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作者|林石原创首发|蓝字计划父母发现李宁石得了“邪病”。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父母特意为李宁石请来了一名姓孙的“大神”。第一次见面时,孙“大神”烧了一张黄纸,让李宁石把纸灰吃下。在遭到拒绝后,李宁石被“大神”推到在了床上,后背上被狠狠地打了几巴掌,随后在院子里跪了一夜。那一晚,李宁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羞耻与无助,一旁的父母,则是默不作声。过了几个月,李宁石又“犯病”了。这一次,他干脆被带到了“大神”的家。因为挣扎反抗,他被四五个人按倒在地。“大神”再次点燃了黄纸,这回不是让他吞纸灰,而是把燃烧着火苗的纸直接放在了他的双手掌心和双脚脚心。他痛得哭出声来,向父母哀求着停止。紧接着的,却是一捆点燃的香戳向了李宁石的后背、头顶和两侧腋下。最后的结果,是数十万的治疗费,却还是无法挽回的全身多处热烧伤、双手烧伤后手肌挛缩、右手指末端干性坏死......“大神”最后被捕,李宁石也落下了终身残疾。他和父母的关系就此彻底破裂。而李宁石的病征,是他今年已经23岁了,却还是喜欢打游戏,不服父母的管教。一度引起争议的电击“治疗”像李宁石的父母一样的人,不在少数,在互联网上他们有一个专有名词——“中国式家长”。在游戏《中国式家长》的评论区,有玩家写下这样的感慨:“30年前,人们说流行音乐会毁掉下一代;20年前,人们说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10年前,人们说电脑游戏会毁掉下一代;但历史证明,在中国,没有任何力量会毁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话虽绝对,过甚其辞。但这些控诉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悲剧。“一群有病的孩子”王强一直很纠结一个问题,“孩子对我们没有敬畏之心”。高一上学期,原本在他眼中乖巧的儿子,开始变得叛逆。每次他骂儿子的时候,儿子都会关上门,有时甚至在房间里对他和妻子破口大骂。后来,儿子甚至和他们动起手来,摔门、砸枕头,有一次甚至把妻子推跌在了茶几上,把腰都弄伤了。儿子告诉过他矛盾的源头:高一有一次放学的时候,妻子看到儿子在和“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聊天,直接就走上前去大声喊出儿子的名字,骂了他一顿。儿子觉得这件事让他很没面子,成为了学校里的笑柄。王强觉得,儿子有点小题大做了,“你母亲只不过是说说你而已”。他和儿子说了自己的经历,“小的时候,我妈拿着扫把追着我满大街打,只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这个要搁你,你受得了吗?比你这件事还严重吧?“他不明白,儿子为什么因为这件“小事”,就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同样生在六七十年代的郑立书,与儿子有着近似的相处模式王强是60后,生长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动画、电视、手机、游戏,农村长大的他,甚至小说也没看过。妈妈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他也记不得自己做过哪些错事,只记得往往是“她觉得不能容忍,但我觉得很正常的事”。便白白挨一顿打。如此生活三十年。他似乎没有察觉到,今时今日与儿子之间的困境,其实早已注定。在信息发达的年代,孩子们的需求重心,早已从当面无从选择的解决温饱,变成了被理解、被尊重。王强这一类父母很喜欢用的一个词,是“变坏”。他们往往会认为,在某个时刻开始,孩子突然就变了,原因可以有很多,“猪朋狗友”、早恋、性格......其中最常被提起的,是网瘾。个人电脑在80年代开始普及初二那年,贝贝因病住院2个多月。返校后,他发现自己无法跟上同学们的学习进度,成绩也一直在下滑,随之而来的是父母无休止的责骂。难以承受的贝贝,向父母提出休学1年的请求。母亲的第一反应是惊讶,父亲的表达更加直接,“哼,你上课有在认真听吗?天天看那个手机,怎么跟得上!你休学在家干嘛?玩手机吗?”父母没有答应他的请求。之后,这样的争吵几乎每天在这个家庭里重复上演。但在贝贝的叙述里,他用手机时常每天并不超过半小时,更多时候都是在查一些数学题的解答方法。他也做出了解释,但父母并不相信,认为他在狡辩,并且天然地认为,“玩手机就是学坏,就是在玩游戏。”在后来的接近一年半的时间里,正如父母想象的那样,他确实更多地拿着手机,时常出现在网吧。虚拟世界成了他最后的桃花源。直到那一天,妈妈带他去了江西庐山旅游。母子俩一起玩了庐山、去了滕王阁,之后,两人一起坐上一辆车——妈妈说,这是去宾馆的车。那辆车的终点,是豫章书院。豫章书院内的孔子像在被教育部勒令关停后,连续几天在豫章书院门口,集结着一群家长。他们拿来了几条长长的横幅,上面写的是,“家长请愿支持豫章书院修身学校办学”,“感谢豫章书院各位老师这段时间的辛苦!”,有家长在墙上贴上了一封有数十个签名的请愿书。此前,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豫章书院一直处在风口浪尖。最早是知乎用户“温柔JUNZ”发表了一篇《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杨永信》,接着一个又一个曾在豫章书院待过的学生在网上发出了自己的控诉。在一众受害者的的描述里,豫章书院涉嫌绑架、囚禁、虐待、性侵,里面的学生有的自残,有的自杀。不过,现场的家长并不相信这一切。这群认为孩子“有病”的家长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自己固执的想法。他们并不愿意持善意去倾听孩子叙述里自己的遭遇。又或者说,他们并不认为事情有这么严重,“你们说惩罚体罚,我们都了解过。我不管违法不违法,我愿意。我们知道这个度在家长允许的范围内,我们相信你们说的不是事实。”对于这些孩子受到的责罚,家长们更担心的是,如果豫章书院倒闭了,孩子该怎么办的问题,“我们真的拿孩子没有办法啊。我孩子送这里好好的,过得挺好的,现在突然要说关门,那我们往哪里送,送你家去啊!”他们固执于自己的方式,却甚少去沟通过,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家长在豫章书院门前拉的横幅之一教育部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对自己最关注的三个方面是学习情况(79.8%、79.9%)、身体健康(66.6%、66.5%)、人身安全(62.2%、52.2%)。对比之下,日常行为习惯(15.2%、18.7%)、兴趣爱好或特长(10.8%、7.1%)、心理状况(6.5%、11.1%)却是少数中的少数。另外,有22.5%的四年级学生和21.2%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问自己学校或班级发生的事情”;15.4%的四年级学生和9.9%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认真听自己把话说完”,19.3%的四年级学生和18.8%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要求自己做某件不愿意做的事情时,从不耐心说明理由”。孙铭扬谈到父母的时候,就喜欢用到“从来”这个词。“我跟他们说话,他们从来都不在意,也不信我。而且我喜欢的东西,从来没被他们认可过一次”。最让他觉得难受的,是去念技校的时候,父母篡改他专业志愿的事。报志愿的时候,他小心翼翼地说出了想要念无人机专业的想法,父母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头答应。直到开学来到学校门口的时候,父母才告诉他,他们把志愿改成了畜牧专业。父母的理由也很充足,“电子产品淘汰得快”,“报这个专业的都是不爱上学的”。最关键的是,他们根本不认为孙铭扬对无人机感兴趣。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中国式家长」总是自负又武断?”。有人在回答里总结了中国式家长的经典发言:“我做这些都是为你好”、“你为什么又不听我的话”。随之而来的,却是温州6岁女童因犯小错被父亲体罚跑步6小时致死;武汉14岁男孩被母亲当众打耳光后跳楼身亡;安徽8岁男童因不满被关在房间持续练琴跳楼自杀......这样的新闻,不止一次地出现。那些悲剧的父母们,可能自始至终都不明白,孩子究竟怎么想?“以后再充钱,就把你从楼上推下去,一了百了”《当“打倒网络游戏”成为流量密码》一文中,我们讲述了“反网游家长”这个群体。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中国式父母。“打倒网络游戏,救救我们的孩子”,似乎只要游戏没了,他们想象中那个听话、上进的孩子,就会重新出现。在文章的评论区里,我们听到许多与他们截然不同的声音。“那不玩游戏又能让孩子们干什么呢?是能给孩子钱还是给孩子快乐。父母的许多行为都影响着孩子,让孩子感受不到现实的一丝温存,孩子才钻入虚拟世界寻求一些慰藉。”“有的孩子游戏该玩玩,学习一点不耽误,老师成绩也没差过。父母就是孩子的起点,有多少父母能力差,自制力差的,要孩子做到的他们自己都做不到。以前没电脑、电视、小说、漫画都没有的时候也没看到个个都是人中龙凤,青年才俊。大部分人遇到自己处理不了情况都是本能甩锅,保自己面子。人性本如此,没什么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