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诚实地区别:做不到 与 不愿意

学堂 & 李雪 李雪爱与自由 2023-11-03


欢  迎  到  新  浪  微  博

@  李  雪  爱  与  自  由

与  李  雪  评  论  互  动



文来自尹建莉父母学堂对李雪的访谈,提问者是学堂内容总监小猪猪。文末有全本访谈视频,本篇是文字版的最后一篇。


前四段访谈链接:①《 小孩解决不了父母的苦难 》②《 灌输“是非对错”,只会让孩子双商脱线 》③《 孩子长期沉迷游戏,只有两个原因 》④《 替孩子解决情绪,是父母在自恋包办



08



堂:孩子总要买零食、买玩具,要不要一直满足他?家长很担心,一直满足下去孩子会得陇望蜀、贪得无厌,甚至将来心安理得地啃老。



李雪: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首先问问自己,这是事实吗?你是从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如果你没有事实依据做支撑,只是听别人这样说,你就相信,却不经过自己的判断、思考、推理、验证。这种逻辑智力千万不要搞投资,更不要去污染小孩。



学堂:有的家长会说,孩子老吃糖,如果不加制止,孩子牙真的会坏;孩子老玩手机,如果不加制止,孩子眼睛真的会近视啊,怎么办?



李雪:牙坏掉,近视眼,到底是什么导致的?有思考过吗?


如果你说不停吃糖牙就会坏,不停看手机眼睛就会近视,那我也能举出一堆反例:有的人从小窝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小说,一边看一边吃糖,牙齿和眼睛都好好的。


而我特别爱刷牙,一天刷三次,现在却没几颗正常牙了,快掉光了。


那我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吃糖导致牙齿坚固,而爱刷牙导致牙齿掉光?


我牙齿很烂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是我肾气太弱了,整个人经络严重堵,小时候不断被妈妈恐吓和吸食,我的肾气是支撑不了牙齿骨骼好好生长的,怎么刷牙都没用。


我也近视,近视是什么原因呢?是气血上不到颈椎和头。


你去看那些重度近视的人,几乎每个人颈椎都很堵。


为什么堵?被爱的小孩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经常被批评贬损的小孩则弯腰驼背,时间长了颈椎就堵了。


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尽量不近视、不坏牙,你就不要去评价他、要求他、控制他、吸食他的能量、破坏他的健康。


只要孩子肾气是足的,气血是通畅的,就很难近视,很难坏牙。


那万一坏了,该就医就医,该补就补呗,这不就是人生吗?



学堂:听起来对于身体的病变,您也是从系统的视角去看,而不是简单地归因。


这也提醒大家,不要只是盯着孩子是不是在看手机,是不是在吃糖,更重要的是去考虑:你给孩子创造了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孩子是不是身心愉悦。



李雪:是的,对健康影响最大的永远是情绪,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抚养者的身心状态 —— 抚养者到底是每天盯着孩子,焦虑,想改变孩子,还是拥有“怎样都可以”的心态。



学堂:您致力于推广“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大家也会疑惑:爱与自由就是什么顺着孩子吗?


父母可不可以在一些事情上对孩子提出要求或者拒绝孩子呢?答应还是拒绝的标准又是什么?什么样的拒绝,才不会给孩子造成创伤?



李雪:一个人的事情,自己做主;涉及到别人的事情,平等协商。


比如,孩子要几点洗澡,这是孩子自己的事。


但如果孩子还小,洗澡必须父母参与帮忙,你就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我十点半要睡觉,如果你要洗澡的话,请在十点之前提出来,如果晚于十点,我就不帮你洗澡了,我要睡觉了。


至于孩子提出需求,你要不要答应,就取决于一件事 —— 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不愿意就直接告诉孩子“我不愿意”就行了。


比如,你可以说“我舍不得花这个钱”“我不愿意去那个地方”,而不要加上“这东西已经有好几件了,你怎么还要买?”“你看不出我下班很累吗,怎么还非要出去?”这些废话。


如果你说“我现在很累,不想出去”,那么孩子还可以有别的解决方案,他还可以找爸爸、找爷爷奶奶、找同学的父母带他出去,或者自己做手工,玩点别的。


可如果你说“我这么累,你都没点眼力见儿吗?”,孩子的能量一下就被打压下去了,他开始自我攻击“我是个坏孩子,我都不懂得体贴妈妈,我怎么能提出这样的要求,我怎么这么糟糕”……


大家想象一下,这会给他未来的人际关系制造多少痛苦纠缠的剧情。


再比如,孩子想吃鲍鱼,爸爸坦诚相告“有点贵,我舍不得买”,这不会让孩子营养不良。


但如果爸爸说“我们是什么样的家庭?是不是同学吃了你就要攀比?你怎么这么虚荣!”


那未来遇到更好的职位,这个孩子拼一把就能升上去的时候,他心里就会出现一系列自我评价:我这么普通的人,怎么配呢?怎么会有戏呢?还是不要努力了。


所以,拒绝孩子的时候干脆地拒绝,不要拖泥带水,不要评价孩子,孩子就不会留下任何心理创伤。



学堂:也就是说,答应还是拒绝,都不是问题,当父母不愿意的时候,就可以拒绝孩子,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拒绝的时候只跟孩子讲事实,不要讲对错。



李雪:对,只讲事实,不要说假话。


比如,孩子要个玩具,你说“咱家没钱,买不起”,这就是假话 —— 孩子跟你要3000万的房子了吗?你的存款是零吗?真的买不起吗?—— 事实只是“我不愿意把钱花在这件东西上”。



09



学堂:一些父母已经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有侵犯、有控制,可是到了具体事情上还是控制不住,对孩子吼叫了,过后又后悔,该怎么办?



李雪:“控制不住”不是事实。想象一下,如果你骂孩子一顿,你的一万块存款立刻消失,你肯定能控制住了。


只是因为吼骂孩子没什么代价,你还是选择爽一下。


我有几个粉丝是这样做的:跟孩子约定了,妈妈只要对你发脾气,立刻给你转1000块钱,孩子顿时觉得挨骂这件事无比美妙,妈妈在损失2000块钱后心态变得巨平和。



学堂:有些父母觉察得更深一些,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然后发现自己才是能量很低、很抑郁的那个,就担心每天生活在孩子身边,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怎么办?



李雪:我的很多粉丝,童年特别悲惨,现在处于重度抑郁当中,但他们严守边界,一样养出了活力爆棚的孩子。


怎样才能做到呢 —— 就是边界要非常清晰。


当你痛苦的时候,不要用哀怨的眼神看着孩子,那眼神在说“你怎么也不来关心我一下”。


当孩子找你玩,你没有力气,你很清晰地告诉孩子“因为妈妈自身的问题,没有力气陪你玩”,而不要说“你再懂事一点,妈妈就开心了”。


孩子给你倒杯水,你觉得开心就说“谢谢”,不要说“看到妈妈想喝水,就帮妈妈倒水,你真懂事啊,都会照顾人了” —— 这样的话会立刻把孩子拉到和你的共生纠缠当中。


让孩子清晰地知道边界:妈妈想喝水,可以自己倒,你给妈妈倒水,妈妈也会谢谢你,你不给妈妈倒水,也没有任何问题。


这样,无论你精神状态怎样,都可以养出非常快乐、逻辑智力非常高的孩子。



学堂:当前,我们所处的还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往往被要求兼顾职场和家庭。


如果一个女性做了全职主妇,常常面临老公的歧视、婆家的刁难,还要辛苦地生娃带娃。


于是很多人会觉得,身为女性注定是悲催的,除非社会大环境真的实现男女平等,否则个人无法改变现状,您怎么看?



李雪:这种包装成男女权理论的受害者思维特别要警惕。


社会对女人要求有多高,关你什么事?男人怎么看待你,关你什么事?


你只需要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考虑一件事 —— 我要怎样的人生?


如果你不想要小孩,完全可以不要。


如果想要小孩,是想要单身生育呢,还是想找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合作?


在确定自己经济能力和心理能力都OK的情况下,想单身生育就单身生育,想找人合作,就去找跟你三观一致、很温暖的男人去合作。


总之,没有别人要求你怎样。


别人要求你十项全能 —— 谁在乎?—— 重要的是你要什么。


如果你想一心搞事业,就做好避孕,专心奋斗事业。如果你想多放一些精力去养育孩子,那就不得不面对事业收入下滑的事实 —— 不要幻想什么都得到,一边在家带娃,一边升职加薪。


去过你真正想过的生活,而不是去做受害者。



学堂:我想,这也就要求我们女性朋友提升自己内在的稳定性,去看事实,不去理会别人说的“你应该怎样”,不用是非对错来评判自己。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李雪爱与自由。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亚马逊,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电影《沙丘》截图



00



全本访谈视频:育儿问题,基本是界限问题



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很容易成为边界不清晰、经常侵犯孩子的边界的人。很多父母很疑惑:我咋就成了这样的人?


其实,这大部分是因为我们小时候也接受过父母逾越边界的行为。所以,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不自觉地就成了我们父母当年的样子。


总要有一个人为侵犯边界的“代际遗传”做一个了结,也许这个人就应该是你或我,我们这一代人。



【 上 】



【 中 】



【 下 】


—— 育儿问题,这场讲座说透彻了。


-


视频里李雪老师穿的衣服是她自己设计的 Inner Calling 气场全开真丝香云纱棋盘格连体裤,扫码即可购买。





-


紧接上文最后一段的话题,另一组访谈链接:①《 爱的关系 vs 权力的关系 》②《 爱情不是寄托,寄托迟早坍塌 》③《 找个性格互补的人恋爱,就能幸福了吗 》④《 伴侣的情绪开关,不在对方手里 》⑤《 如何走出“工具人”感,找回人的主体性 》


-


微信公众号自带关键词搜索功能:


首先,点击文章题目下面的公众号名字“李雪爱与自由”。然后,点击屏幕右上角的“放大镜”搜索图标。接下来,输入您想搜索的关键词,比如“穷养富养”,再点击“搜索”按钮,即可通过关键词查找往期推送的文章啦。或者如图 ↓ 操作。





辅    助    阅    读




《 每天都在消磨你智力的,是什么 》



《 父母无法完美,但可以试着诚实 》



《 孩子近视,不因屏幕,因父母焦虑投射



《 为人父母精力弱,孩子必然被影响吗 》



《 诚实地区别:做不到 与 不愿意



《 真实体悟 与 头脑躁狂 的区别



《 爱 和 寄生 的区别 》



《 溺爱 是 不爱 的伪装



《 富养还是穷养,决定孩子的一生 》




大 目 录  2017


大 目 录  2019




点开这颗跳动的心,来初心心理社区,看李雪直播,向老师们提问,唠唠你的人生故事。初心心理社区,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我是作者李雪,感谢你的打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