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酒香也怕巷子深——也谈舆论传播

万敏 SaaS生长的山土地 2023-07-29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前天(2022/5/23)下午杭州互联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1)浙0192民初7510号 对外签发。故意诋毁、贬损上上签商誉的“倪X”系列自媒体账号败诉,账号的运营方毛皓需要停止对上上签名誉权的侵害行为,且持续10天以显著方式发布向杭州尚尚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致歉内容,同时赔偿公司经济损失。




以上图片截自杭州互联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1)浙0192民初7510号


我们公司也在昨天(2022/5/24)正式对外发了《关于上上签诉自媒体侵害名誉权案一审胜诉的说明》,全文如下:


尊敬的客户:

 

你好!

 

近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原告杭州尚尚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上签”)诉被告毛某的名誉权纠纷一案,一审判决上上签胜诉。

 

2021年6月,上上签发现网络上部分自媒体账号先后发布文章,通过捏造、虚构大量事实,广泛传播了贬损上上签名誉的虚假信息。在上上签发现并制止之后,发布方未作任何回应和处置,文章短时间内在各大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等转载,已造成恶劣影响,严重影响了上上签商誉。

 

为此,上上签针对自媒体账号所有者毛某提起法律诉讼,案件于2021年9月正式立案。

 

2022年5月23日,杭州互联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毛某构成对上上签名誉权的侵害,要求毛某于判决生效后,立即删除侵权文章,连续10日在其自媒体账号公开赔礼道歉,赔偿上上签经济损失(含合理维权开支)6000元。

 

历经多时,上上签终于迎来公正的判决结果,感谢贵司对上上签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上上签也借此机会一并澄清说明,公司经营状态良好,无论是SaaS收入规模、客户量级、500强客户、SaaS产品续约续费率以及行业资质等均领跑行业,不存在相关人士臆测的经营不善问题。

 

上上签一直秉承“不作恶”的企业价值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上上签将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用专业服务帮助客户成功,推动中国电子签约SaaS行业不断前行。


杭州尚尚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22年5月24日


去年此时,多家自媒体发了很多扭曲事实的文章对上上签展开了大面积的黑公关。与此同时,我们同行造假宝的销售人员把一篇篇黑文转发给我们的头部客户(当然抢客户未遂),并针对创投圈高频转发黑文。因为种种原因考量,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回应,所以采取了不回应的方式。

 

现在复盘当时我们是如何思考的,忽略了什么,这一切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或许给其他在路上的创业者,也可以提供一些经验。

01


祸福相依


从SaaS收入规模、ARR收入规模、产品力、签约网络的企业用户数量、付费头部客户数量、续费率、续约率、人效等等多指标来看,上上签电子签约成立至今一直遥遥领先,从未跌落过国内电子签约行业第一名。我们的业务高速发展也一直都建立在企业健康、看长期的基础上,从不透支未来的增长,不看也不做任何虚荣指标,公司在网络效应的加速度下,发展越来越好。只是我们之前战略选择了几年静默织网不对外界发声(现已构建起很强的先发优势),也就在这个静默期里,去年整年,铺天盖地的自媒体黑文的确带来了外界对中国电子签约行业以及对上上签的误读。

 

表面上看我们非常吃亏,但创业是马拉松,不是50米短跑冲刺,实际上祸福相依,要说我们倒了大霉,真的未必如此。

 

1.1 为什么我们被污蔑这么久也不发声,让很多熟悉我们行业的人觉得我们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让很多不熟悉我们行业的人更是以为我们濒临倒闭。除了战略选择的静默期这个原因外,还有我们公司本来实事求是的风格。
 
比如我个人写文章分析行业,从来都是用公开的客观数据分析来论述,用事实和逻辑说话,从来不用无知粗鄙的方式。而同行付费的自媒体反之,自媒体采用的是没有任何客观依据的直接泼脏水污蔑。我们相信有公道和正义,我们习惯用证据发声,所以我们一直等到官司出结果,直接以官司结果来说话——任何时候,我们的发声都有理有据有节。

 

我们可以看到,从发文内容与风格来看,我们与造假同行云泥之别。

此外,对外发声,我行得正站得直,从不在暗处。正因为光明磊落,所以我向来大方署名,引用公开数据和资料写绝不注水的行业分析文章。而在受人之托对我们大肆污蔑的自媒体的阴影暗处,躲着真正付费指使此事的人/公司。

 

姿态坦荡与否,两者高下立现。

 

其实身处杭州余杭区的“倪X”系列自媒体账号的运营者毛皓(自称倪叔)心里非常清楚他在恶意污蔑我们。因为在我们发出律师函的当天,毛皓就试图加我的微信,要和我聊聊。显然我并不会理睬这样的无良写手。BTW, 他的微信头像真是完美契合他的人格与文风。

 


相信经过这件事,上上签从来都以客观事实来说话,坚持实事求是的品行只会更生动与真实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1.2 虽然造假宝大肆抹黑我们后,当时成功伪装成行业第一SaaS公司,骗来了大额融资,不过这也恰恰证明头部资本纷纷对电子签约SaaS赛道的认可(尽管押对了赛道却押错了公司)长期而言,诸多头部基金不约而同都对一个赛道的关注会带给这个赛道更好的势能。只要坚持在这个赛道里踏踏实实的发展,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1.3 黑文也好,谣言也罢,正是之前静默的我们被频频误读这件事让我反思复盘,“被迫营业上岗”开了公号以文字的方式来讨论SaaS,分析行业。这也让我发现,文字的效果的确远比口头表达好,当然主要还是因为我的口头表达能力太差了。

 

因为面对面口头交流只有很短暂的时间,其中交流方还不免会部分基于经验认识、基础比率、大数法则、直觉判断等外部影响因素,再加上我自己口头表达能力的局限性,反而难以快速讲清楚我们的生意模式、差异化战略、现已形成的极强领先优势和有巨大想象力的未来。而文字则不同,文字没有噪音的干扰,并且可以保存下来,可供对我们赛道感兴趣的人们静心阅读思考、随时查看、反复求证,不需要在口头沟通的瞬间就要求对方去了解全面细致的前因后果。同时文字可以抹去很多外在因素的干扰,从而更加客观,更加聚焦于生意的本质和公司的基本面。比如在我的公号后台,就有好几个读者误以为我是男性,称呼我为万先生。
 
1.4 几乎每个企业服务创始人的BP里都有一页是服务客户的logo墙,用以展示企业实力。我直到最近才意识到logo墙的视觉呈现本质上是无用的。以前我以为给出一页纸的logo就可以展现我们的优势,其实这也是我自己思维上的懒惰。
 
一满页的logo,读者往往一眼带过,少有人去把页面上展示的logo还去和同行仔细做一个对比去分析。更何况每家企业都会放看上去很厉害的logo在那一页里。但是真实情况究竟是什么样的,有没有放假的logo,或者根本不是主营业务相关的logo,读BP看logo墙的人不得而知。

 

真正看企业服务大客户实力,需要看哪个厂商可以光明正大地来宣传其logo客户,分享生动鲜活的客户案例。否则假SaaS厂商堆一些集成系统、卖硬件与主营业务毫无关系的logo客户也是可以唬人的,这就好像硬说自己的收入高却没有配套的客户案例一样——还好这个世界并不是所有的假话说多了也就成真了。同时还要看厂商有没有源源不断的新签的头部客户,而不是始终就几家老客户的案例老生常谈。

 

而我们经历了一年多被黑文的污蔑和负面影响,却依然有着大量全球知名企业陆续成为我们的客户,这反向证明了我们的实力。

 

1.5 在戏剧冲突与舆论传播中,反转往往更具有冲击力、传播力与魅力。

 

我们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黑文事件下,出现了两个反转事件:

 

a. 原来曾经让外界误以为濒临倒闭上上签其实从来都是行业第一,只是在被污蔑之时,上上签一直保持着得体的沉默。现在水落石出,公司才开始对外发声。

 

原来上上签即便被污蔑也从来没有动摇企业客户对其的信赖。被抹黑了一年之久的上上签默默耕耘,居然服务了这么多世界级的重磅客户。

 

原来上上签在这几年间不声不响地把真正互连互通的签约网络已然织好,如今先发优势极强,无法撼动。

 

b. 老牌基金红杉、IDG、GGV先后以SaaS头部公司的高估值重金押注了假SaaS真OP电子签章/名公司e签宝,于是被牛透社形容为“融资狂魔”的e签宝一时之间风光无限。牛透社在 2021/9/18的文章《产品、生态、客户,e签宝收购金格一箭三雕》里写道: “或许未来来看 e 签宝收购金格会是中国 SaaS 进程中一个小的事件,但他可能会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这篇对e签宝高度认可的文章,现在回头来看,居然在结尾处有着某种“预见性”,十分有趣。的确OP公司假装成SaaS公司融资,用SaaS概念融来的钱继续收购OP公司堆砌收入,这就像柯达推开数码相机,非要收购传统胶片公司一样,成为了牛透社笔下中国SaaS进程中不可抹去的堆砌收入假扮SaaS东施效颦的标志性事件。


 “名不胜实者耗。” 被证明了是假SaaS真OP的e签宝遮羞布被扯下后,成为了一个尴尬可笑的存在。这也让人想到硅谷轰动一时、著名VC做背书的90亿美元“滴血成金”坏血造假案一样,时至今日仍然让创投圈深刻反思。

 

从舆论传播角度而言,剧情突然逆转,舆论态度随之扭转。这两个反转加在一起,话题的确更有热度与张力,更容易被记住,传播自然更盛。
 
尽管这两个反转都不是我们人为制造的,也并非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但一步步地,事情走向于此,于我们而言,也当真是祸兮福之所倚。

 

1.6 我们一直诚实正直,“不作恶”也是上上签价值观中的一条。我们原本只是对内在不断强调价值观,但因行业乱象丛生,在我们公司被黑事件反转过程中,反倒是更多人看到了造假同行说过的无数自相矛盾且被啪啪打脸的瞎话,在对比的强烈反差之下,外界也顺便记住了上上签自始至终不作恶、诚实正直、踏实耕耘业务,赢得了无数世界五百强的信赖。

 

这像极了段永平的投资心得:


“我如果认为一家公司不诚信的话,我就不碰了,禁区大概是两个:生意模式不好、企业文化不好。

 

企业文化不好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经常说瞎话,你只要看他以前说过多少瞎话就明白了。”

 

造假宝当初在抹黑造谣作为真正的行业第一名的我们之时,应该并没有想到,这件事最后反而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让外界记住了造假宝的商业模式不好、企业文化不好。说瞎话的著名造假公司是投资高手段永平的投资禁区。

 

稍微拉长些时间的维度来看,时间一定是好公司的朋友,烂公司的敌人。


02


谣言易感与原始微博法则


自媒体没法攻击我们的业务情况,只能把4年多前合伙人离职这一于创业公司而言很正常的事翻来覆去地炒冷饭,同时用买来的收入规模排名(却从无客户实例)来造谣诋毁公司。对了,著名造假同行去年买来的排名还被北京市工商局公开行政处罚,处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罚款20万元。
 
主要违法事实(节选):


“当事人宣传‘数据统计口径限于各个服务商官方披露的人力资源相关场景服务客户情况,结合企业和专家访谈数据,统计截止时间至2020年5月。’并以此得出‘e签宝凭借超四成的份额领先于其他厂商’的结论。经查,当事人的实际数据来源实为用户调研问卷。‘代表性的人力资源电子签约服务企业评价’表格所在页面,当事人在对评价部分维度(包括研发投入等)无法提供客观依据,并以此得出‘人力资源场景电子签约服务方面,e签宝拥有最强的综合实力’‘对人力资源场景电子签约市场的渗透率最高’等结论。《中国电子签约市场分析2019》的‘中国互联网电子签约市场份额’表格所在的页面,当事人宣传‘数据来源:公开数据和易观行业访谈获得;数据口径:电子签约及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并以此得出‘e签宝在互联网电子签约市场份额占据第一,优势明显’的结论,经查,当事人的数据来源实为用户调研问卷。同时当事人与e签宝存在合作关系和经济来往,构成了通过撰写行业报告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引入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二款的规定。”


以上图片截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络平台


原本我们以为这一番黔驴技穷的操作和没有客户证明缺乏逻辑的诋毁更可以证明我们业务优秀遭致嫉妒污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篇都是妥妥的黑文,然而我们却忽略了传播心理学。
 
当时我们不了解谣言易感和原始微博法则。

“哥伦比亚大学数字新闻中心‘紧急’(Emergent)项目数据显示,虚假、错误的信息就像可靠信息一样会病毒性流行。该中心推出了一款针对网络谣言的同名追踪工具‘紧急’,它可记录每一个谣言及其被质疑或驳斥的新闻篇数、在社交媒体上被分享的次数。研究人员发现,每一条错误信息对塑造人们的观点都构成影响,而且这种损害非常真实,如果人们都误信虚假信息,这就会像决定不参加流感疫苗接种一样,对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如果网民主要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信息,那么他们一整天都会接触到恶作剧、谣言、阴谋论及误导性新闻。这些信息与可靠来源信息混杂时,就使人很难辨别。而且,谣言经过网民添油加醋,不断丰富细节,被千百遍转载后即成了‘真理’,将获得大范围认同。”1

 

“原始微博法则是指人们倾向于转发包含错误信息的原始微博。选择忽视随后发出的更正信息,它由美国新闻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数字媒体中心研究员克雷格.西尔弗曼(Craig Silverman)提出。由于原始微博包含更多吸引人眼球的新闻元素,而更正事情真相则索然无味。这些错误信息在微博上更多表现为谣言。”2

 

中璋. 效应[M]. 1版. 北京: 中信出版社,2020年5月,pp.231


谣言对我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自媒体成功地把上上签抹黑成为了一家走到绝境的烂公司。同时其他明码标价可以售卖的报告,把造假公司包装成为了行业第一。成功地迷惑了不少资本方,一提起我们行业都以为造假公司是第一,而上上签苟延残喘。
 
在黑文的广泛传播及影响下,人们容易不知不觉主观印象还在不了解公司的初始阶段就发生了偏差。要知道,心理账户是可以影响我们的选择的。

“至少在美国,税收是能给人很大的刺激:你会意识到,卖掉亏损股可以减免税赋,而卖掉盈利股就必须得纳税。全美国的投资者都知道这个金融方面的基本事实,这个事实还决定了他们所做的一个决策——投资者会在12月卖掉更多的亏损股,因为这个月的税赋一直令他们忧心忡忡。一年中每个月都有税收优惠,但是在其他11个月份中,心理账户在人们心中的分量都重于金融常识。”3

资本市场是情绪的集合,涨跌背后的支点主要是情绪。

也正是经历了持续一年多被抹黑的谣言事件,我才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很多公司融资前会先发PR造势。也明白了去年满天飞的黑文与谣言,让谁得到最大的收益,让谁暂时被误读,又让谁成为了被骗的那个冤大头。
 
画皮被揭开之前,周公子演的小唯干净灵动、明媚灿烂。只可惜画皮终有被揭开的一天,小唯并不是人,她只是吞食人心以保持人形的九霄美狐。

黑文的广泛传播和我们的沉默在去年叠加发酵迷惑了不少机构投资人。好在外界对我们的误读并非致命伤。
 
虽说韩愈的《马说》里提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然而在创投圈,却是相反的。好的基金从来也不缺钱,再长的周期也会过去。不管是上周(2022/5/16)桥水大幅增持中概股,摩根大通(2022/5/16)全线上调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公司评级,连胡锡进都在高呼关注经济,还是近日(2022/5/23)国务院推出33条稳经济措施的实施方案,以及今天(2022/5/25)下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我们都可以嗅到春的气息,未来可期。

归根结底,好的标的才是真正稀缺的、被争抢的。尤其是中国纯SaaS的好标的就更加物以稀为贵。如今随着真相浮出水面,找寻千里马的人们也循声而至。

好在谣言的传播影响仅仅只在去年的资本市场,对我们的业务依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从未撼动客户对我们的信赖。这就是企业服务的门槛所在,更是网络效应的魅力所在。真正的产品、服务、签约网络给客户创造的价值,让客户对我们一如既往地信任与支持。甚至因此事,反倒是增进了很多客户对我们的了解与更深层的信赖。


比如造假宝的销售给我们的头部客户一一发去黑文,也有个别客户因此询问。恰好因为这个小插曲,这些客户也更加全面地了解上上签,了解到除去产品与服务,我们的底层价值观是什么,我们坚持什么,我们的内核是什么,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因此事随着客户对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更进一步信赖我们。后来客户反而给了我们更多的合作机会。从一个场景合作到多个场景合作再到全集团合作。



上图为去年7月,因此事沟通,某世界五百强客户给我们的回复邮件截屏


03


忘记清者自清,不要说行话


去年我们误以为清者自清,想了解公司情况的,看看网络效应高速增长的数据,看看重磅级客户名单,看看我们独家的产品就可以知晓,而忽略了行业外的人并非如行业内从业者一般多年如一日沉浸在行业里,未必能对所有行业数据背后蕴含的意义可以一目了然。
 
就好像常年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的爱斯基摩人眼中的白色有丰富的层次和色彩,据说他们能轻易分辨出几十种不同的雪的颜色,而普通人看到白雪皑皑,也不过就是一种白色,一个白茫茫的世界。
 

所以一定要避免自己看到了第25种白色背后的意义,理所当然地以为对方也会因第25种白色展现出来的意义而欢欣鼓舞。


对于清者自清的复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所谓的行家,其实就是长期沉浸在行业里钻研、思索、成长。
 
如同我经常会和我们产研同事强调,最忌讳的就是把客户当做我们行业专家,假定客户什么都懂,一定要假定对方是小白,完全不了解我们,我们才可以真正做出好产品。
 

我也常和财务及运营分析的同事强调,我们8年如一日做同一件事,所以聊起很多行话和行业认知如喝水般自然,可是我们要搞清楚问我们问题的人,可能了解我们行业连8周的时间都没有,更何况我们还走了一个完全差异化的战略竞争路线,和其他的SaaS公司长得还都不一样。所以回答问题之时,倘若不假思索便假定对方知识库、行业认知、经验都和我们一样,直接用我们熟悉的知识点、语言体系或者行话去回复,而不懂得掰开揉碎耐心详细解释清楚,再聪明的天才也不可能看得懂。

 
小马过河的故事很早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但是实际工作中,大家还是经常会忽略这一点,习惯性说自己熟悉的语言。这个误区便是假定别人都是非常了解我们。假定我们的酒足够香,大家会寻味而来。

 

写在最后


正常来讲,大家都应该在商场上来较高低,每家创业公司都是商业环境里的一个角色,唱好自己的每一场。被拖入舆论场,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错位。

2022/3/17,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黑公关,对互联网账号运营乱象的专项治理。这说明黑公关已经严重危害到企业的正常商业运转。国家队进场纠错,令踏实经营的企业感受到力量。


在实际的舆论传播中,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科技创业者要懂得说出自己的好。当然,这特指商业模式在早期公司亏损需要对外融资的科技企业创业者,如果有自身造血能力的企业服务领域的公司,这一点的影响会小很多。

 

除了要懂得说出自己的好,也要知道如何在污浊泥泞的环境下,洁身自好的同时做好防守,通晓攻守之道。我始终相信,中国的商业环境在逐渐向好,并不是所有的创业公司都投机取巧,以造假骗钱梦想割韭菜为荣。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心思都凝聚在真正创造价值、改变世界上。我的确看到我身边有许多真正有理想,踏实耕耘主业的创始人。他们的努力进取也鼓励着我的前行。


唯有时光发酵才可酿造最好的美酒。始终坚持长期价值,努力做一家好公司,做时间的真朋友、好朋友。

 

1. 中璋. 效应[M]. 1版. 北京: 中信出版社,2020年5月,pp. 215-216

2. 中璋. 效应[M]. 1版. 北京: 中信出版社,2020年5月,pp. 228

3. 丹尼尔.卡尼曼. 思考,快与慢[M]. 胡晓姣 李爱民 何梦莹, 译. 1版.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2年7月,pp. 316-317



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