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远观察

其他

推出房地产税是为压房价挤泡沫的观点缺乏前提基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徐远近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举办“房地产税的制度设计、推进路径与潜在影响”线上研讨会上表示,房地产税推出可能没有好时机,阻力会一直很大,更多取决于决策者的选择和决心。对于设计细节而言,包括税收减免、房子估值,税基确定、税率高低、存量房和异地房征税,福利房处理等均须考虑,也须设定基准情形作为参考,用来观察未来政策影响。此外,短期来看,房地产税推出因持有成本增加而对房价有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房价更多依然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以下为演讲全文。10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上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做好试点工作”。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这两件事,意味着房地产税试点可能会很快铺开,有可能明年就会铺开,房产税由此成为讨论的一个焦点。关于房地产税争议很多,我就三个问题谈点感想。第一个问题:关于房地产税出台的时机。市场上对此有各种讨论,比如为降房价,财政困难、补充土地出让金等,我认为都不是很准确。我更倾向于换一个角度,从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与其问为什么这时候出台房地产税,不如反过来问:房地产税的出台,有没有最佳时机?我的观点是,没有最佳时机。无论何时推,阻力都很大,困难都很大。因此,房地产税的出台,更多体现的是决策层的选择和决心。房地产税本质是财产税,征税的对象不是新增的收入,而是现有的财产,征收房地产税一定意义上是“切别人盘子里的蛋糕”,这是很难的。即存量税较难启动。对比来看,现在几乎所有的税种都是流量税,是对新增收入收税,税收成本很低,纳税人税收痛苦没有那么大。但是若对存量收入征税,税收痛苦很大。因此,政策要考虑征收成本对政策效果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盐铁专卖其实有降低税收成本的考虑。盐铁作为必需品,消费弹性很低,征税之后消费者还是会尽量买。因此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或者派一个厉害的官员管这个事,就可能成功。盐铁专卖这样的制度,节约了税收成本,很有生命力。否则生命力就没有那么强。再以近代烟草专卖为例,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烟草税是小半个财政部,考虑到烟草商品的特性,在流量交易中收税成本较低。再比如,现在市场上讨论对茅台进行专卖,不管成不成,背后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房地产税是财产税,即便税率不高,也会分走他人的存量财富,还有各种各样的既得利益的阻碍,征税成本是非常高的。我基本的观点,是房地产税没有最佳时机,出台主要反映的是决策者的决心,克服阻力也往前推。稳妥起见就进行试点,在一些城市试点5年时间,观察试点效果再作决定。因为是全新的税种、全新的机制,房地产税如果推出,影响会比现在市场上讨论的要大很多,因为财产税不仅是对既得利益、存量财富征税,还是整个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可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有文字的历史大概三千多年,基本上没有财产税,汉朝有过财产税,但时间很短,量也很小。现在要征财产税,财产税对应社会治理,是须提供服务的。就需要进一步落实“转变政府职能”,从生态型到服务型。总体而言,房地产税牵涉面很大,出台阻力很大,需要很大的决心。
2023年5月1日
其他

【直播问答】两会后的经济形势和市场走势

在3月14日晚上的直播,首先梳理两会要点,然后分析经济形势,并对后续市场走势做出预判。本次问答环节,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有:宏观经济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市场利率依然比政策利率高很多,这不就是市场化的结果吗?银行在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有效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呢?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当前利率是合适的,更倾向于降准释放流动性,而非降息。如果迟迟不降息,中国经济会陷入通缩螺旋么,会不会等到经济暴露出很大问题才降息稳经济,那样的话在这期间股市再度回调的空间会不会很大,还有下限么?按照目前的经济状况,您认为今年内降息的几率有多大呢?可否像去年那样给一个按月份的概率估计?2月社融数据出来了,连续两个月数据还可以,2月份的制造业PMI也重回扩张区间,但是2月的CPI大幅不及预期。是不是说明企业端生产扩张意愿还可以,但是消费端阻力较大。像商品打折出售,比如最近的汽车打折,会产生降低CPI的效果吗?您感觉后续社融增长、PMI扩张是可持续的吗?9号公布的2月CPI通胀指数,只有1%,比前值2.1%直接腰斩,引起我的疑惑:2月的PMI采购经理指数却有54.1%,处于荣枯线之上,那么到底现在的经济复苏情况是好是坏?今年美元汇率您怎么看?您觉得7、8月份之前会有大的变化吗?请老师分析一下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可能会有的影响吗?会让美联储提前结束加息吗?会对中国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产生什么扰动吗?美国的高粘性通胀,最后会不会以金融危机的方式破局?如果美国金融系统出问题,美元会不会大幅走强呢?如果是,那全球受到的冲击不会小,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国内通缩和中美脱钩,从宏观角度看,过去我们作为世界工厂,是不是会出现产能过剩,这种过剩会带来经济危机吗?股票请问美元和港币,美股和港股的关连性强吗?美联储加息没结束是不是意味着中概互联网,恒生科技指数等也还没有到底呢?两会多次强调安全,且国防支出预算增加7.1%,是否意味着国防军工ETF将有机会?运营商股票最近创新高,是短期炒作还是有长期价值,老师怎么看?中概股后续走势如何,买在高位,现在亏了14%,该继续持有还是加仓?老师怎么看待Chat-GPT,是股市的炒作吗?还是改变未来的机会?有分析师推荐说目前国内几大银行股票都处于底部区域,每年的分红利率也超过5%,认为买银行比买国债更好一些。请问老师,这种观点是否合理?央企估值重塑会是今年A股市场的一大主线吗?想听一下,老师对未来一年,甚至五年内,较看好的行业。这次两会重点提的是数字经济、AI、基础科研和自主可控,完全没有提碳中和,是政策调整了吗?结合最近新能源车降价去库存,新能源的投资价值还在吗?如果在话什么时候能够反弹?债券今年看好美债和越南市场机会,现在可以分期买入美国国债和越南股票吗?如可以买美国国债,长期好?还是短期好?我们FOF在2月24日配置了些美债基金,准备在半年内再配一些。请问您有什么好的建议?近一个多月以来,资产价格呈现出“债强股弱”的走势,是否反应出市场对于经济复苏可持续性和强刺激政策迟迟不出台的担忧?目前时点看,债券是否上涨过度,股市是否要更加积极,股债均衡配置的思路下是否要减债增股?其他资产请问老师对黄金怎么看?是否做为抗通胀来配置一些?现在是配置的好时机吗?对房地产的走势后面怎么看?目前二手房市场成交有所回暖,但价格始终维持在去年水平,长期来看房产是否还能做为保值抗通胀的资产配置?其他老师深入研究过中国的城市化,您觉得目前去一般的譬如三线城市的城投公司工作还是不错的选择吗?或者说这类城投公司还有发展的前景吗?更多详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回看3月14日《两会后的经济形势和市场走势》直播课程。友情提示:1)徐远老师从未建立任何投资交流群;2)课程内容仅作知识和观点分享,不作为投资建议。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直播要点】两会后的经济形势和市场走势

在3月14日晚上的直播,分为三部分:一、梳理了两会的要点,包括经济目标、财政和货币政策,理解政策思路。二、用多个维度的数据,分析当前经济复苏的成色,判断经济复苏的动力。三、从估值、业绩、情绪等方面分析市场走势,分享对各类资产的看法。直播分享后,回答同学们关注的问题。直播要点1.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没有发达的民营经济,就没有强大的国有经济

过去40年的经验充分表明,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国有经济也异常强大,比如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民营经济不发达的东北三省,国有经济也萎缩得厉害。2.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新总理首秀:实干兴邦,春日暖阳

2023.3.13上午,新总理第一次记者会如期举行。因为期待已久,我早早进入电脑直播间,并看完全程。略微局促的开局之后,是1个多小时的问答。新总理全程主导记者会,没有要副总理补充,全程直面问题,不绕弯子,实干家的即视感。最重要的感受是,新总理对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并不是刻板印象中的照本宣科。因为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也曾主政一方,要面对实际问题,要做出决策,并且承担后果,所以容不得教条。全程看下来,新总理对问题有实质性把握,并不需要背诵书本。真实世界是一场变形记,并没有事先写好的剧本。就像一场棋局,蕴涵着很多变化。不看三步的人,看不懂棋局。不看五步的人,无法下场博弈。中华这场棋局,至少要看七步。下水游过泳的人,会对水流形成肌肉记忆,对变化形成本能反应。最复杂的时侯,分析之后的直觉,往往决定成败。让我们祈祷。最后,下面是总理回答记者问的全文,我们将重点也为大家标出来了,希望你也能感受到一点,不一样的气息(划重点部分感谢香帅团队,原文参见:https://mp.weixin.qq.com/s/DS346tOiiWUSLQ9nXlDvog)。李强总理答记者问全文国务院总理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一面之师

2023年2月27号,厉以宁先生仙逝,朋友圈一片悼念之声。先生是学术前辈,很多经济学人都读过他的文章,甚至当面聆听过他的教诲,发自内心怀念他。我与先生并没有师生缘分,但是读过他几本书,受过他的启发,也在朋友圈转发文章悼念。本想这事就过去了,没想到这几天心里越来越堵,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写下这只言片语,只为忘却的纪念。很多年前,我与厉以宁先生有一面之缘,是作为讲台下的听众。当时我还在北大数院念本科,一天晚上在老二教做练习题,恰好碰到先生的讲座。还记得那天的主题是国企改革,先生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靓女先嫁”还是“丑女先嫁”。当时有一个观点,优质国企不要私有化,要先把质量不好的国企卖掉,也就是“丑女先嫁”,靓女要留着,以免“国有资产流失”。厉先生幽默地说,优质资产捂着,难保不会变成劣质资产,靓女变丑女,不如尽快放到市场里经营、增值,这才是真正的保护国有资产。记得这个争论,是在1990年代早期,大概1994-1995年的样子,至今已经近30年。30年前的争论,至今依然回声响亮,这就是思想的价值。至少,厉先生的讲座,给我这个青年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至今历历在目,是影响了我这个后辈的。那么多人自发纪念先生,也是受了他的影响、启发。先生既是学术泰斗,也是“改革先锋”,深度参与中国的改革历程。翻看先生履历,发现先生对股份制改革情有独钟。早年因呼吁股份制改革,被称为“厉股份”,后来参与起草《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被称为“厉证券”。明眼人不难看出,股份制改革的本质,是所有制改革,是要在公有制经济之外,发展出非公经济,这样才能促进经济活力。以前没有股份制,一切都是公有的。有了股份制,私有才有可能。因此,股份制改革的实质,是产权改革,是促进私有产权的发生和发展。没有私有产权的存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中国过去40年改革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私有产权的发生、发展。1980年代,厉先生是较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的人。1986年,厉以宁在北京大学纪念“五四”学术讨论会上曾大声疾呼:“我今天准备讲19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国改革的失败,有可能是价格改革的失败;但中国改革的成功,必须是所有制改革的成功。”“中国改革的成功,必须是所有制改革的成功。”这句话放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后来厉先生的很多工作,都和所有制改革有关。1990年代,厉先生参与起草《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其实也是所有制改革的一部分。健全的证券市场,是产权交易的重要场所。促进产权交易,就是促进产权改革。不能交易的产权,是不完备的。到了2000年代,厉先生参与推动“非公经济36条”和“非公经济新36条”的出台,放宽民营经济准入范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依然是产权改革的思路。厉先生很少用产权这个词,主要用“所有制”这个词。然而,厉先生的很多工作,都是在推动中国的产权改革。可惜的是,今天的学界已经很少讨论产权这样的基础性问题。产权这样的思想,如果不成为很多人的肌肉记忆,特别是不成为决策者的肌肉记忆,产权改革就很难发生。谨以此文,纪念一面之师厉以宁先生。
2023年3月6日
其他

每逢今日思小平

徐远如是说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拐点,不仅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更重要是一场启蒙运动。过好日子、拥抱世界,不要闭关锁国,成为广大民众的基本心态。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不通的事情终究不会得到认可。这些基本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未来演变的基石,也是约束条件。20世纪以来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探索多以失败告终,中国的改革在过去四十多年却能不断深入,社会发生天翻地覆的进步,实属奇迹。这种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得益于邓小平等改革家对政治底层逻辑、底层价值的成功重塑。2月19日是邓小平逝世纪念日,每到这一天,人们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这位伟大改革家的怀念,并且这种思念都有由衷的,而不是外力驱使的,是我们个体出于人性的良知和自身实际感受而自发的。每次路过景山后街,我都会很认真地跟同行者说,这是邓小平1977年后所居住的地方。不少人听后,会以朝圣的心情去他的旧宅门口瞻仰一下。作为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会认为英雄创造历史,但是,邓、叶、胡这些先贤以他们的勇气和睿智,至少大大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轨迹,让我们提前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可能仍旧每天在为吃什么发愁呢!关于1978年以来邓小平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很多人都会说出一系列改变中国命运的政策来,比如恢复高考、家庭联产承包、设立特区、确立市场经济制度等等;或者列举出一长串成就来,比如人均收入增加了多少,科技水平提高了多少,综合国力跃升了多少……的确,这些翻天地覆的变化,几乎发生在经济社会的每个领域,全球现代史上,有哪个国家的改革能像中国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创造了如此伟大的成就呢!而今天本文要说的是一个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邓小平改革对中国政治底层逻辑的根本性改变。现代史上的改革很多,进入20世纪以后,几乎任何一个非西方国家都进行过大规模现代化改革,哪个国家不想富强呢?但是真正成功的极少(仅有十余个非西方经济体实现工业化或准工业化)。尤其是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搞改革更是败多成少,埃及、伊朗、土耳其等一个多世纪以来跌跌撞撞、曲折反复的历史就是对照。然而,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却成功了,这种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得益于邓小平为代表的改革家群体(当然还有一批知识分子),对政治底层逻辑、底层价值的重塑,才使得改革能够不断冲破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持续进行下去,这些正是中国40多年来不断进步的动力根源。具体来说,邓小平和他的同志们所开启的改革,对中国底层逻辑的重塑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直播问答】本轮反弹的六大特征

2月6日晚上的直播,首先回顾去年11月以来股市反弹的行情,总结出反弹的六大特征,然后从“基本面+情绪面”框架出发,分析当前股市形势,做出预案,提示风险。最后是问答环节。本次问答环节,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有:宏观经济央行在去年三季度货币执行报告提到,警惕需求侧变化引起潜在通胀可能,您之前直播也说今年需要警惕通胀。您觉得今年CPI有破3的可能吗?以往的通胀大多是因为猪油共振,今年的猪和油看起来没有多大威胁。如果破3,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会是什么呢?据说22年M2增长了20多万亿,不知此数据是否可靠,如果可靠会不会引发通胀?另外,未来中国有没有可能陷入类似阿根廷的恶性通胀?普通人该如何应对通胀,有没有比较好的策略?美国通胀数据见顶回落,但劳动力市场依然火热,那么美国经济今年能否实现软着陆?通胀反复的可能性大吗?美股1月大涨,是否意味着美股去年已经见底了呢?报道显示美国房地产市场正在持续降温,截止2022年12月,房屋销售额连续11个月下降,租金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但是最新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依旧强劲,为什么会呈现出相背离的走势,未来美国通胀形势该如何判断?股票腾讯什么情况可以卖掉?老师买的腾讯卖了吗?中概互联和港股科技已反弹了一波,现在感觉开始回调了。后续还有上升空间吗?现在应该落袋呢,还是逢低加仓呢?市场普遍看好23年大牛市行情,您觉得出现大牛市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市场上的水量是决定性因素吗?今年和明年,在国外衰弱国内复苏的背景下,基本面相对去年边际改善、企业盈利能力也没那么好,只是居民储蓄多,泡泡就能吹起来吗?之前没有入手股票的,近期回调是好的加仓机会吗,还是要再等等吗?站在目前的节点,您觉得今年股债是否都还有机会呢?采取逢低买入这样的思路是否正确呢?今年一月份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1400多亿,比去年整年都多,想问问今年股市行情是不是看好?前几天看了部电影叫做华尔街,该部电影中金融充斥着内幕交易,如今的金融市场还是这样吗?潜规则和正大光明的赚钱,哪种方式是目前市场的主流?普通人能不能从金融市场赚到非常高的收益率?想请教一下全面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对我们散户今后的投资会有些什么样的影响呢?您之前投资课里提到的A股的板块现象和波段现象还会延续嘛?PE,PB,现金流折现,股息折现这些成熟市场的估值方法科学吗?看了您2020年针对特斯拉的分析,请问现在针对特斯拉的安全性,技术优势,以及全球的竞争格局您怎么看?债券利率与国债价格具有相关性?比如美国加息周期,美国国债价格就会下跌。美国降息周期,美国国债价格就会上涨。目前投资美国国债是合适机会?1月降息降准仍未兑现,地产市场依旧低迷,改革政策注重高质量发展(个人理解),是否利空短期经济增速?国债年内能否更加乐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到期)能否触及2.80以下?其他资产去年老师说美国加息比较接近尾声时才考虑买入比特币,提醒不要抄底,宁愿错过。综合现在各方面情况是可以考虑买入了吗?购买黄金ETF还有什么好的渠道吗?如果抛开黄金上3000的预测,您觉得以现在黄金的价位,上涨的空间还大不大,相比股票,债券两手抓,黄金需不需要配置一些?美元加息到顶,或者未来进入降息通道的时候,是否有利于黄金价格持续上涨呢?可以谈谈最近的提前还贷潮吗?是因为存量房贷太高了还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决定房价的因素是城市化+经济+通胀率,有大V观点是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政策。针对以上观点您怎么看?后期的房价走势如何?还是处于观望中吗?利率优惠会不会导致房价再一次上涨?其他您在《投资课》中说,定投可以任意时间开始,任意时间结束,不管市场的走势,即不择时,同时,在直播中,您的投资观点是做择时的,这两种方法是否有冲突?另外,普通投资者是没有能力做择时的,做择时反而会更坏,您是否有更具体的建议?关于债券,您在《投资课》中说,长期来看,地方债比国债收益高,信用债比利率债收益高,并推荐配置,这个观点是否有变化?同时您多次说,债券基金买规模大的,可是很多规模大的纯债基金,都会投很多地方债和信用债,这是否和您不碰信用债的观点冲突?更多详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回看2月6日《本轮反弹的六大特征》直播课程。友情提示:1)徐远老师从未建立任何投资交流群;2)课程内容仅作知识和观点分享,不作为投资建议。
2023年2月1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直播要点】本轮反弹的六大特征

在2月6日晚上的直播,分为三部分:一、回顾去年11月以来的股市反弹行情,总结本轮反弹的六大特征。二、用“基本面+情绪面”的分析框架,分析当前股市形势,预判未来可能的演化路径。三、分析中国股市、债市及美股的投资机会。直播分享后,回答同学们关注的问题。直播要点A股和港股自去年11月开始反弹,至今已经三月。大盘股涨幅更大,反弹幅度领先于小盘股,属于异常现象。外资积极买入,集中在白马股,是大盘领先小盘的重要原因。外资1月买入超过2022年全年,是因为2022年特殊,流入额只有上一年1/5。本轮反弹有明显的超跌反弹特征,前期下跌越多,反弹幅度越大。赛道股归来,中概互联网、消费、新能源等行业涨幅领先。本轮股市反弹,是在两年熊市之后。漫漫熊途之后,遐想无限。总结起来,本轮反弹的六大特征是:两年熊市,三月反弹,外资买入,大盘领先,超跌反弹,赛道回归。分析后市走势,需要看目前估值,以及后续业绩。当前股指估值偏低,特别是中小股票明显偏低。去除2015-2017年的高估值年份,偏低程度下降。随着经济减速,股市估值中枢可能下降。因此,当前估值虽然不贵,也并非无比便宜。主要绩优股的估值在合理区间,并没有明显偏低。基本面+情绪面,是一个基本股市分析框架。2023年经济基本面改善,方向无疑,但幅度存疑。消费是慢变量,居民收入增长缓滞,消费难以大幅反弹。出口是外变量,世界经济减速甚至衰退,净出口难言增长。投资是自变量,基建和制造业有效空间不大,房地产是胜负手。地产投资受制于购房需求,大幅反弹尚需政策。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出台,经济向好并非理所当然。受疫情防控调整等变化影响,市场情绪大幅反转,是本轮反弹的主要原因。反弹转变为反转,需要基本面支撑。2022年企业经营困难,营收和利润下滑,投资信心和能力下降。商品房销售未见好转,房地产投资短期很难大幅转暖。居民收入增量低于利息支出,无力买房或大幅增加消费。当前股市估值不贵,但也不是非常便宜。政策预期已经拉满,继续上涨依赖于政策落地和业绩改善。股市风险并未完全解除,政策可能弱于或晚于预期,三次探底概率依然存在。三次探底来得越早,回调越浅,来得越晚,回调越深。经济复苏可能不及预期,货币宽松依然可期,债市仍有趋势性机会。社融继续下行,与M2增速差持续拉大,表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长期国债利率与社融走势背离,仍有下行空间,但需防范大幅波动。2022年债大于股,2023年股债均衡配置。美国经济下行,通胀粘性高,美股暂时观望。更多详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回看2月6日《本轮反弹的六大特征》直播课程。友情提示徐远老师从未建立任何投资交流群;课程内容仅作知识和观点分享,不作为投资建议。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财经纪要(2023.02.12): 社融结构隐忧

事件前天(2023.02.10),央行发布2023年1月社融和信贷数据。摘要1月新增社融5.98万亿,高于预期(5.68万亿),低于上年同期(6.18万亿),为单月历史次高;1月社融存量增速9.4%,前值9.6%,增速微微下行。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高于预期(4.08万亿),也高于上年同期(3.98万亿),为单月历史新高;结构上,居民贷款继续大幅少增(5858亿),企业短期贷款多增5000亿,企业中长期贷款多增1.4万亿,企业债、政府债券均明显下行(分别少增4352和1886亿)。1月M2同比12.6%,超过预期(11.5%)和前值(11.8%),创近7年最高,主因是住户存款大增6.2万亿,以及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01万亿。后者与股市繁荣有关。1月M1同比6.7%,超过前值(3.7%),与春节期间居民取现有关。点评社融和信贷总量大增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稳增长政策发力,二是传统上1月有季节性因素。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增,主要应与保交楼、稳增长等融资有关。企业短期贷款大增,有冲量特征。居民存款大幅增加,贷款大幅减少,消费依然疲软,地产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存量社融增速回落至9.4%,继续创有数据以来新低。资产配置含义社融和信贷数据符合稳增长方向,但消费和购房需求弱,复苏局势不明。继续坚持股债均衡配置。房市继续观望。
2023年2月12日
其他

财经纪要(2023.02.11): 通胀并未上涨

事件昨天(2023.02.10),统计局发布2023年1月物价数据。摘要1月CPI同比2.1%(前值1.8%),环比0.8%(前值0%)。1月CPI微微反弹,与春节因素有关,食品、出行、娱乐等项目反弹较大。1月核心CPI(去除食品和能源)1.0%,前值0.7%,与疫情之后、春节期间需求反弹有关。1月PPI同比-0.8%(前值-0.7%),环比-0.4%(前值-0.5%)。
2023年2月11日
其他

香帅:2023开年宏观和市场展望

「2023开年宏观和市场展望」戳👇预约直播
2023年2月11日
其他

诚聘知识合伙人

岗位岗位:知识合伙人职责公号运营,直播辅助,商务沟通,事务安排。要求1.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新年福利丨所有知识产品半价馈赠

徐远经济课堂之前从不打折,第一次是2020年春节期间,恰逢疫情爆发,全部半价。2021和2022年春节继续半价,形成传统,以此给各位学友拜年!3.
2023年1月21日
其他

财经纪要(2023.01.12): 在通胀中通缩

事件今天(2023.01.12),统计局发布2022年12月物价数据。摘要12月CPI同比1.8%(前值1.6%),环比0%(前值-0.2%)。12月CPI微微反弹,与蔬菜水果的季节性反弹,以及疫情防控变化有关,表现为鲜菜、鲜果、出行娱乐有关的价格反弹较大。12月核心CPI(去除食品和能源)0.7%,前值0.6%,依然处于偏低区域。2022年全年CPI上涨2.0%,远低于通胀控制目标(3.0%)。12月PPI同比-0.7%(前值-1.3%),环比-0.5%(前值0.1%)。PPI继续下行,受能源价格回落影响较大。点评2022年全年CPI上涨2.0%,远低于主要欧美国家,也远低于通胀控制目标。在全球大通胀背景下,中国毫无通胀压力,反映内需不足,政策偏紧。下半年核心CPI在0.7%左右徘徊,反应了通缩压力。2022年12月分项同比,只有居住类下跌,反映了住房市场压力。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4季度,PPI连续三个月为负,均值-1.1%,通缩迹象明显。资产配置含义通胀数据显示总需求依然很弱,经济复苏尚需政策发力。财政空间受限,降息、降准依然可期。货币政策趋松,继续看好长期国债的安全资产价值,短期投资者防范波动。房市继续观望。
2023年1月12日
其他

财经纪要(2023.01.11): 社融继续弱势,等待货币发力

事件昨天(2023.01.10),央行发布2022年12月金融数据。摘要12月新增社融1.31万亿,同比少增1.06万亿,同比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至9.6%,创有数据以来新低。1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4万亿,同比多增2700亿,主要来自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增加(1.2万亿)。同时,企业债券融资大幅减少,企业侧融资结构发生变化,总融资需求并未明显增加。企业存款增加824亿,同比大幅少增1.28万亿,企业用存款还债。居民存款增加2.89万亿,同比大幅多增1万亿。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1865亿,同比少增1693亿,降幅接近一半。M2同比增长11.8%,较上月低0.6个百分点,企业存款的大幅下降超过了居民存款的大幅上升。M1同比增长3.7%,较上月低0.9个百分点,企业资金压力凸显。点评社融增速创有数据新低,企业融资需求并未上升。居民储蓄倾向大幅增加,消费复苏尚需证据,购房需求复苏尚需观察。企业资金紧张,制约企业活动。经济政策尚需发力,财政空间有限,降息、降准依然可期。资产配置含义经济复苏尚需等待,股市预期拉满,谨防波动。货币政策趋松,继续看好长期国债的安全资产价值,短期投资者防范波动。房市继续观望。
2023年1月11日
其他

【直播问答】开局,信心——2023年经济与市场展望

1月2日晚上的直播,首先回顾2022年“七大预言”,检讨得失;然后展望2023年经济前景;最后研判资本市场,分析股债房汇等大类资产的投资价值。2023是开局之年,提振信心很重要。财政货币政策之外,要留意重大改革措施。直播分享后,回答同学们关注的问题。本次直播时间较长,共3小时15分钟,同学们不要忘记回看。本次问答环节,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有:宏观经济请问标题里的“信心”从何而来?是因为不可能比去年更差了吗?目前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日本央行都进入了加息通道,有人分析全球的流动性正在被加速抽干,可能会开启全球金融危机。如果真的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股市会被重挫吗?怎么看待2023年的货币政策呢?经济工作会议并没有新的提法,依然是强调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明年经济胜负手在房地产”,能讲讲决策层必须要做哪几个动作吗?您觉得“二次房改”最大的阻力在哪里?地方政府的动力大吗?短期内有可能快速推出吗?您第三次预测降息落空了,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呢?一季度还会降息吗?2023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波动区间会怎样?美国2023年加息还会加几次?最高会加到多少利率?有些专家建议给中低收入者发钱促进消费,您看有没有可能?如果真的实施,对扩大消费有什么效果?中国债务负担这么重,会走日本的老路吗?今天老师没有说疫情,是可以理解疫情已经结束了?疫情已经不是对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了吗?股票从11月以来的这波反弹和调整来看,似乎大盘股表现要好于中小盘股。您之前说中小盘股对政策和宏观经济比较灵敏,以及中证500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就目前形势来看,今年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三个指数要如何选择,有什么依据?请问老师对于23年债不如股,是基于哪些方面判断的?1)股目前相对便宜,债相对贵。2)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会导致资金从安全资产流入风险资产。3)23年基本面可能会低于预期,货币需要宽松,降息理论上同时利好股和债。但老师说过股和债短期有负相关,学生一直很困惑。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估值比较低,可否作为长期定投的选择标的?本人比较年轻,对于收益更看重,能承担一定的风险,不甘于只买指数中证500,现在是1倍杠杆做多IC的机会么?或者还有别的性价比更高的投资方式么?经济会议提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但近两周中概互联网震荡,并未明显上涨,老师如何看待平台公司的未来,23年值得投资吗?数字资产与美股高度相关,美股的底是不是数字资产的底,美股的底大概在什么时候?房地产和平台的监管政策有所放松,是方向转变还是经济困难的妥协,未来房地产和平台能不能受到支持而不是打压?市场普遍对每年中国股市保持乐观,认为A股处于低估值,会随着经济复苏而上涨,您怎么看?债券目前经济最差的时候可能正在逐渐过去,债市近期也走出超调后阶段性修复行情。那么随着第一波疫情冲击影响的逐渐消退,后续宽信用加速推进和经济基本面触底回升,债市阶段性修复后,长债风险是否很大?债市即将步入熊市?做T的是否应该马上清仓?个人养老金里的基金该如何选择吗?可以选择几何平均收益率最高的基金吗?遵义城投债宣布156亿银行贷款重组方案已经出炉,展期20年且前10年不付利息,未来城投债会普遍暴雷吗?其他资产很多机构看好黄金在2023年的表现。不知道老师还关注黄金吗?有没有什么见解呢?老师曾经说过,不信任币安之类的交易所,那么如果投资比特币,老师认为什么途径比较靠谱?稳定币会因为加密货币波动而涨跌吗?涨跌的约束条件是什么?预算约束下的购房选择怎么做,比如同样500万,上海的差房子和苏州的好房子该怎么选?老师,我比您小几岁但健康状况不是很好,目前手头略有存款,买房可以在成都核心区勉强上车,也可以用存款在威海勉强悠闲度日,您看我还上车成都吗?我自己偏向悠闲度过后半生,但是通货膨胀还有房子的金融属性让我又想拼一下。其他建议老师给一个年度课表。以后的直播课程还可以单次订阅吗?徐老师说的社群什么时候成立,如何加入社群?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徐老师说再陪大家一年,那一年后老师就要停更了吗?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感觉好像指引自己的灯塔要熄灭了,想问老师将来还会以其他方式引领我们吗?更多详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回看1月2日《开局,信心——2023年经济与市场展望》直播课程。友情提示:1)徐远老师从未建立任何投资交流群;2)课程内容仅作知识和观点分享,不作为投资建议。
2023年1月6日
其他

【直播要点】开局,信心——2023年经济与市场展望

在1月2日晚上的直播,分为三部分:一、回顾2022年“七大预言”,检讨得失,梳理当前经济运行和资本市场现状。二、展望2023年经济前景,拆解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各种政策的有效性。三、研判资本市场,分析股债房汇等大类资产的走势和投资价值。直播分享后,回答同学们关注的问题。本次直播时间较长,共3小时15分钟,同学们不要忘记回看。直播要点(一)2022年回顾年初政策判断“3+3+3”:三重压力,三重目标,三重约束。多重目标之下,政策选择很难。财政政策:已经发力,但效率低,货币乘数低,无法带动社融反弹。货币政策:降准无效,降息频率低、时间晚、力度小,基调稳健,实质紧缩。2022年前三季度GDP增速3%,全年增速或不到3%。年初4%或以上的预估虽然保守,但依然很难实现。年初曾提示3重风险:稳增长不及预期,中美摩擦加剧,疫情反复,事后3重风险全部兑现。稳增长不及预期,社融低位波动,是股市大幅回调的主要原因。债市全年回报尚可,实现了“安全资产,避风港湾”的功能。年末防疫政策变化,市场预期改变,债市明显回调,理财破净赎回加剧了回调,但全年回报尚可。国债依然是长期安全资产,趋势依然上涨,长期投资者可以不理会中短期波动。信用债风险在累积,需要谨慎。大城市、成熟区房产价值凸显,房价在2022年环境下保持坚挺。人民币汇率波动很大,主要是美元升值导致的被动贬值,人民币相对其他货币表现尚可。中美存在两大基本冲突:利益冲突和文明冲突,竞争摩擦格局不变。2022全年,A股大幅回调,债券避险港湾,欧美股债双杀。比“丑”时代,风高浪急是常态,谨慎是基本信条,但不必过于悲观。(二)2023年展望当前经济现状:内需很弱,外需下行,信心不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罕见强调信心,看到了症结,提振信心是扭转局面的关键。消费是“慢变量”,取决于千家万户的恒常收入,不能指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出口是“外变量”,世界经济减速,全球供应链调整,双重压力下中国出口难言增长。投资是“自变量”,但基建空间不大,制造业受制于企业盈利和技术周期,房地产成为明年经济的胜负手。目前信心很弱,地产投资低迷,好消息是大城市、都市圈潜在需求依然很大,合理释放后有效地产投资空间依然很大。房地产供给侧政策已经比较充分,还需要出台需求侧政策,支持合理购房需求。财政政策保持积极,但空间不大,效果有限。传统基建基本饱和,新基建有其技术周期,不宜过度推进。且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存量债负很重,缺乏资金来源。货币定调稳健,但空间较大。政策利率下行空间显著,2023通胀压力不大,货币政策应有作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可能定在5%左右,但实现起来不太容易,保4争5是稳妥预期。信心来自稳定预期,扭转预期需要重大举措,财政货币政策之外,可重点关注如“二次房改”、国企改革、扩大开放等措施。中美竞争摩擦的基本格局,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三)资产配置A股估值不贵,处于底部区域,可逢低建仓。稳增长预期已经拉满,但政策也可能不及预期,谨防波动。债市仍有配置价值。货币宽松依然可期,经济复苏可能不及预期,债市可与股市对冲,且长期看国债仍是安全资产。2022年债强于股,2023年股债均衡。而且,2023年变化很多,股债需动态调整。地产政策已经转向,供给侧政策频频出台,需求侧政策还需发力。未来经济和房价增长预期转弱,房产税不确定性很大,投资买房可谨慎观望,一线城市刚需可择机入手,其他城市可以保持耐心。人民币汇率没有明确趋势,仍以震荡波动为主。人类对黄金的价值信仰在减弱,可减弱对黄金的预期。美股与通胀负相关,美国通胀短期内难以明显回落,且美股利润增速在下滑,对美股要保持关注,但参与要谨慎。更多详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回看1月2日《开局,信心——2023年经济与市场展望》直播课程。友情提示徐远老师从未建立任何投资交流群;课程内容仅作知识和观点分享,不作为投资建议。
2023年1月5日
其他

2023直播年度专栏(优惠最后一天)

订阅福利:有机会参与更多活动,比如私享会、晚餐会、小班课等。这些活动尚未组织,也不一定组织,将根据情况酌情安排。扫码可订阅《直播年度专栏(2023)》关于年度专栏的特别说明:1)
2022年12月29日
其他

直播年度专栏(2023)

订阅福利:有机会参与不定期活动,比如私享会、晚餐会、小班课等。这些活动尚未组织,也不一定组织,将根据情况酌情安排。扫码可订阅《直播年度专栏(2023)》关于年度专栏的特别说明:1)
2022年12月23日
其他

财经纪要(2022.12.12)

12月12日,张文宏发表文章,新冠疫情进入“最后一程”,呼吁保护老年人与脆弱人群,尽一切能力,延缓老年群体感染时间,减少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数量。5.
2022年12月12日
其他

【直播问答】美国通胀难治,资产风暴难免

10月13日晚上的直播中,徐远明言1970年代的大通胀可能重演。1970年代的通胀,不仅水平高,而且波动大,并反复3次,历时10年。本轮美国通胀,由过度经济刺激引爆,引爆之后,遭遇三重通胀螺旋:(1)工资通胀螺旋,(2)房价通胀螺旋,(3)利润通胀螺旋。三个螺旋一起,形成正反馈,加剧通胀压力,增加治理难度。通胀治理的实质,是在通胀和失业之间权衡、抉择。美国劳动力市场很紧,工资上涨压力很大,意味着通胀很难治理。通胀要想下降,失业率必然上升,而失业率一旦上升,抑制通胀的政治支持就会下降。因此,美国经济政策面临两难,会在治理通胀和保护就业之间摇摆。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胀依然是美国经济政策的痛点。美国经济的基本盘,由之前的“两低”(低通胀、低利率)变成了两高(高通胀、高利率)。不变的是,失业率依然很低,实际利率依然很低。从“两低”到“两高”,意味着资产价格波动将很大。考虑到美国货币政策调控全球,全球资产风暴或很难避免。一些美元债负高的国家,风险可能较大。资本市场进入动荡时代,机遇与风险并存,更考验智慧与耐心。10月13日晚上的直播,分为三部分:一、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分析美国通胀的多重原因,分清主次,厘清误解。二、分析美国的政策选项,预判通胀走势和经济形势。三、基于上述分析,说明资产配置含义,重点提示风险。本次问答环节,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有:宏观经济有消息称瑞银和英国养老金有暴雷风险,欧洲的能源危机会不会演化成经济危机?中国的经济政策转向今年会到来吗?刚出的社融数据,该如何解读,是否可以认为宽货币开始转向宽信用周期了呢?徐老师,您认为美国的中期选举会影响此轮的加息紧缩进程吗?徐老师,能否框架性讲讲在现今条件下,通缩会对企业、股价、债券、黄金等产生怎样的具体影响?通缩就是钱比以前更值钱了吗?老师您好,我想请教三个问题:1)美国经济会硬着陆吗,对中国有多大的影响?2)某私募经理说,A股最多还有10%的下行空间,目前踏空的风险比下跌的风险更大,请问您怎么看?3)您能否帮忙预测一下,下一轮全球经济扩张的驱动力在哪,大概的时间点是什么?IMF发布了最新的IMF2022年10月世界经济预测,对2023的非常悲观,请问2023年会出现类似08年的危机吗?按照每7,8年一次大事的规律似乎也快到了,08年危机,15年股灾,22年23年又到了节点。老师对外汇市场怎么看?人民币会跌破8吗?目前经济环境这么差,国内消费低迷,为什么国家不学习美国给老百姓直接发钱,拉动消费?记得上次您讲美国通胀的时候,提到美国在高通胀的同时还能保持美元的持续升值,请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022年10月18日
其他

【直播要点】美国通胀的三重螺旋

美欧通胀1980年代以来新高,或重演1970年代大通胀的梦魇。美国是通胀风暴的中心,美国货币政策影响全球,弄清美国通胀的原因、走势、应对,是弄清全球经济的基础,也是理解资本市场走势的基础。总体上看,美国通胀的导火索是过度经济刺激,并且加息太晚,放任通胀上涨。通胀引爆之后,引发了三个螺旋,导致通胀螺旋上升:(1)工资通胀螺旋,(2)房价通胀螺旋,(3)利润通胀螺旋。三个螺旋一起,形成正向反馈,本次美国通胀持续性强,治理难度大。10月13日晚上的直播,分为三部分:一、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分析美国通胀的多重原因,分清主次,厘清误解。二、分析美国的政策选项,预判通胀走势和经济形势。三、基于上述分析,说明资产配置含义,重点提示风险。直播分享后,回答同学们关注的问题。直播要点全球多数国家通胀处于近半个世纪新高,中国和日本通胀较低。高通胀引发政策紧缩、资产缩水、货币贬值,新兴市场债负加重,可能引发全球资产风暴。住房和服务是美国通胀的核心组成部分,背后是劳动力市场的紧张。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时间与美国通胀不一致,甚至相反,不是本轮美国通胀的主要原因。食品价格背后主要是人力成本。近两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保持高位,供应链重组导致美国通胀的证据不足。通胀诱发原因:过度经济刺激,财政和货币均大幅宽松,是引爆美国通胀的导火索。工资通胀螺旋:美国劳动力市场处于二战以来最强水平,工资上升支撑通胀,陷入工资通胀螺旋。房价通胀螺旋:低失业和高房价,推动了住房通胀,加剧通胀水平。利润通胀螺旋:美国企业集中度高,企业具有很强的定价能力,可以将成本上涨传导到消费者,陷入利润通胀螺旋。欧美比较:欧洲通胀主要来自能源和食品,美国通胀主要来自服务,根源是美国劳动力市场紧张。中美比较:美国刺激过度,中国政策紧缩,所以美国严重通胀,中国通胀很低,且有通缩压力。供需平衡上看,美国消费强于生产,中国生产强于消费,中美通胀背离并不奇怪。抗通胀需要“限制性利率”,但美国实际利率依然为负,同时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很紧,美国通胀可能持续、反复。美国要在失业和通胀之间做出选择,目前的选择是温和加息,实际利率为负,失业率依然很低,预计未来通胀和加息都将持续,可能进入衰退。美国进入衰退之后,加息决心可能降低,通胀可能出现反复。美国通胀由全球买单,所以美国有激励放任通胀,存在机会主义行为。美国对金融风暴的抵抗力最强,而欧洲和新兴市场可能爆发危机。能源冲击给欧洲造成很大困难,远大于美国。当前不确定性依然很大,1970年代大通胀可能再现,并且可能反复。资本市场机遇风险并存,要耐心等待,寻觅机会。更多详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回看10月13日《美国的通胀,全球的风暴》直播课程。友情提示徐远老师从未建立任何投资交流群;课程内容仅作知识和观点分享,不作为投资建议。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财经纪要(2022.10.14): 通缩压力加大

事件今天上午,统计局发布9月通胀数据,CPI和PPI同比分别上涨2.8%和0.9%。摘要9月CPI为2.8%,低于预期的3.3%,高于上月的2.5%。9月PPI为0.9%,低于预期的1.7%,远低于上月的2.3%。CPI环比上涨0.3%(上月下降0.1%),其中食品上涨1.9%,非食品持平。PPI环比下降0.1%(上月下降1.2%),连续三个月下降。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点评9月CPI和PPI涨幅双双低于预期,显示总需求弱于预期。9月CPI比8月略微反弹,主要是猪肉和蔬菜价格导致,属于季节性因素。2022年前9个月CPI平均2.0%,四季度会回落,全年通胀完全无忧。PPI高位回落,已经跌破1,通缩压力增加。核心CPI涨幅只有0.6%,是很低的数字,今年核心CPI一直不高(低于1.5)。年内存在进一步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资产配置含义年内不确定性依然很大,股市、房市继续观望,等待时机。货币政策趋松,继续看好长期国债的安全资产价值。利率下行或有限制,国债持仓要适时止盈。10.13直播回放已上线,扫码回看⬇️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九二讲坛|徐远:经济增长漫谈

导读这是徐远在北京大学92级校友论坛的分享,说的是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一点心得、思考。分享力求简洁,但增长问题涉及面很广,文章还是比较长,概括成8句话:1)
2022年10月11日
其他

【直播回顾】ICO边缘革命

8月28日晚上的直播,徐老师对ICO(Initial
2022年9月28日
其他

【直播问答】2022,在通胀中通缩

9月15日的直播,首先介绍了中国通缩的数据迹象,分析了背后的原因,揭示了继续通缩的隐忧。然后,分析目前经济形势,对四季度的政策选项做出预判。最后,揭示以上分析的资产配置含义,重点提醒风险与值得关注、等待的机遇。直播中,徐远教授第三次预测年内降息(前两次预测都已应验)。本次问答环节,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有:股市腾讯被大股东抛售,股价可能很长时间难以上涨,是否会慢慢从成长股变为价值股呢?标普与纳斯达克指数,现在是否适合定投?美股未来您怎么看?中概互联网年内是否还有机会?请教老师,对于目前医疗、光伏,新能源板块的看法。您对今年底股市怎么看?去年入中证500,经历低谷一直持有,现在怎么操作为好?从现在看来,我们是开始乐观,坚信市场能在宽松下逐步向好?还是继续谨慎,保持底线,寻找低风险资产,比如什么?债市国债已经涨了很多,未来上升空间还有多大?现在继续买入还合适吗?还是等回调再买入?今日存款利率下调,对长期国债有什么影响呢?这次调息后年内还有调整的空间吗?背景:9月15日,国有四大行下调存款利率,债券市场价格反应不大。老师在2021年6月21日的财经纪要里解读了人民币存款利率报价方式,由过去的“基准利率×上浮比例”调整为“基准利率+上浮基点”,当时国债价格反应就很大。问题:(1)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对长期国债利率影响大吗?(2)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是前期MLF和LPR利率下调的结果吗?(3)利率有很多种,央行的存款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与OMO、MLF、LPR利率相比,在我国利率体系中分别起到了怎样作用?宏观8月出口数据环比明显回落,这是外需不足造成的吗,会不会有惯性?还是只是暂时的?上次直播您预测的降息已经兑现,那接下来到年底为止,再降息的概率还有多大?超过50%吗?美元汇率您认为本月有下降回到6.8以下的可能吗?一年之内有可能回到6.5吗?美国持续加息,可能经济衰退;我们不断降息,但经济却一直上不去。是否要等到美国衰退完,进入复苏周期,我们股市才有机会呢?他们的衰退周期一般持续多长时间?请问您之前直播中,为什么说当前货币政策很紧呢?您的意思是即使央行8月份降息了,但政策利率还是太高了吗?您的依据是什么?之前老师在课里提到社融领先经济增长一两个季度,是否可以理解为,作为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出口、投资、消费,社融更多反映了后期的投资(基建、地产、制造业),与消费和出口关系不大?老师能否讲讲社融与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之间的传导关系。本月MLF量降了2000亿,如何看?货币政策还会宽松吗?美元还会涨多少?亚洲外汇储备快速消耗,会不会有金融风险?人民币国际化,价值的锚在哪里?如何看待今天离岸人民币汇率破七?房产近期不是购买房子的好时点,卖出多余的降低杠杆,是合适的选择吗(清单中可以买的城市)?不管怎样,责任我自负。有个房产问题:已在老师购房清单尽量买里面(南京)入手一套刚需小户型核心区的房子。现在行情再买一套做投资吗?还是等房产税出来楼市回调再入手?(另外,老师的购房清单什么时候会更新调整?)现在几个城市取消了限购,比如苏州,从资产保值增值角度看,还可以买入吗?后面趋势大致怎样?房价增速=收入增速+物价增速+城市化速度,通货膨胀是如何影响这三个要素,以及未来将如何影响房价呢?更多详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回看9月15日《2022,在通胀中通缩》直播课程。友情提示:1)徐远老师从未建立任何投资交流群;2)课程内容仅作知识和观点分享,不作为投资建议。
2022年9月22日
其他

【直播要点】2022,在通胀中通缩

在9月15日晚上的直播,分为三部分:一、介绍中国通货紧缩的迹象,分析背后的原因。二、分析目前经济形势,对四季度的政策选项做出预判。三、揭示资产配置含义,提醒风险与机遇。直播分享后,回答同学们关注的问题。直播要点中国的通胀已经落幕,通缩隐隐出现苗头。环比看,CPI和PPI都已转负;同比看,CPI和PPI也双双回落。通缩原因有三:需求收缩、预期转弱、货币(在经济困难中)稳健。上半年GDP增速,一产>二产>三产,不是正常情况。消费总体疲软,反弹昙花一现。出口已经减速,进口一直疲软,“衰退式顺差”很大。净出口、基建投资艰难支撑工业生产,弥补内需不足。青年失业率很高,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伤害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民营企业实际利率很高,货币政策依然太紧,抑制经济复苏。当前库存高企,未来去库存或导致总需求雪上加霜。制造业、房地产投资增速都在快速下滑,基建投资苦苦支撑。国内基础设施已比较完备,基建投资效率不高,空间有限。投资是投未来,买房是买增长。投资和房市不振,显示经济预期很弱。财政积极,但受限于财政资源,空间不大。货币稳健,但民营经济面临的实际利率太高。社融增速反弹,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债券融资。8月债券熄火后,社融增速低位下降。目前的经济风险: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疫情爆发。财政空间有限,货币政策接力,预计年内还将降息。股市机会仍在酝酿中,要耐心等待机会。国债是安全资产,可继续持有。房产洗牌依旧,局势尚不明朗。更多详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回看9月15日《2022,在通胀中通缩》直播课程。友情提示徐远老师从未建立任何投资交流群;课程内容仅作知识和观点分享,不作为投资建议。
2022年9月21日
其他

承泽观察 | 徐远、李惠璇:从结构到行为——反垄断理论的演化与平台治理

题记:2021年上半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建立了一个包括近20位教授的《平台经济创新与治理》课题组,对平台经济问题做了全面分析,课题报告《平台经济:创新、治理与繁荣》已于2022年7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为更好地分享对于平台经济的见解,特别是对一些最新发展的看法,课题组决定与中新经纬合作,推出系列评论文章《承泽观察·平台经济40评》。徐远如是说:梳理美国百年发垄断历史,从结构主义到行为主义的转变清晰可见。平台反垄断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结构主义很难死灰复燃。美国平台企业股价不受影响,与这一转变有关。平台反垄断,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商业事件之一。欧洲、美国、中国,先后发起了针对平台企业的反垄断调查。这次反垄断事件,有三个特点值得注意。第一,这是针对当今最大商业巨头的行为。美国的谷歌、脸谱(现改名Meta)、亚马逊、苹果,中国的阿里巴巴、美团、腾讯,是当前市值最大的一批企业。以往的反垄断,往往也是针对当时最大的企业,因此这一点并不特殊。第二,这是针对科技最前沿、模式最先进的平台型企业的反垄断行为。平台企业大量使用最新的数据技术,不仅处于商业发展的前沿,也代表了未来商业发展的方向。因此,这一轮反垄断,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各国企业巨头的竞争力,进而影响各国经济总体的竞争力。第三,这次反垄断在全球同时发起,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之前的反垄断,往往局限于美国、欧洲,日本的反垄断事件很少,欧洲的反垄断,也常常是针对美国的企业。自2008年《反垄断法》实施以来,我国陆续处理了白酒、电信、乳业、汽车、医药等领域的反垄断案件,但是比较分散,和美国、欧洲也没有直接关系。中国加入全球反垄断大潮,聚焦于一个行业,而且是科技前沿行业,这还是第一次。考虑到中国还是发展中经济体,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6,发展还是主要矛盾,和欧美一起反垄断,更加引人注目。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财经纪要(2022.09.16): 年内还将降息

2022降息概率表“降息”指下调OMO、MLF、或LPR利率。5.19和8.4预测已经实现,此为年内第三次降息预测,预测时间为9.15晚上直播。9.15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实质也是降息,但发生在本次预测当天上午,不计入。9.15晚直播回放已上线,扫码回看⬇️
2022年9月16日
其他

【直播回顾】以太坊的野心

8月21日晚上的直播,徐老师对以太坊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一、解释了以太坊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二、回顾了以太坊的发展历程;二、从经济分析的角度,说明了以太坊的逻辑硬伤和潜在问题。直播分享后,回答同学们关注的问题。直播要点加密货币市场呈现比特币和以太币“双雄争霸”局面。以太坊实质是运行在计算机网络中的软件,去中心化运行,不依赖单台计算机。以太坊的愿景:创建一个无法停止、抗屏蔽、自我维持、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以太坊的节点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以太坊运行的是智能合约,即自动执行合约条款的计算机程序。智能合约运行在分布式系统的不同节点中,具有多方计算,规则透明,不可篡改,结果可信的特征。DeFi是以太坊上智能合约的主要形式,不依赖传统中心化金融机构,去中心开展金融活动。以太坊预计在2022年3季度完成2.0升级,大规模采用权益证明机制(Proof
2022年9月8日
其他

先贤对话(四):市场不缺钱的悖论

孔有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宽松也无效?老这是个似是而非的观点,我给你9个回答:(1)政策传导机制是慢变量,是长期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短期要解决的问题;(2)传导机制并非完全不畅,放松总是有用;(3)放松之后,水流可以冲开一些传导不畅的问题;(4)货币越收紧,传导越不畅;(5)货币不松,没有东西可传,谈不上传导畅不畅;(5)本来畅通的传导,会因为收紧而不畅;(6)传导不畅,部分是货币紧缩的结果;(7)更多的行政指令,会让传导更加不畅;(8)结构化政策,传导也会不畅;(9)太多结构化政策,会让传导更不畅。孔9条太复杂了,问个直接的:你对货币传导有信心吗?老信心在市场中寻找。经过20多年的改革,银行体系的效率有很大提高。近年来金融行政指令偏多,银行效率有回落,但是20多年的成果大部分还在,这是1990年代以来金融改革的成就,也是未来金融发展的基础,要珍惜。孔那有没有传导不畅的问题??老当然有,利率双轨制的问题一直存在。但这是长期问题,不是短期问题,甚至不是货币政策能解决的问题。货币政策,还是要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孔货币宽松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老目前主要矛盾,是民营实体经济面对的实际利率过高,抑制了资金需求,资金供给并不是瓶颈。这种情况下,降准效果不大,降息更加对症。孔实际利率这么高,降息也没用吧?老如果对市场经济哪怕有一点点信心,就不要轻言降息无用。孔怎么讲?老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价格调节机制。市场中最重要的价格,是资金价格,也即是利率。孔能展开一下吗?老利率影响所有经济决策,包括消费、储蓄、投资、债务。利率高了百业萧条,利率低了百业兴旺。孔降息会促进消费?老利率低了,存钱回报减少,消费会多一点,储蓄会少一点。孔降息如何促进投资?老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变好,提高投资回报;另一方面是资金成本下降,降低投资成本。两方面一起,提高投资回报,降低投资成本,就拉动了投资需求。孔降息会影响债务?老利率低了,所有负债的人的偿债负担都将低了。孔可是借钱的时候,借贷成本就固定了,不会下降啊?老借新还旧,了解一下?孔可是市场并缺不缺钱?老无语了。孔惭愧,望明示。老这世界上有人不缺钱吗?孔谢夫子反问,能再直接一点吗?老如何定义不缺钱?孔银行间市场利率,比政策利率还低,显示银行间资金很宽松。老那是因为实际利率太高,实体资金需求低,钱才在银行间空转。孔资金空转,是利率高的结果?老资金需求是资金价格的函数,也就是利率的函数,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孔可是有人说,资金空转,所以宽松也不会到实体?老这是因果倒置了。实际利率太高,资金才空转,不进实体。把利率降到零,实体对资金的需求就是无穷大。孔降到零,不可能吧?老假设极端情况,是为了把逻辑说清楚。离开价格谈需求没意义,离开利率谈市场不缺钱也没意义。政策先抬高价格压低需求,然后说市场没需求,这是典型的自说自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孔降息促进消费、投资,还能降低债务负担,那么对谁不好?老目前商业银行主要靠息差,存款利率已经很低,降无可降,降息主要降贷款利率,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利润。孔所以降息有很大好处,唯独伤害商业银行?老央行不得不考虑商业银行利益。孔不降息是为了保护商业银行?老不降息经济会垮,大家一起玩完。孔一句话概括今天要点?老货币传导不畅是借口,市场不缺钱是伪命题。
2022年3月18日
其他

先贤对话(三):放水养鱼,还是干涸生态?

孔昨天说民企实际利率很高,达到7%,国企实际利率不高吗?老民企在下游,适用CPI,8%的贷款利率减去1%的CPI,得到7%的实际利率。国企在产业上游,适用PPI指标,目前PPI在8%左右。而且国企的借贷利率只有4%左右,这样国企的实际利率是-4%,比民企低了11个百分点。孔这个巨大的实际利率剪刀差,后果是什么?老是真正的“国进民退”。孔怎么讲?老国企泡在水里,民企渴死沙漠,就地躺平。孔国企不会做资金的二道贩子吗?转借给民企赚个差价。老一直在做,最近监管趋严,有收敛。而且民企实际资金成本太高,不愿借钱。孔这个利率的剪刀差,以前没有吗?老以前是“利率双轨制”,民企借贷利率比国企高。现在是“结构性实际利率扭曲”,是在利率双轨制的基础上,加上了CPI和PPI的背离。民企面对的CPI远低于国企面对的PPI,利率的剪刀差从以前的4%左右增加到11%左右。孔有这么大?老这是简单匡算,误差1-2点很正常,数量级不会错。孔以前的利率双轨制,为什么损伤没那么大?老以前经济增速高,投资回报率高,借钱成本高一点无所谓,借到就是赚到。现在经济增速低了很多,投资回报率低很多,风险大很多,民企就不愿冒险了。孔民企投资是冒险?老身家性命在里面,投资都是冒险。孔这么大的剪刀差,对症的政策是什么?老降准作用不大,因为利率资金需求弱;降息效果更好,可以刺激资金需求。孔实际利率这么高,降息也没用吧?老宽松总有用,货币是水,放水养鱼。市场里没有水,鱼都会渴死。孔可是有人说货币松了也没用,因为市场里看不到机会?老鱼被渴死了,当然没有鱼。孔放水了,就会有鱼吗?老(1)不放水,就不会有鱼。(2)放水了,生态还没干涸,就会长出鱼来。孔现在生态干涸了吗?老在干涸的过程中。孔可是市场里看不到机会呀?老机会被扼杀了,然后说看不到机会,有意思吗?森林里有各种生物,很多你看不见,而且会长出新物种,你更看不见,看不见不等于没有。孔看不见的东西,你让决策者如何决策?老好问题!是要看得见的控制,还是看不见的生长,是灵魂的拷问。孔能再直白一点吗?老是要计划经济,还是要市场经济。孔可是资金松了,市场里会不会出现不规范的行为?老不规范行为从来都有,还会出现更多,规范就是了,市场就是这么发育的。孔所以思路是“放水养鱼,出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杜绝问题?老人类永远有问题,不可能杜绝。不能因为婴儿会生病,就不生孩子。孔现在货币有这么紧吗?老货币基调不是紧,而是稳健,但是因为“结构性实际利率扭曲”,导致“明松实紧”。孔怎么判断?老看实际利率,民营企业的实际利率很高,国企的实际利率很低,所以货币政策对国企并不紧,对民企很紧。孔结构性问题,是不是还要用结构性工具?老央行出了很多结构性工具,但是有很多问题,结构性政策是定向的,有计划色彩。定向资金投放不能普遍降低民企的实际利率,也就不能刺激普遍的资金需求,孕育市场生态。现在通胀很低,实际利率太高了,是严重的内生收缩因素。孔应该怎么办?老政府工作报告说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孔减税降费政策呢?老减税降费是定向性政策,可以降低已有实体的负担。在目前投资回报率很低的情况下,能起到减轻痛苦的作用,但不能起到“放水养鱼”的作用,经济生态会慢慢干涸。因此,也就谈不上扭转悲观预期。孔所以目前政策力度不够?老财政政策足够了,可能已经过头了,货币政策远不够。孔货币政策为啥不够?老政策制定很复杂,和决策者的认知,所处的环境,都有很大关系。孔什么时候货币会松?老政策制定和出台,主要是利益博弈问题。孔最后,一句话概括最核心观点?老是放水养鱼,还是干涸生态?
2022年3月17日
其他

二次房改:未来10年中国增长新动力

这学期本来课多,昨天因为调课连上了8个小时,到了晚上嗓子居然完全失声。幸亏研究生班的同学体谅,才勉强完成教学。年纪不算大,身体却已经娇贵了,可谓是“未老先娇”。今早香帅来要一篇房子的稿子,作为她课程的阅读材料,就翻出了去年写的这篇《疫情的经济后果》。顺便读了一遍,不禁感概自己的“地命海心”。每句话,每个字,都有打磨的痕迹。印象里,这篇小文章写了接近一个月。文人多自恋,自己感动自己,或是文人最大的慰藉。时隔近2年,“二次房改”的建议石沉大海,当初的很多担心却已应验。以“二次房改”推动都市化,是中国经济继续向上的不二选择。当初稿子还没公开时,有学友问我,为何要写此文,难道真想当国师?我的回答是:立此存照。其实我不是很担心,或早或晚,我们都要走上“二次房改”这条路,因为客观规律不可违背。文章的原标题是《疫情的经济后果》,是为了致敬百年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凯恩斯生活的年代,英国正在走向衰落,凯恩斯奔走呼号,意图挽救大英帝国的辉煌。今天中国的处境,其实没那么悲观。经济增速固然下行,但是可用的招数还有很多。今早发文的时候,小伙伴建议改个标题,不要太文艺,于是改为更直白的标题:二次房改:未来10年中国增长新动力一、双重疫情下的经济对策新冠疫情是重大突发事件,经济后果不容忽视。和2003年非典相比,新冠疫情有三点不同:(1)确诊人数、死亡人数,都远超非典。(2)防控力度、范围、时间长度,都远超非典。(3)新冠疫情的经济影响,也将远远超过非典。综合判断,新冠疫情已经演化成“双重疫情”:(1)病毒疫情;(2)经济疫情。初步保守预估,直接经济损失将超过3万亿,占全年GDP比例超过3%,不排除1季度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可能性。疫情平稳以后,不仅要补齐这些损失,还要维持全年5.7%以上的经济增长,面临挑战。面对挑战,应统筹考虑,尽快出台力度大、见效快、可落实、易操作的改革措施。这样的政策不能是饮鸩止渴,损害长期增长质量,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重大结构问题上裹足不前。理想的政策,要在促进短期经济复苏的同时,夯实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且有利于长期社会综合治理的改善。已经出台的政策,总体上是“亡羊补牢”型,不是“增强动力”型。这些政策以扶持中小微企业、帮助抗疫企业为主,可以帮助缓解经济病痛,但是谈不上治疗,更谈不上培育长期经济发展的潜力。还在酝酿中的政策,以扩大基建和扶持科技产业为主。基建扩张空间不大,操作不当容易产生副作用。科技产业依赖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自身规律,速度不可控。而且,不能依赖长期战略解决短期问题。以史为鉴。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走出疫情影响,与当时的两大经济动能有关。对外,中国刚刚加入WTO不久,出口企业活力旺盛。对内,住房商品化改革刚刚启动,动能正在上升。两大经济动能合力,秒杀非典疫情的经济影响。当下,中国经济动能不足,要想扭转不利局面,必须找到同等级别的对外、对内改革措施,既注入短期经济活力,又为中长期增长打下基础。对外,要以“二次入世”的力度,扩大开放。对内,要以“二次房改”的气魄,启动农民工市民化。二次入世的政策抓手,是以《外商投资法》的基础,引进外商投资,扩大服务业开放,促进现代服务、科技研发、智能制造等行业的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二次开放的实质,是“向内开放”。过去的开放,是“向外开放”,是商品走出去,把国内的生产要素与国外的商品市场相结合。这次的开放,“向内开放”,把国外的生产要素引进来,与国内市场潜力相结合。现在的经济短板,是国内服务业市场,包括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市场。市场在国内,要求“向内开放”。二次房改的政策抓手,是大规模建设安居房。每年兴建1000万套安居房,套均面积50平米,套均投资100万,每年直接投资10万亿,一举解决短期经济增长问题。未来10年每年兴建1000万套安居房,则未来10年的经济增长都有了保障。由此带来的直接和配套投资,以及产业联动效应,将有力托住经济增长的下限。同时,在“二次开放”政策的配合下,大力发展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将拔高经济增长的上限。双管齐下,则可以保住未来10-15年每年5%以上、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到2035年经济再翻一番,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时隔20年的“二次房改”,与“一次房改”既有历史的延续性,也有重要的区别。过去的增长,以初级工业、中低端制造为龙头,以城镇化为载体。未来的增长,以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科技研发为龙头,以都市化为载体。城镇化是城市化的初级阶段,都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二、二次房改的短期、中期、长期战略利益在对外“二次入世”的同时,对内启动“二次房改”,是“一举三得”的政策抓手,短期、中期、长期都有战略性的利益。1.
2021年12月7日
其他

疫情的经济后果

新冠疫情逐渐平稳,需思考全局性经济对策。以安居房建设为抓手,启动“二次房改”,既能促进短期经济复苏,又能托住未来十年经济增长的下限。同步进行“二次开放”,发展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将拔高经济增长的上限。双管齐下,则可以保住未来10-15年每年5%以上、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到2035年经济再翻一番,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次房改是一次房改的历史延续,将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把中华民族带到全新历史高度。一
2020年3月11日
其他

张五常:思考的方法

在社会耗费的问题上,庇古所用的例子分类太多,以致他的理论模糊不清,前后不贯。这问题到了高斯手上,他就认为在社会上每个人无论做甚么对其他人都有影响;他于是就将所有对人有影响的行为归纳为产权的问题。
2019年11月12日
其他

城市、增长与房价之五 | 产业升级下的经济载体:未来属于城市

这就要看一下城市的本质。城市是个复杂的现象,具有异常复杂的组织结构,这里不是学术讨论会,所以我简单说一下结论。我把城市定义为一套复杂的网络系统,由基础设施网络和功能机构网络叠加而成。
2017年11月19日
其他

城市、增长与房价之四 | “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经济结构扭曲的根源

没有城市,没有大城市,服务业很难真正发展起来。大家想一想,在农村怎么发展服务业。农村可以有个小卖部,有个诊所,再大一点的就开不了,因为没有流量,成本摊不开,没法持续。
2017年11月16日
其他

城市、增长与房价之三 | 光荣与梦想归于工业化

下面我们来简要回顾当前的成就。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超过第三名日本两倍多,是美国的五分之三,是世界的七分之一。
2017年11月12日
其他

城市、增长与房价之二 |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从工业化到城市化

数据来源:CEIC(2013年相应的分组依据为0-500亿,500-1000亿,1000-1500亿,1500-2000亿,2000-5000亿,5000-10000亿,10000亿以上).
2017年11月5日
其他

城市、增长与房价之一 | 我国城市化已经发生新变化

实际上,工业部门和城市部门产出收入比农业部门高,完全是技术进步的产物,动态的经济发展理论是技术不断进步,工业和城市部门的产出不断提高,并促进农业的技术进步,释放劳动力,不断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
2017年10月29日
其他

互联网是增强还是取代金融中介?

发放贷款就不一样了。把钱贷给谁,区别很大的。找对了主,本金能回收,还能赚利息。找错了主,利息泡汤不算,本金也回不来。想想一笔贷款利息是5分的话,坏了一笔就相当于20笔白做了。
2017年7月16日
其他

两个魔鬼,总好过一个天使 ——从秦统一六国说起

与“分封而建”制度相比,大一统的本质在于统,而分封而建的本质在于分。这一分一统,乃是东西方的本质不同。分意味着竞争,统意味着没有竞争。两个魔鬼,总好过一个天使,高下立分。
2017年6月5日
其他

百姓日用即道 ——金融学和经济学的本质区别

换个角度看,其实可以问的是,你学了经济学能干什么?你会记账吗?那是会计专业。你会销售吗?那是营销专业。你会管理吗?那是战略专业。你会管理信息系统吗?那是信息专业。你会投融资吗?那是金融专业。
2017年5月28日
其他

我们离经典有多远?

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培刚先生的这本书,则是“十年怀胎,九个月分娩”。心血所系,难怪如此精彩。再看现如今,一篇文章如果能花上个把月跑数据,再花一个月写成,就算很努力很投入了——怎么可以相比?
2017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