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

其他

朱民:中国发展,如何向未来?

3月24日至25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在北京举行。围绕“持续发展的中国”的主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分享了关于全球经济和中国发展的观点。
4月16日 上午 8:03
其他

朱民:数据资本化的大门已经打开,这是一个新时代,一个大时代|云课堂精编

1月6日,清华五道口在线大讲堂联合“未来已来——全球领袖论天下”系列讲座,特别邀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带来“数据资本大时代”主题讲座,分享他对于如何抓住智能产业崛起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在全球竞争中率先建立数据资本化机制和建设相关产业链,提高数据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思考和判断。本文是根据本次讲座的文字实录,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整理和编辑,经本人确认并授权发布。序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题目叫“数据资本大时代”,这里面包含几个概念:第一个是数据;第二个是数据要成为资本;第三个是数据成为资本将是一个新时代,是一个大时代,而这个大时代正在到来。从人工智能技术崛起开始,我们就能明显地察觉到,数据是特别重要的资源,数据代表了未来。而要用好数据资源,一个很重要的机制就要把它资本化,各界对此已经做了大量探讨,有很多尝试,也遇到很多挑战。一方面这涉及到技术层面的问题,如数据的安全问题和隐私保护问题;另一方面,数据资本化其实更多的是金融问题,包括数据的确权、数据的估值、数据的交易,以及数据的收益分配,这些都是经济问题。过去一两年中发生了三件大事,使得数据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第一件大事是ChatGPT迅速走红。去年我的讲座主要内容就是人工智能2.0的发展以及它的未来。ChatGPT很明显地告诉我们,未来的社会是个智能社会,其三大要素是算力、算法和数据,而数据是基础。第二件大事是中美的科技战。美国搞“小院高墙”封锁了芯片,也影响了算法,那数据在战略上就变得更加重要。而且中国是个数据大国,推动数据资本化和构建数据产业,是发挥数据资源作用的关键,一定要让它资本化,让它流动起来,创造生产力和财富。第三件大事,就是在上述大背景下,中央作出一系列重要的战略部署。2022年的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就是为了鼓励更好更多地使用数据来赋能实体经济。“数据二十条”里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了数据的所有权问题,提出一个新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给数据资本化打开了第一道大门。接着在2023年的8月,财政部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简称“数据入表规定”),数据资产从此可以进入会计账目,在财务上可以进入公司、企业、个人的资产负债表,给数据资本化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有了这两大政策,一个数据资本的大时代正在到来,这一定是一个巨大的大潮,而且应该是连绵不断、滔滔不绝。因为数据会跟着我们走向永远,它毫无疑义会变成最重要的资产,最重要的资本。第四产业的崛起我认为第四产业就是智能产业,它是以数据和人工智能(AI)技术为基石。现在经常讲数字经济,实际上数字经济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数字经济就是指智能产业,广义数字经济则是指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赋能的制造业、服务业、农业三大传统产业。我把狭义的数字产业称为第四产业,它的发展非常快。
1月18日 上午 8:04
其他

清华经管教授谢德仁:怎样判断好公司?|云课堂精编

编者按:2023年12月17日,清华五道口在线大讲堂特别邀请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有资产管理研究院研究部主任谢德仁,带来“谈谈判断好公司的三个标准——会计视角”主题讲座。谢德仁教授分享了他与研究团队在上市公司发展质量评估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并结合对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多维度的分析,深入讲解基于会计视角评价公司质量的三大标准,来帮助投资者提升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研判能力。以下内容整理自本次讲座。四点声明:第一,本次讲座的内容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人所在学术机构的观点。第二,本次讲座报告的数据是完全基于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公开的原始财务数据测算的,是公开数据。第三,如果大家想引用今天讲座的观点和数据,请完整引用,并且尊重相关研究报告的知识产权。第四,本次讲座的内容不构成股票投资的决策依据。我们今天讲座的主题是“判断好公司的三个标准”。那么,首先就得来定义,什么是好公司?有人说,好公司就是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公司,但“企业价值最大化”本身是个伪命题。企业是什么?企业是以企业家才能的拥有者为中心签约人,各类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了追求各自的价值最大化走到一起来所签订的一组合约,并通过这组合约来进行价值共创、价值共享。这组合约的履约过程,我们把它叫做企业。这些资本提供者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冲突之处,所以,企业是做不到让所有的资本提供者都价值最大化的。我们讨论“好公司”,
1月4日 上午 8:01
其他

朱民:发展人工智能是中国推进全球化的重大责任和机遇

2.0最主要的竞争领域,中国大模型走得很快,但生态的构建和商业应用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放在全世界来看,总量、规模和速度我们都有,现在需要的是质量,需要逐渐提升到前沿。逆全球化
2023年1月26日
其他

关于半导体项目估值的几点思考|LONGCHINA VIEW系列

最近一两年,常被同行朋友们问到关于如何看待当下半导体项目估值的问题。大多疑问基本可以归纳为两种:其一,对于企业动辄数亿甚至数十亿元的估值,投资人是否值得为之买单;其二,现在市场是否有泡沫,若将来泡沫会破裂,投资人该如何避免这类风险?基于多年从事半导体股权投资的经验,有幸见证产业的多次起落,谨从我的观察分享几点想法。大多数情况,投资人口中的高估值现象是相对于在“华为事件”、“中兴事件”之前,当时国内的半导体还没成为像如今这般的热门赛道,按照传统的营收或利润估值方法,目前半导体企业的估值水平确实与之前不在一个量级上。但个人觉得,判断项目的估值是否合理,经济政治环境、市场空间、成长力道都是考量因素,但今时早已不同往日。
2022年3月16日
其他

从Biotech到Techbio看交叉学科对生命科学创新的贡献|LONG CHINA VIEW 系列

最近十年生命科学突飞猛进,大分子药物如日中天、小核酸、基因编辑等新模态新技术层出不穷……这些进步其实都来自于我们对于疾病的深入了解,对于人体运行机制和生理变化的掌握有了新工具。但是从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提供了完整的人类基因序列以来,我们仍然对大量的基因功能不甚了解,一些序列一度被认为是“垃圾基因”。从斯坦福大学加入硅谷风投公司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en
2022年2月25日
其他

朱民: 面对碳中和“长潮和巨浪”,中国该怎么做?

1月8日,清华五道口在线大讲堂联合“未来已来——全球领袖论天下”系列讲座、清华五道口全球胜任力系列讲座推出2022开年首讲。本次讲座邀请到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IMF前副总裁朱民,以“‘范式变更’:碳中和的长潮和大浪”为主题,分享他对全球碳中和这场宏大叙事的观察和思考。这是朱民老师连续第三年莅临清华五道口在线大讲堂做开年讲座,共有18个互联网平台对讲座进行直播,全网播放量达到469万人次。“碳中和是天下大势,它将在很长的时期深刻地影响人类未来,也在剧烈地冲击着当下。从能源到生产再到消费,加上体制改革,其影响是全方面的,所以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朱民表示,急剧增加的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生存造成巨大影响,这些都有着明确的事实依据,因此推动实现碳中和越来越明确地成为全球共识。他指出,碳中和是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颠覆,它已经成为全球竞争新的制高点,并且将重塑世界的竞争格局。欧美各国纷纷行动,试图在新发展范式的规则制定中抢占先手。“竞争的最高层次是规则制定”,他说。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当然不能置身于潮流之外,而是要积极参与,因此我们做出了“3060”双碳目标的重大承诺。朱民介绍说,目前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已经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列第一,人均排放全球第二,但是仍远低于美国。尽管我们相比欧美有着后发优势,沉没和重置成本相对较少,但是用30年时间实现碳的净排放为零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更为严峻的挑战在于,中国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在双重约束下,中国该怎么办?朱民认为,中国要想实现破局,需要大力发展低碳或零碳的绿色技术和产业体系,同时实现高生产率,这个过程中要依靠“技术的力量、金融的力量和制度安排的力量”。在能源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第一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减煤去煤”将成为关键,国家已经制定了清晰的技术路径。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光、风、核、水、生物质等非化石能源发电技术,以及氢能和抽水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技术。朱民指出,当前我国的新能源生产已经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光电、风电的生产成本下降得非常快,第二阶段的挑战在于解决储能和配送这两个根本问题,让落地的消费成本降下来。新技术的研发、新产业的培育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朱民介绍说,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的绿色贷款规模达到13.92万亿元,居全球第一位。然而,即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中国未来30年的绿色产业新增投资需求高达上百万亿元,而当前我们的绿色金融仍以银行贷款为主,需要吸引更广泛的投资主体参与进来。朱民指出,除了增量投资,金融行业还要在碳中和过程中做好存量的管理——重新定义资产价格,重塑国家、产业、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管理转型风险。除此之外,目前碳的价格发现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这也需要金融业积极介入,基于市场规则进行碳定价。在国家层面,我们的金融部门还要构建与碳中和一致的中国模式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并积极参与重塑碳中和框架下的全球风险管理系统。“碳中和的长潮将连绵不断,在这长潮之上,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竞争一定会不时掀起拍天巨浪。“在讲座最后,朱民说道,”人类有史以来从未发生过如此规模巨大,如此覆盖一切、穿透一切,如此完美的自我革命和自我颠覆。所以,拥抱碳中和,拥抱未来,你别无选择。”“在线大讲堂”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面向公众推出的清华五道口云课堂的重要组成。目前往期各场讲座视频回看和学习资料均已上线,仅在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平台独家提供,可以通过“清华五道口”、“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微信公众号,或者访问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中心官网、“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小程序获取。
2022年1月11日
其他

王建业:我们能为中国未来的五亿老人做些什么?|云课堂精编

12月19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医院原院长王建业做客“未来已来—全球领袖论天下”系列讲座,以“老龄化:健康、服务和产业发展”为主题做了精彩的线上分享。本文是根据本次讲座的文字实录,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整理和编辑。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而来的健康服务产业挑战与机遇,主要分四个方面的内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特点老龄化对于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的影响和冲击老年健康服务的需求和供给问题老龄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机遇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特点
2021年12月27日
其他

蔡昉:当生之者寡,而食之者众,我们该怎么办?|云课堂精编

11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做客“未来已来—全球领袖论天下”系列讲座,以“老龄化与民生”为主题做了精彩的线上分享。本文是根据本次讲座的文字实录,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整理和编辑。这次的讲座主题之所以定为“老龄化与民生”,一方面是因为老龄化是经济学家和各行业学者都高度关注的话题,也是国家政策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另一方面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中国老龄化的特点我想先从宏观角度来展示一些事实。首先是看第七次人口普查带给我们的一些数据启示,以及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一些特点。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的总人口数量为14.12亿,仍保持增长状态,中国也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我们的出生率在逐年下滑,而死亡率基本持平,因此我们的人口增长率呈现每年创新低的态势,这就意味着在不太远的将来,我们终究会达到人口总量的峰值,也就是零增长,然后进入负增长。与此同时,我们的老龄化率也在加速上升,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1.91亿,老龄化率达到13.5%。以上数字反映了当前我国人口状况的一些基本趋势,但是决定长期人口变化趋势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叫“总和生育率”,即妇女平均终身生育孩子的数量。一般认为,如果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就可以完成对自身的替代,我们称之为“达到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从统计上看这个数字是2.1。学术界一般把高于更替水平的生育率称为“高生育率”,低于这个水平的叫做“低生育率”,如果更低的话,低于1.5就叫“很低生育率”,低于1.3时叫做“极低生育率”。很多人口统计研究结果认为,如果进入到极低生育率,想要摆脱这种境地就非常困难了,因此被称为“低生育率陷阱”。2020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是1.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仅低于低收入国家水平,甚至也低于高收入国家的整体水平。日本号称是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但是即便如此,日本的生育率也接近1.4,我们可以说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除了上述特征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特殊之处,那就是“未富先老”。就是说我们的老龄化程度与我们的人均收入平均相比,或者说与我们的发展阶段相比是超前的,甚至是严重超前。这个“未富先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快的老龄化速度,按照这个速度计算,预计我们的老龄化率在2050年左右将会超过发达国家。第二,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老年人口。虽然中国目前还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是我们的总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近年来一直在下降,很快将不再是世界第一;可是在2040年之前,我们的老年人口数量占全球老年人的比重将继续走高,预计到2040年达到26.4%。过去我们说中国拥有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未来将变成中国拥有全世界四分之一的老年人。第三,虽然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加快迈向老龄化,但是它们的老龄化率在本世纪之内不会超过发达国家。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老龄化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哪些影响,首先要提到人口变化的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我们的劳动年龄人口(15岁-59岁的人口)在2010年达到最高点,从那以后每年都是负增长,现在是每年减少几百万,未来减少的速度会更快。这改变了过去“生之者众,食之者寡”的人口结构,终有一天我们会面临“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局面,也就是说生产性人口比重下降,依赖性人口占比会提高。这个变化已然导致我们的潜在增长能力下降,进而使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从那以后我国的经济减速逐渐回落,并且从2012年开始变得明显起来。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中国的总人口数量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如果说第一个转折点导致了我们的劳动力短缺、人力资本改善的速度放慢、资本报酬率下降、生产率增长放缓,那么第二个转折点的影响更主要是体现在需求侧,最主要是对消费需求产生大的制约。换句话说,如果按照我们目前的潜在增长能力本来可以在2025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35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但是如果需求侧支撑力不足的话,实际增长速度就会受到制约,影响我们实现发展目标。人口变化主要是通过三种效应影响消费:一、人口总量效应,二、人口年龄结构效应,三、收入分配效应。
2021年11月25日
其他

是共同富裕,还是劫富济贫?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与第三次分配?

9月25日,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邀请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汤敏,以“第三次分配如何助推共同富裕”为主题做线上分享。本文是根据本次讲座的主要观点的文字实录,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整理和编辑。今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如此明确地将“共同富裕”提出来,尤其是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的会议上由总书记提出,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事实上,共同富裕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也是中国人民的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望。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先生在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就提出要追求共同富裕。他指出:“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对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一定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还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在过去几十年中,实际上,我们有很多政策措施就是按照这样的原则来推动的。例如,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等,就是先富地区帮助落后地区的典范。除此之外,还有“万企帮万村”,很多企业家的帮扶,社会上广泛地对贫困地区,对受灾地区的捐助等等,都是先富帮后富的实际行动。现在党中央更系统性地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且,是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觉得,对制定下一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想从三个角度来讨论共同富裕的问题:第一,中国现在的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第二,推动共同富裕中有哪些误区?怎样跳出这些误区?第三,如何加强第三次分配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我们现在的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在经济学里有一个衡量收入差距大小的参考指标叫“基尼系数”,数值越高意味着收入的差距越大,反之则收入差距越小。例如,如果基尼系数为零,等于所有人的收入一样,数值为1则意味着所有的人收入为零,少数一两个人把社会资源全占有了。因此,所有国家的基尼系数都介于0与1之间。中国的基尼系数情况是怎样的呢?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测算,我们1995年的基尼系数是0.389,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低的。但是在2000年之后该数值开始快速上升,2008年最高时曾达到0.491。尔后,随着一系列政策出台,我国基尼系数有所下降,近年来又略有上升,目前在0.46左右。如果进行国际对比的话,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我国的基尼系数在全世界是排得很靠前的。但世界银行按照全球统一标准计算的数字没有那么高。2016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38左右。但即使这样我们的位置仍然是靠前的。与几个老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仅次于美国,比英国、德国、以色列、日本以及东欧、北欧等国家都高。基于上述对比可以知道,我们现在的收入差距在世界范围内都算是比较高的。很多人担心,减少收入差距会不会打击企业家的投资和创新动力?从世界银行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象德国、日本以及荷兰、瑞士、瑞典等很多北欧的国家,他们有非常发达的工商业、前沿的创新,但是他们国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相对来说并不很大,基尼系数并不高。可见,收入分配差距小未必会导致企业家投资或创新的动力不足。刚才我们用的是收入的基尼系数,如果根据财富的基尼系数来评价贫富差距的话,我国的差距程度就更大了。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财富基尼系数从0.599左右迅速上升,到了2020年已经到达了0.704.房改之后,老百姓的财富很多都集中在房子上,随着房价不断上涨,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财富差距越来越大。再从人群的角度看,从1978年到2015年,中国排在前10%的高收入群体占有的财富比例从40%到了上升到60%,但另一方面,占人口50%的中低收入人群占有的财富比例从1978年的不到20%缩水至目前的不足10%。如果我们把人群再做更小的划分,比如“人群中最富有的1%”,他们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有多大?根据世界财富与收入数据库的统计,与美、法、德、英这些老牌发达国家相比,1980年我国“最富的1%的人”的收入在全社会收入中的占比是很低的,但是改革开放以后迅速上升,现在已经高于法、德、英等国,仅次于美国。上述对比的结果与老百姓的感受是一致的。有人在2020年做了一次民意调查,问老百姓觉得目前的收入差距大不大,结果有38%的人认为非常大,将近46%的人认为比较大,这意味着有83%的群众认为我国目前存在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中国的收入差距还有另外两个特点。第一个是地区之间的差距,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基本上都分布于沿海地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东中西部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另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城乡之间的差距,虽然最近几年农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比城市高一些,但绝对值还是在不断拉大,这与我们城乡二元化的经济和长期以来的户籍制度等等都有关系。这些现实情况让我们看到了推动共同富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的三次分配现状那么应该如何去推动共同富裕呢?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要用三次分配的方式。什么是三次分配?是由厉以宁教授首先提出的:第一次分配是指按照市场效率进行的分配,比如说工资、利润等;第二次分配是政府通过税收调节来进行;第三次分配就是通过个人捐献等非强制方式再一次进行分配。那么,我国的三次分配的情况又如何呢?有人做了估算,目前我国的第一次分配情况是,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各自的占比,从2009年的72.1%对2.5%,变成现在的55.7%对8.7%,劳动性收入在第一次分配中的比例一直在下降;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从64.9%对22.3%变成现在的61.2%对26%。这说明第一次分配过程中其他领域增长得非常快,而居民和劳动性分配的比例是越来越低。那么又该如何来改善第一次分配?首先,第一次分配虽然是以追求效率为主,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在提高最低工资保障和形成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上下功夫。我们正处于一个能改善第一次分配的发展阶段。从国际经验看,收入分配改善往往是在劳动力开始短缺以后。由于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劳动力短缺的发展阶段,劳动工资的增长其实是比较快的,我们应该因势利导,让收入分配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既是政策导向的需要,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关于第二次分配,就是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把钱收上来,通过社会福利、公共服务、养老、地区转移支付等途径进行再分配。第二次分配在各个国家都发挥着很大作用。比如爱尔兰二次分配前的基尼系数是0.58,经过政府二次分配调节之后就变成0.31。我们国家的税收占GDP的比重在世界范围看并不低。但是我国的二次分配与其他国家有一个不太相同的地方是直接税较少,间接税收较多。间接税的特点往往是越低收入人群交税的比例反而越大,在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上相对比较弱。其他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则以直接税为主。所以接下来我们对第二次分配的改革要突出配套税制的改革,同时加强转移支付,特别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最后,目前社会上讨论得比较多的就是要增加一些财产性的税收,比如房地产税、遗产税等。我国第三次分配的现状又如何呢?第三次分配是通过个人捐献等方式对收入和财产再一次进行分配。目前我国社会捐赠额是在逐年递增的过程中,但增长比较慢,2019年是1509亿元人民币。这些钱主要流向教育、扶贫、医疗健康三大领域,比如将近440亿元捐赠资金是投入到教育领域,占比将近30%,这三个领域加起来占了72%左右。捐款中的44%捐给了各个基金会,26%捐给了中国慈善会系统。通过他们来推动和执行公益慈善项目。除了捐赠规模比较低之外,我国第三次分配于其它国家的不同点还在于捐赠者以企业为主,占61.7%,个人捐赠占26.4%,其它国家更多的是个人捐赠。推进共同富裕容易产生的三个误区从上面的分析可见,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我们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收入差距在不断加大,现在确实到了要缓解收入分配问题的时候了。正因为如此,中央提出了推动共同富裕的新战略方向。最近社会上对于推动共同富裕有很多讨论,也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些收入比较低的人以为可以等着分钱了,收入比较高的人,特别是一些企业家就比较忐忑,担心会不会“打土豪分田地”又回来了。对这些误区需要我们逐个来澄清。
2021年10月7日
其他

王建宙:从1G到5G,我经历的中国移动通信业奥德赛

7月31日,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邀请全球移动通信协会高级顾问、清华五道口“数字中国”项目学术指导、中国移动原董事长兼总裁王建宙,以“移动通信如何改变世界——从1G到5G”为主题做线上分享。本文是根据本次讲座的文字实录,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整理和编辑。移动通信的发展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最激动人心的科技发展历程,是“科技改变人类生活”影响最广泛的实践。我的新书《从1G到5G:移动通信如何改变世界》记录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记录了我作为一个参与者的心路历程。今天,我将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与大家分享这个行业的发展故事和由此而来的一些体会和启示。手机改变人类移动通信是如何诞生的?自从有线电话诞生以后,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实现无线电话通信。双向的无线电话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已经问世,但是问题很多——结构简单,容量小,通信质量也很差。1947年贝尔实验室提出了蜂窝式移动通信的概念——采取小区制的方式建立移动通信基站,覆盖范围呈六边形的蜂窝状分布,因而得名“蜂窝式”。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可以反复利用有限的频率,最大限度地扩大网络规模。1973年,摩托罗拉的马丁·库帕(Martin
2021年9月2日
其他

高善文:中国长期利率路向何方?

7月4日,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邀请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业界导师、《清华金融评论》编辑与学术委员会委员高善文,以“面向2030年的中国经济,长期利率向何处去?”为主题做线上分享。本文是根据本次讲座的文字实录,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整理和编辑。假如经济增长和发展是一种重复预测长期经济走向是十分困难的工作,很多结构参数的长期演化难以精确掌握,使得对很多结构特征进行预判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我们采用的方法有一个基本假设,就是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一种重复,后发国家的增长和发展是对已经实现了长期高增长、达到高收入水平的国家的发展过程的重复。虽然这种假设过于简单,但是我认为它应该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经济数据特征,特别是如果我们把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过程放在东亚经济体背景下来看的话。因为我们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有非常相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许多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参数高度相似,比如老百姓普遍节俭,普遍重视教育,而且工作非常勤奋。这些特点有助于快速积累资本,创造人力资源,实现相对比较好的经济增长。基于这一思路,我们把中国经济与上述国家和地区做了一个对比,并得到一个基本的想法,即中国经济在2010年的增长和发展水平,与1968年的日本、1991年的韩国和1987年的中国台湾是非常接近的。这样的对标肯定不够严密,但是并不影响我们的主要结论。根据这个对标,我们基于对标的时间原点——比如对中国而言代表了2010年,对日本而言是1968年,将中国和东亚经济体剔除通胀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率做了进一步的计算和比对。对于日韩台等东亚经济体,我们采用了相似对标水平下增长率的算术平均值。这样做是为了尽可能抹掉特定国家在特定年份受到的一些偶发扰动因素的影响,从而尽可能剥离出一个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从对比的结果来看,把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理解为对东亚体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的一种重复,似乎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它对我们理解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以及预判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会提供一些重要和有益的借鉴。从这个结果看,我们至少可以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对标原点过后不长的时间里,无论是中国还是东亚经济体的增长率看起来都进入了一个很长期的减速过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经济增速的系统性下降和转折发生在这个年份?比如说中国发生在2010年,为什么不是2020年,或者是2000年?对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也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对标原点前后发生了什么?接下来我们尝试性地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猜测性的解释。对于第一个问题,尽管可以给出很多具体的事件性的解释,但在我看来,也许更基本的一个解释是“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假设一个经济体的劳动力总量不变,且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和技术的发达程度不变,随着资本存量这一单一变量的不断增长,其经济总量还是在不断增长的,但是总量的增长速度是在放慢的。我们认为,资本边际报酬递减作为一种广泛和普遍存在的规律,对于回答第一个问题具有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解释力。问题二,为什么转折点发生在这个年份?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转折点出现在这些经济体经过刘易斯拐点(Lewis
2021年7月8日
其他

金融保险业要如何驾驭数字经济?这几点思考你不容错过

3月20日,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以“数字中国的保险业新话题”为主题做线上分享。本文是根据本次讲座的文字实录,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整理和编辑。过去的一年是新中国历史上非常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当中,我们是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另外,2020年还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接近一个亿的人口脱贫。如此重大的成绩,的确来之不易。众所周知,今年两会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保险业在“十四五”将迎来很多发展机遇,也会面临一些挑战。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金融保险业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包括要“提升保险的保障和服务功能”,也提出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是本分”。大家可能注意到,总理对保险业提出的要求和去年略有不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要求“加强保险的保障功能”,今年变成“提升保险的保障和服务功能”。这就是希望保险业能够扩大保险的服务面,在服务宽度上要有所拓展。围绕新发展格局,金融保险业如何发展,如何推动未来五年乃至直到2035年的发展目标,两会代表和委员做了很多讨论。大家可能也都意识到了,国家对下一个发展阶段有一个新的提法,就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于新征程提出的新要求,可以总结成三个“新”:我对“三新”的理解是,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坚持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十四五”期间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对于保险业在“十四五”期间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克服困难与挑战,全面贯彻落实双循环战略,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形势背景的分析,第二是开放政策的分析,第三是金融实力方面的分析。2020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世界经济衰退,金融市场动荡,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蔓延。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们还要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市场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来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格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我相信金融业对于“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本分”已经做了深入思考,我也信确信金融保险业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大家都知道,去年8月24日总书记专门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特别强调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这些新要求要放到加快形成双循环大格局的背景下去思考和把握。所以开放之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一招。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没有金刚钻,那也承担不了这个责任。实力决定了我们能做成什么,能有多大的作为。截至2020年末,我国金融业总资产达到353.19万亿人民币,其中银行业的总资产是319.17万亿元,证券业的总资产是10.15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是23.3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也超过了3.2万亿美元。由此可见,在构建双循环大格局之中,我国金融保险业具备足够的实力和条件。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构建国内金融大循环为主体来扩大有效的金融需求,做好服务实体经济这篇大文章,真正形成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互联互通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作用,做到金融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国际贸易,吸引国际投资,对于双循环格局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一带一路”共建项目,还有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南自贸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构建国际国内金融双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扩大开放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确保我国的经济能够平稳健康地发展。二、保险业在2020年稳健发展去年我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达到4.53万亿元,同比增加2612.59亿元,增幅6.13%,超过GDP增速三个百分点以上。从这个角度看,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保险行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做好“六稳”和“六保”工作,实现了稳健发展。疫情期间,健康保险发展迅速。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去年2月份寿险业务出现负增长,而健康险业务却快速地正增长,而且是全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月,说明疫情提高了老百姓的健康保险意识,很多人愿意购买健康保险,尤其是重疾性的保险产品。保险机构也根据这种情况提高了保障的水平,细分了保障的范围。疫情期间,大约有80多个城市相继推出了一种叫“惠民保”的商业医疗险,这实际上是地方政府与商业保险机构还有第三方平台深层次合作的产物。据统计有超过4000万人购买了惠民保产品,发挥了保险产品丰富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积极作用。第二个是农业保险和责任保险的快速增长。2020年的责任险增长得非常快,增速达到19.62%,在财产险的占比也大幅提升。农业保险增幅同样很高,达到21.28%,在财产险中的占比也稳步提升。去年因为推动复工复产,加大了投资力度,所以工程保险增幅达到16.95%,可见经济对保险业的促进和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相比之下,去年保证保险业务负增长18.36%,这主要是受社会信用风险增加的影响。“十四五”期间,保险业还要坚持市场开放和数字化转型这两个发展动能。保险业新一轮的开放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2020年的外资保险保费收入是3524.44亿元,市场份额达到7.79%,同比提高0.62个百分点,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主要的经济发达城市,外资险的市场份额都超过了10%。当保险业面对疫情给传统经营模式带来的挑战时,行业也加强了科技方面的投入和应用。去年保险业在科技方面投入了315亿元,累计投入已经过千亿元。保险业还积极创新保险服务,推广线上服务,支持线上投保、线上理赔,这些都得益于保险科技的广泛应用。三、对数字化转型的宏观思考如果从更加宏观的视角来思考数字经济的话,我认为它的主要作用是优化经济结构,在经济增长转换动能的过程中发挥攻坚作用。当前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过程中,我想保险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保险业要充分把握和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积极助力国内大循环。通过完善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保险体系,比如,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保险产品,再比如,首台套保险等,推进保险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结合。在强化保险保障的同时,保险业还可以加大对新基建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作为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拥有形式多样、长期稳定、投资稳健等优势,有着其他金融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几年,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做了很多突出的工作,比如,支持保险资管机构充分利用已注册的债券计划产品、股权计划产品等,投资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新基建等产业链和供应链,解决融资的痛点难点问题,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发挥重要作用。第二点是保险业要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保险业的跨境服务能力。第三,保险业要借助技术发展持续推动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在提升保险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科技与保险深度融合的趋势。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点,保险业进行数据库、云计划和信息化基础建设要合理布局,避免重复投入或者是资源浪费。之前我们进行信息化建设购买了不少硬件,但是技术迭代非常快,最后导致很多浪费。所以,我们要充分研究国家5G网络建设,尤其是在智能化网络建设方面的进展情况。我也建议工信部和国家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把金融业的网络建设和数字技术发展都纳入国家规划中,这样形成一个整体,解决此类建设碎片化的问题,避免资源浪费。第四点,我觉得保险还要不断探索科技监管的理念,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不断完善金融保险科技监管体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不能变,所有的金融活动都要纳入统一监管,科技企业开展金融业务也必须持牌经营。科技企业通过新技术手段为金融业提供技术支撑,这些程序和系统的建设,也要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模式,做到依法合规经营。四、保险业在“十四五”可以发挥哪些重大作用?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所以我们要把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放在首位。“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们把商业养老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保险业参与多支柱、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众所周知,保险业在应对老龄化问题和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比如,正在稳步推进的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和商业养老保险,还有一些大型公司在布局“保险+医养”的模式。据我所知,保险业在大健康领域的布局是比较快的。早在2009年,当时的保监会就提出支持一部分保险机构开展建设养老社区的探索。据我所知,目前已有近十家保险机构涉足此类养老看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方案,提供的养老床位超过八万张,应该说是做得有声有色的。去年我写过一篇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如何发挥作用的文章,得到国家发改委高度认可。当前,保险行业开发专项健康医疗保险产品的积极性总体上是很高的,但是他们缺少一些数据,在这一点上希望发改委、人社部、民政部能继续给予大力支持。未来保险业还应该多管齐下,下大功夫来构建医养结合的全方位养老金融和服务体系。我国的中东西部发展极为不平衡,国家也提出基本的公共服务要均等化,需要把构建医养结合的全方位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纳入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框架中,让其发挥更大作用。第二方面是发展普惠金融普惠保险服务业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业持续均衡发展的现实选择。保险作为最贴近民生、最具保障作用的金融主体,天然具有普惠的基因。从科技的角度看,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保险业向智能化、便捷化转型升级,有助于保险业推进保险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最终实现保险服务惠及千家万户。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保险业能拓展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脱贫攻坚发挥作用。应该说,农业保险在扩面、增品、提标等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接下来要对农村养老问题做一些研究。现在农村与城市的基本养老金发放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希望将来能通过保险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让农村老人享受与城市老人同样的养老待遇,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后一点,保险业要积极参与医疗服务、医药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这个话题可以分成五点来谈。首先是要立足于长期保障,加快发展长期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与基本医疗形成结构性的互补。第二,要立足于扩大覆盖面,真正运用大数据来分散风险,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助共济的商业健康保险宗旨。第三,要立足于实际医疗支出,通过保险机制来解决人民群众医疗负担过重的问题。第四,要通过合理的利益激励机制,引导大家提高健康意识,实现从“保疾病”到“保健康”的转变。第五点,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医疗卫生综合治理和支付方式的改革,通过智能控费,加强对不当医疗行为的管控。对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现状的观察与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是金融产品和服务变革的动能,互联网、5G网络、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推动着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实现了从“金融+科技”到“金融+生态”的转变,做到了效益提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为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已经得到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高度认可,尤其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根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的最新数据,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约为3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0万亿,可见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下一步对金融结构进行优化改革,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外部条件,比如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产业化,还有数字技术赋能金融等这些方面。尤其要提醒的是,在数字化转型当中,金融业保险业要充分认识到数据资产的价值。数字解决方案的开发和训练,需要借助数据这个要素市场。现在最令人困惑的问题是数据的权属,就是数据这个重要资产归谁所有,其价值如何分配?虽然现在有几种主流看法,但是意见并不统一。去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和网信办专门印发了关于“上云用数赋智”的行动,制定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方案,也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还是要通过法律来确定数据的权属问题,尤其是在5G时代数字生态和数字产业的构建过程中,对数据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所以这是当务之急。面对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数字经济的大潮,金融业保险业首先要牢记金融保险与科技融合的使命,抓住数字技术发展机遇。第二要牢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增强数据驱动金融保险服务的能力。第三要牢记金融保险价值规律,提升在线服务数据处理能力,尤其是疫情在倒逼金融保险业服务的线上化、云端化,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客户画像、需求分析、策略设计等能力提升,真正带动金融保险业服务的增效扩面。第四要积极融入数字生态共同体,充分发挥生态系统内的技术、市场、资金等优势,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展望未来的中国保险业根据十四五规划,我们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全面打造数字经济的新优势,保险业自然也不能落伍。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空间仍然非常巨大。从
2021年6月2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为什么头部公司都在关注这十个生活方式趋势?

2月6日,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计管理研究所所长蔡军,以“趋势与洞见——发现未来创新机会”为主题做线上分享。本文是根据本次讲座的文字实录,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整理和编辑。
2021年3月11日
其他

马克·杨:成功的家族办公室做什么?怎么做?| 五道口云课堂

Neuroscience在创立四年后即成功上市,为最初投资者带来超过千倍回报。Mark是哈佛商学院MBA校友并多年在UCLA
2021年1月28日
其他

张晓燕:关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个人投资者,这五个问题很重要!| 云课堂精编

12月19日,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邀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鑫苑金融学讲席教授张晓燕,以“中国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的自我修养”为主题做线上分享。本文是根据本次讲座的文字实录,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整理和编辑。今天,我是带着过去一年我们团队所做的研究报告,来讲一讲个人投资者的自我修养问题;讲一讲中国资本市场里的个人投资者,表现究竟如何?我们为什么要做投资?首先,我们要先问一下自己,投资的初心是什么?这个问题说起来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有的同学会说,我进资本市场是想要看看自己有没有选股的才能。还有的人可能是看见别人都在投,所以自己也想参与一下。总结下来大概有这么几项:1)实现资产的保值;2)财富能够稳定的增长;3)保障小康,甚至进入富裕的生活水平;4)解决养老的后顾之忧。无论如何,关于投资的初心,想必大家都同意的一点是,投资不是用来玩心跳的,投资是为了增值,所以我希望投进去的钱变多而不是变少。我本人也是个投资者,我的初心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的财富能够增长。我想这即便不是全部人的想法,肯定也是绝大部分人做投资的初衷。于是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就想要研究一下中国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的表现究竟如何。我们想看一看,是不是所有个人投资者的财富都增长了。我们这项研究采用了来自国内某大型交易所从2016年到2019年的数据,很接近现在。所有数据都做过“脱敏”处理。因为监管的需要,这些数据将投资者分成了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公司大股东等几类。其中个人投资者又根据账户大小分成了五类:第一类是账户余额小于10万元的微账户;第二类是10万到50万的小账户;第三类是50到300万的中账户;第四类是300到1000万的大账户;第五类是大于1000万的超大账户。以史为镜这里要提到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数据。下面的柱状图代表了每一类账户的日交易量占交易所每天总成交的百分比。靠左的四类都是个人投资者,我们把小微账户合并在了一起,这些特别小的账户贡献了22%的日成交,中型个人投资者占了27%,大的和超大的个人投资者合计占了大概30%。这意味着在交易所每天的成交量中,80%左右是由个人投资者贡献的。大家可能对此有所耳闻,也见怪不怪。可是如果我告诉你,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里个人投资者的交易量一般应该小于10%的话,你可能就会被中国个人投资者的活跃程度惊讶到了。他们贡献了80%的成交量,他们的行为能够影响股票的走势,能够影响大盘的走势。如果他们有一些行为偏差,有一些情绪上的波动,就会很明确地反映在整个资本市场中。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个人投资者的持仓比例。可以发现,所有个人投资者加在一起的总持仓量,其实只占到总市值的20%左右,剩下的部分里机构占17%,公司持股占62%。个人投资者的持仓虽然不多,但是非常活跃,他们非常喜欢交易。当你看到这些数据之后,就会明白我为什么会对中国个人投资者有这么大的兴趣,我特别想知道他们如此多的交易量到底是在干什么?他们有没有赚到钱,财富有没有增加?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做一个小的历史回顾,看看其他国家资本市场的个人投资者表现得如何,然后再来看中国的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其实已经被研究了很多年,这里我只选取了两篇最为经典的理论文章。第一个研究是费雪·布莱克(Fischer
2021年1月13日
其他

张晓燕:论个人投资者的自我修养 | 五道口云课堂

2月19日上午,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迎来2020年的收官讲座,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鑫苑金融学讲席教授张晓燕,以“中国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的自我修养”为主题,做了一场精彩的线上分享。202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经过三十载岁月的发展,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股票市场到多层次体系,逐步发展成为参与人数最多,规模名列全球第二的资本市场。与此同时,近年来资本市场在技术的加持下快速迭代演进,新的投资理念和工具层出不穷,令广大普通投资者应接不暇。因此,推广普及金融专业知识,帮助公众培养正确的理财意识和投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过去一年来,张晓燕教授带领团队对中国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在本次讲座中,她分享了这项研究的重要成果,为大家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来了解中国资本市场中各类投资主体的基本现状,也为广大投资者克服认识偏差、提升自我修养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张晓燕介绍说,通过对来自权威机构2016年至201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账户余额,从10万元以下到1000万元以上,可以将个人投资者分成微型、小型、中型、大型、超大型五类。这些个人投资者贡献了中国股市80%的交易量,他们的持仓量占到股票总市值的20%左右。如此多的个人投资者,他们的判断力、选股能力、信息解读能力究竟如何?基于“买卖差比率(order
2020年12月23日
其他

王建宇:量子技术,真的会改变我们的世界 | 云课堂精编

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总指挥王建宇,不久前在清华五道口云课堂以“墨子号与中国科技创新”为主题做了一场线上讲座,本文是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对本次讲座文字实录进行的整理和编辑。王建宇院士还是清华五道口“科学企业家”课程项目的授课师资。本世纪初有两个非常大的科学发现,一个是科学家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另一个则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和光电效应,而且爱因斯坦正是凭借光电效应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家研究光研究了很多年,最早牛顿说光是颗粒,这确实能解释光的很多行为,但是有一些仍然解释不了。科学家惠更斯则认为光是一种波。这两个学派争吵了大概一两百年,直到本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来说,为什么光不能既是粒子又是电磁波?这个假设后来的到验证,并确立了量子力学里的波粒二象性。1900年,普朗克提出一个很大胆的假设,他说能量不能无限可分,而是有一种他称之为“能量子”的最小单元。爱因斯坦把这个假设引入到光学中,我们就称之为光子。在量子力学里面还有一些我们觉得非常奇怪的原理。一个是所谓的“测不准原理”,就是说在微观世界里,如果准确测量出一个量子的位置,那就肯定测不准它的速度,反之,如果测到了速度,那肯定测不准其位置。量子力学还有一个很有名的“不可克隆原理”,在量子系统里,想要通过测量来复制一个量子,势必会导致其状态改变,也就意味着复制出来的并非原来那个量子。这跟以前电视台录节目时强调“拷贝不走样”有些类似,信号传到后面就面目全非了。这些原理,科学家从理论上判断是存在的,但是在物理学研究里光有理论是不够的,一定要通过实验来证明它,而且不但要在地面证明,也要在太空中证明其同样存在,这就必须用卫星去验证。于是,就有了“墨子号”。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属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四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这个项目旨在研究、验证国际上最前沿、最基础、最先进的一些科学发展,科学家希望通过它来验证量子力学里的这些奇怪原理在太空当中到底存不存在。三大科学任务墨子号一共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个任务是做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大家知道,在保密通信里一旦密码被人窃取,保密就不成立了,而且密码最容易在传递的过程中失窃。能否找到一种不可能在传递过程中被人破译的密码?科学家认为,巧妙地利用量子的特征,一个是单光子不可分割原理,还有单光子不可克隆原理,就可以创造出一种不能被人窃取的密码。
2020年12月16日
其他

对话黑石集团苏世民:未来的领导者将诞生于中国与世界的彼此理解中 | 五道口云课堂

11月17日,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联合大纽约地区清华校友会,邀请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
2020年11月25日
其他

周皓:中国可以对财政赤字货币化说不|云课堂精编

10月17日上午,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邀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周皓,以“疫情冲击下的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为主题做线上分享。本文是根据本次讲座的文字实录,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整理和编辑。面对今年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围绕是否应该采取更为极端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以及这种政策背后所谓的现代货币理论(Modern
2020年11月4日
其他

周皓:中国不能采取财政赤字货币化,也无此必要 | 五道口云课堂

10月17日上午,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邀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周皓,以“疫情冲击下的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为主题,做了一场精彩的线上分享。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影响,世界经济在2020年遭受重创。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冲击,美国等西方国家动用了超常规的财政货币政策工具来稳定市场提振经济,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比如财政赤字货币化、央行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等,也在国内外学界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相比之下,中国的政策选择与西方有何不同?效果如何?各国应对疫情的政策差异和经济表现,可以为中国今后的宏观政策制定和经济理论建设带来哪些启示?周皓教授基于深厚的理论功底,介绍了财政赤字货币化思潮的由来,并分享了他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澄清其中存在的诸多认识误区。周皓表示,每一次重大经济金融危机之后,都会诞生一些经济和金融理论上的革命,进而在经济政策创新中体现出来。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因为西方国家应对不力,于是就有了财政赤字货币化方面的思潮,并且在政界、学界涌现出一批拥护者。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欧美发达国家采用的政策组合导致央行持有的国债迅速上升,这是否意味着西方国家已经在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中国作为最早受到疫情冲击的国家,是不是也应该效仿跟进?周皓指出,经济学所奉行的动机与目标原则,与会计学奉行的事后等价原则有根本上的区别。西方国家央行这次的操作,仍然是根据就业率和通货膨胀这两大政策目标来增持国债,并不是为了减少财政赤字,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并非财政赤字货币化。周皓表示,我国的现实情况既不允许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也无此必要。“我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的准则相似,”他说道,“不能保持央行独立性的操作行为是被禁止的。”目前中国实际上是面临通货膨胀,这与欧美日存在的通缩正好相反,在通胀环境下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其可能造成的恶性后果不言而喻”。除此之外,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还会进一步加剧对民营企业不利的信贷资源分配情况。他还表示,中国的财政赤字占GDP比例只有3.6%,即便加上一些间接性的政策也只有5%,远低于发达国家20%左右的水平,所以没有必要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周皓表示,与典型的周期型衰退不同,新冠疫情带来了一场“非典型的经济衰退”,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均受到损害,结构性的物价上升和物价下降同时存在于不同行业。面对疫情,中国采用了一种结构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面向企业而不是居民给予结构性的优惠与倾斜。反观西方国家,是选择了总量性的政策来应对疫情。这两种政策的效果堪称差异明显。根据IMF刚刚公布《世界经济展望》,中国是所有主要经济体中只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可谓一枝独秀。“从经济表现来看,中国的这种政策是成功的,应该是所有的经济分析师都承认的。”他说到。周皓认为,中国这种结构性政策带来了实际增长表现的优异,是以一种名为“新结构金融学”的理论思想革命为基础。新结构金融学主张从中国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制度技术条件出发,以渐进式、双轨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来研究中国特有的金融市场问题、金融政策制定、金融体制变迁、以及金融主体行为。全球应对新冠疫情的政策差异和经济表现,恰恰为新结构金融学提供了最理想的自然实验。“在线大讲堂”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面向公众推出的清华五道口云课堂的重要组成。截至目前,在线大讲堂已经举办了二十七期,线上参与人次超过5825万。往期各场讲座视频回看和学习资料均已上线,仅在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平台独家提供,可以通过“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微信公众号,或者访问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中心官网、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小程序获取。扫码观看本场讲座视频回放相关阅读鞠建东:重建全球秩序,中国该怎么做?中科院院士王建宇:中国凭什么造出“不可能的”墨子号?姚景源:“双循环”不是简单的改变,而是重大的战略抉择崔屹:用技术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要对商业模式有所思考欢迎大家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习,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本场讲座视频回放。
2020年10月22日
其他

鞠建东:重建全球秩序,中国该怎么做? | 五道口云课堂

10月11日上午,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邀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带来主题为“中美贸易争端与世界秩序”的线上分享。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关系不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也左右着世界经济格局的走向。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和国际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美国不断对中国发起贸易争端,导致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频繁。鞠建东教授介绍了过去两年多以来他在国际贸易争端方面创新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帮助我们系统性地理解、分析当前我们遭遇的紧迫问题,并分享了他对中美竞争未来发展的判断以及对重构全球秩序的思考和设想。鞠建东表示,上世纪40年代由保罗·萨缪尔森开创的新古典经济学派为研究资源配置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但是任何稀缺资源配置的背后都会产生利益冲突,并成催生各种贸易纠纷,而原有的工具对于研究利益冲突,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是“苍白无力的”。因此,鞠建东教授在过去两年中一直致力于跳出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重新构建一套研究国际贸易争端的理论。“对我们来说,国际贸易争端和世界秩序这个问题是不容回避的,要有理论来研究它。”他说到。目前,欧美有很多讨论认为,全球经济的失序和混乱是因为中国在争夺美国的全球领导权,中美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所以各个国家必须“站队”。也正是在这种“非此即彼”式的思维方式影响下,美国采取了一套“去中国化”的策略,企图将中国踢出国际经贸体系,以此来维持自身的领导地位。鞠建东认为,这种“夺权”论调是误导性的。全球经济当前面临的问题,源自于全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的矛盾。过去20年来,全球价值链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美国、中国、德国分别成为美洲、亚洲和欧洲价值链的核心国家。然而,全球上层建筑的改变却是滞后的,无论是全球货币体系还是经贸体系,目前都仍然是以美国为主导。“当今世界的乱象,正是由于三足鼎立的经济基础与以美国、美元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之间不匹配所带来的矛盾。”鞠建东说道。“我们并不想要与美国竞争全球领导权,我们也不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主导全球的经贸秩序。中国所要做的,无非是让全球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那么,中国应该做些什么,来推动建立新的世界秩序?鞠建东认为,新的全球秩序也应该是一个三足鼎立的治理体系——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以德、法为核心的欧洲,以及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共同体”。他表示,亚洲区域治理体系存在长期缺位的问题,现有亚洲区域经济治理模式与区域经济结构并不协调。与此同时,新冠疫情为中国推动建立亚洲共同体创造了重要的“窗口期”。原因在于,一方面美国自顾不暇,无力干涉亚洲事务;另一方面,亚洲各国迫切需要开展合作,来应对疫情带来的空前挑战。中国可以以此为契机,用单边开放、双边谈判、先易后难、有序进入、以“滚雪球”的方式,推进亚洲卫生及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对中国来讲,就一句话,做一个好的亚洲领导。”扫码观看本场讲座视频回放从2019年的春季开始,鞠建东教授面向清华大学本科生开设了“中美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课程,并成为清华本科生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得到APP就“金融在线教育科研”达成合作,历时一年多,对这门课程进行总结和梳理,制作成《国际贸易争端21讲》视频课程,即将于10月12日在得到APP上线。在这门课里,鞠建东教授将结合其30年来的学术研究精华,从理论模型出发,辅助学员洞察现在及未来的国际形势及其影响。欢迎大家加入这门课程,共同学习和交流。“在线大讲堂”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面向公众推出的清华五道口云课堂的重要组成。截至目前,在线大讲堂已经举办了二十六期,线上参与人次超过5575万。往期各场讲座视频回看和学习资料均已上线,仅在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平台独家提供,可以通过“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微信公众号,或者访问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中心官网、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小程序获取。相关阅读
2020年10月15日
其他

中科院院士王建宇:中国凭什么造出“不可能的”墨子号? | 科学大家谈第三讲

9月12日上午,清华五道口云课堂“科学大家谈”系列讲座迎来第三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中科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建宇,做了主题为“墨子号与中国科技创新”的线上分享。中国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自2016年升空以来,在量子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科研突破,为“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从理论走向实用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国在该领域取得全球领跑优势。作为墨子号的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总指挥,王建宇院士讲解了墨子号的前世今生,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以及量子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分享了中国科学家通过勤奋坚持、努力创新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以及他的思考和感悟。王建宇介绍说,墨子号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中首批四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空间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之所以用“墨子”来命名,是为了纪念这位最早记载小孔成像实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也代表中国曾经是光学科学的国际先驱。王建宇表示,就像美国的阿波罗登月和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一样,墨子号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成功离不开四个基础:首先是中国的航天技术和空间激光技术已有长足进步;第二,多年的开放为我国科学家的原创提供了条件,为“墨子号”注入了灵魂;第三,多学科融合交叉、强强联合;第四是中国的科研组织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2003年中科院潘建伟院士提出开展星地量子通信实验的概念,到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发射上天,这期间中科院调动了相关领域所有最强的研究所,再加上航天科技部门甚至很多部队的力量,围绕一个目标进行了将近十年的努力。“这是一种高科技的综合比拼,不是一两个科学家能做成的,一定是要通过创新的合作,将理论、工程、管理结合起来方能事成。”
2020年9月17日
其他

姚景源:“双循环”不是简单的改变,而是重大的战略抉择 | 五道口云课堂

9月5日上午,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特邀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带来主题为“疫情下中国宏观经济与发展新格局”的线上分享。
2020年9月10日
其他

崔屹:用技术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要对商业模式有所思考| 科学家大家谈第二讲

8月15日上午,“在线大讲堂·科学大家谈”系列讲座第二讲登陆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平台,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带来了主题为“材料黑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分享。崔屹教授是纳米材料领域全球顶尖的科学家,曾于2014年获得首届纳米能源奖,2017年获得布拉瓦尼克青年科学大奖之物质科学与工程技术奖。当前,人类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传统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大规模流行病频发等多重挑战,为此,我国提出了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如何用科技成果创造新的价值并使之造福百姓,则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崔屹教授在讲座中分享了多年来他从材料科技的角度,围绕诸多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科研攻关的重要工作成果,以及如何将硬科技进行商业推广的宝贵经验,为同样致力于科创事业的众多五道口同学和校友提供了极好地启发。“在斯坦福大学任教的15年间,我一直在关注一个重要议题,就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020年8月19日
其他

钱建农:如何理解“双循环”发展思路,全球化还有没有戏? | 清华五道口云课堂

2020年8月5日晚,清华五道口云课堂迎来8月份首场讲座,复星国际全球合伙人、复星旅游文化集团董事长兼CEO、海南亚特兰蒂斯商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建农,带来了主题为“双循环格局下的产业选择”的线上分享。近段时间,从企业家座谈会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国谋划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发广泛关注,在媒体、智库、企业家以及投资者中激起了各种猜想、讨论和演绎。对于未来的中国经济,“双循环”这个新词背后存在着怎样的重大意义?企业如何抓住国家转换发展动能的百年机遇,拓展商业边疆?钱建农结合复星集团近十年来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战略布局经验,分享了他对全球化、产业投资和产业整合等方面的理解和思考。钱建农表示,当前存在的一些逆全球化思潮,既源自于一些国家政治方面的考量,也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智能科技让低成本的小规模生产成为可能,抵消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未来制造业的本土化可能会加强。”他说。但是,钱建农认为,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并不是单方向的。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作用下,一些产业的全球化速度可能会加快,比如文化、医疗、教育、电子竞技以及旅游产业。“技术发展打破了这些产品在全球的物理限制。”他说。他表示,新冠疫情对旅游行业的确造成了结构性的冲击,尤其是那些偏重国家间业务运营的企业,比如英国维珍航空(Virgin
2020年8月11日
其他

朱民对话悉达多·蒂瓦里:疫情后的央行还是那个央行吗?| 清华五道口云课堂

7月25日上午,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迎来又一场重量级讲座,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副总裁朱民与国际清算银行亚太区首席代表悉达多·蒂瓦里(Siddharth
2020年8月3日
其他

图灵奖得主大卫·帕特森:我们为全世界的所有人打开了创新的大门 | 科学大家谈第一讲

7月19日上午,清华五道口云课堂迎来“在线大讲堂·科学大家谈”首场讲座,特邀2017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工程院、美国科学院以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RISC-V基金会副主席以及RISC-V国际开源实验室(RIOS
2020年7月21日
其他

中国REITs教父孟晓苏:愿这个伟大的金融创新早日在中国落地 | 清华五道口云课堂

7月18日上午,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特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REITs课题组长,汇力基金董事长,中房集团、幸福人寿原董事长孟晓苏,带来主题为“把REITs献给当下中国”的线上分享。2020年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公募REITs试点工作。在REITs落地中国的过程中,孟晓苏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因此被誉为“中国REITs教父”。在本次讲座中,孟晓苏老师分享了自己对REITs课题多年来的细致研究与思考,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REITs的推出逻辑,以及它对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他还分享了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恢复经济增长的思考与判断,帮助大家正确解读中央关于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方向。孟晓苏表示,REITs可翻译成“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又可翻译为“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产品是由专业机构向社会募集基金,专项用于持有不动产的收租资产;租金通过运营机构定期分配给投资人,使REITs份额成为一种有稳定收益的受益权证。这种证券可以进入资本市场流通,即可享受交易的便利,又可获得资本利得。“用一句话概括,REITs产品就是不动产收益权进入资本市场流通,”孟晓苏说。孟晓苏指出,中国在直接融资方面发展比较晚。我国金融体系是以政府指导下的商业银行作为主力军,优点是经济支撑作用强,适应经济低成本扩张的需要;缺点是难以支持创新型企业,也不适应居民理财的需要。因此中央在近几年明确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他还表示,我国的公募REITs之所以要先从政府公共资产起步,是因为从2008年开始我国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虽然取得很大建设成果,但由于缺乏直接融资手段,使得地方政府负债率大幅度提高。“基础设施不能出售,建成以后只能够靠多年经营慢慢地收回成本,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要背负多年的债务。”孟晓苏说道,“这导致财政能力下降,纾困投资能力降低,进一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困难。”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孟晓苏表示,通过推进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可改变政府与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发展直接融资,减少刚性兑付,化解金融风险。他说:“用REITs持有政府的公共资产,是解决中国金融风险不断加大的一个重要的途径。”面对本来凝固的不动产资产,它把其中的收益权提炼出来加工成资本品,再送入资本市场流通。REITs产品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收益和长期增值,而且随着大量的REITs证券上市流通,还可以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大量基础资产,使资本市场更加稳定和扩大。“这是一个伟大的金融创新,”孟晓苏说道。今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如何在疫情之后恢复经济发展,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作为中国住房制度改革最早的设计者之一,孟晓苏从住房制度改革、货币供应、城市规划和金融创新等四个角度,分享了他的务实看法和建议。孟晓苏认为,不能否认房地产业仍然是当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城镇住房仍然是最大的内需抓手,在经济困难的当下我们仍然需要加强住房制度改革和进一步挖掘楼市的巨大潜在市场。他强调说,现在一些地方对中央的房地产发展政策存在不同理解,“‘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2020年7月21日
其他

高善文:面对防疫“新常态”,如何评估疫情对经济重启的影响? | 清华五道口云课堂

6月6日上午,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举行了6月份第一场讲座,特邀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业界导师、《清华金融评论》编辑与学术委员会委员高善文,带来主题为“疫情下的经济恢复”的线上分享。2020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让中国和全球经济受到多方面的冲击。随着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开始重启,各项经济指标也出现明显回升。然而,在医学发展取得突破之前,人类很可能要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处。面对这样的“新常态”,我们该如何观察、分析和评估经济重启过程中疫情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可以在政策面采取哪些措施来加以应对?高善文博士以学者的视角,围绕“交易费用”这个核心概念,对上述问题展开探讨,并分享了他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对疫情的经济影响形成更深入的理论认知。高善文认为,从经济角度看,常态化的疫情给每一次线下交易都带来了一笔额外的交易费用,这包括防控成本和感染风险两个部分。经济主体会权衡交易费用与潜在的交易获益,进而调整交易行为。基于这一基本思路,在“交易金额越大,潜在获益相对更高”和“交易费用相对固定”两个假设下,高善文得出以下推论:单笔交易金额越大的商品,交易费用占比约低,交易活动越容易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反之,单笔交易金额越小的商品,交易费用占比越高,交易活动也越容易受到抑制和推迟。高善文博士的团队基于目前可获得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横截面数据、细分的行业数据还是宏观经济数据,都验证了上述推论。借用固定税的楔子理论,高善文从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自的角度对交易费用的影响展开了进一步分析。他表示,在经济重启过程中,除了政府放松管制力度之外,交易费用既取决于防控措施的成本,还取决于万一感染带来的影响,其中对感染风险的认知具有很大主观性,有一个不断尝试、校准的过程。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防疫措施逐步简化,感染风险下降,隐含的交易费用会随之下降,进而促进经济活动的恢复。他还认为,这笔交易费用表面上是由消费者承担,但是经过市场均衡所导致的费用转嫁以后,实际上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这个经济模型是在尽量简化的条件下,帮助我们理解疫情对经济活动的抑制作用……,这个模型是可以进一步一般化的,”他说到。那么,我们能不能估算出这笔交易费用大体的数额?在对需求弹性和供应弹性进行一定的估算、推断和假设后,高善文团队计算出,在供需处于均衡状态,且可选消费恢复到疫情前85%的水平的假设下,单笔的交易费用的水平可能在142元。“对这个估计值不应该做精确的数值上的解读,它提供了一个应该大体可靠的数量级上的概念,”他强调说。面对这种交易费用的增加,恰当的政策是什么呢?高善文表示,为了让经济恢复正常,除了医学方面的措施之外,恰当的经济政策的应对,就是政府为每一笔交易补贴140元钱。理论上,市场会立即被推回到疫情之前的均衡位置。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相当于形成一种全社会的保险机制,把一部分社会群体的福利损失和痛苦转移给全体纳税人和未来纳税人来承担,政策本身不扭曲资源配置,而且可逆、可调节。“它能以较低成本阻断经济螺旋式下跌的链条,”高善文说。但是他也强调,实际的政策操作存在很多复杂性,需要仔细地考量和设计,这里只是提供一个基本的政策思路和方向,但对可选消费在交易环节进行补贴,补贴采用累退的模式应该是合理政策的关键特征。“在线大讲堂”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面向公众推出的清华五道口云课堂的重要组成,涵盖以下六个模块:宏观展望、行业应对、管理实践、金融趋势、科学新知、健康管理。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包括在线大讲堂、金融大家评、师友沙龙、道口好课、在线学习包五大组成。截至目前,在线大讲堂已经举办了十八期,线上参与人次超过3337万。往期各场讲座视频回看和学习资料均已上线,仅在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平台独家提供,可以通过“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微信公众号,或者访问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中心官网、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小程序获取。项目咨询:010-62786035
2020年6月9日
其他

吕廷杰:终于有一种科技的力量将要改变银行业 | 清华五道口云课堂

5月30日下午,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特邀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信息管理与信息经济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吕廷杰,带来主题为“数字经济趋势与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线上分享。吕廷杰同时也是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科技项目的授课师资。对于中国数字化建设以及数字经济发展而言,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经济部门也在疫情中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迫在眉睫以及其中蕴藏的重大机遇。可以说,进行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那么,“新基建”究竟新在哪?数字经济的内涵以及核心技术驱动是什么?传统行业,尤其是金融业如何寻找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吕廷杰分享了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见解,并提供了诸多切中要害的建议。吕廷杰表示,这次国家提出的六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其特点可以总结成三个“新”,分别是开拓新的动能、培养新的要素、形成新的业态。“我们的经济想要持续发展,原来那些驱动力是不够的,所以希望发力于科技端,特别是信息科技手段来开拓一些新的动能。”他说道,“信息文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市场要素……未来一个国家把数据转化成财富的能力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强弱。”他表示,加快新基建建设,短期而言是为了应对疫情,使经济及早复苏,长期目标是为实现数字化社会的转型提供基础铺垫。吕廷杰认为,人类历史上经历的四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推动了市场要素改变,从蒸汽时代的“动力”、电力时代的“能量”,再发展到计算机时代的“信息”以及互联网时代基于数据而来的“智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业态。他表示,第四次科技革命所要满足的通信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人们是身处通信网络之外,把它当做一个工具,而在“智慧地球”时代,人成为网络中的内生变量,并与联网的物体一起形成异构网络,这也正是数字化的本质。正因如此,5G技术才会被世界各国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吕廷杰表示,每一次移动通信技术升级换代都曾经或多或少地遭遇过“无用论”质疑,5G技术也不例外。结合国内海尔公司新建洗衣机生产线的案例,他强调5G的应用一定要结合场景。“5G不考虑场景是不可有正确思维的,”他说,“5G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以接近光纤的能力,在最后一公里消灭光纤,使所有的组件都可以用无线连接灵活配置。”他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4T”融合,分别是通信技术(CT)、信息技术(IT)、数据技术(DT)和运营技术(OT)。其中OT是关键,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应当以它为核心打造差异化的垂直数字化应用。但是他也提醒说:“当信息技术赋能后,传统产业的OT也会随之转型,不要拒绝信息技术带来的业态调整。”对于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吕廷杰给出了哪些建议?他表示,得益于先天的数据优势,眼下金融业最拥抱的技术是人工智能,然而现有的通用型AI技术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优先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金融业解决方案。第二点,人们生活中存在许多离线场景,线下网点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用户接触点,但它的新价值不在于服务,而是从服务中抓取到客户离线消费行为的特征。他还提醒说,银行专线专网提供的安全性是互联网无法比拟的,在电子货币转型成虚拟货币的过程中,会带来巨大的隐私安全风险,银行应该注意这样的应用。“过去三百多年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面目全非,只有银行业,它的商业逻辑、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几乎没有变过。今天,它的末日到了,终于有一种科技的力量将要改变银行业。”他说道。“但银行不会死,银行的业务一定会重生。希望每一家银行都在OT的转型中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在线大讲堂”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面向公众推出的清华五道口云课堂的重要组成,涵盖以下六个模块:宏观展望、行业应对、管理实践、金融趋势、科学新知、健康管理。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包括在线大讲堂、金融大家评、师友沙龙、道口好课、在线学习包五大组成。截至目前,在线大讲堂已经举办了十七期,线上参与人次超过3037万。往期各场讲座视频回看和学习资料均已上线,仅在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平台独家提供,可以通过“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微信公众号,或者访问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中心官网、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小程序获取。相关阅读王建宙:当5G从将来时变成现在时,企业该如何抓住创新机遇?田轩:企业风险投资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方案张旭阳:资管业在见证历史的拐点杨庆宏:每一次危机都会带来转变,每一次转变都会孕育机会欢迎大家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习,更多课程内容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2020年6月2日
其他

杨庆宏:每一次危机都会带来转变,每一次转变都会孕育机会 | 五道口在线大讲堂

5月23日上午,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迎来5月份第二场讲座,清华五道口业界导师、华尔街资深投资人杨庆宏做了主题为“疫情下的美国金融市场”的线上分享。杨庆宏同时也是清华五道口上市公司资本战略项目和全球资产管理项目的授课师资。自3月份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北美,美国金融市场跌宕起伏,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熔断以及戏剧性的反转。这场“股灾”从何而来,为什么市场会如此震荡?美联储采取了哪些救市方法,如何评价这些措施的效果和影响?危机之中可能会涌现哪些市场和行业机遇?在华尔街从业二十年,亲身经历过三场金融危机的杨庆宏,分享了他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框架,以及作为一位行业老兵的思考和判断。“这场疫情造成了美国二战之后最快、最严重的一次失业浪潮,和美国经济最大的一次回落。”杨庆宏在介绍疫情对美国经济冲击时说道,“然而美股在经过初始的暴跌后很快反弹,形成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严重撕裂的局面。”他认为,此次股灾主要是因为受到外部因素冲击,实体经济架构和银行系统都相对健康。未来市场何去何从,将由政策刺激、公司业绩以及疫情发展三个因素来决定。从历史来看,过去十年以来,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投放了约4万亿美元流动性,这些资金进入银行系统,使企业可以用很低的成本举债回购股票,从而助长了股市泡沫。“美国股市高估值的根源,来自充足的流动性和债市的低回报率”杨庆宏如此评价到。疫情前,美联储量化宽松多年来积累的问题已然在债市显露端倪。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疫情也许只是泡沫破裂的导火索而已。面对疫情引发的股市暴跌,美联储迅速出台了史无前例的“放水”措施,截止目前,其资产规模已达到7万亿美元。杨庆宏结合股市和债市数据,以市场人的角度展示了美联储支持国内银行系统、海外央行系统和本土企业的清晰操作层次,成功避免流动性灾难的过程,和其中巧妙调动民间资本的运作。“在危机面前,敢担当、能决断,具体操作上还能虚实并进。”他评价美联储主席鲍尔(Jerome
2020年5月26日
其他

张旭阳:资管业在见证历史的拐点 | 五道口在线大讲堂

5月9日上午,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迎来5月份的首场讲座,中国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旭阳做了主题为“后疫情时代和新生产函数下的资产管理”的线上分享。张旭阳也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资产管理项目课程的授课师资。春节前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社会经济运行一度陷入冻结状态,无论是对个人和家庭的财富,还是对资产管理公司乃至整个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与此同时,面对行业格局重塑,产业结构升级,社会生产力在数字技术加持下实现跃迁等多重力量的叠加,规模达百万亿的资产管理行业应该如何发展?张旭阳基于他对金融业的深刻理解,帮助我们跨过疫情这段插曲,以更加宏观的视角来认识资管行业的大势所趋。“疫情发展的这段时间里,中国经济确实是被冻结住的。但我认为,人类技术的进步足以战胜疫情,中国经济触底并且逐步恢复也是确定无疑的。关键是避免去资本化,稳定就业。”张旭阳说道,“我们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中国经济韧劲的根本基础。”张旭阳表示,如果五年、十年后回首当下,会发现2020年是产业、经济、发展格局深刻变化的重要节点。全球范围可能将长期维持低利率环境,进而催生杠杆,带来金融的不稳定性。疫情还将促使我们进行反思,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与此同时,新技术的进步,数字技术应用的扩大与加深,将重塑全球的价值链和供应链,并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很多事情只是个插曲,我们在见证历史的拐点,”他说。张旭阳认为,经历新冠疫情这场危机后,资管机构一方面要思考如何强化自身应对危机的韧劲,另一方面要以加快投研数字化转型为基础,在重塑后的投资者生态圈、企业生态圈和金融机构生态圈中,重新思考自己的投资理念、使命感和定位。他提醒说,随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资管行为回归本源,资管机构都要有自己差异化的定位。从发展规律来看,资管机构需要在全能型和精准型之间选择一个方向,处在中间阶段的话,“规模不清晰,成本收入配比也不会好,容易被淘汰。”随着技术的加速进步,资管行业该如何适应高技术环境,将数据这种新的生产要素加以利用,与自身的专业能力形成合力?他表示,他表示,在旧的生产函数中,产出等于技术常数乘以资本再乘以劳动力。新生产函数下,技术成为变量,增加了数据这个新要素,并且劳动力分解成了“教育”与“企业家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价值创造的核心变成了数据和知识,”他说到。张旭阳认为,资管行业可以从三个层面来适应生产函数变迁后的新环境。首先是调整资产配置的方向。“以前是围绕着传统的债券、股票进行大资产配置,但随着生产函数的变迁,市值版图巨大变化的背后也体现出技术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除此之外,数据与算法的结合可能在未来构建出一种可供投资的数字资产。”其次,要改变资产配置的方式方法,形成数据密集范式下的投资决策。第三,金融机构本身要接受数字化的改造和转型。最后他表示,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技术的加速进步,人和机器一起,重新学习和创新这个世界,包括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增长空间。在技术的帮助下,金融与产业、虚拟和实体会更密切地结合。撬动数据的力量和人的才智,是资产管理行业的价值投资的逻辑,也是资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相信按照这条路走下去,中国资管行业的健康发展,一定会支持中国的金融企业转型,支持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在线大讲堂”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面向公众推出的清华五道口云课堂的重要组成,涵盖以下六个模块:宏观展望、行业应对、管理实践、金融趋势、科学新知、健康管理。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包括在线大讲堂、金融大家评、师友沙龙、道口好课、在线学习包五大组成。截至目前,在线大讲堂已经举办了十五期,线上参与人次超过2763万。往期各场讲座视频回看和学习资料均已上线,仅在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平台独家提供,可以通过“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微信公众号,或者访问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中心官网、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小程序获取。相关阅读程功:从历史上的传染病到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张伯礼:新冠肺炎的中国救治方案亮点在哪?刘远立:强化公共卫生体系要靠科技和人才欢迎大家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习,更多课程内容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2020年5月14日
其他

范周: 疫情灾难给了文化产业一次再思考的机会 | 清华五道口师友沙龙

2020年5月6日晚,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师友沙龙”特邀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范周做了主题为“后疫情时代下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思考”的线上分享。范周同时也是清华五道口文创金融领袖项目的授课师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文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在第一季度受到较大冲击。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经济在第二季度呈现回暖态势,各项经济指标明显向好。文化企业该如何走出困境,并抓住新形势下的发展机遇?文化产业结构会出现什么样的新气象?范周基于对经济数据和宏观政策的深度解读,并结合自身实地调研的发现,分享了他的思考和建议。对于文化产业面对的宏观形势,范周分析说:“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全球化进程也进入新旧秩序转换阶段。后疫情时代下,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路径,文化产业也无法独善其身,应该顺应这一历史趋势。”
2020年5月14日
其他

姚毅:疫情面前,正是做创新性研发的好时机 | 清华五道口师友沙龙

2020年5月13日晚,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师友沙龙”特邀医学博士、美国FDA前资深高级临床评审官、美国FDA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生物科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联席董事会主席姚毅做了主题为“新冠疫情下美国FDA审批机制的灵活性——浅谈目前海外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潜在的投资和市场机遇”的线上分享。姚毅同时也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大学医学院携手打造的“健康中国”项目课程的授课师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为了控制疫情的发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启动了灵活的审批政策,鼓励境内外的医疗器械、医药和疫苗进入新冠疫情下的美国医疗医药市场。这种特殊机制能够给中国企业和投资机构带来哪些启示与机遇?姚毅基于他对FDA审核机制全面、深入的理解,提供了及时的解读,帮助我们规避诸多认识误区和风险,更好地把握美国医药和医疗器械市场的投资与市场机遇。“面对这次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国医药监管机构相继出台了特殊的抗疫产品的审批监管政策。美国FDA针对可能的新冠病毒疗法、诊断试剂和疫苗开发的申请启用了紧急使用授权(Emergency
2020年5月14日
其他

赵卫星:数字化金融必将成为新动能,推进普惠金融务实体产业 | 校友专属讲座

2020年4月22日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在线公益学习计划迎来本月第二场校友专属讲座,新网银行原行长、小米金融副总裁,清华五道口银行家课程授课师资赵卫星做了主题为“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如何发展线上业务”的线上分享。本次讲座也是清华五道口银行家课程项目的第一场线上“行长沙龙”活动。在线新冠肺炎疫情这只“超级黑天鹅”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和经济的方法面面都在朝着数字化方向加速转型。赵卫星从行业的角度切入,探讨了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的变与不变,并以新网银行的实践为例,分享了将金融科技应用在风控、获客等银行业务重要环节的宝贵经验。“疫情给中国带来了一些非常深刻和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个人的生活方式,还是企业的经营方式,都非常接受数字化改造。”赵卫星在评价疫情影响时说,“2020年会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元年。对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围绕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快速跟进,是越来越紧迫的形势。”赵卫星表示,我国银行业所处的环境与过去有着极大的差别。经济、社会和人们的行为都在发生剧变,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力量正在重塑和改变金融服务市场,也使得银行在竞争、客户、政策、技术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势在必行。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日渐成熟,金融科技将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能。“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他说到。赵卫星认为,在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银行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的本质不变,服务客户的理念也不会改变。但是,获客逻辑、产品结构、风控能力、科技能力乃至组织架构都将迎来一系列变革。过去那种线下营销模式将让位于场景化、批量化的获客,因此产品要融入场景,高度定制化,风控的流程、数据、技术和组织都需要接受金融科技改造,以适应新的形势。原来以运营和营销人员为主体的“大前台,小中台”组织结构,将变成以科技、风险、产品为主体的成“大中台、小前台”。“整个三角形倒置了过来,”他评价说,“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形成了强大的中台对接能力,可以对目标客户群和服务场景进行高效地转化。”作为一家以技术立行,没有营业网点,没有现金业务,也没有客户经理的“三无银行”,新网银行是如何克服新兴数字银行在产品、风控和技术上面临的种种挑战?赵卫星对新网银行选择发展战略,构建技术团队,以及如何开展数字化经营,尤其是如何做好数据化风控,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他表示,新网银行的业务走了一条普惠金融之路,强调碎片化和高可得。在技术方面则选择了数字化经营加平台化的战略。这样的选择,让金融科技人才占到新网银行员工总数的70%,覆盖产品管理、信息技术和风险管理等重要业务环节,为自身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助力。他在总结中说道:“今年年初,银监会提出银行业要更多地牵手金融科技,通过精准投放的普惠金融来驱动实体产业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势所趋的过程,发展数字化金融必将成为一个新动能,推进金融业服务实体产业、服务更多的客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在线公益学习计划包括在线大讲堂、在线学习包和校友专属资源三大组成。“在线大讲堂”是面向公众推出,涵盖宏观展望、行业应对、管理实践、金融趋势、科学新知、健康管理等六个模块。在线学习包整合了清华教育资源,围绕宏观、金融、科创三大主题,提供在线学习资源。此外,中心还为清华五道口校友定制了专属学习资源,包括校友专属讲座、读书会、分享会及内部学习资料等。“五道口”素有“银行家的摇篮”、“金融黄埔”的美誉,三十余年来一直与中国金融改革同行,为中国金融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金融管理人才。银行家高级研修课程自开办以来,秉承五道口高管教育课程紧随市场、师承业界的办学理念,邀请中国银行业及金融改革领军人物讲授实践性课程,同时邀请来自“一行两会”的权威专家在课堂上与同学直面交流,还将带领学员走进一流金融科技和金融机构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围绕当今中小银行发展所关注的金融科技、风险管理等热点话题答疑解惑,以全局视角启发中小银行管理者变革创新思想。相关阅读张云:商业银行服务的抗灾救灾工作着力点在哪?
2020年5月5日
其他

徐叶润:我们期待着中国版“阿拉丁”的出现 | 校友专属讲座

2020年4月29日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在线公益学习计划迎来本月的收官讲座,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副总裁、资管科技部总经理徐叶润做了主题为“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增强资管能力”的线上分享。徐叶润同时也是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科技课程的授课师资。金融科技作为近年来很热的一个话题,无论是成熟的金融服务机构,还是专注金融领域的投资人、创业者,都在憧憬着它能给金融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作为一位在金融信息科技领域积累了20多年实战经验的老兵,徐叶润介绍了金融科技兴起的时代背景,分析了金融科技应用背后的逻辑,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对金融科技在大资管概念下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详细解读。徐叶润介绍说,金融行业通过技术手段推动业务迭代其实可以追溯到1866年的跨大西洋电缆的铺设。经过近160年的发展,金融科技目前正处在3.0时代。对金融科技的定义,目前存在两大主流观点,一种将它视为用来消除或者减少中介成本的技术手段,另一种则认为它是使用技术来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的行业。“无论是手段也好,行业也罢,它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降低金融中介成本,”
2020年5月5日
其他

刘远立:强化公共卫生体系要靠科技和人才 | 五道口在线大讲堂

4月25日上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在线大讲堂”迎来4月份的压轴讲座,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远立做了主题为“从新冠疫情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挑战和机遇”的精彩分享。刘远立同时也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大学医学院携手打造的“健康中国”项目课程的授课师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场世界性的“大考”,中国抗疫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本次讲座,刘远立梳理总结了我国抗疫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并针对公共卫生体系暴露出的问题,分享了他对今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常态化建设的思考。“我们取得成功的经验、办法、模式、道路有哪些,这些都需要总结。对于暴露出的问题也不能回避,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建设中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刘远立说。在回顾我国抗疫的基本事实和经过时,刘远立表示,12月底武汉市疾控中心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1月7日中国疾控中心就分离出了首株新冠病毒毒株。“临床医学最复杂的事情就是做鉴别诊断,找出病原就像是做侦探工作。得益于快速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这次基本上在两周内就锁定了新型冠状病毒。相比之下,2003年的SARS花了将近三个月。”他说到。1月23日,“武汉封城”决定的宣布,标志着全国抗疫阻击战打响。刘远立评价说,作为世界抗疫斗争中史无前例的举措,“武汉封城”极大地减少了新冠肺炎的感染和病亡人数,为世界抗疫的准备和实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在封城后的疫情防控实践中,我们摸索、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国办法和道路,为世界抗疫行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然而,这次疫情“大考”也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一个问题就是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失灵。“SARS疫情之后,我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传染病监测网络,这套系统‘理论上’是非常完善的,但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环节——它不是自动完成的,要依靠成千上万的基层人员手工输入。”
2020年5月5日
其他

王建宙:当5G从将来时变成现在时,企业该如何抓住创新机遇? | 五道口在线大讲堂

4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在线大讲堂”网络直播讲座如约而至,邀请全球移动通信协会高级顾问,中国移动原董事长兼总裁王建宙做了主题为“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G与创新”的精彩分享。王建宙同时也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智慧企业家”高管课程的学术指导。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众多5G应用场景在湖北疫区实现了快速部署,对抗击疫情发挥了很好的作用。3月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新基建”一时间成为热词。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5G技术究竟会对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企业应该如何抓住这个‘“十年一遇”的创业和投资机会?这是许多企业家都在思索的问题。王建宙根据他对5G技术的理解和洞察,并结合自己在通信行业多年的工作经验,分享了对5G创新的看法和建议,为五道口同学和校友把握5G高速发展阶段的创新机遇提供了极好的启发。“关于5G,我之前做过很多讲座,但是现在讲5G跟以前讲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以前都是说5G来了的话将会怎么样,是个‘将来时’,而今天它已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已经变成‘现在时’了。”王建宙说。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建设5G网络?王建宙表示,从1G发展到4G,以前我们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但是到了5G,世界各国都把它提高到发展数字经济的高度,成为展现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移动网络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高速增长的流量消费需求;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数字经济也需要各项指标都更上一层楼的5G网络来提供高效的传输。与此同时,中国在5G标准、专利和供应商等方面都具备优势,可以为加快5G建设提供有力支持。面对中国5G网络建设进入快车道的重大机遇,许多企业和投资者都跃跃欲试。对于这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王建宙老师分享了两条建议:一、要深入研究5G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不要轻信5G概念,更不要炒作概念;二、不要光盯着5G产品和元器件制造,更要关注研发5G应用服务的公司。“我相信5G一定会催生出新的‘独角兽’,而且主要是在应用服务领域。”他说。为何要重点关注应用领域?王建宙表示,在5G的总经济价值中,业内认为网络将只占到其中的5%,剩下的95%来自应用服务消费。这其中,5G的应用将先从行业开始,包括智能控制、智能物流、安防系统、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5G与AI的结合将产生5G应用的全面爆发,”他说。在消费领域,5G在AR/VR、视频、娱乐等领域也将大有作为。王建宙认为,在5G应用领域探索创新,光靠电信设备制造商和网络运营商是不够的,需要大量企业家和投资者参与进来。“创新不光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有经营模式方面的问题。回顾3G之后的种种应用创新,无论是支付宝、微信,还是网约车、抖音等等,都是诞生于互联网公司,或是源于其他行业一些企业家对商业模式的探索,同时还有大量的投资者参与其中,”他说道,“5G的创新,其来源是新技术、新知识,所以首先要对5G有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开动脑子发挥想象力,才会诞生更多更大的应用。”“在线大讲堂”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面向公众推出在线公益学习计划中的重要组成,涵盖以下六个模块:宏观展望、行业应对、管理实践、金融趋势、科学新知、健康管理。在线学习计划还包括在线学习包,整合清华教育资源,围绕宏观、金融、科创三大主题,提供在线学习资源。此外,中心还为清华五道口校友定制了专属学习资源。包括校友专属讲座、读书会、分享会及内部学习资料等。截至目前,在线大讲堂已经举办了十三期,线上参与人次超过2449万。往期讲座的回看由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微信公众号平台独家提供,欢迎关注参与线上学习。清华五道口“智慧企业家”高管课程结合了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科研力量,通过现场授课、讲座、交流分享、走访、工作坊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聚焦数字化转型与AI赋能,助力产业升级创新。王建宙老师作为本项目的学术指导,将在线下授课中分享更多他多年来执掌大型企业的经验和心得。目前“智慧企业家”第三期的报名已经开始,期待更多优秀企业家加入!相关阅读朱民:以十倍努力推动疫情之后的经济反弹张伯礼:新冠肺炎的中国救治方案亮点在哪?魏少军:芯片还将伴随我们一百年邬贺铨:以新基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5G是首选田轩:企业风险投资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方案欢迎大家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习,更多课程内容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2020年4月21日
其他

宋志平:企业该如何应对疫情下的半场? | 校友专属讲座

2020年4月15日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在线公益学习计划迎来本月第一场校友专属讲座,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做了主题为“疫情下半场企业的应对之策”的线上分享。4月8日,随着武汉市的解禁,标志着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然而,目前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扩散的势头尚未得到遏制,全球产业链停摆,众多中国企业仍旧笼罩在疫情阴霾下。当疫情进入到下半场,企业该如何把握好节奏恢复元气,并在全球经济复苏中抢占先机?宋志平会长带来了一场及时的讲座,从领导力的视角,结合他在世界500强企业多年的领导管理经验,帮助五道口企业家校友破除迷思,避免犯错。“困难是客观的,企业必须正视困难,不要怨天尤人,往往挺一挺、熬一熬就过去了。但是,对待困难也要千方百计发挥能动性去克服,争取早一点走出困境。”
2020年4月21日
其他

魏少军:芯片还将伴随我们一百年 | 五道口在线大讲堂

4月1日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在线大讲堂”迎来4月份的第一场线上直播,主讲嘉宾为清华大学微纳电子学系主任、微电子所所长,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和IEEE
2020年4月8日
其他

沈阳:疫情时代的互联网之变 | 五道口在线大讲堂

3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在线大讲堂”邀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做了宏观展望模块的线上分享,主题是“疫情时代的互联网之变”。沈阳同时也是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项目的授课师资。自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这只“超级黑天鹅”掀起的波澜席卷了全世界,基于在疫情期间收集到的1.7亿条数据,沈阳通过多角度的细致比对与分析,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关于疫情及其影响的全方位知识图谱,并分享了他对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趋势的判断。沈阳表示,自疫情爆发以来,互联网信息旋涡现象非常突出,这时候央媒在信息公开和采访报道一线专家等方面的权威作用就突显了出来。可以看到,无论是《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还是国务院客户端等权威媒体和信息渠道,在信息传递的形式上和技术上都做了多种创新,并发挥出巨大的积极作用。沈阳还表示,这次疫情也打破了我们对互联网原有的一些观念。我们原以为不同媒体平台会处于一种互相取代的状态,但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各平台媒体的主流量渠道特色更加明显,共存成为一种常态”。在谈到疫情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变化时,沈阳认为,其中最本质的变化是人们对风险评估的认知变化了,“原来觉得社会风险程度不高的事情,现在看来,因为技术的发展,它会带来高风险。”另一大变化是,因为居家隔离和在家上班,让大家的在线时间大大延长。2019年6月,中国人均上网时间接近四个小时,但这次疫情使得很多人的上网时间接近甚至超过八小时,提前七年到十年接近“虚实逆转线”。沈阳说:“上网时间达到八小时是有标志性效应的,一个人刨除睡眠后每天的活动时间总共就16个小时,上网时间超过八小时,意味着你在网络虚拟世界待的时间超过了在现实世界待的时间,这就叫‘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逆转’。沈阳还分享了他对新兴技术趋势以及相关商业契机的判断。他认为,基因技术、机器人技术、太空技术等“硬核”科技将从底层重构信息的承载、传输、分发各环节。除此之外,基于数据和智能技术的行业服务、社群服务和生态服务也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中国实际上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这次疫情中,老年人受到的影响非常大。最近有一个新词叫‘数字反哺’,就是我们要帮助老年人学会使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我们要用现代技术善待老年人。”他说道。沈阳最后总结说,以疫情爆发为节点,人类的个体行为、社会形态、经济形态,乃至于生命形态的演化速度都将加快。“未来三十年将是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三十年,”他说道,“我把疫情带来的一切影响统称为一个理论概念,叫‘新冠加速’。”“在线大讲堂”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面向公众推出在线公益学习计划中的重要组成,涵盖以下六个模块:宏观展望、行业应对、管理实践、金融趋势、科学新知、健康管理。在线学习计划还包括在线学习包,整合清华教育资源,围绕宏观、金融、科创三大主题,提供在线学习资源。此外,中心还为清华五道口校友定制了专属学习资源。包括校友专属讲座、读书会、分享会及内部学习资料等。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了八期,线上参与人次超过895万。往期讲座的回看由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微信公众号平台独家提供,欢迎关注参与线上学习。咨询电话:010-62786035联系人:袁老师相关阅读朱民:以十倍努力推动疫情之后的经济反弹程功:从历史上的传染病到新型冠状病毒流行
2020年4月1日
其他

张伯礼:新冠肺炎的中国救治方案亮点在哪? | 五道口在线大讲堂

3月29日上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在线大讲堂”成功举行了3月份的最后一场,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张伯礼做了科学新知模块的线上分享,主题是“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冠肺炎——中国方案的亮点”。张伯礼同时也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携手打造的“科学企业家”课程项目的授课师资。新春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爆发并席卷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无畏无惧,与病毒展开坚决的斗争。疫情爆发后,张伯礼院士在第一时间赶赴战“疫”前线,直至今日依然奋战在武汉。作为新冠肺炎治疗方案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他分享了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形成经过、特点和疗效,让观众了解到目前我国防控疫情的大好局面的确来之不易,也让许多人对传承3000年的中医药产生了重新认识。张伯礼在介绍新冠肺炎的基本情况时表示,中医对疫病很早就有认识,从先秦两汉传承发展至今,对治疗疫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医里,瘟疫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符合‘湿毒疫’的特点。”他说道,“我们说大疫出理论,大疫也出良药,历朝历代都有对疫病的总结,都有治疗疫病的好方药出现。张伯礼介绍说,中医药全程参与了这次疫情的治疗,治疗轻型、普通型患者以中医为主,重症是中西医结合,以西医为主,到了康复期往往中医更有优势。中药的作用在于改善症状,缩短退热时间,加快痊愈,特别是能够减少轻症转重症的比例,“根据我国的治疗情况,没有中药干预的轻转重比例在10%左右,采用中药干预后,轻转重比例显著下降,一般是2%到5%。”他说,根据多项临床比对研究的结果,中西药结合治疗在各项数据上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尽管目前我国的疫情防控局面形势向好,但张伯礼提醒说,新冠病毒是一种很狡猾的病毒,我们对它的认知只有两个多月,现在还不敢肯定疫情会不会长期化,所以不能掉以轻心,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家里勤通风等等,仍然要坚持。在讲座的最后,张伯礼说道:“这场疫情对全球各国都是一场大考,在它的上半场,中国基本取得了胜利,我们正在做最后的打扫战场。中华民族有中医也有西医,是非常有福气的。通过这次疫情,大家更加认识到祖国医学是个大宝库,值得我们更好地去挖掘,去学习、传承和发展。”“在线大讲堂”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面向公众推出在线公益学习计划中的重要组成,涵盖以下六个模块:宏观展望、行业应对、管理实践、金融趋势、科学新知、健康管理。在线学习计划还包括在线学习包,整合清华教育资源,围绕宏观、金融、科创三大主题,提供在线学习资源。此外,中心还为清华五道口校友定制了专属学习资源。包括校友专属讲座、读书会、分享会及内部学习资料等。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了九期,线上参与人次超过1255万。往期讲座的回看由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微信公众号平台独家提供,欢迎关注参与线上学习。相关阅读朱民:以十倍努力推动疫情之后的经济反弹程功:从历史上的传染病到新型冠状病毒流行
2020年4月1日
其他

王忠民:超级黑天鹅下的资产配置逻辑与实践 | 五道口在线大讲堂

3月21日上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在线大讲堂”迎来本月第四场在线直播讲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带来了金融趋势模块的分享,主题是“黑天鹅下资产配置思考与实践”。3月份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得到有效控制,武汉近日新增病例零增长的消息令人欣喜。但是,疫情在全球范围却呈现扩散蔓延势头,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也导致各国的经济和金融政策出现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变化。面对这场“超级黑天鹅”事件,大到亿万级的资产管理机构,小到普通家庭,如何配置资产来规避风险,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王忠民从金融和投资角度分享了他的分析和建议。王忠民表示,今次这只“黑天鹅”不同于以往之处在于,这种病毒很“狡猾”,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摸清它的底。而且这次是多只黑天鹅在共同起舞、交互相关,其蝴蝶效应产生的涟漪扩散到社会、金融市场和国家经济的方方面面。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甚至将这次黑天鹅引起的变化定义为一个历史分期的转折点。“这导致我们把一切能用的金融工具、政策工具几乎都用到了前所未有的极限程度,”他说道,“在这种超边界的、极端的历史时刻下,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企业,还是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的核心逻辑是如何保护好、运用好、管理好、开发好自己的现金流。用资产配置的语言说,就是现金资产已经成为最大类的资产。”那么,如何管好现金流,避免受到负面经济环境下的黑洞效应、踩踏效应、断裂效应冲击?对于个人和家庭,王忠民建议,要对自己的工资收入、金融投资、住房按揭和其他债务进行综合现金流管理,保证自己的杠杆不会断裂。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半停产确实不可避免,要果断地把人员薪酬之外的现金流也进行收紧,同时趁市场还没有见底,以合理价格将固定资产和权益类资产售卖变现。王忠民说:“实现了自由现金流才是资产负债表最大的底气。才有足够现金流去补充其他方面。”接下来,王忠民老师谈到了在经济和金融动荡环境中的资产配置逻辑。他表示,在正向市场环境中,无论是股权还是债权的估值,都是基于企业的成长预期,基于它的流量、市场销售等等因素。当环境逆转时,现金流成为核心估值逻辑,有稳定现金流的股权和债权才值得投资。“体现在二级市场中就是股息率,它是黑天鹅导致经济和金融市场巨幅波动时最重要的原则,”他说。除此之外,王忠民认为,在动荡环境中,垃圾债是配置固定收益资产“空间最大和最有效的工具”,而优先股则是配置权益资产“最重要的一种投资逻辑和手段”。针对国家发改委和各省市近期拿出的50万亿元投资规划,王忠民老师表示,传统的物理基础设施,无论是高铁、公路,还是机场,都存在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的特点,“中国物理基础设施的大建设时期已经过去”。另一方面,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作为目前的基建薄弱环节,无论是产业覆盖的广度和深度都要比物理基础设施具有更大潜力,而且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边际成本无限趋近于零,有助于中小企业零成本进入和成长,也让C端用户分享到好处,同时其边际收益可以无限成长,发展出生态型的巨型公司。他表示,新基础设施带来的将是新规模效应、新投资逻辑、新经济效益,相信我们不仅在本年度可以实现V型反转,而且因为基础设施设计的长远性,也会带动中国经济发生更大的变化。“在线大讲堂”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面向公众推出在线公益学习计划中的重要组成,涵盖以下六个模块:宏观展望、行业应对、管理实践、金融趋势、科学新知、健康管理。在线学习计划还包括在线学习包,整合清华教育资源,围绕宏观、金融、科创三大主题,提供在线学习资源。此外,中心还为清华五道口校友定制了专属学习资源。包括校友专属讲座、读书会、分享会及内部学习资料等。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了七期,线上参与人次超过725万。往期讲座的回看由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微信公众号平台独家提供,欢迎关注参与线上学习。相关阅读朱民:以十倍努力推动疫情之后的经济反弹程功:从历史上的传染病到新型冠状病毒流行
2020年3月23日
其他

高滨:接近美股“史诗级”暴跌真相,以中国视角看待全球宏观投资 | 五道口在线大讲堂

2020年3月14日上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在线大讲堂”如约而至,凯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香港公司CEO、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特聘教授高滨做了主题为“生命在于运动——全球宏观投资的中国视角”的线上直播讲座。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冲击,美国股市在本周遭遇“史诗级”暴跌。与此同时,债市、大宗商品和黄金市场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这次讲座中,高滨以宏观角度展开解读,用数据说话,尝试接近这次“超级黑天鹅事件”的真相,并围绕伴随而来的机遇与风险、中国在其中所处的地位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我们在这周真正见证了历史。地球的年龄是45亿年,宇宙是140亿年,过去一周股市出现的这种剧烈波动,如果按照概率来算的话,我们要300万万亿年才能经历一次,”
2020年3月15日
其他

郭如意:2020局势思考及应对之道 | 五道口“在线大讲堂”第三场

2020年2月26日晚,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举行的“在线大讲堂”上,清华五道口校友、泰合资本管理合伙人郭如意在线上与同学和校友们分享了主题为“2020局势思考及应对之道”的讲座。郭如意
2020年3月1日
其他

朱民:以十倍努力推动疫情之后的经济反弹——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在线大讲堂”第二场开讲

2020年2月22日上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在线大讲堂”第二场讲座如约而至,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前副总裁朱民做了关于“2020年经济发展新形势”的主题分享。朱民结合当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宏观影响,以及中国即将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大背景,介绍了实现我国经济2020年增长目标的政策和抓手。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为抗击疫情付出了不懈努力,但是疫情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朱民认为,从总需求、总供给和整体宏观经济周期环境看,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远远超过2003年的“非典”疫情。他预计,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消费将减少1.38万亿元人民币。“对于经济受到的巨大负面冲击,我们要有深刻的理解,”朱民说道,“这次疫情的影响是严重的,需要以十倍的努力来推动经济反弹!”
2020年2月25日
其他

疫情下的中国消费服务业如何自救升级? ——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在线大讲堂”首场线上讲座开讲

2020年2月19日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开启了“在线大讲堂”的首场讲座,邀请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清华五道口校友宋向前做了主题为“疫情下的中国消费服务业:自救升级、迭代刷新”的线上讲座,近七千位校友、同学以及公众观看了此次直播,并与嘉宾进行互动。
2020年2月20日
其他

清华五道口全球资管首期班走进香港与深圳

在课程学习环节,思博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绝对收益投资管理协会联席会长聂军,分享了对冲基金组合基金的发展、不同的对冲基金策略、以及对冲基金选取的原则和方法。
其他

清华五道口在香港举办“中国资管•全球展望”交流会

浦彦四个月前才从美国回到香港资本市场,负责亚洲区包括中国地区的产品策略和产品开发。她认为,中资企业在海外发展,第一要挑选好的合作者,第二是要重视固定收益产品,特别是海外固定收益产品的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