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战双考399分,总分第二上岸人大法理|考研,我们中国学生自己的Gap Year

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
2024-09-06
前言

师弟以骄人的成绩步入人大法学院,回顾过去一年的学习,却不曾疲倦反而享受其中。Gap year不仅指的是“away” - 离开寻常的生活,更是“engage” - 为新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不将复习视为完成单调枯燥的任务,而是如师弟一样心无桎梏、身无藩篱般的探索其中,知识本身便有了莫大的动力迎接我们。或许,这也是另一种不停“赋魅”与“祛魅”的过程,循环往复之间,方可明悟横越考研这道难关的“规范意旨”。





一、当我们谈经验帖的时候,我们在说些什么


尽管也读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经验贴,但对于“经验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现在也说不太明白。不过,无论怎么讲,经验贴大概属于备考资料的范畴。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大概可以将其分为这么两类:一类是客观的,比方说考试科目、考试风格、试题难度、学校的竞争热度等。不同于高考或者法硕等统一命题,由于自主命题的缘故,学硕考试的信息搜集格外重要。考研界那句无人不知的“选择大于努力”,在我看来就是强调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实际上,不少法本学生选择参加法硕的考试,在某种程度上就正是因为其信息的易得与备考模式的成熟——这实际上意味着同学们决策成本的降低:只需埋头赶路就好,而不用纠结到底走哪条路。不过,如今在学硕备考的领域内,也出现了一批这类成熟且优质的客观内容的备考资料,比方说知行法学的《初试一本通》和《复试一本通》。毋庸讳言,我当初下定决心报名知行课程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这本详尽且用心的《一本通》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五星级的游戏攻略都已然摆在你面前,打好这把游戏最重要的前提性障碍可谓不复存在。

上面主要说的是“客观的”备考资料或者经验贴的内容。还有一类则是与之相对的“主观的”,或者说,狭义的经验贴。这也是最常见的,由通过考试的“过来人”执笔完成的所谓经验贴。而正是这类经验贴,时不时地会让我感到“不知所谓”——无论是过去阅读别人的帖子,还是此刻书写我自己的内容。这也是我为这个前言如此命名的缘故。而这类狭义经验贴给我带来的困惑或许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呈现在公众视野里的“经验贴”几乎都是由考试的成功者书写的(尽管现在以反思为什么会失败为内容的帖子也不少,但作者的笔触却几乎不可避免地带有因失败而生出的自轻,作者也几乎是抱着“避雷”的心态来阅读此类帖子,而非是希望从这些帖子的作者身上真正学到些什么),但问题在于,这些“成功者”的成功真的有其必然性吗?即使无视考研这类单次事件的随机性且将“成王败寇”的观念视之为某种不证自明的前提,那么怎么保证这些“成功者”的“经验”就一定优于其他人的“经验”(“经验”本意是指经过实践而得来的知识,在这个意义上,凡是完整地参加过考研的人都有其经验。不过,在我们所熟悉的这个语境下,“经验”似乎被有意或无意地限缩成了“赢家的经验”),尤其是那些同样高分但因一分两分之差而未能上岸的同学的“经验”呢?一句俗话说得好,“好学生未必是好老师”。一方面,“好学生”的经验极有可能是那些不太能说得出的“默会知识”而非“命题知识”(“默会知识”是指那些人们知道却不太容易说出的知识,比如陈嘉映老师所说的,“我知道某种咖啡的香味,也听得出黑管的声音,但我却无法说明白这种香气和声音到底是什么。法科生熟悉的那个经典的法理学问题——“法律的概念”——在我看来,将之视作某种默会知识未尝不可。)另一方面,“学生”面前的“老师”未必是其同龄人之中最出类拔萃的一批人,或者说,经验最值得分享的那一批人。

第二,经验贴的作者本身未必能够说明白其“经验”。有这么一个经典的苏联笑话:将军的儿子问他爸爸自己将来能否也做将军。爸爸不假思索地说那没问题。儿子接着问,那能不能更进一步做个元帅。爸爸赶忙摇头说那不成。儿子不解,问为什么。爸爸解释说,人家元帅也有儿子。根据那位爱讲笑话的哲学家齐泽克所说,笑话是对“现实”的反转——如果我们不说是对“现实”的揭露的话。一项社会学调查指出,成功者往往倾向将其成功归结于自身的天赋或努力,而不承认其所具备的社会优势地位。与之类似,分享自己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个盲人摸象式的工作。如果工作顺利且运气好的话,兴许能将“大象”的形象(或者说——“经验”——如果真的有的话)还原的差不多。但不管还原工作做的多出色,把盲人口中的大象当成真的大象,在我看来都是不可取的。

第三,经验贴本身内容特质和其言说的空间决定了其必然有所保留。在更抽象的意义上讲,公共空间的言论必然都是与言说者本意有所背离的。以素有“天下第一考”的某考试为例,没能通过考试的更可能倾向强调该考试的难度之大以为自己的失败寻求一个正当化事由,而通过该考试的可能也会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赞同该考试并不容易——否则相应证书的含金量还从何说起呢?此外,培训机构乃至官方出于其利益的考量,同样会渲染该考试的难度。多方“合谋”下,互联网大家口中该考试的难度与其实际难度相比,在我看来一定是有所偏离的。与之类似,具有某种“文以载道”的“经验贴”也几乎必然会有相当的内在缺陷,正如“隐恶扬善”的材料的可信性在行家的眼里会打个折扣一样。

上面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似乎是对“经验贴”的“祛魅”——尽管这些内容出现在一篇经验贴中显得很奇怪。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我的重点却并不在此。我真正想说的是:对于经验贴的作者而言,最重要的品质是诚实:重要的不是你告诫大家该如何做,而是分享你做了什么——即使某些行为和策略与主流模式完全不同;对于经验贴的读者而言,则应当抱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心态,明察善思。

据此,我将在正文中首先力图客观地描述本人的备考历程,并且同样力图客观地提炼出一些“经验”。在某种意义上,经验贴其实很像历史材料:永远在还原真实的路上,像阿基米斯狂奔却永远难以到达终点。中国的先贤未必意识不到史书的局限性,却仍然坚持“以史为鉴”。同样,希望我的这篇文字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二、一个客观的记录与反思


(一)个人情况

我是一战的双考考生并且均幸运上岸。其中,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399分,复试成绩第一,总成绩第二。法考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成绩分别是197分和123分。

图1:初试成绩

图2:法考客观题成绩

图3:法考主观题成绩

我是河北文科生,本科就读于京外某政法大学,英语六级成绩是570分。本科期间相当散漫,应当说是完全与当下以“保研”为核心的本科评价体系要求背道而驰。这主要体现在没有参加过任何活动,对相当数量的本科课程不甚上心——甚至因为忘记某思政课程的期末线上考试而挂过课。平心而论,本科前两年半的生活是相当自由散漫且幸福的,甚至于我们这代人的共同记忆——三年疫情,对于我在具体的生活层面,影响都极小。这和我的主要活动有关:读书和观影,基本上能保持一年读书100本以上,观影200部以上——尽管这些东西未必适合量化。

值得说的是,我认为我大体上还算是个不错的学生——尽管对一些包括专业课在内的专业课相当怠慢。这部分源于这么一个信念:当评价机制和筛选机制本身存在问题时,作为被筛选和被评价的我们如果坚决服从之,并且甘愿在其中“内卷”,这可能才是真正的堕落。当然,对于体系机制到底是好是坏,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至少在我看来,多多少少存在一些毛病。而本文的读者,作为深度嵌入该该结构的主体,也多多少少能知道我在说些什么。当然,不管何等轻盈的思想也需要顾及现实的引力。无论对一些通行的标准何等嗤之以鼻,在具体的行事上,还是很难做到将其弃之不顾。这也是我为什么考研的原因。相较于光谱两段的“玩命内卷-努力保研”和“摆烂躺平一念起,昏昏天地刹时宽”,我认为考研还算是个中正持平的选项。

话说回来,我之所以说我是个大体上还不错的学生,这是不想因为前面的描述,引起读者可能的误解或者某种不必要的自信。比如说,某“不学无术”的同学心想,“我不就是那种翘课看闲书的人吗,这样也行,看来我也稳辣!”实际上,我还是花了相当的心思在专业的学习上的——尽管完全不对学校期末考试的路子。层次低一些的,诸如在本科开各部门法的课时就把对应的法考视频看过一遍;层次高一些的,诸如找一些诸如朱庆育民总的经典教材研读。

总之,以上就是对我基本情况的一些勾勒,大体而言,属于有一定基础的“非主流选手”。因此,在下面的具体学习章节中,可能会有部分内容和大家的通行观念有所出入。


(二)学习历程:分述

1.法考篇

(1)总述:要抱着必过的心态准备法考

我对法考总体的一个态度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来自对于法考本质的认识:由于一个客观通过率的存在,使得个人的努力在司法部放水与否与放水大小的面前微不足道。当然,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努力学习,因为后者我们把握不住。然而,近些年的法考通过率比较稳定,客观题的通过率据说有50%。那么扪心自问,自己的水平在全国层次不齐的法学生中是否占据前50%/15%,尤其在还存在相当数量18年老政策下水平可能更糟的非法本的情况下。至少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有一定信心的。而对于本文的读者而言,我相信也理应如此——否则就不会选择以人大作为自己的报考院校。这也是我说为什么要“在战略上蔑视敌人”的主要原因。想通这一点,至少就不会再是否“两考”的问题上纠结。

可能会有同学认为,法考会占据相当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影响到考研的成败。但我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认为上述观点可能仅是理论上成立,具体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人大法学考研的内容与法考具有相当的重复部分——特别是对于七选三选择了民法和刑法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知行提倡“讲义一本主义”,其本质在于减少重复思维,提升学习效率。推而论之,整个的法学都是如此,我不认为存在一个“法学考研中的民法”“法硕中的民法”以及“法考中的民法”。即使不承认法学是一门科学,但也应当承认其知识的客观性——否则就无以成为一门学科。即使学科内部存在争议,作为标准化考试内容的部分必然是相同之处远远大于不同之处的,不同考试中知识的细微差异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可能远远不如字迹好坏带来的差距。

第二,法考和考研的学习在我看来,实际上是一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关系,大体而言,法考的学习是为考研专业课学习的一个绝佳铺垫。毋庸讳言,即使是经过了法学院三年的训练,包括我在内的多数法科生的专业水平也是不怎么样的,不说惨不忍睹,也至少是不堪入目。如果想直接闯入考研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大门,达到考研上岸的水准,这将会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就好比一个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径直挑战十公里,还要跑进50分钟,非要评价的话,大概就是非死即伤。而法考部分的学习,则作为一个过渡,使得整个学习的难以曲线平滑了起来,这也天然地划分出几个学习周期,诸如“民法一轮”“民法二轮”——这大概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三,上面提到,通过法考的难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此,所谓“法考耽误考研”云云的想法可能并不符合现实。就我而言,比较熟悉的科目可能也就只有理论法的部分。民商法和刑法大概近在及格线水准之上,行政法是在考客观题之前紧急突击了一遍。诉讼法及三国法等其他部分,不能说没学,但在考场上基本没用到具体的知识作答,更多地还是连蒙带猜。即使如此,也仍然比较从容地通过了法考。

总之,一定要报名参加法考,哪怕完全没有准备,也要去参加考试。只要去考,就有几率能过,而且可能性还不小。因此,还要抱着必过的信念去参加考试,而结果,也往往是令人喜悦的。

(2)分述:具体各科的学习

本文第一部分便已经强调,经验贴的关键是客观地记录,因此本部分学习历程的叙述将按时间顺序展开,分述各科的学习,并试图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A.刑法。刑法是我准备最早的一门科目。彼时大约是四五月,大三下学期的课程并不轻松——虽然从应试的角度观察,这些课都并不“重要”。又正值考研备考步入正轨,或者说应当步入正轨。总之当时还是相当的心烦气躁。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相同的体验:在本应做某事的某时某地偏偏去做其他事情,会有一种隐秘的、突破禁忌的快感和愉悦。比如说在高三课堂上看小说,又比如说在ddl截止前刷甚至平时都不会去看的网页和论坛。再比如说,在本应抓紧准备四门专业必修课和开启考研法理学习的时刻,去看看没什么关联的刑法。我的刑法学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而不得不说,正是这种非功利式的学习,使得我的刑法复习反而是各科之中最为细致的。之所以选择刑法,也是有相当的偶然性:虽然是来“偷情”,但“偷情”但对象也不能乱选,还是要选择一个足够重量级的。由于此时的“正妻”是法理学,那么可选择对象则就只能在民刑之中产生。不巧的是,上一学期(大三上)趁着有关的选修课,已然把钟秀勇的民法课程细细过了一遍。对于民法,实在是有些腻歪,不大提得起兴趣。于是只好偷闲选择刑法作为复习对象。

与其说是复习刑法,不如说是将其作为调剂。因此,讲求快乐的无痛学习最重要,而最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莫过于听刑法的课程。因此这一阶段的主线就是柏浪涛的精讲课。当然,我也深知只听视频的“趣味性”太浓,因此基本上做到了每听完一个部分,就把相应部分的精讲书和配套习题做过一遍。上述内容持续了大概一个月,期间还掺杂着做思维导图、复盘等工作。这大概是我的刑法学习第一轮。刑法学习的第二轮则是依托暑期知行的刑法强化课程展开的,该部分内容随后详加叙述。我法考客观题各科以听课-看书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基本上都在八月底结束。之后便是反复刷题——主要内容仍是与讲义配套的真金题。刷题以及研究题目后面的解析,这就是我刑法的第三轮学习。

B.民法。应当说,我的民法学习几乎贯穿了整个本科期间。从大一下民总开课到大三上诸如担保法实务和合同法实务的选修课,过程中几乎没有民法学习的断裂,只是侧重的某一部分不同。而这两年间更是把市面上的主流法考老师课程看了一遍,《钟秀勇讲民法》(2021)及其配套课程完整地过了三遍,在备考法考的后半部分又处于放松的心态把李建伟2023年的课程比较详细地过了一遍。在这个背景下,在从3月份正式开始的法考备考中,我几乎没有单独可以地开启过诸如民法一轮的学习,实在是因为笨鸟先飞之故。不过应当强调的是,知行暑期民法强化课的内容确实也成为我七月份学习的主要内容,但不得不说的是,知行强化课程极深极难,已经远远超过法考民法考察的难度。

C.理论法。理论法部分的情况其实与民法高度类似,不管是法理、宪法又亦或是法史,其实都是为本科期间相当感兴趣且花费一定心思的课程。再加之在暑假前,通过知行理论法学强化课程的学习,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又深入了一个层次。因此在阅读相关法理讲义的时候,其实是没有任何阻碍的。当然,同样还是出于放松,在一些诸如通勤的零碎时间仪式性地把马峰2023年的精讲视频看了一遍。这里简单提一嘴听课与看书的关系。一般而言,从纯粹获取知识的效率来说,阅读一定是强于听课的,这是由其获取信息的效率所决定的。而且对于复杂知识的获取,全景式的阅读也是一定优于线性的听课。至于集中不下来注意力能否成为不读书的理由呢,我认为不够充分。原因在于,读书能走神,难道听课就不能走神吗?当然,我认为在一整年的备考过程中,听课仍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只不过是在比较边缘和从属性的地位,比如能够营造一种“我在学习”的感觉,其心理暗示的积极意义不可忽视。再如,作为一种细水长流式的学习方式,听课大概还能起到调剂生活和放松心情的功效——这也是我不是很排斥一些爱说“闲话”的老师的原因,比如我们知行去年讲授法律史的师兄——我们都很很熟悉,也很敬爱的知行大师兄。

D.行政法。如前所述,我行政法的学习基本上只是在8月份紧急冲刺了一下,用的资料是李佳的书及配套课程。总的来说,行政法属于法考中比较简单、高性价比的课程,适合速通。

E.商经知。这里着重推荐刘安琪老师。事实上,由于民商不分家,我在民法学习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地忽视商法。事实上,二者的关系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如果刻意地将分而学之,效果可能反而不佳。故而,再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学习法考大头的公司法时,并没有花费太多功夫。本科期间课程开的很全面,经济法、环资法、知产等在法考中偏居一隅的角色均是本科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而正如前述,我在本科学习相应课程的时候就比较细致地看了安琪老师的课程,并做过了数遍对应部分的题目,故而在法考复习这些小法的时候实际上也没怎么费劲。

F.民诉。我必须说,我是曾经很想把诉讼法学好的,尤其是民诉。但是不知是否是个人心性的缘故,在学前面总论部分倒也还可以,一旦进入后面具体的制度部分就完全不知所云。直到现在,我都搞不明白看了数遍的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再审的关系。因此,我民诉学的可以说是相当差劲,法考的后期几乎是一个摆烂的状态,没怎么看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何必呢。当然,还是推荐一下韩心怡老师。我确信,我没学好民诉是我自己的问题。

G.刑诉。基本上,我的刑诉学习就是一个民诉plus版,到考场上做题时,几乎没有一个拿的准的。但是,还是推荐向高甲老师。我听他的课程已经是很晚的事了,大概是在8月份的时候在焦虑中刷到了他的“救命稻草”系列视频。必须说,这些课程在稳定军心、提振士气和平稳情绪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H.三国法。相信市场的选择,杨帆老师的书我用了一年整,由于本科相关课程的缘故,这本书反而是我翻的最烂的。法考期间,基本上也是遵循着“听课-看书-做题“的循环,把过去比较熟悉的知识重新唤醒。但有必要指出,三国法在法考中考察的比重极低,且不涉及主观题的考察。因此不建议投入过多精力和时间。

J.主观题部分。一年双考的同学是没有必要对主观题恐惧慌张的。在某种意义上,法考主观题无非就是对研究生专业课考试的预演,而且还是minus版的——因为可以找法条。我在九月下旬得知自己通过客观题考试后,并没有立即着手扑进主观题考试之中。实际上,由于考察内容几乎完全一致——主观题的考察内容甚至还比客观题要少得多,主客观的差异就仅存在于考察形式上。因此我此时的备考思路就是通过往年真题来熟悉考察形式,而备考的内容就完全是刷题。在这里我想多谈一下刷题之对于文科类标准化测试的重大意义。

之所以有“小镇做题家”的表达,而不是“小镇背书家”“小镇听课人”实际上已经无意识地体现了社会对于在高强度内卷下标准化测试中胜出的唯一解——刷题。基于我的个人经验,我十分理解这种观点的合理性,特别是对于文科类这种要求方向正确而不那么在乎逻辑和精确的考试来讲,更是如此。在此类考试胜出的关键是对于“套路”的熟悉,甚至不需要对于背后深刻学理的认识和把握。就像“两块金条,哪一块更高尚”,两份看起来都像模像样文科类考试的答案,老师是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考生是真懂还是装懂。可能不止我有一个感受,适应此类考试的终极形态实际上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这个意义上,相关考试的考生可能还真得“向机器学习”,亦即多看和多练。其中,多看是指多接触相关内容,比如听课、看书;而多练则是反复输出——不一定是做题,还有许多其他形式,比如给人讲课、构建思维导图等等。而正是在这种“多练”的迭代升级中,我们不断接近“人工智能”,将自己工具化成为旨在通过考试的“生物兵器”。“衡水教育”堪称其中典范。如果不谈这种方式对人本质的异化和摧残——这或许正是其招致公众反感的原因——人变得不像人了,其作为备考模式和具体方法还是相当成功的:看看现在的“高中衡水化”与“大学高中化”便可知一二。

话说回来,我的主观题备考基本上就是围绕着“刷题”展开的。内容也很简单,把过去五年的主观真题在电脑上细致地做过一遍,并且同样相当细致地分析参考答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法考的开放化趋势,许多参考答案之间大不相同,甚至相互抵牾。但我们要理解,这对于考生来说其实是一个大好事。相对于有“唯一解”的考察,“言之成理”其实是允许“胡说八道”,关键是要看起来“有理有据”,这反而是利好套路化的学习与备考。我大约是从十一假期开始备考主观题,一天大概花费四个小时在上面。总的来说,刷题式备考主观题的效率还是相当高的。

(3)小结

我十分赞同知行大师兄所说的,“通过法考是对法科学生对底线要求”。在此意义上,我把通过法考看的比考研上岸还要重。我同时还有这样一个信念:如果考研能上岸,那么大概率可以捎带着通过法考;其对立命题自不需赘述。由于法考存在相对恒定的通过率和赋分制,故而其学习难度和通过难度是两个问题,单纯低通过法考并不难,至少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在此前提下,我们得到了“必须参加且通过法考”的信念和一个相对从容的心态。至于具体的学习方法问题,还见下文详述。

2.考研篇

(1)英语

紧接着上文“刷题”的逻辑,我的考研英语备考之路也是由刷题展开的,由于主观题给分的不确定性,这里所刷的题主要指的是客观题。从三月份开始刷2004年至2019年的英一真题,最初的两三套大概在48、9分,稍微熟悉考研英语的风格之后,成绩就基本稳定在50分之上。2010、2011的题是个大变数,如果有做到这两套卷子的同学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之后就是一马平川了,2012-2018年的成绩基本都是在52-57的区间,此时是六月份作用,暑假之前。我做题速度算是比较快的,大约是6、7分钟完成一篇阅读,整个一套客观题完成的时间大约是45分钟。由于在四月份就大概摸清了自己考研英语部分的基础,因此也没有常见的背单词、上网课环节。就是很纯粹地固定地隔一天刷一套题,平均下来英语所占时间极少,日均时间也就半个小时左右。

进入暑假,由于害怕无题可刷,就买了一套英二的题,继续按照上述的节奏刷题。由于难度较英一更低,因此成绩更为稳定和好看,几乎很少低于55分。当然也很少满分,以错一两道题居多。总之,这期间的英语学习也是相当轻松,几乎是顺手而为,极大提振了考研的信心——而信心,借用温总理的一句话,比黄金还宝贵。这个问题我也会在下面提到。

英语主观题部分的备考是在法考的主观题结束之后陆续展开的,也就是在大概10月下旬开始。听起来似乎有些晚,实则不然。在我看来,阅读与翻译实际上是一体两面,几乎不需要刻意去准备翻译。而英语作文则是属于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想想看,小作文一百个词左右,也就是大概十句话。分成三段,一段也就是一两句话。稍微熟悉一些结构化的表达,便会发现,其实写作至少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手。当然,我也买了一些市面上常见的作文书。但我用到后面的材料反而是“英语黄皮书”——也是我刷的套题部分的参考范文。顺便总结一下,如果读者的英文基础和我相近,那么考研英语备考的资料选择实际相当简单,就买张剑的黄皮书套题。Less is more。

总的来说,得益于还不错的基础,基本上没在英语上花费太大力气。

(2)政治

或许是因为高中学的是文科,对马原有一点理解。加上对历史和时政也有一定兴趣,所以和英语类似,我考研政治的备考也没有看网课、也没有花太大的力气。所用的资料主要是肖秀荣老师的讲义、一千题、肖八和肖四。后期因为实在是无事可做,便买来了市面上所有的冲刺题来练手。

政治备考大约是从暑假七月份正式开始,主要就是看书以及刷题。这时所做的题目是一千题。如此行动的逻辑基本就是前面所说的“刷题”的逻辑:不要想着先打造一个完美无缺的所谓知识结构,再去联系。这样很不经济。实际上,做题就是学习的一部分——因为有些表述其实没有任何知识层面的意义,而如果拿“学习知识”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内容,本身就是很黑色幽默的事情。而我的做题速度也算是比较快的那一档——以后期做模拟卷为例,客观题部分34道选择题,基本上用时不会超过十分钟,这也导致我政治备考也是相当爽快。十一月份模拟卷出来之前,前期是百无聊赖地读肖秀荣老师编的课本,后期是刷肖老师的一千题,甚至因为题目不够用,反复刷了三遍一千题。十一月份之后,市面上能买到的冲刺模拟卷也是进入囊中。看似买了不少卷子,实际根本不耐用——想想吧,一套卷子连做带改不过只用半个小时,而一份资料也最多不过八套卷子。如果说做这些卷子还是在“堆量”,肖八肖四的使用则就精细的多。B站上有肖老师团队的老师对肖八肖四的讲解,我花了不少时间在这上面,还是很有收获。

关于政治的背诵,我想表示对于肖四之外的任何背诵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用功。考研政治是一个时效性极强的内容,而对主观题内容的把握,是远远在考生之外的。至于马原原理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是没有花专门的时间去背诵的,知识的记忆和背诵不是一回事。 

图4.政治输出之一

图5.政治输出之二

(3)理论法

如前所述,由于本科期间对于理论法学的内容就一直有兴趣,所以在进行考研复习的时候并没有费太大力气。应当说的是,研究生考试的相关内容仍是以基础内容为主,在此意义上,那些钻研很深的“学术型”选手未必就会做的更好。但也正是因为其基础,所以不建议在参考书目和讲义之外再多花功夫。这并不是说不需要额外再多看文章或者专著——我个人就出于纯粹的智识追求在考研期间看了相当数量的“闲书”,而是说不要抱着“服务上岸” 的目的想着找到些绝世秘籍来补一补。尽管如此,在重申以课本和讲义为纲的同时,我还是给大家推荐一套对理论法学应试很有帮助的书。这就是人大自己编的“法学关键问题”系列丛书,这套书基本以“问题-专题”的形式展开,应当说很好地兼顾了学术性和应试性的要求。美中不足的是,这套书的出版时间有些早了,有些观点在当下需要斟酌。但瑕不掩瑜,有余力的同学仍是可以拿来进行参考学习。

A.法理学。法理学师兄在强化课的授课中可能提到,为应试而讲授/学习的“法理学”,实际上距离真正的“法理学”相当遥远。其中诸如政治性内容等非具体知识性的内容占比相当之高。正因如此,虽然我报考的方向是法理,但并未按照传统的学习路径在法理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而是前前后后读了不少和应试有关联,但关联不大的书,并试图组建起一套自己的框架和体系。这其中主要包括:人大蓝皮《法理学》、人大蓝皮《西方法律思想史》、高鸿钧老师主编的《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夏勇老师主编的《法理讲义》。如果说传统的熟读熟背讲义和课本属于“一招鲜,吃遍天”的做法,那么我的思路大体上把自己作为一个受训练的AI模型,尽量在适宜的时间内输入大量的文本信息,并且尽量努力形成一套自己的套路。我必须说的是,后者不一定就更高明。我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传统式的背诵令我厌烦和焦虑——而我不认为在充满消极情绪的蓝色土壤上能够长出甜美多汁的成功果实。而且,与我这样似乎有些“剑走偏锋“的输入相匹配的是我后期相当频繁大量的模拟输出——一如前述的大量刷题。总之,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通过漫长的备考,需要在考场上呈现出一个怎样的状态。依我之见,可能就是有话说并且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在此意义上,一昧地追求自己的概念是否记的一字不落,背诵的“某某之意义”是否完全与课本一一对应可能并非正途。

图6.体系构建尝试之一

图7.法理输出之一

图8.法理输出之二

图9.模拟练习之一

图10.模拟练习之二

图11.模拟练习之三

B.宪法学。我不能吝啬对知行宪法学部分的赞美,特别是暑期的专题课。即使是自负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在这个课堂上我也时常击节叫好——在重视夯实基础的同时又紧追理论前沿,在匹配应试要求的同时又不失学术气质。可以说知行的宪法专题课让我不再因报班的费用而肉痛——不过这些内容已经部分公开在B站上,不仅令人感叹,免费的就是最好的。但是再多说一句,B站上惨淡的播放量又不禁令人感叹,酒香也怕巷子深。总而言之,知行的宪法部分水平极高,报班的同学完全可以大胆放心地跟着走。就我个人而言,当然还是拉拉杂杂地多读了一些别的东西,诸如林来梵老师的《宪法学讲义》和张千帆老师的《宪法学导论——原理和应用》。还是那句话,从应试效率和性价比的角度,并不十分推荐这么做。但倘若如我一般精力旺盛,毕竟开卷有益,这两本书中不宪法案例分析对于人大考研还是很有启发。特别是林来梵老师的基本立场与人大宪法教研室的立场相近,他的书在许多问题上还是相当具有借鉴意义。

C.法律史。我的法律史学习与宪法高度类似,仍是以知行的课程与讲义为主线。事实上,法律史的内容体系与作答方式可能是所有学科里最为成熟,或者说是最套路化的。我还额外读了人大蓝皮的《中国法律思想史》,其篇幅不大,文笔在教材中也堪称佼佼者。故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拿来读一下,会是你在“思想与制度之间的穿梭”更为流畅。法律史大概属于那种勤能补拙的学科,一般而言,只要记忆准确就不太容易低分。当然,记忆学习的具体方法会在知行的课程中详细展开,限于篇幅,我就不在这里赘述。

(4)应用法

相较于理论法,应用法部分的学习与法考结合的要紧密的多,特别是在“重者恒重,轻者恒轻”的逻辑之下,更是不应将法考和考研分的太开。此外,知行的应用法课程极具理论深度,至少给了当时的我一些小小的震撼。不过毕竟“求乎上者得其中,求乎中者得其下”,因此同样建议大家节奏跟紧,能学到七八成的地步,相信便足以达到考研初试的要求。

A.民法。老实说,我在民法上花费的时间最长、精力最多。可饶是如此,在上考场之前我也对自己的民法水平全无信心。甚至在考研结束后,我还买了cctalk上刘家安老师的网课,准备重新系统地把民法再学习一遍。如果能够回过头去给当时的自己建议,我可能就会选择无视沉没成本,直接跟刘家安老师再学习一遍民法。因此,我现在尚且仍是民法门前的学徒,实在不敢奢谈经验。唯一能说的就是,不像考研中诸如法律史的其他学科有其难度天花板,民法在我眼里可谓深不见底,因此各位要常怀谦逊之心,尽最大努力去学。

B.刑法。人大法学考研中刑法部分比较方便的一点是,其体系与法考一致,因此备考的流程与内容差别不大。不过要提醒各位注意的是,对于“四要件”这种基本理论上的东西,还是要作为“常识”予以基本的掌握。刑法的备考和学习中,我读到两本没什么难度但又对备考有些帮助的书。一本是由“得到”出品的《张明楷讲刑法》,一本是《车浩的刑法题》。前者是张明楷老师面对一般社会大众的刑法讲义,堪称《刑法学》青春版。虽然写的简单,但并不敷衍,反而更加面目清晰。如果想要寻求消遣或者刑法入门困难的同学,强烈推荐这本书。后者则是北大刑法分则期末考试的试题汇编,堪称刑法案例分析的超级大综合。无论是用作学习检验,还是学习具体的刑法知识和案例分析方法,此书均为极适合的读物。此外,还想提请各位注意法考中刑法部分的学习,这其中的小案例数不胜数,不建议大家走马观花粗粗看过。因为这些案例及其变式均对应着刑法理论上的典型情形,这些个案例堪称理论的最好注解。如果能对法考中的刑法案例及其背后理论了然于心,那么相信考研部分的学习也应当是一马平川。

C.知识产权法。人大的知产课本实际上并不适合新手阅读,还是具有相当的阅读门槛。在这种情况下,知行的讲义变成了知产学习的绝佳读本。就我而言,在网购了两次写着“二手”的人大蓝皮课本可收到的却都是散发着难闻气味的盗版影印本后,我索性直接放弃了阅读教材,这也是我唯一没有读教材的一门专业课。而如果我的记忆准确的话,知行的知产讲义实际上是有两套。一套是经典红白皮封面的知产讲义。还有一套则是在备考后期冠以“冲刺表格”之名而有讲义之实的另一套资料。而且两套资料的里路和逻辑并不相同,而是各有千秋。这两本资料配合着知行的强化课程构成了我知产备考的全部内容。


(三)学习历程总述

考研,我们中国学生自己的Gap Year

总的来说,虽然是一年双考,但我却并没有像考前想象的那么痛苦和压抑,甚至因为几乎没有学校事务性的工作,整体还轻松自在了不少。我因为早就锚定了考研的目标院校,因此着手准备的比较早,大概从23年的春节期间就已经开始进行有关内容的学习,就是看推荐的冯玉军老师的网课。不过真要正式开始集中学习,还是三月之后的事情。其中七月份之前是在学校里,老实说,学校的专业课还是不少,我基本上延续了之前的态度:去教室听课,但不完全去,课上主要还是干自己的事情。虽然大三下学期的课程与双考的内容关联不大,但是我并不觉得我就差了去上课的这三个小时。暑假之后,我则选择回到家里备考,和父母分居两处,但经常会回家里吃饭。法考也是在家里考的,直到十二月初才回学校准备研究生初试。因此,我备考下半年的生活质量还是相当有保障的,堪称过了一个超长的假期——当然,假期不意味着不学习,高考大省的学生一定懂我的意思。但假期毕竟还是假期。

实际上,我过去一年的学习强度都不大,至少从时长反馈来看是这样:23年的学习总时长不到2000个小时,日均不足五个半小时。在学习最刻苦的一个季度,日均学习时长也没有超过7个小时。正因如此,我才戏称法考和考研的这段日子堪称“Gap Year”。当然我深知我这种似乎有些“摸鱼”的态度在考研界是很“非主流”的,这种行为的背后是我这样的一个信念:当下的幸福感最重要,“自我感动式”的自我压榨式的行为不可持续。这句话有这么几层意思:第一,“幸福感”不等于物欲和享乐,这点早就被古希腊的伊壁鸠鲁学派说的很明白了。第二,我并非反对“堆时长”,关键是要确认是否真正乐在其中,这种“堆时长”的行为是否必要。第三,我不认同考研界大肆鼓吹的“逼自己一把”,因为这意味着当下与自我本心相违的行为背后是对未来更大幸福的虚幻想象。但果真如此吗?考研上岸就真的能够改变人生吗?即使假定这些“牺牲当下”所换取的未来都是美好的,“牺牲当下”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扩张性的危险的想法。“一山放过一山拦”,伊于胡底呢?

图12:全年时间分布

图13:第一季度时间分布

图14:第二季度时间分布

图15:第三季度时间分布

图16:第四季度时间分布

说这些话没有别的意思,“违顺相交,是为心病”的道理,每个成年人都应当懂的。现在比较流行的“循此苦旅,以达天际”在我看来实际上是对其本意的误读。多数人的理解实际上停留在了“只有努力,才能如何如何”的成功学鸡汤的层面,而忽视了其基于宗教的超越性。如果从带有社达色彩的优绩主义和功利主义出发,那么“循此苦旅”所到达的可能不是带有超越性质的“天际”,反而可能是内卷的无间地狱。即使从纯粹功利的角度出发,不把自己搞得那么紧绷、那么惨烈,而是保持一个平静稳健的心态,在我看来对于成功上岸也是有着不能量化但又巨大无比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现在很流行的“草台班子论”与“钩子文学”反映了一种祛魅的心态,但正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祛魅化的表达之所以能如囊中之锥,异军突起,实际上正是反证了我们的社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事情的态度都是高度赋魅化的。考研大概也是如此。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虽然也早有了上述诸如“放轻松”“考试其实没有那么难”等想法与判断,但毕竟还没有真正经历过这些事,因此心里也始终没底。现在想想,倒真是有“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不过我真正想说的是,“万重山”更多的可能并非客观之物,而是我们内心阴影的投射。可正如《指环王》中所说的那样,“但是最后可怕的阴影,终究会消失。”(“But in the end,it's only a passing thing,this shadow.”)



2025人大法学考研必读系列
2024人大法学考研初试成绩分析、知行军团战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非官方统计)
人大法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及内容解读(2024.3.11)丨初试一本通
2025年人大法学考研早鸟班重磅发布:千锤百炼,终见成果
2025年人大法学考研私塾班重磅发布:细心倾听,温暖引领
2025年人大法学考研全程班重磅发布:少年英勇心无畏状元有话说丨本科深大,二战考研424分上岸人大刑法:青草蔓发,春山可望双非二战406分上岸人大宪行丨花期晚不要紧,静待花开
本科人大,双考一战上岸人大刑法学——平凡之路,就在脚下
一战踩线惊险上岸人大比较法:最想说的还是请坚持下去,不要放弃
本科南京大学,二战考研398分上岸人大数字法:往事暗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本科中国政法,一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请拥有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勇气
本科武大,一年双考,一战上岸人大诉讼法:我的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大一考华政插班生失败,大四双考复试逆袭上岸人大法理:要巧学不要死学
本科西政,二战上岸人大经济法:人“活”在痛苦的每一刻本科某五院,二战上岸人大国际法:我将武装我的一切去迎接这场勇敢者的游戏
本科法大,考研调剂上岸人大法律史:历尽苦难,春天自然会到来
本科石瓦坡,一战双考上岸人大诉讼法|能做做,做不了算了本科济南大学,二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丨人人皆有可能一战双考初试总分均第一408分,上岸人大知识产权法:不必飞太高,做一只笨鸟人大本科,一战上考研岸民商法:化简为易,实效为先二战考研401分上岸人大知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战法大失利,二战人大上岸:曾经在后疫情时代徘徊的少年,鲜花会挂满枝头
本科法大,二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享受过程,取悦自己
另辟蹊径,先加后减:二战考研403分上岸人大刑法学
本科中南财,二战考研400分上岸人大法理学: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考研二战397分上岸人大刑法学:思我所欲,奋力前行
高效输入,冷静输出:一战双考上岸人大法学院的应试分享
本科中南财,一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兴趣使然的考研人本科西政,一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好运留给有准备的人
普通211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知产:重复是王道
二战考研400分上岸人大经济法:“三无学生”的逆袭,也谈备考中的“讲义一本主义”
本科中国政法大学,二战上岸人大国际法丨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新版发布|第六版民法学讲义修订说明:增补全面,讲懂难点
新版发布|第六版宪法学讲义修订说明:坚持体系,跟踪热点
新版发布|第六版法律史讲义修订说明:注重体系,培养思维
新版发布丨第六版法理学讲义修订说明:高于课本,拓展深度和广度
新版发布|第四版诉讼法讲义修订说明:注重深度,跟上新法
新版发布|第六版刑法学讲义修订说明:优化形式,讲懂热点
新版发布|第六版知识产权法讲义修订说明:遵循教材,重视体系
新版发布|第三版国际法讲义修改说明:抓住重点,帮助记忆
新版发布|第四版经济法讲义修订说明:删减多余,增补专题
新版发布|第四版环境法讲义修改说明:补充热点,反映实践
法考经验|人生是旷野,抬头即是豁然开朗
法考经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法考经验|自助者天助,天道酬勤法考经验|“轻舟将过万重山”——从海本法学到回国一年双考
法考经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法考经验|稳扎稳打,步步生花法考经验|与时间赛跑,稳而不乱法考经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法考经验|临考备战的科目取舍和复习方案法考经验|法考是久久为功的艺术

法考经验|书山有路,唯有勤奋无他捷径;学海无涯,经验作舟载君前行

法考经验|用方法论迈出焦虑的困境

法考经验|无关天赋,惟执行与复盘

法考经验|去芜以存菁,执简以御繁

法考经验|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法考经验|一年两考,把握考研与法考之间的普遍联系

法考经验|一年两考之以通过为目的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豆瓣: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更多详情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知行法学关注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不是法学研习者或者考研的同学,为避免观点发生误导或者偏差,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者适用本订阅号的任何信息。本号所发布内容均为公开信息加工、整理后的专业解读,任何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机构或者主管部门的立场和观点,仅供本号粉丝和考研的同学学习、交流之用,请大家不要误读。此外,知行法学团队的其他重要信息将通过内部多元化渠道分享,请大家避免因偏听偏信部分资料而造成信息误差。如有任何侵犯我方权利的行为,请大家联系微信号:ruclaw59进行举报,我方将严肃处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行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