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韩新青年公社

其他

登高踏青丨纪念刘老石十周年

刘老石(1968-2011),本名刘相波,天津科技大学讲师,2002年加入“新乡村建设团队”,中国人民大学乡建中心项目主任、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总干事、北京国仁绿色联盟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历任《中国改革·农村版》编辑、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总干事、国仁绿色联盟秘书长。在开展活动的村庄,农民们称呼他为“刘老师”,但他认为自己懂的不比农民多,干脆改名叫做“刘老石”,也寓意像石头一样平常而坚定。1968年3月1日出生于黑龙江伊春市。1988年考入齐齐哈尔师范大学,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1997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200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天津某大学讲授政治经济学,后于2002年加入国务院体改办主管的《中国改革·农村版》做兼职编辑。期间,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国家战略,积极推动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项目并成为该项目的主持人之一。2004年底他和几位下乡支农运动中涌现出来的青年学生骨干注册成立了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代管的调研培训机构,他兼任了中国人民大学乡建中心的项目主管。2010年8月他辞去教职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生,就在去世的前一周,他才从杭州调研回京。他因车祸抢救无效,于2011年3月24日21时45分在天津市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不幸逝世,享年43岁。为了纪念这位良师益友,蒲韩新青年公社一行十八人于3月24日登山并举行刘老石纪念活动。上午8时许,开始出发中条山巍峨耸立,登顶需要3个小时上午11时许,登顶,并在宝塔处举办活动活动开始第一环节,公社负责人梁少雄发言刘老石是我们的亲密师友,他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开始反思“个人理想”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并勇于打破安逸的生活方式,走上了觉醒之路——乡村建设。他的去世是令人悲痛的,虽然我们当中很多人没有见过这位乡建事业的先行者,但是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他的影响,甚至从他的身上获得很多益处。刘老石的去世是令人悲痛的,但是我们不能只沉浸在悲痛之中,乡建事业在这十年里,又有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汇入这支队伍中,“乡村振兴”事业是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接着刘老石的脚步走下去。第二环节,学唱歌曲“不朽的石头”“不朽的石头”是“新工人乐团”在刘老石逝世后不久所创作的一首歌曲,歌词中将刘老石比作永垂不朽的“石头”,以纪念这位在乡建事业中奋斗终身的先行者。第三环节,阅读刘老石的文章
2021年3月24日
其他

纪实| 参观永济市国强食品有限公司

李文菲往期回顾
2021年3月18日
其他

我们结业了!||第十五期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结业

“我们结业啦!第十五期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秋季班和春季班的伙伴分别在经过一年和半年的学习之后,来到了结业总结阶段。结业延期的十四期的伙伴也在此时进行了结业总结。感谢社区伙伴(PCD)的陪伴与支持。一结业答辩2020年8月20~21日,在山西永济举行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十四期、第十五期结业答辩,每位学员针对自己学习期间的学习历程、自身的成长收获和思考以及未来的规划等进行梳理,由张兰英老师领衔的评委团队(张兰英、梁少雄、口皓、马玉娥)结合学员的结业自述和结业论文进行点评和提问,学员与学员之间也进行相互提问和交流。
2020年8月29日
其他

山荒了,人老了,却野了核桃!

7月底-8月初永济陆陆续续有收购青皮核桃的了。看的我是干着急,因为一直记得李叔讲的,永济的核桃要想好吃,必须等到处暑以后(好多地方都要等到白露左右)。今年的处暑是阳历的8月22日,8月20号我就迫不及待的去找李叔,问什么时间上山打核桃。得到的回复是今年雨水多,山里的路都冲塌了,不好上去,之后看情况再说。于是等啊等啊。26号李叔打电话说他上山探路了,可以上去,28号早上一起上山。于是早上整装待发,和李叔夫妇一起上山打核桃。早上6点40出发,一路上不敢拿手机拍照片,路太抖了,怕手机摔了。路上随处可见的枸桃树、野桃树、野葡萄野葡萄藤缠满了树一颗布满青苔的槐树这里必要提一下李叔的座驾蹦蹦车,年龄25岁了,老功臣。由于年龄太大导致动力不足,上山路上熄火6次。每一次李婶就会非常激动的说:“赶紧下车拿个石头把轮胎支住”。因为山坡比较陡,光踩刹车还是会溜车。于是每一次熄火,我都要赶紧跳车就拿石头,好在山上不缺这东西。7点40左右我们翻越过了第一个山头,见到了今天的第一缕阳光。8点08分到了山核桃的山坡上,不能在开上去了,山路全被冲塌了。我们只好拿上竹竿上山,大约要走2公里。百年大核桃树李叔上树打核桃的间隙(要赶紧躲开,以防砸伤),我在附近发现了一大片的八月炸和没有成熟的板栗
2020年8月28日
其他

【回顾】蒲韩新青年的情意自然之旅

情意自然的三位伙伴晨林、胚芽、芦苇受邀来到蒲韩新青年公社,带领蒲韩新青年们开启了情意自然之旅。相见欢8月12日晚,开营时,大家受胚芽的邀请,每人带了一个自然物,大家轮流介绍自己带的自然物和自己的自然名。每人确定了自己在这次工作坊中想要拥有的品质,并点燃了自己品质之光的蜡烛,大家在接下来几天的工作坊中将逐渐提升这项自己想要拥有的品质。“太阳与小花”的游戏将贯穿整个工作坊,每个人作为太阳,将保护自己抽到的小花,悄悄给予其关爱还不能被发现。这个过程中太阳会更多关注自己的小花,同时也是在像小花学习的过程,相互看见,相互学习。大自然的小孩儿日常忙碌的我们有多久没有好好观察过树、观察过天、观察过小动物……通过在村庄行走,去唤醒心中的那个小孩儿,去跟自然建立连接。8月13日上午,胚芽带大家稍作安顿后便开启了一段独自行走之路,中途停顿,芦苇请游鱼分享了编筐背后的故事,让大家从故事中发现秘密。之后通过闭眼行走确定了两人同行伙伴,同行伙伴一同在村庄静默行走,用心观察和感受村庄。虽然村庄对大部分人来说是熟悉的,但大家可能从未如此沉静下来去好好观察和感受村庄。过程中大家有的发现了村庄的变化,有的遇到了熟悉的村民,有的发现了小蜗牛,有的发现了小蜜蜂采蜜,有的发现了有意思的植物,有的发现了野果子……大家在观察中与自然逐渐建立连接。情意自然家宴游戏“大风吹”吹起了大家自然名的各种属性,让大家相互之间有了更多互动和了解。虽然因为下雨,情意自然爱野餐从室外转移到室内,变成了“情意自然家宴”,但大家参与感仍然很强。通过抓不同自然物将大家分成了不同的家庭组,各个家庭组分别准备了各种美食,家庭组还给每道菜起了属于它的名字,全家福、欢聚一堂、莫问东西、团团圆圆……食物源自于自然,而各种加工后的美食源自于各家庭组成员的贡献,汇集在一起便成了丰盛的午餐,以健康的方式烹饪的食物需要用心品味,不同大厨的作品更是让大家品尝到不同的味道,围坐在一起像一个家族聚餐一样,每个人都吃的很满足。滚滚流淌的这里时光黄河滩是本地极具特色的自然之地,也是蒲韩新青年的常去之地,而这次情意自然体验让黄河滩之旅有了不一样的体验。进行完入水前的仪式后,很多人心中的那个小孩儿被唤醒,在黄河水中逐渐释放了自己,戏水、扑鱼、游泳,大家沉浸其中。0102030405滑动查看更多过程中更是发生了很多事情,有的人学会了游泳,有的人手机进黄河水里洗了个澡,有的人眼镜落水后又失而复得……夜静行晚间,繁星满天。晚饭后,大家一同开启了夜静行,每人与每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独自在村庄静默行走,独自感受和观察。走到学校后,大家围坐在院子里,一同静静的观察星空。在这期间,好多颗流星划过,飞机在上空一点一点移动,萤火虫也在空中飞舞。静静的观察中让大家的心慢慢沉静下来,放松了下来,心中也有了一些期待。早上雨滴不断,打乱了原本的黄河滩之行,室外爱野餐也变成了室内聚餐。早饭时祈祷出太阳,而中午时真的出太阳了,大家期待的黄河滩之行也在下午重新被排上了日程,晚间的繁星满天让所有人惊叹。一天的活动随着天气的变化在不断变化,但又有着很多惊喜。这些场景并不是专门为这一天设计好的,而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他们,我们可能从来没有好好的观察和感受过他们。但其实自然就在我们身边,与自然建立连接也可以很简单,打开六感,用心去感知它,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光明之路清晨,出发到达目的地后,天上开始飘落雨滴,大家结伴打伞上山,上山前胚芽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大家在上山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人寻找3个代表自己光明品质的自然物。到达山上后,雨还在继续,大家围坐在亭子里纷纷亮出自己的自然物,轮流分享自己的光明品质。在每个人分享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吸收不同的能量。情意自然总结拍拍好朋友:通过相互拍打按摩,将大家从午休中唤醒,进入到当下。时光之流“我曾经”:通过游戏让大家回顾工作坊的几天时间内大家都做了什么,大家在互动中共同回忆。心灵伙伴对话:大家通过三轮闭眼行走确定了心灵伙伴,并分别针对“工作坊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工作坊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工作坊中你发现和观察到了什么?”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度对话,让大家对这次工作坊进行了再次回顾。“我”的生命能量圈:个人独处自然创作中,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去呈现,体现出了多元性和丰富性;在家庭组中相互分享自己的创作,也让大家能够相互看见;家庭组共同创作朗诵“折页诗”,让个人与集体的心流之光流动和传递。生命之河
2020年8月21日
其他

红谷小米自述信

您好:
2020年7月31日
其他

67岁老崔的15年生态农庄实践

“看着他也没多大年龄呀。”“也就五十出头吧。”“顶多53岁,不能再大了!”刚进入源生休闲农庄的大门,迎面走来一个身高1米9的“壮汉”。他就是农庄的负责人崔建宏同志,人称老崔。健硕的身躯,洪亮的声音让同行的伙伴产生一种“老崔年龄并不很大”的错觉。而坐下交流后,知道真相的我们下巴差点掉下来。老崔与“53”这个数字确实有关系,他是1953年生人,今年已经67岁。老崔,完全看不出来已经67岁从1953年到1976年,以“完成国家工业化及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为代表的红色赤潮建设,席卷整个中华大地,也洗礼着老崔的青春岁月。教员语录、头像、红歌···在农庄布置及他的言语间,处处体现着那个年代的气息。教员语录温老师在69岁生日当天参加了一天的乡建20周年活动,虽然他最大的生日愿望是能够躺在沙发上啥也不用想,啥也不用干。但已经融入骨子里的“艰苦奋斗”精神,督促着他不断前进。同为接受毛教员年代洗礼的老崔,也有着类似的故事。在北京受过分享收获、小毛驴等机构熏陶的女儿经常催他:“你一定要完全按照有机标准种植,绝对不能有违规的地方!”面对小崔的催促甚至是批评,他常会说:“姑娘,我能理解你的要求,也在尽力做。但实际情况总比理论复杂的多,你不能这样批评我···你爹也是快七十岁的人了。”“你爹也是快七十岁的人了。”话虽这么说,但实际干起来的他,却没有一点儿老态龙钟。在对有机标准的践行上,也没有丝毫含糊的地方。疏果做酵素,自制石硫合剂杀菌,自制枯草芽孢杆菌和波尔多液除虫,凡是不符合有机标准的物件绝不允许往山里农庄带。曾经买别人发酵好的羊粪作为提升土地肥力的肥料,在卸货时发现有明显的掺假。于是,今年他买的准备给果树上“月子肥”的140吨羊粪,全部是未发酵的羊屎蛋。拿回来自己发酵。在必须要用人粪的时候,那一定去幼儿园买。只为尽可能规避风险。买来的羊粪蛋在紧急时刻,早已过了花甲之年的他也能提枪上马,在凌晨五点开车去北京,半夜十一点回来。这就是经历那个年代洗礼的老崔,一个在67岁年纪“尚能饭矣”的男人。那个年代的青年人,在红色赤潮的冲击下打下坚定的人生基础。这种基础包含上述的干劲、冲劲和不怕难、不怕输的精神,更包含为人民服务的浓厚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在温老师身上自不必多言,在老崔身上则体现在他建设农庄的思路转变。农庄一角2005年前后,还在冶金行业工作的老崔承包了一片上千亩的林场。地有了,怎么搞?当时除了想赚钱外,他并没有太多其他方面的思考,因此也没有很清晰的思路。不久后,他到一个发达国家的山庄度假。美丽的山庄勾起埋在他心中的“家国情怀”种子:“再过10年、20年,中国一定能赶上这些国家,那个时候我们的农庄不会比他们的差!”“对,就搞农庄。”带着这样决心和信心回国的他,马不停蹄开始了对林场的改造。“百万花果争有机真绿色,山庄林立然是天然氧吧”。这是老崔在庚子年撰写的一副对联,充分体现了他现在的理念。然而这一理念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背后,是十余年实践的总结。对林场的改造,先从大量种植槐树入手。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漫山遍野的槐树、槐花打造成写生基地。十年树木,若干年后成材的槐树还能赚一大笔钱。有了这笔钱,紧接着就可以打造休闲度假的农庄。转变出现在2008年。那一年,老崔的外孙在北京出生,一直关注食物安全的女儿提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要吃健康有机的粮食。出于对家人的爱,他在林场种植了数十亩的小米,并开始养鸡、养猪。种养一开,便一发不可收拾。种植方面,农庄上架的产品迅速扩展到小米、葡萄、西红柿、黄瓜、苹果、梨、樱桃、核桃等十余种瓜果蔬菜;养殖方面,最多时养了1万多只鸡,1千多头猪。生产大跨步往前走,配套的销售这条腿相对就显得短了些。为了延长生鲜的销售期,二产加工自然得跟进。葡萄干、苹果干···原汁原味的加工品意料之外得到城市白领的青睐。与种养规模同步一发不可收拾的是成本的剧增。以“真绿色,争有机”的标准从事生产和基建,近十年时间投入数千万,却迟迟不见回头钱。也不能奢求刚刚起步的三产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老崔逐渐意识到,想要靠农业赚钱,很难。他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转变:做有机农业不能只图赚钱,绿色生态农业不能少了一种情怀。在农庄长期工作的几十号老伙计,很多已经从五十多岁变成了六十多。看着他们,老崔对农庄有了新的定位:引入康养,跟老伙计们一起安度晚年;守护好林场这片净土,待自己百年后,让孩子们还有机会接力传承这片绿水青山。这种思想转变,让他最大的愿望不再是赚钱,而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有勇气有魄力有能力放下城市的包袱,参与到生态农庄的发展建设中来。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是关键。老崔的农庄在山西长治虒(si)亭镇,她是古上党之地,承接三晋文明;也是解放战争开打的序曲,解放军在这里歼灭阎锡山11个师。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虒亭,不但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人文资源,还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条件。或许正是这独特的自然条件,加上老崔“一斤羊粪育一斤果实”的种植理念,使得他种出来的水果都格外甜。你不哄骗大地,大地自会回报你。他曾经拿着自己的梨和葡萄去打擂台,从未言败。一同走访的伙伴在吃了若干颗葡萄后,甜到齁。葡萄与蜜蜂所以在此建议,不能吃甜的朋友千万不要过多采购老崔的葡萄。爱吃甜的,当然多多采购。还能享受健康葡萄明目、益气、强志的功效。在六十年一循环的庚子年,农庄遭遇了罕见的洪水和冰雹灾害。棚外种植的苹果等作物皆遭遇到毁灭性打击,绝收。受灾的苹果现如今,老崔的源生农庄能提供的水果是25个大棚内的葡萄。葡萄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种植,全部通过绿色认证,并正在争取有机认证。农场的葡萄为了保证“一斤粪养一斤果”,在种植过程中不断对葡萄实行“计划生育”:每株葡萄架最多只留四串葡萄,每串颗粒严格控制在80-120个。对于这种真人用真心种出来的真水果,欢迎扫描二维码选购。太行磨盘山葡萄【品名】早黑宝;无核翠宝【口味】果汁爆浆,香味浓郁、龙葵香味夹玫瑰香,余口回味无穷,撸串吃,好吃停不下来。【规格】A.3斤
2020年7月22日
其他

9年生态农场真实经验,毫无保留全都告诉你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我想这几天它很可能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个谈资经常让人回忆起那段过独木桥的匆匆岁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鲁锋,便是被勾起记忆的一员。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背负着父母“考上好大学,当个城里人”的期待。自小聪明好学的鲁锋,没有辜负这种期待。他以优异成绩考上有着百年历史的河南大学,并在四年后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吃货圣地”广州的慢生活,让他有了在这个城市定居的念头。2011年9月毕业,他自然而然就地找了一份工作。谁也不曾想到,到公司不久后的第一次出差,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原计划是1个月的出差,变成了9年扎根乡村的生活。01鲁锋的人生,本该像很多大学毕业生一样,是充分享受城市便利的一生。作为公司里少有的高材生,老板看重,他也愿意奋斗。若干年后,自己的成长和公司的发展同步,慢慢实现在广州站稳脚的第一步。出差是到公司的有机棉生产基地,山西永济蒲韩联合社考察学习。9月的蒲韩,天朗气清,金风送爽,基地的千亩棉花也处在采摘期。蒲韩全景在采摘棉花的劳动中,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年的棉花价格直线下降,从最高的6元降到不足3元/斤。收益大幅度下降,农户不再愿意种植棉花。即使公司以超过市场价20%的价格收购,相比于50%的降幅也是杯水车薪。为了更好处理与农户之间的关系,鲁锋的出差时间从一个月变成了半年。半年之后,就在他准备返程的时候,老板发来信息:我们决定在蒲韩建立200亩自己的农场,你有没有兴趣主导这个项目?2012年,那个刚刚毕业的鲁锋,并不如现在这般清楚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相比于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办公室生活,年轻人固有的冲劲和奔头让他决定接受这个挑战。更何况,农村出身的他一直有着要为农民做些事情的情怀。鲁锋在察看水蜜桃周围人骂他太傻了:好不容易考上名牌大学,你不好好在城市打拼却要回到农村?放着大好前途不要,为什么非要亲手毁掉自己的人生!但鲁锋一句话都听不进去。他觉得,农村生活挺好;更何况,还可以追寻自己的梦想。不被嘲笑的梦想,不值得奋斗。从这一刻开始,鲁锋原本顺遂普通的人生,变成了独一无二的人生。02一个本科学生物工程,硕士研究微生物学的人,在没有任何背景和储备的情况下,想从零开始建设一个生态农场,到底有多难?难得就像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只存在神话传说里。从12年到14年,鲁锋在一个坑又一个坑里徘徊。有机肥代替一般化肥,生物农药代替普通农药的所谓工业化有机种植方式,第一次看到就被鲁锋排除在计划外。那只是治标不治本,不是真正的土壤改良,生态有机。外国友人带来所谓现代化农业模式,果树被斩去大部分枝蔓,只留下三五个树枝,还被绑在铁丝上。就像动物园里被绑住手脚后,关进笼子的猴子。人为改变树枝的生长习性和方向,树不开心,人也很累。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林下经济···所有的理论鲁锋都有过实践。生态养鸡,鸡会“水土不服”。市场上购买使用大量激素和药物催生的鸡仔,在纯生态自然的养殖方式面前,死亡率100%。从农户家拿来的鸡,“水土不服”的问题解决了,但生态饲料使单枚鸡蛋的成本远远超过1元。在销售渠道没有打通的情况下,类似的小农小户的种养殖方式,并不适用于商业运作。养鸡的同时,同步养鸭。当50只小鸭子长大后,发现公鸭母鸭比例为49:1。不能下蛋的公鸭几乎没有任何价值,还特能吃,只好低价处理。果树地里养大鹅,鹅吃草和虫,保护果树更健康成长,也不用再担心饲料问题,听起来林下经济真好。实操时候却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鹅吃的都是对土壤大有裨益的尖叶草,而且硕大的红鹅掌踩在松软的土壤上,原来并没有路的田间,走的鹅多了就有了路。极其不利于土壤改良和农作物成长。农场的大鹅兴致冲冲去养羊,却不知小规模养羊的赚钱秘诀是买半成品的羊,经过若干个月养成成品羊就出手,以赚差价。鲁锋幻想的是20只羊,一年变40,两年变60。两年后,确实有了62只羊,但只卖了5200元。当年买小羊时就花了五千。跟读到此处会笑鲁锋傻的我们一样,种满了花花草草,充满了浪漫气息的鲁锋农场,也一时成为笑料。那两年,他受尽了嘲讽,看尽了冷暖。但他不服气,委屈泪水混着责任压力咽进肚子里。03痛定思痛,日常反思,鲁锋得到了一个最重要的经验:专业人做专业事;现在的自己也要先在某一方面变得专业。于是,2015年农场开始做减法。养殖业,砍;主粮大宗作物,砍;核桃树,砍···砍到只剩下符合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桃。在选桃树品种和种植时,他不厌其烦给有着几十年种桃经验的老师傅打电话,随时请教学习。现如今,鲁锋的喜乐油桃和喜乐水蜜桃已经供不应求。喜乐水蜜桃对中医和传统文化感兴趣的鲁锋,也慢慢摸索出一套专属于自己的自然农法。中医治病,是把人看作天地间的一份子;同样,自然农法也是把农作物看作天地间的一份子。你不需要过多的去干预它们,只需要让他们顺应天地之道。人和自然,果树和草虫鸟,都能够和谐共生。因此鲁锋给果树修剪时从不听“砖家”忽悠,而是让果树的树冠保持最自然高效的宝塔型。他给果树浇水,从不大水漫灌,而是隔一行浇一行。因为一阴一阳谓之道,土壤和树要喝水,也要呼吸。他的田间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适宜的杂草飞虫与果树一起构成以多样性为内核的稳定生态。近两年面对周边农户的惊叹:鲁锋种的桃子为什么不生病?他常说那句乍听起来有些神神叨叨的话: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鲁锋种的生态有机桃,不但不生病,而且无残留。香甜可口的桃子,品尝过一次就不再愿意吃市场上常规种植的同类了。我们常开玩笑说,在这个农场待几天,嘴都养刁了。与此同步的是,身体也健康了。毕竟不再“吃化肥”,“喝农药”了。042015年开始,定位清晰的农场逐渐步入正轨,鲁锋的生活也有了新的变化。随着年龄增长,家里催婚越来越频繁。老爸直接放出狠话:今年过年再一个人回来,那就不要进家门了!或许这就是缘分。2014年,带领游学团队来农场参观学习的欧阳来到鲁锋面前。有着相同信仰,相似三观的两个人很快确定了关系。2015年底,他们结婚了。爱情的结晶在16年出生。有恒产者,方有恒心。有了爱人和家庭的鲁锋,心态也有了显著的变化。更加坚定平和,更加随性自然。尤其是儿子的出生,引起了鲁锋更多对生活的思考。他开始设想,如何将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中医,以及跟孩子有关的教育与农场的发展相结合。即使在外面再苦再累,回到家中看到永远快乐的孩子,所有的疲惫都抛在了脑后。小小农场主-皮皮现如今的农场,除了种植有机桃子和生产纯正桃子酒外,还种植了樱桃、苹果。这两年,樱桃、苹果也都开始挂果。经历了数年风雨的鲁锋,终于等来农场的平稳上升期。05做生态农场已经9年,你有哪些话想对后来者言?面对这个问题的鲁锋迟疑了一会儿,说出以下五点——①
2020年7月9日
其他

书讯||乡建笔记—新青年与乡村的生命对话

新书封面“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人才计划”)是由社区伙伴(香港)北京代表处支持,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于2005年发起的青年人才培养项目。项目旨在搭建一个青年人深入学习与实践的平台,推动青年人走入乡土社会,关注乡村如何振兴,探索青年返乡创业之道,形成青年扎根乡村的机制与经验。项目尝试促使青年人反思制式教育,将个人成长与乡村发展结合起来,在与乡村的互动中重新认识自身与土地、农村、自然乃至社会的关系并思考自身的人生价值与选择。从2005年8月——2018年8月,“人才计划”项目已成功开展十三期,共有220名学员参加,目前正在进行第十五期。学员下乡实践锻炼的乡村建设试验点总计70余个。目前有130余名学员依旧工作于社会公益、生态农场、返乡创业、工友服务等乡村建设领域,被外界誉为“支农战线上的黄埔军校”。本书记录了“人才计划”1-12期学员的成长历程,展现了青年人在参与乡村振兴中真实的生命成长轨迹,书籍已于12月13日在第十一届全国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上发布。新书发布视频新书发布编者温铁军老师分享书籍的历史背景编者梁少雄分享书籍的内容编者与东方出版社编辑合影
2019年12月19日
其他

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的青年返乡探索||李园春:此心安处是吾乡

【编者按】在山西农业大学召开“首届世界乡村复兴大会”之际,由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和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当代青年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研讨会暨青年返乡交流会”于2019年9月4-7日在山西永济市蒲韩联合社举办。来自全国各地50余名推动和参与青年返乡议题的伙伴直面这个剧烈变化的世界,共同探讨乡村振兴和我们切身的关系,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挑战,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把各自的生活和乡村的未来结合起来,在城乡之间发掘乡村和青年新的生命力,探寻乡村的文化价值自信。会议通过不同青年返乡案例的深度分享与研讨,让大家共同探求青年在乡村安身立命的路径与方法,让推动返乡议题的组织平台之间深度碰撞与交流,进而让大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认识乡村生存方式的价值与意义。本文是根据蒲韩新青年公社的李园春于9月6日在返乡青年论坛上分享的内容整理而成,已经过本人修改。通过分享者的分享去看一个返乡青年如何在以合作社为载体的返乡青年创业团队中与社区互动并实现自我成长的。
2019年10月27日
其他

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的青年返乡探索||梁少雄:蒲韩新青年公社的实践探索

【编者按】在山西农业大学召开“首届世界乡村复兴大会”之际,由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和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当代青年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研讨会暨青年返乡交流会”于2019年9月4-7日在山西永济市蒲韩联合社举办。来自全国各地50余名推动和参与青年返乡议题的伙伴直面这个剧烈变化的世界,共同探讨乡村振兴和我们切身的关系,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挑战,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把各自的生活和乡村的未来结合起来,在城乡之间发掘乡村和青年新的生命力,探寻乡村的文化价值自信。会议通过不同青年返乡案例的深度分享与研讨,让大家共同探求青年在乡村安身立命的路径与方法,让推动返乡议题的组织平台之间深度碰撞与交流,进而让大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认识乡村生存方式的价值与意义。本文是根据蒲韩新青年公社的梁少雄于9月6日在返乡青年论坛上分享的内容整理而成,已经过本人修改。通过分享者的分享去看以合作社为载体的返乡青年创业团队的成长历程,以及与社区深入互动的经验探索。
2019年10月26日
其他

黄河岸边,那人、那猪、那床、那肉! | 生态发酵床猪肉预售

那人那是一群奔跑在乡村田野间的8090后!图:蒲韩青年公社的年轻人们在黄河边他们说自己所追求的世界,是需要付以实际的行动才有可能实现的!于是有了黄河岸边自在的那猪!有了黄河边那友好环境的“床”!图:老石农场的发酵床猪舍点击阅读下列文章,了解更多“那人”老石农场养猪故事
2019年10月25日
其他

300箱生态甜柿急售| 支持小农生态之路

寨子村李金绒,年近5旬,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但也有着她独特的担当与信仰。早在90年代,李金绒参与了村庄的文化建设工作,之后长期在村子里成立的农民协会、合作社里担任着重要的职务,为自己家乡的建设做出了许多的贡献。图:许多年前,蒲韩乡村文化活动中的郑冰与李金绒08年开始负责社区内生态种植推广的工作,并且率先做了自家土地的改良。在那个时候“生态”、“有机”对村里人来说都是很陌生的概念,而且当地经济作物的普通种植市场空间大,利润非常可观。所以鲜有人能够理解与接受“改良”“生态”,李金绒在推动自家土地改良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巨大的阻力。难以想象这个过程中她是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但最终也获得了家人的支持!图:在地头为农民讲生态技术李金绒(右二)10年之后李金绒家里的土地开始一块块的改良,李金绒的丈夫也逐渐成为生态生产的支持者与践行者。2012年,他们购买了一批甜柿子树苗摘在了地里,开始自家第一块果园的生态种植。2015年,又种了桃子做第二块果园的生态种植。同年21岁的儿子韩辰去了北京凤凰耕读书院学习并成为了那里的第一届学员,学习两年后顺利结业。图:凤凰耕读书院结业后投身生态农业的韩辰2017年,学习回来的韩辰也投入到了自家的生态种植中,于是李金绒家又多了一片生态种植的苹果园。2018年,是很坎坷的一年。春季,一场寒流袭击了所有的果树;夏季,韩辰在劳作中被农机重伤;秋天,李金绒的丈夫永远的离去了;冬天,生态苹果大幅度减产,同时销售途径不畅。图:2018年甜柿子减产2019年,李金绒的儿子成了家里新的顶梁柱,日子还在继续,生态改良之路更是要继续:桃子第一年挂果;甜柿子获得了丰收;苹果进一步减产······图:2019年,我们与李金绒在柿子园里
2019年10月2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报名||综合性农民合作社与集体经济深度游学

活动背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总体任务和战略布局。同时要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是人们生产、生活、休憩之地,是自然循环再生的重要场所。乡村振兴的价值不仅是在理论层面对工业文明发展反思的另类道路想象,更是可以回应人们在具体生存与生活中所面临的诸如生计、食物、教育、环境、医疗等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无论是对历史经验的追寻,还是对未来社会的想象,以乡村资源为载体,融合现代元素的生存方式将和当下流行的城市生活方式并行存在,给予人们在城乡间自由流动的空间。为了促进青年人更充分而直观的认识到乡村振兴的路径和价值,由国仁乡建社企联盟主办,“老石青農”和蒲韩新青年公社承办,于2019年11月7-10日在山西蒲韩乡村和陕西袁家村组织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和集体经济深度游学活动。游学特点1专家解读与实践团队紧密结合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课题组专家与长期参与乡村建设的一线青年实践团队共同协作游学全过程。2村庄发展与个体生命价值相融合我们不仅了解村庄的发展经验,更会感知参与村庄发展的个体生命的成长,同时思考自身与乡村的关系。3开放的共创学习过程参与者在游学过程中不仅是倾听者,更会在了解两个村庄发展案例中进行充分的共创学习
2019年10月24日
其他

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的青年返乡探索||杨云标:安徽南塘兴农合作社案例分享

点击蓝色字关注我们!【编者按】在山西农业大学召开“首届世界乡村复兴大会”之际,由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和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当代青年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研讨会暨青年返乡交流会”于2019年9月4-7日在山西永济市蒲韩联合社举办。来自全国各地50余名推动和参与青年返乡议题的伙伴直面这个剧烈变化的世界,共同探讨乡村振兴和我们切身的关系,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挑战,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把各自的生活和乡村的未来结合起来,在城乡之间发掘乡村和青年新的生命力,探寻乡村的文化价值自信。会议通过不同青年返乡案例的深度分享与研讨,让大家共同探求青年在乡村安身立命的路径与方法,让推动返乡议题的组织平台之间深度碰撞与交流,进而让大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认识乡村生存方式的价值与意义。本文是根据南塘合作社理事长杨云标于9月6日在返乡青年论坛上分享的内容整理而成,已经过本人修改。本文内容涉及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的青年返乡探索的案例之一——安徽南塘兴农合作社,从合作社发展历程去思考青年返乡探索。图|杨云标老师在演讲作者及所在机构简介:杨云标,安徽阜阳人,南塘兴农合作社理事长。致力于从生计、生活、生命的视角,建设故乡,建设中国最有温度的乡村。2005年被《南风窗》评为年度公共利益人物,2008年获众德杯中国合作经济年度十大人物,是新浪中国2012年十大好书之一——《可操作的民主》的主角。南塘兴农合作社的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维权协会,于2007年2月正式注册,是一家自发组织成立的农民机构。现有700多户入股社员,覆盖周边9个社区,下设老年协会、青年文艺队、儿童读书馆、年货统购、资金互助、南塘艺术家部落等。昨天我们要分享的人开了一个预备会,就是谈一谈我们要讲什么,尤其是讲关于合社作为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返乡平台这样的话题。我昨天回去想了想,我就发现去梳理要从98年开始至今的21年,我觉得还真非常不一样。最早的时候我们在村子里成立的是一个叫农民维权协会。农民维权协会是干什么的呢?维权协会就是有一点像金庸的小说,基本上是动作片的内容,就天天放。天天就说农民和村干部打,和乡干部打了,偶尔也顺便把市政府和县政府拉出来面谈。你会发现那个时候演的全部是动作片,动作片的目标很简单,就是练好你的武功,打败对手。我觉得那时候的心态就是这样的一个心态。后来我发现,现在的画风就变了,就有点像文艺片,现在就是天天唱歌跳舞养猪种菜,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以前演动作片的时候,每次出来的时候,或有机会出来的时候,就会觉得:哎呀,外边的河山太美了,我怎么碰到了这么糟糕的一个南塘。我在这里天天练动作片,我出来以后,就觉得外边的世界特别好,特别羡慕。现在我们演文艺片以后,我觉得整个心态也变了,怎么出来都觉得怎么还没南塘好,怎么还是南塘好。今年3月份我去过一次海南博鳌,我带着我儿子待了几天。在之前我是没有机会带家人出来的,尤其是没有机会带儿子,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儿子。现在很多时候我都带着我儿子一块出来,觉得心态非常不一样。因为你跟敌人打仗的时候,你完全不会把自己的亲人带在身边,你害怕你的亲人受伤,是危险的。但是现在我们做文艺片的时候,你是希望你的亲人和你一起去享受生活,所以你愿意带着孩子、带着亲人一块出来。我下面还是要讲一点PTT,但是PPT的风格完全是文艺片的风格,大家看不到当年动作片的风格了。这是我们的logo,大家在logo里能看到什么?牛,鸟,树叶。牛是我们80%的乡亲们选的,牛作为我们的标志,牛和我们的农耕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这个鸟它是张着翅膀的,在飞翔,鸟飞翔是代表着自由,因为南塘有维权的历史,去捍卫权利和寻找权利,就像寻找自由的鸟一样,所以就有了鸟;还有一个是树叶,它有两种颜色,绿色和蓝色,绿色的田野代表着希望,我们说希望的田野是绿色的,那蓝色代表什么呢?大海,大海很深,代表我们有久远的历史,21年了。这是我们南塘的天和南塘的地,这是真实的照片,我同事拍的,他无意当中下班的时候走在路上随手一拍,一个没受过摄影训练的人,随便一拍就拍成了这个样子。其实我特别喜欢这个,你想一想,你每天上班下班的时候,走在这样的大地上,仰望着这样的蓝天,要钱干什么?南塘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村庄,它没有名山,没有明水,也没有这样的历史文化的遗迹,你去到村庄的深处,你会看到原来的老房子、老树。但是这样的村庄,因为有了一个合作社,文艺片的风格就出来了,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觉得合社给村庄带来的变化,是一个文艺片的导演也没有办法想象的。这是我们现在给我们村庄做的一个规划,我们叫南塘文化生活圈:文化南塘,生态乡村。大家看这个图牛不牛?这个牛,怎么不约而同地跟我们logo也一样,但其实这不是我们刻意选择的。你会发现这个牛最关键的是它是昂首挺胸的,它的的蹄子有跑步的感觉,它的尾巴也在翘起来,完全不是一个低头的感觉,是一个昂然的感觉。
2019年10月21日
其他

在秋天我们的诗

蒲韩乡村,东靠中条山,西临母亲河,多元的地理环境长出了多元的作物,一方百姓也在这大地的养育中创造着一方特色的文化。作为一群希望扎根泥土的年轻人,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希望。又是一年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劳作的季节,新的一批愿扎根乡土的学员们开始了秋季的农户走访工作。在这样的走访中,大家在自然、农人、乡村中都获得了许多的感触。以小诗来表达感触!盛夏,日正浓荷锄挥汗一片片,绿油油待到秋后喜悦多背靠中条,面朝黄河蒲韩有青年正昂扬向上明大义,唤世人
2019年10月19日
其他

主题演讲||何慧丽:新时代返乡青年何以在乡村安身立命

【编者按】在山西农业大学召开“首届世界乡村复兴大会”之际,由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和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当代青年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研讨会暨青年返乡交流会”于2019年9月4-7日在山西永济市蒲韩联合社举办。来自全国各地50余名推动和参与青年返乡议题的伙伴直面这个剧烈变化的世界,共同探讨乡村振兴和我们切身的关系,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挑战,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把各自的生活和乡村的未来结合起来,在城乡之间发掘乡村和青年新的生命力,探寻乡村的文化价值自信。会议通过不同青年返乡案例的深度分享与研讨,让大家共同探求青年在乡村安身立命的路径与方法,让推动返乡议题的组织平台之间深度碰撞与交流,进而让大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认识乡村生存方式的价值与意义。作者简介何慧丽: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2007年获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2008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农林管理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农民组织建设研究。曾挂职河南省兰考县副县长、县委常委、开封市市长助理等职务,期间积极推动了豫东地区的当代新乡村建设试验。2013年,发起成立河南灵宝弘农书院,开始推动豫西的乡村建设试验。在《开放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发现》、《Chinese
2019年10月17日
其他

一场哲学的走访之旅

细雨初歇,久违的光辉又照耀了下来。骑上小电驴和小伙伴们一起踏上走访之旅。可能是接连几天的清雨洗刷,从而使得今天蒲韩大地上的植物更加的饱满滋润。高处阳光斜洒又更增添了几分活力光彩。在这样的自然景色下行进,毫无疑问是一种享受。落叶归根,朝来暮去循环往复;这次的行进更像是一场探索。我们对哗啦作响的无源溪流产生了兴趣,在阡陌里一路疾驰穿行,看似漫无目的地行径却饱含了我们对水流源头的追寻之情。就是不满足于对无源之水的观赏,使我们对它的源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种表现背后隐藏的是我们三人对问题事件的理解并不满足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是想究其根本从更深处的“源头”去理解的“求真”精神。道阻且长,饭点已至,人力有时而穷...由于探寻道路之曲折迷离,真理高峰之陡峭难行,最终我们三人对于“真理”之路的追寻因前路“无法通过电瓶车”而告终。追寻的想法虽夭折但我们也并不是没有收获,我们在地里发现了大自然对我们奋斗青年的馈赠,并将其带回与十五期的小伙伴一起共享!end完扩展阅读
2019年10月16日
其他

农户走访有感 | 柿饼中的智慧

蒲州柿饼,历史悠久。就在我们生活学习的中条山下的周边乡村中,现在依旧挺立着许多老柿子树。至今村民们每年还或多或少的手工做一些柿饼。我们十五期人才计划学员这几天开始了对传统柿饼手工艺的走访探寻,以期拾取更多乡土中的价值。秋雨停歇,三人骑行贺家村。上午直奔石杨文叔家。叔在家看电视,天气近来连阴雨,也可能还沉浸在电视剧情中,看上去有些惺忪。我们向叔介绍了来意。叔说今年天不好,不打算做柿饼了。同时老柿子树也没了,都换作了新品种以满足鲜柿子的市场需求。叔不是很健谈,只简单分享了一些柿饼做法。叔前些年常年外出打工,这几年见村里人种果树利益可观,才待在家里种果树。做柿饼似乎对于叔来说也是不如直接卖鲜果的经济效益好。与石叔告别后经过一个巷子口,见一奶奶席地而坐在门口摘菜,便凑上去和奶奶聊了起来。奶奶很是健谈热情,还要等到天气好时叫我们都过来,要好好教我们做柿饼。奶奶非常开心说了许多话“你们愿意学好,我就乐意教。”“你们就像是当年的知青下乡,要多多学习。”说着说着,还停顿了一下“你们不会嫌弃我这个老婆子话太多吧”奶奶如此的质朴可爱,我们怎么可能嫌弃呢?图:小伙伴与奶奶聊天于是奶奶又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蒲州柿饼的事情。“我们村靠着这山,气候环境好,柿子做出来的柿饼也很甜。做好了拉到集上卖,做得好价格也卖的好,而且买的人以后就认准你家的好吃,即使贵点也愿意买你的”奶奶还自豪的告诉我们:“这附近村的柿饼也比中条山下的别的村要好吃,可能水土还是有一点不同吧”。我们能深切的感受到奶奶对这养育人的水土的深情与自豪。然后还看了门厅里准备做柿饼的柿子,发现有散放在筐里的,还有放透明袋子里的。奶奶笑着说,摘的柿子一个子用不完,想着做个实验对比一下看那样更好保存。图:放袋子里做尝试奶奶很详细地跟我们讲解了柿饼的做法,还跟我们解释原理。必须要等到气温降低,天气变凉后才能开始做。气温高暴晒会“发”掉,也就是坏掉。日间晾晒夜间凉风吹,连续多个日夜后,变黑,软化,捏扁,再捂,再晾晒就可出“霜”。经此晒成的柿饼可保存整个冬天。寒凉的柿子经此秋日之降沉,变成温和而醇厚的柿饼。图:做柿饼削下的柿子皮秋收冬藏,秋降冬沉,柿饼析出的可人的精华—“柿霜”正如古人总结提炼的智慧结晶一般璀璨吧!这所蕴含的如此的丰厚,却又如此简练。乡村生活的智慧与质朴也由此可见!图:中条山下—秋柿end扩展阅读:霜华染鬓树常青
2019年10月14日
其他

霜华染鬓树常青 | 走访乡村能人李大伯

天气转晴,心情明朗。今天上午是我们第四次拜访李过江,听说此人善于做柿饼,然而我们却多次拜访未见其人,今日终于有缘草草见了一面却无机会交流。后来才知道我们一直叩门的新房子时李大伯为其子其孙准备的,而李大伯常住的房子在更近山的老村子中。下午去老村子里寻大伯,时近晚秋,乡亲们一幅闲适的样子,一路上有人有大妈在摆弄野菜,有大爷在逗村子,有人就是在闲聊,每一处对我们都是非常的热情。正是在这群热情乡亲们的指引下我们终于找到了深藏老村的李大伯家,再次见到李大伯这个奇人。图:去年晒柿饼的李大伯夫妻未进门就被房屋周围的大树、绿意、舒爽所打动,顺着门框看有一颗高大挺拔的香椿,进门发现对称位置还有一颗兄弟树,好不巍峨。院子里非常热闹,许多人在聊天。其中一位看得出来年龄很大,应该是大伯的母亲,她很和蔼,招呼儿媳拿凳子让我们都坐下来,她的面容与表情如此温暖,于是我们坐了下来开始拉家常。我们先问了一些柿饼的问题,然而我发现柿饼之外大伯吸引我的点更多。我问院内的两棵大树的来历,大伯若有所忆,跟我们讲这两树在建这老屋时就是小苗了,所以说有五十年了,还说这树他早想砍了卖了,他指了指庭院的地面说这树把地面拱的支离破碎、高高坟起,只能砍了卖了,木材很好价格不错。但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脸上布满自得高兴的笑容,我知道他是不会砍的,这树很明显有特殊的意义。说到老树老房子大伯就开始说他的家庭,他告诉我们刚刚那个是他母亲,已经八十多了,他父亲也还健在。而他六十六岁已经有重孙了。这是我第一次结识五代同堂的家庭,我情不自禁环顾四周,感受这片难得的福地。老伯是幸福的,生命力非常旺盛,思维敏捷且非常健谈,老伯看上去很精瘦,但他所说的他的劳动和为了子孙用劳动换财富的努力却让我们嗔目(在农村靠劳动年挣十万,种20亩地,养几十群中蜂酿千斤蜜,六十多了还能上山徒手攀爬十几米高的树,一天要采几百斤核桃板栗并驮下山,去年晒了800斤柿饼......)。图:爬树的李大伯还有他在生活与劳动中的智慧和思考更是深深吸引我。他告诉我们四十多年前下寺村的后山也是古木参天,地肥水美,物产丰富,后来因为集体一分,山上的几人合围的古树如板栗核桃都被砍了做了家具,生态破坏退化(这点我们深有感触,爬山时发现满山矮草与灌木),现在只有向山深进二十里才能找到大核桃树,上午那些核桃就是他上山爬树采的。大伯说的认真我们听得入迷,我觉得他简直是一具宝库。然后他跟我们讲后山的花源特别丰富,还有很多中药材可以为民致富,特别适合养蜂,他已经养中华蜜蜂几十年。正好我对养蜂有一点认识和强烈的兴趣,于是各得其好,陶然忘机,从大伯说中蜂意蜂的特点差别,和他养蜂的收入(大伯非常自豪与自信,因为他的蜂蜜自然天成就是好),到我问怎么让野蜂入箱上人工巢础,如何留住新出的蜂王和分飞的新蜂群,大伯都详细回答,到最后直接带我们去他放蜂的场地—老学校实地查看解说。图:李大伯带我们看蜜蜂看完蜂群我们一起走到老屋前,老伯给我们介绍院楼周围的历史,树木的年龄,特别是说到一棵老柿树时老伯很自豪的说农村这些活他都会做,只要给个样子让他学他就能学会,于是他用镰刀玩了几十年的嫁接,柿树桃树苹果都行;他能制作蜂箱摇蜜机板凳;能徒手爬上十几米甚至更高的大树采果;在山上放羊时能盘坐在地编上30个蒲团。李大伯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会的做不到的,只看想不想、行动不行动。只是现在年龄大了,再爬树用长杆摘一天的核桃全身特别是手指就会疼得受不了,毕竟不年轻了,而周围大伯栽种的树木枝叶青青…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一股精神,一股英雄之气,真是与天奋斗齐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自信自强,其乐无穷。同时问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特别是自己:我们行吗?我们有这样的精神与品质吗?那一代人已经、正在、必然老去,未来需要我们。
2019年10月12日
其他

山荒了,人老了,却野了核桃!

荒山里野了的核桃图片丨山里的核桃中条山深处,人迹罕至,物种丰富,生态和谐。在十分干净的环境里老核桃树神态安静,小核桃树向天疯长。核桃熟了,荒山里这长野了的核桃相比被人精心打理的核桃更香······在中条山的深处,一片荒芜,人迹罕至。图:荒芜中却是生机勃勃大马力的农用车在被荒草淹没的山路上颠簸一个多小时有余,就真的无路可走了。图:无路可行,却非尽头在这附近,或爬坡或下沟,转转草丛有十几棵不算太大,树龄几十不足一百的核桃树。图:几十岁,不算大,人可爬,核桃树沿沟行大半个小时,就会看到一些较大的板栗树及核桃树,粗壮高大难以判断年龄,年已六旬的李叔说,他小的时候树就是这样大。图:树上行走,非人强,是树大继续行走半个小时,路旁时不时的都会冒出核桃树。图:沿途常见,或大或小核桃树核桃树并非完全天然而生,最初也非一向荒芜。前几十年此初还有人居住,再追溯民国清朝明朝,这是一条可通往芮城的古道,名为苍龙峪,路上多行人,路旁多古迹。今日所留的痕迹已经十分模糊,没有李叔的带领,我们基本看不出古道的影子。图:行走的是荒了的古道核桃树自然也是那时的先人而种。近几十年来,人离开了深山,荒草淹没了路,灌木吞噬了道,于是核桃树也长野了!图:核桃大树,野上了天
2019年10月11日
其他

摄影义工招募 | 体验与记录乡土大地上的生活与劳作

十月,又一个金秋。蒲韩的秋天总是特别的绚丽特别的生机,这已经是我们在这片乡村里的第四个秋天了,依旧会惊奇于这份乡村的绚丽与生机。在这秋天里,我们感恩收获,感恩一方土地与人民的包容来承载我们一群年青人扎根乡土的梦想!2015年从繁华而喧闹的城市来到这四季分明乡村,不是逃避,也没有光环,只为好好的活着。2016年夏天特别热,起早贪黑,奔波在黄河滩地中,耕耘了一片土地,建起了一栋发酵床猪舍;那一年我们还在村子里改造了一栋民居。2017年我们进一步与当地农户多间链接,推动当地生产的生态转变,在这一年跟进了大量的农作物生产过程,也初步开始了我们电商+农业的探索。2018年三年前的理想青年们在这一年在这一片土地上成家、育娃,在人才培养、社会企业一点点步入正轨的同时,我们在乡村医疗教育上有了越来越多的想象,形成了我们构建以乡村为载体的可持续生存体系的愿景。2019年这又是有了需多突破的一年·······今天,在这美丽的晚秋,我们招募一位伙伴与我们一同用镜头记录这片大地上的自然风光、农人劳作、乡土文化······义工要求1、热爱乡村,踏实朴素,认同乡村文化价值。2、具有一定的摄影、剪辑、写作、编辑专业技能。3、自带摄影设备。工作内容要求1、完成一部半个小时内的传统工艺柿饼制作的记录片。2、为返乡青年、本地农民进行基础的手机拍照、摄影、剪辑培训。3、辅助蒲韩新青年公社社员完成一系列小视频制作。福利1、报销来往路费。2、体验乡村可持续生活。(规律健康的作息、健康生态的食物、农耕体验、乡村传统工艺体验、中医养生、儿童自然教育等等)3、感受一方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爬中条山,游母亲河,赏唐代古城墙,逛鹳雀楼、大铁牛等等景点)4、乡村建设理论的学习。5、获得生态食物,乡村工艺品的馈赠。6、一年之内可以以会员价获得蒲韩新青年公社所有食物。时间招募报名时间:2019.10.09—2019.10.19工作时间:2019.10.21—2019.11.30地址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蒲韩新青年公社报名联络人李园春:17737306019(微信同号)谭波:18717005148(微信同号)报名方式: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蒲韩新青年绿色公社
2019年10月10日
其他

甜柿子:一种又甜又脆,不涩不软的柿子

甜柿子柿子分两种,一种是涩柿,一种是甜柿。所谓涩柿,是指果实成熟采收后需要后熟软化脱涩过程方能食用的柿子;而甜柿,是指成熟采收后可以直接食用的柿子。鲜柿子味甘、涩,性凉,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益胃等功效。《本草纲目》言:“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柿子相对苹果、香蕉、葡萄、桔子等等这些常见水果来说有点像小众水果了。而其中的甜柿子相比众多品种的涩柿子更是小众了。
2019年10月8日
其他

蒲韩新青年公社介绍

蒲韩新青年公社2019年新年辞乡建青年梁少雄:用十年时间,寻找扎根乡村的生存方式
2019年9月24日
其他

跟我们一起去自然体验吧

图|踩点的姑娘园春我们学员团队之间虽然每个人都相互认识一个月时间了,但是大家真正交流、生活的时间却只有十多天,所以月初要做的事情就是团队里大家相互之间的熟悉和团队的融合。为此我们开展了一个活动“去上山拉练”。我们挑了一个相对来说较热的天气,在东梅和园春几天前踩点的一个山涧开始了拉练活动。这次除了我们几个学员之外还加入了玉姐等老成员,我们在这个现代元素较少的荒山野岭里开展了第一个活动,“用一个选自大自然的名字来称呼自己”。大家围成一个圈圈,各自做着属于大自然的别扭动作介绍着自己的新名字,有些学员动作过于新奇,逗的大家哭笑不得...图|东梅本尊就这样,属于人才计划十五期的第一次团队拉练就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开始了。图|学员出发前图|行进中太阳已经爬的很高,八月份的蝉鸣也变得稀少了。雄哥带着球球在旁边打树上的酸枣,清清在地上卖力的捡。在上山的路上,球球捡了一个大树枝,说要捡垃圾,于是一路走一路捡垃圾,并把垃圾放在塑料袋里,挂在树枝上拖着继续向前奔跑。图|爱环保的球球我们分为两队在空地上用来时路上捡的物品摆放抽象的人脸,豇豆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它很活泼,喜欢到处跑。我们在玩游戏,它没有参与进来,因为它和我们语言不通。图|做游戏的我们第三个环节开始了,玉姐和东梅弄得很神秘,不告诉我们接下来的游戏环节是什么,接着很神秘的拿出了红领巾叫我们戴上。我乖乖的把红领巾放在了脖子上,做着小学时系红领巾的动作,我觉得很熟悉。戴上红领巾之后仿佛进入了超然的状态,外界的声音渐渐的小了,这时我仿佛听见了内心的声音,好像是一句歌词“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几秒钟之后清醒过来我不禁感叹:这神奇的红领巾!(捏造的)东梅叫我们把它戴在眼睛上遮住视线,可还是没给我们说接下来的游戏内容,我很疑惑,但也能大概猜得到是要干什么。之后我们就被安全员牵引着,一个接着一个把双手搭在前面人的肩膀上,就像赶尸人带着一群僵尸一样。大家的眼睛都是被蒙住的,什么都看不见,在安全员的引领下慢慢的向山间深处走去。大家不能出声,互相没有语言、眼神的交流,不知道前面搭着的是谁的肩膀,也不知道自己的肩膀是被谁搭着。生物在常用的感觉器官突然无法作用的时候会产生慌乱和惊恐情绪,也就是不安全感。我们在双眼被蒙蔽之后依然能放心的向前走,靠的就是大家相互之间的信任,这也是我们这次拉练要培养出的团队成果之一。图|被蒙住眼的我们队伍慢慢的接近我所未知的目的地,豇豆也在欢快的奔跑着跟我们一起,我能听到它的跑动声,它的眼睛没有被蒙住,所以它跑到哪里都如履平地。图|奔跑的豇豆几经坎坷,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大家被引领着坐在不同的位置,接下来的环节是要我们各自沉静的在大自然中放松自己,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身边这个不明的世界,感受身边的大自然伙伴。我也放下了在来的路上被石头磕到身体的疼痛,全身心的去感受这个自然的世界。图|学员在感受自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城市精英教育的普及以及扭曲意识形态的裹挟,每一个都足以让大部分人失常。躁、卑、傲、妒、愁、慎、悲、疑、怒伴随着资本的制度被浓墨勾勒出的人性篇章成为了大多数人每天流露的状态。如果说城市是大多数人的最重要向往,那就正好证明了教育和意识形态的失败,马哲说:“教育的目的是要找到人的本质”,如果人们不回归自然,又怎么才能找到人生为大自然物种的本质呢!悉悉索索的声音打乱了此刻的宁静,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开始骚乱了起来,豇豆喘着粗气从坡上跑下来,不一会儿大家就听到了耳边的嗡嗡声,想必是大自然的伙伴来看望我们了,它们真热情!当嗡嗡声越来越大的时候大家都感觉不对劲,有人喊救命,谭波说他被马蜂蛰了,意识到这不是个玩笑之后,大家都睁开了眼睛,看到了眼前蜜蜂成群飞舞的画面。大家无心欣赏这壮观的场面,豇豆逃的很快,显然它不喜欢这样的场景,浩瑛坐在地上看着眼前的蜜蜂不知所措,但却还没有忘记唠叨,心态真好!我们撤了,大自然的朋友把我们赶走了,显然是不太欢迎我们,我也不想在它们的愤怒之下去捡回我们遗失的草帽,有三个队员跟它们有亲密接触,这蜜蜂有毒,我们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豇豆跟着我们一起下山了。对于亲近大自然,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接触,感受脱离喧嚣后自己本身的状态,增加团队成员的信任和协作能力,这样的团队拉练活动,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也很深刻。有机会的话下次还要来玩,带上豇豆一起。青春不再,我们仍在!图|进山时附上一篇被蜂蛰学员的感言蜂蛰之痛文|王雪山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头皮发麻,这种痛既是我的无知无畏惹来的满头蛰伤之痛,也是我给自然带来的伤痛。这本是东梅精心准备的一次团建活动,早早起床,带上前一天晚上备好的干粮,一路轻松雀跃,拍照,捡拾自然物(规则不能破坏自然,比如折树枝)。却不曾想到稍显亢奋的我在蒙眼感知生命的活动中,太不懂得谨慎与谦卑,以至于摸到一棵树时就不安分地往上爬,后来不知为何招来一群蜂,因为蒙上了眼睛只能听到蜂越来越近越来越多绕着我脑袋转,顿时内心一阵慌乱,不敢动弹,一只蜂趴在脖子上狠狠地蛰了我一下,顿时崩溃,一掌打开,从树上跳下,随后数只蜂叮咬我的脑袋,只听到群蜂乱舞把我团团围住,确是两眼一抹黑,边窜、边叫、边抓打叮咬在头上的蜂,真的是魂飞魄散。现在回忆仍心有余悸,团建就这样不欢而散,过了一周两周三周都不愿再提及。图|王雪山从山上下来,旭旭姐给做了一番调理,恢复平静后在备忘录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很早之前把扣扣签名改成“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直到今天被马蜂蛰地头痛欲裂,才进一步体会到敬畏自然不能只是说说,真正要对自然保持一颗谨慎敬畏之心,尤其是当人类闯入一个陌生的自然环境时!文|李远恒编|夏涛走理想之路
2019年9月21日
其他

老石青农

“老石青农”是一家立足于乡村,专注于陪伴小农户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生态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探索乡村教育体验和康养服务的社会企业。由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与山西永济蒲韩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共同创办。企业以探索可持续生存体系为愿景;以构建县域生态经济和社会关系为使命;以生态、诚信、互助、共享为核心价值。目前开展的品牌项目有:1、利用互联网工具,在记录与分享中陪伴小农户改变生产生活方式。2、以合作社为载体的PGS(参与式保障体系)探索。3、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推广。4、返乡青年互助网络构建。
2019年9月19日
其他

蒲韩新青年公社饮食法则

民以食为天,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再也不会担心饿肚子了,但是近来人们的饮食选择越来越纠结。我们同时接受着长辈的嘱咐、味觉的诱惑、科学营养学的左右······我们到底该如何吃呢?今天也是一个人口以及物质流动速度极高的社会,天南地北的人在天南地北跑着吃着天南地北的食物,天南地北的人因为爱情组成了天南地北的家庭。于是饮食冲突又形成了家庭的冲突,常常有爱情败给了柴米油盐。在家庭关系中,我们到底该如何吃呢?今天还是一个生活工作节奏极快的社会,人们为生计奔波却无暇顾及生计中的“饮食”,频繁的外出就餐或者喊外卖,任由厨房生灰。看似十分便捷,却是无形中丧失了精致生活,甚至完全将自己的饮食选择交给了市场。那么,在高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饮食方式呢?蒲韩新青年公社汇集了天南地北有志于乡村建设的年轻人,然而在实践与学习中也是不得不面对共同生活中柴米油盐的冲突,面对冲突大家保持有爱的心态,不断的做可持续生活的学习与探索,初步总结出14条蒲韩新青年公社的饮食法则,与大家分享!蒲韩新青年公社饮食法则1、亲自下厨,减少外食。2、有爱厨房,彼此照顾。3、以人为本,食饮有节。4、食在当地,食在当季。5、阳时阳食,阴时阴食。6、物无美恶,过则成灾。7、专心吃饭,细嚼慢咽。8、珍爱食物,避免浪费。9、好食物来自好土壤。10、常吃常食,少吃新奇食物。减少身体的损耗。11、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12、饥时吃饱,饿时吃好。最饱不过八分饱。13、吃真实的食物,不吃化学合成食物及添加剂14、吃新鲜食物,减少冰箱的使用。更多精彩内容“阅读原文”右边给我一朵小花花
2019年9月16日
其他

生态猪油推荐 | 从传统出发为猪油正名

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我们的饮食?曾经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然而如今越来越复杂,“吃”的问题居然需要仰赖专家来帮助,还需要营养师来帮我们决定每餐的菜单。随着低碳潮流的发展,甚至一部分人不敢去吃五谷杂粮(控制碳的摄入量),但是还好“五谷”在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地位坚固,尚且还不至于被“低碳潮流”迅速瓦解。然而我们今天的主角“猪油”有些惨了。中国人吃了几千年的猪油,这些年却不敢吃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了“猪油是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不好”!然而虽然猪油已经淡出了我们的餐桌,虽然我们已经用起了各式各样的植物油,但心脑血管疾病依然高发,猪油依旧在蒙受着不白之怨。对于当今对我们的饮食影响越来越大的西方营养学,暂且不说推动其发展的商业市场力量,只是看它仅有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就足以让我们有理由对我国几千年传统饮食文化充满信心,对西方营养学保持谨慎态度。今天我们试着从中国传统饮食及中医文化的角度为猪油正名!一、我国对猪油的古籍记载中国对猪油使用的记载可追溯至周,《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凡用禽献: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犊麛,膳膏腥;冬行鲜羽,膳膏膻。”“膏腥”,指的就是猪油。可以这样说,从原始的渔猎时代开始,漫长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史,就是一部猪油食用史。在广为人至的《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收录了30多个以猪油来做药的方子,并解释了猪油的功效:“甘,微寒,无毒,利肠胃,通小便,除五疸水肿,生毛发;破冷结,散宿血;利血脉,散风热,润肺。”离今天较近,我国的营养学专注《随息居饮食谱》中也有记载,猪油“甘凉。润肺、泽槁濡枯,滋液生津,息风化毒,杀虫清热,消肿散痈,通腑除黄。”二、猪油的分类▲猪皮下面与瘦肉相连的那层肥肉叫“肥油”。▲猪皮里面的油叫做皮油。▲猪内脏外面成片成块的油脂叫“板油”。二、猪油的作用猪油油网内通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皮下脂肪,构成一个庞大的水液运输系统,是理周身之水的大通道。可对应至人身体的三焦系统。三焦,是卫气、水汽、津液环流全身上下、内外的通道。人体气血、津液、精,贵在流通。当人体三焦系统运行正常的时候,人体内水液就会循环良好,借助三焦水循环,水汽和津液会去到需要它的地方,体内浊水也会借助三焦系统,排出体外,五脏元真通畅。常言“吃啥补啥”,猪油就是一味通三焦的好食材。《千金方》里提到小便不通的症状,也就是三焦气化或者肾与膀胱的气化有问题。就可以用:肥猪肉一斤,水二升,煎三沸,饮之立通。其实就是利用猪油来疏通水道。我们今天也总结了几个吃猪油的作用1、解毒能够解斑蝥、芫青毒,解地胆、亭长、野葛、硫黄毒,诸肝毒。2、解五种疸疾黄疸、谷疸、酒疸、黑疸、女劳疸,还有这几种疸疾带来的水肿。3、辅助湿疹治疗反复的湿疹大多是因为三焦不通,水湿泛滥,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加上一点猪油作为药引,疗效大大提高。平时吃猪油炒菜,湿疹发病几率也会大大降低。4、润肺美肤美颜首先猪油具有润肺的功效果,肺主皮毛,人体皮肤、毛发的生长靠肺滋养。猪油能补益肺阴,因此经常食用猪油,能使人皮肤光滑细腻,有弹性,头发亮丽。5、滋养五脏,尤其对脾胃和肺儿经常吃点肥肉,对身体大有好处。而且猪油味甘,可使脾胃强健,有助消化开胃。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身体瘦弱的人可用猪油来提高抵抗力。6、外用滋润皮肤,回复皲裂可用猪油制作天然润唇润肤膏,滋润皮肤效果非常好。如果已经出现皲裂、冻疮,可直接涂在患处。脚上皲裂患者,每晚洗完脚后涂上猪油,用保鲜膜包起来,白天用纸擦干净,要不了几天,皲裂就好了。猪油固有“悦皮肤,作手膏,不皲裂”(《本草经集注》)、“生发悦面”(《名医别录》)之说。7、利肠胃,通小便,利血脉,散宿血当大便不通时,用猪油炒大白菜,当饭吃,吃个饱,第二天大便就好了,经常吃就不会便秘哦。8、治疗肺热发躁,干咳不止,这种情况不但需要清热,还要补脾。用肥猪肉四两,煮百沸,切,和降,醋,食之止咳。9、老人痴呆症孙思邈的经验方,猪油加人参,煎煮后,每天一勺,治老人痴呆症如神(日记千言)。四、生态好猪油推荐蒲韩新青年公社
2019年9月1日
其他

好猪肉加上老手艺,成就好肉臊!

不爱吃肥肉,不是没道理我一向吃不了肥肉,小时候一次把一块肥肉当成了白菜帮放到了嘴里,那种腻歪之气让我之后的日子,看到肥肉就想吐。每次吃肉,妈妈要强调:这次都是瘦肉。2015年夏。在一生态庄园的餐桌上,热情的农场主把一盘看上去弹性十足的红烧肉转到了我面前。“尝尝这个。”
2019年8月30日
其他

分享好物 | 毛驴五仁月饼

明月几时有,把酒(月饼)问青天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该种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恋。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恋。五仁,所代表的是“仁、义、礼、智、信“,也是古老文明的传承,更是最经典的口味。
2019年8月29日
其他

吃一口这样的香蕉,顿时觉得以前吃的都是假香蕉

你喜欢的香蕉如果你从未在一棵野生香蕉树上摘下一串香蕉吃,那么我有99%的信心断定你也从未吃过没有打药的香蕉。香蕉的有机种植从古代直到几十年前,本是平常事,甚至可以说:想不有机种植都不行,因为没有如今这琳琅满目的化肥农药激素可以用。但在如今化学种植模式一统天下的情况下,有机种植香蕉反而成了异类。普通化学种植香蕉树早期的时候,需要打好几次杀虫剂,防止钻心虫钻入茎内为害。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化肥维持可观的产量。
2019年8月27日
其他

好食物推荐|老石农场发酵床猪肉又与大家见面了

从2018年8月沈阳爆发全国非洲猪瘟第一例以来,非洲猪瘟用9个月的时间,肆虐中华大地,摧枯拉朽般的血洗了猪场,势头之猛、情景之惨,不忍直视,一片恐慌,给广大养殖企业及饲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2019年8月24日
其他

好食物推荐 | 用孩子的味觉与胃觉来挑选大米

我是一个5岁男孩的妈妈,在我家什么东西好不好吃,最有发言权的就是我儿子。相信很多妈妈都跟我有同样的体会。小朋友味蕾敏锐,还不说谎。好吃就是好吃,坚决不会藏着掖着。朋友曾跟我说,什么东西好不好吃拿回家给她女儿吃,看孩子的表现就知道这东西好不好。好吃的东西“闷头造”,不好吃的,端着碗挨个送别人。有了孩子后,妈妈们都想给孩子更好的。现在农药化肥各种添加剂,让我们已经躲无可躲了,但成了妈妈后,都希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我们的孩子最大程度躲避风险。未来有无数种可能,一个好身体,会陪伴孩子一生。米饭是家家必不可少的主粮,北域新农鲜米是我为孩子选择的一碗好饭。我家里一直吃东北大米,因为东北一年一季稻,东北大米的营养含量会高于一年多季的南方大米。东北产大米的产区很多,有地域标识的也很多。有身份证的人不一定都有“身份”,有品牌的不一定都是“大牌儿”。东北米里最有名的就是五常大米了,越是有名,越是被仿制,假货多,造假者众,因为有利可图让很多不良商家铤而走险,在利益的驱使下,五常市的市长去打假都能被围攻。纯正-有机-稻花香我推荐给大家的这款北域新农鲜米,就产自黑龙江省五常市民乐朝鲜族自治乡,这里是稻花香最核心的产区。3000亩的鲜米农场,全部采用有机种植,秋季统一收储,低温库存储水稻,跟进客户需求加工,你收到的每一粒米都是新碾磨纯正的稻花香2号。鲜米鲜吃东北的冬季寒冷漫长,很多米企都会在秋收后,春节前将收割的水稻入烘干塔,达到标准后集中加工包装成米,放入库房销售,或者转手给经销商。北域新农鲜米的加工模式不同。秋收后水稻脱壳自然晾晒,收储到低温库中。每一粒水稻都像一粒种子一样沉睡,有稻壳做铠甲,营养流失会更加缓慢。在有客户需求的时候,水稻会从低温库中取出,经过一天晾晒唤醒,碾磨脱壳成米。我家孩子第一次吃到北域新农鲜米的时候,不到两岁,还不太会说话。他就扒着我碗里的饭,觉得我的饭好吃。因为他碗里的饭,姥姥已经拌上了菜汤,不是纯正的白米饭了。“一朝五常米,浑忘酒肉香”北域新农鲜米是一款最纯正的五常米,而且是最新鲜的那种。看娃吃饭就知道。北域新农的米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后可以一点点跟大家普及种植知识,田间管理,米饭煮食方法。农业是靠天吃饭,有机农业更需要坚守。米选择北域新农鲜米,选择家人健康!选择北域新农鲜米,娃儿茁壮成长!小知识水稻秋收后不能马上脱壳,因水稻含水量高,加工易碎,需要降低水稻中的水分。很多企业会上烘干塔,快速烘干达到可加工的程度。快速烘干会加速营养流失,自然晾晒会更多保留米中营养。关于有机有机的产品好肯定大家都知道,但有机的米真的能吃出来吗?我觉得不一定。但用过农药化肥杀虫剂的食品吃了,但天长日久,身体肯定会告诉你。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2019年8月16日
其他

来访交流||国仁乡建社企联盟理事长严晓辉老师分享生命历程

严晓辉老师于2019年8月11日-13日来访蒲韩新青年公社,期间走访了我们的学习基地—蒲韩联合社,与我们团队成员进行了个人成长经历分享和深度夜聊。本文节选部分成长经历分享内容与朋友们分享。严晓辉,陕西宝鸡凤翔人,香港岭南大学博士,国仁乡建社会企业联盟理事长,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执行董事,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联合创始人之一。自2004年起加入由温铁军发起的河北定州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长期从事生态农业、乡村生态建筑、乡村治理研究和产业规划等领域的工作。Part1:习惯源于各自的经验,要包容和肯定差异人才计划十五期学员十多人初到蒲韩青年公社,大家一起居住在一个小院子里边,要面对一段特殊的集体生活。他首先通过讲述他的个人经历,谈到关于习惯和差异的问题。由于高中期间就心怀农场梦而报考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大学之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在各自的家乡养成了多样的、差异化的生活习惯,而进入大学后,不同习惯的人就要开始遵守同样的校园规则,被迫改变以前的习惯而去适应新的、共同的生活环境。比如在自己上高中期间,全校只有几个水龙头,供水期间往往是很多人排队连着打水、洗碗,来不及关水龙头就要让给下一位;从小使用的厕所为旱厕,不需要水冲,上完厕所也没有立即洗手的条件;导致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时候,经常因为忘记关水龙头、忘记冲厕所而被舍友提醒,甚至多年后还被人看到上完厕所不洗手。因此,他谈到,在集体中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表现,不是直接定性地判断结果、随意定性,而是要看他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和成长环境影响着人的思维和认知,形成他的既有风格,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否认不同的人风格上的差异,规则、标准也有它的历史,不是必然的和永恒的,理解了差异,才可能学会包容。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改变是痛苦的、甚至是受伤害的过程,人生来就是社会性的,秩序总是要求抹去某些差异,集体、社群就是在既有的历史规则、社会秩序中打造新的共同生活的空间,在互相构建中生成社会,而生成的前提就是差异。集体生活不可能保留所有差异,但可以尝试打造多样化的规则和秩序。Part2:成长、事件和可能性关于青年的成长,很多人可能会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其实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由很多机遇和事件塑造的。进大学的时候一心想着改变家乡,回乡办农场。但是进入校园没几天,军训的时候被身边的队友打动了,他给我讲述了家乡山西因为挖煤和炼钢导致的污染情况,整个冬天地里的小麦是黑色的,于是就和他一起在学校成立环保社团;在组织同学捡垃圾、植树、环保宣传、水质调查、徒步调研等环保活动中,认识了比自己高一级的黄志友老师(国仁乡建社企联盟秘书长),他在另一个校区也成立和环保社团;从学校出来后各种工作不顺,就通过黄志友到了刚成立不久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做志愿者,从此投身乡建,并且和他成为长期的同事,而去之前,我甚至没有听过温铁军老师的名字;再如,当时离校时没想过再读书,但是到了学院,在当时学院副院长、后来的导师刘健芝老师的鼓励下,继续回到学校读书。很多改变都是不经意间的,但这些改变既不是规划好的也不是随意的,而是在自己的经历中,一方面埋藏在你历史中,同时借助不同人和新的事件得以发生,在一个个事件中,你和不同的人偶遇,在与新的人建立关系的过程中,又促成新的事件发生。在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开始跟着种地的大叔学习种地,当时想着,要好好跟大叔学种十年地,转月就变成种植组的负责人,而在学院组织和学习种地的几年经验,成为我后来管理小毛驴市民农园的重要条件。在学院的时候,还跟着台湾建筑设计师谢英俊老师做生态建筑的建造,办了好几期生态建筑工作营,如果说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能带着一群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在建造几栋房子,还跑到河南去帮农民盖房子有点奇怪,其实是和我的从小跟着父亲在建筑工地搬砖头的经验分不开。
2019年8月15日
其他

我们需要用乡村元素去看见生活〡 梁少雄

本文为梁少雄在娴院演讲内容,由娴院平台整理成文。梁少雄
2019年5月6日
其他

黄河岸边,那人、那猪、那床!还有那一身的肉!

那人那是一群奔跑在乡村田野间的8090后!图:蒲韩青年公社的年轻人们在黄河边他们说自己所追求的世界,是需要付以实际的行动才有可能实现的!于是有了黄河岸边自在的那猪!有了黄河边那友好环境的“床”!图:老石农场的发酵床猪舍点击阅读下列文章,了解更多“那人”老石农场养猪故事
2019年1月15日
其他

解放自我,追求理想 || 蒲韩新青年公社2019年新年辞

伴随着寒流的来袭,年末的暖冬才算止住,有了些许不被人们接受的严冬气息。然而冬至已过,阳热收敛至极开始生发,这是万物为来年春发的准备,是已知,也是未知。中条山下,黄河岸边,蒲韩冬景——鹳雀楼2018,对我们这个扎根乡土与胸怀天下并行的青年创业团队而言,是一个在动荡与曲折中找回感觉、格局和自信的一年。蒲韩新青年团队夏日黄河边当我们深信:“道理不是说给别人听的,而是留给自己做的”大道后,便正视基本常识,回归生命本源。切断了追随人们拼命狂奔的路,开始慢慢的开辟属于自己的新道。有感觉,便在道上。一年四季的更迭和二十四节气的变换,滋润了我们,这是在过往以科学和唯物为导向的知识体系中从来没有的感觉。与胡跃高老师登中条山俯瞰整个蒲韩乡村彻底走出公益项目的惯性思维和经验,以社会企业的方式自力更生。形成了构建以乡村为载体的可持续生存体系的愿景,以“社会公益”和“社会企业”两条腿走路的大格局。而这样的格局不是过往的理论分析和头脑发热式的想象,而是具有现实感的人心相聚和资源整合。蒲韩新青年携好食物参加第十届全国CSA大会在不断的自我解放中,深感:参与乡村建设,自身是最大的受益者。在浩瀚的宇宙和自然体系中,回归人性,便跳出了以金钱和消费为导向的文化价值体系,形成了以自我成长为核心散发正念的自我认同。陪伴和参与小农生产迷茫和困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想不做,停滞不前。困难和挑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手畏脚,自我束缚。这不是鸡汤,是正气凛然的必经之路。团队参访乡村老民居的保护与创造2018,我们团队新添两个胖小子,既是生命的诞生,更是思想和事业的延续。娃娃们生长在黄河的泥土中以乡村为载体的可持续生存体系。成本低只是最低的一个层次;其核心是可以应用“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思想精髓,处理关乎人们基本生存的显性和隐性问题;可以在去依附中回应生命的本源和个体的价值。当然,这是一个需要自省的漫长过程,况且还需要找回感觉。蒲韩的娃娃们自然间自由的生命以生活的心态为理想奋斗,不是我们自我安慰和自说自话,更不是自我封闭和自娱自乐,而是肺腑之言,在不断解放自我中做到知行合一。生活的心态为理想奋斗知行合一感恩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的朋友们!感恩蒲韩大地的多样与丰富!2019,对国家来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于我们而言:扎根大地,经济自立,放眼全局,则是从自我服务体系走向社会建设的重要之举。我们期待,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同频朋友携手并进。蒲韩初春与你同行新年即将来临,蒲韩新青年公社依旧没有祝福,只有希望。希望每一位朋友都可以在资本的浪潮中不断解放自我;希望每一个生命都可以在自由中划出属于自己的轨迹。以生活的心态为理想奋斗○蒲韩新青年绿色公社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点阅读原文有蒲韩乡村好食物
2018年12月31日
其他

乡建青年梁少雄:用十年时间,寻找扎根乡村的生存方式 | 2018食物主权年会发言

享人民食物主权论坛网站:www.shiwuzq.org邮箱:shiwuzhuquan@126.com小编微信:shiwuzhuquan2017
2018年12月2日
其他

河东猪吼:这群90后用“床”筑起绿色中国梦

在黄河之东,中条山之西位于“金三角”大弘农区域的山西永济古河东大地上有一群用行动践行新时代绿色中国梦的以90后为主体的理想青年▽在蒲韩乡村,他们扎根乡土胸怀天下日耕山河夜读春秋在大红大金的铜臭时代他们别树一帜,走进乡村,亲近自然以生活的心态为理想奋斗在这场生机勃勃的“绿色”实践中除了这群比邻泥土香的人之外还少不了那清新脱俗的猪的参与▽那猪豪键壮美两眼放光,毛发油亮生人靠近,猪毛即竖八个月二百多斤,不肥不瘦或站或卧,或走或拱皆堪“刚鬣”之威名那猪食遍五谷杂粮,山野果蔬主食豆粨、玉米面、麦麸零食应季水果蔬菜在这农物丰饶的黄河滩它们遍尝美味只是从未尝过抗生素和激素的味道那猪赖!床!个把月大时离开中条山栖岩寺的猪妈妈便住上了省心的“床”吃喝拉撒睡,甚至恋爱婚育、相夫教子也都在这张神奇的床上完成最终实现“猪床合一”的完美状态“人·猪·床”其乐融融而与有“床”的相比同样不喂激素、不打药的农村传统猪舍的画风竟显得不堪入目而这张神奇的“床”——发酵床便是蒲韩青年践行绿色中国梦,实现生态化养殖为猪悉心搭建的健康成长的生态乐园▽发酵床是利用全新生态理念,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实现养猪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彻底解决规模养猪场式的环境污染问题。它是集养猪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土壤肥料学于一体,遵循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的原则建立起的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体系。看看~一张外观朴实无华的“床”竟然是多个学科交叉,多重收益同享的前沿生态农业技术由于发酵床养殖的低投高效和环境友好、产出健康的双重正外部性它成为这群年轻人在蒲韩乡村助力重构可持续的生产生活体系并推之于四海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梦想的绿色法宝于是乎,蒲韩青年中的发酵床技术“老司机”兼老石农场“猪狗之友”集浪漫、逗比和精干于一身的超叔叔集合小伙伴们,身体力行地在蒲韩乡村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土著微生物采集与扩繁超叔叔和小伙伴们在协助农户建造发酵床上阵父子兵男女老幼齐参与建好的生态猪舍农户家利用身边材料低成本建好的生态猪舍而随着对发酵床养殖技术应用的积累和成熟蒲韩青年已开始走出蒲韩,走向全国在更广阔的中华大地上推广生态养殖技术,传播可持续生活理念为实现绿色中国梦一马当先▽协助河南灵宝弘农书院建造发酵床鸡舍因地制宜,协助深圳某CSA农场建设发酵床猪舍蒲韩青年说“
2017年12月25日
其他

蒲韩新青年公社 | 产品购买指南

扫描下图二维码,跳转到乡建润村公众号,点击“关注的店铺”,选择“蒲韩青年公社”,跳出产品列表。查询订单物流信息可以给我们留言或者加客服微信:phqngs
2017年11月18日
其他

有人、有肉、有故事! 陪您过端午!

点击上方“蒲韩新青年公社”可以订阅哦胡雅超,人才计划十一期学员,外号:超叔叔(微信同名,有点占人便宜的感觉)。点击蓝色字体可了解人才计划:人才招募令||相约蒲韩,共创未来!两年前在北京工作,是个体面的城市小白领。而我去年夏天第一次见他时,他正在蒲韩老石农场发酵床猪舍的房顶上钉木板,黄色的草帽下一副黝黑的面孔,笑起两排白牙额外耀眼。干起活来激情似火、熟练干脆、张弛有度的样子让我我以为这个哥们是农场请来干活的师傅!
2017年5月24日
其他

人才招募令||相约蒲韩,共创未来!

乡村不只有农业和生产还有那群人与生活回归生存放慢脚步尽有另一片天地不再迷茫忧虑不再焦躁不安可以踏实探索既不是逃避也不是桃花源只是真实存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我们寻找12位新的伙伴!我们需要的你是:1、关心社会发展,热爱乡村,对农民有感情,有热情和奉献精神;
2017年4月25日
其他

老石农场 | 2016年,与猪一年的情缘!(发酵床养猪记)

2016与猪一年的情缘春季,老石农场开始了规划与播种。负责农场的雅超说自己有一个梦想:梦想着骑着山地车,后边跟着两条狗,狗后边还跟着一群猪,驰行在黄河滩地中!初春,黄色的连翘花、白色的野杏花、粉色的野桃花满山遍野。偷得一日清闲,小园与小蔚爬山至山沟深处,就在那片古塔群后边,遇一群山猪在花丛中悠哉悠哉。那时的雅超还不知,他与黄河滩、与狗、与猪到底有多少的情与缘!那时的小园小蔚也不知,这群深山花丛中的猪又与她们有哪些缘与份!2016年夏季2016年的夏天,对于蒲韩新青年绿色公社的年青人来说,从来没有如此充分的体验过夏季的热!天不亮起床下地,日落星起收工回家,用一些词汇来描述这个夏天应该是:畅快淋漓、挥汗如雨、苦中有乐······就是这样的一个夏天,大家在黄河滩上的老石农场中成功建造了发酵床猪舍!2016年秋季抓猪娃初秋,发酵床该养猪了。再三寻找与比较,期求最优质的猪娃,最终大家的目光投向了中条山上的那群山猪!山猪并非野猪,而是由山下一大哥饲养,跑的满山遍野看似拥有野性的猪,以少量的玉米麦麸与大量的山中各种野果为食物,体质强壮,肉质优美。九月初,雅超文冰谭波乘坐养猪大哥的大马力三轮,一路颠簸盘旋进山再会那群山猪,然后带下了六头一个月大的小猪娃。十一月份,农场三剑客雅超杨宇谭波又迈着长腿登到了山顶,于是第二拨小猪又进住发酵床了!养猪初养猪如同初当父母。年青人们在猪尚未到来之前:看书、询问、观摩,还参加了一个如同新生儿父母培训一般的“第三届全国自然农业之发酵床养殖专题培训班”。在抓小猪的前一晚,年青人还在清点:玉米面、麦麸、豆粨、营养液(酵素、汉方等等配制而成)······小猪的膳食准备齐全了!小猪不能被饿着,也不能吃太饱。饿着了会长不大,太饱了就会懒懒的睡大觉不运动。随着小猪的成长,喂食量要适时调整,饲料里的玉米麦麸豆粕也要不断的调整。为了让小猪们更加健康,年青人们如同给自己挑选食物一样,遵着食在当地食在当季的原则,时常给小猪们备着本地应季的水果蔬菜······
2017年4月19日
其他

老石农场养猪故事 | 自由的少年与他的猪

六只两个月大的小黑猪。黑猪不是野生,只是山下的人在山上常年在山上放养的黑猪而已。至今,八个月过去了,小黑猪已经长成了大黑猪。月底就要出栏了!生态猪肉自然会分享给大家,欢迎关注!
2017年4月19日
其他

九年的芦笋与六旬的老人 | 蒲韩乡村健康芦笋

曾经对生活对自然感知迟钝的我,在晋南永济开始尝试着细心的感知。在这个过程中轻轻的破土而出的芦笋让我怦然心动。激动的去寻找芦笋的故事,于是知道了“世界
2017年4月16日
其他

蒲韩乡村食物故事 | 晋南地暖,芦笋先知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上边这首题画诗大多人耳熟能详!这样的意境,南方乡村的春天并不少见。但作为一个在长江边上长大的孩纸,对于蒌蒿、芦芽却从未有过食用经历,河豚就更不用说了。可见当时我对于生活于自然感知与体验是多么的粗糙不细腻。而今开始慢慢关注起这样的细腻事,也慢慢关注起了生活。现在身在北方晋南永济。香椿未过,春味正浓;芦芽未见,却见芦笋;并非正名,意境全有。图:4月11日,破土而出的芦笋
2017年4月12日
其他

蒲韩新青年绿色公社 | 新年辞

2016年的秋季我们在希望中忙碌一座土墙青砖木顶的老房子承载三十年余的历史记忆小心改造的过程漫长而揪心终于懂得一个道理民宿是钱砸出来的而我们的选择是:简约
2016年12月31日
其他

蒲韩新青年绿色公社

蒲韩新青年绿色公社起源于从2000年延续至今的大学生支农调研运动。为了让更多的年青人找寻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探索新的生活方式,已故的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创始人刘老石先生,与一批从事乡村建设的青年志愿者于2008年在北京西山脚下创立了新青年绿色公社(又名:西山雨舍)。蒲韩新青年绿色公社坐落于被誉为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大熊猫”的山西永济蒲韩乡村,于2015年3月开始筹建,以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的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人才计划”)为依托,在2015年8月正式成立!到目前为止,人才计划十一期驻蒲韩新青年绿色公社的4名学员顺利结业,人才计划十二期学员共12名已经入驻蒲韩新青年绿色公社半年。由新青年绿色公社与蒲韩乡村共同执行的人才计划,以成熟的农民合作组织(山西永济蒲韩乡村)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一方面让学员直接参与在地工作岗位,在一线工作中学习农村综合社区发展经验与生态农业技术;另一方面项目执行人员将长期驻扎蒲韩新青年绿色公社,在创造团队集体成长的文化中促进学员思想意识和理论水平的提升。促使学员既掌握农村综合服务和生态生产经验,同时又共同探索与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2016年春,蒲韩新青年绿色公社与蒲韩乡村又共建了以生态农业技术探索、推广与青年生态技术人才培养为主体的多功能综合小型农场——老石农场。老石农场于2016年夏引进了长春云凤合作社的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并与蒲韩乡村合作开始了在农村社区的生态养猪技术推广工作。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里,蒲韩新青年绿色公社将要在人才计划与老石农场的基础上,联合蒲韩乡村共同启动,打通城乡链接、支持小农健康生产、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推动中国乡村建设参与式保障体系的工作,开始为公益领域的朋友们提供全年的健康农产品。蒲韩新青年绿色公社实行集体生活,所有成员一起生产、学习、工作。青年公社倡导和践行平等、互助、勤俭、自主的可持续生活方式,与蒲韩乡村共同培养致力于农村综合社区发展的青年人才。以此打造青年人体验、探索可持续生活和新文化的平台。理念1、自然俭朴,尊重劳动;2、开放包容,平等互助;3、关注社会,担当责任。目标1、探索一个可持续生活的新型社区;2、创建一个开放包容和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空间;3、践行社会关怀与责任,参与社会化农业的推动;4、培养致力于乡村建设的青年人才。山西永济蒲韩乡村坐落于中条山下,黄河岸边。于1998年开始组织农民学习农业技术,经过十八年艰苦探索,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以社区生活为切入点,服务3865户社员,涉及金融服务、统购统销、城乡互动、儿童教育、社区养老、传统手工艺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蒲韩乡村坚持服务创造经济收益、自信快乐生活至上的理念,从实践层面回应着全社会所关注的三农发展和城乡融合等问题。蒲韩新青年绿色公社首先是生活其次是有意思再次是有意义最后是责任实现与文化再造微信号:xinqingniangongshe15
2016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