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周欣展:时代的声光——记张晖和张晖奖学金
【编者按】2023年3月15日,是南京大学文学院杰出系友张晖先生(1977年11月14日~2013年3月15日)逝世十周年,现转发周欣展老师《时代的声光》一文,以志怀念。张晖(1977—2013)01中文系(现为文学院)98级同学毕业20周年之际,适逢母校建校120周年,在北京和杭州工作的部分校友捐赠100万元,以其95级学长张晖的名义设立了奖学金,为校庆献上了一份特别的贺礼。我当年兼职学生工作,与张晖和98级同学交往较多,深感有缘。此时此刻,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又回到与同学们相聚于浦口、鼓楼两地校园的美好岁月。张晖(1977—2013)是上海崇明人,出身于一个清贫的乡村工农家庭,1995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一学期后(1996年初)入选第一届文科强化班(由中文系管理,张伯伟为负责人)。文科强化班是南大加强人文学科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其贯通文史哲三个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体系,来自文史哲三系的专聘教师,以及校系两个方面提供的多种优惠政策,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对于张晖这样极具学术潜力的学生的成长更是特别富有成效的。三年级时,张晖在张宏生老师指导下完成了近20万字的学年论文《龙榆生先生年谱》,显示出出类拔萃的科研能力。著名文史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吴小如先生在《张晖著〈龙榆生先生年谱〉》一文中说:以这部《年谱》的功力而言,我看即此日其他名牌大学的博士论文也未必能达到这个水平。甚至有些但务空谈、不求实学的所谓中年学者也写不出来,因为当前中、青年人很少能耐得住这种枯燥与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我为南京大学出了这样人材而感到由衷骄傲和庆幸。(1999年7月31日《文汇读书周报》)这段话常被引用,已广为人知。但还应补充的是,吴小如先生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说:然而张晖君来信殷殷关注的不是他本人的这部《年谱》是否能有出版机会,而是嘱我设法打听,是否有好心的出版社肯把榆生先生的诗词遗作公开出版。这种纯粹为抢救和弘扬老一辈学者创作遗产的公心着实令人感佩。张君的《年谱》尚须略加修改以臻于完善,而其拳拳用心则令人兴“今之古人”之叹。故作此小文表而出之。由此可见,张晖不仅学业有成,而且志在淑世,笃于情义。这才是一个真实、完整的张晖,也是张晖的特别优秀之处。因为天才固然令人赞叹,而后天养成的宝贵品格更能体现人性的光辉。《龙榆生先生年谱》张晖赠书鉴于张晖的品学兼优,中文系在其读研期间请他担任了98级本科学生的辅导员,希望发挥其榜样的力量。一天傍晚,他和我坐学校班车在暮色苍茫之中通过长江大桥到浦口校区召开班会,他在讲台上面对百名学生讲话,声音不大,也不见演讲者常有的兴奋,但温文而雅,表达清晰有致,颇具为人师表的上佳气质。虽然张晖做辅导员的时间不长,不会也不愿做自我宣传,很多学弟学妹对其为人治学的了解并不很深入,但后来在南京大学任教的卞东波(1996级)、童岭(1999级),在清华大学任教的顾涛(1996级),在复旦大学任教的刘娇(1998级),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的刘利群(1999级),在苏州大学任教的顾迁(2000级)等同学走上学术道路都受到这位学长的积极影响。02张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仍然一如既往地勤奋努力,毕业论文《晚清词学考论》得到答辩老师的一致好评,并被评为学校和江苏省的优秀硕士论文。在南大中文系学习7年之后,经周勋初、张宏生两位老师的推荐,他考入香港科技大学师从陈国球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工作,其间又赴台北中央研究院在严志雄研究员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随着两岸三地游学历程的延伸和学术交往群体的扩展,张晖的学术有了扎实而迅速的开拓、升华,在近现代学术思想史、文学理论批评史、明清诗词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从2001年到2015年的15年间,其出版的著作和遗著已有16种之多:1、《龙榆生先生年谱》,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增订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出版)2、《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和学术》(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3、《诗史》,台湾学生书局2007年版4、《清词的传承与开拓》(与沙先一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5、《施淑仪集》(辑校),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6、《中国“诗史”传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修订版于2016年出版)7、《忍寒诗词歌词集》(辑校),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8、《无声无光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9、《朝歌集》,张霖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10、《陈乃文诗文集》(辑校),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11、《忍寒庐学记:龙榆生的生平与学术》(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12、《帝国的流亡:南明诗歌与战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13、《张晖晚清民国词学研究》,张霖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14、《易代之悲:钱澄之及其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15、《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陈世骧古典文学论集》(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16、《龙榆生全集》(主编),上海古籍出版2015年版张晖部分著作才力、品格、机遇等方面的优异条件极其难得地在张晖的身上汇聚在一起,使其成为对中国(两岸三地)古代文学研究的发展格局能够产生重要作用的新一代学者中的一位核心人物,其前程的不可限量得到海内外师友们的公认。而学术与人格的相互促进和高度统一也使得他在学术界颇具亲和力和感召力,赢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