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传一基金

其他

美国富人为什么捐钱?捐给谁?怎么捐?一份调查报告

strategy)界定为“使你的慈善捐赠更具影响力(impactful)、更有效(efficient)、更有利于你的自我实现(personally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传统慈善捐赠统计漏掉了什么?重要吗?

https://www.givingtuesday.org/informal-giving-community-care-and-mutual-aid/.
2022年4月13日
其他

社区防疫志愿者经验总结:为当下,也为未来

上海疫情持续至今,多数小区仍处在封控状态中。在疫情管理人手不足的前提下,许多居民自发加入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管理、疫情防控贡献了极大力量。在此,想先对所有在防护服下挥洒汗水的志愿者们说一声“谢谢你们”!作为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思考——如何让小区更好发挥“最小单元格”的作用,从而尽可能保障每一位居民的安全,协助疫情防控?我们根据自身作为志愿者在小区里协助居委会服务的经验,总结了这份「上海社区防疫志愿者工作手册」,希望能给更多同处在封控状态中的小区一些支持。想要提前说明的是,这份手册并非尽善尽美的“指南”,只是作为基础经验分享。影响小区内防控工作协调的因素众多,如住户情况、小区感染者情况等,我们期待更多人结合自身经验共同完善这份手册,为今后的突发情况沉淀更多工作经验。也希望志愿者在保证自己身心健康、精力充沛的前提下,能够更加轻松、高效地开展工作❤️手册作者所在小区情况如下:*
2022年4月11日
其他

周惟彦:关于0-6岁阳性婴幼儿隔离政策的紧急建议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如何隔离、救治?家长能否陪护?近日,这些问题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4月4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表示,如果儿童家长同样是阳性感染者,可以同住在儿童区域陪护照顾,一起接受观察治疗;如果家人不符合陪同条件,且患儿小于7岁,将在公卫中心接受治疗。上述政策公布后,社会上关于不能让7岁以下儿童离开家长被单独隔离的舆情继续发酵,甚至有一些家长公开表示,愿意自己被感染为阳性以换得陪护孩子的机会。对此,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周惟彦提出了《关于0-6岁阳性婴幼儿隔离政策的紧急建议》。在其中,她提出了“婴幼儿照料建议措施”“特需儿童应享受最有利于其生命保障的陪护和隔离措施”“按照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提高医护/陪护人员比例”“创设儿童友好隔离环境”等建议,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突发事件造成未成年人监护缺失、医护人手不足的工作指引。本文为紧急建议全文。*题图素材来源于PIXABAY。关于0-6岁阳性婴幼儿隔离政策的紧急建议此次疫情爆发,没有打过疫苗的婴幼儿最为脆弱,极易受到病毒的攻击。根据深圳市感染病例中儿童占20%的数据,我们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相关话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共情或共鸣,仍在不断发酵。鉴于此,秉持科学和最有利于儿童(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最重要原则)的原则,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周惟彦紧急建议如下:建议一婴幼儿照料建议措施当前医护人手不足,难以及时、有效地回应婴幼儿的照料要求,而一周以上分离以及有效陪伴缺失,将给婴幼儿带来心理创伤。建议:家长无论阴性或阳性,在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培训、做好防护后,可准许在公卫中心陪护照护7岁以下患儿,尤其是0-3岁婴幼儿。有志愿经历或社会工作等相关经验的家长,可自愿报名,成为隔离点在地志愿者,承担协助性工作。建议二特需儿童应享受最有利于其生命保障的陪护和隔离措施
2022年4月6日
其他

公益条漫 |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异常了,怎么办?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卓明信援通讯社”(postdizhen)。NCP生命支援(NCP
2022年4月3日
其他

从“行政吸纳社会”到“治理吸纳慈善”:什么变了?

在《治理吸纳慈善——新时代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总体特征》一文中,朱健刚、邓红丽提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公益慈善组织自主发展和行政管控社会的平衡发生了倾斜”,然而,对这一变化背后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变迁及形成的的新权力图景,康晓光等学者提出的、具有重要影响的“行政吸纳社会”理论已经不足以给出充分的解释。为此,他们尝试提出“治理吸纳慈善”理论,对新时代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特征进行概括和论述。本文是对他们论文要点的摘编和引读,仅供关心中国慈善事业宏观发展与慈善理论研究成果的读者参考。*文中未标注出处的直接引语均出自所综述之朱健刚、邓红丽论文。**题图素材来源于PIXABAY。《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刊登了朱健刚(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邓红丽(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论文《治理吸纳慈善——新时代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总体特征》(以下简称《治理吸纳慈善》)。该文指出,“政府与公益慈善组织的互动是理解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轴,也是理解其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的核心视角”。基于此,其认为,虽然“国家-社会”关系的框架虽然屡受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批评,但如果消除其中二元对立的暗喻,并看到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张力与合作关系,该框架对分析、研究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就还是具有理论解释力的。《治理吸纳慈善》关于新时代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总体特征的分析与解读,正是在“国家-社会”关系框架内展开的。朱健刚、邓红丽提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公益慈善组织自主发展和行政管控社会的平衡发生了倾斜”,然而,对这一变化背后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变迁及形成的的新权力图景,康晓光等学者提出的、具有重要影响的“行政吸纳社会”理论已经不足以给出充分的解释。为此,他们尝试提出“治理吸纳慈善”理论,对新时代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特征进行概括和论述。《治理吸纳慈善》一文共六节,分别是“引言”“从‘行政吸纳社会’到‘治理吸纳慈善’”“‘治理吸纳慈善’的意涵”“‘治理吸纳慈善’的行为特征”“未被吸纳的草根组织:新的转向”以及“结语”。本文将摘编其中部分要点,作为对全文的一个引读,供关心中国慈善事业宏观发展与慈善理论研究成果的读者参考。概览:晚清以来,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朱健刚、邓红丽认为,中国的现代公益慈善事业诞生于晚清,其主要特征是,“慈善逐渐从宗族福利和社区福利中独立出来,成为推动民族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动力。”这一趋势持续至20世纪50年代末,并随着“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总体性国家治理”对民间慈善组织的逐步取消,让位于“以‘学雷锋、做好事’为核心理念的共产主义慈善”。直到20世纪90年代,民间慈善才得以“正名”,并重返历史舞台。对21世纪后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朱健刚、邓红丽沿用了“2008年至2018年的十年是以公民公益为主流的‘黄金时代’”的判断,并指出了该时期中国社会领域的两个典型现象:其一,随着各种公益基金会及专业社会组织的出现,以及社会资源的整合,“公益慈善呈现出组织化、专业化和行业化的趋向”;其二,在国家分类控制的体系下,前述社会的组织化进程以及社会组织的发展边界,始终处于国家的有效控制之中。国家的主导性与社会的依附性,是2008年至2018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总体特征。然而,朱健刚、邓红丽指出,在这一阶段,由于政府资源与能力也仍在发展,并且对社会组织持相对积极的支持和鼓励态度,中国社会组织仍有可能“在政府管理的间隙中以拾遗补缺的方式来获得自主发展”。2018年后,随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强化,前述相对自主发展的进程被整合到了党建引领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体系之中,这使得中国社会组织与国家的依附关系发生了重要改变。朱健刚、邓红丽将这一重要改变下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特征概括为“治理吸纳慈善”,并提出,“这个时候或许才是吸纳的真正开始”。阐释:“治理吸纳慈善”的意涵与体现朱健刚、邓红丽在论文中对所提出的“治理吸纳慈善”理论的三个关键词都进行了澄清:(1)“治理”,是以党为核心的综合权威体系的治理,包含着行政、立法、司法、群团组织、大型国企以及国家入股的大型民营企业等一整套掌握着国家权力的体系,其体制是一种“党全面领导的新型举国体制”;(2)“吸纳”,指“政府通过汲取社会资源的方式将民间慈善力量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为国家战略目标服务”;(3)“慈善”,主要是指《慈善法》框架下的民间公益慈善。从中,可以大致看出“治理吸纳慈善”区别于“行政吸纳社会”的两个特点:其一是,凸显党的位置,突出党的全面领导;其二是,由强调国家控制社会转向强调国家汲取社会资源。朱健刚、邓红丽认为,这一转变背后是国家与社会对“一种新的深层次的嵌入和合作关系”的寻找。对此,他们进一步提出,“如果说行政吸纳社会的吸纳是为了防止民间组织挑战政府权威的话,其价值目标在于维持政权的稳定性,那治理吸纳慈善则强调了国家与社会的合作,目的是利用社会资源,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那么,“治理吸纳慈善”有哪些行为特征呢?朱健刚、邓红丽认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对慈善事业的吸纳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1)意识形态的吸附:社会组织获取正当性的前提。这是说,随着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直接走向前台,社会组织的政治合法性被提到了突出位置,相关要求也变得细致而具体。“国家通过党建工作直接传达政治旨趣和政治意义,而社会组织也通过服从党的领导来获取正当性和相应的资源。在此过程中,国家形成了对社会组织意识形态的吸附,进一步强化了对社会组织的控制和吸纳,这是治理吸纳慈善的首要特征。”(2)行政上的依法规制:依法治理理念下管控体系的完善。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度向“双重管理”回归,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以加强对公益慈善事业的管理,以及政府在慈善法治实践中不断加大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在此过程中,国家加深了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力度,促使社会组织向行政系统靠拢。”(3)战略资源的汲取:有选择性地吸纳第三次分配。近年来,大型基金会资源向扶贫领域倾斜,以及官办社会组织在“99公益日”等公众筹款活动中对民间慈善的汲取,都体现出政府对第三次分配中的社会资源的有选择性的吸纳。这一方面使得社会资源流向与国家战略高度重合,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弊端,例如,引致对官办社会组织执行能力及合法性问题的质疑、挤压掉部分草根组织本就弱势的发展空间,等等。观察:未被吸纳的草根组织的新转向如前所述,治理对慈善的吸纳的其中一个弊端,是使得民间公益的自主活动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朱健刚、邓红丽观察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没有被吸纳到治理体制的民间草根公益组织“不得不再一次被边缘化”。但是,他们也注意到,这些民间草根公益组织虽然处境艰难,但它们仍在努力团结各种民间力量回应诸多社会需求,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转向。这些新的转向包括:(1)回归社区。朱健刚、邓红丽提出,“民间公益对社区的回归既是重回公益对个体的关注,也是探索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关键。”(2)基于互联网的自组织和互联网慈善的兴起。这主要表现在,近年来,“不少公益人士不再热衷于正式的组织,而转向个人行动,尤其是青年志愿者更乐于投身基于互联网的自组织和互联网慈善。”例如,2019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有许多青年志愿者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心理疏导志愿小组、家教小组等公益活动。(3)传统慈善文化的复兴。朱健刚、邓红丽观察到,近年来,“传统义庄、善堂等组织重新兴起,新涌现出来的家族办公室、国学基金会等也呈现出较大的发展潜能。”(4)商业慈善的兴起。一方面,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家和商业领袖投身于公益慈善领域,大额捐赠已初具规模;另一方面,慈善组织也开始尝试运用商业手段激发自身活力以及提高慈善效率,例如,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来吸引专业人才,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来管理机构团队,引入商业中的竞争机制来委托项目,等等。/
2022年3月30日
其他

这些公益慈善相关的组织,你分得清吗?

社会团体包括下列各类范围,(一)人民群众团体;(二)社会公益团体;(三)文艺工作团体;(四)学术研究团体;(四)宗教团体。《基金会管理办法》(1988年9月9日通过,已失效)第二条
2022年3月28日
其他

性别视角下的社会不平等

年前的同类人群,做母亲时的年龄更大,拥有高薪职位的比率更高。她们对子女抚养的投资也毫不吝惜。安妮特·拉赫指出,其研究中的中产阶层以上家庭关注所谓的“协作培养”(concerted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如何面对远方的痛苦?

第二个理念是——看上去好像与上述论点相反——在一个影像饱和,不,应该说超饱和的世界,应该是重要的事情,效果却不断递减:我们变得麻木不仁。结果,这类影像使我们变得有点儿不能感觉,难以激起我们的良心。
2022年3月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2021年年中国公益人书单 | 年度盘点

著推荐人:杨子云中国古典自由主义巅峰之作。中国历史上,只要偶尔回到老子式治理,基本上就是盛世。老子是在对君王讲话,需回到这个基点去理解老子,理解《道德经》对价值中枢。双百社会工作概论张和清
2022年1月30日
其他

一种对西方左派再分配理论和政策建议的解读

Paine),不过与潘恩当初的想法不同,左派自由至上主义认为这项支出最终必须由税收承担。由于左派自由主义者强调不能让再分配影响市场机制,熟悉经济学历史的人不难看出它与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2022年1月21日
其他

如何帮助远方的人?|《饥饿、富裕与道德》读书沙龙纪要

阅读推荐西安来信:我们需要彼此支持周秋光:慈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敢打敢拼的劲头和长期奋斗的准备|专访杨东平:持续观察,才能持续发声值班编辑
2022年1月14日
其他

西安来信:我们需要彼此支持

疫情封城之后,医院就把所有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召集了回来。疫情开始后,我们不再接待任何新的患者,实施“只出不进”的政策。医院也没有新放的号,无论病情是否严重,都不接待,也没有开放线上问诊。
2022年1月10日
其他

周秋光:慈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敢打敢拼的劲头和长期奋斗的准备|专访

专访康晓光:公益行业要有自己的精神、灵魂和脊梁,不能整天跟着权力和金钱跑|专访值班编辑
2021年12月29日
其他

企业捐赠怎么做更有价值?

“没有我们的参与,不要做关于我们的决定”,才会有“支持性自主决策”,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是关于自己的专家”。我们这个时代既然这么看重专家,那捐赠时,为何不能先听听受助人这个“专家”的意见呢?
2021年12月22日
其他

有效捐赠怎么做?这里有一份参考资料

Pledge)。这是一家欧洲的公益组织,使命是倡导企业家承诺在未来企业上市或被并购时,捐出回报的一部分用于做最有效的公益。他们有专业人员管理基金会,为创业者提供具有影响力的捐赠决策支持。●EA
2021年12月20日
其他

资先生:让想做好事的人能够放手去做 | 专访

专访王振耀:公益慈善领域需要主动学习、解放思想
2021年12月15日
其他

杨团:我从来都是行动派 | 专访

有思想的行动者在这里相遇
2021年12月13日
其他

如何应对志愿工作结束后的迷茫期与倦怠感?|公益条漫

慈善法37金锦萍:慈善组织自治是慈善组织志愿性本质的必然要求
2021年12月8日
其他

逼捐是一种很恶劣的霸凌行为|传一对话06实录

以追求知行并进、知行合一的公益行动者为主要受众,致力于服务他们的高层次精神文化追求。第一季传一对话以中国扶贫基金会前执行会长何道峰先生新书《人的应当:三千年人类思想简史》的出版为契机,策划一系列共
2021年12月6日
其他

2020,我国慈善捐款超2000亿元,卫生领域同比增160.94%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国慈善联合会”。今天,中国慈善联合会在第九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款物捐赠呈上升趋势,现金捐赠达1473.97亿,物资捐赠折合612.16亿。企业为主要捐赠主体,个人捐赠同步增长。同时,过去一年中,大量捐赠投入抗击疫情和脱贫攻坚领域,教育领域捐赠稳定增长,互联网募捐款额同比增长52%。另外我国出现慈善信托单数增长明显,信托财产增速减缓的趋势。*题图素材来自金山海报。11月26日,中国慈善联合会在第九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在线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报告》。过去一年中,中国慈善力量积极参与抗击新冠疫情、战胜自然灾害,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体现了中国慈善力量的成长进步和在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应对重大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展现了全社会的无私奉献与人间大爱。据统计,2020年我国共接受境内外慈善捐赠2253.13
2021年11月26日
其他

李小云:公益的元问题是什么?| 新书推荐

本文是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李小云为其新书《公益的元问题》(中信出版集团,2021)撰写的前言。在文中,李小云介绍,“我之所以用‘公益的元问题’这样一个书名,不是说我知道公益的元问题在哪里,而是说我们在做慈善公益实践的同时,需要从世界观、价值观等认识论层面来思考我们的实践行动,就像我们问为什么要有社会,为什么我们会爱一个人一样。我们往往习惯于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寻找一些答案,我们习惯把人看作一个理性人,习惯于从功利角度思考他的行为,这当然是处在一个理性主义主导的社会中的个体不可避免的因素,似乎没有好处大家都不会做一件事情,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的行动又不完全是受利益驱动的。我正是希望从这个维度提出公益的元问题是什么这一不成熟的命题,与大家共同讨论。”*为方便阅读,在编辑文本时对部分长段落进行了划分。**题图素材来自金山海报。《公益的元问题》前言小时候,姥姥跟我讲,在大旱之年,官府和富人会提供舍饭,也就是为饥民免费供餐,这是我对慈善公益最初的认识。我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并没有参与过这样的活动,也没有接受帮助的经历。因为在我成长的整个时期,我们都处在一个“国家社会”之中。1989年10月,我在电视上看到了
2021年11月24日
其他

在何种意义上,公益与商业殊途而同归? | 传一对话05实录

以追求知行并进、知行合一的公益行动者为主要受众,致力于服务他们的高层次精神文化追求。第一季传一对话以中国扶贫基金会前执行会长何道峰先生新书《人的应当:三千年人类思想简史》的出版为契机,策划一系列共
2021年11月19日
其他

在中国做公益,不能不了解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迁与趋势 | 社会学视野

社会学家说李实:围绕共同富裕,必须推进整体性改革值班编辑
2021年11月15日
其他

李实:围绕共同富裕,必须推进整体性改革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都观察家”。在接受“南都观察”访谈时,李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指出,“如果以共同富裕作为新的目标,或许可推动中国的整体改革进程。改革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的改革,我们能不能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转型没有完成,特别涉及一些深层次改革,过去有些问题一直在回避。在这种情况下,围绕共同富裕,就必须推进整体性改革,需要整体上的改革设计。”*题图素材来自金山海报。摘要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已是收入差距高度不平等的国家。当前世界上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超过0.5的国家并不很多,中国多年来实际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在0.5左右。近20年来,中国的财产差距在不断扩大,而且扩大得比较明显。2020年,中国财产差距的基尼系数达到0.704,比收入差距大得多。2020年前后,一项调查发现,83%以上的人认为,当前收入差距非常大或比较大。我们研究发现,中国居民市场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52,经税收和社保缴费,不仅没下降反而上升了。2050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目标“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为推动共同富裕,未来政策上会做一些调整,但也不会冒进,毕竟,这是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战略。当前收入差距中很多不合理,不能归因于市场化改革,也不能归因于民营企业的发展。简单把收入差距的扩大或分配不公,归因为市场化改革,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社会的代际流动性在不断降低。这也反映了社会的相对稳定,在短期内,阶层的固化和社会稳定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它们之间的长期关系就很难说了。共同富裕,首先要设定一个国际上认可的标准,不仅是与自己过去相比,更要与全球相比。共同富裕,收入至少要和发达国家相当,同时,共享程度至少要好过一些差距大的国家。中国人均GDP刚过1万美元,发达国家基本上4万多美元、甚至五六万美元。实现共同富裕可能要30年或50年,甚至更长。从1949年算起,100年能实现,就已经很不错了。共同富裕,必须推进整体性改革。有一个整体改革的方案,是很重要的。然后再进一步对标,看哪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应哪一些改革内容,会让改革方案更具体,更易于操作。民营企业,包括互联网平台,自己做大做强,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企业做好了,带来更多的就业,给政府交更多的税,就是最大的贡献。企业不能承担过多、过重的社会责任。财产差距:远超收入差距
2021年11月10日
其他

南都观察年度对话: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活动预告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都观察家”。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分阶段实现共同富裕。决策者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倡导,引起各方关注。南都观察拟在2021年11月13日(周六)下午2点-5点,于北京举办以“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为主题的年度对话。本次对话邀请收入分配专家李实、国务院参事汤敏、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徐永光,就共同富裕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政策导向及其实现路径深入探讨。*题图素材来自金山海报。近2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贫富差距未能明显缩小,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程度已相当高。在中国,既有福布斯排行榜上身价亿万的富豪,也有3.1亿月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的人口。这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贫困群体发展困难、社会流动性固化、仇富情绪时有抬头,社会达尔文主义泛滥等。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分阶段实现共同富裕。决策者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倡导,引起各方关注。社会上对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也有很多议论和歧见。作为关心社会问题的思想平台,南都观察长期、持续关注当前收入分配重大问题、变动趋势及其对中国全局的影响。
2021年11月8日
其他

何怀宏:在一个功利滔滔的世界上如何生活得有意义?| 伦理学视野

Ethics)(1979)一书,也常被用作应用伦理学的教材。他在澳洲与美国等地的大学辗转任教,1999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生物伦理学的讲座教授。《生命,如何作答?——利己年代的伦理》(How
2021年11月1日
其他

怎样的慈善捐赠真正让你充满积极向上和乐观的力量?

个层次慈善家的行善过程,常常也是成长的过程。正如任何学习,它通常会呈现出一个曲线状态。在长期的慈善顾问生涯中,TPI(美国第一家慈善咨询机构)的创始人、战略慈善之父
2021年10月22日
其他

捐赠并非可有可无的善行,而是我们必须做的?| 伦理学视野

-本文授权转载自“三辉图书”微信公众号(ID:sanhuibooks)。本文摘自引发了学界和大众关于全球贫困的激烈辩论的《饥饿、富裕与道德》一书,其作者彼得·辛格(Peter
2021年9月24日
其他

关于公益慈善的十个问题

本文转载自“南都基金会”微信公众号(ID:narada_foundation)。文中的10个问题及其答案由南都基金会同仁整理,如有反馈意见,欢迎后台留言。一直以来,公益慈善“零成本”“零管理费”的新闻屡有传出。与此相对照,更多的公益慈善组织发起公益项目时,在项目预算中明确列支需要筹集的管理费,却引发了一些公众质疑和争论:捐款凭啥还得给机构“交钱”?
2021年9月10日
其他

女性处境与困局:被视而不见,或被过度可见 | 传一书单02

-第二期“传一书单”推介6本与女性处境、困局与出路相关的图书,分别是:描绘近五十年来美国反职场性别歧视历史变迁的《因为性别
2021年8月20日
其他

公益慈善力量如何更有效地参与社会建设?

静: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果
2021年8月13日
其他

基金会捐赠增长最多,企业捐赠40年来最低:2020 年度美国慈善捐赠 | 参考消息

2020年度美国慈善捐赠的来源概况与变化;(3)2020年度美国慈善捐赠的去向概况与变化。*题图素材来自givingusa.org。上个月,美国施惠基金会发布了《Giving
2021年7月19日
其他

美好时代的背后,高科技如何锁定、管制和惩罚穷人 | 传一书单01

2021-5《点燃希望》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环保组织“根与芽”的创立者简・古道尔(Jane
2021年7月9日
其他

互联网线上筹款,中外思路有何不同?| 行业观察

推荐阅读“捐赠圈”在中国为何“水土不服”?金锦萍:都是无偿给予财产,赠与和慈善捐赠有什么区别?我国公众参与捐赠不足?为什么?怎么突破?Observed行业观察点击查看系列专辑值班编辑
2021年5月10日
其他

应急环境下,社会组织如何迈向“去中心化合作”?| 慈善研究

级事实上也需要能力的升级,松散型合作需要基础的学习能力,垂直型合作需要高效的执行能力,而去中心化合作还需要协同合作能力、自主策划能力、社会价值使命等社会创业家素养。第四,常态时期培养的联结性社会资本
2021年4月28日
其他

2020年,全球抗疫善款超200亿美元,企业捐赠占44% | 研究报告

非限定性的资助及灵活的支持大幅增加。报告显示,在所监测到有指定接收机构的慈善捐赠数据中,39%的善款以及21%的捐赠都是非限定性或可灵活使用的。报告指出,美国有效慈善中心(Center
2021年4月19日
其他

怎样与死别和解?怎样与孩子沟通死亡问题? | 生命教育

译:《绘本之力》(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推荐阅读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本期编辑
2021年4月4日
其他

刘培峰:多维视野里的慈善组织 | 慈善法15

开放的慈善表明着慈善领域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慈善和慈善组织需要不断扩展视野,开拓新领域,引进新方法,引领新观念。慈善领域的这些新的发展也就决定慈善的立法需要有现代思维、专业导向、职业理念、创新精神。
2021年3月27日
其他

金锦萍:在法律上,为什么要把慈善组织识别出来?| 慈善法14

其二,定义里提到“慈善组织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开展慈善活动”这点几乎没有什么争议(尽管在修法过程中可以继续讨论扩展法律上“慈善”的外延),系指向《慈善法》第三条所规定的内容,即:
2021年3月26日
其他

“捐赠圈”在中国为何“水土不服”? | 慈善捐赠

每个人可以承诺投入的时间有多少?捐赠圈不仅是一个资金池,还是一个资源池。会员在过程中不仅出资,还需要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第二步:建立使命和承诺一旦建立好了定期会议机制,那么可以开始做下面这些事情:
2021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