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的感觉,四岁可能就有了丨幼儿阶段关系发展
“爱”是什么?
幼儿什么时候开始对同伴产生感情?
幼儿园性教育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特质?2019年9月25~27日,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与北京市昌平区水韵哈敦幼儿园合作,为园内教师开展了为期三天,以“幼儿社会情感发展”为主题的培训。课题组邀请了来自荷兰的性教育专家Sanderijn van der Doef进行培训。我们详细整理了三天培训全过程的纪要,相信这些内容可以解答父母和教师有关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的一些困惑。以下是第三天的培训内容。
关于幼儿关系和其他
DAY3
培训第三日的主题是“关系”。课题组由浅入深,向教师介绍了幼儿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几种关系以及各个年龄段幼儿关系的发展特征。关于“幼儿社会情绪发展”课程中教师应当具备的具体特质,还有如何回应家长与性和性别相关的疑问,课题组也一一为到场教师进行了解答。
“爱”是什么
关于儿童友谊
对于亲密关系而言,最重要的五个元素是什么?
与前两日培训形式相似,Sanderijn仍旧将教师分为了几个讨论小组,让教师在纸上写下她们的答案,并用饼状图的形式体现不同元素在亲密关系中的重要程度。
每组教师的观点各有不同,“三观”“感情”“经济基础”“责任”等关键词都是教师们提及的“高频词汇”。
教师分组讨论亲密关系中的重要元素
Sanderijn对教师提出的重要元素进行了大致分类,“价值观、信任、尊重包容和理解沟通是对于幼儿而言的重要因素,而经济基础、自律、责任可能对于成年人来说才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事实上,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友情与爱情中有一些非常相似的元素,而这些相似的元素正是幼儿在发展一段关系时所看重的内容。因此,幼儿早期的关系发展对于其长大成人后的人际交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Sanderijn认为,友谊是幼儿关系发展的起点。未来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会对关系有更深的思考。
因而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需要让幼儿知道什么因素更有利于建立起健康的友谊。要引导幼儿在友情中更好地沟通,以及更好地承担责任。这也为幼儿未来将要处理的更多关系及其个人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阶段的
关系发展
在这一环节中,Sanderijn请教师在教室里随意走动,当Sanderijn说出一个数字时,相应数量的教师抱团,并根据提出的话题展开讨论。
4人成团(分组):小时候的你是如何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是个女孩的?
3人成团(分组):你第一次对一个人产生喜欢/特殊感情的经历是怎么样的?
5人成团(分组):你印象里第一次获取关于怀孕和生育的知识是在什么情况下?
教师积极讨论,在各自随机组成的小组中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与感受,畅所欲言,气氛愉悦。
教师在进行分组讨论
由讨论作为引入,Sanderijn向教师介绍了儿童情感的一般发展历程:
大部分儿童在4岁的时候开始对同伴产生感情;4~8岁开始感觉到深深的爱,产生一种“心怦怦跳”的喜欢一个人的感觉;8~17岁产生真正的爱情感觉,这种喜欢渐渐从单纯的内心感受转化为一种夹杂着生殖器官兴奋的感受。
“对于教师和家长而言,要认真对待幼儿的这种感觉,而不是说‘你还这么小,长大了再说。’”
“幼儿的这种感觉(喜欢)很主观,并且与‘性感觉’无关,未来长大后才会慢慢与性的感觉交织在一起。”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不会对他人主动产生性感觉;但他们触摸到自己的身体或者看到其他人的身体时,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性感觉,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们要做的,是告诉幼儿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这种感觉。这也是我们应该传递给幼儿的一种规则。”
Sanderijn说道,“幼儿应该去了解规则,知道如何恰当地处理一些事情。而幼儿需要从教师这里学到这些规则,所以教师尤其应该明确要教给幼儿什么样的规则,告诉幼儿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哪些是不合适的。这些规则在刘文利主编的《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中详细提到。”
培训现场供教师翻阅的
《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
(全9册)
性教育教师
应具备什么特质?
在这一环节,Sanderijn请各组教师在纸上写下承担“幼儿社会情绪发展”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的特质,并将各个特质填充进花朵当中,最重要的特质写在花蕊的位置。
最后,所有的教师在花蕊中写上了“LOVE(爱)”。
“确实,对于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爱都是非常重要的特质。另外,‘Be open-minded(开放思维)’,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乐于吸收和接纳新的知识和价值观。‘Curiosity(好奇心)’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老师们学习新的知识。”
“同样,我也非常理解老师们选择‘Brave(勇敢)’作为一个重要特质,因为各位老师就要开启新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Sanderijn对教师所画的花朵做出了肯定。
教师绘制的重要特质花朵图
关于
家长性别疑问的回应
最后一个活动,Sanderijn邀请教师对一些说法进行评判,教师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选择。
“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可以玩他们想玩的游戏或玩具。教师需要告诉父母,幼儿只是在通过玩游戏探索他们的喜好;同样,他们还不清楚什么是同性恋,什么是异性恋,他们目前也不会去考虑这些事。”
“幼儿正处于性别探索时期,其实并不太清楚自己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应当给他们一切探索自己的机会。”Sanderijn说。
关于幼儿提出想改变自己的生理性别,“应该给家长解释,改变生理性别不是一件可怕的事。”Sanderijn提到。
“但一般而言,6岁以上幼儿才会有对于自身性别的意识,幼儿还没到达这个阶段,可以先引导幼儿不断探索自己;如果到了七八岁,幼儿产生了类似的想法,那时便应当用另外的方式来处理这样的情况了。”
Sanderijn在解答教师的疑问
尾声——
培训反馈
至此,“幼儿社会情感发展”教师培训告一段落,在这次培训中,教师收获颇丰。
一些教师从刚开始对幼儿社会情感发展教育不甚了解,到接受培训后对幼儿社会情感发展教育的内容、教师应当掌握的授课技巧有了认识和自己的理解,对未来幼儿社会情感发展教育的实践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教师们普遍认为这次专业系统的培训对教师专业成长有很大帮助,学习到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引导幼儿,给幼儿更多专业的帮助。
在家校沟通方面,培训也让教师了解了如何更好地回应家长对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的一些疑问,更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有一位教师是第二次参加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相关的培训,她认为,这次培训强化了她原有的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知识体系,对相关知识的持续深入了解有助于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她还提到,从幼儿发展的角度而言,幼儿社会情感发展教育对幼儿的帮助非常大,不仅贴合了幼儿处于探索时期、好奇心渴望被满足的实际需求,又能让幼儿获得科学、客观的专业知识,更有助于他们接下来的成长和发展。这位教师最后还表达了要将知识有效传递给幼儿的决心,并希望幼儿社会情感发展教育能够越做越好。
课题组与水韵哈敦幼儿园全体参培教师合影
水韵哈敦幼儿园园长白丽对本次培训也做出了高度评价。
首先,白园长认为,培训内容给教师的触动很大,她们的思维有了很大转变;另外培训过程中,老教师对新教师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大大促进了新教师对培训内容的吸收和理解。
其次,白园长对培训的组织形式给出了充分肯定,认为后两日所采取的参与式培训有利于教师对第一日培训传递的知识的消化理解,对其个人价值观、幼儿教育观等方面的提升帮助很大,教师整体的参与度都比较高。
最后,白园长肯定了课题组开展的大量工作,对课题组筹备教师培训方面的工作给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课题组的工作细致到位。
此次教师培训总体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也非常感谢读者朋友们对本次教师培训内容的持续关注与支持。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一起努力,共同推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课程实践不断前进!
记者丨Tenlossiby
图源丨李佳洋 李亘 成府路口男工作室
编辑丨Tenlossiby 李雨朦 罗方丹 刘文利
关键句图&排版丨Tenlossiby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 出品
往期文章
(点击图片或蓝字查看)
生理
关系
安全
性发展
性教育
读本课程
性别
LGBTQIA+