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TO教育思想库 | 许鑫:创新链动与长三角科创人才发展

编者按

华东师大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CTO教育思想库系列,汇集学院教授、导师和特邀嘉宾的演讲、讲课或发表的文章,以原创思想成果与广大学员和社会公众分享。这些知识和思想成果多方位、跨领域,体现学院确立的人才培养理念,即将科技与管理结合、技术与商业化整合、“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融合。

今天我们编发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学术导师、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许鑫教授的演讲核心内容。许鑫讲授于2022年6月9日在我院“MEM第四堂公开课暨招生说明会”上,发表了“创新链动与长三角科创人才发展”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精编。

全文4657字 | 阅读约需14分钟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有五个部分,首先是关于人才与产业数据云的内容。对于人才和产业的关系,国家已经有了很多有关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的战略,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上海作为在经济和科技领域领头的城市,也需要在长三角发展中起到引领的示范效应。从另外的角度看,产业创新也是国家关心的内容,2020年10月14号,习近平同志在深圳特区的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联动效应,能够以人才引领和创新产业发展,形成人才强磁场,进而通过人才的孵化地实现人才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放大人才效应,实现产业兴旺发达,这是我们国家对于人才和产业创新的战略要求。

01

三链融合:人才与产业数据云

回到学校建设层面,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学科建设体系的重要场所,国家也向高校提出了科研要求。首先是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这实际上就是中央对高校学术体系、学术学科体系、话语体系这三大体系的要求。我们今天来讨论这个话题,其实是希望各位能够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价值的角度,辩证两者的统一。

人才发展的话,我们的研究主要是受到了学校的资助,我们做的是大数据视域下学术共同体建设,我们所提的学术共同体不仅仅是与人才培养有关,也希望能够给人才洞察做出贡献,服务于我们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关于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把它列出来了,也就是说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首先人才链涉及的问题是:什么是人才?人才的特征是什么?人才提升的路径是什么?我们有怎样的措施能够激发人才活力,这是一方面的内容。对于产业方面的内容,我们说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业人才是第一要义。所以企业中存在着育人、引人、留人、用人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我们构建了关于创新主题的标签,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把人才特征和产业需求的特征进行关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能够真正发现现有的人才特点和产业链发展的特点。关于这样的平台,也是后面我将分享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业当中很重要的数据支撑基础,也就是说大数据的平台,未来可以为我们的决策,不管是个人的决策,还是政府的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辅助决策手段。

我们开发出来的平台叫“四知全球人才画像平台”,希望通过大数据的洞察,为三大先导产业提供很好的支撑。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引入了租户的概念,引入了容器的概念。我们可以为不同的机构,不同的产业提供相应的租户服务,而租户是可以实现算法和数据相隔离的,可能有一些关注大数据的学生们可能会比较了解,不关心这些技术细节的同学也能够从平台所能提供的服务中,看到长三角对于科创人才的需求。

这是我们平台的架构,底层有数据仓库,中间通过标签的方式聚集一部分数据,旁边是我们用户管理,租户管理。在权限的管理上可以提供人才洞察、人才评价、人才产业分布等功能。一个简单的实例,就是平台一系列功能的实现。大家可以看到全球人才分布、人才共同体的挖掘。人才的全景性洞察实际上是我们后续介绍的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进一步构建了“四知产业链动态监测库”。动态监测的目标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我们常说的“发展和安全”是我们永恒的主题,相当于我们如何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安全的问题对应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这是我们关于四肢产业链动态监测库的框架,包括全面的画像,竞争力的评估,技术领先性的评估等,这其中有一系列的数据加工处理以及一系列的创新服务。

02

集成电路科创人才现状与需求

当我们把领域确定好后,比如说关于集成电路,我们就要进一步细分信息:集成电路的产业链、急缺人才在什么方面、需要的人才具有怎样的特征,以及人才流动的情况。首先我们关心的是集成电路人才的现状,这都是有相应数据支撑的。对于集成电路,上海的集成电路人才聚集效应是很明显的,浦东新区的集中是最明显的;除了浦东新区以外,其次是闵行区,第三是杨浦区。那么浦东的核心是什么?是张江科技园区。

第二是企业成为集成电路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集聚地。在我们有了全球的人才画像平台之后,人才只要在发表过一篇文章或申请过专利都会有记录。我们的库已经建成了大概3,500万各级各类人才的数量,我们所拥有的标签数大概是几十亿的标签数。那么有关打标签的策略,通过对标签的分析发现——企业是集成电路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归属地,但也发现在校企联动上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也就是说需要我们学校为这样的产业提供更多的人才。

第三就是龙头企业成为头部研发人才的重要集聚地。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包括中芯国际在内的一些企业,他们的领军人才都是上海重要的人才资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校和研究所也有相应的领军人才集聚地。我们也做了相关的一些划分,包括复旦的、交大的、同济的,包括上理工的,那么我们华东师范大学,虽然在集成电路工程这方面并不是上海最强的,但是我们在工程管理、在产业创新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我们CTO学院也在培养科技和管理复合性的人才,所以说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会有差异化的创新。

从高校的角度看,我们看到了各级各类高校培养人才的情况,在我们的库里面,集成电路产业的后备人才培养数量总体有14-15万,同时博士研究生的缺口可能会更大。大家可以了解一下集成电路的人才情况。对于高校而言,现在要主要聚焦在设计环节,软件研发、包括封装技术支持这些方面相对而言有点薄弱,以上就是上海的整体情况。

了解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情况之后,我们就很关心集成电路领域的科创人才有怎样的需求?我们列了一些岗位需求方面的数据,最多的肯定是技术类,其次的是销售类,对于管理知识类的人才也是有比较大的需求。而对于技术人才的要求,大家可以看到技术应用的要求是最高的,技术应用技能是其次,而科技管理和技术攻关人才也有这样的需求。

对于在各个环节的产业链角度而言,现在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制造环节,其次是设计,然后是应用开发。反而是在封装测试环节的需求量并不是特别大,大家可以通过图例的大小看到不同产业链人才需求的分布情况,那么以上这些就是关于集成电路的人才与产业的关系。

03

全球视角下的上海人工智能人才

第二个先导产业是人工智能,我们首先要了解人工智能产业的情况。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长迅速,集聚效应凸显,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大量的产业细分领域在上海落户,形成了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试验区、先导区,形成了浦江、浦东、张江、徐汇、滨江等产业区。这样来看,人工智能发展区的人才高地已经形成,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有了产业高地之后,会有各种各样的创新发展,人工智能与创新生态、智慧交通、生命科学、机器人等都产生了重要的交集,所以我们就出现了很多的综合应用场景。我们的创新成果实际上是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是居于领先地位的。

一方面在基础层领域,我们有人工智能的芯片研发,在技术层领域,我们的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也产生了大量的专利成果。在应用层面,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人工智能产品的不断涌现,包括在疫情期间,我们的人工智能和生物研发也都是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上海的人工智能治理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我们经常在讲技术,我们要做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有温度的人工智能,所以上海在一些管理方面,已经能够为全国、甚至全球提供所谓的上海方案,包括我们对数据使用的规范,对于人工智能体系的一些建设等。关于整个产业的分布情况,上海已经基本上覆盖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里的学科分布,而人工智能的集聚除了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以外,与其他各个领域也都有很好的结合。

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人才,发展到2020年,上海的人工智能专业学者数已经达到了12,000多人,根据我们全球人才画像平台的估计,在全球已经能够名列第三。在核心学科领域,也就是计算机和数学,上海的顶尖人才发展迅速,学科前1%的人才数已经高于了国际上公认的人工智能重镇。上海除了顶端的人才比较多以外,它在人才的培养能力上也是杰出的,那么这些数据也是我们从四知全球人才画像平台中跟踪和测算出来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城市的人才分布都是金字塔形结构,所以说顶端的都是顶尖人才,会有非常多的基本人才为这些高端人才作支撑。

04

增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链韧性

刚才探讨了有关人工智能的人才情况,那么除了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之外,其他产业的人才关系是怎样的?比如进一步再思考生物医药的产业特点和人才需求是什么样的。上海的生物医药也有了全方面的发展,从空间的角度而言是错位发展,包括生命蓝湾、东方美谷等不同企业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同时我们聚集了1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100多个专业服务平台,全球药企前20强有18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或者是研发中心,相当于国内有1/3的企业在张江设立了研发中心。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它在免疫疗法、基因测序、生物制药这些方面在全球都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除了这些企业以外,上海还聚集了大量顶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比如说中科院体系的蛋白质中心、上海药物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他们与顶尖的全球药企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我们说生物医药的所谓“四大人才”群体里面,就包括了海外高层次的专家和科学家人才群体、创新型的企业家群体、研发人才群体,以及工程师和高级技能人才这四个重要的人才群体。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既然是作为产业链,我们的中游发展实际上是不错的,也就是说除了原始研发和高端制造以外,我们中间的链接效应在上海市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包括聚集了诸多的上市公司和诸多的医疗器械企业。大家可以看到上海医药集团、复兴、罗氏制药等,跨国企业当中也有一系列这样的公司,是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力和引领者。上海对于人才的四大群体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以上海为龙头,它应当要携手长三角构建世界级的生物医药集群,这才是我们当下最关心的、也是最感兴趣的点,所以说以上就是想与大家分享的有关生物医药产业和产业人才的情况。

04

总结回顾

我们回顾一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首先我介绍了有关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关系,并且基于这样的关系,我们开发出了相应的人才与产业数据源的基础大数据平台。基于这样的大数据平台,我跟大家进一步分享了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当下的发展情况以及对于科创人才的需求情况。通过这样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是什么?你的人生规划能不能和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对于人才的需求能够有很好地契合?如果能够促进大家的思考,我就会很高兴——今天的报告能够发挥些许作用。好,我的公开课就分享到这里。


嘉宾简介

许  鑫 

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学术导师、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高校智库主任,兼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MBA教指委秘书长等社会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商业分析、科技情报、数字人文等,主持包括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市哲社项目、上海市决策咨询重点项目、上海市软科学重点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二十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出版专著、教材、研究报告十余部。

相关文章阅读

(上下滑动浏览)

华东师范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点于2021年正式设立,由华东师大实体教学科研机构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负责招生和培养。学院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面向未来的首席技术官和科技型战略企业家。



向上滑动

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通过人和技术的协同转化

实现科技的社会价值"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东师大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