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营造

其他

百年新华 | “百年新华人人计划”入围提案亮相啦!!

提案内容:组织社区大小朋友使用玩具交换屋的玩具碎片来共创视觉艺术大型招牌;展现地点希望是在新华路上或建筑屋顶上,玩具碎片既能够呈现图案,也可以呈现文字,从而为百年新华庆生。DIY变废为宝■
8月13日 上午 11:28
其他

新华路一百年了! 一起来场超级行动吧!

一起行动吧!新华百年人人计划发起&统筹|新华路街道策划&组织|新华路街道、大鱼营造文案|何嘉、或或视觉|Lili、辛巴、王茜支持|浦睿洁、鸭鸭、LJ、欣欣、思雨2024年
4月26日 下午 11:16
其他

新华玩家指南——零废弃徽章怎么用?

新华社区很好玩你可以成为新华玩家——进入感兴趣的社群领取和零废弃相关的任务赚取和积攒「零废弃徽章」用徽章换取各种心仪的社区好物如果社群主理人想发布零废弃相关任务;如果社区商户/品牌/主理人想提供社区好物给玩家兑换欢迎联系↓「新华·零废弃社区营造行动」项目组项目顾问|何嘉项目策划|陈晗、林子杰、谭嘉欣项目运维
4月19日 下午 6:01
其他

非塑料关系,可持续的关系|2024地球日活动 闲下来循环生活节

独立电子音乐人毕业于东京ESP音乐学院,创办ZoorTokyo团队于东京策办派对活动及音乐现场。2019年移居上海,专注于音乐制作,致力于推广实验/电⼦音乐&氛围⾳乐。
4月17日 下午 11:58
其他

新华社区|「新华礼包」限量发售中!快来领取一份来自百年街区的新年祝福!

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是一个跨专业青年组成的创新型社会组织,其核心专业能力包括社区营造与街区创生、社区规划与空间设计、社会学、活动策划、空间创新运营等。以「人人参与共创美好街区」为倡导,致力于推动城市再生语境下的多方参与和社会创新。新华・社区营造中心是由上海市新华路街道引领并发起,社会组织大鱼营造具体负责筹款、运营并开展社造活动的共创空间。这里不仅是激发本地居民交流协作、参与社区共治的“美好生活共创平台”,也是培育全国社造人才,助力各地社造土壤与地方创生的共学场。地址: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345弄4号楼
1月28日 下午 4:14
其他

对可持续社区的未来想象|「新华·零废弃行动」启动会回顾

「新华·零废弃社区营造行动」项目组项目顾问|何嘉项目策划|陈晗、林子杰、谭嘉欣品牌设计|杨荔晖品牌传播|谭嘉欣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是一个跨专业青年组成的创新型社会组织,其核心专业能力包括社区营造与街区创生、社区规划与空间设计、社会学、活动策划、空间创新运营等。以「人人参与共创美好街区」为倡导,致力于推动城市再生语境下的多方参与和社会创新。新华・社区营造中心是由上海市新华路街道引领并发起,社会组织大鱼营造具体负责筹款、运营并开展社造活动的共创空间。这里不仅是激发本地居民交流协作、参与社区共治的“美好生活共创平台”,也是培育全国社造人才,助力各地社造土壤与地方创生的共学场。地址: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345弄4号楼
1月18日 下午 11:59
其他

人人营造师 | 人人营造自己的社区,一起来看基层社区治理新解法!

2023年5月,我们发布了人人营造师的项目,招募社区的积极行动者,匹配参与新华路街道“微项目·微治理”中。经历了将近半年的赋能活动、社区调研、社区行动,在居委和营造师、居民的共同协作下,6个社区的微项目都已经完满完成!我们邀请了居委与营造师分享项目成果和过程中的感受,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今年的营造师项目吧!低碳生态园「睦邻花苑」议题分类
1月11日 下午 5:40
其他

0废弃行动|如果你也想共创「零废弃社区」?机会来了!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报名名额有限,若报名成功则会在1月5日前与您联系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Zero Waste | Ready to Build a "Zero Waste Community" Together?

community.闲置空间设施的活用闲置二手物品的循环利用废旧物料的创意再造社区堆肥实践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一平米行动|Buy Local 在日常支持本地

右滑动看活动1完整内容右滑动看活动2完整内容右滑动看活动3完整内容右滑动看活动4完整内容右滑动看活动5完整内容项目支持在提倡可持续生活的时代下,2023一平米行动暨第四届人文新华原创作品设计大赛关注的主题为「新关系」,将在2个月的时间,面向公众和街区征集提案,并通过系列工作坊,孵化支持行动的落地。BuyLocal(支持本地)是2023年「新关系」一平米行动的入选提案。项目往期回顾全国征集!用你的行动来激发社区“新”关系!一平米播报
2023年11月10日
其他

褚云:新连接 新可能

麓客社创中心,是以成都麓湖、麓山为起点的非营利性社会创新组织。多年深耕在地社群,逐步构建起的熟人社区,是麓湖社区营造的基础土壤,也是实现麓湖蓝图,通向“一生之城”的必由之路。麓湖为何成为地产及其他领域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经典案例?其模式是否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麓客社创中心为何发起CCC成都社群大会?从麓湖品牌和营销转型社群运营&文化艺术内容运营,现担任麓客社创中心执行理事长和LOOKLIVE主理人的褚云将从深度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视角,给出他的解读。精彩回顾大家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社群的力量:新连接
2023年11月7日
其他

一平米成果展回顾|游出新关系

“比设计空间更重要的,是连接人与人的关系。”社区设计师-山崎亮今年的一平米行动,10组团队以「新关系」为主题展开了新思考、发起了新行动、得到了新回应、看到了新可能、打开了新视角。在10月22日,行动者们以成果展的方式,将行动的全过程凝练为一个个具像物,回溯了自己发起的行动的点点滴滴,是一次整体的回望总结,也是一次全新的再洞察、再出发。现场的互动交流,带领参观者亲身感受这些行动与哪些群体、哪些角色开创了新关系;用什么方法创造新关系;创造了怎样的新关系。也已悄悄然“正在”创造一段新关系。
2023年11月2日
其他

杨金惠:一杯玉林小酒的酝酿——玉林东路社区营造与创新运营新探索

在成都的玉林东路社区,通过引入社区合伙人政策,充分发挥在地经营者的作用,探索了盘活老街区活动动力的新途径。通过社区党委与在地经营者的紧密合作,他们成功挖掘了社区文化价值,为社区创新运营开辟了新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一款玉林小酒的故事成为了启示,展示了社区合作的成果和活力。精彩回顾大家好,我是来自于成都武侯区玉林路的杨金惠,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酒的故事。大概一年以前,有一个男人找到我,“我想请你帮我卖酒,社区抽点成给基金会。”,我就问他:“中国有这么多酒,社区为什么要去卖这款酒?你给一个社区卖酒的理由。”我还提两了个要求:如果你这款酒是玉林的酒,且这款酒能够代表玉林的韵味,体现玉林人的生活方式,让玉林人喜欢,那我就帮你卖。一年后,男人带着酿好的酒来了。我不会喝酒,但我提出可以组织一场玉林小酒的品鉴会吧,于是组了个酒搭子。那个男人就是我们社区的曹大哥。曹大哥是玉林东路社区的居民,也是国酒1573首席调酒大师吴晓萍的传承人,拥有来自泸州非遗窖池。我是谁?我不是杨金惠,我代表了玉林。我的玉林,是中国摇滚的发祥地;我们玉林小酒馆的老板唐杰,人称中国摇滚之母,所以玉林自带音乐艺术范儿,是成都青年消费的时尚场,更是成都市井烟火的课代表。于是我们合伙,做了一款酒,用的是大师的味蕾,老窖的陈香和玉林的芬芳——这款酒是我们玉林的1573。这酒啊,不是贴牌的,是大师亲酿,还能做鸡尾酒,定义了新白酒,也找到了玉林的调性,淡淡的烟火味,让人欲罢不能。社区里的每一个玉林人,既是这款酒的销售者,也是消费者。这款酒要让玉林人成为玉林酒的代言人,传递玉林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玉林东路社区,以文化之本,零元成为这款酒的股东,通过合伙的方式让文化变现。玉林东路社区通过艺术社区、儿童友好、可持续递进及很多的小实验,让玉林东路社区具备了社区营造的基因,也有了自己的坚守——持续的赋能体系和对话尺度。但同时,社区营造太慢了,如何跨过很长的时间窗口,能否有个方式往前带一带。我们发现,社区营造如果不跟居民们的生产生活、生计相结合,社区营造的发生就很弱很慢,就会造成圈内很开心,圈外不知道我们在干啥。我们在社区扎根久了有三个观察:第一:社区里存在各种张力,如何寻找共同点?第二:社区里面存在的很多结构性痛点、难点、堵点,但还好成都拥有社区合伙制度,这个制度空间鼓励社区工作者大胆创新,有容错机制做保证,于是我们尝试做一点小的创新,合伙经营社区。我们可以做民宿、做巷子里青年的创想街区,把车棚做成艺术展览空间,现在要做昆虫馆。我们也有艺术空间,从童年秘密档案馆、成都双年展、到本地剧本杀,我们认为公益产品也要有商业逻辑。第三:二十大赋予全中国社区基层治理和资源整合撬动多元参与,党建引领促成国有、高校等签订共建合约,也用这种方式与居民探讨打开围墙兴办社区便民服务。每一个行动、每一个价值、每一个想法都可以合伙,我们尝试用经营社区的理念经营合伙。只要你做,社区就有无限的可能。我们会有专业技术、理论架构支撑,社区作为试验场,以及科技公司的技术支持,每一个人去支持这个项目,做社区的行动。每一个社区做成一个平台,12个社区就会成为一个大平台,书写并汇成中国机会地图。谢谢大家,欢迎来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回顾大会全程直播可点击下方图片扫描二维码跳转至视频号观看👇🏻👇🏻
2023年10月3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一平米行动|从老去出发

“积极老去具体是要干啥?”“你们面向多大年龄的人群?”“政府提供的为老服务已经很完善了”“长辈们通常有自己的关系网络”“很多长辈内心深处最想要、最渴望的可能就是自由”“没时间、没兴趣参与活动,要工作的”“不喜欢听到”老“这个字”......积极老去刚出发积极老去行动起点由一个很小的视角切入:新华社区营造中心面向年轻人、亲子家庭、宠物主等群体,有很多可以持续参与的契机议题活动、空间场域,但是更多数的中老年人没有可以常常参与进来的契机。积极老去的行动发生在新华街道,是在大鱼营造已经搭建起的社区网络中开展的社区层面的行动。在这片肥沃、共益的社区土壤中,行动持续地发生着,陆陆续续有伙伴们加入行动中来。他们在行动和日常中有哪些感受和印象深刻的事呢?行动者们说天天:一次活动中,通过展板收集大家对于老去的看法。收获的便利贴有很多实际的担忧,比如害怕腿脚不好、行动不便、记忆力下降、没有朋友。这些担忧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也在担心这些。老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所有人最终都会面对的问题,如何积极的应对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的问题。对于积极老去的讨论,也远超对当下老年群体的讨论,更是在积极探索充满可能性的未来。缘起:积极老去的概念不应该仅仅只是针对中老年人,它所囊括的应该是一个更加广阔的范围。当老人愿意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社会、社区活动的时候,整个社会、社区空间应呈现出一种怎么样的态势这很关键。如果他们想参与但社区却没有相应渠道,如果老人愿意外出活动但发现路边甚至没有可以临时歇脚的座椅,老人愿意参加社区活动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哪里有此类活动,老人愿意参与社区营造但发现被百般推辞。这些都只能说明环境在拒绝老人,而非老人拒绝环境,那“积极老去”其实就是孤掌难鸣。所以有时候社区中老年人的缺位可能并非是自愿,而是一种没有路径的无奈。因此积极老去应当是一种多方参与、多元共建的行动框架,仅仅依靠中老年人的自我改变是没有办法真正意义上实现这一愿景的。同理还有地方政府甚至地方文化相关的一系列的回应,这需要的可能是整个社会共同的努力来实现真正的“积极老去”。阿桃:做展板设计时,一开始做了很多版本,但最后选了最简单的版本。这让我思考适老性设计和其他设计的区别,以前是完全没有考虑过给老人看的设计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子豪:和祖辈沟通很少,不了解祖辈的心理需求,比如渴望与人交流的需求、想要有社交活动的需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需求。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契机、渠道和祖辈沟通。毛毛:来参加活动的独居奶奶正在给自己找养老院。zz:记忆照相馆的活动上,很多一开始扭捏害羞不好意思展示照片的人,当真的开始展示之后,会变得大方和骄傲。Akasa:近期给自己在家的外婆买了小度,方便她和自己视频。外婆接触小度时,表现出比较复杂的情绪,为能够视频感到新鲜、开心,又害怕自己不会使用。我陪她一起训练了很久,让她尽量熟练运用。希望走近老人,走进老人,营造更温暖的互助组织。佩奇:如果想给老人足够优秀的活动体验,一定要让他们多表达,活动在精不在多。小七:外婆的日常生活教导了我很多可持续生活的细节(比如淘米水浇花)和现在基本失传的传统智慧(比如早吃姜,胜参汤;晚吃姜,赛砒霜)小王:参加过一次老照片分享的活动,一起参加的有老年朋友青年朋友小朋友,还有外国朋友和动物朋友。也许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年龄代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居住在同一片土地,大家都可以坐下来嘎嘎讪胡做朋友。积极老去,是为了长辈也是为了我们自己。一个能让老者积极老去的地方,就是能让所有人积极生活的地方。远远:参与的初衷更多考虑是通过参与协助,了解下社区能为老年人做什么,老年人除了生活照护等,还能与社区发生哪些有趣的联结。除了积极老去,还可以挖掘有趣老去、健康老去、活力老去等系列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增进代际交流和社区共创。兔爷:打破心理上的年龄桎梏,在共融活动中相互感知到各个年龄阶段的色彩。星星:社区是真实事件和人物的切入口,通过这扇窗口,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和大家交流的过程中能感知到在其他场景中无法触达的更大的世界。随着行动的推进,更多伙伴加入了积极老去行动小组,使得行动持续发生。序:记忆照相馆的活动中最有意思的是最后出去照相的环节,不论是合照还是单独拍照,每个人都会很有参与感,很棒!积极老去做了啥01."你礼貌吗?"缝缝补补话日常第一次预热且较为随性的链接是编织、缝补等手工技能的交换。在前期调研采访中发现,很多长辈拥有很多技能,像种花种菜、缝纫、编织,或许这些正是年轻人想做但又不太擅长的事。在工作坊现场有伙伴抛出缝纫礼仪的议题后,实操环节就开始了。面对大家带来的旧物,参与者们迅速自动组队,并沉浸在思考、设计、改造、动手、讨论、请教的事项里,让承载生活和记忆老物件焕发新生。工作坊合影02.你来玩儿吗?童年游戏大混战有数据表明:摔倒,一直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退化,很多高龄老人会越来越长时间久坐。常常走动,有意识地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可以大大减少摔跤的概率。基于此,我们邀请长者走入社区,和孩子们互相分享各自的童年游戏,让长辈们在参与游戏的互动中走动起来,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长辈、晚辈们共同协商合作、闯关游戏环节,认识彼此、相互看见。工作坊现场游戏互动03.你来玩儿吗?2.0—晚辈做摊主!长者桌面游戏市集据估算,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0%会发生认知症,且患病概率随年龄递增。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认知症第一大国,有超过1000万的长者罹患认知症。在认知症预防中,让大脑活跃至关重要。在桌面游戏的工作坊中,我们邀请晚辈做摊主游戏官,教长辈们玩桌面游戏,双向的陪伴是我们的目的。在深度体验不同桌面游戏的过程中,试验长辈们反应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刺激大脑发展新的脑细胞之间的连接。工作坊现场游戏互动04.积极老去出摊了在大鱼营造的地方生活百货节上,积极老去作为社区摊位与来到市集现场的伙伴互动。摊位上设置了游戏环节的互动,抓石子游戏大受欢迎,现在的小朋友基本不会玩这个游戏,高手都是年轻人和长辈。晒出老照片的互动,邀请来到现场的伙伴晒出自己童年时的照片。抓石子游戏大受欢迎分享了老照片的伙伴们05.朝花夕拾-爱陪伴,记忆照相馆有研究表明,怀旧疗法是改善老年人情绪的手段,与晚辈们分享回忆有助于记忆健康。我们事先准备了一些关于老去问题,在活动中面向各个年龄层的人群收集大家的反馈。一位伙伴在互动中提出,自己担心的老去的具体事件是:“怕忘记、怕身体机能跟不上想法、怕痛、怕无聊、怕独自一人”。收集大家对于老去和社区养老的意见接着伙伴们用肢体语言搭建出一张新华路的场景照片、组队为对方画像、分享各自的老照片与故事、用老不下来「代际问答大交换」工具包互相提问、最后组队进行超有爱拍摄计划。用肢体语言摆出新华路场景为对方画像分享各自老照片与故事使用老不下来「代际问答大交换」工具包互相提问超有爱拍摄计划06.新华老龄友好线上音乐会银发是岁月的琴弦,由旅居海外的青年志愿者发起的幸福随想音乐会,邀请国内的长者聆听来自全球的音乐之声。新华社区作为分会场,有年轻人与长辈在现场为大家表演节目。老龄友好音乐会现场07.持续进行的新华在地长者访谈走近老人,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与需求,挖掘长者们潜在的诉求,用以指导积极老去接下来的行动。同时帮助他们回忆人生重大事件,减轻负面情绪,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并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时代记录。访谈现场参与者们说温温:第一次参与非同年龄的活动,真的很特别,很多平时个体的困惑,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新的视角和解答,这样的活动真的是很有意义和推广价值。每个环节都是在我意料之外,印象最深的是分享老照片和猜彼此的名字,让我想起,已经很久没有和家人们一起拍照了,以后回家真的要多多拍照,多记录,多在意身边人。单老师:我找出二十多张老照片,与大家分享。MIN闵:彼此把生活的热情和经验无代际的传递,在交流中获得更深的人生哲理,活动形式多姿多彩!思悦:在朝花夕拾的活动中感觉到积极老去真的努力去做代际交流,看着几十年前的老照片,再看到叔叔阿姨如今年纪渐长心态却依然的年轻,就觉得生活还是有奔头的,我们年轻人也不用太害怕年华易逝,岁月增添的阅历和平和是值得我们去沉淀的。上影节纪录片《梅的白天与黑夜》,主角是快80岁的上海阿姨,他们平常会去宝山商场的宜家聚会,我去了看过真的好多老人家在那里坐着聊天,年轻人和老人代际交流的好地方,可随机采访下,或许后面也可以有老龄友好的观影会。文婧:看到了很多元的爷爷奶奶。未来:活动形式与内容是第一次参加,感觉很好,你们也作出了很大努力,活动形式多样,谢谢你们让我感觉仿佛年轻了。晓芬:长者桌面游戏市集的活动上,接鸡蛋的游戏后,还玩了两个游戏,和一个小姐姐,一个大哥哥一起玩的挺好,挺开心。诚佑:我认为能够分享照片这样私人的东西并听到相关人员的直接解释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它给了我一个思考人、生活方式、地域、文化和时间的机会。先为我的搭档画一幅肖像的环节好棒,我希望能和老人有更多互动。娟子:希望有更多线下活动可参与。德芬:很感谢你们,举办这个活动。为我们这些孤独的老人着想,非常感谢。我一人生活已多年,儿、女都去了国外。积极老去的更多可能中老年人在社区场景中如何积极主动地养老,而不是以被动消费、福利的方式老去,这或许需要整个社会面共同的努力和回应。时代背景下,年轻人甚至孩童对代际关系、老去的困惑和思考,在社区场景中或许也可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区别于养老院、专门的养老社区等机构,在社区场景中“老去”这件事有着更多的可能、更多元的主体和更广泛的社会属性。一平米行动是一次开始和实验,积极老去提案已入选联劝公益第二届“美好家园行动者”的初评,最高5000元行动资金,欢迎感兴趣的伙伴加入我们,共同为积极老去的后续行动助力!欢迎感兴趣的伙伴,扫码填写表单,加入积极老去行动小组积极老去持续更新中欢迎感兴趣的伙伴参与共创行动一起搭建长者友好的社区生态在提倡可持续生活的时代下,2023一平米行动暨第四届人文新华原创作品设计大赛关注的主题为「新关系」,将在2个月的时间,面向公众和街区征集提案,并通过系列工作坊,孵化支持行动的落地。积极老去是2023年「新关系」一平米行动的入选提案。积极老去扎根社区,链接陪伴社区长者,共创大家心中积极老去的行动。为长者参与社区生活提供丰富的内容和支持,创造年轻一代与长者互为陪伴的契机、代际的交流互动。逐步搭建在地长者社区网络,期待最终实现长者友好的社区生态。项目策划:大圣、子豪、楚荔枝、星星、朱琳、飞鱼、小七、Akasa、毛毛、Hannah、兔爷、小王、缘起、天天项目顾问:兔子、何嘉、金静、或或、辛巴、桃子现场执行:佩奇、远远、凯子、Roise、阁心、序摄影记录:平凡、7C、水母、兔子设计支持:子豪、阿桃、天天物料支持:大圣、WXL-Shelly、飞鱼、兔爷、朱琳、鸡蛋、老不下来招募支持:小米、果冻、金静、杨宅居委、东镇居委、新华居委场地支持:新华社区营造中心、新华路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新华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2023年10月27日
其他

陈沛贤:跨界别的协作—香港社区资产激活与社区团体的培力

非常香港是成立于2013年的非牟利慈善机构。他们通过活化社区闲置空间和跨界合作,鼓励政府、商界、专业团队和居民共同参与,创造更多公共空间,促进社区发展与合作。这种创新的做法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还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活力。精彩回顾Hello,大家好,很高兴能得到大会的邀请,来到上海这个舞台,跟大家分享我们在香港社区营造的一些工作。你对香港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有些朋友可能会想到菠萝油、鱼蛋烧卖那一类好吃的,或者是铜锣湾那一类很好逛的地方;又或者你会想起一些地标性的建筑,比方说中环,或者是最新落成的西九龙,有一个供大家一起玩乐的无敌海景和大草地。不过要是你问香港人,10个人里可能有8个或9个会跟你说,他们对香港的印象是四个字——土地问题。我们的街道、家里的空间都很窄,而且楼价高,负担不起。土地问题无论是在市中心,还是新市镇一些比较郊区的地方,都会发生。比方说我们市中心,有很多已经超过50年的楼宇,人口开始老龄化,面临着重建或者是双老化的挑战。居民只有狭窄的生活空间,没有社交和绿化的空间,每天可能只有往返工作跟家住的场景。而新的地方是不是一定会好一点呢?这些照片就是比较典型的、比较日常的香港公民房屋的样子。无论是在新界或者是在港岛、九龙,市政府建设的楼宇都是一式一样的,导致高密度的建筑设计缺乏地区特色,让居民觉得难有一个地方的归属感。高密度的城市发展,其实有一个主要的原因。下面这是香港的地图,我们发现,除了绿色区域,只有25%的区域是能够发展的,这部分容纳了大概700~800万的人口。其余的部分,已经被规划成保育类的郊野公园,不能起楼宇。这变相铸就了很多高密度、垂直城市的发展。我们常常说地尽其用,在一个经济主导的土地分配机制之下,有一些不太赚钱的空间,绿化的空间、休憩的空间、社区的空间,是严重不够的。上海人均休憩空间大概是7.6平方米,而香港就只有两平方米,大概是一扇门的尺度。这种“蚊型”的口袋公园是随处可见的。面对这样的城市发展和规划,我们可以做什么呢?非常香港在10年前就开始了一系列的社区营造工作坊和公共空间探索活动。没有公共空间的家庭住得很小很狭窄,我们就用公共空间作为“家”的延伸去提升社区参与。休憩空间和公共空间不够用怎么办呢?我们就会去激活社区和城市里不同的闲置空间,赋予它们新的意义,提升社区参与。非常香港作为一个慈善团体,激活不同城市里面的空间。比如说湾仔码头已经停运了,于是我们在2014年把湾仔码头变成一个居民可以随时过来表演的地方,街坊们都可以放松享受。香港仔的海滨长廊,使用率也是非常低的。我们就在周末的时间,把社区团体和NGO们都聚起来,合作一些免费的活动,让居民一起去参与,早上和晚上都能够尽其用的去享受空间。中环是一个商业中心,周末没什么人。我们就跟政府拿了大概300米的行车路,变成一个大型的社会客厅、社会游乐园,让大家能一起玩。做了那么多工作之后,我们也有一些反思。比如我们怎么将社区营造和空间激活的机制拓展到其他的区域呢?或者是考虑到可持续性,我们怎么去找寻一个稳定资金、怎么去激活现在的社区,或者是鼓励更多人的参与呢?其中一个想法就是我们要找一个好的拍档。我们就把主意打在社区工作者(social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锐裘:从地方更新,到建立具有地方精神的城市品牌

从香港到东京到上海,RQ商业观察室主编锐裘分享的老建筑活化的地方更新案例,让我们看到:更新是一项各界始终在场的长期性战役,是实现”回归本我”的地方性新叙事。精彩回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我叫锐裘,来自RQ商业观察室,我们是一个base在上海专门研究城市商业的工作室。从社区转移到商业,从商业的角度观察,我们的城市正在发生什么。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地方更新。说到地方更新和城市更新,我们能联想到,从古建开始,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对它进行修旧如旧。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用到更多的时间对它进行一定时效地挖掘和系统性地梳理,同时在当中引入一个优秀的商业地产进行更加长远的规划;再接下来将进入招商环节,进入我们非常熟悉的品牌首店。像这种古建项目,它们非常受国际性的奢侈大牌以及米其林、黑珍珠这样的品牌欢迎。这一系列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其实都是为了在它开业的时候形成一个具有现象级的优秀商业目的地,能够引起城市里的人的欢迎。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会发现城市更新已经是一个非常日常的状态,这些照片里面的项目都是上海主城区里大家习以为常的商业目的地。城市更新看起来好像已经是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状态和一个打造的定式,但是在这背后会有一些疑问:这个项目它只有唯一一个路径吗,成为商业中心是一个它唯一的方向吗,还是有其他的可能?在项目更新之前,那些偏向于社区型、便利型的业态,它们去哪里了?在未来它们还会被需要吗?这个地方的老居民们搬走之后,他们是否还能决定这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可能?所以关于城市更新这个话题,它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会从香港和日本桥这两个案例看,这两个地方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商业启示。从历史和整个经济周期以及它的一个行政角色来看,上海和香港不太一样。但是如果我们把整个历史时间拉长,会发现香港和上海会有一个重要的共性,就是这两个城市的开埠时间几乎是一样的,香港是在1886年,而上海是在1884年,中间只隔了两年。整个香港社会开始对古建进行一个非常大型的讨论的时候,恰好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这个时候正好是香港开埠将近100年的时间。这个时候是整个香港,是中环在大力发展房地产的时候,所以在中环的那些古建筑,它们要让位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城市开发和现代性的建筑的发展。在80年代的时候,香港中环已经出现了部分老建筑消失的状态,公众便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张图片显示的案例比较特殊,它是一个在香港中环腹地的建筑,叫做美利楼。在1882年的时候,它要面临一个拆迁的结局,但是因为当时公众和市民的强烈反对,政府就决定把它平移到现在赤住的位置,如果你去赤住,还能看到这个建筑,而现在它成为了一个零售商业的综合体。美利楼被平移了,那它的原有的位置变成了什么样呢?原来的位置变成了中银大厦。这也是80年代香港城市更新的主旋律,发展更现代化的建筑和更高的大楼。我们现在再去问问香港市民,他们还会关心现在整个中环最高的楼是什么吗?我相信这个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现在香港的市民可能更加关心的是,除了国际性、金融性之外,这块土地和每个普通人有哪些关联性?在2000年之后,随着整个古建修复的呼吁越来越大,政府开始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且在2009年的时候颁布了一个保育中环的政策。这个图片里面包含了这个政策里面的八个古建筑。我们重点看三个建筑:第一个建筑在2014年推出,它是在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重新开业之后,被推成了一个叫做PMQ元创方创意艺术中心的地方,它的定位从原先的古建到成为一个专门去推动香港文化创意的园区。第二个建筑是在2018年投入使用的大馆,它的公共性相较于前面的PMQ会更加的广义一些。这两个建筑非常近,所以两者之间也会形成一种很默契的线路。另外,大馆的建筑面积非常大,50%以上的空间都会用于历史文化展览和一些公共性的部分。另外一些空间也包含中间的公共广场,以及下面那些用来做商业的底商。第三个建筑是2021年开幕的中环街市,香港民众对这个项目的情感会更深,因为它在维多利亚时代就已经成立了,到现在已经经历了8次修建,今天的中环其实是第八代的中环街市,它经过一个比较系统性的规划、全新的定位,这个playground
2023年10月21日
其他

遇见社区里的社会创新! | 来一平米行动展&游园会,带你玩转新关系!

新华HOW原创作品设计大赛已经来到了第4届。近年来,通过一平米行动的形式,我们在上海新华路街区已经累积激发与联结了拥有不同背景、关注不同社区议题,来自社区内外的超过100位行动者,并支持了超过30组行动的落地。今年的行动主题是「新关系」,我们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在社区里建立新关系的「新」方式,促进更多社区群体的「新」连接。在本周的一平米成果展开幕式现场,我们将会以一场有趣的游园会面向大家,用一种富有体验感的方式,分享行动者们围绕「新关系」的实践和思考。欢迎各位关注社区社会创新的伙伴,本周日共赴这场「玩转新关系」的游园会,玩转你和社区的「新关系」!玩转新关系游园会也是我们和行动者共同策划的一平米行动成果展小小开幕活动10月22日15:00-16:00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一楼&户外区域👏👏👏
2023年10月17日
其他

左靖:社区建筑,如何可能?

用策展的方式进行城市更新,《碧山》杂志书主编及策展人左靖为我们分享了如何将社区居民作为创造的主体,以塑造关系为导向,重新发现社区建筑的内在价值,组建新的行动模式来共建、共享美好的社区生活场景。精彩回顾大家好!认识我的人可能都知道,我之前一直在做乡村建设,但是今天我想分享近期还在进行中的一个城市更新项目,这个也是我们去年开始到现在还在进行,这也是我们的第一个城市项目,说实话它其实不太成熟。这个项目很有意思,去年我得到一个委托,请我去河南信阳做城市书屋。当时我在想,如果做城市书屋的话,我该怎么去做?这个项目其实源于信阳市的一个民生工程,他们想把已经失去功能的售楼部、公共厕所或垃圾中转站等,用城市书屋的方式重新改造和激活。很显然,城市书屋是一个以实体空间为基础的城市阅读服务体系,那么我们是不是仅仅就做一个书屋,或者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去复制它?这个不是我想做的,我想探索城市书屋更多的可能性,所以我们把它做成一个基于可持续的设计、筑造和社区关系而生,集书店、图书馆、展厅、店铺、茶空间、咖啡室、社区服务站、公共客厅、共建花园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共同体。我们鼓励来自更多领域的人和媒介与社区居民一起共建共治共享,在项目区域内,形成一个个生机勃勃的公共空间场域。整个项目的名称最后定为TBB社区建筑与文化季。TBB,To
2023年10月13日
其他

飨庭伸:日本社区营造中心与参与式规划的发展路径

东京都立大学教授城市规划与社区营造的专家飨庭伸分享了过去30年来,世田谷社区营造中心的发展故事,以及它是如何成功将链接人与人之间的社群网络建立起来的。"活跃度的新陈代谢"也是社群网络的特征之一,这是30年的社区营造经验告诉我们的。精彩回顾上海的大家好!这次来上海有另一个契机,是我们带了一群日本的大学生来到新华做工作坊。在此期间其实我已经4年没有来上海了,在这段时间我感受到街区氛围的很多变化,这些变化让我非常惊喜,而有一种不变的东西也让我很惊喜。我这次带来的案例是日本的社区营造中心,当社区营造中心运营了30年,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呢?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30年前的日本是一种怎样的氛围?在1990年代,NPO(非营利组织)是非常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城市规划民营化时期,有非常多的民间机构可以参与到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在这之中有一个什么样的大变化呢?原来的做法是政府会做大型的规划,居民相对比较被动参与,30年中的大变化是有更多的居民发挥主体性去参与这个地方的规划。在90年代的时候,大多组织形式会是以左边的树型网络为主,这是一种有一个关键角色在做一些决策的组织结构;但在近30年,更多的组织发展成了右边这种网络化的关联方式。这个网络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网络的每一个点是一个个体或者一个组织,怎么让这些个体和组织变成这个地方的专业者,就是我们社区营造的工作。我编写了一本书《社区营造工作指南》,这里面描绘了社区营造相关的63种工作内容。书中描述道,社区营造中心是各种社区营造相关工作中的网络连接中心。我这次分享的案例是位于东京的世田谷区,大家可以从照片上看到,这个地方是由住宅区构成的一个城市郊外区域。跟中国的城市相比较,它是相对混乱的一个状态,有很多小型的房屋。而我们这30年来一直在做的就是让这个地方人们的生活可以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快乐。世田谷区的社区营造中心是在1992年设立的,当时社区营造中心的构想就是原本独立的各方(本地的居民与民间的机构、企业以及政府)都能够在社区营造中心汇集、协作。中心成立之后,我们召集了非常多关于社区规划的专业者,或类似大鱼这样的机构,不断地去做专业性的探索和实践。当时他们也制作了参与式的工作方法,并且把它普及到全国。同时,我们也成立了社区营造基金。在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到,世田谷区的社区营造中心是一个公益信托,它其实是独立于政府、本地居民组织以及企业之外的一个独立的机构,它可以源源不断地把一些资金更加独立地支持到本地市民团体上。用基金支持居民共创的流程有几个特征:第一个是用公开评审会的方式,这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的、公开的评审过程。右下角的这张照片就是评审会时的照片,不同团体的不同的行动都在这一张大的表上,大家在现场进行投票和评估。通过这个方式,大家感到参与街区的事务变得更加公平和透明。第二个特征是市民团体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分享自己的智慧和面临的挑战,形成了一种交流的网络。最后一个特征是资金的来源并不只是从政府来,也会由民间及外部机构汇聚资源进来。这张表大家猜一下,这些数字代表了什么?这是行动组织的数量。每一年它都在不断地更迭,现在它可能已经超过了400个。一个地方的社区营造,有非常多不同的阶段,所以会分成不同的阶段以及不同的特征。右上角的数据大家可以看到30年的时间,我们资助的团体一共有430组,项目的总数是829件,花费的资金是1000多万。大家觉得这个数字怎么样?是大还是小?这个数字如果用来建一个建筑的话,可能不够,但是如果用来支持地方行动,可能可以支持30年,甚至还能有800多个行动可以浮现。世田谷区的各个地方都支持居民在外面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据点,不管是地区的共生之家、闲置房屋的利用,或者是一些小公园的运营等等,利用这些小型的项目让整个地区形成一种网络关系。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地区共生之家这个案例,在日本有一种方式是:把住宅/家开放出来。当他们有很多闲置的屋子,或是一些的独居老人,这样的家庭环境是有一些余力去开放给更多的人使用的。这个项目是冈奶奶之家,冈奶奶其实已经过世了,而她的孩子希望她的屋子能够开放给街区使用,让本地的居民一起聚餐,或者是照顾一些本地的年长老人。我们在中国看到,大家已经有非常多的方式和方法使用公共空间了,且特别有人气。在日本,最近流行的是怎样再把自己的私人的空间变成共享空间。在我看来,这30年世田谷区社区营造中心的一些成果,一个是在整个世田谷区触达了400多个这样的活动据点,另外一点就是它把这个地方的人与人之间链接的网络构建了起来。对于地区的社群网络,基于我们30年来的观察,它也会有新陈代谢。任何一个活动开始的时候,大家的动力满满,但可能过个一年、两年、三年至十年,能够持续三十年的活动是非常少见的,所以大家要把新陈代谢也当做是网络的一种特征。听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也会对世田谷区这30年走过的路很感兴趣?刚好我们正在做关于世田谷街区与生活力量的企划,这个展览是社区营造50年的展览。如果大家有机会来到日本,我也邀请大家来看一下这个展览。谢谢大家!回顾大会全程直播可点击下方图片扫描二维码跳转至视频号观看👇🏻👇🏻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肖春平:从参与式社区规划到参与式社区治理——上海东明社区营造实践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作为一个纯居住型街道,近年来围绕“宜居东明
2023年10月9日
其他

回顾5年营造行动,街道与我们一同梳理了这份「新华实践」

精彩回顾作为新华路街道社区治理的鲜明特色——新华社区营造行动可以追溯到2017年的一场“街坊四邻见面会”活动。2018年,由跨专业设计师和在地社区成员发起的社会组织大鱼营造正式注册成立,并在街道指导下开启了持续的社区营造行动。5年来,新华路街道以推进「15分钟美好社区生活圈行动」为契机持续通过系列项目支持;在地社会组织持续深耕;在地社群网络的持续参与。在多方的共同合力之下,新华路社区逐渐形成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卯合系统;打造了一系列以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为代表的促参与、可共创的公共空间;搭建起一套多层次、可持续的支持体系;并形成了多元主体共益的治理机制。在新华,一个丰富活跃的在地社群逐渐形成,真实、原生并持续开展的美好行动不断涌现,引发了社区治理、城市更新、社会创新等多领域的共同关注。如何解释新华现象,新华路街道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新华的实践者们在行动中有什么感想与经验?在2023年新华·社区营造大会上,新华路街道与社会组织大鱼营造正式发布了《社区营造的新华实践》手册,邀请在地政府、在地社会组织、专家学者代表对此进行了分享和深度解读。01#新华15分钟社区生活圈营造行动2019年,新华路街道作为上海市首批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行动试点。在试点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不仅是步行距离内的便捷的服务和便利的生活,更是人与人、人与社区之间的和谐互动,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于是,配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试点,我们同步启动了新华社区的整体社区营造行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作为这场行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始终坚持人民城市理念,通过与大鱼营造等专业力量的深度协作,全方位带动社区居民全过程参与行动,推动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治理机制与社区各类主体自下而上有序参与之间的双向奔赴。回顾这场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工作,即培育行动主体、编织行动网络以及构建行动路径,从而为社区营造在新华的实践提供了好的土壤。一、培育行动主体——激发更多治理力量并被持续赋能和许多社区一样,新华街道也面临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意识不强、参与意愿不高、参与渠道有限等情况。但是,这种情况从2017年起得到逐步改观。从2017年“新华街坊群”诞生,到基于各种兴趣爱好、行动项目形成的趣缘社群、行动者社群和共建力量,街道大力支持社区居民自发的一系列草根行动,并从中发现和挖掘一批青年骨干、专业人士,成为社区治理的新生力量。同时,通过儿童议事会、街区友好商户联盟、青年社会创新实验室等项目,让青少年、青年创新创业者、在地商户等潜在参与力量被发现和挖掘。社区有了更加多元的参与主体,能够让更多群体的声音被听到、被关注、被回应,并产生更多样化的社区议题。这些都让新华街道的治理体系更加丰富、完整,更加具有包容性。同时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治理的主体,其公共精神的建立、参与热情的激发、参与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地培养并不断赋能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完善与梳理,与大鱼营造一起打造了多层次、可持续的支持赋能体系。比如:针对在地参与者、在地商户、社区议题行动者、社区相关专业者、青年社会创新者等不同参与人群,给予空间、社群、资金、工具包、赋能培训等不同支持。对不同居民的参与阶段提供了不同的赋能项目,从入门级的“与社区握手行动营”,到一平米行动、美好家园行动者,到今年最新推出的专业性更强的人人营造师计划,针对不同阶段参与对象提供不断支持成长的赋能项目。在支持赋能体系的助力下,很多社区居民从最初的参与者、变成积极的行动者,最终成为了行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二、编织行动网络——促进党建引领下多元主体间的良性互动随着社会多元主体力量不断被激发,越来越活跃,自上而下地引领和组织尤为重要,以确保各类主体有序参与社区治理。新华街道一方面通过共同的社区文化、治理目标引领人、凝聚人,另一方面又充分尊重社会主体的运行逻辑,让不同主体在社区治理网络中都能够找到角色定位、发挥独特作用,从而形成党建引领下的政社协作机制。在构建政社协同的治理网络过程中,我们着力打造了两个关键性重要节点。一是15分钟美好社区生活圈行动。我们将“社区多元协作”作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重要力量,建立了“上下联动,左右贯通,五社联动”的组织体系。同时,通过党建引领搭建各类共治枢纽平台、共建委员会等。对内,大力倡导“人文新华、花园社区”的共同愿景,激发社区内各类主体的参与活力,从而变为共同行动;对外,通过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链接更多外部资源,倡导开放合作、共创共益,支持社区治理。今天的活动希望以新华作为平台,把我们的经验得到梳理,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获得更多外部力量支持到我们社区营造工作中来。二是新华·社区营造中心。去年,我们打造了全市首个以社区营造为主体的公共服务空间。和一般的社区公共服务空间不同,新华·社区营造中心是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共创的空间。首先,是沉浸式体验社区营造的开放空间,社区的信息、正在开展的社区行动、空间的机制等都用创新和易获得的方式呈现在空间中,成为社区各类主体了解和参与社区的重要接口。其次,是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空间的效能不断迭代升级的灵活空间。社区成员可以在共同参与空间的改造、功能的共创中,实现人与空间的良性互动。第三,也是持续支持在地营造行动的友好空间,空间通过多元化的运营模式,也建立了与高校、律所、基金会等五方共建机制,来推动空间实现多元化运营模式。通过一年来社区营造中心的运营与磨合,实现了自我造血的运营模式,成为伴随各类主体有序参与、不断成长的活力场所。三、构建行动路径——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机制。在新华,我们把社区营造行动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机结合,围绕空间改造、难点治理、城市更新、规划制订等,带领社区居民全过程参与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环节,开展了一系列生动而具体的实践,并逐步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区营造路径。在新华,无论是最小化的行动支持项目,还是3-5年的社区规划,都努力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路径闭环。比如:新华街道从2021年开始启动一平米行动,倡导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社区议题出发,通过用自己的微小行动为社区带来改变。每年我们都会从近百个居民提案中挑选十个左右支持行动落地,社区居民通过从问题的发现到持续的运营的全过程参与,培养和塑造主体意识、公共精神和参与能力。又比如:在今年的第二轮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举办居民开放周,广泛征求居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意见,并将优秀的居民提案纳入到整个规划当中去,最后经过社区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使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的制订出台过程也成为了社区凝聚共识、不断形成合意,并最终推进共同行动、共创社区未来的过程。在新华,小到一平米,大到社区规划,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闭环路径。社区就是在一个个这样的循环中实现螺旋上升式的发展。《社区营造的新华实践》是我们对一段时间以来社区治理工作的回顾和梳理,手册发布也是一个新的契机,欢迎专家、实践者更加支持我们的行动。感慨得到了很多领导和社会相关方的支持,更是对未来再出发的鞭策。02#种子与土壤
2023年9月27日
其他

WA!市集回顾|庆祝地方生活百货的美好发生,期待再一次遇见!

「闲置空间的激活、闲置物品的流通、闲暇时间的创造」为发展的方向,以可持续的社会议题串联起可持续的人际关系,致力于永续社区的发展。闲下来合作社已有品牌有:
2023年9月22日
其他

一平米行动|健障共融工作坊项目回顾: 2023新华社区「握手全身态」共创项目

添加运营助手無予NOTHINGER入群不要错过每一期的融合资讯和最新活动!共同推进社会包容性发展全文共4263字,需阅读13分钟熟练读屏需听约4分钟低视力的朋友可以调整字号大小,方便阅读配图的重要描述提取在图片下方图为「無予」与在地无障碍推进组织「1%」联合召集的活动:握手「全身态」的主视觉海报,图上在浅黄色的背景下不同色彩构成的8个人形相互拥抱围成一个圈,图上方和下方是本次活动主办方、召集方和共创伙伴的品牌logo。写在前面的总结在本次工作坊之后,「握手“全身态”·新华」就将暂时告一段落。通过两周为期两天的工作坊,我们更好地与新华街道的居民、关注社会无障碍建设的参与者们共同“握手”了新华片区“全身态”。两周活动中,我们通过障碍群体基于自身痛点出发而设计工作坊给「健障群体」,两周工作坊通过健全人包容性设计团队、障碍素人赋能师团队共同激活,完成了彼此的扣合和健障双向奔赴。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工作坊的简单回顾,沉淀本次项目的所思所想,为自己之后的项目流动做参考,更是为了有「健障共创」的内容传达给关注多元性、包容性社会发展的公众,任何关注少数派的议题都不能只存在于某次工作坊的时间段内,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问题的抛出、在场的讨论,而应该能够链接到真正的多元利益相关方,将想法和原型传达给可以成果转化为实业所用的机构/组织/企业/个人,从而以实际的虚拟/实体产品产出,真正赋能给需要更多社会融入衔接的障碍群体,产品再经由真实场景、真实障碍群体的测试迭代,进而更好地助力包容性社会的建设及发展。以下,我们会通过几个部分为大家分享本次项目的亮点与精华部分,更多内容,将于9月在新华街道举办的第一届新华社造大会上与大家通过纸质单页分享,也期待和大家的线下交流(大会的进一步信息可以参考今天的次条推送)。壹项目环节设计图为本次项目主视觉延展的两次海报,上面的文字分别为第一次的:City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人人营造师 | 两个月,看我们在社区行动!

经历了微项目报名、申请筛选与议题匹配、首次赋能工作坊组定团队,人人营造师项目已启动两个月,一起来看看「人人营造师微项目团队」的行动吧!什么是人人营造师?积极活用身边的社区空间与社群网络,主动为社区共同体中大家的利益作出创新提案与共益行动的社区成员。人人都有机会成为社区的「人人营造师」。「人人营造师」
2023年8月29日
其他

一平米行动|走进新华的家-照片聊愈工作坊

:Monica、阿汤也许我们改变不了问题,但只要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有一些人,无条件地接纳我们、倾听我们的声音、看到问题的存在,就已经改变了面对问题的态度。『END』请扫码报名城市山谷
2023年8月28日
其他

一平米行动 | “新关系”入围提案大揭秘!

在提倡可持续生活的时代下,2023一平米行动暨第四届人文新华原创作品设计大赛关注的主题为「新关系」,将在2个月的时间,面向公众和街区征集提案,并通过系列工作坊,孵化支持行动的落地。今年的一平米行动计划,从新华生发,希望行动的涟漪可以扩散到全国各地,唤醒更多地方的“新关系”!自一平米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已经陆续收到了许多有趣的行动提案。经过精彩的路演PK会,10个提案成功入围最终环节。PK会有幸邀请到了几位资深的评委导师,为行动者们的提案给出指引。在入选的提案中,行动者们关注的议题多元,涵盖代际关系、包容性设计、社区商业、心理健康等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呈现「新关系」的理念,以多元的形式和跨专业的合作团队,共同为新华街区注入活力。让我们祝贺以上提案成功入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行动者们将把他们的创意火花践行为生动的现实,来看看他们的提案都有哪些内容吧——点亮一平米走进新华的家照片“聊愈”工作坊■
2023年8月22日
其他

“新”声音儿童议事会|一群小朋友在345提出了这些行动想法......

不可思议,这些都是一群小朋友对新华路345弄活动的期待整个7月份,每周末新华路街道一群学龄4年级-7年级的小朋友来到新华路345弄新华·社区营造中心,参加“新”声音儿童议事会。在虎爸的引导下,通过议事的方式,以345弄为接口,展开儿童参与社区事务的深入研究和提案。
2023年8月16日
其他

一平米行动|新華書橘!开张!

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尽管知识的可得性变得很强,但获得的知识却往往是碎片化而片面的。我们很难只身摆脱这种时代环境的束缚,但我们可以通过对话,从他人的不同视角中探索更全面的世界。对话的人可以是远方的。也许,书籍是与远方的人对话的最佳途径,因为它可以超越时空的界线。对话的人也可以是附近的。今天,【新華書橘】正式开张,我们希望依托于新华社区中心这个物理空间,建立附近居民的公共对话平台。希望我们能通过相互的看见与碰撞,超越个体的局限。Resources~
2023年8月13日
其他

一平米播报 | 行动者见面会,你电话响了!

7月16日,在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一平米行动迎来了初次见面会!围绕「新关系」的主题,提案者、共创者和学习者们彼此结识,分享了提案与第一步行动的感受。希望通过对「新关系」的不同维度的解读,参与者们将更具体地认知在地的需求,激发可持续社区行动的想象力。见面会上,参与者们通过「限时通话」环节自由交流,通过浏览各自张贴在墙面上的个人介绍卡和提案卡,决定想要通话的对象。基于共同的议题兴趣,参与者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彼此交流。在每一通热烈又紧凑的「电话」里,通话者互相介绍自己和提案,并基于议题分享初步的提案设想。与此同时,现场也准备了锦囊
2023年8月11日
其他

“新”声音儿童议事会|决定了,就这么做!

7月23日上午,“新”声音儿童议事会暑期营迎来了第三场活动!上一场活动,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345弄”的初步动议。根据动议,大家分成了5个小组。在第三场活动里,他们在小组内商议出最终希望落地的动议,并且进一步细化完善,让动议更具可行性~同学们通过引导员展示的高年级同学的一份谐音梗课题研究报告,提取出了背景缘起、现状解析、成因探讨、社会影响、行动建议等要素,细化动议后填写在“儿童议事会建议案”内。原本漂浮在空中的行动种子,一点点被拉到地面,更加有条理、有逻辑啦!随后同学们进入了分组讨论的环节,参考往期的议事流程自主在小组内协商讨论。新华社区本地招募的儿童议事引导师们也会在一旁协助哦~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讨论后,儿童议事员们开始展示讨论成果。A组:语言角语言角小组的小朋友们最终将提案聚焦在了沪语传承上。他们建议:在345弄设立专门的沪语角、安置放有沪语书籍和其他多媒体材料的书架;定期组织与沪语相关的活动,内容可以包括游戏、餐食制作、配音比赛、情景剧表演等;在345弄门口增加沪语的指示牌。他们预估需要2000-3000元的预算并可通过文化传承基金和自筹的方式来筹集。引导师评语(史黛西):在议题选题时,徐栋思考的议题已经跳脱出游戏、活动等孩童领域,关注到了沪语文化、城市文脉传承这一点,让人眼前一亮。在后续选题投票时也会为自己的选题积极争取,最终让沪语传承成为正式议题。吉正元和朱奇俊在加入这一议题讨论组后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资料积极准备讨论议事,还使用新潮的AI技术获得了较为完备的思考框架,在议题讨论时不仅提出了要做什么,还先人一步思考到了要怎么做(例如经费来源等)。通过这次儿童议事会,小伙伴们真真实实体会了一把提出议题,争取资源,讨论议题,呈现方案,答辩完善的过程,做了一回小大人,有些方面的表现已不输成年人;也学习到了一般的议事流程和议事礼仪,或许长大后能够成为更会开会的大人;还收获了一样爱好沪语传承的小伙伴,或许以后可以继续深入,真实地将沪语传承角的功能落地搭建起来。B组:活动丰富活动丰富组的小朋友们认为:345弄的活动需要做到老少咸宜;建议设立信箱收集居民的需求;针对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吸引老年人的参与;增加更多的游乐设施让小朋友更愿意来玩;此外可以通过集市和比赛增加这里的人气。不仅如此,她们还制定了8月启动、9月开始的小目标,并做好了分工。引导师评语(毛毛):通过三次的学习,三个孩子似乎开始更加理解议事会这件事情了。贝贝、星星和Moki三个女孩从第一次分组就在一个小组的友谊也延续到了议事小组中。虽然大鱼对她们来说还仍然有些陌生,她们还不了解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身边的伙伴也都是崭新的面孔,但是她们的脸上始终透露着好奇与期待。随着相互之间逐渐熟悉起来,三个原本安静乖巧的女孩慢慢放下拘谨,开始分享她们真实活泼的想法,用她们少女式的绮丽梦幻描绘着各自对于大鱼的畅想。她们憧憬着有一个小小信箱可以表达心声;她们也会贴心地考虑到长者的需求,不希望代际成为彼此交流的阻隔;她们期待着通过集市、节庆习俗等等充满人气的活动让这里发生更多温暖欢乐的联结。我看到,三条小小鱼儿已经扬帆起航啦。C组:环境绿色环境绿色组的小朋友们发现:345弄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积水、破旧、蚊子、垃圾、泥浆等方面,并分析造成这个现象是因为缺少专人管理与缺少规则;他们给出的建议是增强排水、翻新道路与花坛、种植驱蚊植物等,他们预估需要5个月的时间落地实施这些措施。引导师评语(元元):C组环境友好组的阿牛、杰哥、雪球和长江这四个孩子年龄相仿,在上周日的营上都能有商有量、共同议事。环境这个议题很大,得到了最多孩子们的投票,的确是需要做很多努力的。无论是场地方还是345这边的共建行动者们都知道现在存在的问题,但受人力、资金、场地等原因推进缓慢。孩子们通过这次讨论,对他们观察到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议。同时,他们也意识到需要多方的努力和资金的支持才有可能解决问题。如果可以让孩子们多了解一些345的前世今生,对孩子们持续参与社区共议共建将有很大帮助。D组:显眼显眼组的小朋友们认为新华社区营造中心处于弄堂的深处,路过的人很难发现,因此他们希望在入口处建设标识性的拱形架子;同时345弄也需要尽快清理杂物美化环境,利用建筑物外部的美化和装饰吸引路过的人一探究竟;此外利用好互联网进行宣传也是有益的。引导师评语(斯基):显眼组活动当天有位小朋友有事未能参与,但是他们都表示之前在微信群有看过其他成员的提案,可见他们还是比较积极地在为345弄出谋划策;另外在他们的活动记录本上也有不错的设计画稿,希望他们可以更进一步,在下一场活动中有更好的呈现。E组:祖孙交流祖孙交流组的孩子们各自提出了一些想法、包括让祖辈教授孙辈劳动技能、祖辈辅导孙辈作业、开展祖孙可以一起玩的游戏、传统文化传承等等。最终经过协商他们认为这些活动可以归结为祖辈为孙辈教授生活技能上,并希望可以定期开展这一类型的活动。引导师评语(梦梦):祖孙交流组,也被我们称为大龄组。大龄组的成员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节奏。经过前面三次议事会的参与,开始慢慢进入状态。针对祖孙交流的议题,他们提出希望以组织不同类型的活动作为切入点,做到传统文化,新老传承。从长辈身上更多的学到平时不怎么接触的技能,例如缝纫编织技能,打扫收纳技能,书法陶艺技能等。他们也开始慢慢学会使用议事会的方法,去和组员沟通讨论,形成完善的提案。作为大龄组,期待他们能够有让人惊喜的最终呈现。7月29日(周六)9:30-11:30,是儿童议事会的结营仪式。届时,五个小组将现场展示他们的行动方案,并有相关方为议事员们加油打气,让他们的行动方案更具备落地性~欢迎大家前来围观!“新”声音儿童议事会暑期营指导单位
2023年7月27日
其他

关于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你想知道的在这里!

自新华·社区营造中心开放以来,这里迎来了居民、学者、社会创新者等众多朋友的好奇和关注:社区营造中心是什么?谁在运营这里?这里做什么活动......我们整理出了运营中被询问频率最高的10个问题,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里~Q1:新华·社区营造中心是什么地方?A:新华・社区营造中心是由上海市新华路街道引领并发起,社会组织大鱼营造具体负责筹款、运营并开展社造活动的共创空间。这里不仅是激发本地居民交流协作、参与社区共治的“美好生活共创平台”,也是培育全国社造人才,助力各地社造土壤与地方创生的共学场。Q2:新华·社区营造中心是怎么建造起来的?A:2021年初,新华路街道牵头,建立一个政府、园区所属企业、社会组织等联合的多方合作框架,活化345弄堂的公共空间和几栋消极房屋资产,以公益作为起点,以提升公共服务,并实现良性运营的共益价值的兑现作为目标。5栋建筑中的4号楼,是项目承载社会责任的关键,被打造成为上海第一个综合性的社区营造中心——新华·社区营造中心。Q3:新华·社区营造中心的运营模式是怎么样的?A:新华·社区营造中心由五方共建联合体和在地营造团队共同支持运营。在平台建构层面,包含高校、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基金会、法律顾问在内的五方共建联合体帮助社造中心链接资源、提供支持,为创新提供扎实的保障,通过周期性共同会议讨论社造中心的运营发展;在日常运营层面,涵盖空间主理人、一日主理人、社群自组织、议题共建方等内外部伙伴的在地运营团队以空间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通过持续的社区议题讨论营造美好新华。Q4:新华·社区营造中心如何可持续运营?A:为实现自主运营,新华社区营造中心搭建了多方输入的可持续资金池,主要包括自主运营、公募平台和基金会合作三个渠道。自主运营上,基于社区营造中心的多元空间功能,社区营造中心开展主理人合作、空间合作、共享办公“自带桌计划”等;公募平台上,社区营造中心在联劝公募平台上发布了「共建新华·社区营造中心」项目;基金会专项合作上,蚂蚁公益基金会参与了345弄堂蓝色运动角的共建、博世中国慈善中心将支持社区营造中心的产品研发和共学系统的研发。Q5:新华·社区营造中心有哪些空间,分别有哪些功能呢?A:新华·社区营造中心共2层,总建筑面积约840平方米。内部功能包括:展示场(互动展示性的公共空间)、发生场(参与式工作坊的空间)、交流场(社区咖啡馆与共享食堂)、共学场(社区营造共学与共享办公空间)、实践场(社会创新创业类的主理人空间)、小剧场(多功能活动空间)等。Q6:新华·社区营造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街道活动中心一样吗?有什么不同?A:这里和其它空间一样:都是欢迎社区居民、承载社区居民的公共生活的社区公共空间。
2023年6月25日
其他

小小设计师|“新”声音儿童议事会暑期营,等你来加入!

儿童友好社区意味着什么?儿童友好由谁来定义?孩子可以成为社区参与的主人翁吗?社区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景,对于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除环境设施之外,儿童的参与也非常重要。从小建立和同伴、社区的关系,能让儿童习得公共思维,推进儿童视角下的议题行动,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在即将到来的暑期,被评为“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的新华街道,将联手大鱼营造和新华
2023年6月20日
其他

你想成为家门口的营造师吗?

「楼下的公共花园怎么这么乱呀?」「好好整整,孩子也可以在这里认识自然呀!」「搬来几年了,也没认识几个邻居」「对社区有些想法也不知道和谁商量」……相信大家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时刻:家门口的事儿,社区的事儿,关注到了,也想让它发生改变,但不知道可以从哪里开始,看不清行动的路径;是不是也有人和我有一样的想法,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我有没有具备行动所必须的能力……这些身边的事儿,怎么才能真正发生一点改变?希望真正推动社区的改变,需要具备什么视角和能力?我们每个人,还可以在社区行动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有一个在家门口进行创新提案和共同行动的机会,你来吗?什么是人人营造师?积极活用身边的社区空间与社群网络,主动为社区共同体中大家的利益作出创新提案与共益行动的社区成员。人人都有机会成为社区的「人人营造师」。「人人营造师」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人人来参与!新华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公众开放周来了!

第一轮行动成果(2019-2022)1.探索了循序渐进、自我调节、有机生长的城市更新模式。●上生新所、幸福里等亮点城市更新,入选第二批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活动推荐|线上艺术节:用三天,深入了解二十七个有趣的灵魂和他们的另类道路

27个声音,27位独特的灵魂和他们在践行的道路。像树一样,自下而上;像森林一样,多元开放。欢迎在新年伊始的三天,走进旗溪的小森林,愿你也收获生长的力量。
2022年12月27日
其他

“握手社区”静安区责任社区规划师招募啦!

2022年是见证了许多历史性变化的一年,我们愈发意识到在自己生活的“社区”这个场域中,彼此之间关系的建立与维系变得尤为重要,越来越多人开始主动「握手社区」。同时,我们的社区越来越需要能够凝聚多方力量、深耕在地,同时身怀专业技能的社区规划师群体。他们是连接社区规划与基层治理领域的跨专业能人,既能够理解解读自上而下的相关政策,也能够带动自下而上参与的居民力量发生,同时具有规划设计、项目实施的专业能力。静安区在2019年就开始重点推进“规划师进社区”的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沉淀,静安区规划局提出一名定点社区规划师、一名责任社区规划师、N名项目推进员的“1+1+N”的特色社区规划机制协力创新,定点社区规划师是对接社区联系点的区规划资源局工作人员,责任社区规划师为外聘专业人员,项目推进员整合志愿者、社区达人、社区工作人员等加入。今年,静安区规划资源局发起
2022年12月3日
其他

一平米行动|新华玩具交换屋正式运营

“新华社区玩具交换屋”第一期改造完成啦!11月12日正式运营,全天24小时开放。新华玩具交换屋是什么?新华玩具交换屋是由新华路345弄里一个闲置的小黑屋改造而成的空间。我们希望社区内的儿童能够带来家里的闲置玩具,在玩具屋内进行交换,让闲置玩具流动起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以玩具联接儿童、家庭和社区。改造后的玩具屋这个屋子原本是作为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一个装置,在上生新所内进行展览。活动结束之后就被搬到了新华路345弄,一直闲置至今。改造前的闲置小黑屋玩具屋改造玩具屋改造过程中,得到很多新华社区里的邻里支持,在此特别感谢!让我们跟着视频回顾一下玩具屋的改造过程吧!我们希望可持续理念贯穿整个项目1、使用的材料都尽量利用场地原有的材料或回收的材料。例如我们新安装的一个座椅就是将场地上损坏的一个户外座椅修复移动过来。原本破旧的室外地板经过修复上漆后可以作为室内的搁板重新利用。户外的木桩汀步,是由新华路上倒塌的一棵树切割得来。
2022年11月21日
其他

一平米成果展 | 邀你共同见证这场韧性运动!

第3届人文新华原创作品设计大赛关注的主题为「韧性社区」,在2个月的时间,面向公众和街区征集提案,并通过系列工作坊,孵化支持11个韧性行动的落地。11组行动已经落地,一起来看看吧!「序言」「一平米行动」陪伴新华共同生长到了第2年。第1年我们探索了艺术作为便民服务的可能,今年我们召集了一起经历城市特殊时期的伙伴们,为营造「韧性社区」而共同思考并行动。从今年8月行动发布至今,我们邀请在地青年共创了100多个韧性行动方案(分为议题行动、文化创意、公共装置这三大类)。其中,有11个行动小组近60位行动者持续行动至今,支持了社区商家、儿童友好、长者友好、无障碍街区、可持续生活、社区文化、城乡联动等各类议题的韧性行动真实落地在新华。一平米行动的产生,源于人们对身边议题的关注,对生活于美好街区的期待,也源于人们愿意用自己的双手来成就这份期待的勇气与创造力。这群可敬的行动者们通过多轮头脑风暴,从个人的好点子到找到行动伙伴共同探讨更广泛的议题,再到提出具体行动方案与各种相关方接洽和不断打磨行动路径,并思考更可持续的行动策略。在这期间,每一位行动者都担当着在街区穿针引线的重要角色,为韧性社区创造了无数有趣又重要的连结。行动,或许是短暂的。然而,每一个行动背后都凝结了许许多多的思考与人们的联动,已然是一场韧性运动。我们相信,即使疫情反复冲击我们生活的稳定,我们仍能通过行动觅到身边更多的锚点。欢迎加入这场看见韧性,连结身边的韧性行动之旅!「韧性社区」一平米行动成果展【展览时间】11月19日-11月24日(10:00-18:00)【展览地点】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一楼(新华路345弄)特别活动:谈谈我们的行动11月19日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预告:参与式艺术展《反面》由Wavemaker 蔚迈 X 不样 X 大鱼营造 X BottleDream 共同发起

十月21-232022年10月21-23日13:00-20:00上海市新华路345弄4号楼这是一场双人共赴的艺术展我们邀请对知我拥有好奇心的人们进入到一个无差别场域,在共同创作面具的艺术行为里投射出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他我”,并得以如碎片拼图般重塑“我”的认知机会。每一位访客既是自我的探索者,也是艺术展的参与者。每位参与者的作品都将成为艺术展的一部分,不断汇聚,不断启发。如果,人们不必收起欲动的棱角,不再遵循违心的规则,这个世界会更自由吗?如果,人们可以庆祝自己的勇敢,可以理解彼此的不同,这个世界会更包容吗?如果,人们能够将双眼看向他人,尊重与己无关的群体,这个世界会更平等吗?一个自己,两个面具一次突破,一起留下探索可以不一样的真我审视可以不一样的我们《反面》|
2022年10月6日
其他

共创展预告 | 安顺亲情邻里·美好家园街区展期待你的参与!

2022年虹桥街道联合社会组织大鱼营造,致力于推进安顺路“亲情美好街区”建设,发起共建“亲情美好街区”系列行动,从举办街区系列TALK,到发起街区共创展览,通过凝聚街区各主体的力量,共同打造全龄友好、全域共享、全程参与的亲情美好街区,让生活在安顺街区的人们获得更多的关爱与力量。安顺街区隶属虹桥街道,位于中山西路以西、伊犁路以东、虹桥路以南、凯虹路以北,安顺路连线串联起五个居民区(伊犁、爱建、虹桥、虹储、虹东),这里历史悠久、和睦安宁。它的记忆始于百年前的姚村,建国后伴随着共和国的步伐共同成长,一代又一代的安顺人从这里起步、在这里安家、在这里找到归属、在这里建设共同的家园。他们经历了沿街小区的建成、安顺路的演变、街道办事处的成立、小区物业的引进、业委会的成立、社区同心抗疫……,这些共同的经历也形成安顺街区独特的个性与气质。1949年安顺街区的地图(图源天地上海网站)1979年安顺街区的地图(图源天地上海网站)2019年安顺街区的地图(图源天地上海网站)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区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天,面临新时代新挑战的安顺街区,正在凝聚街区多方主体的力量,共同打造全龄友好、全域共享、全程参与亲情美好街区。它的探索也是国家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个性化、多元化的呈现。街区共创展
2022年10月5日
其他

合作的力量|亲情美好街区Talk居委&业委&物业专场回顾

2022年虹桥街道联合社会组织大鱼营造,致力于推进安顺路“亲情美好街区”建设。两个月的疫情让街坊邻居更加熟悉与依赖,社区也出现了很多贴心人、行动者、建设者,在社区中实践着宝贵且有效的抗疫经验。为此,我们发起“共建亲情美好街区”系列行动,从亲情美好街区系列TALK出发,寻找社区的行动者,为后疫情时代安顺街区的发展建言献策,也让生活在安顺街区的人们获得更多的关爱与力量。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单元和关键环节,社区治理对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共同体,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方能实现。在安顺街区日常社区治理实践中,服务居民、造福居民已经成为社区治理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驾马车”相互配合,不断摸索,他们成为社区治理的脊梁与基石,为安顺街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长期直面社区居民最切身的困难与矛盾,最直接的诉求与表达,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中,“三驾马车”的赶车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的成员们对于社区治理工作有着自己的感悟。本期,来自安顺街区五个居民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代表,和我们分享他们工作中的欣喜和艰难,分享他们对社区、对街区建设独特的思考。我们的分享主要围绕下列主题展开:在小区居委/业委/物业任职多久了?如何开始从事这项事业的?平日里最多参与哪些社区公共事务?最大的挑战是?所在小区特点有哪些?疫情前后有何改变?期待亲情美好街区打造能为社区带来什么变化?我能做什么?亲情美好街区系列talk第五期
2022年9月26日
其他

小店与街区的双向奔赴|亲情美好街区Talk社区小店专场回顾

2022年虹桥街道联合社会组织大鱼营造,致力于推进安顺路“亲情美好街区”建设。两个月的疫情让街坊邻居更加熟悉与依赖,社区也出现了很多贴心人、行动者、建设者,在社区中实践着宝贵且有效的抗疫经验。为此,我们发起“共建亲情美好街区”系列行动,从亲情美好街区系列TALK出发,寻找社区的行动者,为后疫情时代安顺街区的发展建言献策,也让生活在安顺街区的人们获得更多的关爱与力量。在城市商业体系中,社区商户是极有特色的部分。即使是在商业竞争日益严重的今天,尤其是面对电商的冲击,它仍然以便民、灵活、下沉式的服务等优势,获得了独特的生存空间。可以说,一家家小店承载、呈现、也建构着人们许多简单却也是本质的生活需求,繁荣多元的小店经济是城市烟火气的象征,在普通人幸福安宁的生活图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和许多商业机构一样,因为疫情的影响,安顺街区的商户在也面临许多压力,但是,因为长年扎根社区,服务社区,反而体现出难得的韧劲,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好转,小店的经营状况逐渐复苏,商户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本期Talk,我们邀请了安顺街区的商户,就以下的主题进行了分享:你是做什么生意的?在安顺路开店多久了?你熟悉你的顾客吗?你是怎样为他们服务的?疫情对你的小店有影响吗?现在怎么样?亲情美好街区建设,社区商户们可以做些什么?亲情美好街区系列talk第四期社区店主合影01
2022年9月20日
其他

一平米行动|3个小时,这群人共创出100个韧性社区提案

一平米行动成果展#为新华创作#2020
2022年9月17日
其他

楼组长深耕在街区|亲情美好街区Talk楼组长专场回顾

2022年虹桥街道联合社会组织大鱼营造,致力于推进安顺路“亲情美好街区”建设。两个月的疫情让街坊邻居更加熟悉与依赖,社区也出现了很多贴心人、行动者、建设者,在社区中实践着宝贵且有效的抗疫经验。为此,我们发起“共建亲情美好街区”系列行动,从亲情美好街区系列TALK出发,寻找社区的行动者,为后疫情时代安顺街区的发展建言献策,也让生活在安顺街区的人们获得更多的关爱与力量。楼组长是被称为“楼栋总理”的那群人,在社区组织架构中,他们是最基层的管理者,是社区事务的协调者,是居民心声的倾听者和反应者,是社区居民和社区管理者之间沟通的桥梁。长久以来,安顺街区这些居民身边最小也最直接的“官”,直接面对社区居民和社区事务,工作辛劳又琐碎。在疫情中,他们用自己质朴真诚的情感、坚定有力的责任担当、踏实细致的工作,为小区的居民遮风挡雨,他们的力量也被更多的人认识、理解和重视。本期,来自安顺街区五个居民区的楼组长们和我们分享了那些平凡和琐碎背后的“传奇”,也分享了忙碌与辛劳背后的心事。本次Talk,我们的分享主要包含以下主题:你为什会做楼组长,做了多久了,有些怎样的感受?疫情期间楼组长主要做些什么?邻居阳了怎么办?楼组长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亲情美好街区建设,楼组长有怎样的期待?亲情美好街区系列talk第三期
2022年9月7日
其他

预告 亲情美好街区Talk社区商户专场 | 社区小店在呼唤

2022年虹桥街道联合社会组织大鱼营造,致力于推进安顺路“亲情美好街区”建设。两个月的疫情让街坊邻居更加熟悉与依赖,社区也出现了很多贴心人、行动者、建设者,在社区中实践着宝贵且有效的抗疫经验。为此,我们发起“共建亲情美好街区”系列行动,从亲情美好街区系列TALK出发,寻找社区的行动者,为后疫情时代安顺街区的发展建言献策,也让生活在安顺街区的人们获得更多的关爱与力量。安顺路东起沪杭铁路(虹桥街道辖区边界东至凯旋路),西至伊犁路,沿线串联起有上海社区党建一面旗帜虹储居民区;有上海首个探索生活垃圾分类的爱建居民区;有集聚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全市首个老年AI健身点的虹东居民区。多年来,虹桥街道紧紧围绕“国际精品社区,活力三情家园”的总体建设目标,不断探索和实践,使安顺路逐渐形成了党建引领,亲情邻里的特色氛围。疫情使得居民更加感知到了邻里与社区的存在,感知到了居委、业委、物业,感知到了小区以外线上、线下的公共空间,感知到了其他小区、商铺,以及他们与自己的关系;疫情使得邻居间更加熟悉与依赖,社区也出现了很多志愿者、团长等社区能人,实践了很多宝贵且有效的抗疫做法;上海的社区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防疫常态化的状态,社区该如何保留住那些在突发时期涌现出的社区能人,讲述抗疫的故事,总结抗疫情的经验?疫情也使得社区出现了很多新公共议题,社区该如何增进人与人之间更多的理解、信任与共识,鼓励参与者行动起来,让行动者互相看见、支持,持续推进议题的讨论与治理的创新?为此,安顺路街区发起亲情美好街区系列Talk。理解街区、培育共识、鼓励参与、引导行动;在后疫情时代,让生活在街区的人们,获得更多的关爱与力量。2022年9月3日(本周六)是亲情美好街区系列Talk的第四期——社区小店专场。烟火气的街区离不开社区的小店,疫情期间,小店作为社区的重要一份子,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支持着社区,为社区提供着物资与服务。疫情对社区小店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一期,我们将倾听社区小店的声音。他们是做什么生意的?开店的原则是什么?他们生活在安顺吗?来安顺开店/住在安顺多久了呢?他们熟悉自己的顾客和邻居吗?有什么和老顾客之间的故事?如果有一日离开安顺,什么是大家最舍不得的?疫情、团购对社区商店的影响是什么?在疫情期间做了什么?现在的经营状况怎么样?打造亲情美好街区,社区小店们可以做些什么?和社区产生什么样的联系?如果安顺有街区友好商户联盟,这个联盟是什么样的?社区商户们可以做些什么?|
2022年8月31日
其他

志愿者行动在街区|亲情美好街区Talk志愿者专场回顾

2022年虹桥街道联合社会组织大鱼营造,致力于推进安顺路“亲情美好街区”建设。两个月的疫情让街坊邻居更加熟悉与依赖,社区也出现了很多贴心人、行动者、建设者,在社区中实践着宝贵且有效的抗疫经验。为此,我们发起“共建亲情美好街区”系列行动,从亲情美好街区系列TALK出发,寻找社区的行动者,为后疫情时代安顺街区的发展建言献策,也让生活在安顺街区的人们获得更多的关爱与力量。从传统上说,在上海做志愿者一直是件值得尊重的事情。而在2022年上海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成为志愿者,积极投身到抗疫战役中成为许多市民最自然的选择,他们无惧风雨,勇敢逆行,成为这座城市抗击疫情最重要的力量,真正诠释了“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如今,疫情进入了常态化防控的阶段,而志愿者们依然活跃,如光,如炬,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在安顺路打造亲情美好街区的过程中,来自不同小区志愿者的心声,让我们对这里的明天充满了信心。我们的分享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他们是如何成为了志愿者?社区里的志愿者有哪些分工?队伍是如何组织起来的?曾遇到过什么困扰与难点?是否解决?是如何解决的?在防疫越来越常态化的背景下,志愿者们如何更可持续地支持到社区的防疫日常?如何建立志愿者的长效运作机制?你对安顺亲情美好社区的愿景是什么?亲情美好街区系列talk第二期志愿者合影我在小区作为志愿者做了些什么?以下是安顺街区的志愿者们带来的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01
2022年8月31日
其他

韧性社区,需要你!

《未来》,立体字快闪装置,创作者麻进。2019年,艺术家麻进和社区儿童共同用快递纸箱搭建的立体字装置《未来》,希望鼓励大家对可持续生活进行思考。如果你具备设计力,你可以结合社区的真实需求做设计▲
2022年8月23日
其他

团购为社区带来了什么 | 亲情美好街区Talk团长专场总结

2022年虹桥街道联合社会组织大鱼营造,致力于推进安顺路“亲情美好街区”建设。两个月的疫情让街坊邻居更加熟悉与依赖,社区也出现了很多贴心人、行动者、建设者,在社区中实践着宝贵且有效的抗疫经验。为此,我们发起“共建亲情美好街区”系列行动,从亲情美好街区系列TALK出发,寻找社区的行动者,为后疫情时代安顺街区的发展建言献策,也让生活在安顺街区的人们获得更多的关爱与力量。2022年春天对上海来说是非常特殊的,肆虐的疫情深刻地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居家生活、办公成了常态,社区对我们而言,注定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概念,而是生命的着陆点,我们对社区而言,注定无法成为过客,而是现实的构成。从陌生到熟悉,从平行到交集,从隔膜到关切,在同舟共济的日子里,我们建构良性的邻里关系,共建大家的社区,支撑艰难的城市。如今,疫情形势逐渐平稳,但风险始终不会缺席,大家好,我才好,不仅是抗击疫情的有效法则,也是对抗其他风险的有力武器,那些在艰难中积淀下来的情谊、关系、规则、意识,会是我们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宝贵经验。疫情期间困难重重,物资的匮乏,让日常生活黯然失色,这时候,社区团购解了燃眉之急,往常那些日日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普通邻居可能就是每天为我们提供牛奶、面包、蔬菜、水果,甚至是安慰与快乐的“哆啦A梦”,而团购成为抗击疫情最重要,也多彩的板块之一。团购到底为社区带来了什么?为了寻找答案,我们邀请了来自安顺街区五个居民区的团长们,他们在疫情期间努力回应每一位居民的物质诉求,在小区群里组织协调、一呼百应。为了引导团长们,在Talk现场,我们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来启发大家的分享:团长们都是如何开始组织团购的?社区团购中充满着各种问题与难点,对品类的争议,质量与售后的问题,送货时间的不确定,到货后的分发,消杀与风险的规避等等,团长们都是如何克服的?小区的团购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团购对社区和个人的消费方式、邻里关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疫情后,团长是否还会考虑将团购继续下去?在社区中,他们还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亲情美好街区系列talk第一期团长合影团购为社区带来了什么?以下便是安顺街区的团长们为我们带来的分享。温暖与信任不同的团长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初衷,但是安顺街区的团长们在谈起自己的成为团长的初衷时,都有着温暖的本色。团长们对小区的规模、情况如数家珍,谈起小区的困难邻居,尤其是老人时充满了温情与体恤。正是这种深入骨血的善良,让他们不计得失,对他人倾力相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尊重与信任,是对奉献者最美好的回馈。|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3.30上海抗疫行动&指南集合

24小时后,上海浦西的社区将迎来长达4天的封控管理。抗疫当前,我们收集了伙伴们发起的抗疫行动和居家指南。可以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要好好学习和和疫情共处。希望这些行动、实用指南可以帮助到大家和身边的朋友!欢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更多实用指南和信息!祝福我们的社区都能平安抗疫,如期解封!
2022年3月30日
其他

聊聊你心中的安顺路|亲情邻里街区参与式开放日实录

一个传统的街区,如何以突破小区与小区之间的边界,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打造宜居、亲密、友善、融情的街区共同体,提升在地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虹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联合大鱼营造,通过打造街区品牌、助力街区成立共治联盟、推动街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建立机制助力街区公共资源更好地共享,最终营造一个「社会主义先进治理与本土特色文化传统」相融合的【开放式亲情邻里街区】,使饱含安宁、顺达之意的「安顺」实至名归。▲
2022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