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慈善果

其它

恭迎释迦佛出家纪念日

功德无量!扫码关注我们菩提慈善果扫码关注我们显密闻思堂
3月17日 上午 12:50
娱乐

默默忍受,以福德来回报伤害你的众生

默默忍受以福德来回报伤害你的众生□即使三界众生均发怒,攻击侮辱打骂与残害,能忍不恨以德相回报,完成忍行波罗求加持。【解释】祈求上师加持,即使三界众生都发怒,对自己进行攻击、污辱、打骂、伤害,自己也能够忍受,不生嗔恨,并用福德来回报这些伤害自己的众生,以此获得忍行波罗!世人一般都是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佛教认为:“恶莫过于嗔恨,德莫大于能忍。”修忍波罗时,就要改变世俗的陋行恶习,不是怨怨相报,以怨报德,而是以忍为德,以德报怨,甚至把他人对自己的伤害看作是给自己提供修忍德的有利条件,不但不应该生气,反而应该感激。忍包括哪些?忍有三种:忍辱;忍苦;忍法。修法中会有很多困难,要坚持、要有耐心。①“忍辱”,也称之为“耐怨害忍”,意思是当仇敌伤害我们时,对之不生嗔恨而修忍辱。②“忍苦”,除了不贪安乐之外,还应将痛苦视为庄严之事而甘之如饴。如以前讲“修心”时所说的,应将一切痛苦,例如为法而承受的苦行、疾病的痛楚、不想遭遇的敌人,甚至梦中所受的苦等,都转成修法的助伴:将这些苦看成是消尽恶业的因;以此比知他人的苦而对之生起悲心;藉此思惟轮回过患等,来修习安忍。③“忍法”即定解法忍,包括:修习善行,实践关要;记持、背诵经论,从而分析处与非处的取舍、三宝的功德、所获的菩提、往趣菩提之道、无我、以及深广法藏。在现阶段,我们对《道次第》的词义生起定解,也算是定解法忍。总之,“忍法”是指能忍受修行过程中的种种磨难。
3月16日 上午 7:56
其他

圆满福慧资粮最殊胜的方法---六波罗蜜多(三)忍辱

忍辱不容易,遇到逆境的时候,尤其是有人来伤害你的时候,心不乱、不动,这叫忍辱。在修行的过程中,遇到磨难的时候,心仍然不动摇,这也是一种忍辱。你所修的法再深奥、境界再高、意义再深,心里没有畏惧,敢学敢修,心也不动,这也是一种忍辱。忍辱忍辱可以分三种:他人邪行之安忍、求法苦行之安忍、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第一个,他人邪行之安忍。假使有人无缘无故地打你、骂你、欺骗你、伤害你,你不但不以眼还眼,不以牙还牙,连心都不随着动,这叫忍辱。作为修行人就要让、就要忍。有什么机会都要让给众生,有什么艰难困苦都要忍耐、忍受。之前和他无冤无仇,如果他没有任何原因,没有任何理由地来责骂你、殴打你、羞辱你、诋毁你、诽谤你、欺骗你、伤害你、折磨你的时候,你都能忍,这就是忍辱。都要忍,不能和他一样生起嗔恨心,不能和他一样去争吵,去伤害、恼害别人,修行人就要这样。要求有点过分是吗?按世间的角度来看,这个要求是有点过分。但是按佛法,按出世间法来说,我们讲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它们是两个方面。我们现在要修的是胜义谛,修的是出世间。什么叫出世间呢?就是超越世间,与世间完全不同的。站的角度不一样,看的事情就不一样。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这都是应该的。应该心平气和地接受、承受。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这些逆缘、逆境,这些磨难都是求之不得的。要是没有磨难,不磨练的话,怎么能成就呢?若是没有这些逆境、对境,无始劫以来积下的债怎么还?所造的业怎么消?随随便便、舒舒服服地,债就了了?哪有那么容易?修行就是了缘、了债、了生死。我们站在世俗、世间这个角度来看,是有点过分;但是我们现在换个角度,换个立场去看就不一样了。佛讲的,如是因如是果,这都是因缘果报,是要了的!若是你能修忍辱的话,这也是修行、了缘了债的好机会。若你不修忍辱,再去报仇,继续和他们结仇,彼此嗔恨、伤害的话,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就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以后还要不断地感受同样的果报。以前结的恶缘,现在成为仇人了;如果你现在又跟他结恶缘,将来还是仇人。这都是在轮回中感受无穷无尽痛苦的因,不应该种这些因。你嗔恨别人,甚至去伤害别人,这都是造业!第二个是求法苦行之安忍。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磨难、魔境。没有魔不成佛,面对障碍、违缘,就是一个字:忍!要忍受、忍耐。学法修行的过程中,要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纵然失去生命也绝不舍弃佛法。以这样的精神来学修,才能成就。修行是第一位,把修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为了面子,不能舍弃佛法;为了生命,不能舍弃佛法;为了暂时利益,更不能舍弃佛法。你舍弃了佛法就等于舍弃了解脱,舍弃了佛法就等于舍弃了永恒的快乐。我们为了修行什么都可以舍弃!有没有这样的信心?有没有这样的决心?若是真有了,你才有资格学佛。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希求佛法,精进修持佛法。为了修行什么都能忍,有再大的困难,有再大的磨难也能忍,也不影响修行,也不影响成就。这就叫求法苦行之安忍。第三个是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念佛法门不容易,念佛有念佛的方法。我们现在也不看自己的根基在哪里,就看哪个法门简单,哪个法门容易掌握,根本没有去了解这个法门真正的内容。一说要背咒语、学法器,都开始害怕了。一看要学这么多,修行这么复杂,就开始不敢学、不敢修了。“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无我、空性、对这些没有畏惧,没有恐怖,都要学、修的,就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般的学、修。要有信心!我一定要学会,我一定能学会,我一定要修好!法义再深、境界再高,仪轨再复杂,我也要学、要修!这种勇敢的心叫“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心不动摇!再难、再深、再高,也难不倒我!我能学会、我能修成、我能胜利!这种精神叫“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有这样的精神,有这样的发心,才能学佛,才能修行,才能成就啊!有这样坚韧不拔的毅力,有这样百折不挠的决心,才能成就!有一点违缘、困难了,就开始怀疑了;有一点什么事情,就开始泄气了,开始想逃避了,没有这样修行的。安忍也可以具足安忍波罗蜜多,也可以具足六度。为了修行,自己能够付出时间和精力,能付出身心,这就是布施。能如理如法地修忍辱,这就是忍辱之持戒波罗蜜。修忍辱不是在克制自己,折磨自己,不是在痛苦当中,而是快乐地、心甘情愿地、心平气和地接受、付出,这叫精进。修忍辱的决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一心一意地修忍辱,这就是禅定。忍辱的对境、忍辱者自己,忍辱的方法、过程都能观空。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修忍辱,这叫智慧,也是忍辱波罗蜜。一个忍辱度都可以具足六度!佛法不是讲给别人的,是讲给自己的。佛法就像镜子,不能照别人,只能照自己。往期文章回顾:圆满福慧资粮最殊胜的方法---六波罗蜜多(一)布施圆满福慧资粮最殊胜的方法---六波罗蜜多(二)持戒《回向文》文殊勇猛如实知普贤菩萨亦如是我普于彼随学故回向今此一切善三世诸佛咸称赞如是回向最殊胜我亦普以此善根回向为令依贤行菩提慈善果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显密闻思堂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2023年12月2日
其他

圆满福慧资粮最殊胜的方法---六波罗蜜多(二)持戒

持戒你想成佛,必须要受持戒律,这是解脱、成佛的必经之路。戒律有好多种:有世间的戒律,有出世间的戒律;还有小乘的别解脱戒,大乘的菩萨戒;密乘的十四条根本戒等等很多。这些戒律也不是都要受,是根据自己的根基、意乐、因缘来受。持戒波罗蜜多,就是修持戒律。要断除一切恶,行持一切善,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善恶的标准,因果的细节,只有佛法里才有,只有佛才能说明白,除了佛谁也说不清楚,即使说也只能说一些大概的,不是详细的、究竟的。佛讲的善恶标准也有好多种。世间、出世间,小乘、大乘,显宗、密宗都不同。一般的断十种恶,行十种善,属于是世间的戒律。如果你能断十种恶,行十种善,就可以投生为人,或者转生为天人,享受人天的福报。断十种恶、行十种善也有属于出世间的,出世间的戒律有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智慧。没有这些就不是出世间的,就不能解脱,不能成就,更不能成佛。持戒成佛持戒小乘里主要讲出离心。如果你对世间法有贪恋,为了世间的利益,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不贪恋世间的利益,不为世间的利益,而为了解脱,为了寂灭,所做的一切都是善。也就是说,只要是有出离心的摄持,所做的一切都是善;没有出离心的摄持,则都是恶。大乘里主要讲利他心。为自己、自私自利,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为众生、为他人,以利他心为主,饶益、利益众生都是善。——这是善恶的标准。如果我们不懂得佛法、佛理以及这些善恶的标准,我们就无法能够衡量、分辨、取舍善恶。断恶行善断恶行善就是戒律。没有戒律我们无法修行。佛讲戒定慧,首先是戒,然后才能有定,最后才能产生慧。我们不说特殊情况,一般的情况就是这个次第。戒律是根!不受持戒律,不可能成就!现在很多人都不受持戒律,都不愿意受持戒律。为什么呢?有的怕犯戒不敢受戒;有的不懂,不明白受持戒律的必要性。受持戒律要根据自己的意乐。你处于世间阶段,就受世间的戒;你处于小乘阶段,就受小乘的戒;你修大乘佛法,就受大乘的戒;你修密宗,就受持密宗的戒。真正的受戒,不是一种约束,而是一种轻松自在。你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修行,到时候自然就受戒了。持戒佛非常慈悲,佛讲的法也非常圆融。佛讲戒律的时候,大概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讲如何受戒。分别讲解了受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仪轨。第二个部分讲戒条,包括允许的、不允许的戒条。没有绝对的不允许,也没有绝对的允许。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允许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必须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是必须的?讲得很细致。佛讲戒律的第三个部分,就是万一犯戒了怎么办,还有没有余地?不同层次里也讲不同忏悔的方法。比如说犯别解脱戒了,有它弥补、忏悔的方法;比如说犯了菩萨戒了,也有它弥补、忏悔的方法;若是犯密乘戒了,也有它忏悔的方法。通过忏悔,都能弥补;通过忏悔,都能返回;通过忏悔,都能清净。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明白这个道理,认为受戒是一种压力,是一种约束,是一种束缚。还是不懂戒律,还是不会受持戒律。若是懂得了戒律,会受持戒律的话,不难。刚才说的,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戒律,不同戒律有不同的受持方法,不同戒律有不同的忏悔方法。它不是死的,是活的。我们很难做到不犯戒。习气很不好对付,习气难改!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犯戒了,还有余地,你可以通过忏悔,一步步地清净。也许你还会犯,但主要是你有这个受戒的意识,慢慢进步了,有变化了就行。以前犯的时候多,现在犯的时候少了。以前犯戒的时候一点都不在乎,现在在乎了。修、炼,慢慢就不犯戒了,就彻底清净了,那时候你就成佛了。《回向文》文殊勇猛如实知普贤菩萨亦如是我普于彼随学故回向今此一切善三世诸佛咸称赞如是回向最殊胜我亦普以此善根回向为令依贤行菩提慈善果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显密闻思堂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相关文章推荐.圆满福慧资粮最殊胜的方法---六波罗蜜多(一)布施
2023年11月25日
其他

圆满福慧资粮最殊胜的方法---六波罗蜜多(一)布施

我们都是大乘修行者,都要学习大乘菩萨的学处。我们要学的东西,都集中在六波罗蜜多里。如果我们把六波罗蜜多中的每一个波罗蜜都学好、修好了,可以说所有的,犹如烟海般的菩萨的学处都能圆满。“六波罗蜜多”指:布施波罗蜜多、持戒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忍辱波罗蜜多、禅定波罗蜜多、智慧波罗蜜多。这六个方面都是圆满福慧资粮最殊胜的方法,其中前五个属于福德资粮,第六个智慧波罗蜜多是智慧资粮,六波罗蜜多能圆满这两种资粮。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具足了、圆满了,我们的自性、佛性自然就会显现。因此具足、圆满这两种资粮是非常必要、重要的。“波罗蜜多”是到达彼岸的意思。那什么是彼岸呢?彼岸是相对此岸讲的:轮回是此岸,涅槃是彼岸;生死是此岸,不生不灭是彼岸,是究竟的佛果。一个波罗蜜也可以具足六波罗蜜。比如说布施,也可以具足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等波罗蜜,这就是布施波罗蜜。布施布施,是六度万行里一个基础的修法,也是最初的一种修法,是所有大乘学者都要学修的。布施波罗蜜在成佛的过程中是一个必经之路,若是布施波罗蜜没有学好、修好的话,就无法能够学修其它的波罗蜜。若是没有学修六波罗蜜的话,无法能够圆满福慧资粮,也无法能够显现佛性,无法成佛。布施还有法布施与无畏布施。法布施,讲经说法是法布施,但是没有一定的修行,没有一定的境界,也很难做到。我们能做到的是什么?就是善根回向。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其它的地方都可以念佛号,念咒语让众生听,这样就能给他们种下善根,能跟他们结下善缘。还有无畏布施,就是爱护自他的生命,有条件的情况下多放生。想得到财富、想发财,就要多做财布施;想健康长寿就要做无畏布施;想有知识、有智慧就要做法布施。你们也可以做法布施:在河边或者在山上,在其它地方都可以念咒、念佛号。很多无形的众生都能听到,你可以和他们结善缘,给他们种善根,这也是法布施。将来我们成佛的时候,让他们都能成为我们的眷属,然后可以度化他们。持戒持戒。做布施也是有方法的,不是随随便便的。要如理如法地做布施,心态要平等,不能有分别心,要发大心,要为一切众生。在行动上,在实际中做布施的时候,一定要适当,否则也是不如法的。需要的时候,或者方便的情况下要做布施,做什么样的布施,都是有条件的。适当地去做布施,如理如法地去做布施,这就是布施的持戒波罗蜜。精进精进。做布施的时候也是,若是心里有障碍,心里没有舍下,那就不能做。做也没有功德。很多的时候我们也放生、随喜,但是发心都不是很清净,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的时候好面子,有的时候为了一些赞美,这都是不清净的。这样做是不会有太大意义的。发心完全清净,带着欢喜心,心甘情愿地做,这叫布施的精进波罗蜜。忍辱忍辱。我们在做布施的过程中,肯定也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肯定会有很多外在、内在的障碍。不顾一切障碍,不顾一切艰难困苦,尽心尽力地去做布施,这叫布施的忍辱波罗蜜。禅定禅定。做任何功德,做任何布施,都要一心一意,诚心诚意,不虚情假意。能够表里如一、一心一意地做,这叫布施的禅定波罗蜜。智慧智慧。有空性无我的智慧来摄持,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来做布施,这叫智慧波罗蜜。布施。不管是身布施,还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要发自内心的做。若不是发自内心,不是表里如一地做,就没有多大意义了。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心态与发心,这个很重要。《回向文》文殊勇猛如实知普贤菩萨亦如是我普于彼随学故回向今此一切善三世诸佛咸称赞如是回向最殊胜我亦普以此善根回向为令依贤行菩提慈善果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显密闻思堂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2023年11月18日
其他

恭迎南无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

农历九月十九南无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观世音菩萨赞》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瓶中甘露常时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大悲观音心咒》嗡
2023年11月2日
文化活动

殊胜日提醒

上师荟供日、释迦牟尼佛节日,布萨诵戒日、烟供火供吉祥日,作何善恶成九亿倍。《胜道启门颂》是显宗密宗二次第的纲要,是八万四千法的总括,是修行佛法的基础。
2023年7月16日
政治

莫等见到时才知道,那就晚了……

莫等见到才知道暇满难得人生无常恶趣过患无论是地狱还是极乐世界,都是心的显现,即使用再先进的仪器也找不到地狱和极乐世界,只可以用心看、用心感受。想切身感受,要等到业力现前的时候,那时心自然会显现这样的景象,就会看到六道轮回的存在。等你看得到了、感觉到了,那就已经晚了。佛陀有个堂弟叫难陀。难陀贪欲很重,特别喜欢自己的妻子,每次出远门时都带着妻子的画像。难陀本来没有出家的想法,但是佛陀逼着他出了家。有一次,佛通过神通把难陀带到了天界,难陀看到每个无量宫殿里都有天子在享受着快乐,而其中有一个无量宫殿只有众多天女,没有天子,他就向天女询问。天女回答:“人间释迦摩尼佛有个弟弟叫难陀,他现在出家了,死以后要投生到这里,享受安乐。”难陀返回后,佛问他看到了什么,他如实地告诉了佛。佛就问他:“是你妻子漂亮还是天女漂亮?”他回答:“跟天女相比,我的妻子就像个母猴子。”佛说:“那你就好好地受持戒律,将来就可以到天界享受安乐了。”于是,为了享受天界的安乐,难陀出家了。
2023年6月24日
节日

殊胜日提醒

——《菩提道次第笔记》
2023年6月18日
其他

有一个“美容”的办法

——节选自《掌中解脱》回向偈文殊勇猛如实知
2023年6月17日
其他

殊胜日提醒

上师荟供日、释迦牟尼佛节日,布萨诵戒日、烟供火供吉祥日、作何善恶成九亿倍
2023年5月18日
其他

痛苦是出离的机会

01对困难的本能逃避人们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总会有一种妄想:如果当初我不那样做,如果当初我知道,人们不断地想推翻现实,回到过去重新来过,这恰恰是人内心对困境的本能逃避。发生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任何方式的逃避和掩盖不仅无济于事,而且有可能导致问题不断地积攒,日积月累,而最终无可挽回,造成更糟糕的后果。即使,你选择离开所处的地方或环境,但任何地方都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如果我们心里背负着很大的困境,那无论我们跑到哪里,我们都无法躲避自己。02坦然面对逆境既然无法躲避,那就坦然接受。在人生的道路中,顺境和逆境都会让人有所得。顺境会推进你的人生,而逆境会让你纠正人生的方向,拓展心灵的深度,更理性地看待世界的变化。因为人类特有的本性,一般在优越、顺利的环境中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容易放纵和堕落,而逆境反倒常常能激发人的昂扬斗志。痛苦正是这样一个难得的修行机会,它会用一种激烈的方式,唤醒你被贪嗔痴捆绑的心,它不惜撕裂你的生活,撕裂你所有美好的东西。让你知道无常的存在,让你体悟万物的空性。我们何以从充满诱惑的生活中出离,何以超越贪执的束缚,痛苦恰恰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从捆绑中出离的机会。03认明痛苦认识到这些,你就会知道,如果没有痛苦,我们此时可能还沉浸在各种色声香味中不可自拔,痛苦是人类生命成长中的重要课程。如同树木的年轮,它会记录下你每一次生命跨越的印记。其实,当我们面对困境时,之所以选择逃避,是沉浸在事件中的我们夸大了事情的严重性。把困难想象得异常棘手,这实际上都因为我们对无常还没有深刻的认知。当我们遭受到他人伤害、身心承受痛苦时,不要一味沉浸在悲伤中。要清楚地认识到:此刻的痛苦确实很难承受,但所有的困境都可以转变的,因为无常的存在,困境能够到来,它就能离去。04经历痛苦
2023年4月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你知道这个“人身”有多么珍贵,如果精进于积资净障的话,我们将成办究竟的快乐……

#思维暇满利大(二)思惟观待究竟利大......导读: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人身浪费掉,实在是太可惜了,就像一个乞丐得到满满一袋金子,却连一分钱也不用就将它扔掉一样。为了成就解脱,我们必须要依靠能成就的法~~三学道(戒定慧)。三学之首是戒,以别解脱律仪为例,它要靠出离心才能生起。但天等其他各趣之身难以发起出离心,北俱庐洲人也不适合受戒,其他三洲中,以瞻部洲人最为殊胜。菩提心也以人身所发起的最有力量,《弟子书》中说:“广大心力人所获得者,此道非天龙得非非天,妙翅持明似人腹行得。”密宗律仪的情况与此相同。
2023年3月11日
其他

如果我们希望后世不生于恶趣……

#思维暇满利大(一)思惟观待现前利大......如果我们想要成就任何的善趣天、人身和幸福快乐,除非不修,修是必然会有成就的。如果我们希望后世不要生于恶趣,而生于善趣的话,那么不管哪一种天、人果位,这个暇满人身都能为我们办到。成就善趣之身需要戒,而此身即能持戒;善趣受用之因为施,此身也能布施;眷属圆满之因为忍辱,这也需要靠现在这样的人身来修。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成就任何的善趣天、人身和幸福快乐,除非不修,修是必然会有成就的。
2023年3月4日
其他

如果我们希望后世不生于恶趣……

#思维暇满利大(一)思惟观待现前利大......如果我们想要成就任何的善趣天、人身和幸福快乐,除非不修,修是必然会有成就的。如果我们希望后世不要生于恶趣,而生于善趣的话,那么不管哪一种天、人果位,这个暇满人身都能为我们办到。成就善趣之身需要戒,而此身即能持戒;善趣受用之因为施,此身也能布施;眷属圆满之因为忍辱,这也需要靠现在这样的人身来修。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成就任何的善趣天、人身和幸福快乐,除非不修,修是必然会有成就的。
2023年3月4日
其他

殊胜日提醒

药师佛节日,作何善恶成千倍。阿底峡尊者在印、藏二地的事业广如虚空,也是完全得力于如理依止师长。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殊胜日提醒

——《菩提道次第笔记》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殊胜日提醒

2023年2月15日,藏历水虎年,满意月(十二月)二十五。一切女性本尊及空行母会集荟供日、供养龙王日、烟供火供吉祥日。依止善知识,我们便能正确了解何者应舍、何者应取,从而依法行事。不仅如此,那些坐在善知识跟前以及与师长生活在一起的人,也能自然而然地消灭恶行。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对轮回生起厌离心,不如越狱吧!

“影片以3D动画的形式展现轮回痛苦的本质。人的生命处在六道轮回中上升和下降的中间站,升降的机会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何去何从完全在于自己,正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不如越狱吧……”01身处监狱,一步步走向绝望“狱”就是监狱,用来形容我们现在的生活状况。我们从小就对监狱的状况有所了解:犯人被紧紧地束缚在牢房中,没有自由。相信大家在影视剧中看过监狱中的生活。每当看到这些场景,我们都觉得,关在其中的人特别可怜,因为他整天生活在深深的围墙中,甚至被长年累月地关在铁窗里。他所谓的“自由”就是通过铁窗看一看外面的天空。
2023年2月11日
其他

乌云消散,光明自然显现

乌云消散光明自然显现说无生由勤,有死因放逸,勤能长善法,尔可修谨慎。在家人很容易变成为这种纵容自己,随心所欲,所以一定要振作起来,让自己把自己给管好,把自己给看好,不要让他纵容自己,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让自己对得起自己,所以,龙树菩萨在《亲友书》当中说:说无生由勤,有死因放逸,勤能长善法,尔可修谨慎。无生即不死、长寿,勤奋就能够让你长寿,我们早早地死掉或者失败,那是因为我们懒惰、懈怠、放逸,放任自己,做许多不应该做的事。我们因为懒惰、懈怠、放逸,放任自己,做许多不应该做的事。如果一个人能够勤奋地去做人,懂得善恶取舍,自己功德和善法都能够增长广大。所以,人一定学会谨慎、勤奋,要学会乐观、励力而为,不要拖延、懈怠、懒惰。先时离放逸,后若改勤修,犹如云翳除,良宵睹明月。孙陀罗难陀,央具理摩罗,达舍绮莫迦,翻恶皆成善。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又说:先时离放逸,后若改勤修,犹如云翳除,良宵睹明月。孙陀罗难陀,央具理摩罗,达舍绮莫迦,翻恶皆成善。
2022年12月31日
其他

慧灯破诸暗——宗喀巴大师神奇的一生

燃灯节·缅怀宗喀巴大师格鲁祖师·宗喀巴大师རྗེ་ཙོང་ཁ་པ་ནི་བོད་བརྒྱུད་ནང་བསྟན་ལ་ཤུགས་རྐྱེན་ཐེབས་ཤོས་ཀྱི་མཁས་དབང་ཞིག་རེད།宗喀巴是最有影响力的藏传佛教学者之一。ཙོང་ཁ་པའི་མཚན་དངོས་ལ་བློ་བཟང་གྲགས་པ་ཞེས་ཞུ་ཞིང་།
2022年12月18日
其他

想要出离轮回的心

出离心想要出离轮回的心我们都能感受到人世间是苦的,我们也一直想尽各种方法除去痛苦,但所采取的世俗方法却无法脱离痛苦得到永恒不变的快乐。就这样一直以来不断地反复承受轮回的苦,直到最后我们才明白这世间的本质即是苦。我们不可能以世俗的方法来获得永恒不变的真实快乐,而生起强烈欲出离这痛苦的世间(轮回)的心,这即是出离心,开始找寻出离方法的心。但有时我们一听到“出离心”,就以为仿佛我们要丢弃轮回、丢弃一切似的,事实上并非如此。真正的出离心并非指我们放弃一切。事实上我们仍生活在这世间,每个人有着各自的工作,有些人在政治界、有些人从事教育公众、有些人则是单纯的家庭主妇等等。在生活中保持出离心是指:我们不要过度的执着在工作当中,而是随时心要保持一个平衡,不要有过度的心念,此即出离心。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很多时候我们会尝到许多苦是源于我们自己所造成的,这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太强了。我们不能够知足或是我们的野心太强而目标订的太大、太高反而无法达成时,苦就排山倒海来了。所以在此“出离心”指的是我们要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平衡,我们尽力而为,而且一步一步适中地,带着知足的心来做事,这即是出离心。虽然这世上人种不同、思想不同、工作亦不相同,但是不论如何之迥异,我们都不应太过执着,或是期望太高,而是要保持一种中道的心、平衡的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秉持平衡之心来做事时,我们将发觉苦会慢慢减少,烦恼也会慢慢减少,这并不是件不可能达成之事,而是我们必须用对方法才能达成。如果一个人能具备前述这种平衡、知足的思维,这个人做起事来将更有条理、更觉得脚踏实地,对于工作会更有帮助。但相反地,有些人野心、烦恼太强时,他反而会觉得有些事不容易成功。这些问题的根源均肇始于我们的起心动念。我们从事任何事之动机与初始发心应非常的平衡、非常的正确,如此将帮助我们得获一个好的结果。总之,出离心的意义为:“认知轮回之苦,因而不要太执着”。“不执着”将帮助我们做起事来自在开心。如果我们遇上不明白轮回本质的人,而他又是那么的执着于轮回中找到一种快乐及目标时,即使他做了再多的工作﹝努力﹞也无法达到那目标,他乃处于“苦”中,更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以上是出离心的约略解释。《回向文》文殊勇猛如实知普贤菩萨亦如是我普于彼随学故回向今此一切善三世诸佛咸称赞如是回向最殊胜我亦普以此善根回向为令依贤行菩提慈善果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显密闻思堂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2022年12月3日
其他

真正理解了业果的四大定律,才能如理取舍(一)业决定理

|思维业果的重要性死后难保不堕落,能救此畏惟三宝,故应勤修正皈依,终不毁犯诸学处,复应善思诸业果,如理取舍乃能办,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引自《菩提道次第摄颂》✦
2022年10月8日
其他

你珍惜此世的“暇满人身”了吗?

暇满中的“暇”字是闲暇(空闲)的意思,指先天上有时间、有条件修行;“满”为圆满之意,是指具备修学佛法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以及师资等。远离八无暇远离八无暇八无暇,是指八种没有时间、没有条件修行的情况。
2022年9月24日
其他

殊胜日提醒

药师佛节日,作何善恶成千倍。纵然不勤修别的法,有菩提心即有大乘法的根本,不论是显是密,成不成为大乘,完全取决于是否具有菩提心。
2022年9月4日
其他

不想承受苦果,就要断除引发一切苦果因的恶业

“不想承受苦果,就要断除引发一切苦果因的恶业不想将来承受苦果最好的办法,就要断除引发一切苦果因的恶业,才能断除痛苦的根,所以作忏悔非常重要。龙树菩萨的《亲友书》说:
2022年8月20日
其他

忍辱即智慧

功德无量!菩提慈善果显密闻思堂
2022年8月7日
其他

值遇宗喀巴大师的教法非常难得

至尊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师万般功德之源是恩师以礼从师求教是道根深明此理尽一切努力恭恭敬敬投师求加持01/格鲁派持中观应成派与密法双修/藏地各大派所持的正见是不同的。很多派别是持唯识见和密法双修,或是中观自续见和密法双修。我们格鲁派持中观应成正见和密法双修,是非常非常殊胜、难得的。
2022年7月16日
其他

跨越时空的因果问答

跨越时空的因果对现世有什么意义?如何起到断恶行善的警示?严格说来,因果都是跨越时空的,因与果不可能出现在同一时空点上。时空的间隔有长短远近之分,而这长短远近没有绝对,是因人而异的。“跨越时空的因果”对现世有什么意义?这取决于众生各自的智慧和福报。对一只朝生暮死的昆虫来说,隔夜就是隔世,它很难明白昨日种种与今日种种之间的联系和延续。它不知道它哪一天的生命与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与整个生物进化史都密切关联。但对人来说,明白这一点是很容易的,因为人的福报和视野比昆虫大。如果虫子说:“没有昨天也没有明天,今天的太阳落山后就再不会升起来。”人类听了,一定会发笑。同样的,若智慧和福报超过一般人,就能知晓过去将来,知道因果在较长时空跨度里的演变过程。
2022年6月18日
其他

《百字明》中每句话的含义

金刚萨埵《百字明》“一切忏悔之王”金刚萨埵百字明又称“百字明”,修百字明不仅可以加持堕罪,不令增长,而且能遣除身、语、意的障碍,有无量无边的利益,被称为“一切忏悔之王。我们现在身处轮回,又到了这么一个时代,能遇到百字明,实在是非常难得;而有了机缘,又不赶紧忏悔的话,一旦离开世间,被罪业坠下深渊,那就太可惜了。即使我们不能像以前的大德那样,百万、千万地念,但应把百字明作为长期的功课,比如:我们每天晚上临睡前,应配合“金刚萨埵修持法”,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长期地念,甚至一辈子都念,把忏悔融入日常的生活,这样过一生,也是很有意义的。《百字明》每句话含义嗡“嗡”(藏音"ong")字是咒的开头,它有善妙、吉祥的含义。班匝儿萨多萨玛雅,玛呢巴拉雅大致含义:主尊金刚萨埵,请您以及您身口意的极深秘密誓言恒时守护、保佑我们。班匝儿萨埵迪诺巴,迪叉哲卓美巴瓦大致含义:主尊金刚萨埵,请您的加持成就安住于我,并让我与您无二无别。色多喀友美巴瓦大致含义:请赐我以无漏、大乐的智慧,令我满足。色波喀友美巴瓦大致含义:令我证悟光明的智慧。阿呢热多美巴瓦大致含义:请您慈悲地爱护、怜悯我。萨儿瓦色德玛美抓雅匝大致含义:请您立即赐予我清净一切罪业、及其一切殊胜的成就。萨儿瓦嘎玛色匝美,泽当西央格热大致含义:让我心地贤善地行持一切事业。吽“吽”是金刚萨埵的种子字,也是诸佛五种智慧的本体。哈哈哈哈伙大致含义:令我现前四种灌顶的智慧。巴嘎万,萨儿瓦达塔嘎达,班匝儿玛美门匝大致含义:祈请一切出有坏如来,请您身口意的智慧在方便与大悲无别之中,恒时不要舍弃我。班匝儿巴瓦大致含义是:让我的身口意成为佛的身口意而成佛。玛哈萨玛雅,萨多阿,吽帕大致含义:恒时不离开没有世间分别的法界,金刚萨埵主尊,请令我成就一切如来在不生不灭的法界中感受平等法味,一体的智慧。百字明的含义大致说起来就是这样,详细地说就太多了,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它的含义,三藏十二部、显密一切经典都包括在一百个字当中。回向偈文殊勇猛如实知
2022年5月21日
其他

出离心是走出轮回的起点

出离心修好了出离心就好像是打开了轮回的出口解脱轮回的入口在哪里?我们很多人都想从轮回获得解脱。但这条解脱之路该如何走,入口在哪里,我们却是一无所知。其实佛陀对此早已经说得透彻清楚,出离心,就是解脱道的唯一入口。过去,已经有无数的高僧大德经由这条路成功地走出了轮回。他们以实修实证的经验向我们证明,以出离心趣入解脱道,这完全是可行的,安全的,而且,只要我们想解脱,就非如此不可。但相较于信任佛陀和高僧大德所指示的方法和路径,有人却更愿意相信自己想当然的分别念。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找到另一种解脱的方法,可以一边贪恋着轮回,一边又从轮回中获得出离。这当然不可能实现。所以至今,他们仍旧被困在轮回的幻境里,如瓶中的蜜蜂,时上时下,始终受困其中。什么叫贪恋轮回呢?什么叫贪恋轮回呢?这并不说明你完全不相信佛法,不闻思佛法,你甚至可以在贪恋轮回的同时闻思、修持佛法。贪恋轮回,意指你一切行为的内在动机,都是世间八法。你期待着被赞叹,被关注,渴望着利益和荣誉,你害怕被讥讽,被责骂,保护自己不遭受伤害和痛苦。如果占据我们内心的是这些东西,那么无论你学佛修行看起来多么精进,你也根本还没有触碰到解脱的大门。甚至,你其实是在不断地给解脱的大门加固加厚,你是要把整个世界都堵塞在这个出口前。虽然我们对于轮回的痛苦有一点认识,但却不够深入有力。因此很多时候,你们对于轮回还是有期待,有欢喜心。吃饱喝足的时候,事事顺遂的时候,你们的修行“境界”才会显现。轮回痛苦的道理,要精进修行的道理,全都说得头头是道。但嘴巴里的境界很高,心里的境界却是很低。因为一旦真正面临对境,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你们几乎都没办法顺应于法道去思考,去做决定。你们还是爱着、期待着这个轮回。要知道,对于轮回的贪恋不舍,就是继续轮回的根。不解决这一点,不早日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那么你们的解脱就永远都是天方夜谭。无出离心无熄灭希求有海乐果法由贪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三主要道》-----第三颂《回向文》文殊勇猛如实知普贤菩萨亦如是我普于彼随学故回向今此一切善三世诸佛咸称赞如是回向最殊胜我亦普以此善根回向为令依贤行菩提慈善果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显密闻思堂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2022年5月14日
其他

面对因果,谁也没有“特权”

因果有些人精进行持善法,却仍然遭受磨难,而这恰恰证明了因果不虚。佛陀从来没有承诺过,只要皈依三宝,以往的恶业便一笔勾销,从此不再遭遇挫折。在因果面前,佛教徒并不享有特权,所以往昔造下的恶因,在条件成熟时必定显现果报,这一点不会因为你是或不是佛教徒而改变!因
2022年4月30日
其他

不要把修行当成一项任务去机械地完成

修行|不能仅拘泥于形式如果把修行当成一项任务去完成,每天机械麻木地做功课、念咒,学佛就变成一种形式。其实每天念多少遍咒语并不是最重要的,保证质量才是要务,否则难以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所进展。通常来讲,如果一个人凭着“毅力”坚持修行,往往并不是真心喜欢修行,而是为满足外界对自己的某些期待,而表现出一种勉强的支撑,这样的“精进”难以长久。真正的精进源于欢喜心,只有发自内心地欢喜,才能产生自发修行的动力。例如,当我们百日共修时,只有生起了真实的出离心,实修才会变得极为迫切,那时就算身体再辛劳,心里都不会感到疲累。精进懒惰懈怠要发起精进修行的道心,必须要认清并遣除精进的障碍——懈怠懒惰。懈怠懒惰产生的原因,正如《入行论》中说:贪图懒乐味,习卧嗜睡眠,不厌轮回苦,频生强懈怠。对治懈怠懒惰的方法是:要从身、口、意各方面约束自己懒散的恶习,经常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就可以促进自己保持对法的欢喜心而不懈怠。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心中,要时刻铭记死亡、无常和出离心!如果能够切身体会到暇满难得、诸法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诸苦。以及佛法对于了脱生死的重要性,自然就会对修法充满热情,精进和努力会不请自到。《回向文》文殊勇猛如实知普贤菩萨亦如是我普于彼随学故回向今此一切善三世诸佛咸称赞如是回向最殊胜我亦普以此善根回向为令依贤行菩提慈善果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显密闻思堂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2022年2月26日
其他

真正的精进源于欢喜心

四无量心愿诸有情具足安乐及安乐因(发慈心)愿诸有情永离苦恼及苦恼因(发悲心)愿诸有情永不离失无苦之乐(发喜心)愿诸有情远离爱恶亲疏住平等舍(发舍心)如果把修行当成一项任务去完成,每天机械麻木地做功课、念咒,学佛就变成一种形式。其实每天念多少遍咒语并不是最重要的,保证质量才是首要任务,否则难以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所进展。通常来讲,如果一个人凭着“毅力”坚持修行,往往并不是真心喜欢修行,而是为满足外界对自己的某些期待,而表现出一种勉强的支撑,这样的“精进”难以长久。真正的精进源于欢喜心,只有发自内心地欢喜,才能产生自发修行的动力。例如,当我们修法时,只有生起了真实的出离心,实修才会变得极为迫切,那时就算身体再辛劳,心里都不会感到疲累。要发起精进修行的道心,必须要认清并遣除精进的障碍——懈怠懒惰。懈怠懒惰产生的原因,正如《入行论》中说:贪图懒乐味,习卧嗜睡眠,不厌轮回苦,频生强懈怠。对治懈怠懒惰的方法是:要从身、口、意各方面约束自己懒散的恶习,经常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就可以促进自己保持对法的欢喜心而不懈怠。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心中,要时刻铭记死亡、无常和出离心!如果能够切身体会到暇满难得、诸法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诸苦,以及佛法对于了脱生死的重要性,自然就会对修法充满热情,精进和努力会不请自到。《回向文》文殊勇猛如实知普贤菩萨亦如是我普于彼随学故回向今此一切善三世诸佛咸称赞如是回向最殊胜我亦普以此善根回向为令依贤行菩提慈善果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显密闻思堂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2022年2月12日
其他

今生与来世的珍贵“投资”

今日既死无悔轮回法长命百岁无喜韶华逝是故死活今生有何义唯修佛法诚为来世矣没有比修持佛法更有意义如果你已修行佛法,你的生命就很有意义,即使今天突然被雷电霹死,也毋须有任何遗憾。
2022年1月15日
其他

当你觉得修行很辛苦时......

四无量心愿诸有情具足安乐及安乐因(发慈心)愿诸有情永离苦恼及苦恼因(发悲心)愿诸有情永不离失无苦之乐(发喜心)愿诸有情远离爱恶亲疏住平等舍(发舍心)当你感觉修行有一点辛苦时,应该就算是进入状态了。如果你一直感觉很好,或许那代表你的修行不一定很好。修行是有时感觉越艰难、越受到刺激时,那时就是修行进入状态了,心已经有所改变了。因此,我觉得修行是否进步,就是看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还坚强”,而不是比以前还“快乐”。当你遇到困难时,比以前更坚强,比以前更有勇气去面对事实,或许这就是修行进步的征兆。现在往往为了吸引更多人,而把修行说得很舒服、美好,像去度假村做心灵按摩一样。可以让你减轻压力,找回原来的自己、找回信心、平静等等,这些都是一时的快乐。修行修行修行修行不是要逃避,而是要勇于面对自己,更勇于面对自己的
2021年11月20日
其他

宿世累计得到的宝藏,你珍惜了吗?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暇满人身难得,但是大部分人在不做观察的时候,对自己拥有的这个身体并没觉得特别高兴和珍惜。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为什么说暇满人身比如意摩尼宝还要珍贵难得?
2021年11月13日
其他

守持清净戒律,断除恶果之因!

守持清净戒律,断除恶果之因因果真实不虚请及时改正苦,因为无明烦恼在佛陀开悟后,通过五眼六通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同时也发现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时,获取福报的技巧与诀窍。在佛陀看来,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都是虚妄不真实的,是由人们自己的无明烦恼、由人们的共业共同创造出来的。对于佛陀而言,这个世界就好像是一场“游戏”。
2021年10月30日
其他

不可思议,磕大头是最好的运动!

磕大头的好处如理如法地磕头,能锻炼身体,能消除业障,能打通任督二脉。打通了任督二脉,大智慧自然就开了。这样才能治疗身心上的疾病。顶礼有不可思议的功德顶礼有身顶礼,语顶礼,意顶礼。
2021年10月16日
其他

此生的意义---让自己从轮回中解脱

四无量心愿诸有情具足安乐及安乐因(发慈心)愿诸有情永离苦恼及苦恼因(发悲心)愿诸有情永不离失无苦之乐(发喜心)愿诸有情远离爱恶亲疏住平等舍(发舍心)世俗短暂的愉悦享受,都将成为持续痛苦的来源,这牵涉了脱离轮回的欢乐,应把努力放在获致解脱之上。一旦你了解空性与现象缘起之双运,你将清楚看见这个世界是多么的迷惑人,充满欺诈,如同一个老人被迫去玩孩童的游戏,你将发现这些游戏令你感到非常厌倦。即使你能够贯彻所有虚幻的目标和野心,获得某种成果,但它们能够带来永久的结果吗?你将认清,在所有的目标和野心之中,没有什么是永久的。你或许是一个王位的继承人,但显而易见的,没有一个国王曾经无限期地掌握权力——如果没有其他的事物夺取他的权力,那么死亡将夺走他的权力。你或许是一个最令人畏惧的将军,但不论投入多少次战争,你永远无法征服所有的敌人。你或许拥有巨大的权势、影响力、名声和财富,但它们全都空虚且毫无意义。刚开始,世俗的享受令人愉悦,但随着时间的消逝,它们却成为痛苦持续增加的来源。如果你把心转向佛法,真诚地修持佛法,即使一天只有一小时,但经过生生世世,你将逐渐清净你的染污,让自己从轮回中解脱,这充满了意义。不论你多么勤奋。世俗的活动都没有尽头;但若你修持佛法,将迅速成就一切。不论它们看起来多么美好,轮回中的事物总是以灾难终结;但修持佛法的果实,永远不会衰败。自从无始以来,你已经积聚、助长了业、负面情绪和串习,因而迫使你在轮回中流浪。如果你继续如此,解脱何时才会到来?如果你在死亡时才看清这一切就太迟了一一当头颅已被斩下,药物还有什么用处?认清轮回的痛苦,转向涅槃之寂静。三主要道----第五颂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回向文》文殊勇猛如实知普贤菩萨亦如是我普于彼随学故回向今此一切善三世诸佛咸称赞如是回向最殊胜我亦普以此善根回向为令依贤行菩提慈善果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显密闻思堂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2021年10月16日
其他

没有一个痛苦不是因自己曾经的错误而引起的

没有一个痛苦不是因自己曾经的错误而引起的请打开心量“我执”,引发痛苦打开心量,找回快乐打开心量是找回快乐的方法之一。心量是什么?心量是人内心的空间容量,这个容量可以无限大,也可以无限小。有这样一句话最能诠释心量了: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量。
2021年10月9日
其他

殊胜日提醒

一切法都是依靠安立所依与能安立而有的,除此之外,不观待这些条件,而是从自己这方面自然而有的,连微尘都没有。
2021年9月30日
其他

记住,这才是修行要做的

四无量心愿诸有情具足安乐及安乐因(发慈心)愿诸有情永离苦恼及苦恼因(发悲心)愿诸有情永不离失无苦之乐(发喜心)愿诸有情远离爱恶亲疏住平等舍(发舍心)修行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当我们日复一日做着修行的功课时,是否已慢慢被修行的形式所麻醉,而忘失了修行的本义?是的,我们学了很多,会念长长的经文,会持诵复杂的咒语,会双盘打坐,长期素食,我们很辛苦地做到这些,得到别人的赞叹。于是认为自己修得很到位了,我们渐渐把这些“外相”当成修行的本身而不自知,似乎只要每天完成这些“功课”,就是在精进,就又向着解脱近了一步。殊不知,我们把修行变成了一种新的习气,诸如:口中的道理一套一套,遇到事还是着急上火,半点亏也不肯吃;本性毕露却还以“修行人”的身份去教训、数落别人。以为自己在“修行”,在“精进”,实质却徒有其表,内在没有任何改变。这种不入心的“修行”,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真正的修行,是“历事炼心”,而正念不失。外在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的每个起心动念。你若用心,一切嬉笑怒骂都是清净行;若不用心,一切“修行”都是妄行!全然地、全新地投入每一天、每一时、每一个当下的修行之中。保持精进心,而不是陷入惯性的生活模式,被其麻醉而不自知。别用修行麻木自己,不要被“修行”的假相所迷惑,不自欺,不欺人,老实用心!修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观照你的起心动念,除此别无他事。你的父母,你的伴侣,你的孩子,你的朋友同事,你周围的一切人,都只是帮你修行的“角色”,或是让你看清自己的“镜子”。你无法要求他们改变,首先这是非常吃力的事;其次说明你用错了功,在心外寻求解决之道。假如你因一时失去了正念,一旦觉知,应立即拉回来,要知道你的起心动念。做到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不应继续停留在外在的是非之中,因为在错误的地方用功,除了让烦恼更加增长之外,对你或他人都毫无益处。修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回到你的心,你的工作,你的事业,你的学习,你的生活,所有一切发生的事情,都是帮你修行的“境界”,让我们历境验心。你是心随境转、妄加攀缘?还是心无所住?一切的人一切的事,发生在你生命中的所有,都是你自心妄现的幻相,都是你自己的心。所以何必纠缠于幻相,而忘失了你自心呢?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一点,你就将为此烦恼。自在不在心外,解脱不是他人带来,只在于你识自心。不要心外求法,不要心外用功,时时提起觉照,在自己的心地上用功。《回向文》文殊勇猛如实知普贤菩萨亦如是我普于彼随学故回向今此一切善三世诸佛咸称赞如是回向最殊胜我亦普以此善根回向为令依贤行菩提慈善果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显密闻思堂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2021年9月11日
其他

慈悲,不仅仅是一种感觉

当我们小时候,如果看到宰杀动物时,我们是不是会感到一种深刻的慈悲,虽然当时不知道它是否就是经典中描述的真正的慈悲,但它是一种不造作、自然生起的感受。
2021年9月4日
其他

以佛法之智慧断除嗔恨心

四无量心愿诸有情具足安乐及安乐因(发慈心)愿诸有情永离苦恼及苦恼因(发悲心)愿诸有情永不离失无苦之乐(发喜心)愿诸有情远离爱恶亲疏住平等舍(发舍心)“A嗔
2021年8月21日
其他

不要让世间名利成为你成就的障碍

四无量心愿诸有情具足安乐及安乐因(发慈心)愿诸有情永离苦恼及苦恼因(发悲心)愿诸有情永不离失无苦之乐(发喜心)愿诸有情远离爱恶亲疏住平等舍(发舍心)
2021年7月10日
其他

人品攒够了,风水自然就来了。

好的人品带来好习惯一个好人品的人,他会积极向上、坦诚大方、踏实可靠、真心待人,他的这些好人品会一点点成为他的习惯,改变他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影响并塑造他的一生。■
2021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