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人说“不太可能再版”的好书,它们都回来 了

丹妈和小伙伴 丹妈读童书
2024-12-03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绝版4年,二手价贵到离谱,好在它回来了——《南京那一年》,确实贵到离谱,我以为二手书两三百算高的,没想到昨天出版社编辑给我甩来两张图,直接震惊了我:




不过不管网上卖多高价,反正它再版了,对孩子和大人来说都是好事。


一是新版书价格,比绝版书的高价,友好太多!

二是好书又能带给我们和孩子家国情怀熏陶。



《南京那一年》的“元宵日”插画

昨天看大家对👉《南京那一年》的留言,我也是很感触:


今天继续介绍套装里的剩下7本。其实山东人民出版社预计出版75种红色绘本作为献礼,因为明年是2024年,是我们国家建国75周年。


系列书籍的一部分

这个系列叫“中国原创儿童图画书红色经典书系”,是迄今国内出版社原创红色图画书选题量最多的,包含丰富的主题:

“和平鸽”
“重温长征”
“闪闪红星”
“纪念南京”
“致敬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很多是我以前种草推荐过的:


因为版权停印原因,部分二手书或多或少都有溢价:



这次山东出版社重新再版,价格也终于是回归正常了:

《南京那一年》
原价58元,到手 36 元。

◆ 7本套装(不含《南京那一年》) 
原价386元,到手 212 元

◆ 大套装8本 (含《南京那一年》)
原价444元,到手 248 元

戳此👇下单

《远去的马蹄声》
《邮局》
《悠悠石板路》
《苦槠雨》
《心形雨花石》
《爸爸的木船》
《小太阳》


1

无血腥,无暴力

永不过时的爱国教育



首先,很多人一想到爱国教育书籍,容易先入为主,认为战争血腥场面一定会出现。

我先安个定海神针——

山东人民出版社的这一系列绘本,既不失客观的战争描述,又不会大肆渲染触目惊心的场面。

它更多是从故事主人公的视角,
向我们展示当时的战乱世界,挖掘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无血腥,无暴力,有的是爱家、爱国情怀。

先读读元帅女儿成长三部曲


《远去的马蹄声》《邮局》《悠悠石板路》都是贺龙之女贺捷生记录的切身经历。

她的文字,真实感人。

另外,这三部都是大师绘本,
由我国著名画家沈尧伊作画——
大开本的连环油画,不仅适合阅读,也富有收藏价值。





《远去的马蹄声》

漫漫长征路

不屈不挠不放弃


著:贺捷生
绘:沈尧伊适读年龄:5岁+

1935年11月19日,
红二方面军从湖南桑植县出发,
这天,贺捷生才刚刚出生19天


贺龙夫妇本想将她寄养在亲戚家中,
不料亲戚“临阵脱逃”,
他们只好将女儿带去长征。


她被父母装在一个小骡马驮的箩筐里,
成为这支浩浩荡荡的长征队伍的一员:

一路上“爬”雪山,“过”草地,
生病、断粮、还在战火中从父亲怀中跌落丢失。


几经生死,几度惊心动魄。

一年后,伴随着马蹄声声,
贺捷生和母亲终于跟随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

虽已一周岁,可她却因为餐风宿露,发育不良,还站不起来。


作为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在最需要父母照看的婴孩期,都如此颠沛流离……

实在难以想象当时全国的儿童、战士们的家庭,经历了何种家离子散



《邮局》

跋山涉水逃难

不卑不亢,不失希望


著:贺捷生
绘:沈尧伊适读年龄:5岁+



2岁左右,贺捷生被养父安置在一个深宅大院里生活。

养父不在身边,养母几乎将她“放养”,
只有小狗与她为伴,孤独寂寞


一天,一个邮包让她的生活泛起涟漪。
谁会给她这个小孩子寄东西呢?

之后每隔一两个月,邮局就会来邮包,
她孤单的生活有了盼头


奇怪的是,每次收到的衣服,都是用黄灰军装改小的。


可是,当她突然收不到邮包,
生活好像缺失了什么。

直到养父离世前,贺捷生才从他口中得知,
她的亲生父亲贺龙正率领八路军打鬼子。

而那些邮包,是她的亲生母亲从前线寄过来的……


战乱好几年,纵使她在茫茫人海中漂泊,和父母相隔甚远,但她一看到邮局,心中就有了活下来的信念




《悠悠石板路》

悠悠求知,万里寻亲乐观战胜了艰难


著:贺捷生
绘:沈尧伊适读年龄:5岁+



长到10岁时,贺捷生受养母所迫,要洗衣服,要挑水做饭,甚至还要被揪耳朵。


生活对她仅有的吸引力,停留在学童的歌唱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她向养母提出要上学,却不得不接受条件:承担全部家务,穿旧衣旧鞋

一切都不要紧,她可以在石板路上悠悠蹦跳着去上学了!


小学毕业后,贺捷生寄史先生篱下,茕茕孑立,但学业总算得以延续。


可惜啊,学潮运动直接中止了她的课程,她被送回养母身边。

转机终究还是让她等来了——

战役正酣,而贺捷生与朝思暮想的生母蹇先任双向奔赴。


她们匆匆相见,合影,又匆匆分别。


之后见到生父贺龙,14岁的贺捷生找到了人生志向:“我要在你麾下当兵!”

此时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小女孩将成为优秀的少将。


贺捷生走过的悠悠石板路,不仅是求学之路,更是寻亲之路,也许还是追梦之路。


红军长征胜利快87年了,如今贺捷生也快88岁了。

她从降生开始,就注定要与长征和新中国建立羁绊。

她的经历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完全不可思议,无法想象。

可曾经,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在炮火中长大,或丧失上学的机会,或丧失完整的家,或丧失活的权利……


战乱年代出生的孩子,无法避免地缺失一些营养、爱、安全感。

马蹄声,邮局,石板路,都成了贺捷生的慰藉

马蹄声渐渐远去,胜利给了我们和平、美好。


邮局邮寄的,不单单是邮包,还有家人的爱,生活的希望。


去往学校的石板路,满是求知的渴望;
去往父母身边的战火之路,燃着国人的梦想。


为获取胜利,人们吃过的苦、流过的血泪、牺牲过的生命、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小太阳》

去往光明的路上不惧危险,挑战极限


著:星瞳绘:卢一锋适读年龄:6岁+



茫茫夹金山下,一支长征队伍里,居然有一名小卫生员。所有人都叫她小太阳


她为伤员包扎,送姜汤,
更重要的是,她活跃了队伍的气氛。


小太阳照顾别人,也受到照顾。
她羞涩地穿上大姐姐给添的红毛衣。


眼下队伍要翻过雪山,何其困难!
草鞋裹满冰雪,双脚失去知觉。


冰雹如子弹般击打着大家。
一枚小太阳在此间跃动。

她扑到一动不动的战友身上,
使劲摇晃,却没换来一声喘息。


有人晕倒,有人冻僵,有人坠崖……
她的眼泪快夺眶而出。


不能睡着啊!
睡着就意味着要永远留在雪山上了。
繁花,亲人,真正的太阳都在等待大家!


长征带来的身体创伤,远离家人的思乡情绪,战士们时时刻刻饱受着,无不挑战着身心极限


就是在这种煎熬的困境中,队伍里有小太阳这么一个活宝,多么幸运!

她提供身体护理,提供情感支撑。
她用乐观疗愈着队伍中的人。


众人团结一心,向着光明的那方,比天高的意志果然助大家翻越了雪山。





《心形雨花石》

它是温暖也是胜利与希望


著:童妍

绘:王祖民,王莺

适读年龄:6岁+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说,这是一个凄美到极致、惨烈到极致,但也温暖到极致的故事:

“我”有一颗心形雨花石,
是家人留给“我”的唯一纪念。

日本的轰炸机到来之前,
“我”家住在评事街一座五进的大院落里。


“我”百日那天,哥哥——
“我”家佣人方妈的儿子,来到“我”家。


中秋节那天,方妈带着哥哥出去买花,
等他们回来,“我”家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
除了飞行员爸爸和“我”,全家丧命


方妈带着哥哥和“我”去找爸爸的飞行大队,
得到的却是爸爸唯一的遗物——一块雨花石。

爸爸壮烈殉国了。


从此方妈成了“我”的新妈妈,
她带着我们逃难。


“我”和哥哥走散、方妈被杀……
几经生死离别,哥哥凭着一块雨花石,找到了“我”。

从此我们没有父母,没有家
只有彼此和雨花石。


整个故事读下来,是沉郁的。沉郁中却有一种力量——

“素描式的绘画风格,传达的是国破家亡的沉痛,孩子身上的亮色,在造成强烈美学对比的同时,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可战胜的精神意蕴。”






《爸爸的木船》

一代又一代的摆渡坚持守候


著:谢倩霓

绘:王祖民,王莺

适读年龄:6岁+



《爸爸的木船》是一本着力描绘爸爸的绘本,和《心形雨花石》同绘者。

小树的爸爸是一位艄公(操舵驾驶船的人,也泛指以撑船为业的人)


每年秋天,爸爸为木船漆上一层桐油,木船就跟崭新的一样。


小树最喜欢坐船头,观察波浪和小鱼,观察爸爸撑船时帅气的模样。


爸爸不只为村里村外的人摆渡,还为部队的战士忙上忙下。

一天,爸爸穿上红军的服装,将最后一批战士运过了河。


冬天,木船停靠在沙滩上。爸爸还没有回来。
春天,木船依旧停靠。爸爸还没有回来。
夏天,河水寂静,夕阳映照。爸爸还没有回来。
又是秋天,大雁南飞,爸爸还是没有回来。




小树主动担起给木船漆桐油的任务,春夏秋冬轮转,直到他16岁——


他开始来来回回渡人,等着爸爸回来。


小树有了儿子“小船”,


小船有了儿子“远方”,


小树和孙子远方一起为木船上桐油,


坐在船头,看着河水流向远方。


书中的意象好美,木船、河水、秋天……

包括小树、小船、远方,这几个名字,一个个堆叠起来,构成了小树爸爸完整的形象,让人忍不住走进故事里,走到河边,望向河对岸,望向远方。


四代人和木船融为一体,宛如水上一座牢靠的桥梁。他们的羁绊很深很深。

小树的爸爸没再回来,但爱永在。他肩膀担起的摆渡之责、家国之责,还有父爱,传承了下来。



相比之下,接下来要介绍的《苦槠雨》,它带来的情感体验,又是另一层面了。更深沉,更厚重……



《苦槠雨》

共担战争之苦传递温厚的爱


著:刘立云

绘:冰儿萧萧

适读年龄:6岁+



说到苦槠,我了解了一下,它是井冈山地区的一种树,果子很苦,却能饱腹。

苦奶奶与苦槠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槠
二槠
三槠
四槠
五槠
小槠

她的6个孩子,全部以“槠”为名。

苦槠树的果子苦着孩子们,却让他们茁壮成长。


6个孩子陆续加入红军,他们走啊走,苦奶奶等啊等。


她前前后后收到别人捎带过来的物品。

可惜除了五槠,其他孩子都回不来了……只剩遗物上还残留他们的气息。

多年后,苦奶奶苦等的五槠来了,来接她去北京!


她给五槠的孩子们讲起故事。

“一夜秋风,苦槠树上的果子沙沙地落到地上,像是下了一场雨。”


可是有一天她发现了一个秘密——


他不是她的五槠,而是五槠的战友。
五槠给他讲过家里茅草屋前的苦槠雨。


也许是苦槠雨的故事让苦奶奶和“五槠”亲近不少,她继续留在“五槠”的家。

后来,她带着“五槠”的孩子们,回了有苦槠树的老家。

他们同样受到苦槠的滋养。一个个强壮长大,一个个离家奋斗。


苦奶奶坚守这棵苦槠直到她的生命尽头。


她听着苦槠雨做了梦——6个孩子回来了,孩子们的孩子们也回来了。

苦槠雨里充满风声、雨声、孩子们的欢笑声。


不管读多少次,我总是被这个故事打动。

苦槠伴随苦奶奶整个生命历程,所有和家庭有关的记忆都在这里。

只要苦槠下一场果子雨,苦奶奶就会想起她的孩子。这棵树见证了她深厚的母爱。

一棵苦槠树建立起的人情联结有多紧密?我们可以细想。

苦奶奶与6个孩子,是深厚的母子情
五槠和“五槠”,是讲义气的战友情
苦奶奶和“五槠”,却是非亲非故的人之真情
苦奶奶和“五槠”的孩子们,更是老幼相惜的珍贵情谊

几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均缘起于简单的苦槠雨。


从始至终,苦奶奶对孩子们的爱都没有消失

战争夺走了她6个孩子的生命,却无法毁坏她关于孩子的美好记忆,也无法伤损这深厚的母爱一毫一厘。

待秋风再起,那棵苦槠树,又该下苦槠雨了吧?

战后,孩子们的欢笑,也该回来了吧?

2


真实的人物事迹
紧系现实的画面场景
给孩子深沉的情感体验



这些故事要么取材于真人真事,要么基于过去的历史和人物而构思创作。

我们和孩子一起欣赏下来,实感满满,不觉离现在的生活太远。

比如,贺捷生写《远去的马蹄声》《邮局》《悠悠石板路》,是基于她的真实成长经历,以一个孩童的触角,记录她眼里的战争和亲情,生活和学习,还有她家国意识的滋长过程。

比如《心形雨花石》里发旧的牛皮纸+铅笔画,几乎还原了南京的历史现场。灼烧观感的画纸边角,一下子把战争气氛触发。


王祖民的母亲,7岁时逃过了南京那场大劫。他和女儿王莺共同作画,从母亲那里承接老南京,同时传到女儿手上。

另外还有我先介绍的《南京那一年》,它的创作者都是南京人。一页页翻阅文字和插画,仿佛在观看一部名叫“南京那一年”的纪录片。


亲子去共读具有真实色彩的爱国绘本,一边分享、传承爱国情感。



        丹妈碎碎念         

一本本翻完,我内心始终有一股宽慰,一股敬佩在涌动。


战争是那么现实,那么残酷,人情却是那么温暖,那么纯朴。


亲子,手足,伴侣,形如亲故的战友和恩人……那个时代的大人和小孩,打拼、牺牲,命途多坎坷,他们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寥落和昌荣。


时至今日,我们的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依旧紧紧绑在一起。我们坚信,有家,有国,有正义,我们总能胜利。


先辈的事迹,能通过这些绘本记载,先辈的精神,就由我们和孩子发扬和传承吧。



《南京那一年》
原价58元,到手 36 元

◆ 7本套装(不含《南京那一年》) 
原价386元,到手 212 元

◆ 大套装8本 (含《南京那一年》)
原价444元,到手 248 元


戳此👇下单







丹妈往期分享• 这3本宝藏书你应该都没看过• 极少有公号推荐的4本好书• 被这本儿童文学震撼到了• 就是觉得特别好,纯种草下• 10元出头一本,让孩子受益一生• 7岁+儿童文学王炸组合
马克斯·杜科 4册  奔跑! 极地重生 西洋菜 不完美总动员 从天而降的奇迹 绘本版 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柜
动物肖像大书  海陆空三部曲 漫画 父与子 妖怪山 山中 每一个善举 世界经典童话大师绘本 | 沉睡森林+兔子雅阁的生命赞歌
麦克·莫波格 现实题材儿童小说 麦克· 莫波格作品集 漫漫求水路 建座瓷窑送给你 阿莲 雪山上的达娃 遇见灵熊 纸崩 手斧男孩系列
骑鹅旅行记 草原上的小镇 借东西的小人 神奇点心店 神奇点心店第2套 时间的折皱 平安小猪 当怪物来敲门 猫的风工厂 | 



提醒一件重要的事
微信又又又改版了
不设星标,真的很难再找到我了




点击 阅读原文 加入好书福利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丹妈读童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