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21世纪初国际关系中的大事,是中国与邻国探索建立新型安全模式、新型国家关系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的产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与发展前景是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年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上海合作组织的创立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符合成员国的根本利益,它的创立、巩固与国际形势同频共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庞大鹏认为,上海合作组织顺利发展会使中俄关系更加密切,而中俄关系密切又会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前进,二者相辅相成。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需要深挖合作潜力,推动后疫情时代区域经济复苏和繁荣发展。在国内外复杂背景下,上合组织发展应做到:1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严重威胁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上合组织将继续发挥支柱作用,逐步实现上合组织地区发展繁荣。2统筹把握新时期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上合组织的影响,需要充分考虑美国因素和俄罗斯因素,妥善处理中印边界问题。3积极谋划加强内部机制建设势在必行。要处理好上合组织同其他国际组织有交叉和重叠的问题,建立上合组织协议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继续大力巩固与发展经贸合作。更多精彩观点01上合组织的发展历程中国同俄罗斯、中亚有悠久的交往历史和友谊。苏联解体后,中国同俄罗斯、中亚五国面临许多共同任务和问题。同时,在20世纪后半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中国同俄罗斯、中亚五国曾有相似的意识形态。这些都使上合组织的创始成员国在交往中比较容易找到共同语言。历史与现实的需要促使上合组织最终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初创建设:稳定边疆,构筑欧亚大陆的安全屏障。上合组织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构成的“上海五国”演变而来。“上海五国”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6年。1996年4月26日,中、俄、哈、吉、塔五个国家的领导人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会晤。这五个国家地理位置接近,领土总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因此,其领导人开始为解决地区现实问题而定期举行会晤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根据第一次会晤结果,五国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稳定边疆,构筑欧亚大陆的安全屏障,这对“上海五国”各参与方都是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俄罗斯对签署该协定的政治意义也有明确认识。1996年4月24日,叶利钦访华前在俄远东哈巴罗夫斯克发表讲话,强调指出从法律上明确远东的俄中边界具有重要意义。叶利钦表示,在俄中关系的300年历史中,首次同中国有了一个实际上彻底明确,并从法律上予以确认的边界。叶利钦还指出,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的发展计划需要巨额投资,俄罗斯联邦预算约占整个投资的1/4,但国家的投资应成为从其他来源包括外国引进资金的促进因素。远东拥有成为俄罗斯通往亚太地区的门户的极好条件。利用这些条件,打破俄罗斯与邻国相隔绝的局面,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任务。叶利钦强调,正因为如此,加强同俄罗斯的强大邻国——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以及其他太平洋国家的关系具有特殊意义。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是叶利钦制定“上海五国”政策的主要动力,这也为俄罗斯支持将“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多边组织奠定了观念基础。边界是连接“上海五国”的纽带。中俄边界在法律上的形成经历了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两国关系恶化的时期,边界谈判几乎是两国高级外交接触的唯一途径。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同中国一起进行边界谈判,这一过程才到达终点。1996年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不只是对边界调解的简单确认,而且五国共同承担起了最大限度非军事化保障边界线未来和平与安宁的责任。对中国而言,同俄罗斯等原来属于苏联的4个国家签署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对中国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中国形成军事现代化路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因为中国由此就能够减轻同原来苏联接壤的边境地区的军事负担,全力以赴地投入军事现代化。也就是说,中国可以全力以赴地处理对中国国家安全有影响的其他不稳定因素。从推进同俄罗斯的军事合作来看,稳定边界也具有重要意义。总之,稳定上述边界是保障中国实现军事现代化的前提。1997年4月24日,“上海五国”领导人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二次峰会上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协定确定了遵守不在边境地区扩军义务的严格监督机制。《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的签署是亚太地区军事缓和道路上最初的实际步骤,为和平解决领土争端创造了先例。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尚未解决彼此边界问题而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这一成就具有特殊意义。“上海五国”1996年和1997年两次会晤及其签署的文件表明,中、俄、哈、吉、塔五国决心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相互之间保持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凝聚共识:从加强边境地区信任到各个领域全面合作。1996年和1997年的两次会晤是以中国为一方,俄、哈、吉、塔为另一方。从第三次起,会晤变成五国间的多边会晤,五国合作机制由此启动。一年一度的元首会晤被固定下来,轮流在各国举行。1998年7月、1999年8月和2000年7月,先后在阿拉木图、比什凯克、杜尚别举行五国领导人会晤。1998年7月3日,“上海五国”国家元首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第三次会晤,五国外长在会晤结束后签署了联合声明,声明支持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关于召开亚洲相互协作和信任措施会议的建议。1999年8月24日,“上海五国”领导人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例行会晤,签署了确定战略伙伴关系基本方针的宣言,讨论了打击越境犯罪和毒品走私的问题,特别提出恢复“丝绸之路”的问题。2000年7月5日,“上海五国”国家元首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会晤,讨论各成员国在确保地区稳定安全方面,在有效打击国际恐怖活动、宗教极端主义、分离主义、贩卖毒品和非法移民方面的相互协作问题。此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次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2000年的元首峰会承前启后,而且于中俄双方在全球层面紧密合作的背景下召开,对建立多极世界等问题达成广泛共识。五国元首签署的《杜尚别声明》就《反弹道导弹条约》指出,该条约是维护战略稳定的基石和进一步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的基础,必须无条件地维护并严格遵守,强调了反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计划。《杜尚别声明》尤其指出,世界的“多极化”将成为维护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没有联合国决议,国际军事组织不能擅自行使武力;世界所有国家都应加入核不扩散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等。此外,对于制止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为依托的分离独立运动,五国确认了加强军事合作的方针。五国元首表明了对阿富汗内战的担忧,指出阿富汗的状况对地区和国际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这次峰会召开之前,中俄举行了普京就任总统后两国元首的首次会晤。两国元首一致认为,为实现世界的“多极化”,两国要在所有问题上加强合作,以取得主导权。正式成立:从“上海五国”到上合组织。基于多边主义外交的不断实践,“上海五国”元首会晤的内容不断扩大,由加强边境地区的信任和裁军问题发展到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最高级会晤因此也逐渐变成传统,成为连接“上海五国”的另外一条纽带。与此同时,在“上海五国”的框架内,除元首会晤外,又相继建立了外交、国防、执法与安全部门领导人(“比什凯克小组”)、国家协调员等会晤机制。经过五年来的最高级会晤,到2001年元首会晤时,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高度评价“上海五国”成立五年来在促进并深化各成员国之间睦邻互信与友好关系、巩固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五国一致认为“上海五国”的建立和发展顺应了冷战结束后人类要求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展示了不同文明背景、传统文化各异的国家通过互尊互信实现和睦共处、团结合作的巨大潜力。五国元首确信将“上海五国”机制提升到更高的合作层次,有利于各成员国更有效地共同利用机遇和应对新的挑战与威胁。2001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正式加入“上海五国”机制,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发源地上海举行会晤,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从而把“上海五国”机制提升到更高的合作层次。巩固发展:建章立制,扩大合作。从上合组织成立至2004年塔什干峰会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机构”,这一时期上合组织积极建设合作机制和常设机构,明确了上合成员国范围内多边合作的主要领域和基本方向。2005年7月4日,上合组织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元首峰会。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获接纳为观察员国。2006年6月15日上海峰会至2008年杜尚别峰会,这一时期上合成员国积极扩大合作领域,并逐步接纳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中方倡议上合成员国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该条约是规范上合组织发展的基本法律文件。条约明确规定:缔约各方相互尊重各自根据本国历史经验和国情选择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道路的权利。缔约各方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采取措施禁止在本国境内从事任何违反该原则的活动。从2009年的叶卡捷琳堡峰会至2012年的北京峰会,这一时期成员国共同应对国际和地区形势的挑战,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其中,2011年的阿斯塔纳峰会总结了过去10年上合组织的发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上合组织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作出战略规划。守正创新:打造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2013年以来,上合组织面对国际和地区形势的重大变化,积极应对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外交政策调整。上合组织能力建设与对外合作成为紧迫任务。2013年9月13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峰会第十三次会议在比什凯克举行,会议批准《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2015年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声明,中方建议使上合组织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成员国战略对接的重要平台。上合扩员成为这一时期的热点问题。2014年9月12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峰会第十四次会议在杜尚别举行,各成员国一致通过《给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地位程序》和《关于申请国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义务的备忘录范本》修订案,正式打开扩员大门。2015年7月10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峰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俄罗斯乌法举行,会议通过关于启动接收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程序的决议。2016年6月23日至24日,上合组织元首峰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与会领导人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五周年塔什干宣言》。此次峰会还通过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义务的备忘录。2017年6月9日,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成为上合组织成员。2018年青岛峰会以来,中国强调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提出成员国共同打造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02上合组织发展中的俄罗斯因素在影响上合组织发展的因素中,俄罗斯因素最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在可预见的相当长时间内,俄罗斯在欧亚大陆尤其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会继续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因此,上合组织能否顺利发展,俄罗斯的态度起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梳理上合组织20年的发展离不开对俄罗斯因素的关注与研究,也只有在全面分析俄罗斯因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上合组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有鉴于此,本文从国别、全球以及特别是双边这三个层面对上合组织发展中的俄罗斯因素进行解读。国别层面: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际观及其对上合组织的影响。关注俄罗斯因素的影响,需要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际观做简单梳理。苏联解体后,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全社会围绕新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一直在热烈讨论。俄罗斯必须重新形成对国家主要外交任务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的认识。重新达成共识的价值观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俄罗斯未来的风貌,决定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方式。俄罗斯以完全不同于俄国历史上所有政权存在形式的面貌走上了国际舞台。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既不能回到20世纪初革命前的模式,更不能机械地照搬苏联的模式。到了普京时代,俄罗斯的做法表明,无论国内的变化多么深刻,任何国家的对外政策都不会在一张白纸上从头开始,它必然带着继承性的烙印,即国家地缘政治形势、历史和文化特点。对于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就更是如此。在几个世纪的长河中,俄罗斯一直是欧洲和世界舞台上的主要国家之一。有鉴于此,俄罗斯的外交立场一向务实。虽然从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外交活动就首先面向欧洲,但是俄罗斯积极的欧洲政策绝不妨碍它与在世界舞台上担任重要角色的中国发展多方面的关系。这实际上反映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全方位思想,是焕然一新的俄罗斯外交构想的基础。在这一构想中,俄罗斯一直面向欧洲的做法与保障俄罗斯在亚洲利益的意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亚洲大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俄罗斯奉行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的政策。这是俄罗斯积极参与上合组织创立的外交理念基础。21世纪初的国际形势要求俄罗斯重新认识周边局势、对外政策的优先方面及实施办法。在俄罗斯精英阶层看来,实践表明,叶利钦时代在1993年4月出台的《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总则》中确立的与世界建立新的平等、互利和伙伴关系的目标落空了。因此,普京时代新的外交战略致力于沿俄罗斯边境形成睦邻地带,促进在俄罗斯毗邻地区消除紧张局势的策源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实现国家利益和坚定不移地捍卫它,但这绝不是说要奉行孤立主义政策,恰恰相反,俄罗斯准备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它奉行的是自主的和建设性的对外政策,其基础是连续性、可预测性和互利的务实性。这种政策具有最大限度的透明度,考虑其他国家的合法利益,并旨在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同时,构想指出,在国际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对俄罗斯国家利益的新挑战和威胁:美国在经济和实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世界单极结构趋势在加强;在解决国际安全的原则性问题上越来越依赖西方的一些组织和有限的几个国家参加的会议,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日渐削弱。因此,俄罗斯将努力建立多极国际关系体系,它应客观地反映有着各种不同利益的当代世界的多面性。在这个时代背景下,2000年7月,普京时代的第一份外交政策构想出台。这份外交构想明确指出,亚洲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因为俄罗斯直接属于这个飞速发展的地区,并且必须要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俄罗斯工作的重点是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一体化机构的工作,如亚太经济合作论坛、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地区性安全会议,参与在俄罗斯倡议下建立起来的“上海五国”的会议。俄罗斯亚洲外交极为重要的一个方向是发展与主要亚洲国家的友好关系,首先是与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俄罗斯与中国对国际政治关键问题的原则性态度是一致的,这是地区稳定和全球稳定的主要支柱之一。俄罗斯将努力发展与中国在各方面的互利合作,主要任务仍是进行与政治关系水平相符的大规模的经济合作。可见,普京时代的俄罗斯对上合组织的定位从一开始就基于俄罗斯对总体国家利益的统筹考量。俄罗斯对上合组织总的政策是巩固上合组织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作用并扩大其组成,拓展上合组织的政治和经济潜力,在其框架下采取能够在中亚加强互信和伙伴关系的切实措施。全球层面:上合组织的发展与俄罗斯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同频共振。由于国际形势与国内政治的双向影响,俄罗斯对上合组织的设想、定位、发展前景等问题的认知在不同时期有很大的变化。俄罗斯在上合组织建立之初曾对其作用寄予厚望。俄罗斯一度想在上合组织已有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更积极作用的多边组织,并希望其可以由广泛的观察员身份的国家和直接参加国组成。上合组织至少是亚洲多边合作的基石。在这个前提下,俄罗斯处理其外交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时可以借力上合组织,比如,如何对待美国的军事基地,如何应对北约东扩的问题等。这种方案可以明确体现俄罗斯的利益,比较开放的组织形式有助于俄罗斯在建立欧亚安全全面体系中起关键作用。2001年9月,上合组织刚刚成立不久,美国爆发了“9·11”事件。对俄罗斯及俄美关系来说,该事件及随后国际局势的变化使安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俄罗斯认为,北约和俄罗斯在安全方面面临许多类似的挑战,其中包括全球恐怖主义的跨国威胁,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构筑一种新关系,一种建立在真正的伙伴关系基础之上的关系将符合双方的利益,这种伙伴关系能为亚欧大陆的所有国家提供持久的安全,并能够促进俄罗斯融入西方。但是,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依然存在:如何具体界定“恐怖主义”,如何看待伊拉克和伊朗这样的国家所发挥的作用等。因此,“9·11”之后俄美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其实存在结构性困境。俄罗斯与美国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领域的所谓战略团结从一开始就基本上为表面文章。俄美在阿富汗有共同利益,因为塔利班政权威胁了两国的安全。但在其他问题上,两国的共同利益是局部的,而分歧则更具实质性。美国希望俄罗斯支持它反“基地”组织,但俄罗斯在该问题上很难提供实质帮助;美国希望俄罗斯支持它消灭“邪恶轴心”,而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的利益也与美国发生冲突。俄罗斯的主要任务是,使美国和欧盟承认俄在车臣的行动是国际反恐行动的一部分。实际上,从2003年独联体地区发生“颜色革命”之后,俄罗斯就意识到俄美关系的困境,而美国也将所谓的民主价值观重新作为衡量与俄罗斯伙伴关系的标准。“民主的倒退”成为美国看待俄罗斯的主要观点。在美国看来,虽然“9·11”之后俄罗斯一直被视为美国在国际反恐中的一个盟友,但是由于美国认为俄罗斯国内政治倒退,尤其在车臣问题上并不认可普京的政策,因此美国宣称不能对俄罗斯在外交政策中可以超越特定现实主义领域而拥有与美国共同价值观抱有幻想。从这一时期起,俄美基本陷入并立乃至博弈的关系之中。“梅普组合”时期短暂的重启关系很快转向。正是基于这种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俄罗斯事实上对上合组织的认知与政策一直处于维护和巩固的整体基调中。上合组织成立后,经历了“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独联体地区的“颜色革命”、俄格冲突、金融危机、乌克兰危机等重要国际政治事件,这些事件对于俄罗斯的国际观和国家利益观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俄罗斯对上合组织的认知也经历了从关注上合外部影响到兼顾上合内部建设的过程,进而经历了从上合是变化的世界秩序中地缘政治新主体的看法到上合应作为大欧亚新共同体中心力量的定位的变化。普京再次连任总统后,俄罗斯对外关系的主要目标是深化欧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同时管控与西方矛盾并坚持斗争与合作并举。由于对与西方关系的认识较为消极,俄罗斯向东看的态势更加明显。因此,上合组织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地位继续增强。双边层面:上合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中俄之间的问题。在研判俄罗斯对上合组织的认知与政策的基础上,还需要明确一点:上合组织发展中的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中俄之间的问题。作为拥有4300多公里共同边界的邻国,构建持久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助力各自发展振兴成为中俄双方共同的战略需求。对中俄关系来说,除了友好和合作以外,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上合组织顺利发展会使中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而中俄关系的密切又会推动上合组织前进,二者相辅相成。中俄关系的发展有它自己的历史逻辑。对于国家利益的关切是推动中俄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力。1992年,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前夕表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方面。叶利钦还进一步表示,发展俄中关系在俄罗斯对外关系中占有优先地位,一个强大的、统一的中国符合俄罗斯的利益。1997年11月,叶利钦访华时再次表示,同中国的睦邻合作是俄罗斯对外政策一个独立的优先方面,具有长期的战略性质,不受一时的政治因素影响。从俄罗斯的视角看,俄罗斯把中国置于其对外政策的“优先地位”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动机。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动机是在俄罗斯周边形成睦邻地带的需要。俄罗斯制定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除了同中国发展各种形式的睦邻关系外,别无其他选择。第二个动机是经济因素,即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中俄元首认为,切实落实在经贸、科技及其他领域达成的协议,将不断充实中俄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第三个动机是在国际上维护独立自主大国地位和利益的需要。俄罗斯不打算同任何国际力量中心对抗,也不打算单方面依赖任何国际力量中心。俄罗斯对待这些中心的战略是平衡接近。在对外政策领域,国家安全的主要目标是形成有利于国内发展的外部条件。03上合组织的发展前景2021年,上合组织20岁,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合组织成立20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时间检验,成为欧亚地区和国际事务中重要的建设性力量。成员国遵循“上海精神”,加强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合作,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回顾历史,放眼未来,可以说,推动上合组织的发展,对中国来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背景下,还面临重重的客观困难,对此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妥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上合组织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更加凸显上合组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中国积极倡导弘扬“上海精神”,团结各方力量,为上合地区的形势稳定作出贡献。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严重威胁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上合组织将继续发挥支柱作用,逐步实现上合组织地区发展繁荣。第一,加强抗疫合作,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第二,维护安全和稳定,构建安全共同体。开展数字化和信息通信技术合作;上合组织的优先任务是进一步加强合作,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毒品威胁。第三,深化务实合作,构建发展共同体。促进文明互学互鉴,增进各国睦邻友好,夯实上合组织长远发展民意基础。从上合组织筑牢发展之基的根本要求看,今后需要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对上合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上合组织未来需要坚持四大原则:第一,倡导团结协作,携手打赢全球疫情阻击战;第二,倡导安全合作,携手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第三,倡导互利合作,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第四,倡导多边主义,携手捍卫和完善国际体系。统筹把握新时期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上合组织的影响。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区域一体化发展面临挑战。作为欧亚大陆重要的多边组织,上合组织发展也需要妥善处理一系列问题与挑战。首先,需要考虑美国因素。上合组织需要在欧亚大陆的地缘区域内沉着应对,积极处理美国外在因素的干扰。美国将在新中亚战略框架内加大与各国接触力度。无论美国在阿富汗的参与程度如何,中亚都是一个对美国国家安全利益至关重要的地缘战略地区。其次,需要充分利用好俄罗斯因素。2021年7月2日,充分酝酿和讨论的最新版《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以第400号俄联邦总统令的形式批准发布。俄罗斯新版国安战略阐述了对当今国际局势的看法与俄罗斯面临的各种挑战,明确定义俄罗斯联邦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重点、保障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长期国家政策目标和任务。其中,该文件明确指出,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目的之一是在亚太地区建立可靠的机制,在不结盟的基础上确保区域稳定与安全;深化与上合组织的多专业合作。俄罗斯这一最新的战略判断与中国的国家利益一致,必将进一步促进上合组织的深入发展。最后,需要妥善处理中印边界问题,避免其对上合组织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苏联解体以后,为了确保俄罗斯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时任俄罗斯外长的普里马科夫从世界形势的变化特点出发,提出了中俄印战略三角的设想。为此,中俄印三边会晤机制诞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从国际战略博弈的视角出发,认为在美国拉印遏华的大背景下,印度加入上合组织对中国外交全局有利:印度加入上合组织后,该组织将成为中印加强沟通、扩大合作的平台。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印度不仅要受到该组织章程和精神的制约,而且会加入2007年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但从上合发展的实践看,印度并未接受该条约的约束。2020年6月,中印边境发生冲突。中印边境冲突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中美竞争日益紧张的国际大背景下,印度不断加强与美联系,中印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另一方面,印度自身不断主动提升军事实力,还进一步单方面加强中印边界地区的基础设施,这对地区形势乃至全球政治的态势都产生了影响。面对上合组织内重要成员国之间的冲突,俄罗斯持不干涉的中立立场。2020年6月23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不会帮助中国和印度发展双边关系,这不是俄罗斯外交的举措。中印两国自己有能力解决双边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从上合组织长远的发展态势看,如何避免成员国内部的双边矛盾影响上合组织整体发展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积极谋划加强内部机制建设势在必行。首先,需要处理上合组织同其他国际组织有交叉和重叠的问题。在上合组织成员国中,俄、哈、吉、塔都是独联体成员国,而且都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内也设立了反恐中心。上合组织成员国俄、哈、吉也是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国,该联盟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实现联盟内部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动,并推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组织机构的交叉和重叠给上合组织的运行带来一定困难。其次,需要建立上合组织协议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上海合作组织宪章》规定,各成员国对宪章和决议所规定的义务执行情况,由本组织各机构在其权力范围内进行监督。此外,还应该在组织内建立纵向监督机制,以避免决议出现没有执行力的尴尬情况。再次,要继续大力巩固与发展经贸合作。上合组织高举区域合作的大旗,催生了强大的凝聚力,激发了积极的合作意愿,为促进地区稳定和繁荣作出重要贡献。上合组织助力“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也需要以强大的经济关系为基础。为了明确合作的长远目标和前景,需要在该组织框架内细化长期合作纲要,从而实现其长期稳定的发展。04结语上合组织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成长。研究上合组织,需要从中国发展的全局以及中国外交的总体要求、从俄罗斯及欧亚和全球形势变化着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观察上合组织的发展,才能更好地理解上合组织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关系。上合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各成员国国家利益的一致性。上合组织的成立是中国外交的辉煌胜利,同时也使中国外交面临一个崭新的课题。建立和发展上合组织归根到底是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建立和发展上合组织,有利于中国在欧亚大陆构筑战略缓冲区和安全屏障。这个最重要的历史成果在当前国际博弈的激烈背景下尤为珍贵。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中,在维护世界和平以及地区安全和稳定方面,在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在实现国家统一的进程中,上合组织及其成员国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依托和战略伙伴。可靠的战略后方对中国的意义不言而喻。不仅对于中国,上合组织对于其他创始成员国的意义同样重大。简而言之,上合组织是俄罗斯实现东部战略稳定的支柱。同时,对于哈、吉、塔、乌四国而言,在地理上处于俄罗斯和中国两个大国之间,“命中注定”它们只有同这两个大国保持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和合作关系,才能使国家安全有可靠的保障。总之,可以肯定地说,推动上合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各成员国国家利益的一致性或者说在重大国家利益领域的相互吻合。上合组织的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从上合组织20年的发展实践看,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经济低速发展的问题;在一些成员国中,“中国威胁论”依然存在;美国霸权主义的牵制和干扰;上合组织同其他国际组织在成员组成和职能作用等方面有交叉和重叠。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包括:俄罗斯的作用,美国在中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举措,扩员,组织的机构和活动机制,等等。就我国国内统筹来看,涉及许多单位和部门。总之,发展上合组织是一项长期、复杂、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为做到统一政策,一致对外,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我国应建立专门的有关上合组织的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总揽全局,决定重要的方针和政策,领导、指导和协调各单位和部门的工作,等等。上合组织的发展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不断开拓进取。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对待上合组织这项事业在今后该组织的发展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一是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过去20年,我国对这一地区的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应该在已有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面对新时代,解决新问题,开拓前进,坚定地把上合组织这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事办好。二是要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既然上合组织的建立符合时代的潮流,符合我们国家利益,那么在推动该组织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气馁、灰心和退缩。三是要立志高远,始于足下。欧盟经过70年才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上合组织也必然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所以,一方面,要立志高远,站在历史的高度,为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又要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一步一个脚印、小心谨慎地向前走。上合组织20年历经考验和磨炼。今后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相信上合组织在各成员国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会继续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继续有效凝聚时代共识,与时俱进,在地区稳定与发展中取得更大成绩。文章来源:《学术前沿》杂志2021年8月上(微信有删节)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