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本报讯)2022年1月4日,“《作家文摘》2021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终评结果在京揭晓。《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等11本图书入选(含一本特别推荐奖)。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不平凡的2021,再次重温那些鼓舞人心的瞬间,《作家文摘》与时代同步伐、为读者选好书的初心始终不变。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文化传媒品牌,《作家文摘》自2012年起联合广大读者和知名文化学者,开展“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评选活动。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吸引上百万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并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在广大读者以及文化界和出版界获得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2021年是国内出版界非虚构作品井喷的一年。本届评选自11月火热启动,《作家文摘》综合一年来本报所推介、选摘过的几百本图书,并在近百家出版机构推荐的非虚构类作品(每家限三部)中,筛选出180本初选书单。在此基础上编辑部经过多轮讨论,推举出候选书目36本。入围作品风格多样、精彩纷呈,集中展现了2021年国内非虚构图书出版的绚丽多姿。2021年12月27日至2022年1月3日,《作家文摘》微信公众号围绕36本候选图书进行了网络投票,得到广大读者的踊跃参与。网络投票与终评小组现场投票结果一起以3∶7的比例决出最终十佳。本届终评委阵容强大,由著名党史专家、文史学者、知名作家、出版界和学界翘楚组成: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党委书记)、陈晋(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曹应旺(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五编研部巡视员、研究员)、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冯骥才(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邓凯(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李晓东(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副主任)、杨春(《人民政协报·春秋周刊》主编)。终评会由《作家文摘》总编辑孔平主持,吴义勤致辞。吴义勤高度评价了《作家文摘》非虚构好书评选活动客观、公正的良好传统和在业界的影响力,指出在评审过程中,要重视图书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时代价值、思想价值和人文价值,这既是考量的依据,也是《作家文摘》非虚构好书榜区别于其他文学榜单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党委书记)陈晋(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曹应旺(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五编研部巡视员、研究员)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冯骥才(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邓凯(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李晓东(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副主任)杨春(《人民政协报·春秋周刊》主编)投票前设置了评委自由讨论环节,现场气氛热烈,专家各抒己见。评委们一致认为,今年非虚构好书特别多,候选书目各有特色,实在难以取舍,评选难度相当大。陈晋说,2021年是一个非虚构类作品大年,特别是党史方面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他建议,在评选时要考虑到本年度主题。刘跃进、杨春和曹应旺等评委提出,当下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给历史留下史料的关键时期,非虚构好书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对于亲见、亲历、亲闻的回忆文章和史料故事,要特别注意其记述的客观性,力求还原历史本来面貌,坚持准确和价值这两项判断标准。非虚构好书帮助我们开阔思路、深入历史,对时代具有重大参考意义。李晓东强调了2021年主题出版的两个要点,一是建党百年,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对相关图书进行了点评。邓凯对候选书目进行了精彩解读,尤其提到几部候选图书,角度新颖,写法创新,值得推荐。因疫情原因,冯骥才未能到场,在视频中他表示,近年来非虚构类作品在国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它以关切现实、洞察历史、建构文化的特质,受到读者的喜爱,这与《作家文摘》求真深度的办报方针不谋而合。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的评选活动,为读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阅读参考。在综合专家终评委投票和网络投票后,最终决选出上榜书单(见下,按出版时间排序)。感谢各位评委的高度负责与专业精神,感谢广大读者的热情参与。(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