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4月25日上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在线大讲堂”迎来4月份的压轴讲座,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远立做了主题为“从新冠疫情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挑战和机遇”的精彩分享。刘远立同时也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大学医学院携手打造的“健康中国”项目课程的授课师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场世界性的“大考”,中国抗疫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本次讲座,刘远立梳理总结了我国抗疫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并针对公共卫生体系暴露出的问题,分享了他对今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常态化建设的思考。“我们取得成功的经验、办法、模式、道路有哪些,这些都需要总结。对于暴露出的问题也不能回避,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建设中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刘远立说。在回顾我国抗疫的基本事实和经过时,刘远立表示,12月底武汉市疾控中心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1月7日中国疾控中心就分离出了首株新冠病毒毒株。“临床医学最复杂的事情就是做鉴别诊断,找出病原就像是做侦探工作。得益于快速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这次基本上在两周内就锁定了新型冠状病毒。相比之下,2003年的SARS花了将近三个月。”他说到。1月23日,“武汉封城”决定的宣布,标志着全国抗疫阻击战打响。刘远立评价说,作为世界抗疫斗争中史无前例的举措,“武汉封城”极大地减少了新冠肺炎的感染和病亡人数,为世界抗疫的准备和实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在封城后的疫情防控实践中,我们摸索、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国办法和道路,为世界抗疫行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然而,这次疫情“大考”也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一个问题就是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失灵。“SARS疫情之后,我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传染病监测网络,这套系统‘理论上’是非常完善的,但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环节——它不是自动完成的,要依靠成千上万的基层人员手工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