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装饰》杂志2020年第3期介绍

装饰编辑部 装饰杂志 2021-09-22

艺术设计月刊 

2020年第3期

1958年创刊/总第323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主编方晓风“写在前面”】

 

如果去看早期的工艺美术历史、理论书籍,或参观一些历史类博物馆,容易产生这样的印象:好东西基本都属于帝王将相所使用或赏玩的。直观上讲,这种认识并没有错。宫廷器物往往采用了更为贵重的材料、更为精致的工艺,以及更为华丽的形式,乃至是由技艺、修养更好的匠人制作完成,它们代表了某一时期最高的工艺水平。但是,如果把这些宫廷用品简单地转化成一种造物的价值标准的话,那么可能会产生偏差。

 

“大众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时代变化的结果,可以理解为现代性的一种体现。历史上并非没有面向大众的设计和制造,而是没有去倡导这类设计和制造。为什么如今要倡导面向大众的设计和制造?其中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价值观的转变,当我们讨论一个物品或者一个物品的设计是否“好”的时候,其价值评判标准到底是什么?围绕这个问题,曾有许多争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子提倡实用,他认为同时期另一位巨匠鲁班的技艺是“奇技淫巧”,并不值得提倡。英国的约翰·拉斯金在《建筑的七盏明灯》中也对那些单纯地为了华丽、显示高贵而做的装饰表示鄙视。奥地利建筑师阿道夫·路斯更加激进地提出“装饰就是罪恶”。路斯表面上讨论的是装饰性问题,但更深层次上揭示的是价值观问题。是否“漂亮”,显然并不是我们判断事物好坏的唯一标准,甚至可以说不是主要的标准。在转换了这样的视角后,我们会发现大量的围绕帝王将相进行造物的工艺遗存在今天看来都不见得是真正的“好”,即便它们凝结了很高的智慧和技艺。

 

日本著名民艺学者柳宗悦在他的《工艺之道》一书中提出:物品唯一的价值在于“用”,因此工艺的价值是其所附着的器物被使用的频率所决定的。顺着这一逻辑,我们就可以发现大众设计的价值是如何构建起来的。现代社会脱胎于大机器工业化生产体系,它在不断告诉着人们,适合大众的产品才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更好的收益。因此,大众设计也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伦理层面的价值观更替,其背后仍然包含了对现实利益的重新审视。将这样的生产体系和柳宗悦所讨论的“用”的价值结合起来,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大众设计才是维系现代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

 

大众设计并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或一种姿态,而是一种深刻的价值判断体系,是我们应该秉持的一个指导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思想支柱。尤其在新时代,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目标也在呼唤着更多更好的面向大众的设计。唯有在大众层面真正实现了好的设计、制造品质,才能说明整个国家的生产水平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同时,大众设计也意味着设计师要“眼睛向下看”,以大众的立场和视角展开其设计思维,要真正看到并走进大众的生活,才能做出真正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从而赢得市场,收获利益。

 

本期《特别策划》栏目以“大众设计”为题,旨在回顾并思考设计价值观变迁的过程,并从大众的角度出发,再次审视我们现有的设计、生产体系,体察其中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此外,我们同样关注在审视的过程中是否能真正把握住设计创新的机会,通过设计创新助推文化创新以及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转化,真正走上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特别策划

大众设计

栏目主持:赵 华





无论我们怎样去定义“设计”,无论设计经历了怎样漫长的发展或剧变,毋庸置疑,设计越来越为大多数人所享用。从造物伊始,到现代设计的批量化生产,再到互联网时代物品生产与流通的全球化发展,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经历着“大众化”的过程,设计本身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很大程度上包含着设计日益增长的权力,亦改变着设计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次专题从不同层面共同探讨“大众设计”。杭间教授在十年前《装饰》杂志“设计关怀”专题中所撰《设计的民主精神》一文后,继续对此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他从民生改善的角度以及“人”与“设计”本质的关系展开讨论与追问,直面当代设计的危机,并从更广阔的视角对设计进行预见。同样地,王受之教授从设计行业和设计理论两方面出发,以工业设计的发展轨迹为聚焦点,讨论工业设计形成产业以来,由于各方面因素而变得复杂的发展方向,并从学科的角度预估其发展的可能性。

 

“大众”包含着作为劳动者、消费者以及公民的三重角色,“大众设计”本身即是现代性的一部分,它既是现代性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性的目标。蒙克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来思考大众设计。以汽车设计为例,阐释其三重角色对设计活动的塑造、对产品生产与流通环节的影响。

 

全球性突发事件也催生着设计的发展与改变,如今年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张春艳由此出发,从设计史层面及公共卫生的角度,阐释现代主义大众住宅的实验与演变。本次专题还涉及当今世界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信息设计,它已经不仅仅是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而是以服务、交互等形式,连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服装设计层面也从中山装起源入手,管窥服饰实用化、现代化与民生问题的思考。

 

设计一如既往,应该为更广大的受众去服务,去解决问题。虽然在今天,世界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全球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这种差异就更加明显。关于“大众设计”,这次疫情及其他公共事件亦有不同层面的相关体现,引发对于设计更深入的思考,由此带来设计评价标准、设计伦理、未来发展前景等值得讨论的问题。但人的生活,在各种时期,在面对新的生存条件时总会经历着调整与改革,这也是大众设计的原力。(赵华)

 




“设计”沉思录

杭 间




   

内容摘要:继十年前笔者为《装饰》杂志“设计关怀”专题所撰《设计的民主精神》一文后,本文再次以新的视角,全面思考并审视“设计”的本质问题,以及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在人的生活不断面对新的生存条件的同时,希望可以重新检讨“设计”的基本价值,以及其形态、方式、目标、对象等,希望各种因素能够通过“设计”这个中介最大化地给与大众,并回到“设计与人”“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关系。






工业设计学科演化的轨迹与可能的方向

王受之 




  

内容摘要:工业设计形成产业以来,受到工业生产、设计工艺、数字化技术、国际化市场和国际化金融的影响。工业产品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在半个多世纪中走了很特殊的发展轨迹,而发展方向也由于各方面因素而变得更加复杂。本文从设计行业自身和设计理论两方面讨论这个变化,预估发展的可能性。 

  





瘟疫与 20 世纪初的现代大众住宅实验

张春艳 




 

内容摘要:西方的城市由于19世纪的大规模流行病(瘟疫)而逐渐确立了公共卫生观念和体制。文章考察了卫生防疫是如何在20世纪初,通过与政治治理、经济生产、阶层道德、生活方式等社会各层面结合,逐渐催生和改变了大众住宅的现代概念和设计规划理念。现代大众住宅与防疫关系是辩证发展的:一方面,现代大众住宅的整体设计观、美学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得以确立;另一方面,现代大众住宅的设计也伴随着对于卫生防疫的误解和“神化”,导致了某些大众住宅观念的“异化”。






现代性与大众设计——社会学想象下的汽车设计

蒙 克 




 

内容摘要: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来思考大众设计,意味着将大众设计现象置于其所处的一整套社会关系之中来考察。本文以汽车设计为例,通过研究福特T型车、大众甲壳虫以及别克Y计划的生产和设计过程中所蕴含的社会因素,探讨了现代大众作为劳动力、消费者以及公民的三重角色对现代大众设计的影响。本文认为,正是现代性的展开赋予了大众的三种角色,这三者对设计活动的塑造,也使得大众设计本身成为现代性的一部分。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兴大众化设计

郝 强、付心仪、徐迎庆 




  

内容摘要:在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设计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媒体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短视频社交平台等,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催生了很多新兴的大众化设计。本文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了信息时代大众化设计工具多、成本低、受众广、传播快、自由度高、形式新颖等特点,并深入探讨由此带来的设计评价标准、设计伦理、未来的发展前景等问题。






中山装的起源与大众化

朱博伟、刘瑞璞 




 

容摘要:中山装是20世纪初叶在西方服饰现代化浪潮的影响下,中国引进西方服饰本土化的成功实践,是民国初年中国服饰变革的代表。本文基于历史文献、技术文献和图像史料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山装是在孙中山憾然离世和五卅运动爆发的背景下,大众为继承中山遗志和推广国货、振兴民族纺织工业而创制。它的原型是西方崇尚的简洁实用的现代化服饰,因孙中山生前的倡用被中国大众所关注,后根据孙中山“博采西制,加以改良”的服制构想与大众生产生活的切实需要进行了本土化改良,成为社会流行的大众服饰,并得到民国政府的官方认可。中山装起源与大众化的过程顺应了世界服饰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更融入了中国社会对服饰实用化与民生问题的思考,成为中国服饰现代化的缩影。







纸上展览

栏目主持:赵 华


爱能战胜一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公益海报作品撷英 ( 国际篇 )

编辑:赵 华 




 

内容简介:全球合力,同心抗疫。本刊以中外合辑的形式,分两期刊登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中国与世界设计师们优秀的海报和插画设计。继上一期将本土设计师的视觉作品呈现给读者后,本期再撷选来自海外的设计师海报作品。世界各国守望相助,共同抗击疫情。


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设计的语言同样可以产生共鸣。设计无界,艺术工作者通过强大的共情能力和美学观念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精彩的佳作,为全球所有人加油打气,也为科普、警醒、鼓励、宣传不断寻获新的灵感。

 





装饰杂志往期精彩回顾

《装饰》2019年第1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装饰》2019年第2期“延展动画”

《装饰》杂志2019年第3期“非遗新一代”

《装饰》杂志2019年第4期“文化·旅游”

《装饰》杂志2019年第5期“中国设计教育”

《装饰》杂志2019年第6期“毕业设计·信息设计”

《装饰》杂志2019年第7期“城市家具

《装饰》杂志2019年第8期“设计奖项“

《装饰》杂志2019年第9期“清华美院学科建设”

《装饰》杂志2019年第10期“设计研究:回顾与反思”

《装饰》杂志2019年第11期“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

《装饰》杂志2019年第12期“首都机场壁画40年”

《装饰》杂志2020年第1期“设计+新材料”

《装饰》杂志2020年第2期“设计·抗疫”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