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哲学系

其他

“中世纪的理性和精神——多元文化中的哲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年会预告

第四届全国中世纪哲学论坛“中世纪的理性和精神——多元文化中的哲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时间:2023.12.2-2023.12.3地点:中山大学哲学系锡昌堂主办单位: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会议议程编辑:郭俊彤初审:刘瑞淇审核:陈琼芝审核发布:王丽霞
2023年12月1日
其他

中山大学逻辑通识系列·哲学月名师讲座第二讲预告 | 梁庆寅:从学术写作的角度看论据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时间:2023年11月16日(星期四)19:00地点:锡昌堂103讲学厅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
2023年11月14日
其他

“中道:跨学科论坛”讲座预告 | 徐忠明:清代中国司法类型的再思与重构——以韦伯“卡迪司法”为进路

讲座信息主题:清代中国司法类型的再思与重构——以韦伯“卡迪司法”为进路时间:10月13日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会议预告 | “如何理解儒家传统”工作坊

王信然“义利之辨”的经济史展开与近代早期中国经济学说构建——陈焕章的“理财学”、“生计史”和“社会主义”15:25-15:50
2023年9月26日
其他

中山大学西方古代哲学论坛:柏拉图哲学系列讲座预告

Symposium?何种对柏拉图在《会饮》中的爱的观点的反驳是可能的?Speaker:Prof.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青春之歌——哲学系现代乐教师生讲唱会”圆满结束

2023年5月27日上午10点,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周春健教授主办的公益讲座:“古典乐教的现代新命——中山大学哲学系现代乐教师生讲唱会”在广州图书馆一号报告厅开讲。通过师生讲唱会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发挥乐教在立德树人上的独特作用,并提升社会对乐教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这种创新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发挥美育在“五育并举”中的作用。讲唱会所有曲目均由哲学系师生自主编排、演唱和伴奏,讲唱的活动形式亦属首创,体现了我系对学生美育活动的一贯重视。截至目前,本次讲座微博直播线上播放量已累计超过七万次。节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哲学系​主办学术期刊一览 || 《逻辑学研究》2022年总目

哲学系主办学术期刊一览《逻辑学研究》2022年总目《逻辑学研究》杂志于2008年正式创刊,是由中山大学主管、中山大学与中国逻辑学会共同主办,并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承办的逻辑学专业学术刊物,是我国在逻辑学领域内唯一正式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目前为CSCCI来源期刊。2022年第1期
2023年1月30日
其他

哲学系​主办学术期刊一览 || 《现代哲学》2022年总目

哲学系主办学术期刊一览《现代哲学》2022年总目《现代哲学》创刊于1985年,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广东哲学学会主办。2002年以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编和承办。目前为CSSCI来源期刊。《现代哲学》秉承“文本解读、学术取向、理论创新、现实关怀”的办刊宗旨,发稿范围覆盖哲学一级学科,注重稿件的原创性、学术性、前沿性,尤其关注具有独立思考、理论创新、论证充分的稿件。#01
2023年1月27日
其他

中山大学哲学系接收2023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办法

中山大学哲学系接收2023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办法中山大学哲学系根据《中山大学2023年推荐免试研究生招生章程》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系学科与专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推荐免试招收的研究生类型为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硕士生”)。一、申请条件符合《中山大学2023年推荐免试研究生招生章程》的相关条件。二、拟接收推免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方向代码学科方向名称招生计划数010100哲学01马克思主义哲学902中国哲学1003外国哲学1004逻辑学1005伦理学406美学207宗教学508科学技术哲学3三、申请材料申请者须通过教育部“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进行报名,申请者须提供以下申请材料:加盖有推荐学校教务处公章的本科阶段学习成绩单、国家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其他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已发表过的学术论文或出版物、具有学术水平的工作成果、在科技活动中获奖或有突出贡献的证明等,申请材料须上传至“推免服务系统”。我系将在复试前对申请者进行初审并择优确定差额复试名单。如被我系确定可以参加面试的,需要在复试的时候提交以下材料:(一)历年在校学习成绩单原件一份,须盖有推荐学校教务处公章;(二)英语考试成绩证明;(三)学生证复印件一份(需院系盖章确认);(四)身份证复印件二份,复印件要求(须正反面复印在A4纸的同一面上);其中的一份签名并写上“授权中山大学代申领借记卡,授权从该卡扣划学杂费至“中山大学”指定的收费企业账户”;(五)其它有关材料复印件各1份(该部份材料不作为必须提供材料内容,供我校审核、接收时参考),如获奖证书复印件及申请人提交的体现本人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等。申请者须承诺所提供信息和材料的真实性。如不属实,将被取消录取资格,并通报申请者所在学校,已入校的将被取消学籍。邮寄地址见第五条。四、报名及复试录取推免生的报名及录取均通过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进行。我系接收报名时间安排为:9月28日。我们将视具体的录取情况可能安排其他批次复试,具体复试时间、地点请留意哲学系研究生招生网站通知。哲学系网址:http://philosophy.sysu.edu.cn/(一)程序1.申请者须于9月28日前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完成网上注册、填写基本信息、上传照片、支付报考费等操作。2.申请者须于9月28日通过“推免服务系统”,提交报名信息;通过材料审核的申请者不迟于9月29日上午12:00前回复确认参加复试。复试安排届时将另行通知。详细的注册、报考指南请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查阅(http://yz.chsi.cn/)。(二)复试复试以线上面试考核的形式为主,复试实行差额复试,择优录取,复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复试小组对参加复试的免试生将逐个进行复试。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外语应用能力考核满分30分,专业及综合能力考核满分70分。复试总成绩低于60分者为不合格,每位免试生的复试时间一般不少于二十分钟。复试以面试的形式进行,主要考察申请者的专业素质及能力、综合素质及能力为主,重点考察申请者知识结构、实践(实验)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以及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等。每位申请者复试结束后,由复试教师现场独立为申请者评分。复试教师各自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为该免试生的最终复试分数。(三)录取我系统一对申请攻读免试硕士生的申请者进行复试,分专业按复试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对申请者分别进行录取。拟录取名单在我系完成所有的推免生复试工作后统一公布。(四)体检申请者自行选择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高校门诊部进行体检,但均须使用中山大学学生体检表(见附件1、2)(申请者可以提前在当地医院完成体检,随申请材料寄送)。拟录取的学生最迟须于10月31日前将体检表寄(送)至哲学系办公室。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结合我校相关规定执行。(五)录取待录取结果将于9月30日前通知,收到待录取通知的申请者,须24小时内在“推免服务系统”上完成待录取确认,逾期未完成确认者可视为放弃待录取资格。待录取名单将于10月下旬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予以公示。拟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2022年9月22日
其他

近代哲学与现象学——第六届全国近代哲学会议预告

近代哲学与现象学——第六届全国近代哲学会议时间:2022年5月27日—5月29日地点:中山大学锡昌堂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会议议程编辑:郭俊彤初审:胡刚丞审核:王莉婧审核发布:王丽霞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 哲学系青年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哲学系团委组织团员集中观看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2022年5月10日上午10时,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哲学系团委组织团员观看本次大会直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发了广大团员们的热议,大家在现场交流学习体会,分享学习成果。(现场团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哲学系团委书记
2022年5月10日
其他

近代哲学与现象学—— 第六届全国近代哲学会议邀请函

近代哲学与现象学——第六届全国近代哲学会议邀请函尊敬的
2022年3月26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哲学系组织开展春节留校学生慰问活动

1月28日下午,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为深入了解假期留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来自系里的关心与温暖,哲学系党政领导班子慰问了春节留校学生。系主任张伟、系党委书记王丽霞,副书记王莉婧,系副主任沈榆平、张清江,纪检委员周春健,系主任助理陈乔见等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辅导员一行来到留校学生宿舍进行走访慰问,为同学们送去新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系领导老师走访留校学生宿舍走访过程中,老师们与留校学生亲切交流,逐一了解大家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叮嘱同学们留校期间也要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个人防护,注意宿舍消防安全,常和家人、亲友、老师保持联系,有问题、有需要及时提出,并强调同学间要互相关心、互帮互助,共同度过一个温暖、充实、祥和的春节假期。
2022年1月29日
其他

书讯 | 陈立胜《从“修身”到“工夫”:儒家内圣学的开显与转折》(2021)

出版日期:2021/04/16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5452445叢書系列:東亞儒學研究叢書規格:精裝
2021年4月23日
其他

第四届实践哲学中文论坛综述

第四届实践哲学中文论坛于2021年3月27—28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锡昌堂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简称“马哲所”)和中山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广东哲学学会、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会与广东伦理学学会协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全国5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哲学研究》《道德与文明》《天津社会科学》《江海学刊》《东南学术》《伦理学研究》《学术研究》《浙江学刊》《社会科学研究》《中山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出版社等学术机构的12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届论坛旨在推动中文学界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关系这个实践哲学的重点研究领域实现突破。论坛共收到论文120余篇,入选86篇。李萍教授开幕式由中山大学马哲所副所长马天俊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马哲所所长李萍教授致辞,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徐长福教授作会议说明。李萍教授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们一直以来对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哲所和实践哲学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并介绍了系、所和中心的基本情况。徐长福教授解释了实践哲学中文论坛的口号“求必要之同,存充分之异”,介绍了本届论坛的筹备情况和具体安排,特别说明了以“黑格尔实践哲学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关系”作为本届论坛主题的缘由:他把自己新近完成的书稿《马克思的句法革命与宪法革命——〈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作为砖抛向学界,以期起到引玉的作用。马天俊教授
2021年4月7日
其他

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讲坛预告 | 赵汀阳:智慧民主

Institute)。著有《论可能生活》、《天下体系》、《第一哲学的支点》、《坏世界研究》、《天下的当代性》、《惠此中国》、《四种分叉》、《历史·山水·渔樵》等。外文著作:Alles
2021年4月6日
其他

“哲学前沿”课程第六讲预告|李巍:从类比看人性——理解儒家的一个视角

中山大学哲学系20级研究生哲学前沿课程计划从类比看人性——理解儒家的一个视角主讲人:李
2021年4月4日
其他

哲学是什么?听中大哲学系教授和娃娃们怎么解释

哲学是什么?听哲学系的大师和娃娃们讲讲~中大哲学,“尊德问学,取大用中”,等你一起来探索。@腾讯教育
2021年4月3日
其他

五个融合|夯实人才培养之基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在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的本硕融合方面,哲学系通过设置本硕共享课程,即优秀高年级本科生可与研究生同时学习一门课程,使符合条件的人才能顺利进入学术研究的培养初期。
2021年3月28日
其他

“哲学前沿”课程第四讲预告|方向红:为何“长女”“寡发”“多白眼”——对《周易》分类方法的现象学考察与反思

中山大学哲学系20级研究生哲学前沿课程计划为何“长女”“寡发”“多白眼”——对《周易》分类方法的现象学考察与反思主讲人:方向红主持人:陈少明时
2021年3月21日
其他

书讯|“康乐哲学文存”出版

哲学系复办六十周年系庆系列丛书“康乐哲学文存”总序中山大学哲学系创办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创建之初最早培植的学系之一。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撤销建制,1960年复办至今。先后由黄希声、冯友兰、傅斯年、朱谦之、杨荣国、刘嵘、李锦全、胡景钊、林铭钧、章海山、黎红雷、鞠实儿、张伟等担任系主任。早期的中山大学哲学系名家云集,奠立了极为深厚的学术根基。其中,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研究、吴康先生的西方哲学研究、朱谦之先生的比较哲学研究、李达与何思敬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陈荣捷先生的朱子学研究、马采先生的美学研究等,均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奠定了中大哲学系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日月其迈,逝者如斯。迄于今岁,中山大学哲学系复办恰满一甲子。60年来,哲学系同仁勠力同心、继往开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我系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哲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2002年教育部实行学科评估以来,稳居全国高校前列。2017年9月,中山大学哲学学科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我系迎来了难得的发展良机。近年来,中山大学哲学学科的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且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国际化的特色。哲学系各位同仁研精覃思,深造自得,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少著述产生了国际性影响,中山大学哲学系已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哲学研究的重镇之一。为庆祝中山大学哲学系复办60周年,我系隆重推出“康乐哲学文存”系列图书。本系列共计八种,主要收录正在或曾在中山大学哲学系执教的、60岁以上学者的自选文集。这些学者皆造诣深厚,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也为哲学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位于珠江之畔的中山大学,树木扶疏,环境优雅。南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世称谢康乐)曾居于此,校园因称“康乐园”。本系列定名为“康乐哲学文存”,亦藉以表达对各位学者的敬意,并冀望永续康乐哲缘。“康乐哲学文存”的出版,得到中山大学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鼎力支持,在此谨致以诚挚谢意!中山大学哲学系2020年6月20日01丨学海拾贝又十年冯达文,1941年生于广东省罗定县,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中山大学比较宗教研究所两所首任所长,全国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禅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中国哲学史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2015年获评“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主要著作包括《早期中国哲学略论》《回归自然——道家的主调与变奏》《宋明新儒学略论》《中国哲学的本源—本体论》《中国古典哲学略述》《理性与觉性——佛学与儒学论丛》《道家哲学略述》等。02丨文化归途(即出)甘阳,1952年出生于辽宁沈阳,2008年被聘为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任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现为清华大学校教学委员会副主任,通识教育委员会主任,文理通识大类首席教授,新雅讲席教授,新雅书院院长,哲学系博士生导师。甘阳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西方思想史及大学理论等。著有《政治哲人施特劳斯》《文明·国家·大学》《通三统》等。甘阳教授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近十余年来大力推动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尤其强调以“经典阅读,小班讨论”为通识教育之核心,对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改革产生广泛影响。03丨康德与中国哲学李明辉,1953年出生于台北市,1986年获得德国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哲学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讲座教授,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曾编辑《李春生著作集》(6册)、《徐复观杂文补编》(6册)。主要著作有《儒家与康德》《儒学与现代意识》《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当代儒学之自我转化》《康德伦理学发展中的道德情感问题》(德文)、《儒家思想在现代中国》(德文)、《孟子重探》《四端与七情:关于道德情感的比较哲学探讨》《儒家视野下的政治思想》等。04丨“诗言志”的内传理解(即出)刘小枫,1956年生于重庆,1986年以《诗化哲学》蜚声学界,1988年发表《拯救与逍遥》,破格晋升副教授。1989年负笈瑞士巴塞尔大学,1993年取得神学博士学位,受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及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兼任教授,创立大型译丛“历代基督教思想学术文库”,发表《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1996)、《沉重的肉身》(1998)。2002年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主编“经典与解释”辑刊及大型译丛“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和“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发表《拣尽寒枝》《重启古典诗学》《施特劳斯的路标》等著作。2009年受聘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现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发表《凯若斯:古希腊语文读本》《共和与经纶》《设计共和》《比较古典学发凡》《古典学与古今之争》《柏拉图四书》《海德格尔与中国》等,为开拓古典学研究贡献卓著。05丨心的秩序——伦理现象学研究倪梁康,
2020年12月8日
其他

欢迎报考中山大学哲学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
2020年7月22日
其他

讲座回顾 | 蒋运鹏:休谟:早期近代心灵研究的转折点

6月16日晚7:30,中山大学哲学系“谦之云讲堂:西方哲学的群峰(第三季:近代西方哲学)”系列讲座的第四讲在腾讯会议平台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由清华大学哲学系蒋运鹏副教授主讲,主题为“休谟:早期近代心灵研究的转折点”,并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任远副教授担任主持。首先蒋老师介绍休谟心灵研究的历史背景。在公元17世纪左右,人类文明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无论是以牛顿和伽利略为代表的自然哲学成就、文艺复兴的艺术遗产、还是哲学领域两大传统的成就,即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智主义的哲学传统与以洛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的传统,都对休谟的心灵研究影响至深。近代经验主义与牛顿自然科学研究息息相关(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奠基了现代物理学大厦),经验主义哲学家们尝试以自然哲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心灵的研究,对心灵的运作、心灵运作遵循的法则、心灵之间的关联等方面是近代心灵研究迈出的第一步。其次蒋老师解释近代传统中观念扮演的角色。休谟认为,一个心灵存在必须有观念。近代传统中的观念扮演的角色主要有四种:(a)认知角色I(概念思维)。一个人的图像。(b)认知角色II(认知媒介)。一个
2020年6月22日
其他

讲座回顾 | 黄敏:近代经验论从洛克到贝克莱的演进

6.15晚7:30,中山大学哲学系“谦之云讲座:西方哲学的群峰(第三季:近代西方哲学)”系列讲座的第三讲以线上活动的方式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黄敏老师主讲,主题为“近代经验论从洛克到贝克莱的演进”,并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江璐副教授担任主持。首先,黄敏老师对这次讲座的主题做了简单的介绍,他指出经验论值得关注的原因,认为经验论尊重心灵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但当需要在经验论的框架下理解知识的其他特征时,就会揭示经验论的内在张力。这次讲座将主要围绕贝克莱关于知识的表征关系如何建立展开,而切入点则是其对洛克的抽象观念理论的批评。在讲座的第一部分,黄敏老师首先系统地介绍了经验论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一般的经验论认为知识是心灵与对象互动的结果。如何保证在此前提下所获得知识的普遍性呢?在亚里士多德式的经验论那里是通过质料因和形式因的区分得以保证的:因为形式是普遍的,而通过经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就是形式从对象传递给心灵的过程,故而知识具有普遍性。然而这样的经验论到了笛卡尔所在的时代遭到了全新的宇宙论的瓦解,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属于形式的东西都还原为原子的特性以及原子之间的结构关系和相互作用。这就使得知觉不再有形式的传递,而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由此获得的观念也是特殊的。但在这里就产生了新的问题:如果获得的观念具有特殊性,那么获得的知识如何可以是普遍的?换言之,时空中具有特殊性的对象就不能占据多个时空的位置,而知识的普遍性恰恰有这样的要求。普遍性问题的出现使得亚里士多德式经验论寿终正寝,随之而来的是洛克式的经验论。洛克式经验论保留了观念是特殊的这样的立场的同时,认为这些观念是可组合的,以此来应对普遍性问题。作为经验论者的洛克会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阐释:知识源于对象,特殊性由对象决定,而心灵无法对内容有实质性的修改,只能发挥“组合”的作用。以此保护经验论的知识来自对象的基本立场。在此基础上,洛克通过其抽象观念理论为解决普遍性提出新的解释。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在洛克这里,观念具有表征功能,是在心灵和对象之间的中间物。知识既指向对象,但同时又是心灵自身的一种性质,在这样的关系之中,知识是一种表征物。由于观念既指向对象,又自己独立存在,就可以对其两个侧面进行区分:具有特殊性的心理状态和具有普遍性的表征内容。由此普遍性问题似乎就得到了解决,因为观念在这里就是一种在存在状态上是特殊的,但其所表征的内容又是普遍的。但黄敏老师指出,这种解决方案是否有效依然存疑,因为经验论必须要考虑抽象的表征内容如何能与多个特殊对象构成联系。对心理状态和表征内容的区分尚未能够说明普遍性从何而来。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进入到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提出的抽象观念理论。抽象观念理论的实质是将共相(性质)适用于殊相(对象),解释为后者包含了前者。由此“抽象”被理解为一种分解和排除,一种将普遍观念从特殊观念中抽离出来的工作。这就使得分离可以不断地继续,包含关系也可以不断地传递,特殊的东西就是由包含关系构成的序列的终点。但这样做的结果是用普遍性来解释特殊性,而我们需要的则是用特殊性解释普遍性。因而普遍性问题在洛克的框架下并没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贝克莱反驳了洛克的抽象观念理论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在《人类知识原理》中,贝克莱认为,抽象观念不可设想,他举的例子是手、眼等虽然可以从身体中“抽象”出来,但却不可避免的有形状和颜色,同样的,运动也不能脱离物体来思考。因此,贝克莱指出,有一些“特殊的部分或性质”虽然与对象结合,但仍然能被分离出来,单独存在;但同时也存在不能单独存在的性质,后者就不能进行抽象和分离,同时也就不具有普遍性。黄敏老师指出,对于贝克莱这样的区分,要点在于不能把后一种抽象当作前一种抽象,从而因为前一种抽象是可能的,而认为后一种也是可能的。黄敏老师从贝克莱的上述文段中提取出了两种组合性概念:实体组合性及逻辑组合性。前者指的是可抽离的手、眼等身体器官,而后者指的是无论怎么抽象都不能从器官上抽离出来的肤色与形状。进一步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性质”概念的两种理解,作为殊相的性质(trope)与作为共相的性质,分别对应实体组合性及逻辑组合性。由此可以发现洛克的抽象观念理论存在这一错误:抽象观念理论需要的是逻辑组合性的支持,但逻辑组合性并不支持抽象观念独立存在。洛克在一开始理解性质和事物时是在实体组合性的意义上使用性质概念,即前面所提及的对象包含性质,共相适用于殊相。但为了解释普遍性问题,又在逻辑组合性的意义上理解性质。这里就存在一个逻辑的跳跃,因为正如前面区分两种组合性概念时所提到的意义,二者之间不能直接过渡。黄敏老师指出,贝克莱认为有2个普遍存在的对语言的错误的预期,它们共同误导洛克,让他以为可以存在矛盾的观念,进而,虽然不存在抽象观念的对应物(洛克承认抽象观念实际上是矛盾的),但抽象观念仍然可以存在。这两个预期是:1)每个名称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而这个意义是观念;2)语言的目的就是表达这个观念。贝克莱认为语言不一定只具有某个确定的意义,不一定是为了表达观念,也可以是表达情感等。黄敏老师在这里举出了左右手分别放在冷水和热水之中,再同时放入温水,此时表达的同一盆水又冷又热就并不是在表达观念。但是,如果认为这是在表达观念,就会认为所表达的是矛盾的观念。而对于贝克莱来说,普遍性这一特征需要放在语言哲学的语境中解释为一种关系,而非将之视作是抽象观念的特征,即一种性质。相反,普遍性指的是作为符号的特殊观念与被表示的特殊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而多个特殊的东西之所以可以被某个特殊的符号表示,并非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相似性,而是因为被选择性的注意。换言之,一对多的关系之所以成立,并非是如洛克那样进行抽象,获取相似的特征,而是关注点的不同。黄敏老师指出,这里是对贝克莱的思想进行了一定的扩展,但基于贝克莱的文本,这一扩展应当是合法的。贝克莱这样的对普遍性的理解、对性质的理解都具有十分独特的价值。黄敏老师认为其逻辑组合性不能还原为实体组合性的主张也同时表明了弗雷格所建立的函项逻辑和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式的词项逻辑之间的区别:函项逻辑恢复了逻辑组合性的独立意义,因它总是自带一个空位,从而预先保证了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同时,贝克莱主张普遍性的建立不是基于观念而是基于语言,他不在观念的领域而是在语言的领域中理解知识这一点也同语言学转向也有共通之处。同时他还展现出了反本质主义的倾向,认为普遍性并不能用一个观念来概括,也不承认有具有本质性的东西解释了这样的一对多关系。在讲座的最后,黄敏老师对贝克莱的独到之处进行了概括。他指出贝克莱通过成功捍卫特殊观念、反对抽象观念从而捍卫了经验论。但是贝克莱把特殊主义的观念理论理解为经验论却是非必然的,因其反驳洛克的抽象观念理论的核心在于两种组合性的区分,而这一区分与经验论并无直接联系。但贝克莱仍然持经验论立场,因为他仍会主张知识的内容来源于经验。黄敏老师认为,在这二者之间似乎可以达成经验论与理性主义的一种贝克莱式的综合,而这样的综合甚至可能比康德的综合更为彻底。讲座结束后,江璐老师结合中世纪的共相讨论对洛克和贝克莱的立场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似乎唯名论与贝克莱之间有一定的共鸣。黄敏老师对此做出了简要的回答。随后同学们就“作为殊相的性质”以及普遍性被特殊性解释时的无限推进等问题提出疑问,黄敏老师也对此追加讲解。此次讲座至此圆满结束。(撰稿人:方晓玥)编辑:郭俊彤初审:潘东审核:王莉婧审核发布:王丽霞
2020年6月22日
其他

讲座回顾 | 韩东晖:斯宾诺莎与莱布尼茨

6月14日晚7:30,中山大学哲学系“谦之云讲堂:西方哲学的群峰(第三季:近代西方哲学)”系列讲座的第二讲以线上活动的方式顺利举行。此次讲座依然由中国人民大学韩东晖教授主讲,主题为“斯宾诺莎与莱布尼茨”,并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廖钦彬教授担任主持。
2020年6月19日
其他

讲座回顾 | 韩东晖:笛卡尔哲学:17世纪 v.s. 20世纪

6月12日晚7点30分,由中大哲学系举办的“谦之云讲堂:西方哲学的群峰(第三季:近代西方哲学)”系列讲座的首场讲座于腾讯会议平台如期举行。本次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韩东晖教授进行报告,报告主题为“笛卡尔哲学:17世纪
2020年6月19日
其他

讲座回顾 | 梁中和:文艺复兴时期柏拉图哲学的勃兴

5月15日晚7:30,中山大学哲学系“谦之云讲堂:西方哲学的群峰(第二季: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系列讲座的第七讲以线上活动的方式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由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梁中和老师主讲,主题为“文艺复兴时期柏拉图哲学的勃兴”,并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朱刚教授担任主持。讲座开始之际,主持人朱刚老师简述了柏拉图哲学的重要性,随后,梁中和老师则指出,与他的求学时期相比,现在国内已经引入了许多不同的哲学流派,拥有了丰富的研究著作和译作,现在的“后浪”无疑是幸运的,这也同文艺复兴时期有一定的相似性,彼时各种思想交汇,产生激烈的碰撞,构成了文艺复兴这道丰富绚烂的风景线。以此为切入点,讲座正式开始。讲座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的主题为“拜占庭哲学与柏拉图主义”。在这一部分,梁老师介绍了柏拉图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背景。首先,他简述了拜占庭的语言背景、文献保存情况以及拜占庭学派对古阅读典作品的影响。随着拜占庭的政治局势不稳,大量的学者逃往意大利,大批希腊的重要手稿也涌入西方国家。另外,当时大批希腊古典文本开始在佛罗伦萨和米兰、威尼斯等地印刷,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希腊学问传播的重要原因。梁老师指出,由此,拜占庭的柏拉图主义开始进入西方世界,而这样一种柏拉图主义是一种出现在11世纪的哲学性和思辨性更强的柏拉图主义,代表人物是帕塞洛斯(Michael
2020年6月9日
其他

讲座回顾 | 梁中和:文艺复兴哲学的思想渊源

5月14日晚7点30分,由中大哲学系举办的“谦之云讲堂:西方哲学的群峰(第二季: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系列讲座的第六场讲座于腾讯会议平台如期举行。本次是由四川大学的梁中和老师进行报告,报告主题为“文艺复兴哲学的思想渊源”,主持人是中山大学哲学系方向红教授。讲座内容由三个部分展开:谁是人文主义者;翻译与修辞的哲学效应;意大利与经院哲学,最后是在线提问环节。梁老师首先说明文艺复兴哲学的研究方法。哲学史可以由一首诗来概括:横看成岭侧成峰。对哲学史的看待,换一个角度就能看见不同的风景。希腊化的流派较于古希腊哲学更加繁杂。梁老师强调,在这两次以“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为主题的讲座中,勾勒文艺复兴哲学的思想,澄清一些偏见与谬误。就目前学术而言,研究文艺复兴往往并非哲学学者研究为主,而是集中于拉丁语、文献学、史学专家。与现代哲学研究方法不同,前者关注文本的解读与分析,文艺复兴研究属于哲学史研究。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研究有差别,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专家更应该被理解为哲学史专家。第一部分,梁老师阐述“人文主义”诸多相关术语的概念与“人文主义”的发展脉络。人文主义(Humanism)是一个标签,不同时代、不同的解释传统给出不同的意涵,几乎任何一种对人类价值的关注都被称为“人文主义”。我们中国人熟悉的是,有些学者将中国自周代以来的“人文化成”的传统解释为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Humanismus一词是德国教育家奈塔摩尔(F.J.Niethammer)于1808年创造的术语;另一类似的词“Humanist(人文主义者)”追溯文艺复兴时期,是形容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拉丁语“Humanista”源自更古老的术语“Humanities”或“Studia
2020年6月9日
其他

讲座回顾 | 雷思温:一本与二元:埃克哈特与司各脱的两条道路

5月10日晚7:30,中山大学哲学系“谦之云讲堂:西方哲学的群峰(第二季: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系列讲座的第四讲以线上活动的方式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雷思温老师主讲,主题为“一本与二元:埃克哈特与司各脱的两条道路”,并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朱刚教授担任主持。雷老师首先指出,思想家的创见来自其对时代危机感的把握。同为阿奎那之后的新一代思想家,埃克哈特与司各脱一直在探索如何走出阿奎那哲学的内在困境,重新思考人与上帝的关系。雷老师将埃克哈特的道路概括为“一本”,而将司各脱的道路概括为“二元”。接续讲座上一讲中吴天岳老师关于阿奎那的主题,讲座首先对阿奎那哲学进行了简要的回顾。阿奎那同样具有属于他的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来自于亚里士多德主义传统与基督教传统的调和问题。当时的神学家为缓和这种矛盾提供了不同的思路,而其目的在于同时满足两个目标:既需要让人能够拥有关于上帝的知识,也需要保持上帝超越的不可理解性。阿奎那通过改造亚里士多德的类比学说试图解决这一问题,雷老师将这种其尝试称为“建构中介的努力”,也即将亚里士多德以“实体-偶性”的平行关系为代表的类比关系转化成一种垂直关系,从而能够建立起受造物与上帝的关联。在“存在的多义性”与“存在的单义性”之间,阿奎那所采取的是一种折衷的理解,也即接受“存在的类比性”及其相应的范本主义。通过这一策略,在阿奎那看来,人类对上帝的理解是可能的,尽管这种理解始终是不完满的。然而这一进路遭到了批评。一方面,类比关系无法确定受造物与上帝在人类理智中的共同尺度,正如司各脱所批评的那样,在对上帝的认识中,除了多义性与单义性两种结果之外并无居间道路的可能。类比性最终会导向多义性的结果,无法保证人对于上帝的自然认识。另一方面,在这两种选项中只有单义性是可接受的。由此,埃克哈特与司各脱都试图通过单义性来克服类比学说。雷老师将“一本”解释为使得灵魂与上帝得以合一的神性,他将埃克哈特的“一本”思想概括为三点。首先,埃克哈特区分了神性与上帝,在他看来上帝只有在创造时才成为上帝,而无论创造与否,神性都是一,由此上帝为动极,而神性为静极;但二者又是不一不异的,最终同归一体。其次,神性使得灵魂与上帝得以合一,人类有着非受造的灵魂火花,因而能够与上帝相合一;埃克哈特要求破除中介,超越一切的二元对立,这不仅是义理的讨论,同时也有“工夫论”的修行考虑。再次,作为一本的神性甚至是三位一体的根据,在埃克哈特看来,三个位格及其内在关系臣服于作为一的神性。而神性对中介和对立的破除最终表现为自身的“破执”与“断离”,从而最终走向了否定之否定,以及存在与“无”的合一。在修行中需要倒空自己、虚空万物,甚至忘掉上帝。尽管司各脱与埃克哈特都从存在的单义性出发,然而他们却走向了不同的方向。雷老师认为,司各脱的“二元”来自两个看似矛盾的任务:一方面要保证能在此生此世的当前状态下获得对上帝的自然认识,另一方面上帝的超越性是此生此世所完全无法理解的。由此,司各脱的“二元”意味着此生此世的当前状态与上帝自身的分裂。在这“二元”的一边,司各脱将存在的单义学说看做一个非神学的起点,如雷老师所说,这是一个“敉平的出发点”。这一存在的单义性是反亚里士多德的,因为司各脱的单义性并不能在种属、范畴的意义上来理解,它是超越的“一”。尽管如此,这个“一”仅仅限于有朽的人类理智。在司各脱那里,对上帝的知识分为两种,也即我们对上帝的知识与上帝自身的知识,存在的单义性学说只属于第一种,但上帝完全超出了有朽理智。由此对上帝自身的把握并不是不完满的,而是彻底不可能的。所谓二元,指的就是人类理智与上帝的绝对超越性的对立。在二元的另一边,司各脱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了上帝的超越性:首先,他强调上帝的无限性;其次,他以动力因取代了阿奎那的范式因,因为人与上帝不可能通过形而上学的相似而建立关系;此外他还坚持意志的独立性和自身决定性,取消了理智所具有的指引地位。雷老师最后总结道,埃克哈特与司各脱都在尝试用单义性来发扬内在性的维度,区别在于内在性的方向不同:在埃克哈特那里,内在性意味着内在于上帝之中;而在司各脱那里,它意味着内在于人类理智的单义结构之中,而上帝因其绝对超越性逾越了这个结构。相对而言,埃克哈特使得上帝的内在性压倒了其超越性,而司各脱则更为有意识地保持了两者的张力关系。通过埃克哈特与司各脱的努力,一本与二元,以及超越性与内在性的紧张关系延伸至近现代哲学,我们能在斯宾诺莎泛神论式的一本实体中看到埃克哈特的影子,而笛卡尔哲学中我思与上帝的二元张力则更接近司各脱的努力。而笛卡尔对上帝存在的不同证明,也有从二元走向一本的趋势,即最终诉诸自因学说。在此之后,这一关系也体现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如绝对唯心论对康德二元论的超越,谢林对费希特的克服等等。在二十世纪从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到列维纳斯、马里翁的神学转向那里我们也能看到其余音。在讲座一开始,雷老师曾指出,在阿奎那之后的十字路口,埃克哈特与司各脱将道路引向了两个方向,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确立了后世哲学的不同形态。如朱刚老师所说,雷老师以宏观的视角来把握阿奎那之后埃克哈特与司各脱哲学对近现代的影响。通过雷老师的这次报告,在场同学均获益良多。报告结束之后,同学们就司各脱“二元”所可能导向的断裂、无限性在司各脱论证中的具体含义、上帝之爱与“二元”的关系等提出了问题,而雷老师也予以详细的解答。最后,此次系列讲座的主要组织者、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张伟老师对雷老师表示了感谢,本场讲座至此圆满结束。(撰稿人:潘易植)编辑:郭俊彤初审:李顺审核:王莉婧审核发布:王丽霞
2020年6月8日
其他

讲座回顾 | 江璐:奥卡姆的唯名论——个体事物的存在与认知

5月12日晚7:30~9:30分,中山大学哲学系“谦之云讲坛:西方哲学的群峰(第二季: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系列讲座的第五讲顺利在线上举行。此次讲座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的江璐老师主讲,主题是“奥卡姆的唯名论——个体事物的存在与认知”,并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的黄敏老师主持。首先,江老师介绍了沃格林称之为“一系列著名现代哲学家中的第一人”的奥卡姆之生平和著作。按照奥卡姆的经历和生活环境,可以将奥卡姆的著作分为两类,一是学院性质的著作;二是论辩性质的著作,奥卡姆的现代性不仅体现在他的理论著作中,也体现在他论辩性质的著作里,他在这些著作中表露出现代人的自由意识,写出了像《约翰二十二世谬误手册》这样的挑战教皇权威的作品。随后,江老师还谈论了我们应该怎样定位奥卡姆。天主教会把他放在反叛者、唯名论者、唯意志论者的序列里,而新教则恰恰相反,会把他当做旗帜性的人物,宗教改革之先行者,而有的学者(比如Copleston)仍然会强调他神学家的地位,将奥卡姆看作“一名方济各会修士,以及一位神学家,不可将他诠释为一位现代的极端经验主义者”。但江璐老师劝诫我们要抛开这些惯常的偏见,最好把奥卡姆视为一位使用神学的思想资源、将上帝的全能当作思想实验的背景的哲学家,因为在神学讨论之外,奥卡姆对纯粹的哲学问题有着深入和具有洞见的讨论,神学资源扩展了他对哲学的讨论,但他的初衷并不是使用哲学来解决神学问题。在断定一个神学的争论的时候,他往往使用语言分析的方式来回应这些问题,因而他所关心的并不是通过哲学来获得任何神学上的认知了。反而是哲学和逻辑学在他的思想中的重要性在这种运用上得到更强的突显。哲学在他那里获得了相当大的独立性。当代的研究者们关于奥卡姆哲学的讨论所着重的是他的的语义学,逻辑学和知识论,也有学者(Mietke)强调奥卡姆对社会哲学的贡献。奥卡姆是晚期中世纪唯名论的代表人物。而对唯名论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首先,它是一种本体论,认为存在着的事物都是个体事物;但唯名论同时也是一种语义学立场,认为普遍概念所意指的实际上是个体事物;唯名论还有知识论上的蕴含,宣称只有个体事物才可得以认知。而Gyula
2020年6月8日
其他

讲座回顾 | 吴天岳:迷思中的中世纪哲学史研究

4月29日晚7点30分,由中大哲学系举办的“谦之云讲堂:西方哲学的群峰(第二季: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系列讲座的首场于腾讯会议平台举行。本次是由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吴天岳老师进行报告,报告主题为“迷思中的中世纪哲学史研究”,中大哲学系张伟老师担任主持人。报告开始前,张老师介绍了开设本系列讲座的初衷和设想,强调了中世纪哲学研究对当前哲学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在报告开始,吴老师强调本次报告的目的在于对文艺复兴以来的中世纪哲学史研究给出一个大致勾勒。吴老师认为,中世纪哲学本身并不黑暗,但中世纪哲学史研究却长期处在黑暗之中,因为哲学史研究者总是将自己的偏见代入哲学史研究中而产生各种“迷思”。吴老师区分了作为绝对他者的中世纪和作为我们一部分的中世纪,前者是被人文主义者刻意划分出的一个理想的历史时期,后者是柯林伍德提出的潜藏在我们生活中的中世纪思想成果的沿存。吴老师在第一部分介绍的是早期哲学通史,其代表人物有詹弗朗切斯科·皮科和波伊策尔,他们倾向于将中世纪哲学史看作是充满谬误的,这也影响了之后的哲学史写作。格奥尔格·霍恩的《哲学史》是最早的哲学史著作,记载内容从《圣经》大洪水直至文艺复兴,又论及了四种不同的哲学史传统。接下来吴老师讨论了启蒙时期的“哲学批判史”。第一位代表人物是培尔,其著作《历史与批判词典》对哲学史持有明显的批判态度,对之后的哲学史编纂产生很大影响。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德朗德,他认为中世纪哲学只是以思辨为导向,而忽略了实践行动的维度。第三位代表人物是开办了第一份哲学刊物《哲人大事录》的豪伊曼,他认为哲学是哲学史的根本属性和标准,而不仅是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中世纪的哲学正是被错误的宗教所引导,只有新教的宗教改革才能让哲学摆脱衰落。第四位人物是布鲁克,写有《哲学史简明问答》和《哲学批判史》,批判中世纪哲学是伪哲学。第五位人物是博纳菲德,他一定程度上承认中世纪之后有哲学的复兴,但又将其归于对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反抗,这体现出了他作为天主教护教者和人文学者的矛盾立场。第六位人物是蒂德曼,他与豪伊曼相反,认为哲学史家应该拒绝将自己的立场带进历史研究中,并区分了中世纪哲学的形式和质料,就前者而言有可取之处,这也成为了近代哲学的来源。在第三部分,吴老师介绍了十九世纪重新发现的中世纪哲学。施莱格尔将中世纪哲学划分为法国的经院哲学和北方神秘主义传统,前者拘泥于亚里士多德的框架和论证形式,而后者才揭示出富有灵性活力的隐蔽真理。库赞推崇阿伯拉尔是现代理性主义之父,奥雷欧则第一次以编年史的方式考察了中世纪的共相问题。第四部分讨论了中世纪哲学史的标准范式。克罗伊特根和斯托克尔认为中世纪哲学有三个基本特征:1.
2020年6月7日
其他

书讯 | 张丰乾《训诂哲学——古典思想的辞理互证》出版

在一路的磕磕绊绊中,家人、师长、朋友、领导、同事和偶尔谋面乃至素不相识的善知识们给予了太多的扶掖和启发,虽然一再致谢,依旧不能释怀;于家人而言,“同甘”者少而“共苦”者多,谨致歉意!谨致谢忱!
2020年5月10日
其他

第五届全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大会邀请函

会务联系人江璐:18126757504邹雅莲:13986960720
2020年1月10日
其他

中山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2019年“经典与解释”暑期讲习班正式开班

7月18日,暑期讲习班正式开始。来自全国多个高校的师生齐聚中山大学哲学系岭南文化研究院,参加讲习班的开班仪式。本次讲习班的开班仪式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的李巍副教授主持。
2019年7月20日
其他

盛夏邀约 | 哲学系2019届毕业典礼

(温馨提醒:各位毕业生需着全套学位服、戴学位帽参加,着装礼仪详见链接,点击图片可跳转)
2019年6月21日
其他

喜讯 | 我系师生荣获“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最受学生欢迎辅导员”、“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

据悉,此次“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经初评、答辩和终评等环节,最终评选出“2018年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0名,提名奖30名,单项奖58名,入围奖92名。
2019年5月19日
其他

《中山大学哲学精品教程》首批六种出版

2019),译著《舍勒的心灵》等,编著《海德格尔:翻译、解释与理解》、《心有其理——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经典研究文集》、《从现象学到形而上学——舍勒哲学思想经典研究文集》、Scheler
2019年5月17日
其他

中山大学哲学系2019年“明德-爱智”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简章

经由学员提交材料、专家严格初审,我系将于2019年6月30日前确定夏令营学员入选名单;并通过夏令营活动遴选优秀营员,其结果将作为推荐免试攻读中山大学研究生基本依据之一。欢迎各高校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加。
2019年5月15日
其他

学深悟透“五四精神”,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哲学系组织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

座谈会后,党委王莉婧副书记组织召开了本科、研究生党支部工作会议,研究布置下一阶段学生党建与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具体工作。党委组织部王尔新组织员给学生支部作党务信息系统培训。
2019年5月1日
其他

学术会议 | 2017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

匿名要求:第1类投稿请务必在提交的文档中隐去作者姓名、单位及其他可以明显揭示作者身份的信息,我们将对第一类文章实行双向匿名审稿;第2类及第3类可不隐去作者姓名及单位,我们将进行单盲审稿;
2017年4月19日
其他

赵汀阳:艺术的本意与意义链

时间是个啥?又不是个啥?时间是个东西吗?或者是一切东西得以成为东西的前提,其自身又不是东西?时间存在吗?或者时间是人类的一个幻觉?因此,时间本身也不存在?
2017年4月7日
其他

哲文│吴长庚:试论顾炎武的“经学即理学”思想

顾炎武这段话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即“今之所谓理学”的学问含金量不高,称不上什么学问,而只有“古之所谓理学”即经学才称得上真正的学问,在这里顾炎武有明显的“黜(宋明)理学,尊(汉唐)经学”的意味。
2017年4月6日
其他

講座 | 彭國翔:民國時期的“五教”觀念與實踐

彭國翔:南京大學法學學士(1992)、北京大學哲學碩士(1998)、博士(2001)。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兼任國際中西比較哲學學會(ISCWP,
2017年4月5日
其他

哲文│尚塔尔·墨菲:民主的伦理学

拒绝减小伦理和政治之间必然的裂痕,而且承认平等与自由之间、人权的伦理与需要用它们包含的暴力建立边界的政治逻辑之间不可还原的张力,就是要承认,政治领域不能还原为合理的道德推论(rational
2017年3月30日
其他

哲文 | 潘知常:超验之美:在信仰与自由与爱之间 ——读阎国忠老师《攀援集》的一点体会

西方哲学家丹尼尔·贝尔说:“每个社会都设法建立一个意义系统,人们通过它们来显示自己与世界的联系。”[41]美学也“需要设法建立一个意义系统”,当然,这也就是阎国忠老师的全部努力的深刻用心之所在。
2017年3月17日
其他

哲思│邓晓芒: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

马克思在这里批判的正是用科学理性的定量化标准来精确地看待和宰制一切、尤其是精确地看待和宰制人的自然主义偏见,这种将一切自然科学化和物化的倾向,最终导致了胡塞尔惊呼的现代“欧洲科学的危机”。
2017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