要拿出十二分的严谨程度做到自己的极致;其次,我换考经济法、国际法前都曾详细了解相关科目的考察情况,并联系师兄师姐详细沟通了我的问题,并结合我的实际情况综合作出决定。


结合我的备考之路,我理解选考七选三不应受限于所谓的“传统搭配”“推荐选项”,更不应该认为没有选择民刑等“难度较大”的科目便是在自我逃避,而是应该主要考虑兴趣和能力,理性思考,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能力自不待言,如过往学习某科目感到得心应手,或此前曾阅读该法律部门大量专著与论文,又或在法考、期末等考试准备过程中感到轻车熟路,均可视为具备了在考研中进一步研习该学科的能力。与能力相比,兴趣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方面: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在与自己的耐心、毅力战斗,倘若空有上岸的梦想而对具体学科的学习感到疲惫不堪,只会在一轮轮的复习中自我消耗,难以实现最初的梦想


即使初始兴趣欠缺,也可以在后期备考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该学科的魅力。任何一项简单的制度设计背后必有激烈的交锋与多方利益的考量,我们可以联系具体案例、制度形成背景等内容,形成自己的理解。如备考经济法时,我总是对其中的财政法部分一知半解,后来偶然翻到《置身事内》,在另一种视角与分析思路下浅窥财政背后的政治,而后便感到“耳聪目明”。

 

(图1:《置身事内》相关章节)



三、应用法备考方法论:道、法、术、器、势

如前所述,应用法学共有7门可选部门法。近年来,大家结合自己的兴趣搭配了多样选择,如仅按科目顺序介绍笔者自己选考的三门部门法的备考方法,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过于局限。因此,本部分拟从“道、法、术、器、势”五个维度出发,以方法论的视角,尝试为选考不同科目的同学提供一些思路。



(一)道:往往意识上的领先才一决生死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在另一篇经验帖的正文某处,我藏了自己体悟很深的一个观点:“对于细节的理解可能并不是制胜的关键,往往意识上的领先才一决生死。”我理解,考研这场选拔性考试固然有其功利目的和所谓捷径存在,但倘若忽略了思维层面的提升,只专注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颤颤巍巍和机械性背诵等应试技巧,恐怕会落于下乘、错过真正的价值。


“道”是思想,是道理,更是道路。本部分将不仅介绍我心中的应用法的“高分”之道,还希望能为大家应用法学习、特别是快乐学习的道路上带来一点帮助。


 1.认识:应用法以分析问题为导向


为何人大考研会分为理论法学、应用法学两门专业课?或者说,为什么要对不同法学部门作出该等区分?从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甚至“立法者”的目的解释来看,我认为这代表着人大法学院欢迎在理论研究、规范运用两方面具有杰出能力的同学加入。而从备考者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区分代表着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提升这两方面的能力,而应用法学备考中需要尤以分析问题为导向


应用法学可选的7门法律部门中,大部分规范均有成文立法,民、刑甚至已经成典。从市面上披露的历年真题也可以看到,无论是设置具体场景的案例分析题,还是结合某一具体制度原理考察法条分析题或论述题,都是以规范为出发点,要求考生讨论与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考时务必要认识到,对规范的学习只是起点,习得规范后仍需结合具体情境,找准法律关系与潜在的争议焦点,在法价值的指引下、在成文法的体系内进行规范分析


 2.部署:于精神和规范之间


法律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其制定、运行过程中必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也一定潜含着各利益群体博弈的结果,而反映在法律规范上的,是一种或多种落于纸面的价值导向。应用法学各章节(以及各具体法律法规)主要按具体制度的顺序进行编排,又往往在全书总论或分章小总论中就该部分法律所体现的精神、价值及原则等形而上的内容进行介绍,并统领后文。


这种简单的编排习惯值得我们思考。其代表着精神与规范必然是关系紧密、相互映照的,如果能在学习具体规范的过程中时刻把握其精神实质,那么我们对于该等学科的认识一定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以国际(公)法为例,该领域有一句著名的法谚,“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par in parem non habet imperium)”,备考时我发现这一原理不仅体现在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等基本原则中,而且任择性强制管辖权(一种特殊的“同意”)、国家元首等部分官员基于代表身份的特权与豁免等基本理论与规则中都蕴含着这一精神。


这类发现使我惊喜。如果能认识到规范所代表的倾向、明确立法背后的博弈与考量,代表着我们对具体规范的理解更深一步,在学习制度、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一定也更有方向。或许,这种学习方式正是我们“朴素的法感觉”渊源之一。


 3.执行: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思维训练


在应用法的学习与实践中,我们经常接触各类“奇葩”案例。就像在本科刑法课堂上,大家面对各类案例的复杂情形、行为人的抽象动机,总是惊叹老师丰富的想象力(结果老师往往补一句“改编自真实案例”)。法学直面的恰是复杂现实的需求,我们需要敏锐地找到案件潜在的争点与问题,将自己模拟成为熟练运用具体规范分析案件的律师或法官。


如果是同步准备法考的同学,可以考虑使用法考的题目做练习,着重思考案件中所可能涉及的行为主体、法律关系、行为构成要件、规范选取及适用,并讨论与其相关的程序问题;甚至探索相似的情形之下,其他部门法是否会有不一样的观点。思考的时候,还可以自我设问“Which side are you on?”,想象着不同利益群体应该如何对同一法律问题选取不同的视角进行博弈。这里推荐前段时间我在B站观摩的贺荣部长在最高法任职时所主持的庭审(B站指路:庭审解说|一场超高规格的法庭审判(上);BV17a41117kg),感受一下原被告双方(上诉人/被上诉人)如何就看似简单的事实问题选取不同视角进行博弈。


去年备考时,由于时间紧迫,我没有参看法考的相关资料,也没有太多时间进行模拟练习。为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我在学习规范时,会积极设想该规范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情况,思考哪些行为满足相关构成要件、哪些情况属于“有原则必有例外”中的例外,帮助自己尽可能地熟悉规则、展开分析的框架。如学习知识产权法的归属章中“视听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时,我注意到是否属于电影/电视剧作品的归属规则不同,于是我延伸思考了如何界定电影/电视剧作品、近年流行的短视频之二创权属问题如何解决、如果我是非电影/电视剧作品中的作者应该如何约定权属条款等等。以上思考其实都是基于规范的简单展开,但代入具体情景之后,法条中看似细微的文字区别就能变得无比清晰,而这往往是理解规范、运用规范的关键



(二)法:一切有为法,从输入到高分输出的四个阶段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1.理解知识点


具体知识点学习是一切学科大厦的基础,也是在考研中答好高分答案的前提。衡量学习实效的标准只有一个:理解。关于理解,常见以下三种难题:


(1)无法理解具体知识;

(2)好像理解了,但并不确定是否理解透彻;

(3)好像理解了,但碰到具体问题时难以应用。


不同情况的应对方法不同。对于情形(1),或可称为没有读懂,此时可以首先思考是否缺乏某一部分的前理解(如刑法中尚未理解三阶层的分析框架即开始学习不法、有责或出罪事由,学习时会一头雾水);待补上相关知识后,再静心多读两遍书或找找相关课程及资料,往往便能解惑。


对于情形(2)和(3),可以如前文提及,多探索法条的精神实质、多找一些案例做模拟分析,或是自我设想一下不同情形的差异对构成要件的影响,并思考现有分配规则下对各权利人是否公平,当事人如何更好地主张权利等等,在具体问题中帮助理解。


总而言之,“理解”是一切的开始,找到该阶段的关要后,往后便是一马平川。


 2.构建知识体系


我将知识体系分为2类,一类是由某具体制度构建起的基础知识体系,另一类是由与其相关的其他制度所共同构成的知识体系群。前者是理解知识点的必然结果,后者则是我们是否能串联起不同知识点的关键。相应地,学习时,我们可以下意识地进行两类串联,在一遍遍复习中将学科串成几条联系紧密的线。


如民法中讨论合同或债,往往涉及到行为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甚至代理权限,以及标的物的毁损灭失、物权转移及归属也很有可能成为考察重点,并可以继续延伸是否涉及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等等。


 3.尝试输出


输出是很好的检验自己掌握程度的方式。我将输出同样分为2类,一类是自己给自己讲述知识点,另一类是落于纸面上的书写。


第一类方法也是知行历来推荐的方法。我在自我讲述的时候,还会注意在心里分化出另一个小人,不断地提问“为什么是这样?”,然后另一个自我尝试作答,通过一次次问答挑战自己,检测自己是否真正地理解知识。


第二类方法有很多实践形式,比如考前自我模拟答题等。我认为考前模拟还是必要的,我就是直到考场上才紧张地意识到:原来平时准备的答题篇幅根本不可能在限定时间的考场上完整演绎,因此在答题时临时结合写作速度对字数进行了调整。除了熟悉考场要求,书面输出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帮助我们在限时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逻辑链条中的欠缺与不足、发现答案体系中不够完善的地方。


不仅是考前模拟,平时学习完某一知识群,我们也可以在草稿纸上自行写写画画。为节省时间,我一般会在纸上使用缩写;如经济法中介绍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工具,其基础概念是指“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的再次贴现”,我在纸面上会简写为“商行及其金机以买未到的贴票向央行办的再贴”。


 4.输出高分的答案


高分输出是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我们在卷面上所追求的最终结果。我理解高分的答案基本需要做到三方面:基础扎实(知识点与知识体系)、形式完整、并能在答案中体现亮点。后两者将在下一部分“术”中详细介绍。



(三)术:考场上的妙笔足以生花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1.层次得当、观点鲜明、逻辑清晰


层次是框架、观点是点、逻辑是线,三者的配合与交融需要时刻体现在卷面上


层次感是阅卷老师面对一份答案时最直观的感受。应用法学以分析问题为导向,更需要针对性地在不同段落中实现分层次地释疑、说理。形式上,比较推荐以“一、”“(一)”“1、”等方式构建至少三级标题;实质上,需要我们结合具体问题,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围绕“问题”本身进行解答。观点鲜明易于理解,我们分析问题时能否迅速关注到区分该情形与他情形的特点所在,并能调动基础知识体系精准作答,共同构成了阅卷时“是否答到要点”的标准。最后,要将答案视作一篇小论文,明确逻辑感是一种力量。


依据不同的题目,似乎很难总结出一套万能的答题模板(向只想看答题模板的朋友致歉,并请移步“(一)道”标题之下的介绍)。从组织答案的思维上,我习惯如理论法师兄课上介绍的一般,从“前后左右上下”等角度出发,结合前文所述的两类知识体系,以问题本身作为中心,构建核心知识群。其后分别从背景、地位、概念、规范要点介绍及分析案情、必要性(如适用,指A/B/C等主体或原因促使某行动或改变)、意义(如适用,指对A/B/C等主体或方面分别存在什么好处),并习惯在答案末尾补充一段以“当然,……”引导的让步/折中段落。下图是近期帮朋友想了一道经济法论述题的思路,该题目不涉及具体规范或案件的分析,故主要调动了“第二类知识体系”。


 

(图2:“国企改革的进与退”思路尝试)


 2.在答案中倾注思考与感情


我经历过两次备考。第二次备考时,我总是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既然选考人大法学的同学里,绝大多数都学习同一家辅导机构的课程与资料,那么我的优势在哪里?(当然,这是一个过于理想的假设,即使所有同学都学习一样的课程,其他各方面的因素也会导致成绩与表现千差万别)特别是,倘若大家答题时运用相似的分析逻辑和思考维度,我该如何体现自己的优势?去年课程里师兄给出的答案是,比拼谁对细节的把握更加精准,在论述中能直击要点。我结合自己在考场上的答案,想到了另一个可供考虑的方向:在答案中倾注思考与感情


在答案中体现“思考”是指,我们如何向阅卷老师展示,为什么这份答案是一位具有研究水平与能力的准研究生所写,而非来自一名靠背诵回答问题的高中水平学生?为什么这份答案体现出了思维逻辑能力、对规范的理解和具体运用,而非只是踩分点的简单排布?为什么这份答案具有鲜见的思维层次,而非千篇一律的重复?因此,我会在很多时候将题目理解为有关“是或不是”的讨论,想象在一场辩论场中如何能更加生动、有力地进行说理并直击要点,而非只是应题目的要求完成任务。在这种情境下,确定观点、寻找论据、编排答案便更加具有目的性与力量感。


我在小标题中使用了“感情”这个富含私人感受的用词,如果换一种说法,可以理解为在答题中体现偏好。法律绝不仅是冰冷的制度,往往结合我们的价值偏好才更贴近现实。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在备考中注重观察不同规范的价值导向,思考利益是否衡平、法律是否存在偏好,而自己的立场会处于何处。



(四)器:规范与热点不可偏废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1.规范在手、在脑、在心


学习时手边常备法条是不需多言的学习习惯。我喜欢在学习疲劳或进度迟滞时多翻法条,因为法条的编排和体系结构往往相对简单,顺着法条的逻辑,会发现我们学习的知识体系并不复杂,甚至会想“不过如此”,于是能有效克服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微观上以直接的文本形式观察法条,有助于我们逐字分拆每一项制度所蕴含的假定、处理等要件,在案例里运用时,很容易便能反应过来相关规范是否适用、如何适用。此外,如近年有重点法条修订,推荐检索学习对比版法条,了解法律修改的理由与导向。


 3:备考时参考的《反垄断法》修订对照版本


当然,法条的学习更需要在脑、在心。我会在学习讲义时,主动链接相关规范,将法条从原有的编排体系“打散”,以适应讲义中的知识体系与编排顺序。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抓住规范深层次体现的精神实质或价值取向,并将规范上升至原理层,与该法律部门的总论相联系,于是便可将规范从文本形式再次“打散”,即使考场上遗忘了具体规则,也能灵活运用早已散落的知识合理补充。


 2.热点:了解学科和研究生生活的一扇窗


学科热点可能是很多同学不知如何应对的内容。我们首先思考,为什么需要了解学科热点?除却似乎显而易见的“押题”目的,我理解应用法是法律规范在社会现实中的具体应用,因此必然离不开第一性的社会现实,不论是当年热议的焦点案例还是新法修订,都将是关注的重点;从另一个更加生活化的角度来看,学科热点也是人大的老师与师兄师姐所研究关注的课题,换句话说,如果叩开人大法学院的大门,明年进行相同研究的将会是自己。很多同学都将人大的校徽、照片等周边装饰在生活角落激励自己,而倘若更进一步设身处地地想想人大的研究生们在思考、研究什么学术话题,或许更有代入感。


在备考初期,学科热点也是我所焦虑的内容,担心自己身为初学者无法判断某个热点的价值,从而步入歧途。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行会结合重难点和当年的学界动态,不仅介绍热点,还详述如何与基础知识进行结合,确实能省下备考的很多时间精力。与此同时,我还关注了与备考科目相关的一些公众号(特别可以看看人大相关教研室创建的公众号),不定时浏览搜集相关热议话题。当然,这样的内容还是太多,我们无法做到求全,只能随缘般地广泛浏览;我秉承的原则是先只关注标题,如果某一方面的讨论丰富到成为“房间里的大象”时,我就知道该投入更加审慎的态度补充研究相关议题了。


另一方面,对待热点的态度也非常值得我们衡量。看热点并不要求我们深入其间,对某个细小而微的内容投入过多精力(这是硕博阶段该做的事情,当务之急应是先拿到入场券)。其次,无论学界关注哪方面的议题,作为备考者,我们都应该将其引入我们已有的思维框架进行分析,或选取部分有助于理解或答题的内容,为我们的思维大厦增添一抹亮色。



(五)势:总有一些力量自内向外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1.执行力胜过天资


本科时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天赋型选手,比起其他在学习或学术方面惊才绝艳的同学,我的天赋似乎在别处;每次翻开艰涩的教科书,我都仿佛进入了半梦半醒之间。但是能力的欠缺并没有阻却我的自信,相反,我经常发现只要愿意去做、愿意尝试花一点点时间执行面前的任务,很快我便会被自己的收获所震撼。


即使强如江奖(注:江平民商奖学金)选手,也离不开经年累月学术著作的积累,而应用法备考也是如此,无非是阅读、理解、应用等几个环节的重复重复再重复。当效益变得明确、路径变得简单,那么剩下的便是执行力的竞争。


 2.迷茫的时候多读书


作为二战选手,我非常理解专业课不知如何提分的痛苦。去年11月底是我备考最焦虑的一段时间,政治客观题分数长期低迷,理论法背过就忘,最感兴趣的应用法也总是抓不住技巧,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停滞不前。当下的我没有办法判断这是瓶颈还是终点,只能强撑着继续学习。


今日回看,我很庆幸我在挣扎时没有放弃,所以如果阅读到此的你也不时对备考感到吃力,我会建议:再坚持试试。



四、尾声

内卷的时代,大家总是容易精神紧绷又疲倦,追求“上岸”成为了大多数同学的选择。然而世界毕竟是辽阔的,人生不可能只有一道岸。在这一方面,应用法也具有相似的特征,其作为规范存在,沉默、稳定、与时俱进,看似是一道考试的关隘,实则与我们的法学学习甚至日常生活不可分离。


写作本文的时候正是高考季,又想起了那句高三时常提的“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学无止境,路无止境,真诚地祝愿师弟师妹们不要紧张,就将应用法当作我们的生活的一部分,然后享受探索生活规则的乐趣吧。



人大法学考研经验分享
本科人大,二战考研人大民商法状元: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丨状元有话说总分398分位列全部专业学硕第一名,一战上岸人大知识产权法: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人大法学考研英语初试89分:牢牢抓住两大核心,一力降十会丨状元有话说

总分398分位列全部专业学硕第一名,二战上岸人大刑法学丨状元有话说一战考研人大诉讼法状元:根本赢不了,我听不懂丨状元有话说本科法大,一战考研人大国际法状元:踯躅中追寻光明,不觉帐中灯焰墨顶丨状元有话说本科西华师范,二战考研上岸人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勤能补拙丨状元有话说万字长文详述人大民商法考研上岸经历:构建知识体系,打通学术脉络本科西政,一战考研上岸人大经济法395分丨何妨吟啸且徐行红圈所辞职后,二战考研人大经济法状元: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丨状元有话说九月末保研转考研,一战上岸人大知产丨规划、耐力跑与冲刺本科法大,考研上岸人大知产:普通人的平稳考研路本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二战上岸人大刑法学: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普通学生的人大法学考研实录:不必人云亦云二战上岸人大法理学: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知识产权法,复试第一:做自己最大的支持者本科华政,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知产丨字里乾坤大,书中日月长本科中南财,一战考研上岸人大知产|德语二外生的探险之旅放弃保研北大STL后,一战考研上岸人大国际法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揭秘理论法学140分的真相:人大法学考研理论法学复习功法本科中国政法大学,一战考研上岸人大刑法学丨日拱一卒,不做狡辩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世间第一流丨四非一战双考人大法学硕士理性复盘帖本科深大,一战双考上岸人大法律史:打得通的,便是好汉丨状元有话说二战考研上岸人大诉讼法: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二战考研上岸人大诉讼法丨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从茶山刘到中关村的两年旅途: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经济法: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三战人大宪行学硕上岸:希望大家努力捱过寒冬,迎来人生的春天
本科人大财金,二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行百公里者半九九人大法学考研英语单科85分,两万字详解考研英语备考攻略一战考研上岸人大知识产权法: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二战考研上岸人大国际法:想好退路,别想太多没发生的事情

本科西政,二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考研给我最大的收获在于重新认识自己

一战考研上岸人大诉讼法,复试第一:故事结局很美丽,过程曲折而已

本科西政,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环境法:无论如何,请不要放弃

本科华政,一战考研上岸人大法理学:健行于你寂寥的小径

本科华南理工,二战考研上岸人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本科法大,一战考研上岸人大宪行少干:好事多磨

本科中南财,一战考研上岸人大法理学: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购买说明

全程班课程和全程资料体系均可单售,具体价目如下:


购买方式

直接扫描下方微店二维码购买,同时添加客服微信(微信号:ruclaw59)并将截图发送过去,登记报名后进入相应的微信群。报名事宜请咨询官方微博:知行法学,微信不接受报名咨询。



长按识别微店二维码,关注新品上线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法律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行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