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日丨“三聯學術”的哲学书单(内有赠礼)
哲学发光的地方,就有精神在场。今天是世界哲学日,三联学术通讯精选近年推出的思想佳作,为每一位关心哲学的读者奉上一份值得驻目的书单。对于当前时代与社会需要认真省思和对待的一系列性命攸关的问题,对于这门古老而鼓舞人心的学问,这是我们用心的回应。
书单中包括了正陆续推出的哲学家赵汀阳的作品集——这可能是目前国内最具思想穿透力的六项文本;补正沃格林“天下”之论而见中西文明根本特质的《极高明与道中庸》,勾勒夏商周三代价值转型图景的《原儒》,探询礼义关系的《礼以义起》,和两部来自中坚学者的全新力作《魔化与除魔》《观物》。所收还有横跨古今的前沿探索,如《古代创世论及其批评者》《霍布斯的形而上学决断》,它们均是西方学界在古典与现代上的新见,是值得各个文明无分彼此地关注的主题;美国汉学家普鸣的两部作品,则从他者视野给出理解早期中国思想面貌的另一种可能。
其维哲人,顺德之行。最后,对于李泽厚先生数十年影响不绝的“中国思想史论”三书,以及陈来先生儒学美德、仁学本体的建构之功,我们也借此致以诚挚的敬意。
有意在世界哲学日聊聊哲学的朋友,欢迎在评论中留下您独到的见解。可以是对下列作品的点评,也可以是日常的深思细想。我们将从中精选出五位,赠与好书。
致 敬
*点开封面图有详细信息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三书(函套装)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著
三册函套,254元
ISBN:9787108076267
李泽厚最负盛名的中国思想史论三书,曾在20世纪80年代新启蒙思潮下,提供中国思想文化研究的范式变革,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过深远影响。
三书在极大的时间跨度上描绘中国思想的嬗变历程。从孔子仁学为始,论说先秦至明清各种思潮、派别和人物,构拟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进而由古入今,以革命与改良为视角,细析近代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的思潮与人物,历数“五四”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在“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中,探寻未来道路。
精彩!一分为二地剖析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思想的通变轨迹,以心理结构、血缘基础、实用理性、儒道互补、乐感文化、天人合一等视差切入肺腑,真的是八十年代中国思想史家的最高代表了。集前人之见,参中西之异,廓清儒家内圣与外王以及百家多条支脉的张力与融合来挑战新儒家与新左派的设想。
豆瓣网友@陆钓雪de飘飘 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时期主要的思潮及重要人物的思想、主张与哲学论述,不得不说李泽厚分析之细致与精彩……(书中)种种都揭示了哲学思想与个人经历对于政治主张与思想理论的影响,那些人物以启蒙、革命的身份将新的思想、制度带入中国,但最后却归于自己的宿命与思想的窠臼之中,往前走了,然后退回了,只是他们的退后于当时的社会而言,依然是某种程度上的进步。
豆瓣网友@Maire Wong 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三论最后一部,是对五四运动至当代的一部思潮反思著作。李泽厚提出了启蒙与革命的二元关系,并以此探讨了现代思潮中的许多问题。这其实是革命史观向现代化史观过渡的形式,在此之后,一系列的现代化史观著作写了出来,其中就包括了陈旭麓的《中国近代的新陈代谢》。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用启蒙、现代化取代革命思潮,成为了八十年代学术界的共识……我们只要重新阅读这部书,就会发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豆瓣网友@愚公 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相关阅读
周雪光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阅读随记
陈 来 著
精装,503页,52元
ISBN:9787108049971
《仁学本体论》是陈来论述其儒学本体论的哲学著作。作者继承和展开了古典儒学的仁论、道体论等,批判地吸收了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本体论,在综合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而将儒学的仁论演为仁学的本体论。其哲学建构既是对儒家古典仁学的传承,也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接续与回应,是当代儒家哲学的综合创新之作。
以先秦仁学为仁学本体论的基础资源,再以宋明儒学各家之阐发而编织出仁学的血肉、仁体的外延,又对近代以来一些思想家对仁之阐释有所评点。仁的哲学史,以哲学史写作重现仁的内涵。
豆瓣网友@书宇阳
相关阅读
杨立华、赵金刚整理丨由《仁学本体论》看中国哲学再建构的当代路径
儒学美德论
陈 来 著
精装,559页,68元
ISBN:9787108065452
本书是作者有关儒家伦理与美德伦理的研究,也可以说是以追寻美德为中心的中国伦理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关注公德与私德问题,是美德研究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讨论。下篇主要关注美德伦理,检视了儒家伦理与美德伦理的关系,辨析了两者之间的异同。
全书的核心关切是把握美德伦理研究中的中国问题,证明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寻找中国道德思想的出路。
理论阐发之作。中国道德的出路是要从公德—私德的对峙与失衡回归到儒家的君子之德。
豆瓣网友@Karl
推 荐
赵汀阳集
第一哲学的支点
A Foundation for First Philosophy
From cogito to facio
(即出)
一个或所有问题
一份哲学草稿
(修订本)
One or all Problems
精装,203页,69元
ISBN:9787108075895
寻找动词的形而上学
Metaphysics on Verbs
精装,288页,78元
ISBN:9787108076441
跨主体性
Trans-subjectivity
精装,365页,88元
ISBN:9787108076960
秩序的理由
The Viability of Orders
(即出)
历史,山水,渔樵
Historicity, Naturality and Tellers of Histories
(即出)
赵汀阳大概是当代中国敢于质疑和挑战自古希腊到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极少数哲学家之一,他认为以存在和真理为基本框架的哲学传统是可疑的,存在与真理属于科学和神学范畴,自古至今哲学对存在与真理的解释都是伟大却徒劳的努力;而现代哲学摈弃形而上学的努力也归于失败,因为任何理论都或明或暗地包含了形而上学的承诺,迄今形而上学仍是一个未成工程。
赵汀阳这些年来的努力是建构了一种值得讨论的“新形而上学”,提出了创世存在论、共在存在论、动词哲学、历史的存在论事件、递归溯源等极富原创性的哲学论述。三联的“赵汀阳集”便是他有关新形而上学思考的集中呈现。
相关阅读
赵汀阳“第一哲学”系列论坛 01丨赵汀阳:“创造”是动员一切问题的动词
赵汀阳“第一哲学”系列论坛 02丨唐文明:复活的魔法能够克服虚无主义吗?
赵汀阳“第一哲学”系列论坛 03丨孙向晨:哲学要融摄人类的根本问题
赵汀阳“第一哲学”系列论坛 04丨张志强、陈立胜:重建形而上学
赵汀阳“第一哲学”系列论坛 05丨赵汀阳:存在,就是创造未来
原 创
极高明与道中庸
补正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分析
唐文明 著
“古典与文明”
精装,455页,78元
ISBN:9787108076656
本书聚焦沃格林的《秩序与历史》,尤其是《天下时代》,试图回答“沃格林不同时期究竟如何看待中国文明”和“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沃格林的中国文明研究”这两个关键问题,在梳理其秩序哲学全貌并高度认同其秩序哲学理路的基础上,补充沃格林原有分析的不充分性,修正不正确性,进而回应中国文明如何通过持续不断地深度学习西方文明,从而获得自身的更新这一宏大的历史性课题。
当年沃格林大著《政治观念史》(史稿)因无法划归单一学科属性而被悬置,感觉唐老师近来著述似亦愈发彰显出此一风格——我想最深层缘由大概是他俩共有极度明确的问题意识吧,诸如对“现代性危机”进行最彻底的省察、在现代社会成为儒门学者如何成为可能之类,这势必会引导他们的学术研究超脱于本就可以模糊化的专业壁垒。不过两位学者身处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与精神脉络之下,具体学术研究当然有其各自滴取径与关怀。总的来说,尤金·韦伯对沃格林的赞誉想必也同样适于唐老师:“将最复杂的哲学反思与最具洞察力的历史探询融为一体……把认知、理解、存在的开放性以及洞见的深度结合起来。”
豆瓣网友@素书
相关阅读
礼以义起
传统礼学的义理探询
吴 飞 著
“古典与文明”
精装,644页,88元
ISBN:9787108075727
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如何在现代文明的基盘上,承续“礼”的精神,找到“礼”的现代言说方式?作者从“西学”转向“中学”,十余年来致力于礼学研究,本书正是他对上述问题思考的成果——以跨学科和中西文明的比较视野,对礼学中的重要论争、经典文献、服制流变等,予以重新梳理与诠释。在为传统礼学研究开拓新路的同时,也在文字、文献、服制、器物的流变中探询着中华礼乐文明的真精神。
“礼以义起”,是古人对礼学与礼制的精要概括,而作为本书的书名,则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含义:作为历史制度的礼与经学义理之间的关系、汉学与宋学之间的异同与兼采、现代学术中经义新诠的方式及其意义。三条线索相互交错,虽千条绪,皆可归结于性命之义。
吴飞
相关阅读
梦觉之间
《庄子》思辨录
陈少明 著
“文史新论”
平装,240页,52元
ISBN:9787108071057
近代西方以降,以理解、宰制外物为目标的科学技术逐渐成为哲学模仿的对象,通过制作成套的理论系统对“物”进行最大限度地追逐。相比之下,前科学时代的庄学不是简单的形而上学追问,其目标既非没有方所的物,也非先天定在的理。庄子以其创造的独特道论,致力于揭开俗世积习的面纱,刷新我们对生命的认识。
作者通过勾连中国传统思想中视觉与思想的内在关系,强调以“思想视角”考察《庄子》,着重刻画了庄子的讲述方式,从而论述这一中国哲学的伟大人物其反常规的视角所呈现的生命场景,与其致力于为人生揭蔽的思想立场,并呈现出庄子之道的哲学意义。
不是思辨《庄子》,而是通过《庄子》去思辨。
豆瓣网友@瞿鹊子
相关阅读
陈壁生 | 何谓“做中国哲学”?——陈少明《做中国哲学》评议
原 儒
从帝尧到孔子
杨儒宾 著
“中山大学禾田哲学讲座”丛书
平装,453页,79元
ISBN:9787108075222
“原儒”指的是自尧舜以下直至孔子的圣贤及其儒思。儒门虽自孔始,儒思却其来有自,还原儒学以孔子的面貌问世之前的原初形态,把握儒学在前孔子时代的起源与性质,有助于我们理解上古中国文化价值的蜕变逻辑。
本书从神话传说、经籍史料和出土文物中取得线索,追溯“原儒”的谱系与事件,展现“原儒”如何在巫教、夏、商时期氤氲成形,在两周成就以文王、周公、孔子为代表的经学人文新时代的过程。
“孔子之前的儒家传统”不是作者本人,也不是今日学者所提,其倡议者正是孔子本人 ;他在《论语》中即不时提及古代圣王,拳拳服膺弗失。以《尚书》《论语》为轴心的儒家圣人观是先秦儒者在各种并存模式中披坚执锐、摧陷廓清、竞争而成的太古图像,如果要找到贯穿历代儒者信念的法则,那么自帝尧至孔子的一贯精神当是其中一条。
杨儒宾
相关阅读
推何演董
董仲舒《春秋》学研究
黄 铭 著
“古典与文明”
精装,360页,68元
ISBN:9787108074652
董仲舒是中国思想史上不可回避的重要人物,作为西汉大儒、《春秋》公羊学的代表人物,他开创的以天人之道为核心的经学体系,为“大一统”秩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本书围绕董仲舒的《春秋》学展开,作者基于《公羊传》及何休《春秋公羊解诂》的内在理路,推演展示董仲舒《春秋》学的诸多面向,进而分析董仲舒如何以《春秋》“微言大义”,发明君臣伦常、推行改制思想,以达至“复古更化”的终极关切。
可以做董仲舒政治哲学的导读书了。第一章辞讲得最佳,到第五章前,细细搭出董子春秋学的轮廓,天的哲学和微言大义均可以相合,为之赞叹。
豆瓣网友@门松秋零
相关阅读
黄铭丨国法与人情,血缘与恩养:董仲舒《春秋》决狱中的义理问题
参赞化育
惠栋易学考古中的大道微言
谷继明 著
“古典与文明”
精装,613页,99元
ISBN:9787108076458
本书以清代乾嘉吴派学术的代表惠栋之易学研究为主题。惠氏家族三代传《易》,惠栋可谓是清代汉学派《周易》研究第一人。全书从惠栋家学渊源讲起,说明他如何通过“师法”的方法论,从理学传统转进至自己的“一家之学”,树立起汉学旗帜。惠栋将《易》之根本追溯至汉儒提倡的“元即太极”,又将作《易》之宗旨定位到与人之性情息息相关的“赞化育”,而深剖这些“微言大义”,则可知其以《易》为基础统摄群经的深意,在于融汇易学与“明堂之法”,从而建构全新的政治设计,藉此呈现惠氏“述旧信古”、颇具革命性的经学政治理想。
观 物
邵雍哲学研究
李 震 著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精装,527页,80元
ISBN: 9787108076854
邵雍是北宋理学建立时期的重要哲学家、易学家,其思想具有高度的独创性。然与同为北宋五子的周敦颐、张载、二程相比,邵雍哲学因其异质性和复杂性,鲜有深入综括研究。《观物》一书旨在完成这个颇具难度的课题。全书在对邵雍“观物”之理的深入抉发之中,呈现邵雍庞大高严的物理建构与自在洒脱的人格气象,他用一种极为特殊的思想形态,为即将到来的理学时代作了刚柔两方面的奠基。
李震的著作是邵雍哲学研究的新进展。以邵雍哲学的体用概念为核心展开的,以“体四”“用三”的结构,将邵雍《观物内篇》与《观物外篇》有机地关联起来,详细考察了“体用动静”“体用本末”等问题,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杨立华
魔化与除魔
皮柯的魔法思想与现代世界的诞生
吴功青 著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精装,414页,78元
ISBN: 9787108-076601
本书从韦伯命题及相关科学史论述出发,围绕文艺复兴哲学代表人物皮柯 · 米兰多拉展开,检讨“世界的除魔”这一现代性特征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发端。皮柯通过揭穿占星术的魔法性,第一次赋予人自我塑造的自由 ;同时他又主张魔法,将人理解为自然的沉思者和操作者。既魔化,又除魔,表明了现代性生成的复杂机理,也提供了反思现代世界诞生的契机。
从现代性的除魔化这一问题背景中探询早期现代哲学对现代主体的构造以及自然态度的演化,作者的论证从自由与魔法两个平行的论域,逼近一个交叉重叠的问题,其构思不可谓不巧妙。
韩潮
相关阅读
吴功青 | 从目的论世界到机械世界:奥古斯丁的“种子理式”说及其现代转变
译 作
古代创世论及其批评者
〔英〕大卫·塞德利 著
许 瑞 译
“古典与文明”
精装,397页,78元
ISBN:9787108076274
在古希腊,从赫西俄徳追溯神的谱系起,人们就开始追问世界与人如何产生与持存的问题,并据此判断世界的性质与人的位置,为衡量善好与追求幸福提供基础。本书是一部专注梳理西方古代“创世论”思想发展与争论史的著作,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作为西方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世论并不是古人无益的玄想,而是当时人们对生命意义与宇宙秩序的普遍理解,这些对世界与人的构想暗中铺就了西方文明后来的道路。
塞德利对《蒂迈欧》的诠释相当精彩,推翻了传统的神话论说,将《蒂迈欧》与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科学”传统结合在一起,在对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目的论”的分析中,进一步揭示了努斯模型的发展与分离——单一神的抽离与自我沉思,以及这种超越性与相对于世界的内在性的统一。如作者所强调,亚里士多德提供的模型也是基于质料先在,创世或自然的“生成”不同于无中生有,而是形式与动力的赋予,通过与质料结合,通向目的的实现,创世被理解为完满实现的复制。
豆瓣网友@鸿渐
自由意志
古典思想中的起源
[德]迈克尔·弗雷德 著
[美]安东尼·朗 编
陈玮 徐向东 译
“古典与文明”
精装,251页,58元
ISBN:9787108073563
“意志”“自由”以及“自由意志”向来是哲学史上受争议最多的概念,这些繁杂与无休止的争议,恰恰反映出它们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在古代,人们从何时开始认为人类具有自由意志?为什么有人会这么想?这时使用的是怎样的自由意志概念?这个概念从一开始是否就具有缺陷?
弗雷德凭借深厚的哲学素养,在宏大的视野下同时关注文本细节,为这些争论引入了极富启发的视角和新的解读可能。
精彩的论述,各个学派对于自由意志的阐释形成了一种横向的比较和发展,第八章末尾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人的价值倾向,再赞同不过。
豆瓣网友@番茄加醋
相关阅读
成 神
早期中国的宇宙论、祭祀与自我神化
[美] 普 鸣 著
张常煊、李健芸 译 李震 校订
“古典与文明”
精装,491页,58元
ISBN:9787108066848
《成神》致力于反思并消除西方汉学关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固有成见,通过分析商周卜辞、战国文献及秦汉政论中呈现的凡人与天神的复杂关系,普鸣重构了“天人合一”背后蕴含的“关联性宇宙论”在中国兴起的历史过程与政治背景。在他看来,“人”与“神”的界限、人能否“成神”等问题在早期中国经历了一场长期的论辩,“关联性宇宙论”并非是一开始就存在于中国的基础性预设,而是在与祭祀占卜活动的对抗中逐渐成为了主流。
本书旨在打破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刻板印象,细致讨论从周到汉官方、士林在“天人之际”VS“天人合一(作者称为祭祀模型VS关联性宇宙论)问题上多种思路的交锋,回应了很多西方汉学、人类学的成说。整体上很有说服力。唯在解读一些描述“得道”境界的文本时,恐有过度之嫌。
豆瓣网友@穿匈国
相关阅读
作与不作
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美] 普 鸣 著
杨起予 译 唐鹤语 校
“古典与文明”
精装,360页,49元
ISBN:9787108065926
作者,“起”也。“作”有兴起、创新之义,但孔子却讲“述而不作”。是“述”还是“作”,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中围绕“创作”“人为”观念展开的一场历史悠久的论辩。“述作之辩”不仅是哲学层面上自然与文化关系的呈现,其核心在于大变革时代人们对新制度——中央集权帝国——合理性的阐释,体现出“创新”为中国历史进程带来的文化张力。
本书是普鸣的代表作,追溯并分析了商周卜辞、战国文献及秦汉政论中有关“创作”的叙述,不仅延续了西方汉学对“关联性思维”的探讨,也为考察中国古典文明提供了一个别具特色的视角。
好问题,有意思。用译者的话说,普鸣是退了一步来看中国传统中对自然与人文关联的强调究竟是如何在历史的辩论中发展起来的,这是其研究的精彩之处。不管怎么说,是认真读书的学者!支持一下。
豆瓣网友@黑猫警长
相关阅读
让-雅克·卢梭与亚当·斯密
一场哲学的相遇
[美] 查尔斯·L. 格瑞斯沃德 著
康子兴 译
“现代世界”
平装,425页,69元
ISBN:9787108076212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对人的思考从神人关系转向人本身,“自我”及由之发轫的相关问题域遂成为启蒙哲学的核心关切。本书是一部旨在梳理卢梭与斯密对“自我”及相关问题域的见解之异同的比较研究,作者从二人哲学中的“自我”观念出发,逐一探讨近代道德与政治哲学的关键问题,将二人分别代表的法国启蒙运动与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截面及其肌理异同呈现在我们面前。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他们各自的民族何以走上不同的现代化道路,明白二人不同的自我观、人性观及其历史效应何以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世界的面貌。
斯密与卢梭之间的“相遇”,或者说斯密对于卢梭提出的文明社会问题的回应,是过去四十多年里斯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Griswold从宽泛意义上的“自我问题”入手的这本书,也应归入这一谱系中。这一视角体现了作者自身的问题意识,也契合卢梭研究中斯塔罗宾斯基、克里斯托弗·凯利等学者们非常关心的主题。当然,采取这种视角后,本书关于斯密在国家和社会制度安排层面上对卢梭的回应,讨论得就相对较少了(这也意味着,这是一本更偏向于哲学取向,而非狭义的政治理论取向的研究)。翻译的水平很高,整体上准确、流畅、可读。
豆瓣网友@KevinZ
相关阅读
亚当·斯密与启蒙德性
[美] 查尔斯·格瑞斯沃德 著
康子兴 译
“西学源流”
平装,498页,69 元
ISBN:9787108072009
关于启蒙之性质与命运,当代哲学一直争论不休。格瑞斯沃德在此语境中展开了他的研究,将斯密的著作与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的当下讨论关联起来,探讨了斯密对古代哲学的借用与批判,以及斯密对人类道德、政治视野的辩护。
当我们提到亚当·斯密的时候,首先会想到《国富论》以及他“经济学之父”的身份,然而他对道德哲学的巨大贡献却被这一身份所笼罩遮蔽,使得作为哲学家尤其是道德哲学研究者的斯密仅仅为少数专门研究者所认识。而这本书就是对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研究的分析,还原了亚当·斯密在启蒙德性上的深邃思想。
豆瓣网友@白云千载
相关阅读
霍布斯的形而上学决断
政治学的条件
[法] 伊夫-夏尔·扎卡 著
董皓 谢清露 王茜茜 译
“西学源流”
平装,510页,59元
ISBN:9787108069344
本书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扎卡的代表作,旨在揭示霍布斯的思考并不止于政治哲学,要为其伦理—政治哲学的诸多论述找到一个更为终极的“道”,必须返归霍布斯的形而上学。
作者将霍布斯的全部作品纳入考量,发现霍布斯思想引发的对真理概念的重新思考,从而得出贯穿于霍布斯作品中的、主导伦理—政治问题之展开的思辨结构,将霍布斯重新写入了形而上学史。
非常好!我这种厌恶形而上学的不学无术之徒都看得津津有味!解决了很多困惑,翻译也不错。更难能可贵的是,如此强悍而实干的文风居然是个法国人写的,难得。
豆瓣网友@姜一枚
相关阅读
七个问题丨伊夫-夏尔·扎卡:霍布斯开辟了现代政治学所属的空间
公共的男人,私人的女人
(修订译本)
〔美〕让·爱尔斯坦 著
葛耘娜、陈雪飞 译
精装,403页,88元
ISBN:9787108-076618
男性与女性,公共与私人,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两对相互对反又极具张力的关键词,性别研究与身份政治研究在20世纪以来的西方思想史领域长盛不衰,但以女性主义视角为切入点对思想史进行梳理的尝试则非常鲜见。
本书作者让 · 爱尔斯坦是美国知识界研究女性与政治的专家,曾获“古根海姆学者”、美国政治学会的“古德诺奖”等荣誉。她在这本书中,立足于广阔的思想史视野,以公私领域的划分为基本点,疏理了西方自古典时代至20世纪以来的“女性观”,呈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圣·托马斯、马基雅维利、卢梭、黑格尔、马克思等思想家对女性问题的看法,并评述诞生在20世纪的、以传统西方思想为基础的激进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等女性主义流派;不仅聚焦于女性主义诞生后的思想派生,更将问题追溯的眼光回溯得更深入,探索助力女性主义思想萌芽与塑型、演变的传统思想线索。最终,爱尔斯坦表达了其相对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温和立场。她认为,女性解放运动的实质不应该在于从私人向公共领域的绝对转换,而是要让女性“成为在这两个领域都具有反思和行动能力的人”。
某种程度上,这本书就是哈贝马斯所说的“反思性女性主义话语”。哈佛大学教授南希·利普顿·罗森布鲁姆
日本的思想
(岩波全本)
[日] 丸山真男 著
唐利国 区建英 刘岳兵 译
“20世纪日本思想”
精装,203页,59元
ISBN: 9787108073938
《日本的思想》是丸山真男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有着越出学院的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全书收入文章4篇,是丸山1957—1959年面对战后日本的现实状况,在历史和当下的张力中进行思考的结晶,在其一生的学术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在书中,丸山对近代以来日本思想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天皇制、传统与现代、锁国与开国、组织与个人、知识分子与大众、抵抗与转向、政治与文学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放到整个日本思想史的广阔视野下来讨论,概括出日本思想的一些结构性特征,如“杂居性”和“无构造性”等。通过本书,读者可以领略丸山惊人的敏锐和极具穿透力的思考方式,也可在与日本不尽相同的中国的语境内,读出丸山的思想对我们自身的启示。
我店曾出版《日本的思想》节译本(2009)。为更完整地呈现丸山真男的思想,本次出版,根据1961年岩波新书版进行全文翻译,是为“岩波全本”。
精彩!生动的语言、富有形象性的原创概念、清晰的行文逻辑…丸山在我眼中就是人文/社科学者的典范。
豆瓣网友@チリ大統領
相关阅读
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
(修订译本)
[日] 丸山真男 著
王中江 译
“20世纪日本思想”
精装,325页,78元
ISBN: 9787108073754
《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是丸山真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初版于1952 年。丸山在以本书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中,运用独特的思想史方法,对日本近世以来的政治思想做了开创性的阐发,奠定了战后日本的新政治学的基础,也创建了超越政治学领域的、为战后日本社会科学所共有的基本研究范式——从日本人的深层心理和精神构造入手,分析其政治乃至社会行动样式,从而寻找从人和文化的角度而非经济结构的角度来深化社会科学认识的途径。
在书中,丸山致力于寻找日本思想自身的现代性资源,从而打破日本的现代化是由西方引起、日本的现代性思想也是西方影响的产物的通说。他着重描绘了作为德川幕府统治意识形态的朱子学的解体过程,以及与此相伴的徂徕学、宣长学等富含现代转换契机的学说的发展和演变。在朱子学被视为封建腐朽思想的日本学术界,丸山这种新鲜的视角无疑为审视朱子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此外,丸山还从满怀现实观照的视点出发,对日本早期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特点进行了论述。
如今,本书在日本知识界早已成为一个典范,是后世无论持何种论点的人都要参照的坐标,也是丸山真男以其超凡才智谱写出的“作为思想史家”的华彩乐章。
日本後來的思想史研究,包括對中國思想史的研究,丸山此書都是繞不開的典範。
豆瓣网友@satankiss
体现着现代社会精神的“制作”逻辑,除了这里强调的人的主体性自觉、把一切作为实现目的之手段两点,丸山多次触及但未展开的一点是,自觉的行动主体将会摧毁虚假的历史连续性,带来历史的断裂和断裂之后的艰难进展。联系几乎同时写成的本雅明《历史哲学论纲》,这便是思想之路的尽头和实践的开始。面对40s的“现代超克”论,丸山保持了一种很好的姿态:基于现状,而非任何对于过去的想象与缅怀,来展开思想和行动。
豆瓣网友@马默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