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研究》:一部由鄂尔浑文回鹘碑铭探讨回鹘汗国诸领域的学术著述!

中国社科出版社 蒙古史与元史学术兀鲁思 2023-09-19

“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研究》立足于先贤研究,根据实地考察,运用文献语言学研究法,通过考察语言特征和时代背景,对鄂尔浑文回鹘碑铭进行较为科学的转写和再译,并对其内容进行了翔实的语文学注释,探讨碑文所涉及的回鹘汗国历史地理、思想文化和政治社会变迁。





01

本书概况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研究》

英文名:Orkhon Inscriptions of the Uyghur Kaghanate
作者:米热古丽·黑力力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2月
页数:337页
定价:118.00元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20398299

作者简介

米热古丽·黑力力,女,1985年生,维吾尔族,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博士,曾为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工作人员,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先后在《民族语文》《满语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先贤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考察者提供的录文,运用文献语言学研究方法,通过考察其语言特征和时代背景,对《希纳乌苏碑》《塔里亚特碑》《铁兹碑》等鄂尔浑文回鹘碑铭进行较为科学的转写和再译,并对其内容进行了翔实的语文学注释,探讨碑文所涉及的回鹘汗国历史地理、思想文化以及政治社会变迁


目录

导论

一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的语言文字特点

二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建立时间

三 三座碑铭之关系

四 历史背景

第一章 《希纳乌苏碑》

一 碑铭概况

二 研究概述

三 碑文内容

四 碑文转写及录文

五 汉语译文

六 注释

第二章 《塔里亚特碑》

一 碑铭概况

二 研究概述

三 碑文内容

四 碑文转写及录文

五 汉语译文

六 注释

第三章 《铁兹碑》

一 碑铭概况

二 研究概述

三 碑文内容

四 碑文转写及录文

五 汉语译文

六 注释

第四章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辞汇对比第五章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的辞汇结构

一 静词转静词的词缀

二 动词转静词的词缀

三 静词转动词的词缀

四 动词转动词的词缀

附录一 符号说明与略语表附录二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辞汇索引参考文献

▲鄂尔浑突厥鲁尼文碑






02

本书论导(节选)


兰司铁于1913年发表了有关《希纳乌苏碑》的文章,这标志着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研究的开始。20世纪70年代,《塔里亚特碑》和《铁兹碑》的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地学者的广泛兴趣。各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和丰富。其中,蒙古国的Šinehüü、Qarjaubay和Bazilhan等学者多次进行实地考察,反复研究碑铭,发表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Qarjaubay和Bazilhan 对这些碑铭的研究是基于现代哈萨克语的语言知识,所以在他们的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Malov、Aydarov等学者的著作也表现出利用哈萨克语的语音特点来解读碑文的倾向,例如在回鹘文š和s的读音等问题上,他们偏向以s转写。克里亚施托尔内和Tekin等学者的研究为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的正确解读提供了许多新的重要看法。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学者赴蒙古国实地考察,对碑文进行采拓及摄影,通过将碑铭中的历史信息与汉文文献结合相互印证的方法,推进了解读碑铭研究的深入。Mert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对碑铭进行了更细致的测绘,为往后的研究提供了更加精确的第一手资料。其间,Berta、Ölmez、Aydn和耿世民、张铁山、洪勇民、白玉冬、艾尔肯·阿热孜等学者的论著促进了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的研究。还有一些学者研究鄂尔浑文回鹘碑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对于我们研究8世纪中期的漠北回鹘历史来说,考证鄂尔浑文回鹘碑铭中记载的历史事件意义重大。为此需要首先对碑文进行正确的转写和释读工作。鄂尔浑文回鹘碑铭损毁严重,诸多部分难以释读。虽然通过这三座碑铭中的信息可对残缺部分进行一定的补充,但还是无法恢复全貌。Qarjaubay等学者在其研究中填补了不少残缺铭文,但都没有给出可靠的填充依据,这导致他们所做的补充内容难以被学界所接受。无论是从历史学还是从语言学角度对鄂尔浑文回鹘碑铭进行研究,第一个任务是要最准确地释读碑文。本书研究的目标也是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提供更精确、更可靠的第一手资料。鄂尔浑文回鹘碑铭中保存较好、内容较为丰富的《希纳乌苏碑》《塔里亚特碑》《铁兹碑》三座石碑是本书研究的主要对象。实地考察是获得精确第一手资料的最佳途径,但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只能用另一种方式对碑文展开研究:从既有研究入手,先一一对照前辈学者对这三座碑铭的转写和译本,再逐字逐句对照和分析其他学者跟我们不同的读法和解释,找出学者之间的各种研究差异和共同点。我们根据实地考察者提供的录文,参考丰富的回鹘文文献和回鹘语的直系衍生语言西部裕固语和维吾尔语中的丰富语料,利用回鹘语语法和规律对回鹘碑铭进行较为科学的再译。我们对残缺部分不硬作补充,无法补充的部分则列出碑文原文。一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的语言文字特点本书所指的鄂尔浑文在不同学者的著作中被称为“鄂尔浑—叶尼塞文”“突厥鲁如尼文”“如尼文”“古突厥文”“蓝突厥文”等。鄂尔浑文被使用于蒙古国、南西伯利亚、图瓦、哈卡斯等地区发现的数百座碑铭文献和敦煌、吐鲁番、米兰等地出土的数百页写本残片中。其中“蓝突厥”这一称呼本身是有争议的,学界还未有公认的定义,而且这种文字不仅在突厥汗国通用,在回鹘汗国也一度流行,所以我们很难接受“蓝突厥文”这一称呼。“如尼文”(runik)一词来自“如尼”(rune),意为“神秘的”或“隐蔽的”。更早来自德语raunen,其含义是“密谈”。“如尼”一词用在此处更不恰当,因为如尼文是德国、丹麦、瑞士、挪威的南部、英国的东部地区发现的中世纪碑铭中用来书写部分北欧日耳曼语族的语言,特别是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不列颠群岛通用的一套文字系统。鄂尔浑文石碑最早是由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芬兰人和瑞士人发现。在他们看来,此类碑文中的文字与他们曾在北欧见过的文字相似,故认为这些石碑也是由他们的先祖所刻写,所以他们把这种铭文称为“如尼”(rune)。他们归国后将收集到的石碑材料寄给了芬兰语专家汤姆森。汤姆森成功解读了这些碑文,并在其著作中沿袭了“如尼”(rune)这一叫法。汤姆森的著作是用法语撰写的,而在法语中rune转音为runique。这里提到的文字是突厥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厄达尔(2015:120)认为,这是唯一由突厥人创造的文字系统,从语音和谐以及体现突厥语词汇虚化为词缀等方面来讲,是最适合记录突厥语的文字系统。这种文字和北欧人的古文字并无任何关系,所以不能称之为“如尼”(rune)。……

鄂尔浑突厥鲁尼文碑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老师供稿!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看本书的豆瓣主页!

往期精彩回顾蒙古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生平及其国内著述
蒙古史学家杰克·威泽福德的生平及其国内译著
走进海归瓷艺术馆,领略元代瓷器文化!
《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简评与纠误
《中国-塔吉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微评与纠误
《蒙古语人群的分子人类学溯源》:一部国内鲜见的分子人类学领域集大成的蒙古学著作!
《柔然传奇》:揭秘第三个草原王朝与《木兰辞》中神秘的草原游牧民族
《塔吉克人:上古时代、古代及中世纪历史》:一部塔吉克人的五千年历史
《哈萨克斯坦简史》:带你走进中亚的哈萨克斯坦
《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一位优秀考古学家的成长往事!
六部中亚史好书:带你揭开中亚的神秘面纱
“丝瓷之路博览”丛书:一套专业且通俗的历史科普读物
迈克尔·普劳丁《蒙古帝国兴起及其遗产》
《陌生人马可:意大利与中国的古今丝路》:一部意大利学者笔下的亚平宁半岛丝路简史!
班布尔汗新作《元与世界》
《解元:他们的元朝》:历史迷雾中的元朝争议
《大哉乾元》:一部通俗易懂的元朝史
李致忠《中国出版通史(宋辽西夏金元卷)》
陈伟明《元代饮食文化散论》
周少川《独具气象:元代史学思想与史学成就研究》
李娟娟《元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
“突厥学研究丛书”:《西方突厥学研究文选》和《欧亚草原历史研究》
《中国绘画史》:这才是中国人“美的底气”!
《认识镜中的自我: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史入门》:一部土耳其历史学家笔下的伊斯兰历史观代表作
《土耳其、俄罗斯帝国与明代中国》:一部蒙古帝国衰落后 东方三大帝国的宏大比较史!
《两河文明三千年》: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通史著作!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史!
《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对外传播与影响史!《中东的王国和帝国》:一部从以色列王国到波斯帝国的早期中东文明千年史!
《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元素》:蒙古时代下的伊朗绘画艺术!
《伊朗五百年》:从萨法维王朝到现当代伊朗
《<经学系传谱>校勘本》新书书讯
《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兴衰》:海路绵延,千年辉映!
《玛雅三千年:隐身的第五大古文明》:与四大文明并称的玛雅古文明,是怎样灭亡的?


本号目前建有  历史社科读书交流群,请及时关注公众号,进入临时群添加群主或管理员简要说明来意(格式:某一领域(中亚史、蒙古史、游牧民族史、中东史、东欧史等)+研究者 / 专业爱好者。例如:蒙古史研究者、世界史爱好者),群主或管理员会邀请您入群。

交流&书讯合作操作同上,入临时群后请直接添加群主,并说明来意“交流或合作事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