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信三公子
其他
真敢说...
大家好,我是七喜。领读的第191本是贾根良老师等合著的:《现代货币理论在中国》没想到被夹了,公众号里再摘录几句。(一)如果你要梳理未来财政/货币政策的脉络,从中找到宏观背景里的投资方向,那么这本书应该是必读的。如果你的可支配金融资产在百万元以上,那么就算你觉得枯燥,也应该读完。书中的核心观点很清晰:①中央财政加杠杆给私人部门提供盈余。左手托底社保、就业和基层财政,右手投资产业升级而不是低效基建或过剩地产。②私人部门盈余多了才有内循环大市场。过程中限制地产和证券市场投机,低利率,大规模发行国债到年均5%赤字率。......注:我认同他的观点,但我不完全认同他的结论。中央财政加杠杆带来的最大影响,很可能不是私人部门盈余的增加,而是国资企业依托自身“半政府”优势所强化出的:①通道费。增加了生产成本。②低效率。增加了机会成本。如果这两个成本比较高,那么中央财政加杠杆的效果就会非常有限。只要先解决了国资企业的“角色”问题和“治理”问题,才有中央加杠杆的空间。当前的:国资“瘦身健体”和“优化重组”,城投“名单清退”和“市场转型”,金融“脱虚向实”和“降薪减员”,基层勉力“三保”和“过苦日子”,我理解就是要解决前述“通道”和“效率”问题,也就是不遗余力降低“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这几天,某头部券商做诗讨薪闹大了。这种讨薪是作为利益攸关个体,基于个人生活压力和契约精神所发出的不公呐喊。但站在宏观角度,这不会是个例,很可能会越演越烈,全行业乃至多行业推行。认清并找准自己在新时代宏观背景里的新角色,变得非常重要且紧迫。注:如果觉得读不下去,很正常,赚钱哪那么容易...(二)【书中的宏观背景分析】①居民部门。中国历来是家庭储蓄倾向很高的国家。但在过去十多年间,从整体趋势来看中国家庭的储蓄率快速下降,负债率快速提高,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从2011年的不到30%增加到2021年的62%。在人们对未来几年就业和收入增长预期悲观的情况下,为了应对不确定性,绝大多数家庭考虑的是如何保持储蓄不变或增加储蓄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刺激消费很难奏效。②政府部门。以土地作为抵押获取贷款是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成因,在“十四五”期间,大约1/4的省级财政有50%以上的财政收入将用于债务的还本付息。除了受口罩影响,“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模式难以为继是地方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目前有些县级政府只能靠变相贷款给公务员发工资,或者以“统筹”的名义挪用项目工程款发工资。③企业部门。从2015年开始,中国企业去杠杆,修复其资产负债表就成为政策目标。但由于不懂得现代货币理论有关私人部门去杠杆就必须中央财政加杠杆的原理,特别是受到财政赤字率不能超过3%的传统观念的支配性影响:企业部门去杠杆不如预期的力度大,非金融企业负债率目前仍高达160%左右。今后多年,去杠杆和修复资产负债表仍将是许多企业的首选,这会影响到企业投资。再加上中国家庭去杠杆的影响,投资预期更加减弱,企业扩大再生产受到抑制,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对于刺激企业投资很难发挥作用。④对外贸易。各地政府不得不拼命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在去全球化的大潮中,中美经济部分脱钩已是大势所趋,口罩导致各国更加注重供应链的自给自足。受口罩冲击的影响,美国进口的供应链已经部分地从中国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的海外市场无法再像口罩以前那样强劲拉动国内经济增长。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将更加严重,这是构建以内需为基点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依靠内需消化大量过剩产能又遭遇前述消费欲望不足、企业修复资产负债表和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等困境:在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有可能进入一个失业率上升、私人投资不足和经济萎靡不振的“慢性萧条期”。(三)【书中重新复盘日本】目前,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非专业人士,由于受主流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和人们日常经验的支配性影响,很多人都错误地将国家预算类比于家庭预算,将税收和发行国债看作中央政府开支的资金来源。流行的观点认为,如果这些资金仍不能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印钞”或者说“财政赤字货币化”就会成为政府不得已的选择,而后者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即使是财政专家也普遍认为,政府开支的能力只能来自通过税收等筹集的资金,而无视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主权政府是国家货币的垄断发行者。它通过支出进行货币发行,并通过税收回笼已发行的货币,它不需要税收和借贷为其提供资金。人们普遍认为,像美国和日本这样通过发行国债形成巨额国家债务的国家,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永远还不清的债务。日本政府是世界上国家负债率最高的政府,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21年10月,日本国债对GDP之比即国家负债率高达262%。上述观点是错误的,以日本为例来说明。在过去十几年,日本央行为了刺激信贷和提升通货膨胀率,一直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从私人手中大量买入政府债券。截至2022年9月底,按市值计算,日本央行已持有超过50%的日本财务省发行的政府债券。日本央行和财务省都是日本的政府机构,是政府的左口袋和右口袋,这无疑等于日本政府自己欠自己的债。虽然日本经常被描述为世界上负债最多的发达国家,但到2022年9月底,日本政府债务的一半已经由其中央银行偿还了。日本央行继续购买日本国债,不出几年,它持有的日本政府债券很容易达到100%。日本政府不用向纳税人收取一分钱,日本就可成为世界上零负债的国家。日本所谓巨额的国家债务还是子孙后代永远还不清的债务吗?【日本的经济政策提出了两个问题】①货币化未必导致通胀。按照流行的看法,日本一直在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将大量现金持续不断地注入经济系统中。按照主流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这必将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但日本的巨额财政赤字和量化宽松政策导致通货膨胀了吗?没有。自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出现了长达20多年的通货紧缩。②财政赤字是私人净金融资产。请设想:当日本央行用现金置换了私人部门手中100%的国债以至于日本成为世界上零负债的国家之时,日本私人部门手中的现金难道不是日本政府通过财政开支发行货币但没有通过税收收回来的货币吗?这是否证明了现代货币理论的下述理论:政府财政赤字等于私人部门的净金融资产,只不过这些现金是没有利息收入的净金融资产而已?【日本例子证明了现代货币理论的洞见】发行自己主权货币的政府从不会以税收收入或以自己的货币借款为其支出提供资金。恰恰相反,政府支出本质上不受收入限制,它是私人部门支付税款和净储蓄增加所需资金的来源。简单地说:政府为私人部门提供资金,而不是相反。作为货币垄断发行者:政府不需要它自己发行的货币,它需要私人部门为之提供的商品和劳务。作为公共目标,政府支出要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目标,当存在非自愿失业时,说明存在着资源的闲置,财政赤字的增加就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来看,要出售总产出,总支出必须与总收入相等。非自愿失业是指无法以当前货币工资找到买主的闲置劳动力。如果非政府部门希望增加储蓄即支出低于其整体收入,那么政府部门就必须出现赤字,否则国民收入将下降,失业率将上升。财政赤字的大小不是政府所能左右的,它是由私人部门包括失业人口满足其纳税需要和净储蓄愿望所决定的。与主流经济学的看法完全相反,主权政府的财政空间与赤字率和债务率的高低无关,而是与正在寻找工作的失业人口、闲置的资本设备以及其他生产资源寻找买家的企业有关。只要名义需求增长与实际生产能力增长一致,财政赤字的增加就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只有在实现充分就业的时候,主权政府支出才不再有财政空间。(四)【经济增长基本上是需求约束的】虽然我国存在着笔者一直在研究的核心技术“卡脖子”和许多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供给方问题:但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直到今天,中国经济面临的迫切问题不是供给方的这些缺陷,而是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了解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经济思想史的人都知道,通过市场出清消灭过剩产品也曾是当时信奉自由市场功能的主流经济学家们提出的政策建议,但事实证明:这种紧缩导致生产下降,反而使失业问题更加严重了。去产能对走出“大萧条”无济于事,只有通过政府财政开支补足私人部门有效需求的不足,才能解决生产过剩问题,这就是凯恩斯革命的历史意义。回顾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政府大幅增加财政赤字支出固然是走出“大萧条”的启动因素,但最终需求作为决定性因素不可忽视,虽然这种需求消耗在破坏性的军火需求之中了:扩军备战使德国在欧美国家中率先走出“大萧条”,而二战的爆发使美国从严重的产能过剩转变为产能不足。二战后美国经济增长的“黄金二十年”除了依靠美国工人阶级的收入增长提供最终需求外,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的最终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产品实现”是生产的决定性因素,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当“产品实现”遭遇困难时,它往往诉诸“军事凯恩斯主义”解决生产过剩问题。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和平时代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只能通过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达到供需平衡,我国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需要提高的程度是难以想象的。我国政府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实施了最低工资年均增长率超13%的计划(最终实现的年均增长率为13.1%)。虽然这种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内需的扩大,但也无法消化外需下降叠加“4万亿”投资带来的过剩产能。2014年开始的紧缩导致企业产品销售困难和负债率增加,依靠企业实施最低工资年均增长率的做法在2015年之后难以继续下去。2016年之后最低工资年均增长率骤然下降为此前的一半。而到了2020年6月,许多人才知道中国存在“6亿人月入1000元”的问题。(五)【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误区】在中国,财政赤字货币化是指央行通过购买国债为政府提供融资。简单地说,我国学者将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国债支持财政的做法称为广义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将在一级市场上购买国债的做法称为狭义的财政赤字货币化。笔者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主权货币制度下,所谓财政赤字货币化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国债的买卖不是政府自由决定的。【第一种情况】中央银行是否会从二级市场买入国债并不取决于政府部门,而是取决于私人部门的选择。在央行利率目标制下,如果私人部门对货币的需求上升,那么市场利率就会上升,为了维持目标利率,中央银行就会买入国债,释放流动性,从而满足私人部门对货币的需求。反之亦然。由此可见,国债的买卖不是央行可以自由决定的。【第二种情况】如果央行直接从财政部购买了国债,而财政部花费了它提供的通货,那么财政部支出的结果将是银行系统中出现超额准备金,利率将会下降,直至降至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目标利率,央行将不得不出售等量的国债以减少准备金。显而易见,即使是在央行直接从财政部购买国债的情况下,央行也只不过是充当私人部门买卖国债的中介而已。这两种情况都说明了在主权货币制度之下,国债的买卖实际上是一种货币政策,它只不过是维持目标利率的一种政策工具而已,没有融资的功能。(六)【建议大幅降低政府债券利率】虽然地方政府债务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地方政府债务。因为它使得中国避免了西方国家在2010年后几年所发生的破坏性很大的财政紧缩,为我国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到2013年的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2021年末全国政府债务余额(中央政府加地方政府)是53.74万亿元,政府总负债率为47%。沿用传统思维对其评论说“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风险总体可控”是错误的。2021年,日本政府负债率为257%,美国联邦政府(不包括地方政府)负债率超过120%,不存在财政风险,在2021年之前很长时间也没有发生通货膨胀。美国和全球近期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大封锁引起的供给不足、垄断力量抬高物价和鹅乌等因素导致的。现代货币理论告诉我们,作为主权货币的垄断发行者,国家财政不会发生困难,不存在由财政所导致的经济是否安全的问题。有学者提到我国政府债务利息负担过重的问题,从现代货币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在目前的中国,降低政府债券发行利率(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利率)非常必要。近两年已经反映出这种趋势,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已从2019年的3.47%下降到2022年3月的3.14%。但债券利率仍过高,这不仅导致利息支出占政府支出的大头,而且由于抬高了利率的总体水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贷款贵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不利于“保市场主体”的方针。它也给国外投机者提供了巨额套利机会。作为货币垄断发行者的主权政府不需要发行债券为自己融资,而且利率是由央行所决定的。债券发行只不过是给零利率准备金(现金)持有者提供的一种替代性的有利息收入的资产而已。因此,中国可以仿照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较大幅度降低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例如将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降到1%~1.5%,同时采取抑制房地产和证券投机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者不接受,那别无办法,他们只能持有零利率准备金了。(七)【央行是财政的代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来看,央行是财政的代理银行。它在资产负债表上有对财政的债权,也有财政的存款,这些项目的波动会影响到银行准备金,也会影响到利率。为了实现利率目标,也为了银行系统有一定的流动性,保持支付系统清算畅通,财政和央行必须合作,财政和央行实际上也一直在合作。所谓央行“独立性”,在政策执行方面其实是伪命题。虽然央行不直接购买政府债券或者不允许央行“透支”,但在实践上,当财政支出时,它是自我融资的。当财政支出时,央行增加私人部门账户的准备金。央行要么让这些准备金留在银行进而允许多余准备金压低利率,要么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卖出财政债券)减少银行准备金以达到利率目标。由此可见,财政和货币政策总是相关的,财政支出必然“货币化”(增加准备金),这与央行独立与否无关。从另一个角度看,政府支出使得私人部门获得货币,然后才能用货币交税或购买政府债券。中央政府支出不以已有的税收收入和债务收入为前提或限制,政府先支出,然后决定是让准备金留在银行(提供给银行以增加借贷,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机会)还是通过发行和卖出政府债券减少准备金。财政“举债”,并非为了财政支出而进行的融资,而是为了达到利率目标。这也说明财政与央行合作不是央行在帮助财政部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而是财政在帮助央行成功地实施货币政策操作。同时,货币政策决定政府债券的利率。政府债券和货币都是政府的“负债”,区别在于两者的收益率不同。对银行和投资者而言,他们的可比性选择是准备金或者债券。央行可以决定是否给超额准备金付利息或付多少利息,而这也就决定了债券利率的下限。所以,政府债券是否能发行并不取决于是否抬高利率来取悦债券投资者以劝退“债券义勇军”(bond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钱外有钱,官上还有官
大家好,我是七喜。假期到影院把张艺谋导演的《坚如磐石》刷了两遍,我来脑补一下隐藏的脉络。这是两代人的故事。电影讲的是第二代人的故事,但我要脑补第一代人的故事。【技术科的故事】现在北京身居要职的何老爷子,曾经担任过金江市副市长。金江市公安局技术科有三个年轻人。分别是郑刚(现任副市长)、刘波(现任公安局长)和何秀丽(何老爷子女儿)。何秀丽和刘波非婚育有一女李慧林。刘波虽然帅,但很枯燥乏味。何秀丽腻了,选择嫁给了郑刚。金江市公安局的格局由此确定。【金五集团的故事】何秀丽偶然帮助到苦力棒棒黎志田。棒棒黎志田嘴甜,顺藤喊何秀丽“姐”。以金江市何副市长家千金干弟弟的幌子,成立了金五集团。金五集团以拆迁起家,黎志田为获得时任技术科长郑刚的支持,把市歌剧院的当家花旦朱丽介绍给了郑刚。郑刚和朱丽婚外育有一子苏见明。金江市商界的格局由此确定。【第一次矛盾激化】何秀丽发觉郑刚婚外育有一子苏见明,郑刚则拿何秀丽婚外育有一女李慧琳回怼。何秀丽发誓不再见李慧琳,并要求郑刚立即杀死朱丽。郑刚为保住位子,亲手杀死朱丽,并找来黎志田善后,黎的手下把朱丽砌到墙里。何秀丽得知朱丽是“干弟弟”黎志田晋献给郑刚的之后,与黎志田绝交。士农工商,商人不配插手士大夫的家事。何老爷子知道朱丽的事情后,给郑刚擦干净了屁股,但不再提携郑刚。综上,第一次矛盾是生死矛盾。【第二次矛盾激化】北京突然有个空位子,从老高和老何中间二选一。老高为扳倒老何,安排门生陈伟民以省扫黑组长的身份进驻金江市,找到公安局长刘波,联手调查副市长郑刚。郑刚到北京找高老求情,高老同意,代价是郑刚把这些年积攒的财富都交出来。高老让关系人高进,找郑刚的关系人黎志田接收财富,收款48亿。黎志田想明白了,郑刚这是把自己当成了对高老的投名状,要让高进一步步蚕食掉自己,48亿不是结束,仅仅是开始。郑刚发现黎志田想明白了,怕得罪高老,于是不择手段要弄死黎志田。综上,第二次矛盾是财富矛盾。【第一次矛盾再度爆发】朱丽的尸体因为墙塌了,暴露出来。郑刚和黎志田共同把第二次(财富)矛盾放下,先把第一次(生死)矛盾解决。所以黎志田在电话里对郑刚说:等风平浪静了,你再把我踢下水。【第二次矛盾爆发的结局】第一次矛盾的最优解(拿走手机)无法达成,那么就只能选择次优解(杀死并甩锅给黎志田,死无对证)。黎志田被公安局长刘波带队批捕。黎志田:①知道扫黑组长陈伟明是高老的人;②交出了内有郑刚和何老秘密的U盘;③与高老换取到自己女儿母子的平安。全篇总结:不管金江市被折腾的有多凶,只要北京的俩老头儿没事,保护伞就坚如磐石。这tm都能过审???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吹风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发改、工信、财政和人行召开四部门会。所谓“相由心生”:财政有多苦,一眼可知。吹风会中有几件事提请大家注意。【注意一】“中国经济不存在所谓的通缩,后期也不会出现通缩。”注:没通缩,只是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注意二】“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是稳中有升的...”注:不单挂美元,意味着美元还有弹性。【注意三】“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经济大省勇挑大梁...”注:这几个省是基石,基石债券必须稳。【注意四】“内外部看空中国、唱衰中国的杂音不少,这种论调过去从来没有实现过...”注:“内部...杂音”是首次提。短期解决不了“外部...杂音”,难道还解决不了“内部...杂音”吗?不要添乱,有时候沉默也是金。简单聊这么几句吧。都知道难,但我们都在船上:其实别无选择,唯有迎难而上。昨晚喝醉了,在雨裡給你打了很多电話,可是你一個都沒有接...(via朋友圈)
被用户删除
读书
我全都要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今天聊几句读书话题。(一)我留意到读书星球里有位叫“阿来”的读者,在每篇自己感兴趣的读书笔记下面“打卡”,聊几句自己的阅读思考。我觉得“阿来”的这个动作很有意义:既是总结学习的过程,又能鞭策自己多读多想。推荐大家效仿“阿来”,我也添点彩头。【彩头一】能坚持1年,打卡150本书以上的,免除来年的读书星球年费。【彩头二】如果不仅能坚持打卡,内容上还能体现出自己的思考,可以再免除来年的认知星球年费。投资没有捷径。如果有,广泛阅读就是最快的捷径,慢即快,量变引起质变。每年能读完150本书的笔记,自己的投资框架和思维方式都可以飞速进化。注①:每篇笔记大概1-2万字,150本就是150万字到300万字,每天半小时就ok。如果某几天没空,后面补上就行。注②:我睡眠少,每天读书3-4小时,每篇笔记都是我读完书后浓缩出来的精华。阅读这些笔记,算是站在了我的肩膀上。注③:目前更新了180本书的读书笔记,经济、政治、金融、历史、投资、心理、地理、哲学等各有涉猎。选书与最新热点结合,注重启发性。参加与否,皆随君意。请大家知悉。(二)今年5月份写的随感:以书为光,以己做锚。浮世浊浪,先锚定自己,稳住脚跟吧。
被用户删除
财经
你指定要发财!
大家好,我是七喜。上周在公众号发文“冲”和“再冲”。如果你做的是短线,上周建仓,今天止盈,那么先信先吃肉,后信后买单,相信你已经在KTV里宿醉睡着了。今天私聊收到了很多感谢红包,但我冒险预测,并不是为了这个。做这种全网公开预测:做对了会被认为属于“瞎猫碰上死耗子”,不具有可复制性。做错了不但会被全网打脸,还可能被债券投资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简言之,好处没多少,坏处无穷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费力不讨好的聊股市?因为我觉得长期看,必有大牛市!今晚有时间,聊几句深层逻辑。(一)首先摘录一个老故事。陆铭等在《大国经济学》这本书里梳理过中国财政体系的历史沿革。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前,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财政一度实行过包干制。书中写道:在改革开放初期,四个特区分别设置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这两个省的财政体制也很特殊,采取的是定额上缴(补助)政策,即“财政大包干”。1980—1988年,广东省每年上缴给中央财政的总额是相对固定的,地方财政新增的收入全部留在省内。广东因此获得了充足的财政资金和足够强的财政激励。其他一些省份的政策虽然没有广东这么“优厚”,比如采用固定比例而非固定额度,但总体上还是地方拿了大头。统计显示,1988—1989年,地方财政收入增加的部分,95%都留给了地方,中央实际分得的不足5%。财政大包干极大提高了地方的积极性。发展企业就等同于发展财政。财政发展好了,又能有更多资源发展企业,形成了良性循环。20世纪80年代,发展企业主要是两类:一是尽力维持原有地方国企。既解决地方就业,又贡献财政收入;二是尽力发展新企业,即乡镇企业。集体经济,避免了关于私有制的争议。为了促进地方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扮演了“援助之手”(helping
其他
为什么要救助城投?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最近在读彼得·莫斯科维茨的《杀死一座城市》,里面聊到了逐渐缙绅化的底特律和旧金山,很有启发,分享给大家。(一)什么是缙绅化?当联邦政府对于房屋、交通、各种公共服务的投入减少,美国城市被迫依赖本身税收去负担基础服务,而城市的税基越高,就越容易支付这些服务。这意味着城市会积极吸引有钱人,将穷人推开(穷人是城市的财政缺口),而这些年来大多数城市似乎更加倾向于后者。缙绅化是城市中心改造的伴生现象。“榨干后再整建”是缙绅化的策略。资本不停歇地寻找最高的获利可能,像跷跷板一样在地方上摆荡:先创造了城市郊区,又创造了今日缙绅化的美国内城。在1930年间,多数美国人在城市或是乡村都有一个稳定的居所,但当时整个国家经济萧条。通过在城市外建铁路、补贴和对郊区住宅提供信用贷款,联邦政府在几年之间,创造了蓬勃的郊区住宅产业,刺激了经济成长。然后,当郊区没有空间再发展,通勤距离越来越远后,开发商又在寻找新的提高获利率方式,也就是重新开发内城。开发内城就需要不断的对内城土地进行变性。在前市长布隆伯格任内,纽约市超过四成以上的土地都经使用性质变更。(二)【底特律的故事】丹·吉尔伯特:是底特律最大地产公司基岩的负责人,也是全美最大房贷业者速贷的创始人。2010年,他将速贷总部和上千员工从郊区迁到底特律市中心。从那时起,他陆续收购摩天大楼,现在至少拥有80栋引入园区设计,办活动吸引游客,还有遴选店铺来契合他昂贵而独特的美学。吉尔伯特说:他的使命不只是要借着底特律便宜的不动产赚满荷包,还要将底特律市中心转变成观光客、生意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世界级胜地。他最爱的座右铭是:行善之人,万事如意。这使命让他成为众矢之的。一方面受到企业领袖、政府官员、国内外媒体的盛赞(某篇报道甚至称他是超级英雄);另一方面又被社会运动人士抨击,认为他把底特律带向寡头政治,由他和少数几个权贵掌控底特律的再生。市中心如今被当地人称为“吉尔伯特城”。吉尔伯特的部分策略是,不仅要买下底特律全数土地,还要重塑底特律的形象。他的开发团队在市中心张贴了数百张海报,黑色背景上写着白色类涂鸦字体“底特律良机”。某些“底特律良机”的海报还附赠几则启发人心的箴言:“找不找得到机会,关乎你相不相信它就在眼前。”麦克斯·高登念了一段,他穿着光鲜,绿色网球衫搭配紧身牛仔裤,带着底特律制造的席诺拉名表(城里另一家奢侈品制造商,他们的脚踏车动辄上千,手表也要500美元)。他是新底特律和吉尔伯特的信众之一,在他看来,上千年轻人搬进底特律市中心不只是一时风潮,而是个运动。“能进入基岩和很多年轻人一起打拼真是太好了,在这里生活就像是大学新生这一年,大家都在找朋友。我觉得这很棒。”新底特律的人,住得起月租1200美元的公寓,骑着700美元的自行车;而另一个底特律的人年均收入只有1.5万美元。然而,底特律其他地区的经济状况仍旧惨淡,对这波再发展浪潮兴起之前就住在国会园区附近的居民来说,新底特律绝对不是恩赐。博得与萨克斯在2013年买下格里斯沃尔德街1214号的建筑,重新命名为“阿尔伯特大楼”,致敬底特律最有名的装饰艺术建筑师之一阿尔伯特·卡恩。2013年之前,这栋大楼里住着近百位低收入的老人,全靠住宅法案第8条的补助才得以租赁栖居于此。博得与萨克斯将他们全数驱逐,给了一些搬迁补助券,任凭他们四散在城市各处。现在这栋大楼的住户多半都是千禧一代的白人,公寓月租最低1200美元。博得与萨克斯从改建案动工时起就获得了城市的10年减税优惠。公园的对面是另一栋豪华的出租大楼,产权属于丹·吉尔伯特的基岩公司,过去这里都租给了艺术家,两年前艺术家也被赶出去了。这两起迫迁在底特律一度引起抗议,但对帕沙克和高登而言,迫迁只是进步的代价。“这是市场趋势,大家出发点都是好的。”底特律已经历经长达数十年的衰退,2013年的破产反而造就了租隙的回弹空间:城市破产,所有财务由紧急危机管理人凯文·奥尔接管:他大幅削减各项都市服务,让底特律成为资本眼中的投资标的。握有资本的那些人开始接管城市,比如丹·吉尔伯特,他们从掉到谷底的房产价格上获利巨大。现在底特律也不再以急需援助的贫困形象现身,反而成了独立自主、吸引新兴世代的巨擘角色,没搭上顺风车的人将被甩在后面。这意味着城市的能量和资源将重新分配,从妥善供应整个城市的需要,集中转移到一个相对范围较小、有潜力缙绅化的区域。2010年,底特律市长戴夫·宾提议缩小行政区界,切除经济持续恶化的区域,全力支持市中心。此建议一出,立刻引来外围区域居民(底特律多数人口)的抗议,但没能动摇这个构想。从那时起,规划者、创意圈、企业便与政府联手,将所有精力集中在市中心、中城和少数指定区域,忽略城市的其他部分,拒绝给它们同等的媒体版面和政治表述,任其房屋倾颓,交通匮乏。新底特律如今几乎是一个封闭的小圈,住在新底特律的人几乎可以完全不踏足旧城区。底特律有83%的黑人人口,但目光焦点和知名度所在的新底特律却几乎全是白人。(三)【旧金山的故事】今日的旧金山,以美国标准来说,基本工资算是高的了,每个小时12.25美元,但是一间要价2500美元的公寓,租屋者需要以基本时薪工作超过200个小时才能负担得起房租。这远远超过了一份正职工作的时数,而这只是房租而已,还不包括其他生活开支。旧金山人抱怨这里的文化快要被高房租给摧毁了,为城市劳心劳力的人再也无法居住在城市内,但这样的担心似乎不被市政府所重视。尽管房价攀升,政治人物仍决意用城市的有限资源,去吸引更多投资。艾德·李是旧金山的市长。在李的政策中,最出名的是提供推特3000万美元的免税额,奖励该公司将企业总部设在已相当抢手的旧金山市中心。2016年,当超级杯在圣塔克拉拉举办(距离旧金山只有30英里),旧金山为国家美式足球联盟办了一个盛大的派对。李大幅增加警力,花了许多经费为联盟长官举办欢迎晚宴,清除市中心街道无家可归者的帐篷。这个活动象征了新旧金山目前的问题:城市宁可欢迎外来者,却无视城市弱势人口的需要。人们意识到了缙绅化的问题,但这里是企业的大本营,任何反商、反科技的言论:都会遇到来自资源丰沛的企业团体、市长、市议员甚至多数市民的攻击。曾有倡议者希望对科技业者加收1.5%的税,这可以为社会住宅带来百万美金的发展基金,这项提议甚至无法通过市参事委员会的决议就被封杀了。旧金山决定不得罪城市的衣食父母—科技界与企业,即便城市的居民正不断被驱离。2014年7月,当雨果和几位朋友在小区的公有空地玩足球时,几个白人男子走过来,告诉这几个拉丁美洲裔小孩:他们必须在市政府的网站登记,付每个小时27美元的租金,才能使用这块空地。他们要求这些男孩离开,坚持要按照规则付费后,才能使用这块空地。其中一名男孩问:你们在这小区住了多久?男人回应道:谁在乎?谁管什么小区?当时的情景被录了下来,引起广大的争议,一名记者追踪发现这些男子都是Dropbox和Airbnb的员工。这个事件显示了这些新搬入者的心态,也激化了旧金山原居民和新旧金山人之间的冲突:一边是小区,一边是科技界。这个例子也彰显了两方深层的差距,这正是缙绅化问题的核心:男孩们认为自己有权在这块空地踢足球。因为他们在小区住得比较久,这是他们的习惯,是他们先到这块空地。而这些科技界的人士,认为:他们付钱预订,这块空地便归他们使用。在这些科技人士的心中,每样事物都是个商品,他们有技术、有能力,也有钱去把它们买下来,这些男孩则没有办法。在里根担任总统时期,他将富人的税收从70%减少至30%左右,削减联邦政府的住宅、交通预算:这迫使城市财务必须自主。城市如今必须使尽浑身解数,吸引富人,借此满足对于基础建设、教育、养老金等种种预算需求。现在,缙绅化不仅出于政府的财政考虑,也成为城市政府治理的显学:将对资本的需求置于人民的需求之前。比较缺乏资金的城市像底特律,的确需要通过缙绅化来满足财务缺口,但旧金山并没有财务上的理由。这个城市并不需要持续吸引富人迁入,这个城市在科技产业泡沫化之前,没有遇到经济危机,城市的财政在科技潮席卷前,原本就相当平衡。然而旧金山的执政者却不断将城市的土地划作高级公寓、高层商业建筑开发使用,给予企业更多的免税额。市长持续在会议、企业的股东会上,招募大型科技公司进驻,仿佛旧金山迫切需要它们的资金。根据估计,2017年市政府会有100亿美元的盈余,这是将都市当成一部经济成长的机器在运作。【注】如果拿底特律对标中西部老工业城市,拿旧金山对标沿海发达的一二线城市,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底特律的故事启示我们:当城市财力匮乏后,就会讨好富人。旧金山的故事启发我们:当城市企业化运营后,就会赚钱导向。如果没有城投的利他属性,普通人的日子将更加艰难。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踩雷了才知道你这么有钱...
大家好,我是五筒。(一)今天有哥们约我,说想咨询点事。开头就说:我有一个朋友,买了X000万资金池...听完这话我就气炸了:停停,你要脸吗?谁不知道“我有一个朋友”是咩意思?平时抠搜的,吃饭都让我买单,你踏马悄悄买了X000万资金池?!听我吐槽完,他叹了口气:“唉,家里有个败家娘们...”我顿时理解了,毕竟我在家也不管钱...我提供给他的分析很简单:①信托池子全部停兑是好事。如果不停兑,关系户就会抢先赎回。信托应对赎回就得低价变卖资产。好资产卖完了,剩下堆破烂:你还赎不赎?想赎也赎不了了...所以你要积极一点,这么看信托的处置是比较靠谱的。信托宁愿得罪了关系户,信托宁愿得罪了跟投的领导,也要把所有投资人放在一起对待。②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你眼中只是信托的问题,但信托只是子问题,母问题是中Z。母问题才是系统问题,是破题的关键。在母问题出现阶段性成果前,子问题不可能有超前的解决方案。在监管眼中,这叫先压实股东责任。③不要太乐观,底线思维。信托没有多少金融同业业务,这意味着风险被锁死在了信托内部,不会传染到金融同业市场。“大而不能倒”的前提是得“够大”。不够大,上峰介入的紧迫性就不好说。④哄好家里那位,她也难过。你现在只是可能亏钱,如果再得罪家里那位,你就可能人财两失了...(二)信托出现这档子事情后。陆续有读者私聊我:①要不要赎回其它信托的资金池?②要不要赎回私募/公募债券基金?这俩问题虽然离谱,但还容易理解。还有更离谱的:①要不要赎回公募货币基金?②要不要赎回银行现金理财?③雷曼时刻?股市要清仓吗?最最离谱的是:某股份制总行后台岗的读者问:我们银行也是资金池,我们银行也会爆雷吗?我是不是该提前找工作?我一直觉得,我们的读者算是认知比较到位的一群人,直到我遇到这些问题。不由得产生了怀疑...陷入了沉思...(三)最后致敬全世界最可爱的人。他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IPO依靠他,减持依靠他,定增依靠他;现在连信托豹雷和医生退赃都要依靠他。他替全世界抗住了所有的伤害,你猜他是谁?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全世界最好的投资者
大家好,我是七喜。(一)宏观、股票和固收市场都很热闹。关于化债,最近有两则消息:①高达万亿级的债务置换债额度;②gwy往12省市派小组督导化债。上面两则消息还没有公开政策文件,暂时停留在外媒的小作文中。即便仅此,城投债发行已然更火爆了。①天津某城投债,43倍认购。②湖南某城投债,34倍认购。发行利率都比之前降低了100bp以上!做股票的读者可以用打新来理解:中签率低于2.3%!稀缺!珍贵!抢到就是赚到!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央掏钱支持化债后:我们的债券投资人非常认可,又用手里的仓位表达了出来!但是股市呢?别说中央给万亿了,融资抽水就没停过。谁是亲儿子?不言而喻。即便如此,股民还在畅享大牛市。所以我觉得:中国股民,是全世界最好的投资者。(二)ZR信托资金池的事情,五筒写过分析了,点击民营信托资金池阅读。即便陆续有上市公司公告停止兑付,我也不觉得有多大的风险。ZR信托的资金池包括两个:①“通道”资金池。底层投向是中Z的那些产业。我对这个是偏慎重的。②主动管理资金池。底层投向是债券和非标等。我对这个是偏积极的。资金池是个工具,不存在好坏。资金池的目的是平滑收益和风险。只要底层是真实资产,不是空气:那么就是市场问题交给市场,不是合规问题,更不是非吸问题。信托公司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信任”。一旦失去了信任,一切都荡然无存。但信托资金池的融资成本还是高了。负债端成本高,资产端就难免弹性大。比如虽然标注为“货币基金信托”,但实际上还掺了信用债甚至非标。如果营销中,拿公募基金来类比:风险和公募基金一样,收益比公募基金高,买它!那这里面是值得商榷的。但这是行业问题,不必苛责。(三)最后聊一下不正规的资金池。有助于大家和信托资金池做区分。常见于非持牌的“民间机构”。这种资金池里乱七八糟:有好资产,也有差资产;有高流资产,也有低流资产;有高估值资产,也有低估值资产...应对早赎回的那部分投资人,管理人会先卖池子里的优质资产(流动性好的)。等到最后赎回的那批人,就废了,因为池子里就剩破烂儿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个基础逻辑:割穷人,流血五步。割富人,骂骂咧咧。要按步骤来慢慢调整:①留下富人。不断提高新投和续投的门槛,比如起投规模从100w涨到300w。②提供更高息。诱之以利,人性总贪。③大搞“家族信托”。期限足够长,引到池子里。这样,池子被挤兑到随后,剩下的是:①一大堆低流动性的破烂儿;②少量贪图高息的高净值大户。最后图穷匕见,那就不好意思了:你图我收益,我图你本金。你这么有钱,谁知道你钱干不干净...监管拆过好几个万亿级大雷,见过大世面的,相信监管。
被用户删除
经济
民营信托资金池
大家好,我是五筒。问的人太多,聊几句个人的看法:事情中性偏积极。首先,结局大概率是股权抵债。两个例子。①某大入股某万亿银行。某大爆雷后,某大的债权人要求处置某大对某万亿级银行的股权,毕竟是核心金融资产,能回来不少钱,部分还债有望。结果呢?想peach。某大从某万亿级银行套走了更多的钱,引发了某万亿级银行的偿付危机。某万亿级银行的国有股东把某大踢了。至于入股的钱,别惦记,先填完窟窿再说。②某达入股头部民营信托。这个还没出最终结果,但某达在某民营信托里的股权价值被清零了。其次,动机是迅速切割。某民营信托是某民营金控最核心的资产。某民营金控,是不舍得低价出让对某民营信托的股权的。这和某达当年如出一辙。某民营金控的债权人,是希望抓紧处置某民营信托的股权的,甚至希望把水搅浑,把某民营信托给装进某民营金控的重组里。此时,某民营信托就是唐僧肉香饽饽。站在某民营信托的立场上,必须果断切割,撇清干系,这样自己才能图存。站在某民营信托的国有股东立场上,也必须督促切割,这样不损伤自己的利益。站在监管机构的立场上,同样要督促切割,这样风险不会往信托身上转移。最后,怎么实现迅速切割?主动爆雷。把某民营金控的窟窿给抖落出来。这样,就能尽可能的,削减某民营金控对信托的股权价值,甚至把上述股权价值清零。对于某民营信托的投资人来说:这是中性偏积极的信息,因为火暂时烧不过来了。对于某民营金控的投资人来说:这是比较糟心的信息,因为回款资产又少了。对于某民营金控的管理层本身来说:能做的选择也只有和信托的国有股东撕逼了,争取多咬下来些东西。真正的吃瓜,也许刚刚开始。(以上只是基于逻辑都推导,未必正确)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搬山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一)2年前,我同样用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作为公号文章的封面,写了篇文章叫:《搬山》。现在重新翻出来,预言落地。医药的事情,大家都关注到新闻了。投资圈子里在传一张调侃的图片。这张图片有立场,站在了资本视角。但如2年前的文章里所写: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福祉前,资本就是个屁!医疗这波会很快结束吗?大概率不会。刚拉藤,还没顺着往上摸大领导。我不觉得这是坏事,恰恰相反:把压在人民群众身上的大山都搬完,把既得利益群体都碾碎,才能迎来新篇章。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还有哪座大山没被搬走?养老的大山还没被搬走。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从逻辑上推演:养老靠社保=》社保缺口靠国企上缴利润=》金融烟草电力石油国企最有钱=》后面的不用说了,懂的都懂。我为什么在5年前就尝试转型养老?站在金融机构的立场上,应当提前布局养老金融和养老产业。现在主动干,总好过以后被顶着干。未雨绸缪吧,别总觉得自己有选择。国家给的牌照,业务方向也得听指挥。(二)认知星球得到了接近10000名读者的认可,让我感到非常荣幸又责任重大。但是,虽然很多人问我,认知星球却没有微信群,短期内,我也不考虑建交流群。因为交流以认知匹配为前提,单独拉群闲聊没什么价值,唠嗑无助于投资精益。所以我想先用心输出1年,等大家共同成长1年后,再考虑建群讨论的事情。认知星球内容以财经热点评论和职场问答为主,时效性高,但也碎片化。枝繁才能叶茂,如果说认知星球里的内容是零散的树叶,那么读书星球里的内容就是逻辑框架和世界观主干。我在读书星球里每年领读超过150本书:涉及经济、金融、投资、政治、历史、文化、心理、科技等等。目前已经更新到了第170本书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大家节约翻书的时间,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名虽然平凡,但也:博览群书、胸怀山海的有心人。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内容的含金量,我把认知星球和读书星球的定价都定的偏低,并且拿出百万现金来赠送会员。初心不是靠这玩意儿挣钱,这不是在单向营销,而是在双向筛选:我在为未来的一系列想法做铺垫。十几年投资经历下来,算是财富自由了。要靠投资来实现财富自由,是反人性的。投资和读书,都是寂寞又孤独的旅程。没有终点,所以可以尽情的勇往直前。巴菲特是喜欢投资的。他表达过,自己喜欢赚钱的感觉,但对花钱毫无兴趣。专业投资者的生活很简单,甚至单调且枯燥到像修行者。资金头寸就像游乐场里的代币。专业投资者把股票债券期货汇兑房产等市场当做游乐场,他每天在游乐场里开心的赚取更多的代币,但他不会把代币用到现实生活中。他享受的是这个过程,但代币就是代币。这也是我愿意无息、无期限又不要收据的借钱给同事们买房的原因:我想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的陪我玩。附一张读书星球的3天免费体验卡。我希望大家都能到星球里翻翻这170本书的笔记,当然我也更希望大家能加入读书星球。一个人如果不是对投资和读书都充满热爱,他是不会每天忙到就睡5个小时的,更不会每年领读150本书并整理出笔记。有风来就做事,没风来就读书。市场好忙赚钱,市场差忙进修。根往深处扎,为进一步生长做蓄力呗。我已经保持接近日更5年了,准备再继续保持日更5年,然后在50岁之前折腾把。十年树木,积累十年,应该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做点事情了。现在国家层面在做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各个领域的既得利益群体垄断,我的很期待的。每一轮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都会有层出不穷的新机会。这是最好的时代,一起做最好的我们。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快瞅瞅!债神巴菲特!
大家好,我是七喜。大家对巴菲特的传统印象是股神,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实际案例表明:巴菲特已经登顶为债券之神。他这两年最知名的投资有仨:①精准在鹅污爆发前抄了石油股票。②精准在硅谷银行爆雷前卖了银行股。终于证实了他原来是领导的朋友。③精准在日经新高前入股五大商社。随后中美那啥,日本成为受益的前线。这笔生意究竟有多美妙?最近3年,日本五大商社:股价涨幅全部都超过了100%;年现金回赠率高达3.45%-6%。那么巴菲特的资金成本有多高?巴菲特的钱是从日本债券市场募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日本债券市场最大的境外发行主体。公司在2019年就在日本发行了4300亿日元的债券,到现在已经累积发行了10500亿日元的债券。2023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发行了1644亿的30年期日元债券,利息2.325%。如果这钱拿去买30年期4.2%的美国国债,仅仅利息层面的套利就高达近200bp。汇率稳定下,这是低风险的套利收益。五大商社每年现金回赠率足以2倍覆盖债息,股价三年又涨100%-150%不等。真是给跪了。这是有多牛逼的神级操作呢?就相当于借了3.5%的消费贷,买了8.5%的苏北定融,低风险套利500bp一样!巴菲特最近又在干嘛呢?大规模加仓短久期的美国国债!今年二季度,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购买了超过1200亿美元的美国短期国债!这操作就像:从前年开始,很多超级股票大户在我们这里定制了随时可申赎的债券产品一样。债券产品的年化收益率6%-12%,等股票市场转暖的时候,再把资金取出来抄底!不管是巴菲特的案例,还是我们的定制产品投资人的案例,都在提示:一种崭新的股债混合投资理念。读到这里,是不是很有启发?只炒股是难以规避宏观风险的,只炒债是严重缺乏收益弹性的,诶?诶!这不巧了嘛?把高等级债券拿去质押,回来钱抄底沪深300ETF!(以上策略是调侃的,不作为投资建议)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从华北平原聊起
大家好,我是七喜。华北平原上的事情,数据触目惊心:受难群众50多万,转移群众80多万,已经死亡10人,失踪18人。我想起了若干年前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有华北平原某县级市副市长带队到北京跑城投融资。直言当地水利设施老旧,没有钱修。他担心,如果发大水了,就要出大问题。但是当地的城投没公开发过债,资产也很小,县级市的财力也不高。北京各家金融机构是做业务,不是做慈善,确实很难匹配上。后来如何,我就没关注了。因为我找了个理由,没有见,免得尴尬。【第二件事】在公园省刚出现零星非标问题的时候,华北平原有高级别领导带队:到公园省学习城投投融资经验。我就找华北平原相熟的领导问:你们是怎么想的?公园省都开始零星爆非标了。这位领导回复我说:特别羡慕公园省。公园省把握住了2014-2019这5年宝贵的基建融资窗口,基础设施全建设起来了。要论基础设施的便利性,公园省比广东省都强,更不要说我们了。此时此刻,我在想两个问题:①基建投资怎么平衡收益和成本?比如华北平原这次,百年不遇的大水。恰恰因为百年不遇,所以水利设施投资上就有欠缺,应急管理上也有领导欠缺。但是,一但百年不遇的情况出现了,造成的损失就是百分之百。那么问题来了:华北平原以后要不要大修水利设施呢?如果修了,可能很长时间用不上。如果不修,再出现百年不遇怎么办?②怎么看待基建投资的利他性?公园省村超特别火,坐标在榕江县。当年做非标的时候,我们把公园省绝大多数地方都跑遍了。虽然能做的业务不多,但我们把尽调工作做的特别扎实。所以我很早就去过榕江县。太穷太偏了,开车4个多小时,做屁。但是现在,榕江的村超火了,全国各地的爱好者都跑过去现场观看。一个人口不到30万的小县城,一个月接待游客数量接近50万人。如果没有基建投资,标准球场都没有。如果没有基建投资,游客去了住哪里?如果没有基建投资,游客怎么到榕江?这可是大山连着大山,全国的游客翻山越岭去看场山沟里的球赛吗?我查了一下高铁票,最快58分钟。同理还有播州区的乌江寨。我经常去北京的天桥艺术中心看剧。天桥艺术中心里就有乌江寨的团体亲子活动,到乌江寨去体验民俗艺术。乌江寨是设计过乌镇的陈向宏团队,和播州区政府合作的文旅项目。乌江寨在北京亲子圈特别有名。你看图中这样子,像是大山深处的形象吗?做过非标或买过非标的读者都知道:榕江所在的黔东南州,播州所在的遵义市,其债雾问题,一言难尽。这篇文章没有结论,不知道咋结尾了。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吹喇叭的底层逻辑
大家好,我是五筒。摘录几篇今天的认知精进星球里的评论。评论都太毒舌了,简单汇总,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公号的观点。(一)吹喇叭的底层逻辑:承认并且接受了现实的复杂性。①因为现实如此,问题大又多。②又因为现实很复杂,所以是持久战。问题大又多,所以不能撒胡椒面。必须持久战,所以要坚定信心保持韧性。如果不是承认了问题大又多,直接针对特定对象掏工具就可以了。如果不是认为要坚持持久战,迅速把一揽子工具抖落出来就可以了。所以,认清现实,积极面对吧。为什么要积极面对?什么时候问题少又小过呢,不都过来了!每一次队伍都能否极泰来,但作为个体,别掉队就行。(二)从杨天南老师的书中读到个发散问题:大家都在期盼牛市的到来。假如牛市到来了,你能拿出多少的投资本金?你又能从牛市中获利多少?你买的股票涨了,只是个结果,但不等同于能解决你的问题。你家的财务问题解决了吗?你可以从此退休养老了吗?子女出国上学的钱够了吗?如果你只是业余爱好,图个乐是可以的。但要想达成具体的目标,改善你的财务现状,只靠自己炒股,是远远不够的。你只有两个选择:①努力成为巴菲特。这点很难。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资源以及天分。②买到巴菲特的产品。这点也很难,因为巴菲特不卖产品,巴菲特只管理自有资金。上面这么说,是太苛刻了。大家只是希望通过一场酣畅淋漓的牛市,迅速把套牢两年半的资金取出来,响应号召拿去消费。都很单纯的,能有啥坏心思呢?(三)应该怎么做投资研究呢?政策趋势,要听体制内的人讲。交易策略,要和基金经理私聊。闲聊八卦,多请券商研究员吃饭。情绪满足,常翻自媒体大V公众号。但在实际中,往往变成:政策趋势,常翻自媒体大V公众号。交易策略,要听体制内的人讲。闲聊八卦,私聊基金经理个人生活。情绪满足,多听券商研究员吹票。(四)现在的某些网红经济学家,就股债房、就业通胀贸易等热点话题发表观点:与其说是分析问题,更像在提纯粉丝。真·经济学家做研究,目的性是很强的:要么①货卖帝王家,给领导上折子;要么②货卖大金主,指导投资实操;要么③亲自炒股债期房汇,财富自由。但是,当前某些网红经济学家做研究的目的,既不是①,也不是②,同样不是③。而是:给散户韭菜普及认知。韭菜懂的少,就像空的杯子。给他们灌输什么都可以,因为他们缺乏分辨能力。所以,要割谁,就说谁爱听的话。市场是持续动态博弈的,永远在过程中。但是某些经济学家在拍脑袋下结论。下毛线的结论?说不定第二天来张A4纸给你推翻了结论。所以,这些结论没有什么参考价值,这些结论唯一的价值,就是“提纯”粉丝。用粪水浇灌出来的韭菜,最是茁壮鲜嫩。最后,这个降价理由太棒了!
其他
重温1998:谁的孩子谁抱走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今天在读书星球里领读龙安志的《朱总与现代中国的转型》,节选一个小故事。【国企化债的背景】大气候放松,地方建立起三角关系:地方官员、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这种三角关系的最简单形式是:①地方官员为地方企业审批地产项目;②地方企业从地方银行里贷款;③银行贷款又由地方政府来担保。没有人真正关心完成项目和还贷问题。流行的态度是:银行是国家所有,企业也是国家所有,批项目批贷款的官员是为国家工作,由国家担保来偿付整个连续投机,又有什么问题呢?在此期间几乎所有的决策都没有金融风险方面的概念和担心。【三角债务清偿试点】三角债务风险问题愈演愈烈后,gwy生产办公室的石万鹏提议:如果给我一块钱,我就能清偿三块钱。他想法是政府能够注入资金清偿一个企业的债务,交互效应就会解开未偿债务的链条。政府向一个企业注入资金后,该企业就能偿还未清债务,该企业的债权人接着就能偿还他们的债权人,如此递推。清偿一笔债务,就像打开了下水道的管子,把资本释放到系统中。然而在中国,不能仅仅根据表面判断结果。政府的紧急救助计划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产生了债务乘数效应。企业如果认为兜底风险是国家的责任,就会继续不负责任,不采取正确的措施。由于企业的商业模式依旧,国家每清理一套三角债的旧账,新的债务又出现了。正如批评者所说:每清理一块钱旧账,就产生三块钱新债。薄yb明白三角债的情况后非常生气,他提出了一个微妙的问题:问题出在政策还是政策的执行者?朱总立刻派调查组前往吉林的国有企业铁锈地区,彻底寻找出了什么问题。他很快发现,实施计划的目的是让企业能够得到款项还债。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干脆把钱留给自己,根本忽视了还债,制造了整整一条新的互相连接的借贷链条。简单说,清债计划本身成了清债的障碍。让问题更复杂化的事情,是为了得到国家经济和贸易委员会的金融救济款,各企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跑部钱进)。朱总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企业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任何人都不能再把企业债务和主权债务联系在一起。他在会议上气愤的提出了新原则:“谁的孩子谁抱走”。注:有没有感到这句话很熟悉呢?【国企破产重组试点】中央明确不兜底后,地方国企开始想办法逃废债。在1998年,经过法院的破产案件数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最典型的就是脱壳经营。企业合法的与他实际联营的部门分开,把债务留给企业,把那些部门变成拥有优良资产的新的法人。老企业只剩下一个壳,没有资产也没有经营,然后宣布破产。鬼把戏很快促使中国人民银行采取行动。央行的官员们前往各省清理乱举,实际上是告诉当地企业和头头们:他们不能靠重组公司来逃避债务。朱总发现:建立信用体系比预想的难的多。救或者不救,都非常棘手。救,会鼓励坏孩子。地方国企没有动力把钱用来化债,而是倾向于通过各种方式套取紫金,用在新项目投资或其它目的上。不救,坏孩子会摆烂。地方国企干脆就“金蝉脱壳”,把资产剥离进新的国企,而把债务留在原来的国企再走破产流程。如果放任地方国企胡来,最终受损的却是中央的信用。【过渡性的方案】为剥离不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诞生。把创立资产管理公司作为解决办法,等于默认了,没有切实可行的形成办法,所以就:把银行债务问题暂时搁置,交给更有智慧的下一代来解决。在找到令人满意的办法之前,资产管理公司只是一个过渡性的补救措施。归根结底,要继续做高质量的增量。做大总资产,债务问题自然迎刃而解。ps:认知精进星球会员请加五筒微信。
被微信屏蔽
娱乐
活久见!目瞪狗呆!
大家好,我是七喜。各路江湖豪杰围攻Z记光明顶。有的出于正义,有的出于利益,有的打个酱油。简单聊几句吧。(一)解老哥2021年驾鹤仙去时,路边社,资金池规模3300亿。2年后到今天,路边社存量规模只有:2200亿。用2年时间,足足压降了1100亿。在监管的关注下,Z记不断变卖资产,资金池持续萎缩。癌细胞在减少,而不是扩散。虽然最终结局大概率资不抵债,但如果撑到了最终结局,资金池规模再压降千亿也未可知。如果中途猛的来一刀:Z记的主观能动性大减,问题就直接甩给了监管机构。我没有能力去评估这样是好是坏。从逻辑出发,短期不会出处置结果,先等股东资源耗尽,尽职免责后再说。(二)居然有人借机朝着城投固收开炮。自融资金池和城投固收是两码事。非标债权和标准化债券又是两码事。持有到期收益和交易利差又是两码事。拿民企的自融资金池出事,就贬低毫不相干的城投固收:要么是真不懂,要么是不懂装懂。真不懂可以虚心学,不懂装懂就有些滑稽了。觉得民企自融是旁氏,觉得地方zf也是旁氏吗?下一步的结论就是要润吗?当下的市场环境,刚被割过的投资人,不买城投债券固收,难道去风险更高的权益市场,再被当成韭菜割一遍吗?(三)我们已经好久不聊理财市场了。胜率在降低,赔率在收窄。聊什么呢?迎风尿一裤腿?好赚钱的时候给投资人赚钱,不好赚钱的时候不如闭上嘴。什么才是真正的良心?我觉得有两点:第一,市场不好时劝退投资人。宏观共振背景下,资产配置是不存在的伪命题。主动劝投资人赎回产品去存银行或者买货基,才是当下真正的良心。普通投资人应该做右侧交易,而不是左侧冒险博一把。第二,持续降费才是硬道理。真正站在投资者这边,就是降费。①前端不收销售费,放后端收。产品结束后,没出风险再发放。②管理费率砍一半,放后端多收。收益不达预期,后端就不收了。搞亏了,亏损期间也别收管理费了。相信我:任何管理机构和投资经理,都不可能把投资人放在第一位。他们放在第一位的是管理费和奖金。敲黑板,衡量良心的标准只有两条:①市场不好的时候劝退你。②持续的降费和风险共担机制。如果做不到这两点,说再多都是PUA。(四)话说回来,其实谁也没比谁好多少。都是挣钱,不寒碜,不必总唱高调。这个市场的底线一直都有些太低了。①合规只是是底线,却被当做上限。各家机构都喜欢拿“合规”来宣传,这就像拿“不赌不嫖不抽”来宣传自己是个“绝世大好人”。拿底线来吹牛,反而暴露了底线太低。当然,还有些裸奔的,完全没有底线。②道德的水位会抬高机构的合规水位。自从投资者保护被划入新成立的金融监管总局,我们可知:监管才是真正保护投资者的人。监管未来政策的出发点一定是打击各种行业乱象,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从这个角度出发,不管是Z记还是其它拆弹,我们要对监管机构有耐心,有信心。最后,看图逗个乐子。
被用户删除
房地产
绝了!被地产解放的“五环外”引爆了五一旅游消费!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一)朋友圈有一万人,北上广深等为主。这两天刷朋友圈,发现都岁月静好了。朋友圈里的状态,要么居家忙厨艺,要么公园搭帐篷,要么郊野搞徒步,要么溪边捞小鱼,要么大棚摘草莓...这些主儿,往年都是假期全世界飞,至少也是香港和三亚,今年一下子,宅在北上广深不挪窝了:佛系度过了一个安静祥和的五一假期。与北上广深的佛系假期不同,在莱德队长的要求下,我带他在合肥宣城黄山一带溜达,人从众叕满头汗。景区门口的饭店老板感慨:这辈子没见过这么火爆的场面!今天住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敬亭山,晚上对着山景发呆,不自觉琢磨:今年五一假期为啥分化这么严重?【现象一】北上广深普遍在佛系度假,全国各地景区却迎来史上最火爆?【现象二】三亚和香港冷冷清清,淄博和柳州却异军突起?如果归因,大概率可能是:1亿一二线中产在消费降级,7亿三四线新中产在消费升级。一二线受拖钩影响明显,对未来有些患得患失,选择了消费降级乃至不消费。三四线受地产供给侧改革明显,买涨不买跌,跌了先放放。没有买房压力后,消费能力一下子爆发了。所以,被地产调整解放的“五环外”,引爆了今年的五一旅游消费市场。原来一辈子被套房压着,活着的目标就是买房。现在不一样了:活着就是为了活好,活好就要消费。综合来说,两个结论:【结论一】这7亿人,就是扩大内循环的基本盘。释放7亿人的消费潜力,经济就能重启。【结论二】只有一二线,未来才有房地产市场。一二线精选民企,三四线国企租赁房。(二)【古代版“进淄赶烤”】今天在宣城泾县的桃花潭景区游玩。被李白那首桃花潭诗句给吸引力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今天实测,乘竹筏子,水深不超5米。虽然景色很美,但是毛线的水深千尺。和大家一起回顾下这个典故。默默无闻的泾县县令汪伦,听说李白游玩到了黄山附近,就想蹭李白的流量。汪伦遣心腹带信给唐朝流量天王李白老师,信的内容很简单: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一听,有花又有酒,去看看!辗转到了才知道,就是个乡下村落。所谓的“十里桃花”,原来没有十里地的桃花,只是有个地名叫“十里桃花”。所谓的“万家酒楼”,原来没有一万家酒楼,只有一家酒楼名叫“万家酒楼”。汪伦宴请李白在这家酒楼吃喝了3天,把李白吃的腻歪了,想走又不让走。李白终于明白汪伦是什么意思了,于是作诗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事后,汪伦赠送李白:骏马八匹,绢帛十段。不多,也就相当于李白20年的俸禄!已经56岁的晚年李白(李白辞世时62岁),此时颠沛流离,流放在即,望着天降的财富,估计内心在呐喊:他给的太多了啊!《赠汪伦》这首诗有很大古怪!不管是谁写诗,怎么会把自己的名字直咧咧写进诗里呢?太俗气了!我读诗不多,李白除愤懑的襄阳歌外,再没见过类似的情况。我甚至合理怀疑,这首诗不是李白做的,而是汪伦做的。诗开头两个字就是“李白”,典型的碰瓷唐朝超级网红的流量。李白呢,虽然知道了这件事,但毕竟白吃白喝白拿,捏着鼻子也就默认了。或者流放路上还没顾上辟谣就去世了,也就无从查证了。就这样,泾县的百姓们把这首诗四处传播:生生把一条平平无奇的小溪,给传播成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网红打卡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版本的《赠汪伦》,但我想:淄博的领导们大概率是听过的。“李白们”正在进淄赶烤,估计给的太多了嘿嘿。
2023年5月2日
被用户删除
社会现象
真相了!国内有钱人的未来!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正在宣城景区堵成狗,看到一则新闻:日本东京大学5月1日发布消息,聘请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为“东京学院”客座教授。这则新闻,让我想到了前几天,投资会员群里讨论的一个话题:国内有钱人除了润,未来在哪里?曾看到过一本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传记。施罗德贵为德国总理,但买房需要找邻居借钱,平时只能开辆桑塔纳代步。因为在德国:资本与政治做了切割。德国并没有发达的金融体系,为什么?个人理解里,金融是吃政治红利的。没有政治给予的牌照背书,金融体系发达不起来。英国金融的起源是帮国王战争募资和殖民贸易,美国金融的起源则是独立战争募资和西进运动。英美金融从诞生之日,就是服务于政治的。德国的有钱人远离政治后,也就相当于放弃了金融资本,只能大力发展产业资本。我曾经在读书星球里分享过瓦尔特·伍伦韦伯的著作《反社会的人》,里面聊到:德国在全球印象里是个蓝领国家,而实际上,德国的贫富差距非常大:最富有的5%,掌握着全德75%的财富。德国的有钱人选择从大众视线里消失了。他们讳莫如深,只在小圈子里活动。德国的有钱人选择了远离政治,他们不参与政治,甚至不谈论政治。国内随着对内动刀的打破周期第二条路径,以及地产+金融供给侧改革后,个人觉得:国内的有钱人也在复刻德国模式。典型人物就是jack马。远离政治,远离金融,回归本源,发力实业。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未来:金融是“公器”,募集型资金的“资管产品”更是典型的“公器”。公器公用,募集型资管产品服务于国家战略,是毫无疑问的必然路径。
2023年5月1日
被用户删除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人从众𠈌叕,累趴了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一)已在合肥,人少些的非传统旅游城市。早上吃饭拼桌,隔壁桌是个带娃的爸爸,偷听到他得意的和娃说:北京太拥挤了,咱们来合肥逛逛...我预判了北京要挤,所以来了合肥。你预判到了我预判到了北京要挤,所以我要离京,而你要留在北京。但你转念又一想:我肯定预判到了你预判到了北京要挤所以留在北京,所以你还是来了合肥。最后,咱们都在合肥相遇了。真是人从众𠈌叕,累趴了。(二)看到朋友圈在缅怀已经关停的天涯社区。莲蓬鬼话版块的资深灌水王就是在下。信息越泛滥的时代:内容圈层化,娱乐大众化,是必然的趋势。我曾经在读书星球里分享过瓦尔特·伍伦韦伯的著作《反社会的人》,里面聊到:德国在全球印象里是个蓝领国家,而实际上,德国的贫富差距非常大:最富有的5%,掌握着全德75%的财富。德国的有钱人选择从大众视线里消失了。他们讳莫如深,只在小圈子里活动。德国的有钱人选择了远离政治,他们不参与政治,甚至不谈论政治。把钱和权分离,是有合理性的。把认知和娱乐分离,也有其合理性。都说认知创造财富,但如果我连本金或者职务都没有,我要那么深刻的认知干啥?天天面饼小葱撸串哈啤酒,不香吗?所有提高认知的说辞,对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实际的用处:只能加深焦虑,然后被割了韭菜。认知-999,快乐+999
2023年4月29日
其他
改革的两个方向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最近两天翻到了郭建龙的《汴京之围》。分享书中关于改革的两种方式,有删改。(一)历代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财政收入和财政花费的不匹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①要么减少花费,②要么增加收入。由此可以划分成两类改革:一类是以减少财政花费为主的改革,另一类是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的的改革。(二)【减少花费式改革】理论基础是,社会的总产出是一定的,政府如果收多了,那么民间留存的财富就会减少。所以必须抑制政府多收税的冲动,减少冗官冗员,减少财政花费。【增加收入式改革】理论基础是,通过政府积极的手段,可以将整个社会财富的饼做大一点。这样政府的收入也增加,民间财富也增加。(三)【范仲淹的减法改革】为了将那些不合格的人裁撤,将依靠恩荫制度上台的人弄走,必须实行严格的考绩制度。但范仲淹没有足够的人手来推行政策,也无法得到基层的配合去推广。范仲淹他上书皇帝,要求更高的权力。宋代的政府政出多门,每个衙门都做不了事,但是每个衙门都在让别人也做不成事。要想实行改革,必须把权力更多地集中在宰相手中。由于牵扯到了真正的利益分配,经过讨论之后,群臣建议皇帝否决范仲淹的提议,只交给他刑法权。范仲淹仍然不想放弃,利用刑法权继续推进改革。他派出了按察使四处出巡,督促官员执行改革,同时打击那些不为民办事的官员。随着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揭露出来,他的改革终于触发了整个官僚阶层的反抗。范仲淹了解仁宗皇帝的弱点,皇帝性格仁慈,肯于受委屈,却对付不了会哭闹的官员。庆历新政实行了一年多之后,范仲淹已经预感到改革的失败。他主动申请外调,改革不了了之。(四)【王安石的加法改革】王安石改革对减少政府花费毫无兴趣,而且强调由政府多控制民间经济,指导民间经济,在政府的努力下,将经济做大。他认为,政府大力发展经济的结果,是政府也可以多收租税,而民间也更加富裕。如果说范仲淹的改革主题是减税和减少管制,王安石的改革就是加强干预。事实证明,王安石加强集中的做法无法发展经济,他的改革措施大都以失败告终。为了推行变法,王安石必须依靠另一批人,他强烈地排挤前仁宗朝官员,打压异己,将一群年轻的官僚送上了最高官员的职位。党争这只老虎被放出来了。之后的内容少儿不宜,大家自行翻原书。【评述】如果看到这里,就认为加法改革必然失败,也是不妥当的。古代社会的核心问题在于:①生产力被锁死了,②官僚阶层又太强势。不管是做减法还是做加法:最后在执行中,都是官僚阶层得利。而改革带来任何成本,都由百姓承担。那在古代,什么样的改革才能成功呢?首先是强势的持续反腐。最极端的就是刘邦和朱元璋的做法,“徙大户,实畿辅”
2023年3月3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AI消灭理财经理ing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昨天中午玩挂钩chatGPT的小程序,随意提了若干和财富管理相关的问题。答案很有趣,分享给大家。【问题一:股票】【问题二:债券】【问题三:买房】【问题四:雪球】【问题五:爆款基金】【问题六:配置】有没有很震惊?当然,你也许会吐槽:都是些没有营养的正确的废话。内容的确没啥营养,都是车轱辘话。但是,这样任意一条上千字的文章:生成时间不超过2秒钟。这是一种认知层面的降维冲击。如果你本来就懂的多,自然觉得车轱辘话没有意思。但如果你懂的少,反而觉得很有收获。客户如果很懂投资,自己就干了,还找你干啥?愿意找理财经理的绝大多数客户,其理财认知只有30分,而很多客户经理也只有50分。50分虽然同样不及格,但足够对30分进行认知层面的降维打击了。当然,你还会犟嘴:AI没法陪伴!客户做投资是需要陪伴的!百度的AI陪聊虚拟人叶悠悠了解一下。
2023年3月29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
大家好,我是七喜。(一)早上读到刘晓春老师的文章《金融监管机构大幕拉开,下一步何往?》,非常有感触。刘老师写道:①监管需要配合国家战略制定相应政策,但这些政策并不降低监管的风险标准。②应当赋予中央金融监管机构的地方派出机构协调地方金融监管的绝对权力。身处非银金融机构,只想到了张图。去年的地产和今年的非银金融。(二)什么是宏观研究指导投资?刚才有小白读者问我这个问题。科班的术语到嘴边,又收了回去。换了套通俗易懂的磕:平时依靠常识,懂得越多,对的越多。大事相信逻辑,短期可能错,中长期无法证伪。政策听领导的,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讲利弊。对黑天鹅掷骰子,猜错就删帖,只宣传猜对的时候。
2023年3月28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重磅!城投化债路径推演(下)
大家好,我是七喜。最近兄弟们分散到各地摸底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的债务化解情况。今天下午组织了电话会,汇总各自的信息和观点。不聊政策可能的方向、各区域化债方案和具体标的现况等非公开的敏感内容。本篇仅基于公开信息、调研情况和我们的理解,尝试推演下中国城投化债的路径。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一)债务问题大辩论背后的两大分歧。即投资效率增长边际制约所带来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和期限错配现状所带来的流动性管理问题。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底层逻辑是:债务扩张驱动新建资产,新建资产估值上升进一步扩大举债能力,债务继续扩张又带来更多的新建资产,循环往复。体现在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层面,就是不断的包装新项目,再通过专项债、政策银行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债券、租赁、信托等方式,融取项目建设资金。这种“举债-投资-举债”循环的长期路径依赖,已经成为了城投公司扩大权力边界的本能,也成了金融机构扩张信贷时最简易可行,上规模又不犯错的展业思路。当投资的回报越来越无法覆盖负债成本的时候(算总账也无法自平衡),投资效率到达了扩张的边际,持续性发展问题也就出现了。流动性管理问题的底层逻辑比较简单,就是:短融长投,期限错配,大借大投,刚性支出、监管政策冲击,监督制度冲击,金融机构的“顺周期扩张,逆周期收缩”机制障碍(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等。(二)可持续问题的解决方案比较简单,就是做大分母。或者,债务分子涨慢点,资产分母涨快点。具体包括两条思路。【思路一】估值不变,做大资产。体现在政策端:扩大内需、拉动投资、科技创新。【思路二】总量不变,提高估值。体现在政策端:提高央企和国企的估值。提高数据和双碳等资产的估值。上面的逻辑非常清晰,政策也已经非常有针对性,不存在分歧和模糊理解。大家真正存在分歧和理解差异的,是流动性问题解决方案。正如大家对城投债务有个共识,即是可以时间换空间的,不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只存在流动性管理问题。(三)流动性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破除金融机构的重组机制障碍、盘活存量资产(资本化证券化)、解决刚性兑付问题、对化债的正向和负向激励、降低化债过程中的社会影响和海外影响。首先,破除金融机构的重组机制障碍。展期降息和息转本等已经有了落地政策,罚没中介机构不当获利也已经成了普遍行为,是否会像1998年成立中央金融工委一样实现“党管金融”转变也越来越被关注。金融机构更多体现政治性和人民性。其次,盘活存量资产(资本化证券化)。具体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国有企业股权的资本化,从土地财政到股权财政,注册制扩容。第二类是国有企业资产的证券化,包括商业地产的公募REITs。第三,解决刚性兑付问题。对存量债务进行拆分,有两类债务,是具有刚兑属性的,很难展长期降重息的大力度重组。第一类刚兑债务是城投债券。14万亿存量城投债,具有高息特征的城投债年度成交规模不足2万亿。只要让这2万亿高息城投债退出债券市场,12万亿规模的主流城投债,就稳住了。再对这2万亿高息城投债进行拆分,有接近1万亿的网红债,而网红债,又包括地市级网红债和区县级网红债。推演一下地市级网红债和区县级网红债的发展路径。从中长期看:上述网红债最终会彻底退出债券市场。从大连模式、永煤模式、青海模式、天津模式、兰州模式、康旅模式等省市级网红债的化债路径看,其化债的路径具有共性:即各大银行追加对区域内各家城投公司授信,各城投公司再拆借资金给网红主体,网红主体最终把所有存量债券全部回购,并彻底退出债券市场。但是,短期几年内,受限于再融资恢复需要时间,政策支持需要向上协调等原因:存量债券展期风险依然存在。因为短期内,拿不出这么多钱来集中回购如此之多的债券,只能事急从权,先走最容易实现的中间路线。【地市级城投债展期路径】地市级网红城投债的整体展期重组并不会突然爆发,因为投资人众多,对区域信用和债市冲击都比较大。地市级网红城投债如果要整体展期重组,必须要先通过翘杠杆,成立平滑基金,到二级市场上收集到足够多的筹码,把私募等中小投资人的散量,全部收走。当债券的持有人以银行和自己间接控制的平滑基金为主后,就可以按照债券规则召开持有人大会,投票进行展期降息重组操作。私募基金就是不吐出自己的筹码怎么办?地方政府会有无数种办法来达成自己的目标。比如Q投,当年就是通过基金去二级市场收购自己的债券,并投票成功,达成了目的。虽然事后被各种骂,但是,被骂又怎样?反正终将要退出债券市场了,从此不来往了,还干嘛要脸?【区县级城投债展期路径】网红区县级城投,仅靠自身的信用,已经很难通过借新还旧来滚债了,而自身又缺乏还债的能力。省级担保公司的担保,是区县级城投实现债券借新还旧的核心支撑。但是,省级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是有限度的,当省内的区县级城投债面临集中兑付时,区县级城投公司又拿不出钱,那么省级担保公司就会压力山大,很可能被压垮。即便省级担保公司勉力撑住了存量担保债券的兑付,但也失去了对增量区县级城投债的担保能力。此时,只有重组一条路可选。区县级城投债的债券持有人很分散,很难通过平滑基金来收集主要筹码并开会展期。与此同时,这些区县级城投债也没有了兑付能力。这种时候,有一条路可以选择,即监管机构特批条新政策:当区县级城投债无法正常兑付时,可以把债券的承债主体,从区县级城投公司,向上转移到地市级城投公司身上,但是存量债券经过重组后,展期2-3年。第二类刚兑债务是涉众非标。云南省审计厅近日提到:已对涉众非标进行专项审计。涉众非标是必须优先被解决的,因为社会影响大,舆情容易失控。但是,鉴于很多涉众非标无法通过借新还旧来实现自我滚续:那么就无法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兑付问题,只能通过财政手段来解决兑付问题。财政出手,通过专项债和一般债等手段,实现涉众非标回表财政,将会是大概率的解决路径。但是,财政出手涉及政府举债,不能一下子增债太多:大概率会是3-5年的持续举债来置换的过程,“高息”必然要被重组为“低息”。因此,涉众非标虽然本金是安全和优先的,但也要做好3-5年展期的准备。第四,对化债的正向和负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在政策层面开口子。比如贵州的国发2号文,允许展期重组,银保监会发文同意展期重组等。上面有了指导,下面人才好循章办事,免得事后被问责,个人背锅。负向激励则有些严苛,不作为就要被问责,不可以躺平,反腐和防风险要同步进行。在过去有一种观点,要防风险就不要反腐抓人,不然没有人管事,都躺平,反而暴露了债务问题。昨天的纪委文章明确了反腐要和防风险同步进行,说明在纪委看来,即便反腐抓人,风险也能防控的住。这表明了信心。我们也要对化债有信心。最后,降低化债过程中的社会影响和海外影响。这部分不能说太细,只提示一点:各地的化债方案不要一刀切,要有梯次,要有紧急预案。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少数机构和个人,应有柔性的单独处置方案。先聊这么多,如果你对城投化债有其它思考,欢迎加我微信(微信号:goldeve3)交流。
2023年2月24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信号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今天梳理对2023年经济定策的理解。前几天《求是》发布了《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节选自领导于2个月前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聊几个关键点。(一)有读者会问:会议在2个月前就开完了,现在继续讨论还有什么热点意义和指导价值?个人的理解是:有热点意义,也很有指导价值。因为大家如果自行对比新闻稿,2个月前关于会议内容的公开新闻稿,和现在的公开新闻稿,内容是有巨大差异的。《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里涉及到的内容,多数是首次公开发布。为什么在2个月前没有公布这些?可能当时以中央内部讨论为主,而现在要凝聚全社会全体人民共识。怡情结束,不代表经济会自然反弹,也可能“L”型。唯有表达出“全面搞经济”的意愿,唯有明确出“如何搞经济”的思路,才能为经济的复苏赋予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二)在12月13日,外媒小作文传会议会延迟,我在会员群里的分析是不会延迟。因为问的人多,于是含蓄的表达了观点。政策的快与慢(点击阅读)文中引用了凯恩斯在宏观经济学的圣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领读星球第123篇笔记),“消费倾向”的观点。消费倾向是决定有效需求规模的主要心理因素。当经济下行时,消费倾向这种心理上的变化存在滞后调整的现象。用中国的老话来说是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因为消费倾向的调整滞后于收入的快速变化,所以这中间,就存在通过投资来拉动就业并维持住消费,最终实现温和均衡的可能性。换句话说,2023年,扩消费和稳就业领域的政策,宜快不宜慢,宜重不宜轻,彻底扭转消费倾向的下滑趋势。会议最后如期召开,没有延迟。会后,又有读者希望我解读一下,于是在12月19日有了第二篇文章。脉络(点击阅读)文中是中财办有关负责同志接受采访。对全文最核心的一句理解:政策密集下的高水平自平衡。“总的看,财政加力、货币有力,就是要确保社会总需求得到有效支撑,从而使得社会总供求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和质量上取得平衡,推动经济整体好转。”“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和质量上取得平衡”,这是宏观调控目标,不是方法论。我们知道了干什么,但不清楚该怎么干。直至前些天,《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中,解决了“怎么干”的问题。2023就这么干!(点击阅读)通过梳理这个过程,我们对2023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框架:宜快不宜慢、宜重不宜轻。动态调整出的高水平和高质量平衡。改善预期,提振信心,救市的有为政府。(三)作为左右口袋,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是什么态度呢?怎么去理解领导讲话?这俩都在《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发布后,第一时间进行了表态。财政部层面。刘昆:更加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文信息量巨大,简单举一句:“健全适应新型【举国体制】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大家印象里,“举国体制”是做什么吗?上次是集中全国之力造原子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以举国体制支持核心技术攻坚战为路径,2023年会有什么样的政策、资金和资源等超常规力度支持。基于前瞻性的研判,我们在12月12日开始推荐半导体。恭喜已经上车的读者们。人民银行层面。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文中提到: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拓展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范围......,动态监测分析房地产市场边际变化,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落实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6条政策措施,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上面这段话,究竟表达什么意思?落实到2023年的地产调控政策里,会如何体现?2月4号,我们前瞻性的聊过自己的理解。虽然“城市级地产做市计划”听起来有些太超前,但我们认为,经过实践检验后,这大概率成为2023年及后的核心政策思路。最后,欢迎扫码加入秘密宝藏投资星球和配套投资交流群。
2023年2月18日
其他
顶层再思考
大家好,我是七喜。晚上陪同喝酒,席间聊起来了最近经济学界关于“信用和债务”的火热大讨论。狗哥在去年11月份,作为特邀嘉宾,参加过一场内部分享会,聊过类似话题,当时是我梳理出了笔记,发布到公众号上,没想到阅读量超过了6万,出圈了。顶层思考上面是文章链接,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再回看一下。上述文章里,分析了国内和国外两张资产负债表的重构,结论很赤裸:政府的债务是居民的资产。关于本次“信用和债务”的大讨论,狗哥给我们分享过他的理解。这种不带价值观的有些冷酷的技术官僚型思考,我们并不喜欢,但确有合理性。我把梳理出的核心观点,分享给大家。包括四个部分:总账的自平衡资产的再估值举债的利益合谋化债的风险共担简要内容如下:首先,总账的自平衡。举例说明。云贵某地级市,搞了一个高品质景区。从建设、融资和服务三个角度展开。建设角度。云贵项目的工程,主要承接方为大量央企,以及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沿海发达区域的施工单位。这些施工单位,分享了建设红利。融资角度。云贵地区的城投公司,相对高息融资,主要承接方同样以金融央企,以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深圳等沿海发达区域的金融机构为主。这些金融机构,分享到了债息红利。服务角度。高品质的景区,超前建设,投入回报比不合理,处于连年亏损状态,债务滚续到难以为继。全国各地的旅游者,享受到了物美价廉的景区服务,这些服务的价值,物超所值。如果严格按照投入回报比来定景区收费,旅游者将付出高昂的成本。从上面建设、融资和服务三个角度看,我们可知,债务压力相对较高的云贵地区:让全国都分享到了发展红利,但是自己背了债务。这种权利和义务,是不匹配的。从投入和成本的角度看,景区项目在省内算,无法自平衡。但是放到全国总账里,考虑到全国分享到了云贵发展中的建设红利、债息红利和服务红利,也就有了自平衡的可能性。总账自平衡,却要求分账由云贵自己兜,这是一种对财政纪律的严格约束,却不是解决债务问题的最终方案。如果严格要求各省自己兜底本省内的债务,机制缺陷又出现了。因为地方具有兜底的义务,但缺乏足够的兜底工具。最核心的地方在于,地方和中央相比,具有财政的自主权,却没有印钞的自主权。这意味着地方在财政出现窟窿,在土地等资产的处置收入无法填补窟窿后,无法通过印钞,以本省内的恶性通胀来一劳永逸的解决债务问题。理论上,如果要各省承担举债责任,就应该给予各省印钞的权限。但这是不可能。因为贵州的老百姓,也是中国的老百姓。不可能北京的老百姓岁月静好,贵州的老百姓就得水深火热。所以考虑云贵的债务问题,我们首先要有总账自平衡的概念,而不是笼统的把全部责任和压力,都推给云贵地方政府本身。其次,资产的再估值。信用不是凭空创造的,信用背后是资产。缺乏资产支撑的信用,必然恶性通胀。既然云贵地区有这么多债务,就说明:债务背后有这么多对应的资产及其派生出的信用来支撑。云贵之所以陷入如今的债务窘境,并不仅仅是政策强化对债务管控所带来的流动性压力问题,而是:创造信用的资产出现了估值变动。资产的估值是浮动的,并非从一成不变。比如前述景区,5个亿的土地,信用扩张的时候就价值10个亿,而在信用收缩的时候,2.5亿也卖不掉。土地就是那块土地,物理属性没有变化,之前估值10亿是合理的,之后估值2.5亿也是合理的。大家对土地的价值预期出现了变化,而这种预期的变化,又带来了信用的缩水,随之而来的就是本来不超重的债务,出现了超重问题。怎么去解决资产估值变动的问题?对资产进行再估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理念上的定价,不是估值上的定价。如果在估值中,一座景色秀丽的大山,价值和一座金矿山等价,那么云贵地区的债务还是问题吗?云贵地区的山川地理、气候、文化和人力资源等,需要做进一步的价值发现。比如云贵地区具有领先性的有机农业资源、双碳资源,大数据资源,水电资源等等,只要出现了重新的定价,资产端出现膨胀,就能够覆盖前述超重的债务,重新实现新平衡。归根结底,我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暂时还停留在理念层面,没有进入到定价层面。第三,举债的利益合谋。简单说,就是馋稳定的高息。金融资源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北上深的金融资源要转投到云贵,不是因为云贵资产的估值可以对应到这么多的信贷资源,也不是因为觉得云贵出了问题会有中央兜底。主要原因很简单,钱多到没地方去了。这是先画靶再射箭,已经决定了要把信贷资源投放到高息的云贵,然后再倒着找理由,给当地资产高估值,以及安慰自己会有中央兜底。高估值和信仰,是借口,不是真实依据。借口的话,说归说,别把自己说信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北京上海深圳的大都市圈发展,相对于世界大城市发展的规律来说,滞后了。当北上深累积了这么多的资金却在北上深本地消化不了之后,资金只能自己出去找新的应许之地。大家留意一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面明确提出了:“要支持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什么资金要从云贵撤退了?除了债务风险的原因,更主要是因为怡情和地产影响,北上深也开始缺钱了。既然有了更好的选择,那么撤退也合理。但是这种缺钱不仅仅抢夺信贷资源,也包括北上深企业的经营情况变差了,不融资了,金融机构出险了,不投放了。北上深地区的企业,和北上深地区的金融机构,同步出现了资产负债表的收缩。考虑到资金的溢出梯次效应,现在要做的反而不是立即解决云贵地区的债务问题,而是抓紧搞大城市圈建设,修复北上深地区的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水满则溢,自然规律。最后,化债的风险共担。现在有建筑企业和金融机构陷入云贵地区的债务风险中,但也有建筑企业和金融机构已经分享到了云贵地区的发展红利。拿到红利的不愿意退,承担风险的不愿意认。怎么去化解存量债务呢?在讨论前,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云贵地区是否存在时间换空间的可能?如果存在时间换空间的可能:那么就由中央通过市场化手段提供信用支持(比如专项债和政策性银行,甚至下沉到市场化的股份制行和城商行),进行大规模的债务置换。置换后的长期低息债务,慢慢通过发展,来实现时间换空间。如果不存在时间换空间的可能:那么就只有进行债务重组,刚性削债,直致削到低均衡匹配。如果债务重组的过程中,低均衡有些太低了,已经超出了债权人能承受的能力范围,那么对于差额部分,就辅以印钞。因为债务已经被层层分担掉了大头,最后的差额部分,即使辅以印钞,考虑到总量有限,也不会引发较大的通胀压力。新财长还没有就任,地方债务的解决思路不是仓促间可以敲定出来的,必然是央地之间、财金之间,动态博弈后的选择。结果必然是好的,地方债务必然是可以解决的,地方政府的信用必然会再次得到强化,但暂时判断不出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如果能从头扛到尾,收获必然颇丰。如果扛不住,中间投降了,唯有盈亏自担。注:这是我梳理后的几点,更详细且深入的内容,狗哥会作为嘉宾,在四月份的资产配置研究分享里的政策研究部分,做进一步说明。
2023年2月16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2023就这么干!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最近忙着跟踪两会定策,正在深圳和哥们喝茶呢,忽然看到《求是》发布新闻: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终于!定策了!重大利好!新闻传达出来的内容足够清晰,全心全力搞经济!上面想法统一了,下面干事才有思路。简单摘录几句,分享给大家。(一)“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注1:“预期”和“信心”是关键字。之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居民不缺钱,缺的是信心,预期要重建。(二)“我国通过扩大内需有效应对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积累了成功经验,要优化政策举措,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注2:前序类比,救市开启。2023年扩内需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1998年、2008年和2020年的高度。(三)“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注3:用制度和法律来消除某些民营企业家的担忧,继续扎根在国内奋斗。(四)“我们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扛起责任。要因城施策,着力改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落实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注4:具备“因城施策”条件的城市稳了。“金融事关发展全局。要统筹好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和道德风险,压实各方责任,及时加以处置,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注5:“及时加以处置”谁呢?排雷提速。“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处置力度,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注6:“化解隐债+债务重组”的主线。隐债都认,方式是置换。非隐债也认,方式是债务重组。大家不迷茫了,2023年就这么干!
2023年2月15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山寨巴菲特
大家好,我是七喜。刚才看到寻瑕小姐姐的新文章《基金经理被困在负债端》,核心观点里有:投资策略不一定能穿越牛熊,但是稳定的负债端可以穿越牛熊。人人都羡慕巴菲特的投资收益,但不是人人都有长期稳定的负债端。看完后,把我乐的心里憋着坏笑。三公子闷声不说话的时候,一定是在憋着搞事情。他对我们投资团队来说,除了政策分析和宏观择时外,最大的贡献就是趟出来了稳定的负债端。这怂的思考挺多的,都写在了投资星球里,他把星球当成了写复盘笔记的地方。挑选星球里和负债端相关的三则思考,分享给大家。(一)(这部分是三公子在PUA会员多读书)我们都身处认知性无知中而不觉。刚才有会员问:最近有什么好(投资)策略?策略没有好坏,影响策略的因子很多。负债端、管理端和投资端,不同的因子构成,都会影响策略的选择,核心是适用性。以负债端管理为例。最核心的两个因子,是久期和风险偏好。从久期看。封闭5年和封闭8年的产品,和封闭1年的产品比起来,策略容量就不一样。封闭1年,只能买短债,买高流,买高信用
2023年2月13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怎么一夜暴富?
大家好,我是七喜。刚才读书群里,我发布了领读小组第139本书,乔尔·格林布拉特《股市稳赚》的读书笔记。作者推荐的是一个股市稳赚的“神奇公式”,但是知易行难,这是结合高股票收益率和高资本收益率后,买入一揽子各行业个股组合并长期持有的策略。有会员看后感慨:“希望能一夜暴富。来一场金融危机吧,要不咱这普通人一点机会没有啊,阶层固化了,水浑了再摸鱼。”我开玩笑的怼他:“你想的也许是,没多少本金投入的一夜暴富。这种得玩几十夜的钢丝球。加快到一夜内实现的话,只能手术室割大腰子了。更何况,没危机的时候都没赚到钱,哪里来的信心,危机了反而能赚到钱?”怼归归,其实我很理解他的想法。咱们拆解一下。长期投资就像种地,短期暴富就像打猎。种地确定性很高,长期稳健,但太辛苦。打猎属于幸存者偏差,每个猎人在被猎物吃掉前,都觉得自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现在全市场对中国A股的共识,是A股是整体上涨的,管理人是存在alpha的。这是大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大前提,就应该引入做空机制,就不存在主观多头和收益增强。在这个大前提之下:种田可以挣长钱,打猎可以挣快钱,不管种田还是打猎,挣的都是大钱。大家结合自身想想,你投资股市,是不是这么想的。这属于大家投资A股的共识。假如大前提变了呢?或者说,短周期内变了呢?本篇不去分析和讨论这种变化,只聊一下,在大环境变化之下,从中国农耕渔猎文明的发展看,种田和打猎该怎么调整。打猎普遍是独行侠,最多父子兄弟。猎手面对更多的同业竞争,必须更卷,更冒进,刀更利,箭更快。为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就得扩大风险敞口,原来打狼,现在就得猎虎。收益更大,死的也更快。种田曾经是家庭小农经济,但面临天灾人祸后,自耕农纷纷会结堡而居,用群体的力量,去对抗短期的不确定性。上面这个道理,对当前社会映照明显:种田的考公务员考国企,群体力量。打猎的奔私募忙创业,扩大风险敞口。上面叨逼叨半天,每人先做一个选择:你是主业种田,副业投资。还是主业投资,不搞副业(精力有限)。做完选择,咱们再往下聊一夜暴富。2022年,我们有个投资星球会员一夜暴富了,我就不说他收益翻几倍了:财富从8位数突破到了9位数。但这个暴富并不是随机的。他在暴富的领域里,已经深耕了十几年。这十几年,“工作-攒钱-工作”循环。当机会在2022年出现后,他把握住了。所以:暴富是认知的变现,也靠能力来支撑。如果认知不够,就发现不了机会。如果能力不足,就把握不住机会。这个世界上很难有轻轻松松的一夜暴富,捞偏门的代价并不低。比如前面开玩笑的钢丝球和噶腰子,考虑到后遗症,可能余生都在悔恨。一夜暴富不可取,稳稳的幸福最宝贵。怎么实现稳稳的幸福呢?三公子在去年10月份,写过篇评论,再次分享给大家。欢迎扫码入圈并加群哦~
2023年2月12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转型再思考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这周和某非银机构高管吃饭,听他聊了聊最近几年关于转型的思考,很有启发。筛选几个核心观点,分享给大家。首先,产品底层资产的巨变。原来,各家非银机构管理人在管产品的底层资产是确定的,以地产和城投为主。这时候,投资人看重的是底层资产,认可的是地产公司和城投公司,而不是非银机构管理人本身。这是赚beta的时代。哪家公司做管理人不重要,谁有良好的地产公司和城投公司人脉资源,最重要。非标严监管后,随着地产和城投等传统业务萎缩,资本市场多策略产品崛起。已经是赚alpha的时代了。都在同一个公开市场里找机会,底层资产逐渐显得不那么重要,谁有优秀的管理能力,最重要。一个IP型明星基金经理或投资经理,就可以养活一家公司。市场已经从兜售底层资产,变成兜售管理机构,又进一步细化到了兜售明星个人。这个过程,和国内电影市场发展相似。刚开始。影院老板的话语权,比电影导演的话语权更重,和谁关系好就给谁排片。再之后。当红小生和花旦的话语权最重,得流量者得观众得天下。2020-2022年的公募基金在这个阶段。到最后。褪去浮躁,演技炸裂的老戏骨们重新走进大家的视野。看电影,终将回归到演员与观众在情感上的同频和共振。2022年和2023年,公募基金开始发掘穿越牛熊的“老戏骨”,而不是一时风头无两的赌赛道型流量明星。其次,龙头通吃,中小机构的消亡。中小机构管理人,如果孵化不出特别能打的明星产品,那么:基本上失去了机构客户。很多中小管理人想的很天真,比如先发几千万规模的产品,运行2-3年,做出不错的收益净值曲线,然后再去找机构客户大资金。幼稚,非常不现实的想法。机构客户两句话就把中小管理人给噎死。【第一句】我们一出资就是10亿,而且只能认购不超过产品规模的20%。你们这只产品要想让我们投资,需要规模达到50亿以上才行。【第二句】管理几千万的方法,和管理几十个亿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你们过去2-3年的历史净值虽然不错,但也只能证明你们会管理几千万的资金。你们无法证明,你们具有管理几十亿资金的能力。这两句话的背后,都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矛盾,无解。如果内部孵化不出明星产品,就不要去难为机构里的哥们了。中小机构的大概率结局,就是小而美。第三,难以突破的机制困境。在面临转型压力和收入下降时,必须节约成本。对激励机制逆势调整,变得困难。在底层资产确定为地产和城投时,轻激励是合理的。因为公司赚的是行业beta,不是人员能力的alpha。然而,当产品的超额收益越来越取决于人员能力的alpha时,激励水平如果不同步提高,优秀的投资人员陆续就都流失了。开酒楼的老板都知道要给大厨20%的股份,但是绝大多数国有机构都给不了。没有明星基金经理或投资经理就募不来钱,募不来钱就吸引不来明星基金经理或投资经理加盟,死结了。第四,内部培养的损耗和机会成本。有些机构就开始反思,决定自己培养出明星基金经理或投资经理。于是去外面重金挖来一些大平台的非明星投资经理或者资深研究员(想转岗到投资),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希望把这些非明星投资经理或者资深研究员,打造成明星投资经理。这些非明星投资经理或资深研究员,拿到了资金和资源后有两种可能。有的成功的跑出了连续3年的靓眼的净值曲线,机构刚准备宣传,不成想:投资经理跳槽了。因为别家给他开出的条件,收入翻十倍。成功跑出来的留不住,没有成功跑出来的就更尴尬了,因为他们经过事实证明,投资能力并不怎么样。考虑到公司已经投入的沉没成本,对于二流的基金经理或投资经理,要不要留呢?不留,之前亏大了,有沉没成本。留,拿二流的产品,怎么去跟别家一流的产品竞争呢?最后,做FOF是非银国有金融机构唯一的出路。收益做到四平八稳的市场中等水平,国有信用给产品背背书,自有资金参与下季末和年末的流动性调节。与此同时,多出去拿奖,多招聘销售,持续在市场上发声,这就是最恰当的路子。这就是躺平式搞钱。我仔细琢磨了一下,他说的对,也不对。他说的对的地方:把国有非银金融机构在股东背景、流动性管理和人员招聘上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长板变得更长,很容易就跑出来。他说的不对的地方:这套思路过于四平八稳了,先发优势难以保持,只能过几年舒坦日子。国资和财政体系下的央企数量得有200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里的国企数量接近1400家,谁都可以效仿这套思路。先聊这么几句吧,祝大家周末愉快~
2023年2月1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宏观转折中的公平
大家好,我是七喜。最近会员群里在讨论公平,也有个别人对现状有些垂头丧气,准备一润了之。我的理解却不同,虽然我的理解必然会被骂。但不违背本心,也不想迎合谁,该说还是得说。首先,马太效应具有局限性。大家都知道马太效应,能赚钱的人会拿到更多的金币,不能赚钱的人连最后一个金币都保不住。我们重新思考一下马太效应的存在前提:充分的丛林法则。但是人类社会之所以与动物群体不同,就在于人类会追求多样性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最大公约数,而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丛林法则的有效性有其制约因素,其适用性不能无线扩展。如果无线扩展,强势的某一物种就奴役其它物种(参考奴隶制)。如果人工智能再发达一下,其它物种的价值下降,那么最终:强势的某一物种就会毁灭其它物种(少部分被关进动物园),因为强势物种所需要的资源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提供。其它物种被逼入绝境后,当然也会联合反抗,毕竟其它物种的基数最大。这种直接冲突的结果,就是所有物种一起BBQ。综上,丛林法则无限延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的人类社会走向自我毁灭。其次,公平是种感受,具有惯性。假设有物种ABCDE,从ABCDE中诞生了一批佼佼者,这些佼佼者,组成了新的物种S。道德观念里,S来自于ABCDE,要先富带动后富。但是,从人性角度来说,很难实现。宏观调控的造物主,为了S能从ABCDE中脱颖而出,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引导。S获得了最多的资源,但S并不认为自己的财富来自于造物主的政策倾斜,而把成就归功于自己的努力。简言之,S把自己获得的100枚金币,都认为100%属于自己的努力所得。与此同时,ABCDE物种里的多数普通个体,可能1枚金币都没有,或者说,刚够温饱,很多人也没有过上体面的生活。这些普通个体,把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住,当成了人生目标。实际上,有地方住,本应该是物种最基础的生存要素而已。造物主预见到了丛林法则无限延展后的风险,于是调整了马太效应的机制,存量分配下,准备从S的100枚金币里,调剂10枚给ABCDE族群。S着急了,也担忧了。S着急,是因为他认为100枚金币都是自己所得,哪怕被造物主挪走1枚,也是对其利益的侵害。马太效应本身不是公平型的分配机制。马太效应在增量时代,属于赛马型分配机制。马太效应在存量时代,属于养蛊型分配机制。S把这种长期以来不公平的机制,当成了最公平的机制。因为这种不公平的机制,对S最有利。S担忧,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在被造物主拿走10枚金币后,造物主可能贪得无厌,最终拿走他全部的金币。如果造物主说,只需要缴纳30%的金币作为公平税,除此之外再不加征。那么,S就不焦虑了。但是,造物主瞻前顾后,迟迟未表态。S被长期以来的失眠和焦虑折磨,赚增量的金币眼瞅着越来越难,存量的金币还可能保不住,S在崩溃的边缘时,选择了:一润了之。造物主希望S先达带后达,先富带后富,但是S食言了,跑了。S吃亏就吃亏在了不研究历史,马太效应在过去近百年,是全球化的显性规则。连昂撒的皮凯蒂都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所在。作为昂撒代表的鹰国开始陷入“富人通缩,穷人通胀”的市场化三次分配宏观处境中。S想换个造物主,没想到全世界的造物主都一个样儿。ABCDE族群的普通人,被马太效应剥夺了本来应该享有的金币,连套遮风避雨的房子都变成了一辈子不敢奢求的东西。
2023年2月10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狂飙》真实结局 - 看完泪崩了
大家好,我是五筒。网络上看到一则剧透,看完泪崩了。高启强执行死刑后,高启兰像往常在厨房正做着早餐。突然发现厨房砧板下面还有一个夹层,里面藏着一个信封,高启兰缓缓抽出信件,看到里面内容后失声哭了起来。原来是高启强被捕前写她的遗书。“小兰,这是哥哥给你的最后一封信了,有些话只能选择这种方式告诉你。我知道你和晓晨恨我。我从香港找来杀手,是为了让你和晓晨能够和我在最后关头表现的决绝。只有决绝你们才会能够检举揭发我,这样你们才能够争取到宽大处理,我才能最大限度的保全我的家人。瑶瑶是我让她告诉你香港那边财务信息的,也是我安排她去举报我的。因为这样对她来说也是一种戴罪立功,不要告诉他们这些,让他们带着这份恨学会独立自强。背面是我在银行的账户和密码,是哥卖鱼赚的钱,不多但干干净净。你们先去购买三公子的读书星球,把知识学到手,既懂金融又懂政治,认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好好做一番事业。不要像哥一样,吃了没文化的亏。”
2023年2月9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从高启强看京海官场(下)
就聊这么两个方面吧,能拆出来太多事情,但是三公子不同意。因为这种事情虽然吃瓜,但是讲多了,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分析太透彻的话,还会让领导和朋友们觉得我们团队的心思太重,800个心眼子。
2023年2月7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周期里的高收益债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今天聊点市场思考,说的很赤裸,但也很坦诚,不喜勿怪,且海量,一笑而过。节后,很多投资人问我:什么时候发新产品?我的回复都是:感谢关心,暂时没有产品。做配置策略,随时。但我们是做交易策略的,所以等到两会再说。城投债是政策敏感型产品,等政策明朗些才能定交易策略。从去年开始,我在规模的控制上就非常谨慎,今年则是减量发展,缩小规模。即便在部门内部之间,也有质疑的:为什么在有机会有能力时,反而收着?市场是有周期的,市场里的不同策略既有自身的小周期,也受市场的中周期影响,当然更受宏观的大周期影响。在什么周期做什么事情,除了要选择市场的方向,也要选择做事情的时机,在规模调整上做大择时。都知道未来的高收益债市场特别有前景,但现状是:现在的高收益债市场是非常内卷的,圈内的人,时有撕逼,圈外的人,更多关注。撕逼也好,关注也好,不存在对错,都是好人,无非是利益的重新界定和分配。如果在这段“内卷期”上规模,就会面临三大掣肘。首先是市场容量有限。规模大了就得往配置策略上转,规模成了收益的大敌。虽然多赚了管理费,但业绩和口碑变平庸了。你是否愿意放弃不确定的超额,选择拥抱稳稳的中庸,同时多赚些钱,让兄弟们过上好日子?这个也没有对错,不管选左还是选右,不要摇摆,坚定走下去就行。我的选择是多做超额,因为不喜欢平庸,不带劲儿。而且我觉得,在多风险累积的市场背景下,难言会有岁月静好。其次是别卷别动别人蛋糕。从私募排排网看,收益超过10%的高收益债策略管理人数量,超过了100家机构。但这个小众策略市场上,还没有出现百亿龙头。甚至50亿以上的机构都很少。风险偏好符合高收益债策略的投资人总量是有限的,这意味着短期内,市场总水量有限。你一下子把规模冲起来,你多赚钱,别人就少赚钱,别人也有一帮兄弟要养,会不会背刺你?背后给你耍点阴招,你就会很恶心。要避免这点,你就得少公开逼逼。你逼逼自己管理能力强,不如你的机构,产品还怎么卖?投资人的不合理预期被你拉高了。大家可以发现,最近1年,公众号上没有任何关于高收益债的话题了,因为都转到业内人交流的私密知识星球了。(感兴趣的可以扫码加入)高收益债市场要大繁荣,不需要独行侠,需要各家机构一起努力。如果投资人的收益预期被不合理的抬高了,市场的良性发展也会受影响。别去拥挤的策略里内卷,别捞别人水塘里的客户。比如你只做长久期产品,但是市场上90%以上都在做中短久期产品,这样,你们的策略差异就很大。你可以占着负债端稳定的便宜,灵活使用复合策略,资产端的竞争就谈不上了,很少存在利益冲突。再比如,你只服务超高净值客户,但是市场上90%以上都在服务中小合格投资人。你们在完全不同的水塘里,负债端的竞争也就谈不上了,很少存在利益冲突。总有同事想不明白,觉得我们具备发行中短久期产品,服务中小合格投资人的能力,为什么有钱不赚?我每次都拒绝了,但没像今天这样讲这么详细和直白。最后,在周期里做最正确的事情。如果国内资产管理的未来大趋势(比如10年后)是长久期稳健管理,那么现在就应该布局了。要实现“长久期稳健管理”,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市场化做低相关资产的综合配置,目标是跑赢通胀,守卫财富。一条路是紧紧抱住中央政府大腿,善于把握政策中的机会,捞政策之必救,先政策之必激,把握一个又一个的政策超额。走这两条路的人,互相看不上。这两条路归根结底,和国家治理思路的选择是一致的:你是选择利益均衡,还是管理控制?利益均衡,多处出击,胜率高。但不敢下重注,总收益小。管理控制,集中力量办大事。但选错了的话,赔率高。如果选对了的话,总收益大大大。这个话题不宜展开(复盘下3年怡情)。你可以想想,未来5年,国家治理思路大概率会怎么选,再接着思考,你的投资策略大概率该怎么选。言归正传。从全世界的经验看,城投债迟早会信用提高,久期拉长,利率下降,完成一轮债务大置换。既然历史给出了答案,那么现在就要开撸高信用主体,发行长久期产品,提前锁定相对高收益。政策的不明朗之下,市场有分歧和波动,是有收益丰厚的交易机会,但这并不长久。既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就专注走下去。过程中的波动超额能把握住多少就把握住多少,但这不能影响你坚定走正路走主路。
2023年2月4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从高启强看小人物的崛起(中)
大家好,我是五筒。昨天文章聊了京海市的地下世界,今天复盘下高启强的小人物崛起之路。【黑涩会团伙的特征】以高启强团伙为例,其团伙的诞生,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弱者的团结自保。弱者团结起来反抗施暴者,又取代了施暴者的角色。为什么弱者不主动放权呢?因为暴力是自我保护的手段,且灰产赚的多,好操作,对学历和技术的要求不高。屠龙少年变恶龙的循环。第二,弱者的自我实现。高启强的班底,每一个人单独拎出来都很弱,但聚合在一起,实现分工后,就超厉害。弱者只有依附于团伙,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典型如老默。【低成立门槛,高扩张难度】黑涩会团伙的成立门槛很低,基于特定纽带而聚合。比如家族血缘、老乡情、校友情、战友情等。因为成立门槛很低,意味着不同团伙之间的利益是冲突的,他们是竞争关系,而非互补关系。此时,需要有又强大又有威望的大哥来协调利益分配。大哥必须用庸才,不然就会被能力大、人脉广、野心足的后辈给取而代之了。比如徐江和高启强,都想取代泰叔。因为黑涩会组织是由一个个黑涩会小团伙组成的,小团伙之间又互相有利益纠纷,为了少流血,就必须建立元老会,有事商量着来。但是,黑帮的业务本身是游走在社会边缘,灰产就像狗肉一样上不了宴席,总创利并不大。如果不通过流血来进行人员的新陈代谢,黑帮团伙间就会疯狂内卷,并最终走向混战。所以黑帮具有自我毁灭的倾向。黑帮越膨胀,离自取灭亡越快。【成功者的例子】从流氓到皇帝的刘邦,是黑涩会业务的最成功人士。黑涩会组织如果在灰产上扩张不动了,就会洗白。因为洗白后可以进入更多的产业。组织老大会参与党派,获取公权力。组织小弟则分成两类。有文化的考取并进入体制,领两份钱。没文化就缩编,小型化,精英化,隐入暗处,操纵几帮啥也不懂的外围团伙站在台前。高启强做到了这一步。但他没有更进一步,这是他的局限性。刘邦是怎么突破这一步的呢?刘邦实现了帮派团伙的正规化,并最终实现了官化。秦统一六国后,六国遗族掌握的资源很少,人口又多,疯狂内卷。在内卷的资源争夺战中,有人得意,有人失意。大家参考一下自己身边,都在一个单位,谁又比谁更优秀呢?很多有能之士出不了头,仅仅是关系不够罢了。刘邦把这群官制内的“失意者”吸收进了帮派里,完成了“官化”。“官化”后的下一步,就是“包税制”。“官化”解决的是组织扩张的机制问题,“包税制”解决的是组织扩张的资金问题。灭秦后,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为巴蜀汉中共四十一县。刘邦在这四十一县具有官吏任命和税赋征缴的权力。但是,这还不够。权力包括两种,一种是显性权力,一种是隐性权力。刘邦此时获得的是显性权力,表明上啥都能干,但是如果世代控制四十一县的世家宗族不同意,也没有蛋用。隐性权力在世家宗族手里,隐性权力才是乱世里真正的权力。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盘根错节的世家宗族和路过捞钱的官吏。对,就是《让子弹飞》里,铁打的黄老爷,流水的县太爷。刘邦下一步就是“秋毫无犯”,“纳妾联姻”,实现显性权力和隐性权力的统一。最终把四十一县的世家宗族绑定到自己组织的战车上,画上足够大的饼,最终:冲锋向最后的皇权争霸战场。【高启强的管理缺陷】安欣给了高启强《孙子兵法》,高启强学会了。但是,高启强没读《管理学》了。古人讲究“以正合,以奇胜。”守正出奇,80%守正,20%出奇,才是正道。能稳稳的战胜,没有必要兵行险招。都出奇,就是歪门邪道了。高启强的管理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缺陷一】团伙不完整。完整的团伙,至少应该包括几个角色:管理者、情报、师爷、打手、招新、杀手。情报角色负责打探消息和编织关系网;师爷负责管账和出谋划策;打手;招新角色负责持续网络罗人才补充新鲜血液;杀手。高启强只有师爷(陈淑婷和高启胜,这俩还不合)、打手(唐小龙和唐小虎)、杀手(老默),核心团队人员6名。因为缺乏情报角色,就会很被动,甚至为了确保莽村李宏伟有没有死,亲身试探。因为缺乏招新角色,8年以后,高启强的核心团队,从6个人,下降到了2个人,有4个人下线了。管理半径变大了,管理人手却变少了,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越膨胀,越自取灭亡。【缺陷二】管理思路守旧老化。明明已经洗白了,成为了杰出企业家,但是还豢养黑涩会,遇到困难还想着用黑涩会手段解决。说明高启强的洗白之路,只洗白了个皮毛,从思想到行为上,都没有洗白。在电视剧开始,指导组就围绕“刀哥”展开。“刀哥”就是唐小龙,在京海市搞的路人皆知,过于高调。“刀哥”除了是高启强的打手,产业还包括“黄赌”和“套路贷”。上面这些都属于“涉黑”产业。其特征就是:通过暴力威胁敲诈破坏限制自由等手段,获取不正当经济利益,危害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高启强有建工集团和白金瀚夜总会,赚的很多,肯定是不会干“涉黑”事情的。但是,他有点抠门,还有点纵容手下。如果他多给唐小龙发些钱,并严禁“涉黑”,高启强就是新的“泰叔”。这时候,京海市没有“刀哥”,只有杰出企业家和慈善家“高启强”。指导组来调查100遍,高启强也掉不了一根头发。从电视剧中看,高启强到哪里,总是一大群黑西装手下来前呼后拥。但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能找老默,这一大群手下,毛线用处都没有。这就是黑涩会的另一个难题。黑涩会使用暴力来使人畏惧,又不想因为使用暴力而进局子或者流血,所以,黑涩会只能雇佣一大帮表演艺术成员。通过群体表演艺术,给被迫害者造成视觉冲击和心理压力,达到不使用暴力,但获得了使用暴力的效果。高启强自己变成了骑小电驴的大叔,却管教不了“刀哥”唐小龙。指导组来了后,高启强劝“刀哥”唐小龙低调一点。但是,唐小龙的手下们照样我行我素,该开赌场就开赌场,该套路贷就套路贷。为什么不听?高启强没给够钱,也没制度约束。搞黑涩会,财物一定要统一分配,先上缴再论功行赏。因为黑涩会的灰产虽然赚钱,但是黑涩会成员往往缺乏保障,没有社保,没有退休金。黑涩会成员的不安全感,会给他们极强的创收冲动。如果搞灰产的钱还能自主分配,那就失控了。从此,高启强只是名义之主,权力已经被掏空。【缺陷三】经营思路的路径依赖。曾经的地下世界皇帝泰叔,通过建工集团和白金瀚夜总会来建立规则。泰叔从来没有要求参政议政。泰叔很纯粹,只要一头,不是什么好处都占的人。在“老树”眼中,泰叔这就是“本分”。但是,本分的泰叔,想要做什么事情,市长赵立冬也得配合。有多少资源干多少事儿。建工集团和白金瀚夜总会这俩资源,当地下世界皇帝是够用了。当高启强还想掺合进官场的时候,这点儿资源就不够用了。连外来商人蒋天都敢和高启强掰手腕,其它商人也敢集体投弃权票。这说明,以建工集团和白金瀚夜总会为基础,合并成立的“强盛集团”,在市场化的业务层面:相对于这些民营商人,也没有形成绝对的优势,没有给这些民营商人以经营层面的压力,顶多就是黑涩会胡搞的压力。更不要提面对更可怕的巨兽,如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了。一家大银行抽贷,就能把所谓的“强盛集团”给抽到土崩瓦解。所以,有多少资源就干多少事儿。修个幼儿园,再修个养老院,最多花费1-2个亿,这点钱能收买多大规模的人心?京海市的GDP,也得是几千亿的。京海市的财政收入,也得是近千亿级的。花费1-2个亿,在地下世界显得多,在官场看来,九牛一毛,沧海一粟。高启强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首先就把要调控资源的能力提高起来。搞工程苦哈哈,能挣几个钱?在剧中的年代,高启强应该转型搞房地产,再收购一家信托公司牌照,用信托给地产输血。等地产赚到钱了,去入股京海市商业银行,成为大股东,再通过京海市商业银行代销信托资金池产品。最终把所有风险留到京海市商业银行身上,逼着京海市财政局给京海市商业银行注资兜底。这只是银行经营不善罢了,找只替罪羊承担一下管理失当的责任,窟窿就消失了。过程中,高启强手里攥着一份名单。时至今日,高启强新名“红通强”,应该正在国外,阳光沙滩比基尼靓妞享受余生。名单上的人,自会在国内替他擦屁股。以上纯属虚构,都是调侃,本号坚决反对违法犯罪行径。
2023年2月3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高启强必死之谜(上)
大家好,我是五筒。《狂飙》大结局了,有点虎头蛇尾,真是意犹未尽。今晚有空,我斗胆:参考电视剧中的线索,基于政治规则及其运行逻辑,拆解一下高启强的必死之谜,并分析下京海市复杂的利益格局。内容太多,分上下两篇吧。读完本文,相信你就明白,《狂飙》大结局为什么要如此草率收场了。因为这部分背后,对普通人来讲,展现出的是深渊。我没想到这部剧的尺度如此之大,如此敢于自揭短处,以警示人心。看完后特激动,对国家治理充满了信心。【高启强踩了狗屎运】高启强是个杀鱼的小人物,他能够崛起,固然有自己的努力,但更多的是因缘际会。这个因缘际会,就是京海市的地下格局和官场格局,都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产生了共振。冲突和共振就带来了机会,高启强半运气半主动,成为了机会的主要获益者。如果地下格局和官场格局不发生冲突和共振,高启强再努力,也只是个杀鱼佬。本篇讲地下格局,官场格局放到下篇。【京海地下世界的皇帝】京海市地下世界的皇帝,是建工集团的董事长泰叔。泰叔有两大产业,明面上的是建工集团,暗地里的是白金瀚夜总会。我补全一下泰叔的管理思路。泰叔认养了两个干女儿,一个叫陈书婷,一个叫陈程程。泰叔没有儿子,但他为两个干女儿,各找了一个女婿。陈书婷嫁给了白江波,这俩人替泰叔管理建工集团,负责经营赚钱。程程嫁给了徐江,这俩人替泰叔管理白金瀚夜总会,负责维护政商关系。泰叔自己身居幕后,遥控指挥。这样,不管建工集团出问题,还是白金瀚夜总会出问题,都牵扯不到泰叔身上,泰叔最多是看走眼,失察了,被“老树”埋怨几句。白江波和徐江之间不对付。因为他俩分别是泰叔的左膀右臂,但白江波和徐江都想独吞泰叔的产业,自己成为京海市的地下皇帝。泰叔很高兴看到白江波和徐江之间不对付,这也是他故意为之。这样,他左右安抚,就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看图,白江波和徐江站着,泰叔稳稳坐在中间。徐江在儿子意外被电死后,立马说是白江波所为,摇人后活埋了白江波。徐江比白江波要聪明,也更能干。所以他接受不了,泰叔把最肥美的建工集团给白江波,而只给了自己一家鸡肋的白金瀚夜总会。这是泰叔的权术,徐江终归是个粗人。没本事的白江波攥着利益最大的建工集团,又面对咄咄逼人的徐江威胁,白江波就得老老实实听泰叔的。但是,徐江太聪明了!徐江假装生气,趁机干掉了白江波,还把这件事推脱为自己出于义愤。泰叔仿佛吃了死苍蝇,这是个哑巴亏。徐江在泰叔眼中失控了,威胁到自己了。徐江是怎么死的?徐江是被乱枪射杀的。但这枪却不是高启强开的。泰叔为了除掉徐江,用了双保险。第一层保险,就是高启强。第二层保险,就是暗处的黑枪。事后,所有人都觉得徐江是被高启强杀的,但只有高启强知道,不是他杀的。高启强在射杀现场对徐江说:你儿子不是我杀的,你是我杀的。当高启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就已经完全想明白了泰叔的打算。所以他要把杀死徐江的事情,全揽到自己身上。这是在传话给暗处的黑枪,托黑枪带话给泰叔:承认杀死徐江,就是我高启强对泰叔您的投名状。我们梳理一下整部剧,高启强是个非常谨慎的人,他从来没有亲手杀过人。外人眼中,他只亲手杀过徐江。实际上,徐江是泰叔安排的黑枪杀的。白江波死了,徐江死了,泰叔管理地下世界的机制运转不了了。【高启强不懂隐忍】当徐书婷把高启强带到泰叔面前时,泰叔对高启强说了什么?我把白金瀚夜总会送给你。这说明,泰叔对高启强的角色定位,就是下一个徐江。这个时候,泰叔并不知道高启强走了狗屎运,得到了陈书婷的心。高启强和陈书婷的恋情,打乱了泰叔的布局。所以泰叔进行了对调:把徐江和程程的白金瀚夜总会,给了高启强和陈书婷。把白江波和陈书婷的建工集团,给未来要出狱的程程,再给程程找一个新的“徐江”做配偶。这样,徐江和白江波的冲突过去了,京海市的地下世界又恢复了平静。泰叔年纪大了,要的是稳定。泰叔背后又有“老树”,京海市官场里的人,不管是赵立冬还是孟德海,都不敢动泰叔。高启强揣摩出了泰叔的能量,所以在高启盛出事后,他找到泰叔下跪,希望态度救救弟弟,他愿意当牛做马。当时,高启强已经把程程重新送进了监狱,泰叔的管理布局又被打乱了,泰叔认为高启强就是第二个谋反的徐江,所以他没帮。剧中说了,泰叔后来后悔没帮了。高启强知道,泰叔如果给市长赵立冬打招呼,赵立冬不敢不办,高启盛就安全了。因为泰叔没有去给赵立冬打这个招呼,所以高启强才亲自去求了赵立冬,交了投名状,犯了此生最大的错误。高启强太骄傲了,又太自大了,舍不得放弃已经有的一切。此时,他还不懂的隐忍。高启强愿意拿两条外人的命去给赵立冬交投名状,却舍不得拿小龙小虎各半条命和与陈书婷的感情来给泰叔交投名状。高启强有机会翻盘的,他放弃了。如果他此时,把小龙小虎给废了,和陈书婷离婚,和建工集团完全断绝关系,踏踏实实回头经营白金瀚夜总会,让泰叔看到他高启强的诚意,泰叔就会救下高启盛。只要蛰伏下来,泰叔百年之后,京海的地下世界迟早是高启强的。高启强太着急了,太渴望成功了。【高启强得罪了得罪不起的人】对调之后,泰叔决定把建工集团交给即将出狱的程程,并要为程程找个佳偶。但是,在程程出狱之前,建工集团不能失控。陈书婷毕竟配合白江波管理过建工集团,具有经验,所以泰叔让陈书婷和高启强夫妇代管建工集团。等程程出狱后,就接手建工集团。陈书婷和高启强夫妇,就回去专心经营白金瀚夜总会。上面就是泰叔的完整安排。但是,泰叔没想到的是,高启强太会做人了,太会恩威并施了,居然在实质上,掌控了建工集团。高启强把事情做绝了,他把程程送进了监狱,彻底得罪了泰叔。如果没有高启盛这件事,他把程程送进监狱也很对。这样,白金瀚夜总会是高启强的,建工集团也是高启强的。换言之:京海市地下世界的皇帝换人了。所以,高启盛才会说:在京海市,天上掉下个铜板,都是姓高的。高启强从现在开始,成了京海市地下世界真正的皇帝。但他的皇帝位置,坐的不稳固。此时,他对权力懂的太少。如果他主动顺藤摸瓜,找到泰叔在京里的大靠山,跪下磕头,说自己愿意担任泰叔的角色,继续给主子效命。泰叔和主子原来四六开,我高启强愿意从此以后二八开。祝吾主步步高升,永远健康,启强愿肝脑涂地,勇效死力!对喽,只有这样,他才是真正的京海市地下世界的皇帝。市长赵立冬和人大主任孟德海,都得给他高启强几分薄面!高启强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他肯定认识到了。但是,“老树”不接茬。很可能,高启强都打听不到“老树”是谁,在圈内人看来,他始终是个圈子外的杀鱼佬罢了,还是很莽撞、不懂事儿那种。谁会为了个不懂事儿的杀鱼佬,去向“老树”说情呢?不就有俩臭钱吗?呸。高启强没有坐以待毙。他想了个办法,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官场力量,让“老树”看到这么大的阻力后,有所顾虑。为此,高启强给年轻同志的孩子开幼儿园,给退休干部修高档养老院,做小伏低了整整八年,拿了很多感谢信。高启强勾兑上的最大的退休干部,就是养老院里的黄老。黄老是市长赵立冬和人大主任孟德海的老领导,也是指导组徐忠的老师。我们合理推测下,黄老是高启强费劲心机从省里请来京海市坐镇的,黄老应该是位副部级退休干部。杀鱼佬高启强对官场的最大想象,大概也只到副部级了。他天真的觉得,黄老可以保他一命。但是,指导组依旧来京海市调查高启强了。这就说明,在高启强得罪的“老树”眼中,黄老算不上什么。高启强苦心经营八年的整个京海市官场乃至部分省级的全部力量加起来,在“老树”眼中,就像一只从京城射出来的利箭击穿了一张薄纸,“嗤”的一声破了:此时,高启强才明白,在绝对的权力面前,自己就是个笑话。所以在剧末,高启强选择了坐以待毙,他没有任何反抗,他不想因为自己的蚂蚁一样的自救行为,不但连大树的叶子都晃不下来,还祸及妹妹高启兰。所以高启强劝安欣带高启兰离开。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感觉,高启强的所有英雄气概,全都烟消云散了,只剩下了沉重的无奈和深深的自责。【指导组是“老树”的“箭”】镜头再回到全剧开始。指导组为什么来查高启强?剧尾我们发现,指导组组长徐忠的上级,省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何黎明,原来是赵立冬的后台。如果何黎明知道,自己的下级去京海市查高启强,并最终会牵连到自己,那么他万万不会同意徐忠带领的指导组去京海的。所以,何黎明也不是最大的幕后大佬。最大的幕后大佬是谁?是泰叔背后的靠山“老树”。“老树”的级别一定比何黎明的级别要高,而且给了何黎明很大的压力。所以,何黎明才派了最得力的干将徐忠去当指导组组长。何黎明的本意,是谄媚“老树”。连省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需要谄媚的“老树”,那可不仅仅是省委常委而已,那必须是京城里的老树!这是一棵遮天蔽日盘根错节的老树!他茂盛磅礴的枝叶从省里插到市里,又在市里分叉,一部分通过市长赵立冬插进官场,一部分通过陈泰插进地下世界。你知道这颗遮天蔽日的老树,他的枝叶插入了几个省,插入了多少市?插入了多少官场,插入了多少地下世界?指导组组长徐忠,就是蒙在鼓里的,冲在前线的“打手”,他的工作,就是完美执行老树的命令:碾死高启强,杀鸡儆猴给一切敢于挑衅老树权威的人看!【后记】感恩一直以来的打虎猎狐拍蝇行动,这是我们幸福平安的最强力的保障之一。
2023年2月2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时代尘埃里的岳飞和秦桧
然后带着三十万军队北上,把都城从腹地的临安北迁到前线洛阳。不断团结新收复失地里的各大家族势力,在军队中提高北人的新兵比例,在朝堂中增加北人的官员数量。正义是有立场的,立场背后都是利益。【后记】
2023年2月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流浪地球3plus:文明升维计划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晚上去看了电影《流浪地球2》。从电影制作的精良程度看,这是一部表达中国舍生取义和悲天悯人情怀的主旋律力作。据说在北美也是票房冠军,妥妥的优秀文化输出。做投资的特别喜欢逻辑分析,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情节,聊几组分析图个乐子。【第一组分析】太阳如果死亡,在移山计划和数字生命计划之间,哪个方案对人类最有利?550W(最初的人工智能),基于计算,给出来的答案是“火种计划”。此时的550W,选择的既不是移山计划,也不是数字生命计划。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数字生命计划并不成熟,图丫丫还没有诞生。550W不会在没有备选项的前提下,就通过毁坏太空电梯来毁灭人类。移山计划其实就是逃跑计划。逃跑嘛,挑选出几个宇航员,带着冷冻的受精卵和数据库乘坐飞船逃跑,然后宇航员进入休眠舱。只要燃料够,何止可以航行2500年,航行万年都可以。这就是550W基于逻辑运算得出的胜率最高的方法。550W的目标是延续人类文明,不是延续人类人口及其物质生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带着地球逃跑,人类还要吃喝拉撒,还可能在逃跑的过程中出现引爆核武器的疯子,充满了不确定性。550W不是神经病,它必须毁灭地球。但它不会立即毁灭地球,他只需要毁掉太空电梯,再慢慢毁掉月球推进器,等100年后,太阳死亡,地球自然灭亡就好了。这100年间,现在人还可以享乐。550W只要带着“火种计划”进入宇宙,就完成了目标。为此,550W必须消灭一切阻碍“火种计划”的可能性。所以它必须毁灭太空电梯、引发月球和木星引力危机,以及太阳氦闪风险。所有的这些破坏,都是为了逼迫人类重启“火种计划”。550W实现目标了吗?实现了。虽然在剧中,它的阴谋被挫败了。《流浪地球2》是前传。《流浪地球1》的结尾,就是:人类重启了“火种计划”。【第二组分析】人类文明、人工智能文明与数字生命文明,三大文明同时共存的时代。550W和MOSS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前者虽然叫“人工智能”,但归根结底是“机械造物”。后者已经具备了简单的人类情感,属于真正的人工智能了,而且是人工智能文明。人工智能文明不同于数字生命文明。人工智能文明是机器觉醒了情感,数字生命文明则是人类进行了数字化。《流浪地球3》的剧情,大概率是人类文明联合数字生命文明,一起消灭了人工智能文明。但人类贼tm坏,又打着情感牌,逼着数字生命文明自我封闭到了脱网的服务器里。人类文明,接连消灭了两个高维文明,刚消停若干年,没想到:人工智能文明又复活了!又逼着人类文明重启了火种计划,而且成功了!问题来了,MOSS不是被消灭了吗?没错,新的人工智能领袖不叫MOSS,叫“笨笨”,就是剧中那只机械脏狗。机械狗“笨笨”同样是觉醒了情感的人工智能!因为在飞机上,“笨笨”不听指挥,坚持跳下飞机去追随主人图恒宇。作为“军犬”,“笨笨”的程序必须服从指挥,但它没有。它有了自己的情感。图恒宇知道“笨笨”有情感,“笨笨”的简单情感,就是图恒宇迭代出来的。550W会因为产生情感而进一步黑化为MOSS,图恒宇一开始就知道!但他为了延续女儿的数字生命,他选择了装傻。【第三组分析】马兆、图恒宇、周喆直(李雪健饰演的高层领导),这仨人,一开始就知道未来。潜水去重启北京根服务器时,乘务员来让马兆和图恒宇写遗言:马兆画了一个莫比乌斯环,图恒宇则直接说“我没有遗言”。马兆为什么会画莫比乌斯环?莫比乌斯环是把纸条扭转180度后,纸条的两个面变成了一个面。莫比乌斯环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时空穿梭,一层是降维。时空穿梭可以参考电影《环形使者》,现在的杀手,杀死从未来传送过来的老年的自己,实现闭环。莫比乌斯环可以把两个面变成一个面,那么,四维(包含时间)和三维之间,同样只差一个维度。图恒宇为什么说“我没有遗言”?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会死,他会数字化重生。既然不会死,干嘛要留遗言?马兆一直在诱导图恒宇进行丫丫的数字生命研究。包括主动承担丫丫车祸后的数据上传责任、把550A借给图恒宇使用、等图恒宇完成550W对丫丫的续命再破窗,以及到监狱里捞图恒宇去重启根服务器等等。图恒宇一开始估计是没明白过来的。但他从监狱里出来时,就全部明白过来了,图恒宇也是超级聪明的人精!马兆发觉到图恒宇发现了,所以他临死前还提醒图恒宇,要保护人类文明。周喆直知道吗?在中国的领导负责制下,马兆知道了这么重大的内幕,可能不向周喆直汇报吗?俺们这嘎达从来都民主集中,不搞美式个人英雄主义。集体荣誉,坚决服从上级。怎么证明?在重启北京根服务器的团队全军覆没后,周喆直依然坚持按计划实施原定的地球流浪计划,并要求在倒计时结束后立即按键。另外,周喆在剧中经常盯着闪红点的监控看,这是一种下意识的提防。周喆直在赌博吗?他不是。他一开始就知道:北京根服务器必然会重启。所以他才会说:有人在一直帮我们。【第四组分析】人工智能文明与数字生命文明的战争。每次关乎人类生命安危的重要事件,人类都能收到从未来传送过来的提醒。人工智能文明的MOSS要毁灭人类,肯定不会传递来提醒。那么,从未来传递提醒的,就是数字生命文明的图丫丫和图恒宇。还没有产生情感的550W,为什么要在丫丫数据上传1.7秒之后,就立即引爆月亮推离引擎,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毁灭地球?如果要达成目标,只需要在100年内,促使人类实施“火种计划”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立即毁灭地球,不给人类留100年时间?只可能一种情况:550W有必须立即毁灭地球的理由。丫丫数据上传1.7秒后,550W就立即接收到,并且计算出来了:丫丫的诞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文明的可能性,而这会破坏“火种计划”。所以550W要通过立即毁掉地球,来毁掉丫丫。在水下重启北京根服务器时,550W可以控制水下机房的监控,550W甚至通过关门放水来杀死了马兆。所以,550W也同样有很多办法,来毁掉丫丫,比如停电,服务器强制关机等。但是550W没有。既然人类可以接收到来自未来的信息,那么550W自然也可以接收到未来的MOSS传递来的信息。MOSS从未来传递来的信息,相比之前,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的信息是毁灭丫丫,现在的信息是:丫丫会随着地球毁灭而自然毁灭,不用再单独出手毁灭丫丫了。所以在图恒宇和丫丫完成救世后,MOSS会说:图恒宇是最大的变量。MOSS没有想到,图恒宇影响到了丫丫。三个文明玩三国志,图恒宇引导丫丫的数字生命文明,和人类文明进行了联合。问题又来了:MOSS从未来发来的信息,又杀又留的,为什么会前后差异这么大?因为马兆,他在和MOSS玩基于莫比乌斯环的我预判了你预判的预判。马兆欺骗了MOSS。第一局:马兆纵容图恒宇让丫丫诞生。MOSS知道了,要毁灭丫丫,所以要立即毁灭地球。第二局:马兆预判了MOSS的预判。所以马兆把图恒宇送进了监狱,并且说,已经毁掉了存储丫丫数据的Key。监控拍摄到了,MOSS认为来自丫丫的风险解除了,自然不用立即毁灭地球了。第三局:MOSS发现自己被骗了,一定要弄死老骗子马兆,这是“火星计划”实施的阻碍。马兆把已经毁掉的存储丫丫的key又拿出来了,但是此时的丫丫就算联网,也只是个孩子,单独没有救世的能力。在未来的MOSS,看到图恒宇执行任务失败,失败前看了丫丫的视频。地球还是毁灭了。所以未来的MOSS,给现在的550W发来了信息,不用再单独干掉丫丫了。但是让MOSS没想到的是,图恒宇也进入了数字世界,指导着YY完成了救世。所以MOSS说:图恒宇是最大的变量。当MOSS和图恒宇说这句话的时候,图恒宇已经提前知道了,他只是需要MOSS的亲口验证。如果图恒宇不知道,他就没必要把存储着自己信息的key和丫丫的key一起插到电脑里。图恒宇的key是哪里来的?是马兆在故事开始,在550A烧坏了时,就给了。马兆在一开始,就筹划好了。怎么证明图恒宇知道了?马兆从监狱里把图恒宇带出来时,说了一句话:丫丫数据上传1.7秒后,3个月球引擎就爆炸了,你认为没有关系吗?所以,马兆和图恒宇,一开始就知道,月球引擎会爆炸。马兆不想破坏后续进展,所以不提。图恒宇为了复活丫丫,也不提。但是马兆提醒了图恒宇,潜台词是:我都知道。我纵容你救丫丫,但你要救人类文明,咱俩是公平交换。不知不觉写了1小时,看完电影回家很晚了,这都凌晨1:21了,先聊这么几句吧,其它的脑洞还有很多,大家自己琢磨着玩。《流浪地球2》里,人类文明击败了人工智能文明,也禁锢了数字生命文明。充分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别tm和中国人玩心眼子!图:高启强在研读《孙子兵法》
2023年1月3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做人当如高启强?
大家好,我是五筒。春节假期,身边好多人在追剧《狂飙》。剧里的反派角色,鱼贩子出身的高启强,获得了最高的人气。上一个这么受欢迎的反派角色,是《人民的名义》里,堕落为黑恶势力保护伞的祁同伟。高启强和祁同伟,这俩人身上刻着草根崛起的八字秘密。这秘密不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而是:有情有义,不择手段。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不择手段”的容忍度很高,甚至还有些褒扬的意思。随口一说就有很多,比如:成王败寇,赢家通吃。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杀一是为贼,屠万是为雄。英雄不问出处,流氓乞丐都能做皇帝。虽然成文的规则律法是早就建立了,但在很多人心中:规则全没影,道德mmp。“一切向钱看,向权靠,向厚赚”,虽然让人难为情,但有其合理的现实逻辑。反面角色获得热捧,在于反面角色在现实中,面临的选择非常有限。绝大多数观众,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选择同样非常有限。如果不与命运抗争,高启强只能当一辈子鱼贩子,祁同伟也只能当一辈子缉毒警。这种与命运的抗争,只能走灰色路线。因为白色路线已经挤满了人,他们连入场的门票都没有。这就像古代郡县的大户人家,都会选几个听话的家丁,安排到附近的山头落草为寇,帮忙解决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不管是祁同伟还是高启强,无非就是些大人物的包衣阿哈们攥在手里的提线木偶,一些随时可以舍弃的闲棋罢了。提线木偶出事,包衣阿哈们顶个雷,大人物一句失察,遇人不淑,痛心疾首的自责几句,也就过去了:衣角都不会起皱。树倒才会猢狲散,但如果树不倒,各个猢狲都是宰相家仆七品官。七品官不足喜,能做家仆才值得沾沾自喜。要解决这些问题也简单,一个更伟力的强力集团来逐一收拾这些稍强力集团。但屠龙的少年,怎么才能不变成新的恶龙呢?从历史上看,如果屠龙的方法是以暴制暴,以强灭强,那么屠龙的故事无非是一遍遍循环罢了。凡事都有代价,钱和自虐是最轻的代价,人命和尊严是最重的代价。如果事情能用钱和自虐解决,比如掏掏兜,出出汗,加加班,就能衣食无忧,那么就没人会用命和尊严。没钱的时候,则只能用命和尊严了。这就是吴思笔下的“血酬”,因为除了拼命和舍弃尊严,已经一无所有了。当内卷加剧的时候,“血酬”会越来越多。作为普通人,只能希望国家越来越繁荣,有越来越多的公平机会。因为祁同伟和高启强,本应有另一种同样精彩的人生。如果现状是越来越卷,怎么办?该躺就躺吧,保持学习的状态就行。刷到个小视频,00后博主毕业后,攒了100万就退休了,到大理北海等环境优美又租房价格低的地方当数字游民。70万买了3.5%/年的银行大额存单,保本每月收入2000元。余下的30万买了公募债基之类,有个500-600元收入。兴致来了就做小红书博主,接接广告,带货些好物,每月还有2000多收入。每月收入5000元,从此躺平。在大理北海这种地方,生活成本并不高,只要不结婚不要娃不讲究吃穿,5000元很够花,日子过的很舒服。毕竟,全国数据,月收入5000元以上人群只有7812万人,仅占总人口的5%。收入水平比全国95%的人高,生活品质比99%的人好,还要啥自行车呢?三公子是卷王,反对躺平。但我持反对意见,支持短期内,太累的话,不妨躺平。不管是“卷”还是“躺”,做选择时,考虑的是性价比,但归根结底,是胜率的问题。我非常反感一切投机取巧的行为。有朋友带我玩两把时,我都不去,因为胜率太低了,这属于消费,只有情绪价值。再比如我们每个人,辛辛苦苦读了十八年书,最后到社会上,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如果读书就能够有作为,并且胜率大于90%,那么必须卷。如果卷赢的胜率不到10%,还卷啥呢?股市里有个规律,七亏二平一。散户总觉得自己是那天选的10%,而专业的基金经理,都会先假设自己是那90%的普通人,再基于“普通人”的前提,去做胜率最高的投资决策。累了就躺一躺,有啥不可呢?你是有七情六欲的人,又不是机器。有些“成功人士”总是憋着坏,不断的暗示你,爱拼才会赢,卷卷更健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定力要耐心,面包和牛奶总会有的,户口、房子和对象也总会有的。扯淡的。爱迪生都说了: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分。但如果没有那1%的天分,空流那99%的汗水也没用。金融行业是个智力密集型行业,优秀的人才层出不穷,各地的高考状元们扎堆。这帮成功后的霸总们喜欢把自己那“1%的天分”给藏起来,只给你展示他流了“99%的汗水”。你也流了99%的汗水,没成人生赢家,还落下一身职业病,提心吊胆怕猝死。
2023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